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所配电线路qc成果

2022-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供电所配电线路qc成果

供电系统配电线路故障识别与检测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5.36.108

摘 要:该研究以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实际运行工作作为研究基础,对供电系统配电线路常见的高阻故障、短路故障、单相接地故障、间歇性故障的产生原理和识别方法进行了分析,提供了供电系统配电线路运行工作中做好主动定位、被动定位、智能定位、监测定位技术的应用,提升供电系统配电线路检测工作的要点,希望为提升供电系统配电线路故障的识别效率,提升供电系统配电线路故障的检测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配电线路 供电系统 供电企业 高阻故障 被动 主动 检测 诊断

当前,供电企业中存在将主要精力和投入放在经营与管理方面上,而对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维护与检测重视不足的实际问题,如果任由这一错误持续发展,很容易造成供电系统配电线路问题的积累,导致供电系统配电线路故障的频繁发生,给整个供电系统的安全和功能带来影响。因此,必须在供电企业内部建立起重视供电系统配电线路故障识别、监测、维修的新机制,为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稳定、可靠运行建立起技术、体系上的保障,在满足供电系统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提升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运行质量,整体上实现电力安全、健康、全面、稳定发展的目标。

1 供电系统配电线路故障的识别

1.1 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高阻故障

在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建设过程中各方面环境因素对架空线路和配电设备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在外力作用下,特别在特殊气候季节里会产生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断裂和下垂,与地面、树木和建筑物产生接触,由于上述物体具有高阻抗性,会导致供电系统配电线路产生短路,进而引发供电系统配电线路更为严重的事故。由于高阻故障具有突发性,导致传统的供电系统配电线路检测方法和保护方式没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使高阻故障的后果更加严重,直接对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稳定性和电力整个系统安全带来威胁。

1.2 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短路故障

短路故障的产生于外部机械力、电击事故有着直接的联系,由于供电系统配电线路运行中不可靠的人类活动、牲畜放养、鸟类繁衍、雷电闪击都会产生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短路问题。由于短路会造成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瞬间电流加大,导致供电系统配电线路中电气、变压器、功能设备出现烧毁和击穿,给供电系统配电线路带来严重的系统性隐患和威胁,甚至会造成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整体性崩溃。

1.3 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

单项接地故障是供电系统配电线路故障的主要类型,其中最难监测和识别的是供电系统配电线路小电流单项接地问题。由于电流强度不高,又出现在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单相侧,导致传统的分段检查、分段巡线等方法难以发现此类问题,进而会产生单线接地故障的累积,不但给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经济效益实现带来影响,而且也造成供电系统配电线路巨大的安全隐患。

1.4 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间歇性故障

间歇性故障是供电系统配电线路常见的一种特别故障,对整个供电系统配电线路会带来电压、电流上的直接影响,如果对供电系统配电线路间歇性故障缺乏必要的重视,将会产生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运行隐患,甚至会导致整个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崩溃。间歇性故障从规律上看既具有重复性,同时也具有随机性,一旦供电系统配电线路发生间歇性故障,往往会牵扯到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维护与技术人员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投入。此外,间歇性故障还具有一定的隐藏性,通过日常的检查和维护难以发现间歇性故障,导致供电系统配电线路一直存在故障隐患,给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安全、持续运行埋下隐患。

2 供电系统配电线路故障检测方法

2.1 被动定位供电系统配电线路故障的方法

被动定位供电系统配电线路故障主要方法有三种,其中一种是,根据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区段划分查找线路的故障。这个方法是通过配电网中自动化设备对各个线路监测的电气信息,快速准确地查找出故障发生的部分,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减小工作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缩小了故障区域。接着是阻抗法,在这三种方法中,其最主要的优点就是经济性,但是受路径阻抗与线路负荷的影响较大。最后就是行波法,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在监测故障的工作中发挥作用,但是对于供电系统配电线路故障的准确性却存在一定的问题。

2.2 主动定位供电系统配电线路故障的方法

首先是s注入法,这个方法的定位精度较高,因为这个方法首先对所发生的故障进行确定,接着会通过信号对故障点进行确定,不过s注入法无法应用于配电网故障的在线定位。第二是交直流综合注入法,这个方法无法对所发生故障的区域进行较为及时的检测,会影响工作效率,同时这种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2.3 监测定位供电系统配电线路故障的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将故障探测器设置在线路支点极易发生故障的地方,可以对定位点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故障检测器就会做出反应,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检测线路参数的变化去分析与确定故障的发生地,从而对这个点进行及时地维修。

2.4 智能定位供电系统配电线路故障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基于故障投诉信息进行推理的故障定位的方法,是利用svm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相结合去确定故障发生的区域,不过这种方法使用于线性可分的数据,从而使得配电线路的在线故障被识别。

3 结语

在对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深层次认知中,既要看到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稳定运行的重要价值,同时也应该看到供电系统配电线路故障监测和检查的重要意义;应该从确保国家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起供电系统配电线路安全的体系,重点控制供电系统配电线路故障的产生和累计,确保供电系统配电线路工作人员技术、工作的合格、规范、到位,从深层次保证供电系统配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为供电系统的稳定和功能正常提供体系和技术前提,为实现电力、社会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与保证。

参考文献

[1] 陈卫民,张洪涛.农网10 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分析及防治[J].价值工程,2010(12):229.

[2] 张勇.小议新建线路的规划设计以及配电线路的改造[J].中国科技财富,2011(3):144.

[3] 陈恒龙.如何有效做好配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工作[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1):82-84.

[4] 侯亚波,侯志锋.平遥、介休供电支公司配电线路“4.11”故障分析及治理措施[J].河北企业,2013(7):140.

[5] 黎玲.农村10 kV配电线路的断线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3(12):200.

[6] 任导群,任健,桑静.火电厂主变压器与屋内配电装置混合布置的设计实践[J].黑龙江电力,2008(4):318-320.

[7] 林生逸,彭雪平,韩雷,等.核电站常规岛主厂房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震动,2011(5):50-59.

[8] 张保利.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J].能源工程,2014(3).

[9] 陈山胜.西宁配电网系统调度管理模式的探讨[J].青海电力,2014(2):1-3.

[10] 唐立国.农网10 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分析及防治[J].黑科学,2014(12).

作者:李新辉

第2篇:QC小组成果论文(降低10kV配电网线路损耗)讲解

降低10kV 配电网线路损耗

郓城县供电公司 发展策划部QC 小组

一、小组概况

1、小组介绍

制表: 王 猛 2011.3

2、活动概况

制表: 张 帅 2011.3

二、选题理由

理由一:国家节能政策要求

节能是国家目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国策。作为电力企业来说,节能管理主要是降损。降低输变电线路及售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是供电企业节能工作的重点内容。

理由二:全年经济技术指标要求

2011年与市公司签订的业绩考核责任书中要求高低压综合线损率2011年完成5.85%以下,比2010年考核指标下降0.15个百分点。为保证2011年全年指标能够顺利完成,要求降低各电压等级线损。

6.005.95

5.905.855.805.75

制图: 吴 玮 2011.03 理由三:10kV 线损在各电压等级线损中所占比重最大

2010年全年线损电量比重中,10kV 线损所占比重达到46.24%,在各电压等级线损电量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因此降损工作的重点是10kV 线损管理。

2010年各电压等级线损电量所占比重统计

32.88% 15.63%

制图: 王 猛 2011.03 理由四: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线损作为供电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之一。它和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降低线损就等于直接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选择降低10kV 配电网线路损耗作为课题,这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理由五:提高管理水平的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和省集团公司在县级供电企业之间开展同业对标、创建一流企业等工作,这就要求各县级供电企业努力提高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而10kV 线损管理是县级供电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因而选择降低10kV 配电网线路损耗,提高管理水平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于以上五条理由,我们最后选定本次QC 活动的课题为:降低10kV 配电网线路损耗。

三、现状调查

1、现状调查一:

郓城县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于全省水平。目前公司拥有23个供电所、所辖10kV 线路138条,共计2107公里,10kV 配变5000余台。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始终把降损节能工作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位置上而坚持常抓不懈,不断强化降损节能措施,加大管理力度,线损率逐年下降。10kV 线损率的管理水平逐年提升。

近几年10kV 线损率完成情况统计表

制表: 王 猛 2011.04 制图: 王 猛 2011.04

通过以上表格和图示可以很直观的看到,2007年至2010年10kV 线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同样可以看出,我公司的10kV 线损指标完成情况还比较靠后,与先进单位还有一定的差距。

2、现状调查二:

线损管理是县供电企业重要的专业管理工作。得到了县供电企业的重视。“两改一同价”以后,农网结构得到优化,管理不断规范,队伍素质有所提高,为线损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但是,还存在着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存在问题:

(1)部分人员对降损节能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2)指标管理不科学,措施不到位,管理粗放。

(3)电网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运行不经济等。

通过调查发现10kV 线损管理还有许多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通过改进和完善后,相信10kV 线损管理水平可以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四、活动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1、活动目标

我们的具体目标是:通过本次QC 活动,2011年全年10kV 线损率在2010年完成2.74%的基础上下降到2.46%以下。

2、可行性分析

预计2011年全年购网电量完成18亿千瓦时左右,其中10kV 供电量预计达到16.5亿千瓦时。10kV 线损要完成2.46%以下,也就是10kV 年线损电量需要控制在4060万千瓦时以内。经过10kV 线损理论计算加上10kV 管理线损的考虑,我们认为有潜力,同时也有信心使10kV 线损下降到2.46%以下。

五、分析原因

我们从人为、计量、设备、供电网络、环境和方法六个方面对10kV 线损管理工作进行分析。

1、人为因素

(1)部分人员的对降损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 (2)10kV 线损指标制定不科学,管理粗放。 (3)存在个别偷窃电现象。 (4)公司自用电电量偏高。

2、计量因素

(1)部分线路计量变比不合理。 (2)出口计量精度低。 (3)电表轮校计划执行不力。

3、设备因素

(1)仍存在少量高耗变。 (2)10kV 无功补偿不足。

(3)部分变压器不能在经济运行区运行,存在“大马拉小车”和“小马拉大车”的现象。

4、环境因素

(1)存在计量表箱封堵不严的现象。 (2)季节性用电突出。

5、网络因素

(1)部分10kV 线路供电半径过大。 (2)配电线路存在迂回供电的现象。 (3)部分线路线径偏小。

6、方法因素 (1)抄表差错。 (2)大客户管理不到位。

六、确定主要原因

影响线损高低的原因比较多,经分析主要原因如下表:

七、制定、实施对策

1、从技术上降损 (1)制定完善的节电降损措施并实施。结合城网建设改造工程,依靠技术进步,加大电网投 入和设备更新的力度,完善电网结构,缩短供电半径,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和变压器规格、容量,努 力降低网络损耗。新建 110kV 随官屯变电站一座,主变 2 台,容量 2×63MVA,110kV

进线线路 2 条,同塔架设,采用 LGJ-300 导线。对 35kV 唐庙变电站进行改造,改为开关进线;将 10kV 室外 设备全部改造成室内设备。新上综合自动化系统及交、直流系统、无功自动补偿。对 10kV 南环西 线、西环南线、蒋庙线等城区线路进行负荷调整;根据计算和实际需要,对存在无功缺口的配电线 路装设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此举大大增加了供电可靠性,提高了电压质量,大幅度降低了线损。 (2)科学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提高无功补偿设备的运行水平,做到无功分层、分区就地 平衡,改善电压质量,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电能损耗,达到节约电能和提高供电质量的目的。坚持 以 “集中补偿和分散补偿相结合, 以分散补偿为主, 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 以低压补偿为主” 的原则,健全完善变电所集中补偿、10kV 线路补偿、随器补偿、随机补偿四级补偿网络。目前我 公司 10kV 配电线路整体达到了 0.92 左右。 从下表可以看出提高线路功率因数的节能降损效果: 0.8 0.85 0.90 功率因数由右列数值提高到 0.9 21 11 0 可变损失降低(%) 0.8 0.85 0.90 0.95 功率因数由右列数值提高到 0.95 29 20 10 0 可变损失降低(%)

2、从管理上降损 (1)建立健全节能降损组织和指标体系,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为了使线损管理工作有组织 有领导地进行,公司成立了以经理为组长的降损节能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公司、科室、车间、班 组降损节能网络体系。成立了线损管理 QC 小组,根据“PDCA”循环原理,按照计划、执行,检 查、落实、总结的管理方法,善始善终将降损节能工作落到实处。 (2)根据市公司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和既定的发展目标,结合理论计算结果和本公司实际情 况,并考虑电量增长等因素,对年度线损指标按部门、年、季、月进行分压、分线、分台区层层分 解,分级承包和考核,做到责任具体、压力到位。完善和重视线损小指标的管理,堵塞漏洞,重点 做好母线电量平衡、变电站进线力率、电容器可用率、电容器投运率、月末抄见电量比重、所用电 量等小指标的统计、计算、分析和考核。 (3)强化计量监督手段,提高计量管理水平。近几年来我公司对 10 千伏出口表逐步调换安装 新型的威胜多功能表,它能正确地锁定各个时间段的电量读数,为实行同步抄表,按点抄表核算电 量,计算线损等打下良好的基础;明确统一抄表时间及有关规定,杜绝抄表不同步、漏抄、估抄或 不抄现象,并同公司经济责任制考核挂钩。抄表中要求抄表人员仔细查看计量装置的完好情况,是 否有表计、CT 烧毁、接线错误等计量

故障或窃电、违章用电现象的发生,一旦发现及时处理解决。 最大限度地从技术上和管理上对计量设备进行改造,堵塞了计量漏洞。 (4)应用微机进行线损管理。在线损管理中,我们使用了微机对线损进行了辅助管理,采用 微机抄表,应用线损管理软件,利用计算机开展理论线损和线损分析,提高了线损管理质量,快速 准确地为线损分析、考核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为线损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加强线损分析工作。在线损分析中重点抓了电能的平衡分析、理论线损与实际线损的对 比分析、现在与历史同期的分析、与先进水平比较。这样通过上述几种对比分析,针对线损异常的 线路、配变、电量突升突降用户进行检查,及时掌握情况,解决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 发现由抄表、计量、用电性质变化和窃电等引起线损波动的问题。 进一步重点抓了基层供电所的经济活动分析工作。供电所是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环节,增 6 供扩销、安全生产、降低线损、电费回收、成本控制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要通过供电所来实现。 我们经常下去参加基层供电所的经济活动分析会议,对其经济活动分析进行督导,帮助其对各项指 标进行深入分析,一方面总结经验,推广交流,另一方面发现问题,寻找措施,明确下一阶段的工 作重点和具体要求。通过卓有成效的线损分析,促进公司降损节能工作上了一个台阶,经济效益逐 步攀升。 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在 P、D、C、A 的第一个循环中,收到了预期效果

八、效果检查 效果一:各级线损下降明显 月份 1 月份 2 月份 3 月份 4 月份 5 月份 6 月份 7 月份 8 月份 9 月份 10 月份 截止 10 月份累计 2009 年完成情况 线损降幅 综合线损率 4.45 4.79 4.52 4.45 4.48 4.49 4.54 4.50 4.44 4.53 4.51 4.89 0.38 高压线损率 2.80 1.65 2.90 2.73 3.25 3.09 3.05 2.78 3.02 2.89 2.87 3.12 0.25 10kV 线损 1.66 1.12 2.08 1.96 2.47 2.35 2.31 2.10 2.29 2.24 2.11 2.53 0.42 低压线损率 8.83 8.77 8.86 8.78 8.82 8.66 8.64 8.62 8.59 8.61 8.72 8.84 0.12 效果二:为公司创效明显(1-10 月份) 全公司综合线损降低:4.89%-4.51%=0.38%, 预计 2010 年供电量完成:168000 万千瓦时, 节约电量:168000×0.38%=638 万千瓦时, 为公司创效益:638×0.54=344 万元。 效果三:小组成员的降损节能意识提高明显 大家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能充分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解决,确保工作的顺利 完成。此次活动时间虽短,但切实解决了我们在线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为全面完成各项线损指标 打

下坚实基础。

九、制定巩固措施

1、改变以往线损指标考核模式。

2、增强竞争意识,提高降损工作积极性。

3、创新线损分析会方式。

4、改进反窃电措施,规范用电秩序。

5、鼓励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十、存在问题 7 存 在 问 题 对 策

1、部分线路线径细,供电半径大

2、仍存在高耗能配变 改造网络,更换设备。

3、配电线路老化迂回

4、用户计量轮校计划执行不力 加强电能表轮校计划管理。 通过 P、D、C、A 循环,把降损增效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十

一、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找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从人为、测量、设备、网络、环境和方法等六个方面的鱼翅 图表明,影响线损的因素诸多,但主要的原因是配电线路、无功补偿和计量中存在不足。只有抓住 这些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遵循科学规律,采用先进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降低线损的途径、方法必须遵循 其规律,并采用先进技术,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才能行之有效,收到明显的效果。

3、TQC 是降损增效的好方法。降损增效的方法固然很多,采用质量管理的方法进行降损,不失 为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质量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是电力企业的必由之路。供电企业的效益,说穿了就是电能在生 产和销售的环节上“多供少损” ,TQC 是解决降损增效问题的金钥匙。

4、通过此次的小组活动,使本小组全体成员不但在工作责任心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科技 意识和降损经验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家一致表示本次活动只是一个开端,下一步我们还要积 极探索和创新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努力降低线损,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将全面质量管理与同 业对标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对标,找出我公司与标杆单位在管理方法、业务流程、指标数据等方面 的差距,制定改善管理和指标的措施,通过 P、D、C、A 循环,学习、追赶和超越对标目标,努 力提高我公司线损指标的先进水平和企业整体线损管理水平。 8

第3篇:供电局配电线路工专业技术工作总

供电局配电线路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姓名:

单位:供电公司 岗位:配电线路工

本人于1992年7月毕业于电力技校,分配到县电力总公司用电科从事用电监察工作,1998年12调供电所任副主任,聘任为电气工程技术工程师。2月调供电所任所长至今。在参加了省电力集团组织的供电所长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使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多年的供用电管理及配电线路施工维护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人在供电所任职期间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

故,各项管理及专业技术水平日益提高,今将本人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思想上一直积极要求进步,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并于1998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以来更加严格严格要求自己,政治坚定,思想进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始终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效益意识和安全意识,坚持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在供电所任职期间积极应用新设备新技术,带领全所人员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多项成果在县级评选中获奖,为企业的发展、安全生产做出积极贡献。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职业素养,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相互关心,在本所职工中具有很高的威信。在担任供电所所长期间,连年被评为先进单位,获国家电网农村供电所示范窗口称号。

二、管理及专业特长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人在学校学习输

配电专业,参加工作后,长期从事用电监察、供电所管理等工作,多年来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所学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本人一直利用书本、向老师傅、并通过专业培训等努力学习配电专业知识,学习新设备的管理、运行和配电设备新技术。由于配电设备的日益更新,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只有不断的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才能掌握和管理好配电网络新设备。通过学习和实践,目前本人对架空配电线路、新型变压器、柱上开关、电缆分支箱、环网柜等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和运行经验。对配电事故的分析和判断相对比较果断、准确,有效地减少了事故处理的时间,无论是公司领导或客户都能给予充分的肯定。

2、较强的组织能力。因为本人熟悉10kv线路施工流程和具体施工情况,组织过16条10kv线路和34个用电台区新建、改造工作,指挥调度了十几个事故抢修,有比较丰富的组织经验。

三、近年来主要专业工作业绩

抓好安全生产,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落到实处。以开展“供电所安全性评价”活动为契机,结合安全周、安全月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活动,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让每个人切实从思想上把安全生产放到一切工作的首位,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杜绝了责任事故。坚持定期开展周末安全活动、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技术问答等活动。为应对电网突发事件,组织修订了《所应急抢修方案》,组织进行了规模较大、涉及面较广的联合反事故演习,通过演习提高了所的整体协作能力,提高了全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配网的设备管理

第一,1998-所工作期间,针对城区配电线路陈旧、设备老化、故障常出的现象,积极工作、大胆探索、实践,制定

了一系列的改造方案:,改造公用变压器接线桩的接线方式:由于公用变压器的性质所决定,负荷变化无常,变压器接线柱及螺栓式设备线夹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常造成设备线夹与导线连接松动,且设备线夹与变压器接线柱的接触面积也达不到运行规程要求,故经常出现故障。针对这种情况,就将所有9个公用变压器的出线导线采用液压式压接鼻,消除了设备线夹受温度影响大的缺陷,接线柱上采用了握手线夹,增大了接线柱的接触面积,有效的避免了变压器接线桩故障的发生。、在三年的城网改造中,根据城区供用电特点,初期由本人为生技科提供了一套城区配电供电网络设想图,为城网改造的合理性、经济性提供了依据。其次是严把工程质量验收关,根据验收技术规程要求,对城网改造、业扩增容、用户工程等的中间及终结验收严格把关,确保新设备在接入电网运行前的施工质量全优。为新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奠定了基础。

第二,在农网整改中,发明了“一个紧线机、两个卡线器”紧线法,有效克服了以往lgj-50以下截面导线“一个紧线机、一个卡线器”紧线法紧线后导线弧垂达不到标准的难题,并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全县施工中得到了推广。 第三,加强配网结构的研究,制定并落实了每年各节假日、政府重要会议、各企事业单位重要活动等的紧急救援预案,确保了供电区域各种活动的正常开展。 第

四、为防止三相四线制用户因零线线径篇小,三相负荷不对称而造成烧断零线,即而烧坏电器设备的故障,根据巡视中发现的薄弱环节、接头、接点缺陷,及时进行整改,更换大规格零线,铜铝接头处严格采用过渡措施等,从精细处入手开展配网供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故障抢修工作。 第五,认真建立和完善配电设备基础台帐,在县公司各兄弟单位中,率先实行

了利用数码相机现场拍照的一杆一卡线路台帐,在县公司专业互查和评比中,赢得了好评。 第六,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村低压电网维修和改造为契机,对供电所供电半径长、导线细、电压低的台片实施改造,几年来,共整改低压线路38公里,新增变压器布点17台,彻底解决了用户反映的热点问题。

第七,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的课题qc成果《变压器防盗措施改进》,在本公司赢得了三等奖。针对城网改造中新增的柱上开关无明显断开点的特点,本人要求在开关操作前后必须每相进行验电,验明开关操作分、合正常。但验电器的绝缘手柄都比较短,且在杆上来回传递比较麻烦,本人就将验电器进行改造,与绝缘操作棒进行配合使用,人员登杆时只需将验电器的头部装在工作服的口袋里,操作后将绝缘棒倒过来装上即可,这样即增加了绝缘棒的有效长度,又确保了人身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实

践证明,使用起来很方便,即节省了操作时间,又确保了操作验电的安全。 、挥刀向“线损”要效益

线损率是农电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关系着企业的利益。为了公司的利益,本人严把线损管理关,将线损按台区分解承包考核到人,定期召开线损专题分析会,找问题、找差距、找对策,使线损管理工作形成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综合管理体系,线损指标也由原来的9%降到5%以下,确保了公司的利益不受损失。与此同时多举措抓好电费回收率指标高,每月电费回收率100%,30号当月电费全部回收完成。

、做好供电所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 近年来,外力破坏、人为破坏等而引发的停电事故逐渐增多,组织配电运行人员利用一切机会,向社会、向用户宣传电力设施保护的重要意义,配合公安部门开展打击破坏电力设施的专项整治活动,不断完善了电力设施保护的组织措

施和技术防范措施,规范了各类安全标示,警示标志,特别是对施工工地附近、交通道口和居民区等处的电力杆塔、拉线、配电箱等设施采取积极保护措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抓服务树形象

面对新形势,电力企业如何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赢得效益最大化,服务是关键。在供电营业厅硬件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对软件的管理,完善了各种记录、台帐、办公设施,免费提供用电宣传手册、宣传画及茶水等。并做到营业厅外标志齐全醒目,环境整洁;营业厅服务设施齐全,服务内容、业务流程、收费标准及承诺制度等样样齐全。在营业厅的显要位置,公开办事程序、电力销售价格和业务收费标准,公布国家电网公司“三个十条”,公开监督电话,设立意见箱,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在此基础上,该所创新服务理念,真心实意地为广大用电客户提供“零距离”、“个性化”的服务,积极帮助用电客户解难题。

总之,自己利用多年来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强化管理、开拓创新,推动供电所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自己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年十月二十二日

第4篇:供电局配电线路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姓名:

单位:供电公司

岗位:配电线路工

本人于1992年7月毕业于电力技校,分配到县电力总公司用电科从事用电监察工作,1998年12调供电所任副主任,聘任为电气工程技术工程师。2月调供电所任所长至今。在参加了省电力集团组织的供电所长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使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多年的供用电管理及配电

线路施工维护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人在供电所任职期间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各项管理及专业技术水平日益提高,今将本人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思想上一直积极要求进步,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并于1998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以来更加严格严格要求自己,政治坚定,思想进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始终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效益意识和安全意识,坚持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在供电所任职期间积极应用新设备新技术,带领全所人员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多项成果在县级评选中获奖,为企业的发展、安全生产做出积极贡献。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职业素养,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相互关心,在本所职工中具有很高的威信。在担任供电所所长期间,连年被评为先进单位,获国家电网农村供电所示范窗口称号。

二、管理及专业特长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人在学校学习输配电专业,参加工作后,长期从事用电监察、供电所管理等工作,多年来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所学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本人一直利用书本、向老师傅、并通过专业培训等努力学习配电专业知识,学习新设备的管理、运行和配电设备新技术。由于配电设备的日益更新,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只有不断的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才能掌握和管理好配电网络新设备。通过学习和实践,目前本人对架空配电线路、新型变压器、柱上开关、电缆分支箱、环网柜等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和运行经验。对配电事故的分析和判断相对比较果断、准确,有效地减少了事故处理的时间,无论是公司领导或客户都能给予充分的肯定。

2、较强的组织能力。因为本人熟悉10kv线路施工流程和具体施工情况,组织过16条10kv线路和34个用电台区新建、改造工作,指挥调度了十几个事故抢修,有比较丰富的组织经验。

三、近年来主要专业工作业绩

(一)抓好安全生产,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落到实处。以开展“供电所安全性评价”活动为契机,结合安全周、安全月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活动,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让每个人切实从思想上把安全生产放到一切工作的首位,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杜绝了责任事故。坚持定期开展周末安全活动、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技术问答等活动。为应对电网突发事件,组织修订了《所应急抢修方案》,组织进行了规模较大、涉及面较广的联合反事故演习,通过演习提高了所的整体协作能力,提高了全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加强配网的设备管理

第一,1998-所工作期间,针对城区配电线路陈旧、设备老化、故障常出的现象,积极工作、大胆探索、实践,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造方案:(1),改造公用变压器接线桩的接线方式:由于公用变压器的性质所决定,负荷变化无常,变压器接线柱及螺栓式设备线夹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常造成设备线夹与导线连接松动,且设备线夹与变压器接线柱的接触面积也达不到运行规程要求,故经常出现故障。针对这种情况,就将所有9个公用变压器的出线导线采用液压式压接鼻,消除了设备线夹受温度影响大的缺陷,接线柱上采用了握手线夹,增大了接线柱的接触面积,有效的避免了变压器接线桩故障的发生。(2)、在三年的城网改造中,根据城区供用电特点,初期由本人为生技科提供了一套城区配电供电网络设想图,为城网改造的合理性、经济性提供了依据。其次是严把工程质量验收关,根据验收技术规程要求,对城网改造、业扩增容、用户工程等的中间及终结验收严格把关,确保新设备在接入电网运行前的施工质量全优。为新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奠定了基础。

第二,在农网整改中,发明了“一个紧线机、两个卡线器”紧线法,有效克服了以往lgj-50以下截面导线“一个紧线机、一个卡线器”紧线法紧线后导线弧垂达不到标准的难题,并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全县施工中得到了推广。

第三,加强配网结构的研究,制定并落实了每年各节假日、政府重要会议、各企事业单位重要活动等的紧急救援预案,确保了供电区域各种活动的正常开展。

第四、为防止三相四线制用户因零线线径篇小,三相负荷不对称而造成烧断零线,即而烧坏电器设备的故障,根据巡视中发现的薄弱环节、接头、接点缺陷,及时进行整改,更换大规格零线,铜铝接头处严格采用过渡

第5篇:

上一篇:维护工作日志下一篇:农业文明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