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平台设计分析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微信不仅仅是现代通信工具,也可以应用到现代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其免费、快捷、多人互动沟通模式,突破了时空局限而为现代教学提供了优越的辅助平台。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资源与微信平台的融合,能够在突出课程教学特色,突出课程资源共享等方面,从知识单向传授到学习者自主获取的转变,增进了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的普适性、综合性、交互性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通信平台设计分析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通信平台设计分析论文 篇1:

岳阳辖区航标遥观系统研发

摘要:在线观察航标高清图像,可以提高航标维护效率。根据长江航道航标维护管理工作特点与实际需求,提出了航标远程图像视频采集系统功能,设计了系统框架以及硬件结构,分析了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系统设计方案有助于推动“互联网+”在航道维护技术中的应用,更好地发挥长江数字航道建设工程效用。

关键词:内河航道;浮标;遥测遥控;遥控遥观

航标遥测遥控终端系统是航道动态监测平台的前端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集数据采集存储、无线数据通信、位置参数采集、以及无线扩展等功能于一体的遥测遥控平台,负责航标位移、航标灯状态、航标附属设备状态等工作情况的远程监测与控制,以及与航道动态监测平台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岳阳辖区在夏季经常出现水草堆积覆盖航标的情况,一线工作人员每日需要对有水草堆积的航标进行卸草,还要对其余航标进行巡视,工作强度较大,且部分航标会存在碰损、盗失的现象,故对航标的遥观,进行远程管理,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巡航业务,提升工作效率。本文将在航标遥测遥控的基础上,设计遥观系统,摸索互联网+技术在航标维护管理中的应用。

1 航標遥观系统功能设计分析

1.1 系统需求分析

航标遥观系统是基于航标遥测终端的改进与提高,包括航道动态监测平台的前端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集数据采集存储、无线数据通信、位置参数采集、以及无线扩展等功能于一体的遥测遥控平台,负责航标位移、航标灯状态、航标附属设备状态等工作情况的远程监测与控制,以及与航道动态监测平台数据库的数据同步。

1.2 系统组成

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即航标遥测监控终端与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进行高度集成,形成航标灯、太阳能电池以及遥测监控终端的一体化。

航标遥测遥控终端系统各模块高度集成,RTU设备以及灯器控制器与蓄电池固定在一个壳体内部;航标遥测遥控终端共用航标灯的蓄电池和太阳能供电系统。RTU高度集成,采用卫星定位/通信二合一天线,天线固定在灯罩下面,无需暴露在航标灯外。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集成在航标灯器控制器上,提高了产品的集成度,简化了安装接线。

航标遥观系统由航标遥测遥控终端RTU、航标灯嵌入式控制器、供电系统、遥观相机等构成,见图1。其中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如图2所示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电源模块、ARM模块、GPS定位模块、4G通信模块、加速度模块、外扩flash模块、电压电流检测模块、状态指示灯模块、太阳能充电控制模块、485数据通信接口、485灯器通信接口、网络相机。另外还包含太阳能电池板、磷酸铁锂电池以及灯器板。

2 航标遥观系统设计

2.1岳阳航标遥观系统数据通信

根据本系统的网络情况,航标遥测遥控终端RTU基于默认的物联网的通用4G/3G/GPRS /GSM数据通道与航道动态监测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定时或主动报警等数据上报、远程遥测遥控的功能。当4G/3G/GPRS /GSM数据通信失败时,自动采用SMS短信方式通信,终端离线后的唤醒方式为使用呼叫和短信唤醒。

2.1.1 4G/3G/GPRS /GSM通信模式

采用4G/3G/GPRS通信模式时,终端拨号到4G/3G/GPRS /GSMVPN网络或公网,并向指定IP发起连接,连接成功后,向航道动态监测平台传输数据。航标遥测遥控终端数据交换示意图见图2。

根据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应用特点,航标遥测遥控终端RTU与航道动态监测平台间的通信可以选择SMS、TCP或UDP等多种承载方式;在采用IP作为网络层协议时,可根据实际网络通讯质量采用TCP或UDP方式。网络通讯质量较好时,优先选择TCP/IP协议作为传输层协议。另外,航标遥测遥控终端也具备接收和发送SMS通讯模式下的异步信息能力。

2.1.2 SMS通信方式

航标遥测遥控终端RTU与航道动态监测平台间的数据交换格式和传输管理采用SMS兼容方式。当GPRS、3G或4G网络出现异常状况而导致通信失败时,航标遥测遥控终端RTU可以自动切换,使用SMS短信方式通信,以保证数据在信号较差情况下仍可传输至航道动态监测平台。当4G/3G/GPRS /GSM网络恢复时终端RTU可自动从SMS短信方式切换回4G/3G/GPRS /GSM方式与航道动态监测平台进行数据交互。

本系统设计的数据通信模块主要由通信管理、协议处理和通信监测三个模块组成。通信管理模块主要负责所有与航道动态监测平台的业务交互流程。通信监测模块通负责监测4G/3G/GPRS /GSM通信事件,自动进行相关通信方式的切换,并将通信情况上报给通信管理模块。协议处理模块负责解析报文并组帧相关应答报文,同时处理数据信息后,按照数据交换标准打包数据。

2.2 通信监测模块设计

航标遥测遥控终端的通信畅通及稳定性对整个遥测遥控系统来说至关重要,而长时间采用SMS短信方式其资费要远高于4G/3G/GPRS /GSM方式,为确保通信稳定和费用低廉二者的统一,在RTU终端软件中设计了完善、稳定的通信监测模块,负责4G/3G/GPRS、SMS通信的自动切换、终端离线后的呼叫和短信唤醒。

2.2.1 4G/3G/GPRS /GSM和短信自动切换

在采用4G/3G/GPRS方式通信时,通信监测模块根据终端RTU与航道监测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过程中的丢包率、数据包重发次数、心跳连接失败次数、连接断开时间等4G/3G/GPRS通信相关参数的统计情况,准确判断当前4G/3G/GPRS网络性能优劣。当以上参数出现异常并达到4G/3G/GPRS连接已断开阈值时,通信监测模块主动将通信方式切换为SMS短信方式与监测平台保持数据通信。在使用SMS短信方式通信过程中,通信监测模块仍然定时尝试发起4G/3G/GPRS连接,一旦尝试采用4G/3G/GPRS重新稳定连接成功并与航道监测平台服务器数据交互成功,则监测模块即控制终端RTU从短信方式切换回4G/3G/GPRS通信方式,在确保数据通信稳定性的前提下有效的节省通信费用。

2.2.2 终端离线后的唤醒方式

终端离线后的唤醒方式为使用呼叫和短信唤醒。当终端处于下线状态,而终端服务通信平台需要终端上线处理业务的时候,终端服务通信平台下发远程唤醒命令。远程唤醒的一种方式是通过监测平台直接呼叫RTU的方式唤醒,还有一种是通过SMS承载下发远程唤醒的命令。远程唤醒命令为单向下行报文,承载报文为MANAGEMENT_TLV_REQ报文,报文内含请求TLV组CTRL_TLV_GROUP。TLV组内附远程控制命令0x1007,命令码为0x1强制登录,实现流程图如图3。

2.3 数据交换协议实现

航标遥测遥控终端RTU与航道动态监测平台间的数据交换完全遵循《长江航道数据采集系统技术要求》之“终端与数据平台交换协议”,即《长江航道数据采集系统信息传输流程及格式技术要求》。本方案由通信管理模块、协议处理模块负责实现该协议。通信管理模块负责所有与航道动态监测平台的业务交互。独立通信管理模块不仅是在软件程序的逻辑设计上更加清晰、合理,更可以保证终端与数据平台间高效、及时的数据响应。

协议处理模块负责解析报文,根据得到的命令类型代码(如表1),组帧相关应答报文。同时处理数据信息后,按照数据交换标准打包数据。

2.4 数据交换通道设计

本系统从软硬件方面保证多种2G/3G/4G无线模块的兼容性设计,支持基于通用GSM、TD-SCDMA、WCDMA、TD-LTE、FDD-LTE的通信方式,同时可扩展Zigbee、AIS通信模块。

硬件设计上采用支持GSM、TD-SCDMA,WCDMA、TD-LTE、FDD-LTE 等多种通信模块管脚贴装兼容的印制板设计,因此从硬件上兼容以上多种通信模块的贴装替换。对于不能兼容管脚封装的模块,可设计接口兼容的通信部件进行替换。程序软件中具有多种模块的底层驱动支持,应用层采用透明传输设计,因此从应用程序代码上完全支持以上多种通信数据的处理。

2.5 可扩展性设计

航标遥测遥控终端RTU可扩展Zigbee模块,从而提供无线传感网络(WSN)接入方式。根据现场应用的需求,既可以作为WSN网关接入其他无线传感器节点,也可以作为节点,与WSN网关设备进行数据通信,作为一种补充的通信方式。本系统采用的Zigbee模块为Jennic公司的JN5139。JN5139是一系列低功耗低成本无线微控制器,适用于IEEE802.15.4和ZigBee的软件应用。该模块工作在2.4 GHz~2.5GHz频段,发射功率为19dBm,接收灵敏度为-100dBm,同时该模块还具备128位ABS加密的安全机制。

2.6 太陽能及供电系统设计

太阳能及供电系统为RTU的工作提供电力支持,RTU和航标灯共用一套电源。RTU供电系统为RTU的日常工作提供电力支持,主要由3.2V/150AH片状磷酸铁锂电池组(含电池管理电路)、6V/22W太阳能电池板(含保护装置)组成供电系统。电源采用一体化方案,由一套电源系统为航标灯、航标遥测遥控终端进行供电。考虑到系统的高度集成,将充放电控制器、航标灯器控制器内置在RTU内,从而简化了设备间的连线。

通过低功耗设计达到节能、省电的要求,采用大容量小体积的3.2V/150AH片状磷酸铁锂电池,可实现系统连续工作时间≥50天。

3 岳阳航标遥观系统实现与应用

系统主要包括航标遥观灯和航标遥观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如图4示,航标终端安装于航标船上,其中一个摄像头对航标船前的缆绳进行监控,摄像头2对航标终端进行监控。航标会每天定时拍摄航标船的情况,远程传送至监控室,操作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远程对航标进行拍照观察,也能直接观看实时视频,随时掌握现场情况。

通过将航标遥观系统安装到长江岳阳航道处示范应用以来如图5、图6所示,明显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减轻了巡航的工作强度,航标的遥观系统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吕永祥,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三峡库区变动回水区航道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研究[J].水运工程,2013(03):176-183.

[2]刘均辉,航标遥测遥控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13.

[3]杨品福,长江航道基本要素信息采集与服务数据交换技术[J].水运工程,2013(05):136-142.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JT/T 788-2010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技术规范[S]. 北京,2010.

[5]《全国海区航标遥测遥控技术规范》海事局(海航测[2005]232号).

[6]《长江航道数据采集系统技术要求》之“终端与灯器交换协议”(长江航道局).

作者:周彩

通信平台设计分析论文 篇2:

“微平台”在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微信不仅仅是现代通信工具,也可以应用到现代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其免费、快捷、多人互动沟通模式,突破了时空局限而为现代教学提供了优越的辅助平台。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资源与微信平台的融合,能够在突出课程教学特色,突出课程资源共享等方面,从知识单向传授到学习者自主获取的转变,增进了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的普适性、综合性、交互性发展。

关键词:微平台;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包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分支,随着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包装功能的不断发展,对于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提出更高要求,艺术院校在传统教学方式上,多从图书、学术文献、网站资源平台等方面来拓宽教学资源,缺乏对学习者黏度的吸引。微信平台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免费沟通工具,在包装设计课程资源整合上提供了崭新的辅助平台,更有助于提升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微平台”与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的融合,将师生交互、生生交流与学习共享成果作为教学特色,增强了学生对包装设计的学习黏度,也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实现了对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的有利补充和扩展。

1 “微信平台”在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中的作用

微信平台在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中的应用,主要从包装设计的软件学习、包装设计结构、平面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立足学科知识内容来搭建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如在包装产品设计中,将不同类型的包装材料特性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专门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从中来选择和学习。同时,针对课堂教学需求,教师可以从包装设计教学内容优化上,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拓宽与延伸,学生通过微信平台来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下载、阅读和分享,从中发现疑难并进行互动沟通与交流,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从不同见解、观点的探讨中形成有效的互动环境,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同时,微信平台的应用,贴近学生日常学习实际需求,随着移动手机通信技术的普及,网络化交互平台在课程资源共享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教学课件发送到微信平台上,学生可以在课下根据自我实际来学习。如对于包装设计软件的使用技巧进行汇集,让学生能够从中来学习和应用。对包装设计中的表现作品创意、理念的相关资源进行传送,引导学生从中来独立思考,深化主题交流与讨论,增进包装设计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2 微信平台在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中的搭建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主要是利用“微信平台”公众号,将与之相关的包装设计教学资源与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对接,拓宽了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渠道,实现了与课堂教学的紧密关联。如通过构建“包装设计微课堂”、“包装设计软件”平台,利用不同包装设计资源、设计赛事、教学资料、视频再现等功能,增强学生对包装设计的学习兴趣;利用包装设计相关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方案,搭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便于学生及时从中发现问题,增强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微信平台作为即时性通信工具,利用其资源传播特点,可以将包装设计教学资源进行快速传递,便于学生从中搜寻和整理,获取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源信息。以“三维建模3DS MAX”软件微信交互平台为例,根据该软件教学特色,在整合软件资源共享中,结合当前包装市场常见的设计案例资料,并从调查分析、设计思路、资源学习、设计讨论、方案写作等方面来建立资源体系,突出包装设计创意。以包装设计概念设计分析为例,一要做好设计需求的分析,特别是根据包装产品特性,来研究和深化包装设计的价值体现。二要细化包装结构设计,从概念到创新技术参数确定上,来细化包装设计的流程,突出包装设计的竞争力。如对包装设计风格的确立、对包装设计色调的确定,对包装物品特性、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包装层次的细化,体现包装设计的合理性。三要细化包装设计方案,从方案的提出、汇总意见、优化包装设计,特别是包装外观、细节、颜色、特征等方面要素。四要做好数字建模环境,通过虚拟模型来进行设计和修改,突出对包装设计不同需求的改进与协调优化,最终确定包装设计方案。

在创建包装设计教学资源共享微信平台过程中,要突出信息化及时交互优势,在借鉴传统教学设计课程资源整合网站的特色,来创建微信平台的共享性、免费性、及时性、交互性。如对于传统教学资源网站访问量不足问题,很多包装设计资源利用率不高,且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时间、精力来进行优化,缺乏教学资源的空间快速适应性与传播性。利用微信平台,可以实现对包装设计教学资源共享的同时,还能促进持续性教学服务目标的达成。利用微信开放免费的端口,将包装设计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共享,并帮助学生提供教学参考与借鉴、学习,增强微信平台的教学黏度。学生能够从自主学习上,自觉参与到微信平台教学资源的访问与交流中,还能从探讨中增进知识点的学习,特别是在服务课程教学、延伸课下教学实践中,利用微信平台能够最大化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在线服务。通过微信平台来推送包装设计教学资源,学生虽然是被动接受微信资源,但却可以从资源推送的持续性、持久性上,突出教学资源共享性,再者,利用微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自主学习,以多种方式的阅读来轻松地获取知识,增进对包装设计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另外,在微信平台朋友圈功能的应用中,可以通过转发、收藏等能够,还可以对自己关注的学习资源进行再转发、再学习,利用对不同教学资源的内容评论,来突出信息交互功能,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3 微平台在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中的三维空间向度

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微信平台的设计,旨在从包装知识三维向度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在延伸知识阅读,优化学生关注趋向,拓宽包装设计知识维度等方面,来营造广博、开放的知识空间。对于微信平台自身的通信特色,结合学生手机移动终端,来自行建立对包装设计知识空间的关联,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学科知识认知,特别是在综合性、立体化、全方位人际关系协同中,结合不同学生对不同设计知识的不同观点,来增加知识维度的交融,从而获得更深的知识渗透与能力养成效果。

3.1 实现包装设计知识性资源普适性推广向度

包装设计所涵盖的知识体系较广,而微信平台以其便捷化传播方式,受众面更广、及时性更强,加之微信服务公众号的独特展示方式,既能够突出包装设计知识点资源的整合,还能够从包装作品的设计细节,来对相关文字、图片、图例、视频等专业知识进行直观呈现,因此更具吸引力和受知度,拉近了学生对包装设计专业的情感认知和学科体验,增强了学生从知识资源的分享与交流中获得学习趣味。

3.2 拓宽包装设计行业资讯的综合性宣传向度

包装设计本身具有较强的行业性特征,既有包装设计理论研究、也有包装设计行业资讯,利用微信平台,可以从包装设计的学科定位、包装行业领域资讯等资源共享中,针对不同学习者的实际来进行推送相关信息,增强学生对微信账号的学习关注度和使用黏度。如利用微信平台“裂变式”资讯推送平台,可以结合包装设计行业内的发展资讯,技术研究前沿知识、设计课程教学创新等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传播和更新,便于学生从中了解行业现状。同时,在宣传向度上,微信平台以其共享课程的方式,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拓宽,有效补充了课堂知识,突出了信息媒介传播优势,增进学生与行业的关联。

3.3 个性化操控平台实现了包装设计资源的传承向度

微信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载体,其及时性、快速回应性、个性化操控性提升了微信平台的应用深度,特别是在包装设计资源共享教学中,利用微信平台来挖掘个性化知识信息呈现方式,突出包装设计学科知识资源的共享特色,从独具创意、个性化服务方式来强化微信平台在知识构建与学习交互中的黏度。正是凭借微信平台的普遍性、快速交互性特色,才让包装设计知识得以深度挖掘与传播。当然,对于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还需要从传承设计知识的教学模式与传播方式是行,利用学生用户群的订阅和参与,拓宽朋友圈等信息传播载体,提升微信平台在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中的服务质量。

4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微平台的建设理念

4.1 强调微平台教学服务与课程教学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包装设计学科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需要从多个维度来拓宽优质课程资源渠道,尤其是在共享资源建设上,要能够实现微平台资源与学科教学的互为补充。如利用微信平台来融入行业名家、名师的学术讲座资源;利用微信平台来统合同类专业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利用微信平台来丰富本校学科教学资源情境,特别是通过对国内外包装设计专业教学设计资源的融入,使其能够从资源平台化、资源系统化中不断更新和完善。同时,借助于包装设计学科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微信平台,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及网站教学资源的并行发展,实现对包装设计领域行业知识、设计知识、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

4.2 强调微信平台课程资源共享的交互性建设

知识的传播与传授是两个问题,课程教学与课程资源共享也是两个问题。课堂教学多依赖于教师的组织,来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交流,而微信平台作为独立的教学方式,其根本在于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突出了教师、学生各自的主体性。教师利用微信平台来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并进一步延伸学科教学领域,丰富微信平台课程资源的共享方式;学生利用微信平台,通过关注和自主学习,变被动知识传递为主动知识获取,尤其是在教师、学生、知识三位一体化交互过程中,教师以“教”来呈现知识,学生以“学”来参与学习,并通过三方多层次、多元化的整合,从知识资源的共享与管理中重构了课程教学资源要素,提升了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4.3 实现课程教学资源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转变

以微信为载体的包装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可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学习模式的需求,尤其是在知识资源共享课程教学上,以其短小、灵活、集中、全面的知识传播模式,便于学生在线阅读、课下学习等自主选择。微信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我时间,自主参与到课程教学资源学习中,查找相关的课程教学背景资料,对关注的学习专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并从实时互动交流中来获得知识的学习与分享。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来融入课前预习资料,便于教师从微信辅助教学中来构建动态化、综合性、普遍性教学。另外,利用微信平台这一独特的学习空间,便于学生参与专题学习,增强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苏弘扬,赵义泉.教师微课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6(09).

[2] 程思岳.微信公众平台:网络教育平台的延伸服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

[3] 沈卓娅.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包装装潢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J].创意设计源,2013(05).

[4] 张国民,郭福春,吴国平.网络教学交互视角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和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3).

作者:彭光荣

通信平台设计分析论文 篇3:

数字化环境下的图书编辑理念和设计方法探析

内容摘要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各项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技术发展方面,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所取得的优势尤为明显。将数字化技术和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未来主要发展潮流和趋势。从其特点来看,这种发展模式的形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信息单一、环境闭塞问题。对受众群体而言,其在信息化的需求方面,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在全媒体时代到来的进程中,对传统图书编辑理念和设计工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如何在信息大潮中把握时代主流和发展方向,更好地促进图书编辑工作有序开展,便成为相关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针对现阶段图书编辑设计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对其今后发展方向和策略进行浅要分析,希望可以对相关工作人员产生一定启示。

关键词 图书编辑;理念;设计方法

从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的特征越发明显,就目前发展形势来看,出版已经深入到印刷媒体、网络媒体以及无线网络通信平台等行业中。在此过程中,信息传达模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较为传统的纸质媒介转化为依靠视觉传达的方式,并且还充分结合了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完成信息的传递工作。对于图书编辑工作者而言,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仍然需要贯穿一定的核心价值。唯有对图书编辑形成较为科学、系统的设计认识之后,才可以推动编辑工作顺利开展。由此可见,研究图书编辑理念和设计方法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希望本篇文章可以对相关工作人员产生一定启示。

1 数字化环境下图书编辑设计理念分析

1.1 编辑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选题设计理念

出版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传递人类思想、进行文化传播的作用。对此,在开展图书编辑工作时,最为重要的便是图书选题工作。在全媒体时代大力影响下,各种新式信息传播介质喷涌而出。在人们周围环境中,网络、电视、新闻、手机等媒介中,都会出现大量信息。编辑人员需要站在时代大背景下,根据自身所储备的文化知识,不断提升其信息捕捉能力,针对市场上所出现的各种信息,进行及时过滤和筛选,从中寻找出适合时代发展规划、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可以起到一定思想启蒙作用的信息。在选题创新方面,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首先,需要根据现有文化发展趋势,严格把控文化导向。在完成作品内容的撰写之后,尽可能在其中增添一些有价值的信息,遵循文化发展潮流和趋势。其次,需要充分发挥出各种技术性手段的作用,从多个角度完成有效信息的筛选工作。

1.2 图书编辑人员需要树立科学的内容设计理念

设计人员所具备的理念会对其工作产生影响,但设计内容最终是由设计人员所决定。在全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虽然已经出现许多新式的信息传播媒介和载体。但从本质上来看,主要还是为了信息的传递和传播。其主要问题也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虽然新媒介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创造了更为丰富的信息获取渠道。但对大众而言,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很容易产生一种“碎片化”态势。作为把控编辑内容的关键人员,需要从受众群体心理角度出发,根据其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有价值的信息和相关内容,形成独具特色的出版风格。其次,在新式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版内容可能会受到传播平台方面的影响。不同平台发展的方向不同,在图书的出版风格方面,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图书编辑人员在面对众多内容材料时,便需要有效结合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对其进行内容的优化和编排形式的调节。

1.3 图书编辑人员需要树立符合时代的形式设计理念

人们在评价一本书时,往往会从图书内容、图书设计形式等多重角度进行综合性考虑,对其进行评定。人们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既可以享受到心理上的快感,享用较为丰富的精神食粮;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感受编辑人员的艺术修养,体会图书的美感。對此,图书编辑人员需要根据优质内容中所涉及的艺术情操和美的相关内容

进行结合。让读者可以在多层次、全方位的视觉体验中感受到编辑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还需要将一些时代发展观念、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其中,让读者可以真正感受到图书的魅力。

2 数字化环境下对图书编辑设计方面的要求

2.1 阅读载体的选择

在较为传统的纸质图书中,图书编辑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纸张的品质、规格、品种对图书所产生的影响。图书主要依靠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而在全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介形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需要编辑人员从声、像、图、文等多重角度考虑,融入多种内容,实现图书的“电子化”。借用这样的方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多种感受,从而增加对“电子化”图书的阅读兴趣。

2.2 版式方面的设计

2.2.1 版式设计要体现整体美的特点

在开展图书编辑和设计工作时,图书在整体上是否具备了一定的美感特征,将会直接影响图书的协调性和美观性。若想进一步提升图书的美感,便需要从封面、扉页、目录等多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整体上的协调性设计。在色调、图案的选择以及布局方式的选择等方面,都需要让其具备较为明显的整体性特征。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2.2.2 版式设计要体现组合美的特点

在整本书中,会出现文字、图片等不同组成部分。当设计者在进行图书排版设计时,还需要贯彻组合美的意识。在标题、字号、体例等方面进行巧妙的组合,调整各自的摆放位置,让其具备协调性,使读者产生一种较为强烈的美感。这便对设计人员的艺术感知能力、鉴赏能力、色彩搭配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其选择的排版方式、组合方式不同,最后所呈现出的效果也会出现明显差异。

2.2.3 版式设计要体现层次美的特点

在层次美方面,主要强调的是图书美感的层次性特点。在进行版式设计工作中,需要让其具备一定的节奏感、韵律感。如果有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则需要从字号、字体颜色等角度,对其进行标注处理,更好地彰显出图书的层次美。

2.3 封面设计分析

当读者拿到一本书时,首先看到的便是封面设计。如果一本书的封面设计较为精美,便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让其产生阅读兴趣。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开展图书编辑工作时,既要让图书美观,又需要与图书的内容结合,从而更好地传递出图书的文化底蕴,彰显出图书的文化气质和特点。在此过程中,除了可以借用不同颜色、不同构成方式之外,还可以结合新式烫金技术、抛光技术等对其进行调整,更好地提升整体设计效果。

3 图书编辑应该具备的意识

3.1 图书编辑要树立起读者意识

从读者意识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图书编辑还是图书设计工作,其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这就要求图书编辑切实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根据读者的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设计方

式,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发展需求,让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另外,还需要考虑到不同读者在阅读需求方面的差异性特點。唯有在综合了市场调研和相关信息之后所进行的图书设计才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同时,还需要借助到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介的积极作用,加强图书宣传力度,让更多社会群体了解到新出版的图书,从而逐步增长其经济效益。

3.2 图书编辑要树立起创新意识

新时代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在图书发展过程中,也同样需要有效结合技术的积极作用,实现对其发展模式和发展规划的再度调整。在全媒体时代背景的深刻影响下,传播媒介呈现出了多样化、丰富化的特点。若想所出版的图书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阅读需求,便需要加大创新力度。首先,需要从编辑理念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结合数字化发展的特点,加强和读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对其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其次,需要从编辑手段角度出发。借助多种新媒体技术的作用,让图书彰显出其立体化、丰富化的特点,提升图书价值。

4 数字化环境下对图书编辑的要求

4.1 借助新技术的优势

在当前背景下,各种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也推动了排版方式和软件的更新与调整。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Word、InDesign、Pagemaker、CorelDraw、方正等相关性排版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图书排版和编辑工作中。CTR图书印刷技术作为一种新式技术,因其印刷效率高、人力成本投入少,已经逐渐代替了较为传统的印刷技术。从其发展特点来看,这都是在全媒体背景下所出现的各种新变化和调整。在今后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该方面的认识,对自身工作内容进行有效调整。

4.2 实现图书的个性化和创新化设计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出版企业在企业文化和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变革,图书编辑其也需要随之进行变动和调整。这就要求图书编辑在日常工作中、生活中可以加强对主流思想的重视,结合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势,将一些新理念融入到所编辑的图书。其中,尤其需要考虑特征性因素对图书所产生的影响,更好地激发出读者的阅读兴趣。比如:在编辑教育类图书时,便需要考虑到不同阅读群体,不同学科专业、办学层次等对图书的要求,对图书市场进行细分,满足读者个性化、便捷性的消费需求。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全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图书编辑人员需要逐步转变自身观念和思想意识,在整个大时代背景下,对自身工作中所存在的相关性问题进行针对性调整,从而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彦红.融合出版趋势下图书编辑转型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4):168-169.

[2] 宋海波.融合背景下图书编辑技巧研究[J].中国报业,2019(18):90-91.

[作者简介:章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章红

上一篇:医院新农合计划下一篇:公务员纳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