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进村入户民情日志

2022-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干部进村入户民情日志

进村入户绘制“宝音图”?干部召回带上“紧箍咒”

“1+2”工作法的推行,让广大干部主动沉下去、务实干事,群众获得了更多实惠,使干部管理机制更加健全,进一步推进了作风建设常态化,彻底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深入持续改进作风,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五原县推行“1+2”工作法,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各级干部深入最基层、真抓实干、履职尽责探索出一条有效方法,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1+2”工作法是指“一公里”+两办法,即围绕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施“宝音图”工作法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解决干部沉不下去、不作为问题,打造务实干事、创先争优的干部队伍。

绘制“宝音图”,联系群众精准定位。五原县学习借鉴“全国最美基层公安民警”乌拉特后旗民警宝音德力格尔工作法,将全县117个行政村771个村民小组、11个分场、12个社区106个网格的群众居住分布绘成图,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社区不漏小区、小区不漏楼宇、楼宇不漏居民,这张精心绘制的图就称为“宝音图”。图上采用不同颜色或图标标示一般户、党员户、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信访户等,并注明村组、社区群众基本情况。全县各包联单位确定干群联络员,与乡镇干部共同入户绘图。包联干部要做到“看图说话”,将村子布局、主导产业、经济状况,以及每户家庭有几口人、收入情况、存在的困难和解决办法,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手持“宝音图”,服务群众精准帮扶。按照县级领导走遍乡村、乡镇领导走遍村社、村社干部走遍农户要求,33名县处级领导、279名科局乡镇领导和877名机关干部,依托“宝音图”,蹲点驻村、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干部下基层人手一张“宝音图”,进村入户发放干群联系卡,对“代表委员”户、模范人物户、党员中心户、困难户、低保户、个体工商户实行“六必访”,精心制作便民服务手册,广泛征求意见,记好民情日记。县里建立个人→单位(乡镇)→包联县领导挂销号台账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梳理,逐条逐项盯办落实,做到干部下得去、下去有事做、户户有人问、事事有人抓,不断提高精准帮扶水平。

实行干部召回,整治庸懒散拖。对素质能力和现实表现与履行岗位职责不适应、不胜任,不思作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庸懒散拖”等惰政情形的干部,按照程序实行召回管理,强化刚性约束,解决干部 “不想为、不真为、不会为”等问题,使党员干部实打实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县委制定《五原县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试行)》,从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实绩考核、个人原因等方面认定17种被召回情形,各乡镇单位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干部召回采取直接召回、记分召回或投票确定等方式,可以直接量化的情形如“连续旷工超过7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15天的”采取直接召回方式,不易量化的情形如“工作不思进取、不谋干事,思想不纯、信念动摇的”,由全体干部职工和一定数量服务对象打分,根据测评结果确定。对被召回干部,采取为期一周集中教育方式、安排至一线进行为期半年的跟踪考察方式,转岗降职等组织处理方式进行管理。

成 效

广大干部主动沉下去,联系服务群众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实施“1+2”工作法以来,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有了“宝音图”这个有效抓手,管理考核干部有了干部召回这个有效机制,从前一些“不愿下、不真下”的党员干部,现在变为“自觉下、主动下”,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干部为画好“宝音图”,必须进村入户,这样就真正沉了下去,干部开始下来画图,随后不断给解决问题,干群关系融洽了,形成了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导向,受到了群众的真心欢迎。

广大干部务实干事,群众获得了更多实惠。下基层干部根据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建账梳理问题,分级交办问题,以群众需要什么就努力提供什么、群众期待什么就努力做好什么为方向,下大力气解决了一批群众的难心事、愁心事、烦心事。目前,全县党员干部共走访群众5.1万多户,发放干群联系卡5万余张,征求梳理群众意见建议1200多条。县级10个包联团队,帮助包联村镇提出思路建议175条,落实农田水利、交通道路、阵地建设等项目56个、资金物资307万元。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下基层干部通过自身行动带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为群众办了更多实事。

干部管理机制更加健全,进一步形成作风建设常态化。干部召回管理,健全了约束机制,扎紧了制度笼子,给“庸官”“懒官”“太平官”划出了“红线”、标出了“雷区”,起到了震慑作用,使作风建设常态化不断向前推进。干部召回,使党员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慵懒散拖现象明显减少,谋事干事、创先争优的劲头正在形成。

启 示

联系服务群众要有深厚感情。五原县在推行“1+2”工作法中,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带着真情,深入村村户户,奔赴田间地头,摸准实际情况,认真征集意见,跟群众一起干,办实事、解难题,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赞扬。这说明,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要怀有深厚感情,把群众当亲人,就能做到从群众角度想问题做工作干事情,彻底消除“最后一公里”距离,使对群众的承诺服务落到实处,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

践行群众路线要真抓实干。群众看干部,主要看行动。五原县推行“1+2”工作法中,下基层干部依托“宝音图”,携带干群联系卡、民情日记本、挂销号台账、民情民意调查表、便民服务手册,盯办群众反映的问题,形成“干部下得去”“下去有事做”“户户有人问”“事事有人抓”的工作局面,实打实地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说明,为群众服务,必须下气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不断提高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使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深化作风建设要注重问题导向。“宝音图”工作法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的推行,解决了干部沉不下去、慵懒散拖等问题,打造了务实干事、积极干事的干部队伍。这说明,深化干部作风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联系服务群众的本领不多、贯彻群众路线到不了末端等改进作风过程中存在问题,才能推进干部队伍作风持续好转,使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各项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从严管理干部要不断完善机制。五原县推行“1+2”工作法,给干部上“紧箍咒”,使干部感到身边有了戒尺,增强了危机感,解决了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让想混事不干事或“有想法无做法”的干部没有“市场”。这说明,从严管理干部,必须着眼新情况新问题,使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完善,达到务实管用,才能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委政策研究室)

责任编辑:郭 志

作者:刘沛兵

第2篇:干部进村入户民情调查体会

民 情 调 查 体 会

自3月份中旬以来,回顾近三个月的点点滴滴,作为区民政局干部进村入户活动驻肖港镇工作组员之一,虽然这些日子感觉比较辛苦,但回想起来感觉挺有意义的。

一、干部进村入户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可以把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各种惠农举措宣传到户、到人,让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和隐患,并有效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的稳定,最大化的满足了农民群众的各种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切实转变了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了解广大农民所思所想所盼所忧,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通过一个月的入户走访,使广大农户能得到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农民交谈中能深切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领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农村各项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尽管农村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信赖是有口皆碑的。开展“干部进村入户”活动,通过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了解农民群众对政府的新要求、新期待,了解农村矛盾纠纷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服务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带领农民群众走上富裕的道路。

二、走访磨练意志,密切群干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真正走访起来,才明白,现如今农村农户的思想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初的走访,调查问卷时,有农户就明确的说:“搞这些个问题到底有没有用,国家的政策确实好,但是不是真的可以落实到老百姓头上”。“你们也就是走哈子形式,我们讲了也是白讲,没有什么要讲的”。其实我们走访是真心想为群众办实事,但最初的回应一时让人很灰心,很难堪。

在接下来的走访中,我们不断的变换着方式方法,细心的开导启发大家,并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和他们亲切交流,时不时的拉拉家常,因为考虑到每个村民对政策、对干部的认知程度都有差异,而村民之间因年龄、文化水平等因素又存在不同,所以要尽可能的让群众信任我们,时刻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让他们愿意和我们沟通。再后来,那些对立的场面就再也没出现过。

走访拉近了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距离,真切的听到了群众的呼声。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多。

三、农民最关心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虽然累但却快乐着,吃住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然而还有很多亟待解决问题。通过对走访情况整理分析,农民最关心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村民最关心的是当家塘数量过少、村级公路修建、变压器年久老化等问题。虽然肖港镇梧桐总支已帮助解决开挖当家塘问题,但是现如今,公路修建以及变压器问题还有待解决。

2、虽然农民认为现如今的惠农政策好,也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普遍还是认为农民看病贵、看病难,农村家庭教育负担重。

3、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农业生产缺乏适用的科学技术,只是靠祖祖辈辈的生产经验。

通过本次干部进村入户活动,真正让干部受到锻炼、群众得到实惠、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对农民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我们将积极搞好服务,为联系村办实事,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坚信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广大人民群众定能过上好日子,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3篇:湖北省委常委为万名干部进村入户打前站 发表民情日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中纪委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3月份开始,集中3个月时间,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

3月2日,省委常委、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张昌尔前往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玄坛村探访民情,于3月3日写下民情日记。3月15日,《湖北日报》在显著位置全文转发。

张昌尔(2011年3月3日)

3月2日下午。晴。

14:30,我们一行5人从武昌水果湖出发,上高速、转省道、入乡进村,七弯八拐,2个半小时,来到紧挨着河南的大悟县宣化店镇玄坛村。

省委、省政府决定,自今年3月起,集中3个月,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这是一项亲民大行动。2月28日召开了全省电视电话会,鸿忠书记和国生省长亲自动员并挂帅,序幕已经拉开。作为常务副组长,我应该打个前站探个路。

大悟县谋事早、行动快,2月下旬干部进了村,全省会上请他们介绍经验。大悟县也是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省委分工我联系。这次选择到玄坛村,是想“走走远亲戚”、“看看穷朋友”。

一、走进贫困户

傍晚,我们走进贫困户赵来昌的家。老赵今年67岁,家里5口人中有3个病号,老伴患精神病,儿媳脑瘤做了手术,自己右腿骨折上了钢筋,儿子在外打工,孙子读初中。老赵告诉我,他家享受多项政策补贴,一是危房改造,政府补了5000元,他借了2万元,盖起了两层小楼,现在房子还欠债3000元;二是他家3人吃低保,一年有1000多元;三是“新农合”医保,他腿子做手术,“新农合”报销了5000元;四是种粮补贴,他家种4亩地,享受“种补”、“直补”、“综补”、还有小麦补贴、油菜补贴共400元;五是上级扶贫救助几百元;六是孙子读初中,除了免学杂费外,还补几百元的生活补贴。他自家很努力,开荒开出1亩茶园、3亩板栗,农业生产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儿子打工一年能挣万把元。老赵说,尽管家里比较穷,手头比较紧,但房子住得好、饭菜吃得饱、有病能上医院、儿子能

安心打工、孙子能高兴上学,一家人日子过得去,特别是往后还有盼头。我们问他“盼头在哪里?”他笑着说:“一是党的补贴政策越来越多,二是我的孙子越长越大,我们家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好!”老赵拉着我的手久久不肯松开,他说他不知道怎么报答党和政府,村里茶叶合作社有个文工团,他会打鼓,就报名参加了,每次活动都不落,刮风下雨他都去,用这种方式来谢党恩、谢干部。

随行的两位处长也走访了另外两户,重点了解了惠农政策的到位情况,查看了红卡(补贴一卡通)、黄卡(负担监督卡),情况还不错。

二、村委会里问村情

我们沿途看道路、看塘堰、看山地、看民房,然后走进村部,看了制度和台账。

玄坛村有9个小组,365户,1412人,30名党员,1214亩耕地,山场面积12800亩,其中山上经济作物6000多亩。山场都实行了林权改革,老百姓都分到了山头和林地。修了通村水泥道路,铺了通组的砂石路,几个靠近村湾的水塘都曾整修,水泥护坡,杨柳环绕。主要农作物是“1+3”,“1”是山下作物,面积有960亩,以稻谷为主,群众管它叫“吃饭产业”。“3”是山上三个产业,3000多亩的板栗,叫“温饱产业”;3000多亩的茶叶,叫“致富产业”,近年来茶叶呈方兴未艾之势,搞得好的一亩茶叶能收入3000多元;花生1300亩,产品很俏,叫“特色产业”,湖北有句话“大悟的花生红安的苕”,我们吃了几颗,果然又香又脆口感好。通过国家扶贫整村推进和省脱贫奔小康试点促进,村民致富步伐明显加快,到处可见新楼房,只是式样有些单调。村部是个五间两层的楼房,各种制度、名单上墙,规范整齐,村级服务中心硬件还不错。但村里欠债47万元,说是已经锁定,但实际锁不住。村集体收入,只有新栽的一片茶园,一年可收承包费万把元。

村委会大门上一块牌子引人注目:玄坛村扶贫互助社。村支书黄庆稳介绍,社员有50户,每个社员一年交50元股金,最高可贷款3000元,年利息180元,最多用3年,可用林权证等作抵押。启动前有关部门出资15万元作垫底资金。此举有效地解决了生产投入问题,对发展茶叶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农民对此很拥护。

问村情,感觉省委、省政府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给村里带来了明显变化。玄坛村有三个突出亮点,产业结构合理、农民互助社的探索、干群关系融洽。但也有一个突出问题,村集体经济还不行,债务不轻且还在增加。

三、吃住农家,围炉夜话

天黑了,晚餐在第5小组长席明利家吃。

土菜飘香,一张圆桌摆满了。小席说:“素菜都是园里摘的,荤的大多是自家的。”我们要求饭菜一起上,但主人把酒拿来了,9年的白云边。我们坚持不喝,可推来推去推不了,主人差不多要生气了,大家看着我,我也只好“妥协”:“不喝白云边,喝点土酒!”主人家还真有这种吊吊酒,5元钱1斤,一人倒上一杯,你敬我、我敬你,一桌人一下子融成一片。

村干部安排我和秘书住在席明利家。席家两层砖瓦楼房,楼上楼下各有两室一厅,我们住楼上。今晚气温零下一度,主人给我们烧了一个炭火盆。我们邀请主人上来坐。开始她有问才答,并不多说。我告诉她,1988年我在大悟工作过,来过这里,在乡里也住过,这次再来看变化很大。还告诉她,我也当过村干部。这么一说,小席便放下了那份“生分”,慢慢打开了话匣子。她家6口人,公公婆婆、夫妻两人加两个小孩。丈夫在广州花都一家企业搞管理,每月纯收入2500元,丈夫很顾家,每月按时寄回2000元。她原来也在那里做缝纫,每月工资2000多元。几年下来,攒了一笔钱,做了这栋新楼房。两个女儿大的14岁,小的6岁,都留在家里交给爷爷奶奶带。小家庭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小席放心不下两个孩子,弃工回了乡。现在她有3亩多地,种中稻、花生,每年收入5000多元;1亩茶园和板栗收入一年有2300元;去年在邻村一家服装厂打工挣了3000元。农业和副业加起来,一年能挣万元以上。公婆多子女,小席种的地是公公给的,她每年“进贡”2000元钱,外加600斤谷、几十斤菜油。小席是个勤快人,一有空就去打零工,40元一天,不管什么活她都愿意干。下午与我们谈话时,她接了两个去干活的电话,都介绍给了邻居。回乡3年,村里看她热心快肠又能干、见过世面,先让她当村民代表,后来当上了小组长。

我们问小席现在想什么、盼什么。她很想丈夫回来创业,但搞什么项目还未确定;想把房子改造一下,搞个坡顶,打个壁柜;她很想入党,两年前就交了申请书,去年村里指标少,没入上。她也很想组织群众把组里砂石路铺成水泥路,想建一个公共厕所,特别想组里每家建个猪圈,把猪圈养起来,把村子里搞得卫生些。

小席也反映了村民的一些想法。盼望家门口有工厂上班,打工的多回来一些,解决好空巢老人、空巢小孩的问题,很盼望有养老保险。

盆里的炭火越烧越旺,我们谈的话题越来越多,不知不觉聊到了11点。到楼下去洗漱,房东用上了自来水,厕所也是冲水式,但太阳能热水器坏了,一试水温冰得刺骨。主人烧了两暖壶开水,坐着农家小板凳,刷牙、洗脸、洗脚。

山里的夜,万籁俱寂,感觉比武汉冷得多。被子很厚还加了床毯子,我偎在床上,打开日记本写了起来。我在想,这次活动,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就能拉近距离;扑下身子走访民情,倾听民意,就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四、栽茶树、唱山歌

早餐还是在小席家里吃。吃完后,我们要结账,主人坚决不收,只好来了个“缓兵之计”,把钱交给村支书,请他事后再转交。

大家换了一双黄球鞋,走,劳动去!

这次劳动是栽茶苗。爬上一座小山顶,乡亲们已开工了,男的女的,挖的挖坑,栽的栽苗。

我拿了把挖锄,跟在赵来昌后面挖坑,秘书跟在我后面放茶苗,村支书在后面填土,我们四人算一组,一株一株地往前栽,不一会儿,身上热乎了。村支书介绍,他们村有16个省的人,有5个少数民族,村民关系和谐。农历三月三,村里要办文化节,很多农民都有节目,这些天正在赶着排练呢。

我们来的同事问:“可不可以展示一下?”

“好哇!”村支书满口答应,“王家妹子,你先唱一首!”村支书点了将。小王说:“那我们几个一起唱吧!”

四个妇女站成一排,唱了起来。唱的是河南豫剧《朝阳沟》的选段。一曲唱完,大家高声喝彩。组长小席也不示弱,字正腔圆地唱了一曲黄梅戏。贫困村的妇女张口就能唱,挥手还能舞,既能勤劳致富,又求知求乐,精神世界很富有。

有人点赵来昌唱一个。一直埋头挖坑的赵来昌抬起头,想了想,涨了个大红脸说:“我不会唱,哼个劳动号子吧。”老赵领头唱,准确地说叫“喊”,大家一起和“嗨嗨”。

同志们啦——嗨嗨

听我说(孝感方言)——嗨嗨

省里领导来我们村啦——嗨嗨

栽茶叶——嗨嗨

同志们啦——嗨嗨

听我谈——嗨嗨

过去这样的事啊——嗨嗨

难上难——嗨嗨

老赵一开口,我们都震惊了!67岁的贫困户、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家3个残疾人、自己腿上还安有钢筋的老赵,还能这么乐观、豁达。我当过6年宣传部长,看过不少美轮美奂的晚会,但今天玄坛村山顶茶场里的生动场面,给我留下了最难忘的印象。

午后返程,吉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脑海中不断闪现着两天来的一幕幕。这次全省10万名干部将住进2.6万个村,走访1060万农户,干部是否乐意?群众是否欢迎?此行有了答案。如何使下去的同志围绕“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认识更深刻,任务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方法更得当,此行增添了信心。

第4篇:进村入户送温暖民情日记

市环保局 范杰

2011年12月13日星期二天气晴

今天,市环保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到我局挂钩点翁角村委会开展进村入户送温暖活动,为了把这次活动办好办成功,进一步将“进千村入万户”活动落到实处,我局于12日召开了专门会议对此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全局干部职工一是全员参与,访民情、送温暖。下乡之前,我局专门开了部署会,要求全局干部全员参加,与群众进行交谈,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并结合自身实际为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二是积极走访,做好民情日记。为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局要求干部职工多走访、多了解,并做好民情日记。

上午8点整,天刚蒙蒙亮,干部职工们早早来到单位集合出发,虽然有点早,但大家觉得活动比较有意义,心情都比较激动,同事们有的准备了油、有的准备了被子,我结合联系帮扶家庭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准备了一百元钱让他们自己购置些家庭日用品。

上午9点多到达了翁角村,大家三人一组、两人一组的分别到自己帮扶的家庭进行走访和座谈,与群众交心,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和群众心声,并将自己的一份心意送到了群众家里。

今天的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我感到很高兴。同时也让我明白,只有深入到基层真正了解群众的心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进千村入万户活动才能真正的开展好。

第5篇:进三山村入户调查民情日志

2011年4月26日星期二天气:晴 早晨7点20分左右,民政局干部职工按照昨天会议要求,早早的来到了局门前,经吴局长提出简短要求后,7点30分准时出发。按照原来的分组,我在汪局长带队的一个组,7点50分,我们到达三山村村、支“两委”办公室。由村干部(共有3人)介绍全村情况后,分成二组,由村干部带领分头入户调查。下午“送温暖”到困难低保、五保户,晚8点多集中返回。

一、三山村概况

1、人口。三山村属蔡河镇,分9组,全村人口1038人,党员29人,其中包括去年退役军人党员一名,去年发展一名。在家务农人员200人,在外务家工130人,外出打工100多人。

2、耕地。全村共拥有水田、旱地1005亩,其中:水田750亩,旱地255亩,人均耕地面积1亩左右,现抛荒面积100亩。主要经济作物:水稻、棉花、花生。

3、公路。全村村村通道路硬化6公里(不包括主干公路),完成村村通60%,现有2个组通了公路。还有6个组没有通公路,一个组借助外村公路也通了。

4、收入来源。收入主要来源一是种植主要经济作物水稻、棉花、花生,收入不高,靠天吃饭成分较重;二是部分村民出远门外出打工,脱离了农业生产;三是部门村民早出 1

晚归在附近打工,晚上附带捉蜈蚣,农忙时在家干活,打工、种田两不误。

5、低保、五保户。全村五保户5户,有一户符合条件,户主叫吴炳友,60多岁,没有上报。主要原因一是吴炳友出生时,没有在三山村入户,后被人抱养,去年回村入户;二是村级是转移支付,五保户多了后,占了村活动经费,村干部不愿报。低保户去年15户38人。今年新增5户18人,减2户4人,现共有18户52人。低保、五保户情况没有公开,汪局长要求尽快在人多的地方张贴公开栏,接受监督。

二、入户调查情况

(1)访民情、问民意

我们一组首先来到9组,全组共有10户42人,在家6人,我们挨家挨户访民情、问民意。家里没有人的让村干部找来电话,给户主打电话,给他们宣传强农惠农政策(好多电话不通)。有人在家的,通过分发强农惠农资料,拉家常询问生活状况、家庭面临的困难,询问政策落实情况及意见等方式了解民情。如来到彭宗国家里,询问政策落实情况时,彭宗国说原来种地要交税,现在种地国家还要补贴钱,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真是越来越好了,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到彭宗强家时,只有他卧床不起的妻子在家,得知彭宗强在地里抛秧时,我们又来到田间地头,找到彭宗强,通过拉家常得知,全家3口人,大姑娘出嫁,小姑娘在广水实验高中读三年级,妻子落下结扎后遗症,又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不能劳动,全家生活极为困难。现又正值抛秧时候,可是没有下

秧水,愁煞了彭宗国,俗话说得好:没有一夜的秧,只有一夜的雨。有了秧苗,才有收成,经村干部协调,把秧抛在邻村的秧田里,解决了彭宗国的大难事。

接着我们又来到3组,全组共46户158人。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剩下少数在家。来到余大才家,给他宣传了相关政策,分发了强农惠农政策资料,询问了家庭困难,他说,目前还可以,下秧水没问题。孩子外出打工,经济相对较宽松,困难不大。问到对国家政策意见时,他说,现在党的政策好,党和政府对农民照顾比较多,对发家致富充满憧憬。来到彭宗兵家时,只有他妻子和一个脑瘫儿子在家。通过交谈得知,全家四口人,3亩多地,粮食产量是4千斤左右,由于要在家照顾脑瘫儿子,经济收入主要靠彭宗兵一人外出打工赚钱,生活很困难。问到对国家政策的意见时,她说,国家政策对农民确实很照顾,自己家入了低保,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对党和政府充满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2)办实事,送“温暖”

两组汇合后,先后对杨文楚、杨文华、彭宗强、彭宗兵、曾庆明、李胜艮、李胜照、董小国、邓出清、曾现君十户低保困难户进行了送“温暖”活动(每户送100元钱)。杨文华说:“送来虽说只有100元钱,对有钱人来讲不值得一提,但是送来的还有党和政府的关爱和照顾。” 李胜照说“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弱势群体,仍然记得我们这些生活困难的人,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我们一定搞好生产,自力更生。”听到这些发自肺腑感慨之言,我也不由感慨万

分:老百姓是质朴的,是感恩的,他们不求太多,知足常乐。通过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我觉得这次入户调查是值得的,有收获的。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村民对政策的称赞,收获了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

三、村面临的困难

(1)全村大部分组没有下秧水。一是由于最近很长时间没有下雨,干旱严重;二是大部分塘堰淤塞严重,根本就蓄积不了多少水;三是主干渠道多处淤塞、破损,水就根本到不了村。

(2)主干渠道要维修。村主干渠道总长4公里,渠道多处破损、淤塞严重。如果开闸放水,村西边的组可能有水,到村东边的组就没有水了,严重制约了全村农业生产。如果进行清淤和维修加固破损处,据村“两委”初步估算,除去村“筹资筹劳”部分,资金缺口2万元。

三、调查感想

一、广大村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员会主任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农村广大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这支队伍建设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从调查情况看,三山村、支“两委”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农村工作,完成各项任务,主动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划策。保持了发展和稳定。

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否,严重制约了村干部带领村民发展致富的能力。三山村基本上是一个“空壳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只有债务。村干部想干些事情,但受经济制约,根本就没有办法实行。由于村级实行转移支付,想给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到后来也办不成。如吴炳友一个60多岁的孤寡老人,却没有享受五保。原因是镇里有规定,村五保户率为5‰,超过的在转移支付里扣除,从而影响村里活动经费和村干部工资。试想,连村干部的待遇都得不到保障,又怎么能发挥好村干部的积极性呢?村级集体经济又如何能够发展呢?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村级集体经济就根本得不到发展,村民致富之路还很遥远。

吕耀祖

第6篇:土官镇小学“进村入户访民情、真心实意解民忧”活动阶段性总结

土官镇小学

“进村入户访民情、真心实意解民忧”

活动阶段性总结

按照《关于印发<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进村入户访民情、真心实意解民忧”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我土官镇小学党支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访民情、解民忧”工作,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土官镇小学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五个一”活动的实施方案》,分工具体,时限明确,做到镇小学领导班子全参与、全覆盖做好联系服务、扶贫帮困、排忧解难等工作,形成与群众经常的、紧密的思想联系、工作联系和情感联系,取得良好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 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广泛开展宣传发动。

一是成立了土官镇小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进村入户访民情、真心实意解民忧”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土官镇小学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五个一”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召党员小组会议,传达贯彻文件精神,动员发动我镇各完小积极开展“进村入户访民情、真心实意解民忧”活动,在教育系统营造了良好活动的氛围。

二是明确了“进村入户访民情、真心实意解民忧”工作的总负责人为镇小学党支部书记丁世泉同志;牵头负责人为镇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孙培荣同志;参与成员包括全体教师党员。明确了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划定走访责任区。实施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负责对各完小及各

村组进行走访。

三是在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基础上,要求每名教师党员既要走访到村、又要走访到学生家中,并对走访的内容和群众反映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二、扎实开展走访工作,认真落实任务。

认真落实活动要求,倾听群众诉求、收集群众的建议、作好民情日记记录。截止4月20日,土官镇小学参与走访慰问的教师71人,走访村组57个,5所学校,,随机调研7次,合计走访座谈887次,化解矛盾纠纷10个,宣传政策6次,帮扶困难群众5人,联系争取项目4个(项目资金83.4万),解决实际困难8个,履行为民服务承诺35条。

三、认真“五个一”活动,做好台账记录。

为进一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进村入户访民情、真心实意解民忧”活动,结合我镇小学实际,研究制定了《土官镇小学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五个一”活动的实施方案》。本次活动本着联系群众,以关爱学生、关注青年教师为切入点,要求土官镇小学教职工全员参与,办公室班子成员联系一所学校、联系一个班级、联系指导一名青年教师、联系帮扶以为学生家庭、联系一名“双困生”;党员教师联系一个班级、联系指导一名青年教师、联系帮扶以为学生家庭、联系一名“双困生”;教师联系帮扶以为学生家庭、联系一名“双困生”;后勤工作人员联系一名“双困生”。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进一步提高土官镇小学教职工联系群众、为学校

为班级为教师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四、落实活动要求,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开展好定期走访。认真贯彻“进村入户访民情、真心实意解民忧”活动的意图以及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是抓好定向整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每个具体问题制定具体可行的整改方案并尽快落实。

三是引导全体教职工和党员教师增强群众观念,以优良的作风在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上作出新贡献。

土官镇小学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2014年4月20日

第7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总结2012

2012年XXX社区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倡文明、

树新风、筑和谐、促发展”活动总结

2012年底,我社区按照街道办事处下发有关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倡文明、树新风、筑和谐、促发展”活动XX党发【2011】91号文件、XX党发【2011】92号文件、XX党发【2011】93号文件要求及各级各类会议的精神,认真开展了“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倡文明、树新风、筑和谐、促发展”各项工作,现将本开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倡文明、树新风、筑和谐、促发展”活动中,我社区共35名党员干部(其中包括XX联系我社区领导XX、XX干部3名、社区党员干部4名、县一小党员干部27名)联系我社区的XX户居民。

二、加强工作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为贯彻上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倡文明、树新风、筑和谐、促发展”精神,社区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一是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工作领导小组,就开展此项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部署。二是召开本单位动员大会,将本次活动主要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在职干部。三是及时与联系我社区的县直单位——XXX沟通,分配好联系户,并安排干部配合XXX做好此项工作。四是根据我局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考核方法,确保此项活动责任细化到人,落实到位。

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活动扎实开展

1、全员参与,营造良好活动氛围。我社区对辖区需联系人员进行了摸底,对联系户的思想状况、家庭基本情况、经济收入等做到心中有数。并就此项工作向辖区居民进行宣传教育。

2、建立联系户台账,发放联系卡。一是在走访联系户的过程中,以户为单位,认真填写《党员干部联系户家庭情况登记表》,建立起了联系户情况基本台账,完善了联系户基本档案资料;二是发放联系卡,对包户干部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并附有联系方式,为联系户与干部的深入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活动取得实效

1、通过宣传,广大群众思想得到提升。一是着重宣传有利于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观念,将广大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平安建设、发展经济、改善生活上来。二是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广大信教群众增强了自觉抵制宗教渗透的能力。

2、走访慰问,解决实际困难。在维吾尔族传统节日前夕,组织干部对联系村中的困难户进行慰问,慰问3次,累计3000余元,对过节有困难的家庭进行了帮扶。

3、深入走访,筑牢稳定基石。通过6000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活动的开展,社区干部深入居民生活中,与广大居民做炕头、拉家常,宣传了党的政策,揭露分裂势力的丑恶嘴脸,使广大群众深刻懂得的稳定是福,**是祸。社区进村入户联系干部及一小进村入户联系干部共参与各类清查435人次,共同筑牢社区的稳定基石。

五、存在问题

一是联系干部入户了解不详细,因干部平时本职工作及维稳需要,入户时间有限,导致了解不详细。

二是由于个别干部联系户数较多,在联系过程中对联系户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三是联系过程个别汉族干部的语言沟通能力不强,致使工作不够细致。

XXXX社区

2012年11月5日

上一篇:小支部抓党建述职报告下一篇:矿山技术部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