初中物理教学课件

2022-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中物理教学课件

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摘 要:物理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科目,以实验为主,同时初中物理学习对学生也有重要影响,学生学好物理不仅仅可以提升自身的成绩,保证自己能够升入理想的高中,还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物理很多理论都是通过做大量的实验得来的,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想要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必须要做好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水平,优化实验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质量;提高

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最开始的阶段,初中物理包含大量的知识点,理论知识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同时,初中物理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老师为了追求教学成绩,忽视了实验教学,学生受到老师的影响,也没有注重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物理实验有其本身的特点,跟理论学习有很大不同,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直接决定了物理教学效果。基于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以学生为基础制定合适的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物理素养,最终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创新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对物理知识概念和规律的认知,以实验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1]。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会用到很多实验器材,遵循正确规范的操作方法,以获得最终的实验结果。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创新实验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创新实验内容,拓展学生实验思路,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容易让学生理解物理就在生活中。通过拓展实验内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验教学的创新。

例如,学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这个实验主要目的确定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导线粗细不同、长度不同的时候,电阻大小关系。学生做完实验之后,心中肯定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必须是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对导体电阻也会有影响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老师可以创新实验内容,让学生做导体长度和粗细相同,温度不同时的电阻变化的实验。通过对实验内容的创新,可以增强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之中,增强教学效果。

二、用分组实验代替演示实验,增强教学效果

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初中物理实验课上,老师都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演示实验时老师或者学生代表代替全班学生实验,大部分学生是观察者,没有进入到实验中。这种实验教学方法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还会降低教学效果,更不会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老师要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小组实验的方法,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物理实验技能得到培养。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學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实验中。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可以满足自身的好奇心,加深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创新能力[2]。

例如,“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实验”中电压测量实验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实验之前老师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熟悉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和刻度表示,知道电压表的简单结构。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想要测量哪一部分的电压,只需要将电压表和那部分并联起来就可以了。老师介绍完成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小组内部每个学生都要做一次实验,测不同部位的电压值,小组内部成员相互对照,互相交流,探究正确的测量方法。分组实验,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体验的机会,大大提升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增强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模拟实验环境

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有很多实验不能完整地实施或者实验效果不理想,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效果。因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老师可以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中来,对实验环境进行模拟,可以实现物理知识的简单化,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实验中,具体实验之前,老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和电磁感应相关的视频和课件,播放给学生,加深学生对电磁知识的理解。然后,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介绍,告诉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然后要求学生开始实验。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是一门实验为主的学科,想要提升物理教学效果,老师必须要增强对物理实验的重视,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到实验学习中,增强物理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川.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读与写,2019,16(4):196.

[2]陈孟春.浅谈基于新课改背景分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8):1-1.

作者:张宏基

第2篇:深化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摘要:物理是一门注重动手实践的课程,对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但是,此学科难度系数比较高,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致使学习效率难以提高。对此,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师应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初中阶段;有效策略

引言

初中教师要想切实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就必须改革教学模式。教师应结合实际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授课,推动整个教学活动顺利有序展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当然,对于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也要及时地去引导,从而让其形成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丰富物理教学活动形式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讲解的內容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和被动参与相比,主动学习所获得的教学效果更容易令人满意。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且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教师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初步掌握何为运动,并知道如何去测量平均速度等。当然,教师要确保教学活动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够让其在教学活动中快乐且健康地成长。领悟到物理学科的奥妙之处才会热爱物理,也才会主动配合教师积极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任务。这样一来,既能够切实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也可以拉近学生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距离,且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二、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

物理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但是由于知识点过于抽象化和复杂化,学生并不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作用,结合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倘若教学方向偏离学生实际生活,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效率,还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正所谓“物理往往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我们更应该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来推动教学活动有序展开。现如今,生活化教学也成为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它主要是指列举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此来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室里的资源来辅助教学,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将知识点具象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吃力,反而觉得简单,这样一来,既能够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切实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物态变化”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本章节内容,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温度、融化以及凝固的知识点,同时让学生掌握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知识点,从而提升学生物理成绩,让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进一步构建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为其后续物理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三、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讲解物理知识点时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也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因为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及思维方式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更加需要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来进行教育指导,以便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质量和密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是现代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模式,它有助于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其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与探讨,能够快速掌握质量与密度相关的知识点,也能够以正确的方式测量物质的密度,这都是提升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不断提高其物理学习自信心,让其能够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进而掌握重难点知识,并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从而推动整个物理教学活动有序展开。

三、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多元化教学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在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具体包括:(1)教师在原有初中物理教材、纸质复习资料的基础上,增加基于“互联网+”的相关图片或微视频等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内容,达到文字、图、声音相结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多元化;(2)由于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也是物理教学的短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及内容方面,除了原有的理论课堂授课、语言描述的“黑板实验”、演示实验外,增加国内知名中学制作的模拟仿真实验、实验动画等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内容,实现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有效地补充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学习环境,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3)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标准方面,除了正常的纸质考试、小测验外,增加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测评方式,方便教师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形成多元化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以便教师详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4)建设基于5G技术的计算机网络设施,提高师生计算机配比并适当增加学校多媒体教室,方便学生使用。(5)建设包含学习资源上传/下载、在线学习、学习互动、知识测评、成绩评定、友情链接等多个模块的初中物理信息化教育平台管理系统,为初中物理的教学改革提供信息化保障。

结语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中仍旧隐藏着一些问题,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丰富教学活动形式,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以及综合成绩,为其后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安铭明.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9):53.

[2]郑秀玲.巧用微课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刍探[J].成才之路,2019(24):64.

作者:张应洪

第3篇:利用初中物理实验破解初中物理教学难点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重难点,许多学生的实验知识十分有限,教师要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形象化,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实验方案,发散学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可以熟练根据已经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因此,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重要性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破解初中物理教学难点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难点;教学效率;思维模式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有限,对外界新鲜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物理作为义务教育的重点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成长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把握学生成长学习的黄金时期,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破解初中物理教学难点,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实验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研究性问题通过实验方式进行解决验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1]。传统教学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无法充分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导致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重要性

1.带动学习积极性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属于可以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教师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出物理教学的实际优势[2]。通过动手实践进行实验,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带动其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实验教学氛围,实现物理知识的实际价值。

2.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知识技能,建立相关概念知识和规律模型,正确掌握物理实验技巧。同时,通过将物理实验知识生活化,引起学生對物理知识产生共鸣,从而有效将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

3.发散思维模式

由于实验教学内容具有一定自由性,可以有效发散学生思维模式,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培养其独立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可以提升其综合素质,将知识技能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日后的学习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

1.教师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教师都在使用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无法意识到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将物理实验教学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无法重视实验操作步骤。仅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写出实验步骤即可,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学习掌握物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只能依靠死记硬背,对物理知识进行抽象记忆,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无法发挥出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价值[4]。一般来说,所有的物理实验都需要一定原理和概念,教师无法引导学生正确动手操作物理实验,针对同种类似物理问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就无法进行发散,从而导致教学效率十分不理想。

2.学生存在的问题

由于初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做实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兴奋感,没有规范的组织纪律性,很容易因为实验教学而破坏课堂纪律,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不仅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也无法体现出实验教学的实际价值。同时,初中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许多学生在没有对实验内容进行思考分析的情况下,直接盲目模仿其他实验步骤,不仅没有解决自身产生的疑问,也无法对自身思维模式产生积极作用。难以发散思维模式,无法对物理问题进行准确全面的分析。

3.学校设施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物理实验方面的教育思想和大纲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教学器材比较传统,无法与新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接轨,难以满足教学内容对实验器材提出的多方面需求。导致许多物理实验由于缺乏实验器材,而无法进行实践操作,减少了学生可以动手实践的机会和空间,使得物理实验教学过于形式化[5]。个别学校由于编制收紧,导致实验器材无人管理、无人更新,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初中物理实验破解初中物理教学难点策略

1.确定物理教学难点

课本教材知识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相关部门进行编排的,具有一定准确性和权威性。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科学合理确定物理教学难点,设计相关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在为学生做实验演示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突出知识内容难点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际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创设实验情境,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针对性地破解物理教学难点。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直线传播”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是本单元光学知识的基础,是学习后续知识技能的必备基础,可以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打好基础。针对学生而言,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物理规律和原则,可以有效发散学生思维模式、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建立模型法为学生日后在学习物理方面提供了新的办法。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影子、日食和月食等生活、自然界中常见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教师要确定本节课程重点难点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实验探究,观察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糖水中的传播路径”,组织学生自主总结光沿直线传播条件[6],从而掌握一定物理规律,对大自然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

2.了解明确实验目的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在实验课后都不理解此次实验目的,按照课本教材上的公式机械进行计算,无法发挥出实验教学的实际价值。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清晰准确地认识到实验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积极鼓励学生开发探索其他实验方法,拓展其思维模式,对以前所学物理知识点起到一定巩固作用。其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物理知识时只要能符合实验要求即可,为学生提供充足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使其可以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记忆。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使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根据欧姆定律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7]。在对欧姆定律进行验证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明确的实验目的,分析电路中与欧姆定律相关的三个因素:电压、电流、电阻。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将自身观察重点进行合理分配,观察实验重点现象并及时准确记录。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设计详细实验方案

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情况,比如学生在实验中不清楚具体实验步骤,没有制订比较详细的实验计划,导致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无法正确完成实验。所以教师在实验前,可以提前使学生了解实验主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列出实验计划和实验步骤,从不同角度出发设计实验方案[8]。从而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浪费时间和精力,可以在实验开始前对实验计划积极进行调整,提高实验内容规范性和实验成功概率,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针对性教学,构建清晰全面的实验内容网络。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时,本節课程实验类型属于测定性实验,为了突出重点,选取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为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具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难得的训练学生开展科学猜想、实验检验、分析论证的好选题。虽然学生对摩擦现象不陌生,但是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却不清楚。通过进行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掌握摩擦力的产生原理和利弊,探索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关系,养成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良好习惯。

4.合理进行分组实验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实验用具十分有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进行分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分配,不仅可以使成绩较好的学生起到带头作用,还可以使成绩较差的学生有一定上升空间。通过对物理问题进行讨论,实现学生整体的全面进步。在小组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提高实验质量和效果,避免出现学生偷懒

现象。

比如,教师可以将成绩较好的学生分为甲组,将中等成绩学生分为乙组,将成绩较差学生分为丙组,随机在三个小组中抽取1~2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讨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加深自身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进行实验时,小组内学生可以合理安排工作,为展示自身优势提供一定机会和空间,带动学生参与实验积极性,从而实现个人价值。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资源,破解初中物理教学难点,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使其生动形象化,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物理知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确定物理教学难点,了解明确实验目的,设计详细实验方案,合理进行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拓展其知识层面,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多方面需求。

参考文献:

[1]闵西慧.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3(1):60.

[2]陈佳亮.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电阻的测量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9):140-141.

[3]李晓明.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开展“创造性学习”实践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集[C],2014.

[4]魏能新.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以“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例[J].中学物理,2012,30(18):37-38.

[5]王春榆.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11):31.

[6]江玉强.巧借生活用品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浅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的改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4):53.

[7]吴忠明.分析分组实验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18).

[8]宋定飞.利用实验探究提升初中物理有效复习的实践思考[J].中学物理,2012,30(12):77-78.

编辑 刘瑞彬

作者:杨振标

第4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浅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心得浅谈

岳成伟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学过程要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注意师生关系的转变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世界观、教改意识、教学理念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前提,教师的创新精神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得以充分发展,教师应从“授业”中解脱出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研究,放手让学生共同探索物理知识,使师生的交流更加协调、平等、全方位。课堂教学中,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是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种以自己为中心,家长式的,只有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抑制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不允许的做法。

二、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老师喜欢的程度。“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名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维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课堂中应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声音,鼓励他们敢想、敢猜、敢说、敢做的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表扬他们点滴的思维成果,师生间共同形成一种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维品质。

三、要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几乎所有物理定律均来自于物理实验,并受到社会进步和新的物理实验所检验,并又有新的发展。在物理教学中,首先要加强物理实验,这是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不少地方物理实验成了薄弱的环节,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基本是“口授、耳听、笔演”,解题成了学生学物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由于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不是在手脑并用的科学过程中形成的,学到的物理知识变成了僵死的东西,造成不少学生“高分低能”。这是培养学生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素质教育目标背道而驰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大力加强实验,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观察,动脑思考”,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课内实验延伸到课外家庭实验,要大力鼓励学生课外用生活用具、玩具做各种小试验,小制作,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使他们感到科学就在身边,物理并不深奥。

四、重视学法指导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会了“钓鱼的本领”,具备了学习能力,学生才能成为善学者,才能真正成为主动的学习主体。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作为物理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自己去学物理教材,怎样听课、做摘记、怎样完成物理作业和课外小实验等。之外,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物理学习中特有思维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因为在物理学发展的道路上,成功地创造了一套绝妙的物理方法。例如:观察

实验方法、假说方法、模型方法、理想化实验方法、类比方法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物理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本身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去学习这些物理方法,领悟物理学家在探索知识过程中不畏劳苦、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师的学法指导应战在完善思维过程和优化思维品质的高度,培养学生的排除干扰信息、捕捉本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概括地说,就是要指导学生用物理观点,物理思想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个目标一旦达到,学生学习物理能力素质就有了质的飞跃。

五、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交往能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许多发明创造是多人合作共同搞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面对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争辩、交流,给学生以极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自我表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思维的检索频率,使思维异常的活跃,启迪学生创新的灵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同学之间互助互动互补,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更加开阔,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的意志品质,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要,才能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人才。

第5篇: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滑轮-初中物理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习提问

什么叫做功的原理?

新教学

板书题后让学生看书(从文开头看到第12页倒数第3行,并边看边对照本图(修订本)进行实验(同桌的二人一组。此期间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

1.什么叫做滑轮?

2.什么叫做定滑轮?

使用定滑轮能否省力?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使用它有何好处?同时教师按照图1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并能从功的原理方面认识使用定滑轮为什么不省力。

3.什么叫做动滑轮?

教师按图2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2倍。”能根据功的原理说明:“使用动滑轮虽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力。”

4.什么叫做滑轮组?使用它有什么好处?教师出示绕好的滑轮组和自制的滑轮组挂图如图。

.接着让学生讨论各滑轮组分别由几股绳承担总重力。然后,教师演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间的关系(图4)。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此图为4股绳承重,s=4h。再把绳子从滑轮组上解脱2股,使之成为2股绳承重(如图),进行演示s与h的关系。演示表明:2股绳承重时,s=2h。告诉学生:同一根绳上各处受力都相等,所以滑轮组中各股绳受力都相等。然后问学生:拉力F与承重绳子股数n有何关系?绳子股数越多,拉力越小(当然这里要说明不能无限制的增多动滑轮的个数„„),而且是:几股绳承重,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至此,用圆盘测力计照图6进行演示,测力计示数表明:拉力F>

轮与绳之间都是有摩擦的!

例:一根绳子,最多只能承受300牛顿的力,想用它提起1000牛顿的重物,绕成的滑轮组至少要几股绳子承重?并画出滑轮组的示意图。

师生共同解答:设承重绳子股数为n,则

草图:(主要教学生学会画图方法≈#0;≈#0;从外向里绕绳)

三、小结:略。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滑轮周边有槽的小轮。

1.定滑轮:„„。作用: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方便)。

2.动滑轮:„„。作用:使用它可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好处:①省力;②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小结:(滑轮„,定滑轮„,动滑轮„。)

六、作业:

书面:练习六的

1、

2、3。家庭:自制小滑轮、

练习画图

(提高题右图物体匀速运动则拉力F为:①30牛顿;②100牛顿;③4牛顿;④10牛顿。

第6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微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微

物理教学策略是以完成物理教学任务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采取的教学活动方式。物理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理教学簧略能否有效地开展,以下就中学物理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有效实施“再创造”教学策略。

所谓“再创造”就是要求课程设计者和教师不要将物理当成一个现成的体系来教,而应当在教学中充分注意,让学生通过再创造的过程来学习物理.它意在改变以往学校物理教育以教师为主、以教师传授知识体系为主的做法,提倡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像物理学家那样通过创造来学习物理。物理“再创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的,也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追寻探索。有效地开展“再创造”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应当积极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再创造”,在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提高,刨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其次,尊重个性,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物理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举手发表意见.在研究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发表意见。也应征求大家的同意.再者,鼓励学生探索,培养创新精神。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无论备课还是实际教学,在讲到探索、猜想、发现方面的问题时要侧重于“教”。有时候可以直接教给学生完整的猜想过程,有时候则要较多地启发。点拨学生,不要在任何时候都让学主亲自去猜想,以避免降低教学效果。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好课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必要的任务就是备好课.怎样的备课才是最合适的?以往的中学物理备课经验中,总的说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备课的思想立足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只备教师的“教”,忽视备学生的“学”。其次,只强调课本的作用,而忽视课程开发。以课本、教参为本的传统教学观念严重禁锢了教师的教学思想,许多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视教科书是权威,致使备课出现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教师备课中纯依赖教参,备课缺乏创意.使课堂教学缺少活力.再者备课制度更多强调循规蹈矩,忽视个性发展。学校备课的规章制度,对教师的要求过深、过细,严重制约着教师备课的个性化,造成教师的备课形式单一,太过于程序化,缺乏必要的创新,不能更多地体现教师的个性。此外,备课中还存在过多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应用等问题,也有相当一部分备课笔记无异于习题集.一些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构思、教学理论依据、教学反思却被忽视。

基于上述问题。物理教学备课应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双基目标,在内容处理上要有课程意识和广泛的课程资源意识,教案编写要有记录。具体来说,以下几点供参考,首先,备课的出发点应定位在引导学生互动之上.物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则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其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要强调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和发现过程,注重获取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动手探求体验,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在今后的发展中用这种方法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再者,备课应善于张扬教师本身的个性。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形成和人格塑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应在研究学情的基础

1

上,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和想象力,用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此外,在备课中要善于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多联系生活,构建生动的课堂。

三、实施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智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应该把培养创新思维放到突出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下就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应尽量创设情景,启发求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思维的广阔性是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规地思考问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乐思、好思、善思的催化剂。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求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和勇于标新立异,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由于学生在解题时。一般只能表达出解题过程和结果,不能完全暴露其思维过程,所以可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方法是如何得到的,为什么这么想.这样可充分展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让他们纠正思维的偏差,从而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四、加强物理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 1.正确认识物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物理学法研讨会,让学习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

(1)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2)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

(3)及时总结。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4)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3.开设物理学法指导课。

学法指导课最好安排在起始年级(初二)开设,时间一般是每周或每两周一课时,开设一学期或一学年,并列入物理教学计划。要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物理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例如:讲授名人和优秀学生学习的事例,或对反面典型进行剖析;介绍如何读书、如何复习、如何记忆等一般的学习方法;精讲物理解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当然,学法有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上,或请优秀学生介绍经验,或请有关教师作专题报告,还可以采用讨论式。

第7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实验重点: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

四、实验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5.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五、实验配档:周次日期演示实验( 节次)分组实验

第一周

星期一 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3、4)

星期二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6、7)

星期四 用刻度尺测长度

第二周

星期一 二氧化氮的扩散(

3、4)

星期二 决定扩散快慢的因素(

6、7)

星期三 做功与内能的关系(

2、7)

星期四 热传递与内能的改变(

3、4)

星期五 研究比热容(

5、6)

第三周

星期四 测平均速度

第四周

星期二 一切声源都在振动(

2、

3、

5、7) 利用内能来做功

星期三 研究声音的音调和音色(

24、

5、6)

第五周

星期一 摩擦起电(

3、4)

星期二 用手感觉水的温度(

2、

3、

5、7)

星期三 电流的形成(

2、7)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星期四 观察熔化现象(

3、

4、

6、7)导体和绝缘体(

3、4)

第六周

星期三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

星期四 观察水的沸腾 第七周

星期二 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2、

3、

5、7) 电流(

6、7) 星期三 观察碘的升华(

2、

4、

5、6) 星期四 用电流表测电流 第十一周

星期三 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2、

4、

5、6)用电压表测电压

星期四 观察平面镜成像(

3、

4、

6、7)

第十二周

星期一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3、4)

星期二 光的折射实验(

2、

3、

5、7)变阻器(

6、7)

第十三周

星期二 照相机

第十四周

星期三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2、7)< 星期四 幻灯机 放大镜

星期五 伏安法测电阻

第十五周

星期三 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星期四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3、

4、

6、7)

第十六周

星期一 电功(

3、4)

星期二 额定功率(

6、7)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星期三 测定小灯泡的功率星期五 焦耳定律(

5、6)

第十九周

星期二 物重跟质量的关系(

2、

3、

5、7)

星期三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2、

4、

5、6)

第8篇: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九点”尝试

上传: 梁斌

更新时间:2012-5-19 0:12:56 1. “味”—— 物理课堂应“五味”俱全,让学生感觉津津有味。

物理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一节成功的物理课,应有哪些“味”呢?最好是“五味”俱全,譬如:新闻味、生活味、文学味、人文味、臻美味。

(1)新闻味——捕捉新鲜资讯,关心科技前沿,解析物理原理,拓展知识空间。

(2)生活味——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关注社会,见物思理、识物悟理。

(3)文学味——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和人格光辉,而且蕴涵一定的科学道理。如讲述“光的传播”时,可引用白居易的《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来刻画光的反射、折射等物理现象。正所谓:“文学与科学,犹如他与她。”

(4)人文味——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物理课堂应成为师生交流,心灵对话的舞台。无论是牛顿晚年的拜金主义、痴迷神学,还是爱因斯坦一生的唯美追求、非凡成就;无论是发现“宇称不守恒”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还是放弃国外优厚待遇,献身祖国国防事业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无论是考入北大的郑琴,还是晋级清华的李冰……都是渗透人文教育的好素材。

(5)臻美味——我心中的物理是“呈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我心中的教学企求这样的境界:求真、向善、臻美。物理的课堂可以有诗情,应该有画意,来激发学生爱美、好奇的天性,以进入感受美、感悟自然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怀美而教”(物理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统一美……),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透过自然之物探寻美的真谛,借助自然之理体会美的丰富,激发学生的美感并产生共鸣,使物理课堂美味飘逸。

2.“爱”—— 注重情感激励,充分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努力达成“爱屋及乌”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能带来疲劳。”诚如大师所言,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十分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信息沟通,注重情感激励,充分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努力达成“爱屋及乌”效应。 过去我们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我们说,老师要不断“充电”,必须是常流水,常换常新的水。这样你的课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你知识渊博,彰显魅力,让学生五体投地;你爱岗敬业,博爱平等,富有亲和力。你带着爱心、带着激情、带着微笑,如春风拂面,你的学生自然敬爱你,自然喜欢你,自然爱上你的学科,此所谓“爱屋及乌”。你可以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一种稳定的兴趣和执着的追求。如果有一天,学生对你说:“我要让学习成为我的欲望”,那你就成功了。 3.“内”—— 注重课堂内化,追求课堂效率最大化。

物理新授课要注意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前人“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古训中得到启发。认真处理好以下三个环节:①过程与结论的平衡;②探究与接受的协调;③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过程与结论在教学中是辩证统一的,如果说结论是物理课的“肉体”,那么过程就是物理课的“灵魂”。只有过程与结论的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出物理的整体思想和内涵。所以,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应坚持“经历过程与记取结论同样重要”的教学理念,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切实把它落到实处。

在什么情境下采用探究式学习,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接受式学习是老师们备课中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策略运用得当将会使预设与生成同样精彩。在物理课堂中,我们要协调好探究与接受的关系,力求两者和谐统

一、相得益彰,让探究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意义的探究,让接受成为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有意义的接受。 余文森教授说过,“预设与生成既有对立性,也有统一性,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我们只有让预设与生成在新课堂教学中和谐共舞,才能使课堂生成别样精彩;才能让师生共筑生命历程。巧于预设,妙于生成,我们一定能与精彩有约,我们的物理课堂一定会充满科学精神的光辉、一定会充满人文精神的温馨。 物理复习课要注意什么呢?要避免单

一、机械的知识扫描(因其缺乏吸引力)。复习课应特别重视以典型例题为载体,以科学方法为引导的实际应用。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强化习题教学和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教师要站在科学方法论的高度,认真研究题型,分析归类,精选典型例题和习题,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局部思维与整体思维、类比思维与联想思维等专项训练,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挖掘运用科学方法,开拓思维,提高素质。

要寄希望于课堂,注重课内训练与反馈矫正(基础训练要限时;提高变式要分层;错题纠正要补偿;习题讲解要归纳。练前抓选题,练中抓细节,练后抓反思)。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好、用活课内个别提问,高度关注课堂内化情况。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教学容量与课堂内化发生矛盾时,要学会忍痛割爱,本着“内化优先”的原则,追求课堂效率最大化。

4. “矫”—— 注重单元检测与评讲矫正,提高学习质量。

记得1997年我参加了“福州市初中物理单元优化过关”教改实验,学生成绩大面积提高。我认为“单元检测与评讲矫正”是既古老又最具实效的提高学生成绩的手段,其查缺补漏,改进教学,提高学习质量的功能无可替代,对学生的激励或警示作用无可替代。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考试制度存在,它就是最佳武器。为此,老师要呕心沥血,耗费大量的精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验老师的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教学艺术,值得各位老师深入研究。

5.“疑”—— 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鼓励学生质疑“挑刺”,反对迷信与盲从。

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没有对托勒密宇宙体系的批判,哪有哥白尼带来的天文学革命?没有对亚里士多德物理理论的怀疑,又哪来伽利略在运动学上的重大变革?没有对牛顿经典力学的超越,又怎么会有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总之,没有批判、质疑,就没有创新、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挑刺”,反对迷信权威,反对人云亦云。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充分发挥学科“小先生”的聪明才智,悉心捕捉课内学生智慧的“火花”,达成教学相长,常思常新。 6.“合”—— 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成功的团队没有失败者,失败的团队没有成功者。”因此我们要多做有利于团结的事,多说有利于团结的话。互相理解,互相谅解,取长补短,宽容友善。走出“小我”,形成“大我”,直至“忘我”。要发挥集体教研的优势,群策群力,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己任,既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又考虑学生的现实要求,克服学科本位心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和谐课堂和校园文化。可以这样形容:“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7.“势”—— 研究中考命题趋势,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要根据全国中考命题改革趋势,着重研究本地区本学科的中考命题特点和规律。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中考信息,悉心研究,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根据近几年福州市中考物理命题特点和规律,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1)研究试卷导向,编写模拟试题(精选习题);(2)重视双基训练,渗透科学方法(测试矫正);(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关注热点);(4)强化物理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准确到位) ;(5)强化审题训练,提高分析能力(找关键词);(6)引导获取信息,提高处理能力(灵活应用);(7)强化计算题训练,提高解计算题的能力(依据规范)。

8.“管”—— 有效地控制课堂,让学生课堂的表现行为能够恰到好处。

一位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智慧与教学智慧,但未必能上一堂好课,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智慧。所谓管理智慧即教师能有效地控制课堂,让学生课堂的表现行为能够恰到好处。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内心感受,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科学地处理问题,使学生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为人处世,并从中学会做人做事。宜赏识为主,惩戒为辅,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进而树立老师的威信,使学生能够“不令而行”。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不用扬鞭自奋蹄”,每个学生都有活力。

9.“导”—— 善于给学生指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 如果只会读讲稿,不适合当教师。

如果只会讲书本上的知识,是低水平的合格教师。

如果他同时又能在方法上给学生一定的指导,他是好教师,能胜任教育教学的教师。

善于给学生指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实践、总结,能够使学生超过自己,甚至对自己所不擅长或不会的东西也能够在方法上给学生引路,是优秀的教师。

如果又是人格、情感、意志、潜能、个性的和谐发展,人生目标、人格魅力的指引,这是杰出的教师。 让我们记住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第9篇:初中物理规律教学

一、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方程和法则等。

物理定律大多是在大量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而后又进一步经过实践检验而确立的,例如帕斯卡定律、阿基米德定律、欧姆定律等。

物理定理则是根据物理定律或理论运用数学方法推导出来的,如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和串联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总电阻与并联电阻的关系、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等。

二、物理规律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思维和数学推理相结合的产物;物理规律是反映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

三、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主要有三种途径:实验归纳,理论分析,提出假说

1.实验归纳即直接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归纳、概括而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2.理论分析就是利用已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通过逻辑推理或数学推导,得出新的物理规律的方法。

3.物理假说就是物理研究者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物理原理和事实,通过思维加工,对未知的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规律所做的一种假定性说明和解释。

四、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探索总结规律、规律的表述、运用规律和规律的再认识五个阶段。

五、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一)提出问题 创设物理环境

(二)进行思维加工 建立物理规律

(三)理解物理规律 明确使用条件

(四)运用物理规律 解决物理问题

上一篇:电力职工述职报告下一篇:做跟随孩子长大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