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知识讲座免费

2023-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传染病知识讲座免费

传染病知识讲座

一、传染病的概念。啥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我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二、传染病的危害

传染病有什么危害?他的主要危害就是具有传染性。这些传染病,也都可以造成身体健康的危害,轻者影响学习和生活,重者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三、 传染病的分类

原定的法定传染病有37种,近年来增加2种。现共39种。 1.卫生部2008年5月2日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2. 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这个大家可以听听,不用记,但一定要有印象。 甲类传染病 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 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 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传染病一般具有四个特征:病原性、传染性、流行性及病后免疫性。

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①空气传播; ②经水传播; ③经食物传播; ④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⑤接触传播.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水传播流行性病毒性胃肠炎、甲型肝炎、咽结膜炎、脊髓灰质炎、肠道腹泻等

第三,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第四,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第五,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五、管理传染病的好处

说过了传染病的危害,也就知道了管理传染病的好处,把他的危害杜绝了,这就是他的好处。 发现了一例传染病,把他单独隔离了,就他自己得病,这么多人不用得病了,大家都不用整天提心吊胆了,好不好? 儿童免疫力不如成人,集体生活接触密切,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容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有个麻疹,手足口病,把他隔离起来,不叫他传染给咱们,好不好

六、为何学校较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

学校是一个相封闭的场所,人群聚集,接触面广,一旦有人感染上某种传染病,很容易造成相互传播,特别是容易引发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传染源可以是患病的学校教职工或学生。如果一个学生患流行性感冒后如果继续上课,就可能通过飞沫将病原体传播给周边的同学和老师。

许多传染病如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等,易感人群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因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与青少年,身体免疫力较低,加之缺乏传染病预防知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较差,特别是不了解传染病早期症状,不能清楚表达身体的不适,因此不能早期识别并配合老师、医生及时诊断治疗,容易造成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与流行。如一个学生患有麻疹,只以为是普通感冒,没及时治疗,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就可通过飞沫传染给其他学生造成大面积的感染。

七、怎样预防传染病

预防传染病的环节: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卫生习惯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不良的卫生习惯可使患病的概率增加。对卫生防疫制订安排的各种预防接种,我们一定要按时去接种。因为很多的预防接种,都是针对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疾病,卫生防疫部门都是作了精心安排的,如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流感疫苗等。接种以后,还是可以起到一定预防的作用的。

一、饮食卫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一些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但很多人对此尚未重视起来,这对身体健康十分不利。“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八、应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

1、要做到三勤: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

(1)早晚洗脸 。(2)早晚刷牙。 (3)饭前便后要洗手。(4)睡前洗脚 。(5)勤洗头 。(6)勤洗澡夏天洗澡一天一次,其它季节一周一次。 (7)勤剪指甲指甲里最容易隐藏病菌,要经常修剪指甲。(8)生吃瓜果要洗净。 (9)不喝生水。 (10)不躺着看书。(11) 天天换内裤,换下内裤及时洗晒,晒很重要重要。

2、随时随地勤洗手;手脸要随时洗,培养孩子主动洗手的习惯。温热水,一定要用肥皂(1) 饭前便前便后应洗手。 (2)吃东西前应洗手。 (3)劳动(干活)后应洗手 。(4)玩游戏后应洗手。 (5)触摸脏东西后应洗手。 (6)触摸传染病人的东西后应洗手。 (7)到公共场所回来后应洗手。 (8)拿碗筷前应洗手。

第2篇:预防传染病知识讲座

太北幼儿园中班预防秋季传染病

随着秋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各种传染病也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秋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而儿童为传染病的高发人群。

1.幼儿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时期。

2.幼儿上呼吸道功能不健全,特别容易受到侵害。

3.上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连,正常情况下,咽部有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寄生,当突然受凉、抵抗力低下时,局部组织极易受到细菌的侵害,引起炎症。

4.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都比较差。

作为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定期用各种空气消毒剂喷酒房间。注意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温度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的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注意从小给孩子必要的身体锻炼,多增加户外活动,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多是因为抵抗力弱,耐寒能力差造成的。因此建议家长从春天起用冷水为孩子洗脸,增强孩子的抗寒能力。

3.注意孩子的衣着,孩子穿衣要适当,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要以脊背无汗为适度。很多家长把孩子包裹得很严密,误以为这样就不会得病。其实孩子活动量大、容易出汗,衣服就穿得太多了,孩子不能动,一活动就汗水淋淋,风一吹就易感冒。平时不要给孩子穿太多衣服。

4.注意给孩子平衡膳食,这样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在饮食上可以多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多给孩子喝水也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5.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注射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以预防传染病。

6.教育孩子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较为拥挤的地方。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

7.孩子被褥、衣物、毛巾经常拿到阳光下暴晒,食具玩具和便器要定期消毒,消除病原菌的传播。

8.家长坚持入园前和回家后给幼儿自查,发现异常例如:口腔有溃疡、皮肤有皮疹或手足有水泡、发热、腹泻等症状,及时与幼儿园联系。

9.加强幼儿体格锻炼,坚持上幼儿园,早睡早起,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同时要注意幼儿在家的饮食卫生,尽量少吃生冷食品,不吃不洁饮食。

10.加强家园沟通,及时交流幼儿的健康状况。

愿我们太北幼儿园的宝贝们每天健康快乐成长,疾病少少,身体棒棒!!

第3篇:传染病知识讲座总结

秋季来临,为提高村民肠道疾病防治知识水平,预防秋季肠道疾病的发生,7月29日下午,在小庄村开展了秋季肠道疾病防治知识讲座,讲座由防疫股刘股长主讲,小庄村民参加了本次讲座。刘股长从秋季肠道疾病、食物中毒等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为参加讲座的村民作了详细的讲解,他告诉村民,肠道疾病是通过水、食物、苍蝇、日常生活用品等途径传播的一类疾病,以感染性腹泻多见,主要症状有呕吐、腹痛、腹泻等,有的还会引起并发症,如脱水、毒血症等,严重的会造成死亡。他还提醒村民,秋为细菌、病毒的繁殖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要预防肠道疾病,应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生吃或半生吃牡蛎、毛蚶等海产品,不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或吃烧烤之类的东西。一旦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肠道疾病症状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通过此次讲座使村民对秋季肠道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村民对常见病的认知能力,此次活动的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2010.7.30

第4篇:秋季传染病知识讲座主持词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秋风劲,秋意浓;秋季匆匆而来,秋天气候变化异常,季节转换较快,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感冒、消化道、肺结核等疾病极易发生,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严重威胁着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因此,预防并将传染源消灭在萌芽状态显得格外重要。因此,预防并将传染源消灭在萌芽状态显得格外重要。为了让我们能更多的了解到预防秋季疾病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镇卫生院来我校为师生们讲解秋季疾病的预防知识。医生临床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季节性疾病防治知识,他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们传授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识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为此,有几点关于讲座的纪律要求先在这里提几点:

1、请所有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自己班学生后排就坐,不要随意走动,不要高声接听手机。

2、请值周组老师注意巡逻,维持好会场纪律。

3、请所有学生务必认真听讲,不得随意走动,不得交头接耳,虚心学习科学的预防疾病知识,且要保持好校园卫生,会后将对各班所坐的区域进行检查。

接下来,我们请为我们讲解秋季预防传染病的知识。 刚才,医生就秋季疾病知识从几个方面做了非常细致的

讲解,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卫生保健课,使我们受益匪浅。通过这次讲座,希望广大师生要进一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还要加强体育锻炼,从而以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去,愉快的工作,幸福的生活。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医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维希望小学

2018年9月29日

第5篇: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一、定义及类别

1、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峰季节,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2、肠道传染病的种类有哪些?

主要包括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类传染病中的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以及其他通过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脑炎)一类传染病。

二、流行病学特征

3、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播途径怎样?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粪便和呕吐物中带有的大量致病菌,从体内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⑴.经水传播:如果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暴发流行。

⑵.经食物传播: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流行。

⑶.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病人的衣物、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⑷.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

4、肠道传染病的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三、分布及其特点

1

(1)地区分布:遍布世界各地。在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多、经济条件差、卫生设施落后、饮水和环境不卫生的地区,发病率高,且容易引起流行或暴发

(2)季节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5-10月为流行季节,高峰在7月和8月份。

(3)人群分布:多发于文化程度低、个人卫生习惯差的人群。人群分布除机体抵抗力的差异外,主要与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多少有关。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和流行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因素如居民的生活条件、卫生设施、风俗习惯、战争、饥荒等,自然因素如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水旱灾害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强度。而个人卫生习惯、机体免疫水平及病原体变异或传入新菌型等,对发病强度影响也很大。

五、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肠道传染病一般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症状的轻重要看感染的是哪种细菌和病毒,有些肠道传染病来势十分凶险如霍乱和中毒性细菌性疾病、食物中毒等,细菌在人体内大量的生长繁殖,毒素迅速进入人体血液,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病,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六、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认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理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卫生和消灭苍蝇)。作为个人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措施有:

(1)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外出旅游、出差、工作要挑选卫生条件好的饭店就餐,并尽量少食凉拌菜,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2)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3)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度,生活有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4)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粪便、垃圾和饮用水的管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传染媒介。

2

(5)高危人群可接种伤寒疫苗、口服痢疾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注射甲肝疫苗等。

(6)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七、预防肠道传染病,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

(1)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餐具、食物要防蝇;餐具要煮沸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生食瓜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

(2)管好水源:自来水要按规定消毒;不喝生水;不到被污染的河、塘水中取水、洗澡;不在河边洗刷肠道传染病的衣服、用具和便桶;防止粪便、农药、脏水污染水源;使用河水的地方,应划分饮水段和用水段。

(3)管好粪便: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不施鲜肥;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未经消毒,不得乱倒。

(4)消灭苍蝇: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除和控制苍蝇孳生地;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苍蝇、蟑螂、老鼠。

另外,发现肠道传染病病人,须立即去医院隔离治疗,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肉食品要妥善保存并烧熟煮透。生食、熟食品的用具、容器要分开,不能混用。凉菜放醋和生大蒜,可抑菌调味。

第6篇:学校相关传染病知识讲座总结

学校如何防控春季传染病

春季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为了使学生了解春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以及预防措施,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 3月1日下午,经开区卫生监督所锦绣工作站站长伍浩在锦绣小学大礼堂举行了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参加此次讲座师生约200多人。

伍浩站长结合时节特点,从当前传染病流行形势,重点就、H7N9型禽流感、手足口病、水痘、腮腺炎、麻疹、风疹等传染病进行案例讲解,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春季传染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鉴别诊断、预防措施,认识到日常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伍浩站长讲到7步洗手法时向参加讲座的师生进行互动现场和大家做洗手的动作,对伍浩站长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的阶级踊跃发言,最后还发放了相关宣传材料。

伍浩站长就预防措施作了强调:要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主动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要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抵抗力下降,确保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最后伍浩站长指出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传染病突发事件控制工作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与病因追查登记等制度,把传染病防控工作纳入到学校年度计划中,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传播和流行,此次讲座受到校方老师和学生一致好评。

上一篇:宇宙旅行下一篇:常用社交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