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2023-0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论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论弘扬长征精神对革命老区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

摘 要: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长征精神所蕴含的为崇高的革命信念而矢志不渝的理想主义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灵活机动的创新精神,严守纪律、顾全大局、加强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相信和依靠群众、永远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精神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可靠的精神资源,对推动革命老区和谐社会建设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长征精神;革命老区;和谐社会;现实意义

长征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虽然产生于70多年前的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大背景下,但历久弥新,至今仍具有强大的鼓舞力和感召力。即使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历史任务和主题与长征时期所处的革命战争年代所面临的历史任务和主题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伟大长征精神所蕴含的超越时空的带有永恒精神价值的实质性内容仍然并必然不会过时,在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尤其对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加快发展而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长征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首要原因就是要坚定革命理想信念不动摇,坚信追求人类解放和发展的崇高正义事业必然会取得成功。对革命老区构建和谐社会而言,必须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伟大旗帜,为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已。

70余年后的今天,和长征时期的历史条件和任务有根本的不同,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最困难之处是在革命老区而不是在东部发达地区,如何实现革命老区的和谐发展,为革命老区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今后我党能否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重中之重。由于历史原因,革命老区大多是欠发达地区,老区和谐发展的不利因素还很多,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老区和谐发展所面临困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并且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使得老区和谐社会建设不能简单照搬照抄东部发达地区发展的现成经验,老区和谐社会发展还必须要根据老区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和安排。但不管老区和谐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有多大,跟当年红军长征当中面临的困难相比是不可同日可语的,当年的长征同样主要由老区人民构成的红军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本原因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个精神支柱,今天的老区人民仍然需要构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场深刻而伟大的历史变革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最需要就是要在具备坚定的信念基础上不断提高老区人民的精神境界,坚信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追求老区的和谐发展这一崇高的正义事业必将最终得以成功,老区的全体人民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把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铸造成老区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老区全体人民在当年红军长征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的历史氛围感召下,有着不畏险阻、艰苦奋斗、力争上游、团结进取的优良传统和宝贵品质。红军长征的成功是追求人类解放和发展的崇高正义事业的伟大胜利,今天老区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旧是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这样才能使老区人民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朝气蓬勃地促进老区和谐发展,从而更好地总结老区和谐社会建设的经验,探索老区和谐社会的建设的实现路径,最终真正把握老区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发展规律。

长征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奉行开拓创新精神,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革命老区构建和谐社会而言,必须要在新的时代当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弘扬创新精神,努力开创老区和谐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长征在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当中没有先例,同样,今年创建革命老区和谐社会也没有先例,没有老区建设的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更没有现成的老区建设的发展模式可以照搬。这和当年探索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样,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前进,同样是全新的事业,因此要求老区人民必须跟当年探索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一样,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老区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出发,勇于实践,敢为人先。只要看准了的发展道路和方向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于尝试不同于东部沿海地区没有走过的道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和偏差,最终探索出适合于老区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道路来。比如老区大多交通不便,不具备沿海、沿江、沿边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因此就不能简单采用东部地区“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物流运输相关产业,而且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较东部地区有明显的差距,因此也不能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建设国际大都会等口号来凝聚力量和招商引资,因为东部地区在这方面也有明显优势。老区要多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来思考发展道路方向,开创老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的新局面。这里仅提出一点来说明老区的发展优势。老区大多山川秀美、风景名胜众多,具备发展现代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条件,而且有我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众多纪念地和标志物,具有丰富的革命历史内涵、先烈的业绩及精神内涵。比如位于江西、湖南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自然风景优美,又保留了很多革命先烈的纪念物,体现出革命战争年代的精神内涵与现代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各革命老区因地制宜去深入挖掘这些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是革命老区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条可能的捷径。保护好、利用好这些中国革命的历史文化遗产,既为大力创建先进文化,为构建革命老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精神资源、营造适宜的心理基础及社会氛围,又能为革命老区带来可观的直接经济收入,并且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只要处理得当,是不会破坏老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真正实现老区物质、环境和精神的多丰收,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老区必须在新历史条件下去挖掘革命先烈的革命理想、革命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而不要把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搞成简单的道德说教,这就要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来开展红色旅游活动,把老区的革命历史文化、现代文化、民俗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真正深入人心,起到其他爱国主义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从而把红色旅游打造成为众多革命老区的一块金字招牌,为老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贡献足够的力量,提供长久的支持。另外,很多老区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这些都是老区的宝贵财富,需要有序合理开发,不能一哄而上,走粗放式发展道路,这样除了产生短期效益外,只会与构建老区和谐社会这一大目标背道而驰。关于老区因地制宜地从实际出发来构建和谐社会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这里不一一列举。

长征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第三个重要原因是红军具备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始终坚持相信和依靠群众、永远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因而能在党中央制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军事路线的指导下,把革命的理想信念和英雄主义精神转化为坚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了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对今天的老区来说,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显得尤为珍贵,是创建老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

红军战士绝大多数都是从革命老区中走出来的,应该说今天的老区人民也是红军战士的后代,那么老区人民必须继承这种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和品德,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老区人民的根本团结是老区和谐社会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建设老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尤其需要一个精诚团结的政治局面做保证。这里的团结主要是老区的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团结,老区要发展,离不开老区各级党和政府机关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老区人民的鼎力支持和参与。必须要依靠各级领导团结人民来开创这一宏伟事业,这样才能真正把老区和谐社会构建成功。而要团结人民就必然要求党和政府机关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始终与老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各级领导和干部在严守党纪和国法的基础上,还要顾全老区创建和谐社会这一大局,要绝不能在职务和待遇上向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看齐,而在工作和自身建设上又向西部地区发展情况看齐,老区党和政府机关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把构建老区和谐社会这一理想信念真正转变为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实现与老区人民的紧密团结和互相关爱,才能激发出老区人民改变自身落后面貌、创造幸福美好明天的活力和动力来,只有实现了老区从上到下紧密团结,才能心无旁骛地搞好老区的小康社会建设,也只有实现了紧密团结,才能实现老区社会的真正和谐和人民的互相关爱。

在实现了老区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和互相关爱的同时,老区党和政府机关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还必须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的指导思想,绝不能把创建老区和谐社会的希望仅仅寄托知识分子、社会名流、富贾豪绅等社会精英人士身上,绝对不能在创建老区和谐社会中忽视群众的基础性作用,必须把相信和依靠群众、永远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摆在第一位。当前,党群、干群关系与社会精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一些革命老区显得比东部发达地区更为紧张,特别是有那么一批老区的党政机关的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搞特殊化;一些老区的社会精英利用自身的名望和财富所获得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而不把人民群众放在眼里,公然要和群众划清界限,搞精英化。这些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及精英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有鉴于此,老区的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各级人大、政协当中社会名流、富贾豪绅必须要永远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从严治已,切实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改进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精英与大众的关系,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支持和拥护党和社会精英对大众的领导。

综上所述,长征精神仍然是老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可靠的精神资源,对推动革命老区和谐社会建设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曾斌 赵绍成

第2篇:“00后”演绎新时代“长征精神”

征文演讲、书画创作、动漫设计……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沪上中职校学生用创意作品致敬红军战士、演绎新时代“长征精神”。

43所学校637件作品参赛

2016年9月,“薪火长征你我共传承”——2016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纪念长征胜利主题的系列活动在全市中职校展开。

活动自开展以来,受到中职校学生积极响应。为时一月余,组委会共收到43所学校计637件创作作品,其中征文演讲类作品182篇,书画创作类作品286件,动漫设计类作品169件。并分别评选出三类作品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胜奖、优秀指导老师也随之产生。

为了使更多同学通过活动了解长征历史、学习长征精神,活动组委会充分运用多媒体宣传平台,书画、动漫两类比赛入围前30的获奖作品,通过《学生导报》微信平台进行展示。同时,特设“网络人气奖”,该奖项完全由各校同学和老师组成的“大众评审团”通过微信投票来决定。

一场精神交流的盛会

11月8日,系列活动书画、动漫获奖作品巡展在上海科技管理学校举行开幕式。现场公布书画大赛获奖作品名单,并举行颁奖。

展出的内容包含软(硬)笔书法、篆刻、国画、素描、水粉、手工艺彩绘(剪纸)、原创动漫故事等8类90件长征主题学生原创作品。

“中职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着力讴歌伟大的长征精神。”上海科技管理学校宋荣民副书记表示,“作品不仅匠心独具,创意十足,具有观赏性,更具丰富的内涵性,是新时代上海中职生对‘长征精神’的精彩演绎和弘扬传承。”

书画展现场,成了各校师生交流切磋的平台。南湖职校的沈迪颖老师和获得书法类二等奖的周小琰同学,正站在一幅书法面前小声交流。“希望她借此机会多看、多学习。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有助于激发她写作的灵感。”

一件作品、一个故事

在作品创作过程中,中职生充分展现自身优势,给评委和观众带来惊喜。

“邵娇杨是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的,雕工特别好,就想到是不是运用这个优势,设计一件剪纸作品。”指导老师金咏梅介绍。来自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的邵娇杨,制作了一件套色剪纸《血染的青春》,作品用黑、红、绿、白四色卡纸,以镂空雕刻层叠方式,呈现了3位红军女护士柔美、坚毅的形象。大红色的花朵层叠怒放,邵娇杨用精湛的雕工呈现“战火中盛开的革命之花”。

一件作品,一个故事。本次系列活动的动漫设计大赛,则是结合中职生喜爱的动漫元素,创作长征故事。“对长征历史有所了解,才能完成创作。”评委包文君老师表示,“4-6张图片,200字以内概述,构成完整故事,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

“22位红军战士,举着毛瑟枪,背着红缨大刀,冒着枪林弹雨,攀踏铁索。”中华职业学校15美术设计与制作的韦良健,以手绘漫画描述了长征史上著名的飞夺泸定桥战役,通过全景、中景、近景生动再现战士们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坚定信念,踏上新征途

上周五,系列活动征文演讲决赛在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举行。15所学校入围决赛的征文作者,以“我的征途”为主题,通过演讲方式,向评委和现场观众讲述自己或身边人的励志故事,诠释“00后”中职生所理解的“长征精神”。

首个上场的选手车雨晨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患有语音障碍的她,曾经自卑、不敢与人交流。进入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后,为了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比赛,她决定要纠正自己的发音,手术、纠音训练……她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

这次比赛,车雨晨平生第一次站上了演讲比赛的大舞台。尽管她的发音在常人耳中依旧不够标准,甚至听不清,但她依旧用饱满的精神向大家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靠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撑,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我想,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长征精神内核。”在属于车雨晨的世界里,她也在用坚定的信念走好属于自己的征途。

系列活动由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中职分会、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会、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中职德育专委会、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中职德育工作委员会、青年报社主办,青年报社《学生导报》、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上海科技管理学校、中华职业学校承办。

本周五,书画、漫画获奖作品巡展闭幕式将在中华职业学校举行。

作者:徐红清

第3篇: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定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征的精神我们还要继承下去,时代变了,但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事业是不变的。长征精神最鲜明的底色是“奋斗”。河南县建政65年来,在党中央、省州委的坚强领导和伟大长征精神的鼓舞激励下,历代河南儿女精诚团结、攻坚克难、艰苦奋斗,创造了改天换地的发展奇迹,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特别是近年来,河南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州委决策部署,奋力走出了一条贯彻“一优两高”“三区建设”战略部署的绿色发展之路,全县上下呈现出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河南县65年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是长征精神在河南最生动的实践。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步入新时代,河南已进入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这是新时代的河南长征路。走好新时代河南长征路,仍然要靠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仍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担使命、攻坚克難,扎实推进“一优两高”“打造山水黄南,高质量推进‘三区建设’”战略部署在河南落地生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

一、把牢政治方向,凝聚思想共识

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走好新时代河南长征路,必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以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坚守笃行对党绝对忠诚的品质。要在政治上坚决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省州委保持高度一致,不讲条件地执行好每一项部署、不打折扣地落实好每一项工作,让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河南落地生根。要在思想上高度认同。始终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理论武装的首位,形成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以思想上的高度清醒和认同保持政治上的坚定。要在行动上坚定紧跟。紧紧围绕中央及省州委决策部署,紧盯目标措施担当作为、抓好落实,一步步把全县改革发展稳定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攻坚克难,推动河南跨越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走好新时代河南长征路,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牢牢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立足河南发展短板突出、弱项明显的最大实际,一门心思攻坚克难、谋划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高质量跨越发展之路。

(一)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持续巩固党的基层政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着力推动“两个维护”落到实处,确保党中央及省州委决策部署在河南县迅速贯彻、全面执行,以新担当新作为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政治任务;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着力提升政治理论武装水平,突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着力探索独具特色的基层党建路径,扎实推进“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和“抓乡促村”“一核三治”两个党建项目,全面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提档升级;加强党的队伍建设,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血流汗者流芳。持续加强党管人才,为河南跨越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二)扎实推进经济建设,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实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突破。以“三区建设”为政策机遇,将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县优先发展新业态,重点打造名胜景区景点,以景区带动全域旅游。加大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将旅游业与有机畜牧业、蒙藏医药、水产业、草原观光、蒙藏文化体验等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文化产业旅游品牌项目,形成产业链。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打响“天堂草原、豪迈蒙旗”文旅品牌,打造文旅产品独特、市场形象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接待设施完善的蒙藏文化特色城镇。二是实现有机畜牧业发展新突破。持续推进村级专业合作社试点,促进生态有机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做大做强三江牧场、雪山咖啡、青清海、雪多牦牛等有机品牌,努力打造欧拉羊品牌。三是实现蒙藏医药产业发展新突破。将蒙藏医药作为一项重点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强化河南县蒙藏医药的开发研究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推动蒙藏药融入国内国际市场,提高知名度,努力打造“蒙藏医药特色小镇”。四是实现绿色工业体系建设新突破。进一步发展壮大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特色产品深加工、电子商务等绿色工业经济,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全力提升发展质量。

(三)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提升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特殊的县情决定了生态资源是河南县最大的资源、最大的价值,也是最大的责任和最大的潜力。走好新时代河南长征路,必须要坚决履行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在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上下功夫,重点做好“水”和“草”的文章。一是在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建设上先行先试。紧紧抓住党中央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按照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游则游的原则,积极探索富有河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推进黄河及洮河、泽曲河等一级支流的生态保护治理,抓紧谋划一批保护生态、涵养水源的大项目、好项目,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二是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上有所作为。依托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积极融入省委省政府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和全省政策机遇,先行规划,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力争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上先行一步、作出示范。三是在生态保护上大胆作为。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工程性保护措施,实现草原生态良好、畜牧业生产高效、牧民生活质量提升,努力打造“亚洲一流、全国最美”的河南草原金名片。四是在优美环境打造上积极作为。坚持打好八场标志性战役,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全面推进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建设,深入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四)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筑牢河南精神高地。扛起建设责任,强化理论武装。凝心聚力打造文明县城,不断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平,注重理论学习,依托“书记讲堂”“干部讲堂”“道德讲堂”和“牧区红”宣讲团等载体,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有力的措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任务。狠抓文明创建,拓展前沿阵地。推进移风易俗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不断提高乡风文明程度。扎实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课堂。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建设及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内容新颖、内涵丰富的前沿阵地,持续提高牧民群众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全县社会文明程度。选树先进典型,凝聚正能量。把选树先进典型作为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化感动河南十大“最美人物”评选活动,弘扬尕布龙等先进典型事迹,从挖掘深度、关注角度、报道角度、宣传广度“四个度”实现先进典型人物报道大突破。夯实宣传载体,弘扬新风正气。注重网络传播的重要性,坚持线上线下共同发力,聚焦身边榜样,积极传播正能量,大力宣传暖心故事、爱心行动、感动人物、身边典型等,进一步深化全县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三、真抓实干,推动河南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走好新时代河南长征路,就是把“民生是最大政治”付诸改革发展实践,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一是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切實做好贫困边缘群体帮扶、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技能培训扶贫等工作;积极争取各类扶贫及涉农项目、资金,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培育带动产业兴旺,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大力实施产业发展项目,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增强发展后劲,坚决打赢脱贫成果巩固攻坚战。二是全面推进小康示范村建设。不断丰富和充实小康示范村建设内容,全面建成39个小康示范村,确保新牧区建设呈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良好局面。三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州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的整体“大盘子” 和全省“一群两区多点”新型城镇化空间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强化基层社会治理。重点在城镇化建设提档升级上下功夫,加快构建“一核两心三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四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持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优质教育转变,不断促进教育公平。持续加强医疗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城乡低保、优抚等保障标准。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四、敢于担当,奋力开创河南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发展的开路人,勇于担当、奋发有为。走好新时代河南长征路,必须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善做善成,不断开创河南发展新局面。一是始终保持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勇气,担当作为干事业。紧紧围绕开创河南发展新局面,迎难而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善于破解科学发展的难题,善于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驾驭错综复杂的局面,尤其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敢想、敢做、敢当。二是始终保持敢闯敢做的气魄和毅力,持之以恒转作风。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苦功,坚决防止和纠正落实党中央和省州委决策部署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等行为,确保党中央和省州委的决策部署在河南落地时不走样不变形。三是始终保持善做善成的传统和作风,履职尽责抓落实。紧紧围绕河南实现跨越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用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常抓的韧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落实,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走好新时代河南长征路,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不断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实现河南跨越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力谱写新时代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美丽新河南建设新篇章。

(作者系河南县委书记)

作者:司吉昇

第4篇:论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专业:木家

姓名:烟火不寂寞指导老师:

论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提起长征,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提起长征精神,想必每个人对它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都有一定的学习和领会。虽然长征这个事实已成为历史,但它的时代意义和它创造的精神财富却一直都在,也时刻在提醒和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更警示着每一个共产党员,它不仅写入了我们中华名族的发展历史,更是我们中华名族难得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华名族的一份子,我们应时刻牢记长征精神。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长征它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更是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年在长征途中,参加长征的中国红军不畏征途艰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表现出了不怕牺牲、义无反顾的崇高革命精神,也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高尚品质。

长征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是具有很大意义的,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远征的首次胜利的。在长征途中,中国红军所经历的困难险阻是艰苦卓绝的,但是“红军不怕远征难,千山万水只等闲”这种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精神让红军战士最终战胜了一切敌人和所有困难,最终获取了伟大胜利。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理想信念,就是为救国救民,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牺牲生命都无所畏惧的奉献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

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长征精神,就是为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惜一切,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始终坚信心中的信仰并且为之奋斗一生,对信仰和自己的祖国无比忠诚,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不管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不得已时,牺牲自己的利益来维护国家和人民大众的利益。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经整整78周年了。78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

一、

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甘肃会宁顺利会师,从而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实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它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红军队伍和革命力量,也挽救了整个中国,挽救了中华名族,使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更重要的是在这场远征中积累总结出来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丰碑上和全国人民的心里。回顾革命历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重要的是为了学习和总结长征革命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长征中的革命精神。

在当代新的发展时期,我们更应该学习、研究长征精神,学习红军长征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统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坚持严守党的纪律,紧密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的高尚思想品德;坚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坚持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对于我们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中国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要全心全意为中华名族的复兴而奋斗。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更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和必须前提。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持革命必胜的信念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崇高理想的精神支柱。时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动摇自己的信仰,在危险面前也不放弃自己的信仰,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保证,也是我们中华名族不断向前发展的最大动力,更是我们中华名族屹立于世界的最大支柱。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遵守党的纪律,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具备为人民谋利益的崇高思想品德,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党之所以能走到今天的根本和基础 。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在当今如此复杂的发展环境下,我们国家应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争取在党和国家的预期之内建成小康社会,缩小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共富的奋斗目标。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时刻牢记实事求是,结合实际,不断发展和提升自我,最终实现中华名族的复兴之梦。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长征虽然已经过去78年了,但是长征不朽的精神和光辉永远照耀着我们每个中华儿女,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保持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重要法宝,是抵制腐败现象的有力武器。同时,长征精神又是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是青少年一代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用长征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青少年一代,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一定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新的长征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第5篇: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推荐]

(1)红军长征胜利已经75年了。75年来,已有许多对长征感兴趣的中国人和外国人,沿着当年的红军长征之路,重走了长征路,进行了实地考察,以他们自己独特的视角审视并经历了红军长征这一段辉煌的历程,思考着长征精神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最典型的,是曾出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走到大渡河渡口的悬崖边时,不仅深深地震惊了,还发出了“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

深刻在哪里?我认为就深刻在长征胜利所渗透出的信念的力量、垂范的力量、意志的力量、自我纠错的力量。这是任何成就大业者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力量。因此,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都是其走向理想所必需的。

信念的力量。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当某个人确认某种思想、某种理论和某种事业是正确的,是真理,并去自觉维护这种思想理论和事业,也就确立了信念。而信念的最大挑战,是追求真理的无限性与自身生命的有限性。为了全国百姓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有多少红军战士相信自己能够最终看到这一天?可他们认为即使看不到这一天,只要为此追求了、努力了就是值得的。凡事只要不是自欺其人,只要确实具有自己的远大目标,只要还希望自己梦想成真,就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这样即使失败了也值得。没有信念的坚定,是决不可能成功的。

垂范的力量。长征中,官兵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从高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大家一样啃树皮、嚼草根。但在“一样”中,却又有许多的“不一样”——打起仗来,干部和党员总是冲在最前面;缺衣少食时,冻死的是军需处长,累饿而死的是炊事班的共产党员。红军为什么打不垮?这些震撼人心的事实,蕴藏着红军无穷无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现在,在目标追求的过程中,人们总爱用“同心同德”来激励别人,但什么才是同心同德?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这些感人事例,才是最好的诠释。

意志的力量。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我们称之为意志。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已经成为真正苦与累的象征。有了崇高的目标,努力战胜困难,虽然其中含有许多痛苦,会有曲曲折折,但真正意义的人生,正是在克服困难的奋斗中实现的。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自我纠错的力量。不可否认,长征是党内错误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不得已而为之。即使在长征初期,同样因为战略定位问题而处处被动挨打。直至1935年遵义会议,党中央确立了毛泽东等人的领导地位,局面才得到改变。之后,又历经张国焘分裂红军、另立中央的挫折„„为什么在走入激流险滩时,红军总能走出险境,这决不能用党内派系争斗、胜者为王来解释。我认为,其中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中国工农红军立军宗旨的深入人心,不断纠正错误,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我们努力做好各项事业的巨大力量。我们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珍惜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和人民在历史中结成的鱼水之情;必须坚持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不惜赴汤蹈火、流血牺牲、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必须维护党和军队的团结。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是更艰苦、更漫长。我们要把红军长征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只要我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我们也一定会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2)科学地认识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是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生成的科学性和存在的广泛性的特点,是一种让人"亲和团结"的价值;长征精神的感召激励价值是长征精神对人们感动召唤、激发鼓励作用的意义表现,是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人"振奋燃烧"的价值;长征精神规范导向价值是让人"优秀纯洁"的价值;长征精神对人的教育塑造是根本性的教育塑造,长征精神的教育塑造价值是让人"目标一致"的价值。坚持科学发展,独立自主,勇于创新,开创新道路

今天,我们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也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充满未知和困难。要取得这场新长征的胜利,关键在于创新。在学习、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

我们应当更加重视自己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独立自主,勇于创新,依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努力开创出一条造福全体中国人民和促进世界繁荣发展的崭新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的根本保证

重温红军长征胜利的光辉历史,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长征的胜利是党的领导的胜利,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正确指导理论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是我们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取得新胜利的根本保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实践,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最根本保证。

薪火不熄,代代相传:长征永远是起点

一个民族和国家,必有一种精神和信念。它在人们的内心里蕴藏,外化成为一种能量。它像看不见的火光,如地球深处涌动的岩浆,历经千万年而不泯,为天地人间提供不竭的热能。这就是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薪火不熄,代代相传。它无法用GDP和外汇储备的数字来计算,也无法通过外在的现代化建筑和工程来考量,却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原动力。在中国地图上,我们很容易找到长征的起点,但是,在我们的心灵里,长征永远是起点„„

传承并发扬长征精神,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材不可或缺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就是要青年一代永记长征精神,不忘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迈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道路同样曲折而漫长,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面临着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胜利,需要新时代的长征精神,需要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一代奋发有为。传承并发扬长征精神,培育新的长征精神,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材不可或缺。

第6篇:论长征精神对现代军人的重要意义

长征精神的现代意义

同志们,大家刚才看到的片段正是电影《长征》中的画面,影片《长征》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红军辗转迁徙时的艰难险阻,再现了我们党在面对危机时的坚韧与不拔。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它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红军队伍和革命力量,使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而且给党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而今年正是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实现“四个犍为”、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迫切需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今天就由我来和大家一起探讨长征精神的重要意义所在。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一、深刻理解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经做下这样一首诗: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从毛泽东写的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他以其独特的魅力突破了时代和国界,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的精神力量,而且也为整个世界所称颂。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不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究竟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是不屈不挠的求索、是无所惧的前行、是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什么是长征精神?不同的人对长征精神有不同的概括。

(一)理想科学,信念坚定。

革命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长征的胜利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的胜利。长征初期,由于党内的“左”倾错误,根据地丧失殆尽,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长征开始后,主持中央工作的博古和领导红军的李德在战略转移中奉行逃跑主义,又造成湘江战役的惨重失败,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党和红军并没有停止步伐,凭着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昂扬斗志,“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红军官兵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正是凭着这种理想信念,红军迅速从初期失利的阴影中摆脱出来,逐步走上胜利的坦途。

(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革命英雄主义是长征精神的集中反映。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硝烟和自然环境下进行的,经历和承受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艰难险阻。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根本不容许红军有立脚之地和喘息之机。部队在敌占区转移,人生地不熟,物资供应毫无保证,缺少粮食,弹药匮乏,吃的是草根,啃的是树皮。转战途中,天当房、地作床,日晒雨淋,风餐露宿,野菜充饥,篝火御寒,几乎每天都有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名官兵献出生命。即便如此,红军将士也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成功翻越陡峭险峻、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浪涛翻滚、暗流涌动的条条江河,穿越沼泽遍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破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强健了体魄,磨砺了意志,锻炼了作风,提高了战斗力。

(三)独立自主,唯实创新。

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经典范例。红军之所以被迫进行长征,最直接的是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拒绝并压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亦步亦趋地跟着严重脱离中国实际的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无视中国革命的现实,无视自己的经验和理论创造,完全丧失了独立自主精神,从而也就完全丧失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自主权和能力。红军长征初期接连受挫的惨痛教训警示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但中国革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1935年,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迈出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决定性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反对右、反对“左”、坚持正确路线,基于中国国情和红军战略转移的实际,创造性地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放弃湘西,转向贵州;舍弃川西,北上陕甘;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智取娄山关,突破腊子口。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种战略战术的实施,每一次战役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是我们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硕果,使党和红军的面貌焕然一新。

(四)顾全大局,紧密团结。

作为一次涉及全国各支红军部队和各个根据地的大范围战略行动,全党能否始终保持高度的团结统一,几支红军能否完全置于党中央的绝对领导之下,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命运和革命事业成败的大问题。尽管各路红军出发的时间、地点、路线不同,但都能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服从大局,勇于牺牲奉献,互相配合支持,使长征形成了一个形散神不散的整体,使敌人无法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根本实现不了各个击破的图谋。在红

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拥兵自重,反对中央北上方针,提出南下的错误主张,公然与党中央对抗,妄图分裂党和红军。在这种危急关头,红军官兵从革命事业的根本大局出发,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与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展开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最终避免了红军的分裂。长征途中,红军将士政治上志同道合,思想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帮互助,把战友当做亲人,把部队当做自己的家,凝结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革命集体。正是这种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的精神,使红军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五)心系群众,依靠群众。 长征胜利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忠实践行党和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处处关心和爱护人民,严格执行群众纪律,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以各种方式支援红军作战,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保障,客观上也为就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群众基础。

二、深刻认识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2006年10月22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对长征精神作了系统的概括,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风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而在这当今纷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长征精神又具有精神导向、凝聚向心、感召励志、教育塑造的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是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长征精神在社会凝聚中作用的意义表现。长征的胜利说到底是无产阶级的理想和信念所激发的革命精神的胜利。红军武器低劣,衣食匮乏,但靠的就是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毛泽东对长征伟大意义的生动概括。几十年来,在中国一提起长征,几乎妇孺皆知。长征精神感召激励价值是红军广大指战员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价值。正是有了这样全面丰富的感召激励价值,才使得长征精神能够把人的活力、人的激情、人的信念、人的力量鼓动起来燃烧起来。

长征精神规范导向价值主要是指长征精神对人的信仰的确立,人格的形成和价值取向的确定等方面发生规范引导作用的意义的表现。长征精神通过规范引导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人勇于克服困难,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真正体现精神价值在人的进步和完善中的实现。

长征精神的教育塑造价值主要是指长征精神在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等方面发生教育塑造作用的意义表现。科学地认识长征精神的教育塑造价值,对于用长征精神教育人培养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前进。

现在,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多少年来,长征精神已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长征精神犹如一颗闪亮的星,射出璀璨的光芒;长征精神又像一杆路标,指示着青年一代的人生航向;长征精神是一本大书,给人以人生的思考,生命的启迪;长征精神更像一粒种子,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青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征精神有永恒的价值和永远的魅力,它必将激励我们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三、弘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一个可以把全体人民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必须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这个纽带和认同就是新时代的长征精神。“中国梦”的实现是中国人凝聚已久的情结,需要不断通过与时俱进的长征精神凝聚形成全国人民的向心力。

(一)长征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军长征,条件极端艰苦,“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可谓步步有艰险,处处是绝境,稍有不慎,就可能全军覆没。然而,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红军最终经受住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红军将士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革命事业必然胜利,发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乐于吃苦的无私奉献精神,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扭转了危难局面,终于实现了党中央确定的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为中国革命打开了胜利局面。长征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团结一心、克难奋进、一往无前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党和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早在建国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发扬长征精神,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邓小平指出: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新的伟大长征。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是一场全新的伟大事业,与红军长征时的任务、环境、条件有了极大不同。我们党已经成为执政党,政治上高度成熟,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较量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我们仍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压力;我国现在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任务仍很艰巨。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这些问题和挑战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百年梦想任务非常艰巨。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像当年红军那样,实事求是,满怀信心,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勇克艰险,夺取胜利。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征途上,我们必须大力倡导与弘扬长征精神。让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成为前进的强大动力,化作全党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早日实现。

(二)长征精神是实现中国梦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24 个字社会主义价值要素,要求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的实现确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建立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在内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长征精神所体现的为民族独立解放与人民自由幸福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民族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是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凝聚,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也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需要人民统一思想,团结一心,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思潮激荡,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有些人对共产主义信念产生了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危机;有的对党的领导缺乏信心,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和解决,就会导致社会主义信念发生变化、政治方向迷惑。也就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造成极大的阻碍。因此,构建以长征精神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统一各种社会思想,我们才能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同心同德,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历史任务。

(三)长征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基础

长征是一次伟大的不畏艰险,克难致胜的军事大转移,同时又是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历史篇章。我们党在遵义会议后形成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克服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适时调整红军的战略方针并最终确立北上抗日、会师陕北的战略方针,将被动的战略退却转变为开辟抗日前进阵地的伟大进军,在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确保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就是弘扬长征精神,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的成果。我们今天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思想上左的右的干扰仍然会造成很大麻烦,许多以前从未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作出新的理论回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的报告指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目标任务既是发扬长征精神,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又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弘扬长征精神的新境界,在新长征征途中继续作出理论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的重要思想基础。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强无畏的历史丰碑,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史诗。只有理解长征,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全国人民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怀抱强国梦想与焕发前进力量之间深刻联系,更揭示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回顾长征,缅怀先烈,就是要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新的长征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第7篇:论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的研究

[摘 要]长征锻造了中华民族精神之魂――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包含着五个方面的内容。长征精神的内涵不仅仅对当时有着深刻的意义,对当今社会也有着巨大的作用。长征精神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长征;长征精神;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所领导的工农红军于20世纪30年代创造的一种举世闻名的精神,是在艰苦险恶的环境中激发、凝聚而成的。

一、长征精神的形成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军事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一方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失利,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10日,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率领红军主力及后方机关8万余人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湘江之战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向黔阳、洪江地区转移兵力,企图围歼红军于北出湘西的路上。在此危急时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要放弃原定的与红

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最薄弱的贵州前进。12月18日,红军抵达湘黔边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中央红军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问题。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最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红四方面军1935年4月取得了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向西转移。该方面军和地方武装及苏区机关人员等共8万余人,开始长征。5月9日红四方面军渡过金沙江,,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以后继续北进。在北进的道路上险渡大渡河,6月12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在北进的途中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红

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提出了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1936年10月,红

二、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至此,伟大的长征胜利结束。

二、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

(一)崇高理想,坚定信念

二万五千里长征,规模大、历时长、行程远、自然环境恶劣、敌人力量强大,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是中国革命传统的一块丰碑。长征途中,红军遇到过数不清楚的困难,有时甚至陷入绝境。在长征的路途中战士们没有粮食,甚至连续几天不能进食,但他们仍然继续作战。许多战士们在长征的的途中受伤,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死在路上。有不少作战队员为了掩护大部队的转移,直接献出了自己的性命。爬雪山、过草地,战士们每天重复着相同的经历。漫漫征途,万水千山,艰难险阻,是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支持着红军,使他们有必胜的信心。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给了红军战胜困难的无穷力量。红军老战士吴兴回忆说:“我们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雪山,我想我们这些人也许永远翻不完这些山了,没什么希望了。但我坚信,即使我们真的倒下去,中途失败了,那我们的下一代也不一定会继续我们为竟的事业,继续前进,革命终将成功。”[1]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红军在长征中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动力。坚持信念,坚持到底,坚持到最后,这些心中的信念都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

(二)不怕艰险,不怕牺牲

回顾长征,红军面临着人数众多、装备齐全、凶险无比的敌人,在长征中红军的作战队员发挥了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长征途中,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17名战士在敌人的的枪林弹雨下抢渡大渡河,22名战士飞夺泸定桥。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红军以自己的伟大壮举,显示了共产主义运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人无坚不摧的战斗力。余秋里是红军十八团的首任政治委员。在战争中受到敌人的伏击,为了救队友,遭到了敌人的射击,射中了他的左臂,他仍然继续作战。在长征的过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这类英雄事迹,这些英雄不怕艰难、不怕牺牲,拼搏抗战。而这种不怕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不只是存在去长征的战场之上,同时也存在于敌人的刑场之上。在长征的过程中,有许多红军的指挥员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人在被捕后,仍然顽强反抗,不怕敌人的屠刀,他们有着视死如归的精神。正是这种举世罕见的牺牲,使长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胜利。

(三)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就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就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2]红一方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的失败和红军长征初期惨重的伤亡,都是由王明“左”倾错误所造成的。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绝对化,机械地照搬照抄苏联的经验。使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额转移,开始长征。在这紧急的关头,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的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路线,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一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会议,它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来解决中国的问题。遵义会议是历史的转折点,在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2006年10月22日,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红军长征,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长征途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解决了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三个全局性问题,即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向问题,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指挥问题,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问题,从思想上确保了红军长征胜利。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实行符合实际的战略策略,这一我们党在血的教训和生死存亡考验中认识并确立起来的思想路线及其取得的重大思想成果,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3]

(四)团结统一,顾全大局

在长征途中,面对极其艰险的环境,只单单有不怕牺牲的气魄、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远远不够的,也需要革命团结、顾全大局,形成团结的集体,才能去战胜敌人。党内的团结是长征胜利的基本保证。

一方面,遵义会议上既推选了以毛泽东为领导的新的领导集体,同时又广泛的团结了犯错误的人。会议上指明了党内所犯的错误,毛泽东等人迅速解决了这些错误,并且对犯错误的同志采取帮助、团结的方针,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人,将全党人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红军内部的官兵来自四面八方,在长征中大家一起翻山越岭,共同经历生死。各路的红军战友之间,都如同兄弟,情同手足,互相帮助,团结作战。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始终高举团结的旗帜,相互支援,相互配合。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统一顾全大局,完成长征的胜利。

(五)为了群众,依靠群众

红军是一只人民的军队,他来自于人民,并未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颗花生两颗仁,红军百姓是一家;红军本是老百姓,百姓也就是红军”这首革命歌谣,生动表现了当年红军与根据地人民群众不可分割的鱼水关系。[4]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支持是长征胜利坚强的后盾。在长征的途中,战士们遇到过许多凄惨的人民,他们吃不上饭、穿不暖,生活十分的凄惨,许多红军将自己的全部干粮给予他们,而不考虑自己以后的生活。同样,在长征的途中,由于红军治军严明,高度的组织性,也受到了许多老百姓的爱戴,老百姓们主动将粮食送给他们,帮他们渡过难关。

三、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长征精神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外国的一位学者曾说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腾飞,往往要付出道德沉沦的代价。[5]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在生产力的发展上应当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且应该具有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思想道德水平。我国的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长征精神体现了信仰的力量、道德的力量,这些都对当代社会人们的信仰缺失、道德沦陷等不好的社会现象有这巨大的警示作用。近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党风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一些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现象滋生出来。反腐倡廉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在反腐倡廉中就是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弘扬长征精神,抵制和克服不健康的东西。长征精神蕴涵着长征时期红军战士所具有的优良传统,为党风建设提供了依据。长征途中正是因为人们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才能取得胜利。在今天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人们,特别是共产党员有坚定的信念,要始终坚持崇高的共产主义的信仰,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长征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指出:弘扬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长征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各民族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与昔日红军长征的任务、条件大不相同。然而,要在一个充满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国际环境中,在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发展任务异常艰巨的大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所造成的差距,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之列,其艰难险阻远甚于当年的长征。当年的长征红军面临着敌人的凶残,先进的武器,充实的粮食。漫漫征途,万水千山,红军凭借着不怕牺牲、不怕艰苦、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在今天这些无比珍贵的精神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新长征”仍然有着强大的支撑作用。因而更需要弘扬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利益,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进取的艰苦奋斗精神。

(三)长征精神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新时代的长征精神,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需要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一代奋发有为。

首先,长征精神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其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行动持久的精神动力。[6]在长征途中,面对千难万险,正是因为红军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在如今这个全球性大的背景下,大学生也应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能被西方腐朽思想所侵蚀,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长征精神的艰苦奋斗是大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的我们没有过饥肠辘辘的感觉,大家都是在家长的细心呵护中成长的,也不知道艰苦奋斗是什么。要以长征途中鲜活的事例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和生活习惯。引导大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强调合理消费和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使大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其次,要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团结统一,顾全大局是长征胜利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集体主义意识,要强调个人对集体的责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统一关系。 参考文献:

[1]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年6月版,第66页。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页。

[3]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年10月。

[4]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年6月版,第72页。

[5]陈宇:《长征精神论》[M]。蓝天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278页。

[6]陈会宁,黄科:《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6月。

第8篇:论雷锋精神在现时代的意义[范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愈发膨胀,人们的生活开始膨胀,人们的欲望开始膨胀,人们的私心,也愈发壮大。人之初,性本善。当我们降临在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都是单纯的。我们希望社会是和谐的,互帮互助的,无论什么时候,人与人之间是单纯的友爱。但是。经过历史的洗礼,战争,灾害,让人们希望也一步一步荡然无存。这个世界没有给人们绝望,但是却让大家一点点失去希望。所谓私心,所谓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开始占据人们的内心。如今,社会需要英雄,一个可以改变人们价值观、可以影响大家内心思想的人,而这类人的典型代表,就是雷锋。他带给大家的影响,树立起来的形象,让人们觉得建立美好社会的希望不再如唐吉可德的长矛一样虚无缥缈。这种价值,成功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无论什么年代,这种舍己为人、无私贡献的精神永

雷锋精神的价值,对于每个时代都是重要的。雷锋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事业而无私奉献,从而带给这个社会更多的帮助。社会需要建设性人才,不仅仅体现在实质上,更有精神上的。雷锋精神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起源的,这个年代中国刚刚起步,一切都在建设之中。人民思想觉悟不高,没有很强的素质体现,国家处于一穷二白、外部封锁、内忧外患的境界。此时,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有为青年。他们带给大众启蒙式的思想,舍己为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先公后私、敬业爱岗等等,可以说是更深层次的解读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这些东西不仅仅继承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的思想理论,更是与世界接轨,与更和谐化社会链接。所以,雷锋精神带来的影响是翻天覆地的,更是这个时代最最急需的精神营养。六十年过去了,雷锋精神跨越半个多时间而长盛不衰,家家户户崇尚这种思想,这种文化开始繁衍,根深蒂固的在大众之间传递。直至今天,社会进步之快带来的许多负面影响,在层出不穷的贪污、黄赌毒报道中出现,虽然这是社会传媒功能的发达有关,但是这也是社会发翻天覆地变化的产物。而这种精神,也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救济品。在未来的许多年中,社会的步伐愈发加快,人们的思想也愈发加快。本质不变,我们需要的依旧是团结互助的心态。无论什么时候,雷锋精神的价值,是很有必要的。

雷锋精神的价值,对于这个时代尤为重要。实践证明,一个自私自利、贪图享乐的人,不可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经营处幸福的人生;一个功利化的社会,一个个人主义盛行的名族,不可能激发前行的力量,拥有美好的未来。然后,现在,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会上各种不同的群体。其中,有些经不起考验的人就会走极端路线,走向人民的对立面。例如,近两年出现的小月月事件,帮助摔跤老人事件......诸如可见,人们的道德在逐步缺失,社会的价值观在下降,人们对于金钱的渴望过于强烈,早已超于一切,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金钱的奴隶。这些,都是与雷锋精神背道相驰的。所以,在现在的社会,政府更应该加强雷锋精神的宣传,让雷锋精神更加深入人心,让人们摆脱金钱的控制,使人们摆脱内心欲望的控制,升华人格,提高思想,加强素质,把握价值追求与价值实现的途径。另外,更重要在社会上提倡正确的价值观,把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联系到一起,使个人价值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要抓紧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雷锋价值的导向功能,使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雷锋精神的价值,是中华名族需要把握的精神营养。有人说过,这个世界不需要救世主。的确,救世主只存在于虚幻世界。对于现实,我们需要的是许许多多能够升华人们思想的人群。古来有范仲淹,王安石等人,他们带给社会进步的思想,如今,树立的雷锋精神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吴天祥等人就是榜样。他们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在一步一步引导着大家。他们的一件小事,或许改变不了大局,但是他们能帮助别人,能够传递温暖,能够引导他人,社会就是一点一滴的改变,一点一滴的走向和谐。二十一世纪的中华民族,已经完成质的飞跃。我们不仅仅要在经济、军事等等上面成长,同时也需要培养雷锋精神和传承中华大名族的文化。国家要利用现在先进的科技,一步步影响大众,从而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走在人类前段的大国。

作为当代社会的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应该是走在前段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雷锋精神对于现时代的价值,也是现在大学生最需要培养的精神。我们要全面发展自己,不仅仅体现在能力上面,精神、修养、觉悟上面更要不断的完善。总而言之,雷锋精神的价值对于当代来说,已然超于了经济上面的重视,我们要跟随政府的领导,一步一步把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总有一天,我们理想的和谐社会会到来。 雷锋精神永不朽

第9篇:论伟大的长征精神

●伟大的长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具有撼人心灵、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历史神韵。

●在全民族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增强朝着远大理想不懈追求的坚韧力,有利于增强朝着共同目标团结奋斗的凝聚力,有利于增强朝着美好前景开拓新路的创造力,有利于增强面向世界赢得发展优势的竞争力。

“红军不怕远征难……”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史上伟大、壮观、神奇的一页,已经翻过整整70年了。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而且培育了与日月同辉的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着我们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的政治本色,凝聚着我们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特有优势,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长征精神都是鼓舞和激励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军队、伟大的人民向着美好未来胜利进军的一面旗帜。

伟大精神力量谱写的英雄史诗

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高擎熊熊燃烧在华夏儿女心头的革命火炬,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历经千难万险的中国工农红军

一、

二、四方面军,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把党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从长江以南奠基于大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的战略任务,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作为一部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的英雄史诗,是党率领红军将士以伟大精神力量谱写而成的千古绝唱。

中国革命是在敌我力量异常悬殊、物质条件极其薄弱的情况下进行的,始终要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用自己特有的精神力量形成革命的优势。长征作为中国革命无比艰险的一个缩影,它必然要成为党和红军的伟大精神力量最生动的写照。在人类战争史上,红军长征是绝无仅有的神话般的伟大创举:历时最长,从红一方面军实行战略转移,到

一、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千回百转两年时间;行程最远,纵横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青、甘、陕、豫、鄂14省,穿越苗、瑶、壮、侗、布依、土家、纳西、白、彝、藏、羌、回、裕固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总行程6.5万余里;考验最为严峻,天上每日有飞机侦察轰炸,地上有敌军围追堵截,途中还有自然环境造成的难以想像的无数艰难险阻;战斗最为频繁,先后打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有100天在打遭遇战,先后突破四道封锁线,击溃敌军400多个团;献身最为悲壮,红军将士在衣食匮乏、休憩无所、伤亡不断的情势下,翻过皑皑雪山,趟过滔滔急流,走过茫茫草地,以血肉之躯铺平通向胜利的道路。毫无疑问,一条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就是一条浸透热血的红飘带,就是一条凝结革命意志和品格的红飘带。试想,如果没有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装备低劣、缺衣少食的红军将士,怎么能够战胜凶顽的反动军队,怎么能够征服险恶的自然环境,怎么能够从人们无法想像的艰难困苦中拼杀和奋斗出来?

在“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长征途中,党及其领导的红军队伍赖以谱写英雄史诗的伟大精神力量,是激情与胆识、勇气和智慧的完整统一。在中国革命史上,敌我双方展开的任何一次重大的政治、军事决斗,都表现为既斗勇又斗智的过程,表现为指挥者主观指导能力的竞争。长征中,我们党高举民族大义的旗帜,将战略转移与北上抗日结合起来,把反“围剿”失败的战略退却转变为北上抗日的战略进军,始终占据着政治上、道义上的制高点。红军无论走到哪里,都积极宣传抗日主张,著名的《八一宣言》更是把民族救亡的决心昭告天下。这种将自身命运系于民族安危的抗日主张,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形成鲜明对照。在军事上,面对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等同志领导红军正确把握客观规律,坚持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把“打”与“走”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观。红一方面军四渡赤水、兵临贵阳、虚指昆明,巧渡金沙,置蒋介石40万大军于股掌之上;红二方面军声东击西,转战乌蒙,使十几万敌军东奔西转,徒劳无功;红四方面军灵活用兵,机动歼敌,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这一切,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长征作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党和红军用伟大精神力量托起的历史丰碑。长征的英雄业绩和不朽精神,极大地振奋了全中国人民的斗志,也震惊了世界。多少年来,中国和世界上一切富有正义感的人们,无不为红军长征的伟大创举所惊羡,无不为红军将士在长征中极度焕发的伟大精神力量所仰慕。被喻为“民族魂”的鲁迅,把红军长征看作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高度赞赏了红军将士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炽烈的热情、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乐观主义精神,认为与红军长征相比,“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就像是一次假日远行”。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赞叹,红军长征是“一次体现出坚韧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

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最高体现

70年前的红军长征,是集挑战、搏斗、考验、洗礼于一体的革命大熔炉,它不仅锤炼了我们伟大的党,锻造了我们伟大的军队,陶冶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而且还熔铸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具有撼人心灵、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历史神韵。

——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对革命理想的无比忠贞,对共产主义事业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党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愈挫愈奋、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力量源泉。参加长征的广大红军将士,始终抱定“为了苏维埃新中国”、“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始终满怀着把中国革命事业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正因为有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红军将士在铁流万里的长征途中,忠贞不渝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朝着远大目标冲锋向前。“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在饥饿、寒冷、疾病和死亡面前,红军将士始终保持着笑谈明天的革命乐观主义。尽管他们开始并不知道长征的落脚点在哪里,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但他们深信:“只要跟党走,就有前途,就会胜利。”他们甘愿吃苦,宁愿战死,也不愿掉队、离队。这样一支以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为精神支柱的革命队伍,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长征是红军将士同险恶的自然环境和凶恶的反动军队之间展开的一场大搏斗。在这场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中,红军将士始终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斩关夺隘、一往无前,敢于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在同反动军队的殊死较量中,红军将士以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令人叫绝的战争奇观。在岷县战斗中,红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连续进攻,使自以为固若金汤的守敌挂旗乞和。在遵义战役中,红军将士奋勇杀敌,歼灭和击溃敌两个师又8个团,使蒋介石领受了“奇耻大辱”。红军17勇士强渡大渡河,22勇士飞夺泸定桥,更是以无所畏惧的勇气谱写了无往不胜的壮歌。正因为有了红军将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才有了长征这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研究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是红军长征最宝贵的历史经验,也是伟大长征精神的灵魂和精髓。在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初期,尽管北上抗日的方针是明确的,但具体的战略立足点和行动路线,则又必须根据战争形势、沿途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以及敌我力量对比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整和变更,而不能搞主观与客观相脱离的教条主义。红军长征由初期陷入困局到后来踏上坦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战胜并最终取代教条主义的过程。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揭开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新篇章。以此为转折,红军队伍在战略全局上一改被动受挫的严重局面,开始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自遵义会议到长征胜利结束,每一个战略方向的合理选择,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科学确定,每一套战略战术的正确实施,每一次战役战斗的重大胜利,无不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实事求是精神创造性地开拓新路的结果。

——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长征中,党领导红军队伍能够战胜数倍于己的敌人,能够克服无以复加的艰难险阻,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形成了无比坚强的革命团结。红军历来有反对山头主义、宗派主义,坚决维护革命队伍团结统一的优良传统。长征途中,曾发生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事件。广大红军将士以中国革命的大局为重,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权威,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行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有力维护和促进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长征期间,各路红军虽然独立实行战略转移,但在长征这个总棋盘上,又都自觉坚持在大局下行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北上抗日先遣队红10军团以及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的陈毅、项英部,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突围转移。红

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的作战行动,主动配合了红一方面军转战云贵川和北上陕甘。而红一方面军的军事行动,也密切配合了红

二、四方面军转战北上。有的部队为掩护主力红军,不惜牺牲局部利益,孤军奋战到最后1人。在参加长征的各部队内部,官兵之间、上下之间,亲如兄弟,情同手足,互相关照,互相帮助。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红军将士总是发扬舍己为人的团结友爱精神,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长征的胜利,正是红军将士团结战斗谱成的一曲凯歌。

——心系民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是党领导红军队伍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法宝。红军战略转移方向的多次调整和党的北上抗日战略方针的确定,充分表明我们党自觉把人民和民族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后,立即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明确规定红军部队必须绝对维护沿途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实际行动遵纪爱民。长征路上,红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主动关心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沿途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好、红军好,因而自告奋勇地做红军队伍的“靠山”,为红军筹款筹粮、烧水送饭、收集情报、救护伤员,不少民众还直接参加了红军队伍。人民是革命的母亲。正因为有了沿途广大民众的拥戴和支持,党及其领导的红军才构筑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御敌长城。红军长征的胜利,说到底是党和红军践行根本宗旨的胜利。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升华。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民族品格。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从一定意义上讲,靠的就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而红军将士以热血和忠诚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它所包含的救国救民的理想和信念、胸襟和胆识、勇气和智慧,正是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伟大品格的空前张扬,是中国共产党人承继这一伟大品格的宝贵结晶。

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巨大精神财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包括红军将士在内的近代以来中国一切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是长征在当代中国的延续,是异常艰巨而又复杂的事业。在新的征途上,不闻金沙水拍,同样要闯激流险滩;未见大渡桥横,同样要斩关夺隘。伟大的长征精神,始终是我们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有力法宝。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力量。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有利于增强我们整个民族朝着远大理想不懈追求的坚韧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是融为一体的。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将长期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严重压力,面临西方敌对势力推行西化、分化战略的严峻挑战,面临腐朽思想文化侵蚀加剧的严峻考验,面临改革发展新难题不断增多的严重风险。这就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铸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支柱,始终朝着既定目标顽强奋斗。长征精神的核心,是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对正义事业忠贞不渝的执著追求。只有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才能以乐观自信的胸襟和态度,正确看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坚定不移地走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才能始终抱定强国富民的远大目标和志向,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凌云壮志和顽强毅力,踩着困难一步一步把现代化事业向前推进。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有利于增强我们整个民族朝着共同目标团结奋斗的凝聚力。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战略机遇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趋突出,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在这种情势下,要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因为长征精神的一个根本点,就在于维护和促进共同目标下的革命大团结,就在于参与长征的各种革命的、进步的力量,自觉围绕大局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弘扬长征精神,既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着眼改革发展大局,正确看待各种利益矛盾,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化解矛盾、促进团结和谐;也有利于党和政府按照实现共同目标的要求,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不断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有利于增强我们整个民族朝着美好前景开拓新路的创造力。“日新者,久而无穷也”。勇于开拓创新,曾使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今天,中华民族尤其需要创新精神。由于我国要在几十年时间内走完西方发达国家用几百年时间才走完的现代化路程,因而发展的任务极其繁重,与发展相伴生的各种难题也异常突出,而要破解这些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仅凭老经验、老办法显然不行,而必须着眼当代中国发展趋势,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开拓创新的革命勇气统一起来,切实拿出既有创造性又有实效性的新思路和新办法。由此出发,就很有必要把长征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和善于根据客观实际不断开拓走向成功的新路,是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核”。在新形势下,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消除本本主义的影响,摒弃狭隘落后的思维定式,自觉根据当代中国发展实际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在破解发展难题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有利于培育和张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整个民族更加自觉地朝着美好前景开拓奋进。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有利于增强我们整个民族面向世界赢得优势的竞争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物质技术层面,也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文化作为“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具有民族气派的进步精神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非同凡响的竞争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要使中华民族以更为强健的雄姿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就更有必要重视发挥包括长征精神在内的先进文化的作用和威力。当年,长征精神曾使我党我军迸发出异常卓越的智慧,创造了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化劣势为优势的伟大奇迹。今天,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必将有利于增强我们整个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全体人民迸发出强我中华、壮我国威的昂扬锐气;必将有利于在全社会极大地振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热情,不断加快整个民族攀登科技制高点的进程;必将有利于使举国上下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正确看待和积极吸纳当今世界一些先进文明成果,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创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

我军是红军的传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环境如何变化,长征精神永远不能丢,红军本色永远不能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是我军历史上又一次新的伟大“长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无数的“雪山”、“草地”要过。只要我们像当年红军将士那样,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奋勇拼搏,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新的长征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70年前红军长征培育的伟大长征精神,必将激励我们面向未来开创新的伟大事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长征精神进一步弘扬起来,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英勇奋斗!

上一篇:文明村建设自查报告下一篇:临床输血过程记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