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亮点工作总结

2022-03-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回首每一天的周而复始,你是否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工作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工作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标志,为自己写一份独有的工作报告吧。让我们在回首自己忙碌岁月的同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寻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法院亮点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法院亮点工作总结

**法院诉讼服务中心2019年工作亮点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对政法机关提出的努力目标和明确要求,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省高院石时态院长提出的“诉讼不求人”司法理念是对法院诉讼服务在新时期工作的切实期盼和要求。为了让当事人真正感受到法院践行“打官司不求人”的便捷举措,诉讼服务中心将继续落实法院窗口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落实好“四零”服务承诺,给群众以方便。

一、诉讼服务零距离。

在**法院院党组的统一部署下,**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将原有的诉讼服务窗口设置的安全玻璃全部拆除,实现诉讼服务与当事人的零距离接触,让当事人到院不再有疏离感。

二、

自助式诉费交纳。

通过与工商银行联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在诉讼服务大厅窗口及执行缴费窗口逐步安装设置自动缴费POS机,当事人可在收到诉讼费及执行费等缴费单后,当场通过POS机进行费用交纳,减少当事人往返缴费的时间。现已实现97%的诉讼案件可当场缴费。

三、完善诉讼保全担保措施。

为方便当事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损失,方便当事人保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经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兴安岭地区分公司沟通,当事人在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时可到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兴安岭地区分公司办理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为诉讼保全提供担保。2019年共受理诉前保全26件,诉讼保全33件,让当事人的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

四、跨域立案、网上立案全面实施。

按照省院部署,**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已全面开展跨域立案工作、网上立案,设置跨域立案、网上立案专门窗口,由专人负责跨域立案、网上立案服务;完善跨域立案及网上预约立案标准,使当事人可以做到远程网上立案,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立案事宜,及时解决当事人跨域立案、网上立案的诉求。截止2019年底,已办理跨域立案案件7起,受理网上立案案件5起。

五、

设立诉调对接窗口、加强与社区联动

本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诉调对接窗口、诉前调解室,为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调解工作创造条件。建立诉前调解工作机制,抓好登记后立案前的诉非衔接,力争对案件分流、化解、缓冲。登记后对法律关系简单、争议不大、当事人有调解意愿的纠纷先行调解。加大诉调对接力度,与各大社区、司法局、工商局、交警队、保险公司等部门沟通协调,选任上述部门中政治作风过硬、业务能力精通的9名工作人员担任特邀调解员,形成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同时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卫东、红旗两大社区设立法官便民联系站,定期派专业法官对各种类型的矛盾,如婚姻家庭、物业纠纷、邻里纠纷等类型案件进行现场说法,就地调处,对辖区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热点敏感案件提前引导、有序化解,让法官通过社区走进百姓生活。通过多元化解社会矛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第二篇:人民法院2015工作亮点综述(一至六)

让人民群众拥有公平正义“获得感” ——人民法院二0一五工作亮点综述之一

2016-01-18 07:26:44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 作者:罗书臻

开栏的话

新年伊始,回首全国法院过去一年来的工作,让那些闪光的足迹一一重现。人民法院报今日起开辟“2015法院工作亮点回眸”专栏,记录下过去的2015年,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各项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回眸过往,开启未来,相信人民司法事业必将取得更长足的进步。

走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的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办公大楼,大楼外电子显示屏上的一句话分外引人注目——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句话,是总书记对政法机关提出的明确要求,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期盼,也是人民法院孜孜以求的目标。

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过去的2015年,各级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了最直接的“获得感”。

司法公开永远在路上

2015年12月15日,在位于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大楼9楼的信息集控中心,随着周强院长启动按钮,最高人民法院官方英文网站暨新版中国裁判文书网正式开通。

作为对外发布的权威平台和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最高人民法院官方英文网站的开通,是人民法院深化司法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显示了最高人民法院“拥抱世界”的胸襟。

“向世界讲述中国法治好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好声音,回应国际社会对我国法治建设和司法工作的关注,满足国际社会对中国司法的认知需求。”周强院长的话落地有声,表明中国法院的司法公开开始走向国际视野。

而新版中国裁判文书网最大的亮点,则是实现了少数民族语言裁判文书的公开,提供了蒙、藏、维、朝鲜和哈萨克等语种文书的浏览和下载服务功能,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和专业用户对裁判文书的多样化需求。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推进司法公开不遗余力,动作频频——

1

2月27日,中国法院手机电视APP开通上线,第一时间向用户推送人民法院重点新闻和重要案件庭审情况等司法信息,开通四个月用户就超过50万人。

3月10日,《中国法院的司法公开》(白皮书)公布,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历史上第一次以白皮书的方式介绍司法公开工作。

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律师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司法公开又多了一个渠道,实现了周强院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出的“加快律师服务平台建设”庄严承诺。

„„

司法公开,人民法院永远在路上。

“立案难”彻底成历史

2015年5月4日这一天,对全国法院来说,可能是全年最忙碌的一天。

4月1日,《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通过,最高人民法院于4月15日印发了该意见,5月1日起该意见正式施行。

这意味着,实行了多年的立案审查制变为立案登记制,中国的案件受理制度发生了彻彻底底的变革,而5月4日,是立案登记制实施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这一天,周强院长来到最高人民法院信息集控中心,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亲自检查各地法院落实立案登记制的情况。“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他强调,“要坚决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诉权。”

据统计,立案登记制实施一个月时,全国法院案件总量增幅已接近三成,但在全国各级法院的努力下,登记立案秩序井然,案件入口更加畅通,当场立案率超过九成。

在多位对“立案难”有切身感受的律师眼里,“实行立案登记制,是人民法院有史以来最彻底、最有效的改革。”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有关负责人则表示,“我们已经把人民法院立案难这顶帽子,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勇纠错案让天下无冤

2015年12月21日,倍受社会关注的云南巧家投毒案再审宣判,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钱仁风投放危险物质再审案件进行宣判,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宣告钱仁风无罪。

2015年,人民法院继续纠正冤假错案,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进一步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依法复查、及时纠正机制。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景汉朝主持召开专门座

2 谈会,就建立健全发现和纠正刑事冤假错案机制听取著名法学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纠正冤假错案不仅没有影响司法权威,还提升了老百姓对两高的评价。”2015年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周俊军在审议“两高”报告时认为,司法机关坚决纠正冤假错案赢得民心。

2016年1月7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5年福建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十大举措”,“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是其中一项。据介绍,2015年,福建高院深入贯彻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程序法治、庭审中心等法律原则,完善防范冤假错案机制,先后依法宣告30名被告人无罪,其中包括依法再审黄兴、林立峰、陈夏影绑架案。

勇纠错案,努力让天下无冤,显示了人民法院在保障程序和实体正义上的态度和决心,赢得了媒体“勇于自纠”的舆论认可,也引发了社会公众“正义或许会迟到,但却不会缺席”的强烈共鸣。

以人民群众需求为风向标 ——人民法院2015工作亮点综述之二

2016-01-19 09:53:15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 作者:荆龙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次作出精辟论说。大道至简,言简意赅,一句句朴实但含义隽永的话语引领着人民法院戮力前行。

2015年,全国各级法院以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工作主线,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努力满足多元司法需求,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工作中,全国法院积极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大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实现诉讼事务一站式办理;进一步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加强诉非衔接,提供更多纠纷解决方式。

从立案、诉讼到解纷,人民法院努力打造了一条司法为民的全程服务链。

敞开大门 立案难成为历史

3

依法立案是公正司法的开始,有案不立、有诉不理,司法公正无从谈起。为了从制度上彻底解决立案难题,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先后出台了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和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决定自5月1日起实行立案登记制,要求各级法院敞开大门,实行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诉权保障全面落实。对依法应该受理,如涉及到物业纠纷、村民自治组织成员权益纠纷、拆迁纠纷、信息公开纠纷等案件,在实施立案登记制前一般不进入审判程序的,各级法院做到一律予以登记立案。

立案工作更加规范。最高人民法院对接受诉状、当场立案、告知补正、诉讼费收取等提出明确要求,各地法院规范诉讼指引,细化登记立案流程,实行“一次性”告知,让当事人明明白白、轻轻松松完成登记立案程序。

诉讼服务同步跟进。各地法院以立案登记制改革为契机,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如上海在律师服务平台上开通网上立案,福建泉州推行异地立案等,通过形式多样的诉讼服务让司法更加贴近群众。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姜启波表示,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人民法院兑现了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的庄严承诺,群众反映的“立案难”问题,已经得到了根本解决。

建立平台 群众享有一站式司法服务

“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去年以来,各地法院大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将除庭审外的诉讼服务事项整合前移至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当事人在诉讼服务中心就可办理申请立案、递交材料、申诉信访、判后答疑等事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称赞这一做法实现了诉讼服务“从后台到前台、从分散到集中、从多点到一点”的优化,不仅服务了群众,也方便了法官。

同时,各级法院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形成包括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移动客户端、12368热线在内的立体式服务网络,许多法院还建立了电子法院、网上法庭等智能服务平台,让当事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

一些法院运用网络和移动应用技术,将实体诉讼服务向移动终端拓展,促进诉讼服务转型升级,为当事人提供智能服务,并开展视频接访、视频庭审、视频调解等,实现了“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建立司法文书电子送达系统,破解送达难问题。吉林法院开通了“微导诉平台”,当事人可以通过关注法院官方微信,快速了解诉讼指南、起诉须知、法律援助等诉讼信息。

有些法院在诉讼服务过程中引入自助服务,通过当事人自主完成相关诉讼事项,提高诉讼事务办理质效,缓解法院“事多人少”压力。北京法院开通的12368诉讼服务热线可提供自助语音服务,方便当事人随时查询案件进展。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河北省唐山市中

4 级人民法院设立了自助立案服务区,当事人可以按照提示独立完成立案工作。

形成合力 打造多元解纷机制“升级版”

随着立案登记制改革的实施,大量纠纷涌入法院,全面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到哪里,人民法院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就要跟进到哪里。面对案件数量激增的现实,人民法院整合法院内外的解纷力量,优化法院内外的资源配置,在全社会树立“国家主导、司法推动、社会参与、多元并举、法治保障”的现代纠纷解决理念,努力打造多元解纷机制的“升级版”,一年间实现了六个转变:将诉调对接平台从单一平面的衔接功能向多元立体的服务功能转变,将诉调对接机制从单向输出向双向互动转变,将诉调衔接对象从重点突破向全面启动转变,将诉调对接操作规范从零散差异向系统整合转变,将解决纠纷人才的培养从经验型向职业型转变,将法院内部调解机制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四川省眉山市创造了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眉山经验”,党政主导各方推进,眉山市委在组织、力量、制度、经费保障方面,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形成市、县、乡、村、组五级一万多个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网络覆盖全市各个角落。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构建了“走出去、请进来、搭平台”多元解纷机制。“走出去”,与街道社区、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基层单位组织沟通合作;“请进来”,在立案大厅推出人民调解工作室、心理驿站、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法官解难窗口等十项便民服务措施;“搭平台”,与行政机关、人民团体、行业组织、专业调解组织、公益组织等几十家单位合作建立诉调对接机制。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利用互联网电子平台,探索建立互联网纠纷非诉解决机制尤其是电子督促程序;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将湖湘文化与现代司法理念有机结合,探索了“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机制”、“微争议事实法官折中平衡机制”等机制„„

一项项具有特色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已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黄超所说,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为群众提供了很好的导诉工作,提高了效率,使法院在群众中的口碑树立起来。

让群众享受更多的司改红利 ——人民法院2015工作亮点综述之三

2016-01-20 07:49:26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 作者:郭士辉

“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2015年,是全面依法治国开局年,也是全面深化

5 改革关键年。一年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为司法体制改革导航定向,密集出台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全国各级法院认真贯彻实施,使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司法体制改革呈现出蹄疾步稳、上下联动、次第开花的态势。

从北国到南疆,从都市到村庄,司法体制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蓬勃展开、深入推进,改革共识不断凝聚,改革成效正在显现。

见证改革力度:

三个月诞生巡回法庭

2015年1月28日上午,深圳市罗湖区红岭中路1036号院,成为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的诞生地,共和国司法史上也多了一个崭新的名字。

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部署到挂牌运行,第一巡回法庭的筹建只用了3个月,向世人展示出改革的“深圳速度”,也展示出最高人民法院实现公正司法的决心和力度。

两天后,3000公里外的沈阳,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也正式挂牌。

一年以来,有着“改革排头兵”称号的巡回法庭,司法改革、案件办理、矛盾化解、行政管理等各方面工作有序开展,开局良好。

据介绍,巡回法庭从成立之初就按照中央精神和司法体制改革要求,全面推行新的审判权运行机制,实行法官员额制和司法人员分类管理,严格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机制,法官责任感增强,办案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赢得了各界赞誉。

香港特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等前来参访后,对内地司法改革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对内地法官在庭审中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表示由衷钦佩。

除了巡回法庭,一些中、基层法院以及新设立的知识产权法院、跨行政区划法院等,都探索建立了现代化法院管理模式和新型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组建审判团队或者随机组成合议庭办理案件,建立专业法官会议机制,大幅减少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数量;改革裁判文书签发机制,逐步推行院、庭长办案常态化。

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正在神州大地上渐进式铺开。

着力改革深度:

勇于动自己的“奶酪”

司法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难题不断涌现。直面问题、勇于克难,是法院人的不二选择。

2015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司法改革重要

6 讲话的党组会上强调,对涉及法院自身利益调整的,要敢于打破各种利益藩篱,勇于向自身开刀,动自己的“奶酪”,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

“能者上、庸者下。” 因触动利益格局,39%员额制是绕不开的第一关口,关系到这轮司法体制改革的成败。

7月18日,经过严格的评审表决,首批7个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市之一的海南省对外公布,1116名法官人选首批进入员额。

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司法改革又迈出坚实一步。

海南省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原副主任黄勇,是1116名入额法官中的一员。重新走上审判岗位后,黄勇感受到了司法责任制的新变化,可以“我的案件我做主”,也要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

改革有阵痛,也并非一蹴而就,但员额制和司法责任制带来的好处却是有目共睹的:法官们将更加注重案件质量,这意味着以后的瑕疵案会大大减少。

一面是法官数量减少近三分之一,一面是不断攀升的案件数量,如何应对?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给出了答案:将“审”和“判”之外的庞杂事务,从法官肩上卸下来,交由辅助人员承担。

司法人员分类管理释放出办案质量和效率双提升的改革“红利”。上海全市法院审结案件同比上升11.3%,审限内结案率为99.13%。青海试点法院结案率同比上升80%。

目前,加上北京、河北等14个第三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拓宽改革广度:

陪审员增至法官员额数四倍

在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渠道,扩大司法民主,可谓正逢其时。

2015年5月,根据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的方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全国10个省(区、市)的50个法院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

10月27日,从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传来消息:该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对261名通过“海选”方式产生的人民陪审员进行任命。晋江市民营企业家代表洪义锋从全市55万多名28至65周岁的常住居民中被随机选中。他表示,对于今后的“陪审之旅”,自己将尽心尽力,不辱使命。

7

截至11月8日,全国的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已陆续完成,试点法院新增选人民陪审员7800余人,人民陪审员总数已增至法官员额数的4倍左右,广泛性、代表性进一步增强。许多地方积极改进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普遍采取随机抽选方式,探索由3名以上人民陪审员参加的大合议庭模式。

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司法改革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落实情况。周强强调,要进一步健全随机抽选机制,扩大选任范围,严格落实随机抽选方式,严格落实每位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数量上限,防止人民陪审员“驻庭陪审”“编外法官”等现象。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亚新表示,只要坚定信心,下定推进司法改革服务法治中国建设的决心,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种种困难,达到改革预期的目标。

传承“燃灯”精神 夯实队伍根基 ——人民法院2015工作亮点综述之四

2016-01-21 07:42:52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 作者:乔文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政法队伍建设,提出政法机关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

随着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工作的全面深入推进,这已成为了全国法院系统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和前行目标。

学习“燃灯”精神,打造“三化”队伍

“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这是总书记对邹碧华法官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

一年来,按照总书记的批示精神,最高人民法院把学习邹碧华精神作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集中宣传、巡回报告、研讨会、主题征文、主题演讲„„广大法院干警在邹碧华精神的鼓舞下砥砺奋进。

邹碧华勇于担当的敬业精神、处理案件精湛高超的审判技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审判管理的创新举措,对于政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打造起到了推进作用。各级法院通过学习邹碧华精神,进一步提高了法院队伍建设水平,强化了法院公正司法、服务群众的能力。

8

2015年6月18日,全国法院第六次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2015-2019年全国法院教育培训规划》。各级法院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抓好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工作。

上海海事法院与清华大学法学院共同建立“一带一路”司法实践基地,共同致力于创新型、国际化法律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通晓国际法律规则、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法规、善于处理涉外事务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安徽省马鞍山中院出台《实施“青年法官成长工程”的意见》,以制度强化人才的发现、培养、锻炼和使用,多渠道提升青年法官能力素质,根据青年法官专长安排岗位,在办理重大案件、参加业务竞赛、参与专项活动中,给年轻法官交任务、压担子、给机会。

最高人民法院还通过派遣讲师团、举办少数民族法官培训班、免费提供培训课件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西藏及四川省藏区法院干警的培训力度。

关注基层一线,维护大局稳定

我国90%以上案件的审理执行任务在基层,基层的司法工作是给人民群众留下的“第一印象”,也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审判队伍,让基层人民法庭发挥司法职能,带动区域法治走向良性循环,对于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的审判工作不可或缺,也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二中院民四庭针对农村土地承包案件查清事实难、矛盾化解难、维护稳定难、案结事了难的特点,创设了“五下乡工作法”,对人数众多、诉讼困难、边远山区、示范作用强、矛盾尖锐等五类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坚持做到下乡审理,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公正高效和便捷为民。河北高院建设“一乡一庭”,一双筷子,吃住乡镇;一张桌子,就地办案。让两千多法庭扎根基层,十余万纠纷不出乡镇。在上海奉贤,“宅基法庭”“庭所联动”,让纠纷解决机制与法官下基层相结合,将法庭搬到村居委、乡间田头。

“帐篷法庭、车载法庭、马背法庭”是少数民族地区基层人民法庭的缩影,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两级法院“矛盾排查进乡村、立案服务进乡村、巡回审判进乡村、法制宣传进乡村、同心同向进寺庙”的人民法庭“五进”活动,将公平和正义送到高原的每一个角落。

在江苏淮安,为进城务工人员维权量身打造的“司法引航”工程,通过绿色通道、积极普法、司法救助等,用法律为进城务工人员撑起“保护伞”、做好“引航人”。

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法院创新诉前联调模式,相继在镇街设立驻村诉前联调工作站,把司法、行政及民间调解资源下沉至村,送法至户,更多地在纠纷之初、诉讼之前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

9

“便民是人民法庭的立庭之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喻中表示,发展方式转变、功能区建设加快、利益关系重组、区域社会矛盾复杂等是基层的现实,也是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基层人民法庭建设意义重大。

改进司法作风,提升队伍形象

“要牢记庄严誓言,牢记肩负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努力做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法律、无愧于时代的共和国人民法官。”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今年1月13日在新任法官宪法宣誓活动上的发言。

法官的职业尊荣感折射出来的是对法律的尊崇、对法治的依归、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要建设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法官队伍,就必须提升法官的尊荣感和归属感。

强化规则意识,则是改进纪律作风、提升法官整体形象的有效途径。各级人民法院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律作风专项教育、“六难三案”专项治理、“三严三实”专项学习等活动。

各级人民法院还不断提升诉讼服务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并结合地区实际,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诉讼服务。

山东各基层法院普遍建立了立案双轨制,当事人既可以选择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也可以在人民法庭立案。

福建泉州两级法院实行异地立案,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在12个中基层法院和42个人民法庭的任一诉讼服务窗口进行立案。

江苏南京中院的公众法律图书馆、上海二中院的自助超市、河南周口中院的残疾人无障碍爬楼机、成都武侯法院的盲文导诉等,让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司法的人文关怀,整体提升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形象。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法院的队伍建设是向人民群众展示司法文明、彰显法治精神的窗口,更是实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严格司法的可靠保障。

司法护佑碧水蓝天

人民法院2015工作亮点综述之五

10

2015年,建立专门化审判机构、颁布司法解释、发布典型案例、设立环境资源司法研究智库及召开全国环境资源司法审判工作会议,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青总结出的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亮点。

总书记曾在讲话时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怎样让天蓝、地绿、水清,怎样保护好我们可爱的家园,人民法院正以专业化的审判队伍,从多方面着手,助力美丽中国的建设。

以审判专门化为总抓手

设立审判实践基地

截至2015年11月,全国共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法院设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庭、合议庭、巡回法庭共计456个。贵州、福建、海南、江苏、河北、山东、广西、江西、河南等9个省高级法院已经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福建、贵州、江苏、海南4省已建立三级环境资源审判组织体系。

此外,福建、贵州、河北、江苏、山东等地法院还选调刑事、民商事和行政审判业务骨干充实环境资源审判庭,为实行“二合一”或“三合一”归口审理模式奠定基础。

2015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在福建古田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环境资源司法审判工作会议,对全国环境资源司法审判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最高法院决定

11 在福建龙岩中院、福建漳州中院等15家中级、基层人民法院设立首批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实践基地,探索完善环境资源审判机制、审判专门化。

起草制定相关司法解释

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2015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式施行,要求设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将民间力量有序纳入环境治理机制中。同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此外,还在2014年7月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2015年6月发布《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其中,《关于审理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并被评为2015年度最高法院十大司法政策之首。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吕忠梅对此评价说,最高法院发布司法解释,采取独到的解释路径,解决环境司法专门化面临的最基本、最现实问题,使环境公益诉讼、环境侵权责任“落地”,让污染环境者受到法律惩罚、使环境污染受害人权益切实得到保护,有力地维护了生态环境秩序。

发布典型案例

提高破坏环境违法成本

12

总书记曾在讲话时说,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

2015年12月18日下午,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备受关注的新修改的环境保护法实施后的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进行公开开庭宣判,依法维持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

在该案中,谢知锦等四人被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令在五个月内恢复被破坏的林地功能,并赔偿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这是人民法院首次通过判决明确支持了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恢复原状期间服务功能损失的赔偿请求,也进一步提高了破坏生态行为的违法成本。

最高人民法院分别于2015年2月5日和12月29日发布了环境保护行政案件十大案例、环境资源十大侵权案例。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被收入环境资源十大侵权案例。

吴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尤为特别的是,专门邀请了10位环保法领域的专家对十大侵权案例进行点评,令她印象深刻。

成立司法研究中心

建立咨询专家智库

2015年5月19日,最高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聘任25位环境资源领域的优秀法官和知名学者担任研究员,同时建立环境资源审判

13 咨询专家库,聘任40位来自法学界、科学技术界的专家,构建智力储备平台,为推动环境资源审判提供智力支持。

在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设立环境资源司法理论研究基地。并在15家中、基层法院设立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实践基地,在福建省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实务研究基地。

吴青认为,通过2015年的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在环境资源审判机构设置方面完成了顶层设计及全国布局,在规范审判工作方面做出了指引,在外部支持方面搭建了框架,对进一步推动环境资源司法审判工作做好了全国总动员。

“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也激励着从事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干警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王俏)

打造风清气正的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2015工作亮点综述之六

2016-01-24 07:15:23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四版 | 作者:记者 屠少萌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这是人们用来形容媒体良心重要性的一句话,要用在法官身上,丝毫也不为过。

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首先断案的法官必须公正廉洁。

14

“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对违纪违法行为从严惩处。”2015年1月15日,新年伊始,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就在党组会议上强调四个从严,誓不让制度、纪律成为“稻草人”。

治党务必从严

猛药方能去疴

严明的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治党务必从严。

2月12日上午,全国法院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在会上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两个责任”,坚持“四个从严”要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惩处司法腐败,继续加大对违纪违法干警的查处力度,为做好人民法院各项工作提供有力政治保障和纪律保障。

随即,新的党风廉政建设部署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

2月,安徽高院出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明确廉政建设出问题将终身追责。该办法规定,“实施责任追究不因相关干部工作岗位或者职务的变动而免予追究,已退休但按照本办法应当追究责任的,仍需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3月,重庆高院编制《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工作手册》,用于全市三级法院317名领导干部记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并要求重庆高院机关和中、基层法院在各部门负责人中参照推行。

各地实招频出,扣紧法院工作各个环节,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扛在了肩上、落到了行动上。

15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为了唤醒极少数麻木而不知耻者,中央政法委与最高人民法院在通报典型案例上下足了功夫。

中央政法委通报16起政法干警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其中包括法院系统的3起。身边人倒下的案例给每一个法院人敲响了警钟。

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各地法院查处的6起法院干警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件进行通报,并强调,各级人民法院要以通报的案例为戒,继续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

12月,最高人民法院通报7起法院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典型案件,多名法院院长履行主体责任不力及纪检干部履行监督责任不力的情况受到通报,并受到相应的党内处分。这表明:全面从严治党不是喊口号,落实“两个责任”也不是走过场,不认真履行责任就要受到严肃追究。

严以修身律己用权

实在谋事创业做人

2014年3月9日,总书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在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

201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对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安排。

“三严三实”对于做好司法工作意义重大。从严修身律己,才能从源头上去

16 除滋生司法腐败的病根,法官才可能真正做到严以用权,做到清正廉明。而人民法官只有在做人与干事创业上实实在在,才能从根本上赢得群众的信任与认可。

4月22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召开会议,专门部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周强院长强调,要充分认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意义,从严从实组织实施,把作风建设良好态势保持和发展下去,营造风清气正的法院政治生态,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素质作风过硬的法院队伍。

随即,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决定,自4月底开始,在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直属单位中层以上领导人员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各地高院纷纷响应。陕西、河北、内蒙古、广西、宁夏等地高院纷纷以高院院长上党课的形式开启了当地法院“三严三实”教育的序幕。院长们深入剖析了法院干部队伍中“不严不实”的具体表现和严重危害,要求各级法院深入对照查摆,着力解决问题,不断转作风树形象,以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赢得人民满意。

上海高院重点围绕专题党课、专题学习研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和立规执纪等“四个关键动作”展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努力使“三严三实”要求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青海高院邀请了黑龙江大学教授杨震为全省法院作了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为主题的讲座,从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形势及展望、中国腐败成因和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中国反腐败问题治理对策等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阐述。

各地形式丰富的专题教育活动,在广大法院领导干部心中夯实了严的要求和实的作风。

打造铜墙铁壁

17

严防干预司法

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一直是影响司法公正的顽疾。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是司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2015年3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要求对任何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情况,司法人员都应当全面、如实记录,做到全程留痕,有据可查。中央政法委同时印发《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对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情形明确责任追究,确保司法人员依法独立公正办案。

两项规定相互衔接配套,共同构筑起抵御干扰公正司法的铜墙铁壁。

如何让规定真正产生震慑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宝丰县人民法院闹店人民法庭庭长朱正栩认为:“只有让踏红线者人人尝到触碰高压线的惩戒滋味,才可能使权力在新规面前真正做到望而生畏,戛然止步。”

11月6日,中央政法委公开通报5起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典型案例——因过问案件,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原庭长陈海鸥受到行政警告处分,并调离审判岗位;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原书记员刘一定受到行政记大过处分,并被免去书记员职务;北京市丰台区检察院法警队法警李朝阳受到行政记大过处分,并限期调离。因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云南省昭通市维稳办副主任彭泽高将被依纪依法追责;江苏省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丁维和已由纪检部门立案查处。

制度的铜墙铁壁已然开始显示威力。

18

第三篇:亮点工作总结

1、为了更好的落实 “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倡导爱护校园,保护校园环境,以“弘扬雷锋精神,共创文明校园”为主题,开展楼道卫生清理活动。

2、举办 “爱护校园,保护校园环境”系列活动。并在步行街广场召开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首先阐述了系列互动的各项安排:“爱护校园,保护校园环境”系列活动主要包括:花坛设计、栽植工作;聘请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办保护环境主题宣传月等项目。

3、入春以来,累计铺种草坪2千余平米;栽植、摆放各类花卉10万余株;冲刷校区道路、广场、人行道板20余万平米;摆放组合花箱76个,增设工艺垃圾箱30件,摆放五色草花架2组,100多平米。改善了环境,增加了绿化彩化效果。

4、进行了全面维修,维修挡土墙160多延长米;维修广场砖130多平方米;维修道板50多平方米等。

5、为保证 “执行年”主题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结合《关于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的实施意见》,以及《岗位练兵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本年在全部门范围内全面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练兵规范员工服务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利于更好的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具体分四部分进行:方案讨论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现已进入实施阶段。

6、主要路段严重积水,多次与道面维修施工单位协商求助,在不懈努力下由本部门与道路维修单位共同合作,在人行道下设置2根管线至道边最低点处,对道面积水进行疏导,效果非常好。

7、办公区与主路之间没有铺装路面,作业车辆行走时向校内道面带泥现象严重,人员行走困难。利用道路改造工程废弃的道边石对其进行了改造,铺设边石200多平方米,解决了出行作业难的问题。

第四篇:开学工作亮点总结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关怀和支持下,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我镇开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呈现出“师生到校齐、教学上马快、校园积雪清扫及时、开学氛围营造浓厚、安全无事故、特色进行中”的良好局面。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师按时到岗,开学工作井然有序

学校领导班子提前正月十二就聚在一起,筹划开学工作。正月十三上午召开全体校长会,做新学期开学部署,保证了开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学校收费规范

我校严格执行上级文件精神,不擅立收费项目,不超收任何费用。实行收费公开,将收费项目张榜公布,自觉接受社会、家长监督。

三、教育教学迅速入轨,特色建设进入规划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校在抓学生入学巩固的同时,紧紧抓住教学工作不放松。我校于二月十六日正式上课,目前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围绕教学常规管理,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市教研室下发的新的课程计划,我们做到了开齐开足学科课程,同时我们落实了地方课程的开设。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按市教育局统一的作息时间的要求,我们拟定了学校春季作息时间表,落实到每个班级,保证了学生的在校活动时间总量。同时组织教师学习了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杜绝了教师向学生直接或间接摊派资料的现象。

3、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执教行为。如要求教师不得上无准备之课,教师上课不得随意进出课堂,不接听手机,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等。

4、结合我校特点,我们重新对特色建设进行了新的定位,并进行了具体规划,将对“尊爱生命,丰富生命,践行生命”等三个方面进行生命教育的尝试。

四、“强职业道德树师表形象”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

在“强职业道德树师表形象”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中,我镇小学校长王军锋同志以身作则,带领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对个人进行了自查自纠,以座谈会的形式剖析个人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综合整理问题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师德师风整改措施。

五、警钟长鸣 狠抓学校安全卫生工作

坚持“安全第

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教育”的方针,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

1、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健全。学校有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门卫制度、值班制度,有重大事故应急预案、镇小学校长与各校校长、各校校长与班主任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并层层落实责任,职责明确。

2、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开学前就对教室、电路等进行了一次排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并记录在案。

3、充分利用宣传栏、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了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防火、防电、防溺水等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学校今后有待加强的工作

1、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工作。

2、狠抓常规教学,加大教研教改力度,稳步提高教育质量。

3、致力于学校的特色建设,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

第五篇:2015工作亮点总结

2015年工作总结

一、网络信息化建设

通过一年多建设公司形成了“一网两微三系统”的具有永明特色、行业特点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网络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沟通交流、日常办公、业务处理、对外宣传、数据分析等工作的网络化、集成化、协同化。建立健全了网络信息化工作机制初步形成,组织机构、功能调研、开发建设、运行维护、宣传推广、考核管理机制日益完善,尤其建立的网络信息工作管理体系与网络信息调研开发体系对网络信息进展工作至关重要。2015年完成了以下卓有成效的工作。

1、公司所有业务流程、多数办公模块及关键岗位员工实现了网络化全覆盖,使大家逐步适应了网络化交流、办公和管理,在全公司形成了互联网思维和网络化模式,并发展成为公司发展的新亮点、新特色。

2、自主完成了OA系统服务器扩容和版本升级,为公司节省成本1万余元,同时为系统后期开发提供了保障。

3、全年增加账号1759个,累计开同账号2135个;增设了建设方代表、技术顾问及监理项目部各类职位等用户角色,基本涵盖了公司全部岗位。

4、累计开发流程42条,为公司节省成本8万余元,开发启用新模块多个,进一步将业务实践与系统功能结合,最大程度挖掘了系统潜力。

5、组织培训12场次,直接培训600多人,电话网络服务多次,先后到宁夏、青海、安徽、湖北等地分公司及省内项目部进行培训推广,取得了良好收效

6、策划并建成网络信息中心,使公司网络信息化建设成果、特色更加集中化、立体化呈现,并针对不同讲解方案10余类,接待参观考察30余次。

7、编制完成了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运行管理、考核管理、宣传推广等多项规章制度、宣传资料,使公司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完成了永明业务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前期市场调研、商家选定及建设方案。

8、先后与西安首品软件有限公司、西安天互通信有限公司、西安四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云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珠海世纪信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项管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重庆软航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公司网络信息后期建设提供保障。

二、特色活动组织策划

1、新年团拜,蓄势提气。策划组织“相约永明,圆梦2016”主题新年团拜会,增进员工感情,提升公司凝聚力。参与海南行业转型研讨会前期资料准备、组织协调、后期宣传工作,促进会议圆满进行。

2、礼仪培训,服务提升。策划并组织“公司管理及服务窗口人员礼仪培训”,制定了公司《永明日常服务礼仪标准》《永明服务礼仪考核标准》,组织专业礼仪老师跟踪服务2次,全面提升了公司整体对外形象和综合服务能力。

3、创新办会,强势拉动。策划并组织更名升格系列活动,首次在公司设立展厅,配备专人讲解;实现会场、展厅全程直播;正常上班与会议同步进行,会议内容丰富、环节众多,形式新颖,19家媒体到会,刊发宣传报道30余篇。

4、经典活动,再创新高。策划并组织第二届主题演讲比赛,参赛范围、选手水平、比赛规模再创新高,首次引入专业评委、网络投票、视频直播等新做法,吸引了万余人关注,提升公司影响力。

三、宣传工作规范创新

1、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先后编制完善了《工作影音资料收集学习管理办法》《2015年宣传工作指标任务及考核办法》《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公司对外信息发布制度》等制度,为公司宣传工作规范管理、标准服务提高了制度保障。

2、策划组织公司设立发展成就展,各展厅配备专人讲解,形成了公司经验总结、成果转化、特色推广、对外宣传的新模式、新途径,使公司的理念模式、亮点特色、重大业绩更加立体化、集群化。先后接待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多次,得到了各方的一致赞许。

3、拓宽宣传途径,增加合作渠道。与《劳动者报》《陕西工人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人民网、央视网、大秦网、华商网、腾讯网、新浪网、西部网等社会媒体良好合作关系,多次对公司发展进行宣传报道,产生了极大社会效应,极大提升公司外宣能力。

企业文化部 张王青 2016年1月29日

第六篇:教育工作亮点总结

创新破难抓内涵,求真务实促提升

——教育工作亮点频出,特色突显,成效显著

2014年,梧州市教育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科教兴市”战略,围绕“打造梧州教育升级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以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着力推进梧州教育发展十大重点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各类教育在科学统筹中协调发展,教育结构布局有了进一步优化

一是创新举措,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深化我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自治区级实验区试点工作,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七大工程。2014年全市农村幼儿园改建项目完成投资4000万元,完成改建幼儿园项目135个,获自治区下达新建幼儿园项目7个。全市共13个学前教育集团获确认为广西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试点单位,占全区总数11%。 42所幼儿园被评为自治区一星级多元普惠幼儿园,实现多元普惠幼儿园的区域全覆盖。

二是重点突破,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万秀区被确定为全区首批9个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市十四中顺利搬迁到新校址办学。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河西片区初中学生到河东片区学校就读,有效缓解河西片区初中“大班额”的压力。督促指导万秀区、岑溪市积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于2015年申报接受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市、区)的评估验收。

三是深化改革,大力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多元发展。积极推进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引导高中学校走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之路。支持市一中、七中、八中以及藤县一中、岑溪三中等普通高中走体、艺特色发展道路,高考上线人数有了新提高。2014年全市体育艺术高考术科上线2318人,比2013年增加397人,增幅为20.7%。指导藤县中学、蒙山中学顺利通过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复查评估,组织梧州高中、市一中等示范性高中开展课改开放周活动。

四是提升能力,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优质创新发展。统筹中、高职升学连通和职普融通工作,打造“初-中-高”相互贯通人才“立交桥”。重点推进了苍梧县和藤县职业教育中心与市内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市一职校的“民族艺术示范专业及实训基地”等4个专业及实训基地获得自治区立项建设扶持资金2000万元。指导和督促市职业教育中心通过专业整合重点打造加工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疗卫生、商贸旅游、文化艺术、学前教育和土木水利等8个专业群。

五是提高普及,大力推进特殊教育跨越创新发展。梧州市特教学校一幢七层的多功能综合性教学楼和岑溪市、藤县特殊教育学校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苍梧县特殊教育学校基建工作已完成,为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奠定基础。加强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管理和指导,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积极探索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六是优化专业,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加速特色发展。梧州职业学院(梧州市职业教育中心)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模式初见雏形。高校专业不断优化调整, 2014年梧州职业学院新增旅游管理、护理、药学等三个高职专业,高职招生专业达到23个。梧州学院在已建成的信号与信息处理、应用经济学2个广西重点学科基础上,全力打造了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国家特色专业,旅游管理、艺术设计(首饰设计方向)、软件工程3个广西特色专业。还建成了宝石设计与检测实验室(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粤港澳产业转移研究中心(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软件开发中心、信号处理实验室、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等科研平台,以及建成了西江研究院、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梧大战略研究院、可行性研究中心等。

(二)办学条件在加大投入中提档升级,教育现代化步伐有了进一步加快。

2014年列入市层面统筹推进教育重点项目共7个,实际完成投资额2.1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11.7%,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年初下达的任务。2014年我市教育专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1489万元。引入微软IT学院项目,政府一期投入1200多万元建设,由梧州学院、梧州职业学院两所高校承载,同时支撑市职教中心10余所学校。

(三)教师队伍建设在德能并重中全面加强,专业化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组织开展 “家访百分百”等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师德建设“谈、赞、学、评、议”系列活动。完善师德考核奖惩等制度,对个别违反师德规范的现象进行了严肃查处。大力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工程,2014年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139980人次,在我市组织参加的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的项目中,我市培训各项指标成绩在各地市中均名列第一。全面启动新一轮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完成4192人的培训任务。万秀区、龙圩区、苍梧县、岑溪市4个县区和12所中小学分别被确定为自治区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实验县区和示范校。有642人获市级“优秀教师”等称号,18人获 “八桂优秀乡村教师”称号,6人获“自治区优秀班主任”称号,4人获 “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 “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称号

(四)素质教育在改革创新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攀升。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开展好“洒扫应对”、“认星争优”、“日行一善”、“五个一活动”、家庭教育“半月谈”等经常性活动,全面加强学生习惯养成、文明礼仪、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重点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测评工作。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深入开展高效课堂创建、优秀教案评选等活动,成效显著。在2014年高考中,一本上线人数为1575人,比去年增加65人,增幅为4.3%。二本以上上线人数突破9000人大关,达到9036人,比2013年增加639人,增幅为7.61%,上线率达到48.6%,上线人数及上线率均创历史新高,二本以上上线率列广西第一名。

(五)教育管理在从严治教中规范高效,教育和谐稳定有了进一步推进

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信访轮流值班等制度,深入开展矛盾隐患集中排查化解活动和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健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大对招生收费、基建采购、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等重点事项的监督力度,2014年整个教育系统无重大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发生,无重大违法违纪行为发生。集中开展以绿化、硬化、净化和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环境整治活动,校容校貌及外部环境大为改观。深入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加大投入提升人防、物防和技防水平,基本建立起全覆盖的技防监控体系。组织形式多样应急演练13562次,印发安全、综治宣传材料30869份,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等800多幅,举办讲座、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130多场。

上一篇:法律协会工作计划下一篇:法院支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