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易错题

2023-04-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三政治易错题

高三英语难题、易错题集

1. However frequently ______, the works of Shakespeare always attract many people.

A. performedB. performingC. being performedD. to be

performed.

2. Dear Laura, if you listen to me, you ________ have some new clothes.

A. willB. shallC. mayD. must

3. Now that there are only five minutes left, Steven, we’d better talk about the case ________.

A. in shortB. in detailC. in chargeD. in general

4. Suqian city has changed a lot. Many new buildings are ______ on the Grand Canal.

A. building upB. setting upC. putting upD. going up

5. Professor Lee’s book will show you ________ can be used in other

conditions.

A. that you have observedB. that how you have observed

D. how what you have observedD. how that you have observed

6.Another unmanned spacecraft “Shenzhou Ⅱ”, _______ China greets the 21st century, marks new progress in the century’s space program.

A. for whichB. from whichC. with whichD. in which

7. --- What can I do for you?

--- If you ________ see Mr. Keller, give him my regards.

A. wouldB. willC. shouldD. shall

8. I should like to be invited, too, but I did not ________.

A. expectB. expect toC. expect to beD. expect to be so

9. --- Will you please ask Wei Fang to return my books tomorrow?

--- ________.

A. It’s a pleasureB. I’ll ask himC. With pleasureD. No

problem

10. --- ________ shall we have to go to get to the hot spring?

--- Another five miles.

A. How fartherB. How much fartherC. How farD. How long

11.Speak louder, or you won’t be able to make yourself heard, especially when ________ at the back of the hall.

A. listened toB. listening toC. heardD. hearing

12.I didn’t attend the lecture by Prof. Jacson. I ______, but I ______ all this morning.

A. would; have washedB. could; have been washing

B. would have; have been washingD. could have; have washed

13. Oh, here you are, my dear! I ________ you, and you have come back on time as ________.

A. was expecting; supposedB. have expected ; supposing

C. expected; supposedD. am expecting ; supposing

15. --- Which of the fashionable dresses do you like best?

--- ________. They are both expensive and of little use.

A. NoneB. NothingC. NeitherD. Either

16. --- Do you have anything in mind ________ you’d like for supper?

--- Well, ________ will do for me.

A. which; everythingB. that; anythingC. what; whateverD. that; either

17. --- Your daughter is too thin.

--- She would gain weight ________ she is very particularly about food.

A. as long asB. butC. unlessD. even if

18.We agree to accept ________ they thought was the best tourist guide.

A whicheverB. whoeverC. whateverD. whomever

19. --- Are you sure he is able to do the work well?

--- ________ he would give his mind to it.

A. In caseB. If onlyC. UntilD. Unless

20. I have kept that picture ________ I can see it every day as it always reminds me of my university days in London.

A. in whichB. whereC. whetherD. when

21.High temperatures turning the large ice sheet to water would cause ________ rise in sea levels worldwide and change ________ weather on earth.

A. a ; theB. the ; /C. a ; /D. / ; the

22. Shelly had prepared carefully for her biology examination so that she could be sure of passing it at her first ________.

A. attentionB. purposeC. attemptD. desire

23.No bread eaten by man is so sweat as ________ earned by his own labour.

A. oneB. whatC. suchD. that

24. Those visitors did not enjoy themselves at all. They had not traveled far ________ it began to rain.

A. untilB. sinceC. beforeD. after

25. Cold tea ________ an excellent drink when it is very hot in summer.

A. makesB. producesC. remainsD. turns

26. The five-year-old boy often says what children _________ will say.

A. twice his ageB. twice as old as his age

C. twice older than his ageD. twice age more than his

27. --- Aha, I’ve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nd at last I can say good-bye to English.--- But if you ________ well English at college, you’ll find international trade, which has much to do with your future work, difficult to deal with.

A. haven’t doneB. hadn’t doneC. didn’t doD. don’t do

28. The old man had the __________ ability to say humorous things without hurting anybody.

A. fairB. rareC. seldomD. bare

29. ________ person with ________ good education usually gets ________ good job.

A. The , a , /B. A, a, aC. The , / , theD. A , / , /

30. He must be angry, for we heard the glass ________ on the floor.

A. being brokenB. breakC. brokenD. to be broken

31. I ________ what the doctor had said and am better now.

A. went byB. took asC. passed byD. came across

32. The old couple preferred a flat in a small town to ________ in so large a city as New York.

A. oneB. itC. thisD. that

33. I am going to London next Friday. Do you have anything _______ to your family?

A. takingB. takenC. to takeD. to be taken

34. When I was your age, I dared to go out alone at night, ________ you?

A. daredB. dareC. didD. didn’t

35. He kept a little notebook, in which ______ the names and addresses of his friends.

A. wroteB. writingC. was writtenD. were written

36. _________, I think, and the problems could be settled.

A. If you double your effortsB. So long as keep your spirits

C. Making greater effortsD. A bit more efforts

37. --- _________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

--- I sat up reading too late to fall asleep.

A. How longB. WhenC. HowD. How soon

38. The old man enjoys the ________ of children playing in the garden.

A. sightB. pictureC. actionD. scene

39.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hospital is _________ according to the time-table.

A. marchingB. progressingC. achievingD. moving

40. --- I went to the advertising company yesterday, but I didn’t see you there.--- I __________ doing the old business --- a month ago.

A. stoppedB. have stoppedC. had stoppedD. am stopping

41. --- I’d like to invite you to a concert this evening.

--- Thank you, but ________ I’ll be free I’m not sure at the moment.

A. whetherB, ifC. whenD. while

42. Anyone who wants to see the air show, ________ to get in.

A. has to own a permitB. allowed

C. should order a ticket in advanceD. be sure to pay

43.Everything was very expensive. I didn’t buy ________ fruit, but I got some ________ apples.

A. any, big redB. much, big redC. any, red bigD. many, red big

44. Printed on the package are a few words, “Complaints, _________, are to be addressed to the management.”

A. if soB. if anyC. howeverD. in other words

45. G lad to see you back. How long____ in Russia?

A. did you stayB. have you stayed

C. were you stayingD. have you been staying

46. --- Will you attend the meeting to be held tomorrow?

--- But I ________ anything about that.

A. haven’t been toldB. hadn’t toldC. wasn’t toldD. hadn’t been told

47. By night-fall, protestors(抗议者)against war on Iraq were also on the move in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in a day of marches not ________ since the Vietnam War caused protests around the world.

A. seenB. sawC. having seenD. had seen

48. --- ________ you make so much noise?

--- Sorry, I’ll take care not to.

A. CanB. MustC. MayD. Would

49. Mr. Evens is ________ wise than smart. Few people can solve such a problem.

A. no lessB. no moreC. lessD. more

50. --- Who is the man talking to the teacher?

--- A model worker ________ our school.

A. visitsB. is visitingC. visitedD. visiting

51. --- How are you today, Mrs Jones?

--- Oh, I ________ as well as I do now for a long time.

A. don’t feelB. haven’t feltC. didn’t feelD. am not

feeling

52. Those people with banners are a group ________ itself the League for peace.

A. to callB. callC. callingD. called

53. The TV series brought the hours back to me ________ I was taken good care of in that lonely village.

A. whenB. thatC. whichD. where

54. --- Look at the terrible situation I am in! If only I ________ your advice.--- Don’t worry. Try again.

A. followB. would followC. had followedD. have

followed

55. Loulan City is not at all ________ a traveler who has never seen the desert before can expect.

A. whatB. thatC. whichD. where

56.Was it __________ the product on CCTV that made the company the focus of the country then?

A. advertisedB. having advertisedC. to advertiseD. advertising

57. --- What about ________ dress?

--- Oh, it’s so beautiful. She must be happy to get the dress as ________ birthday present.

A. a , aB. the , aC. a , theD. the , the

58. It’s too late to set out for watching the sunrise now; ________, it’s starting to rain.

A. besidesB. meanwhileC. howeverD. anyhow

59. --- You look tired. What happened?

--- I ________ non-stop until 5 o’clock this morning.

A. have been workingB. have workedC. was workingD. had worked

60. --- How did your boss leave for London?

--- By ________ 8:30 train.

A. aB. anC. theD. /

61. --- Could you tell me how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 Yes, If it is fine, I ________ to my school.

A. will rideB. rideC. would rideD. rode

62.Having no money and ____ to know, he simply said he would go home for dinner.

A. not to want anyone B. wanted no one C. not wanting anyone D. to want no one

63. --- Have a glass of beer?

--- If you insist. ________ I don’t as a rule drink after dinner.

A. BecauseB. ThoughC. OnceD. Unless

64. --- Long time no see. Haven’t you graduated from college?

--- Yes. I ________ English for four years in Nantong.

A. studyB. have studiedC. am studyingD. studied

高三英语难题、易错题集参考答案

1-5 ABADB6-10 CCCCB11-15 ACA( )A16-20 BBCCB21-25 ACDCA26-30 ACBBA31-35 AADBD36-40 DCDBB 41-45 ACBBA46-50 CABDD51-55 BCACA56-60 DBACC 61-64 BCBD

第2篇:政治易错题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古田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古田会议因此成为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第八十一条 国家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或者向同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申诉,其中对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行政监察机关申诉

第八十五条 国务院人事部门负责国家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国家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

第七十八条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国家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五周岁;

(二)丧失工作能力的。

第七十九条 国家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提出要求,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一)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

(二)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

第八十条 国家公务员退休后,享受国家规定的养老保险金和其他各项待遇。

第二十五条 年度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

第三十三条 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第九条 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非领导职务是指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调研员、助理巡视员、巡视员。

1.上层建筑中,(B )居于主导地位A国家 B政治 C法律 D哲学

2.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今后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

A、股份制B、股份合作制C、国有经济 C、公有制

3.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行使A人民法院 B审判员 C合议庭 D审判委员会

4.“豆蔻”指女孩子13岁

5. 经济特区包括: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

6.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第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7.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是:客观性,稳定性,普遍性,重复性

8. 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9. 通报的表达方式侧重于( A)。

A: 叙事B: 说理C: 说明D: 说明、说理

10. 发布行政法规、公告、布告,表达侧重(C)的方式。

A: 议论B: 叙述C: 说明D: 描述

第3篇:高三生物典型易错题集锦(6)

阳光家教网 http://gz.ygjj.com 高三生物学习资

高三生物典型易错题集锦(6)

1.2005年7月18日《齐鲁晚报》报道:欧洲极品海水鱼类——地中海鳎鱼,在山东省威海市人工育苗成功。该鱼种个大肉厚,体形修长、优美,肉质具有特殊的甜味,十分适合在我国南北方大面积推广养殖。在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两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可看做( D )

A.一个群落

B.一个生态系统

C.八个物种

D.八个种群 2.蘑菇必须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环境中,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推知,蘑菇细胞中不可能有( A)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细胞器 3.原以糖类为食的小狗,连续禁食期间只供给水,则小狗尿液成分的变化是( A ) A.尿素含量增多,无机盐的含量减少

B.尿素含量诚少,无机盐的含量增多 C.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都增多

D.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都减少 4.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C )

A.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

B.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C.细胞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5.下列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的共同作用才能形成的物质是(

B) A.呼吸酶

B.唾液淀粉酶

C.转氨酶

D.NADP+ 6.“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地将我国第一位航天员送入了太空,实现了中国人千百

年来飞天的梦想。若在宇宙飞船的太空实验室里(失重条件下)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易完成的是( A )

A.植物细胞融合实验

B.证明根具向地性的实验

C.DNA的粗提取实验

D.不用离心机从鸡血中分离鸡血细胞和血清的实验

7.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进而再分化成芽和根,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最密切( C )

A.适宜的温度

B.消毒灭菌

C.适宜的激素

D.充足的光照 8.制备单克隆抗体时用单个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通过培养,形成细胞群。此过程中的细胞内部变化一定不涉及 (A ) .A.同源染色体配对

B.碱基互补配对

C.RNA聚合酶与结合位点结合

D.脱水缩合 9.下列关于生物工程中酶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C ) ..A.纤维素酶可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

B.胰蛋白酶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 C.限制酶只用于提取目的基因

D.DNA连接酶只用于DNA拼接重组

10.2007年5月下旬,太湖无锡水域发生严重水华现象,水体发绿发臭,对渔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下列关于此次生态灾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造成此次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

B.从生态因素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是外因,藻类大量繁殖是内因 C.此次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

D.在湖水中投放虾、蟹等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11.在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中,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精子将其头部钻入卵细胞中,与卵细胞发生结合,当一个精子进入后,细胞发生变化,不再让其他精子进入。这一现象体现出细胞膜能够( D )

A.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阳光家教网 http://gz.ygjj.com 高三生物学习资

C.卵细胞摄入所需要的精子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2.某种金鱼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是10~39℃,最适宜温度范囿是22~28℃。把金鱼放在37℃水中4个月,金鱼对温度的耐受范围则改变为15~41℃,原因是( B )

A.金鱼体内某个基因发生了改变

B.金鱼体内的酶系统发生适应性改变 C.高温时金鱼进行了自然选择

D.温度不是影响金鱼生存的主要生态因素 13.对于白血病患者,目前较为成功的治疔方法主要是骨髓移植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正常人的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来产生正常的白细胞,从而使病人的生理机能恢复正常,则在造血干细胞形成白细胞的过程中经过了哪两个过程(B )

A.先细胞分化,后细胞分裂

B.先细胞分裂,后细胞分化 C.先细胞融合,后细胞分裂

D.先细胞融合,后细胞分化

14.下列能够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液泡体积变化的图形是( B )

A

B

C

D

15.由于海水被P污染,某养殖场的海带的吸碘能力下降。主要原因是( C ) A.海带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减少B.海水中碘离子被浮游藻类吸收,浓度下降 C.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海带的呼吸作用减弱

—D.海带细胞膜上碘离子的载体被用于转运PO43了

16.东京消息,日本某大学榛叶繁纪等人发现,生物体内的蛋白质“BMAL1”能促进脂肪堆积,这种蛋白质白天减少,夜间增多,从而为常言中的“马无夜草不肥”提供了科学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人在白天多进食可能比在夜间多进食更容易发胖 B.马吃夜草长肥是因为在体内发生了脱氨基作用 C.马在白天不吃草不影响其生长

D.蛋白质“BMALl”可能会促进糖类、蛋白质、脂肪之间的转化

17.某同学用30%的蔗糖溶液来处理生物细胞,在操作步骤都正确的情况下,细胞没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对可能原因的合理解释是(D )

①实验材料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②实验材料是动物细胞 ③实验材料是死细胞 ④实验材料是去除了细胞壁的植物细胞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参考消息》援引西班牙《趣味》月刊文章—《昆虫抗菌肽给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带来了希望》。文章称随着全球范围内抗生素的广泛和大量应用,抗药细菌不断出现,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抗生素产生抗性,抗生素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堆废物。请分析抗生素对细菌的抗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B )

A.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细菌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 B.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C.细菌的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阳光家教网 http://gz.ygjj.com 高三生物学习资

D.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

19.将二倍体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芝麻,此四倍体芝麻(

A) A.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相比,在理论上已经是一个新物种了 B.产生的配子中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配子无遗传效应

C.产生的配子中有同源染色体,故用秋水仙素诱导成的单倍体是可育的 D.将此四倍体芝麻产生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长成的芝麻属于二倍体 20.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列有关种群曲线增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曲线增长,当种群数量达到a点后,增长速率为0 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进行 D.若该图表示微生物生长曲线,次级代谢产物在ab时期大量积累

21.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是( D )

A

B

C

D

22.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并震荡,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D )

A.砖红色

B.无色

C.蓝色

D.紫色

23.生活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企鹅的个体大小不同,纬度越低、气候越炎热的地区,企鹅个体越小、越有利于个体散热。这一事实所包含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有(C ) ①适应性 ②应激性 ③遗传性和变异性 ④竞争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在农业生产上,用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诱导无子果实的效果比用天然的生长素吲哚乙酸要明显,最可能的原因是( C )

A.萘乙酸成本低、用量大,而吲哚乙酸成本高、用量少,影响效果 B.萘乙酸分子上有两个作用基团,而吲哚乙酸分子上只有一个作用基团

C.植物体内没有分解萘乙酸的酶,可长时间发挥作用,而植物体内有分解吲哚乙酸的酶,所以吲哚乙酸不能长时间发挥作用

D.萘乙酸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挥发,可长时间发挥作用,而吲哚乙酸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挥发,不能长时间发挥作用

25.下列人体生理活动主要是神经调节起作用的是(

C) A.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氨基酸

B.皮肤伤口处,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反应

C.躯体运动时骨骼肌的活动

D.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

26.下列四图表示正常情况下,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四种情况。若在Ⅹ点加入有氧呼吸抑制剂,下列曲线中将会发生明显变化的是(C )

A

B

C

D

阳光家教网 http://gz.ygjj.com 高三生物学习资

以下是多选题

27.右图表示恒温动物耗氧量与温度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C )

A.AB段越宽,体温调节能力越强

B.BC段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对低温环境适应能力越强 C.B点越往左移,对低温环境适应能力越强 D.青蛙耗氧量与温度的关系也与图示曲线相符

28.右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CD ) ..A.如图示为肝细胞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 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②有密切的关系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运动速度

D.b过程不需要ATP,a过程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理特性

29.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BC ) A.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能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 B.如果某人体温长期恒定为38.5℃,则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下丘脑是调节生命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 30.下列有关原生质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CD ) ..A.组成原生质体的主要生命物质是蛋白质和核酸 B.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原生质 C.被水解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是原生质体 D.原生质体能用于植物细胞工程

31.1950年,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致命疾病的病毒。右图是对此后6年间兔的死亡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生物学家从结果中得知一个事实,即兔基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性的变异而毒性减小。以此为根据得出了如下结论:在较短的时期内,兔和病毒已协同进化了。关于兔和病毒进化原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BC )

A.隔离、自然选择

B.隔离、突变

C.自然选择、定向变异

D.自然选择、突变

阳光家教网 http://gz.ygjj.com 高三生物学习资

第4篇:2018-2019高三政治生活模拟题错题汇编

(2018日照一轮)1.2017年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这表明( )

①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②监察委员会与“一府两院”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③监察委员会是我国法律监督机关,行使国家检察权 ④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8济南一轮)2. 16.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指出,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对从源头上遏制村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 ) ①能够调动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②发挥了村民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③创新了基层政权机关社会治理的方式 ④扩大了村民管理本村事务的民主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8德州一轮)3.以往政府机构改革往往强调上下级部门的对口、对接。十九大提出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在部门设置上享有更多的自主权,这将进一步理顺党政关系和上下级关系,给地方政府更多的发挥空间。这说明( ) ①上下级政府部门设置不应相同 ②我国党政机关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机构改革有利于提高政府服务社会的能力 ④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结构优化的政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8烟台一轮)4.2017年11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山东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环保督察,对全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精准把脉”。针对督察组公开反馈的环境问题,山东省政府积极应对,从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寻求突破,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完善环境治理设施等途径,有效解决了燃煤排放这一空气治理最大难题。截至2017年12月20日,全省249台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由此可见( ) ①对政府进行监督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前提条件 ②政府要切实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 ③政府应该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④政府应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扩大权力范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8烟台一轮)5.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是其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闭幕后,习近平在率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征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十九大以后,又有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腐败问题被审查,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这充分体现了决不允许有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的“特殊党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④中国共产党努力加强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8德州一轮)6.2018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当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还通过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成为参与全球治理、维护贸易自由化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要贡献者。其直接意义在于( ) ①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 ③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④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8年3月I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方面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委员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关于人民政协,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人民政协是国家监督机关,积极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责 ②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建言不决策、参政不行政 ③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和活动准则 ④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和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18临沂二轮)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共收到提案5000多件,委员们深入调研、有备而来,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真正反映了社情民意,提出了利民之策、惠民之计。人民政协的作用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因为( ) ①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不是国家权力机关 ②人民政协作为群众团体,坚持参政不行政、建言不决策 ③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制度安排 ④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18临沂二轮)2018年3月11日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意味着( ) ①国家各级监察委员会不能独立行使监察权 ②在我国,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③人民代表大会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④监察机关行使监察权不受公民个人的监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针对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跨市场、跨行业的业务链条延长而导致的监管不到位、监管空白等现象,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原银监会、保监会合并,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这一决定可以( ) A.集中整合监管资源,确保不发生规避监管的行为 B.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C.推动金融行业综合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化有效性 D.推动银行和保险业融合发展,提高金融投资收益率

11.2017年7月,G市出台《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方案》,提出“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租购同权”。此举表明( ) ①租房者与购房者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权利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④坚持以人为本已成为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2017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举行。来自120多个国家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的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对话交流,共同探讨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和现实问题的应对之道。这表明( ) A.世界各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持续发展方面利益一致 B.中国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建设国际新秩序贡献智慧 C.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我国日益引领世界的发展方向 D.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已经得到各国和政党的广泛认可

(2018枣庄二轮)13. 治理有效是乡村善治的核心。治理有效则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作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派1955名优秀干部到软弱涣散村(社区)、2277名优秀干部到相对贫困村驻村;在潮州,建成覆盖全市1015个村居的乡贤咨询委员会,成为村民自治的有益补充和提高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广东的探索 ( )

①强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②整合了农村乡贤的力量,助推了乡村振兴 ③提高了村民自治能力,巩固了我国基层政权

④创新了村民自治的组织体系,完善了乡村治理体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4.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实践,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在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过程中,坚持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 ) ①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根据 ②是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的内在要求 ③必须强化人民权利的法律、制度和物质保障 ④必须以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为具体支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总书记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改革开放40年,一条基本经验是,改革与法治唯有携手并进,才能降低改革的风险和成本,让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在新时代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为使改革与法治这两翼、两轮良性互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 ) ①把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统一起来、衔接起来 ②以立法权保障决定权,以决定权支持立法权 ③切实行使监督权,加强自身立法、改革审查 ④以完善立法引引领改革,应改革需要完善立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集中统

一、职责清晰的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我国成立了退役军人事务部,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我国此项国家机构改革的依据是( ) ①公民依法服兵役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相互统一 ②军人是维护国家民族团结统一的根本政治保障 ③军人职业具有为党为国为民牺牲和奉献的属性 ④捍卫国家的发展成果和发展权益必须拥军强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我国形成了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国家机关格局,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国家监察委员会产生过程:

2017年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全文公布。王岐山在报告中提到,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监察法、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一百二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

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并入新组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预防腐败局并入国家监察委员会。不再保留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

结合材料,说明国家监察委员会的产生过程是如何体现依宪治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大力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12分)

18. (2018年•山东潍坊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法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法治已经成为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同题的决定》,到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从竞的十九大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再到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均表明法治中国建设已进入“快车道”。彰显了中国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新组建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职责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等。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并分析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对建设法治中国的意义。(12分)

参考答案

1.C 2.A 3.C 4.C 5.D 6.B 7.D 8.B 9.C 10.C 11.D 12.B 13.C 14.C 15.B 16.D 17. 体现:(6分)①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组建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的建议,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2分)②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重要体现。(2分)③宪法确立监察委员会的宪法地位,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国家监察法,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国家监察委员会成员,使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于宪有据。(2分) 原因:(6分)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2分)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从严治党。(2分)③制约与监督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委合署办公,有利于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我国权力监督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2分)

18. 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系统推进依法治国的落实;完善党的组织机构,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6分) 有利于强化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协调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法治关系,充分调动法治建设的资源和力量推进法治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6分)

第5篇:高三政治易错易混知识汇总

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类

《经济生活》

1、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注意:前一句颠倒了,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

2、商品价值量的易错观点

(1)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注意: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因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受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注意: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

(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注意:商品价格下降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无关)

3、货币的易错观点

(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注意: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

(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注意:应该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

(3)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注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4)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5)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物价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价变不一定引起通胀)

4、价值规律的易错观点

(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注意: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影响。(注意:应该是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

(3)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注意: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4)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注意: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5)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注意: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

(6)价格由购买力决定。(注意: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5、生产与消费及消费类型

(1)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注意: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消费决定生产(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注意:是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的)

(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的消费所取代

(注意:取代的说法错误)

(5)

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的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注意: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6.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易错观点

(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注意:公有制是基础,国有经济是主导)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注意: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3)公有资产占优势,主要是看量的优势。(注意: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4)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注意: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

(5)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注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要力量)

(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注意: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有支配地位)

(7)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注意:不能笼统地说)

(8)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合作制。(股份制)

7.关于公司和股份制的易错观点

(1)有限责任公司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注意:股份有限公司才可以)

(2)股份制是产品的分配方式。(注意:是企业组织形式)

(3)股份制是我国公司制的唯一形式。(注意:是主要实现形式)

(4)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注意:混淆了股票和债券)

(5)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反比,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注意:前者是正比,后者是反比)

8、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易错观点

(1)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注意:权利可以放弃,义务不能放弃。)

9、投资的选择

(1)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注意: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2)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注意:股票不是定期收取利息的)

(3)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注意:政府债券)

(4)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少。(注意:是购买商业保险)

10、关于分配制度的易错观点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注意: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

(2)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注意:按劳动成果分配)

(3)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注意:按劳动要素分配)

(4)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注意: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

(5)劳动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效率越好。(注意:劳动生产率与效率是不同概念)

11、关于财政的易错观点

(1)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注意:税收是主要形式)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注意:是小于)

(3)财政收入减少,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注意:应该是财政收入增加,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4)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注意:关键是发展经济,还要调整分配政策)

12、税收和纳税人

(1)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范围。(注意: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个人所得)

(2)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就要提高税收的税率。(注意:二者无必然联系)

(3)不同性质国家的税收,其分配主体都是国家,税款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注意: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注意:固定性是指不经过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而不是不能改变)

(5)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注意:应该是直接负有纳税义务)

(6)在我国,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人人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注意: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

13、市场经济的易错观点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注意: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

(2)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注意:不可能同步富裕)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注意: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

(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是坚持共同富裕,根本标志——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注意:促进经济增长)

14、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易错观点

(1)总体小康水平就是全体人民都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注意: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3)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坚持以人为本。(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15、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注意:独立自主、自立更生是根本基点)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注意: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3)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4)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政治生活》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的易错知识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注意: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2、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注意: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

3、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注意: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的。我国国家性质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注意: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5、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注意: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6、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注意: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7、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注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

8、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注意:错。如,全国人大代表享有的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特别保障权,并非人人都有。)

9、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注意: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的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

10、“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注意:错,这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11、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注意:不是少数精英的事,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

12、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是弱者对强者进行监督,不起任何作用。(注意:错,公民实行民主监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见课本第29页)

13、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注意: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

14、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是我国基层政权机关。(注意: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

15、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6、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政治自由和权利(我国公民的政治自由和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易错知识点

1、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注意:错,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或者代替政府行使职能。)

2、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注意: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引导。)

3、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注意:都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4、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因此政府属于立法机关。(注意: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5、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注意: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原则都是我们在民主决策中应坚持的原则。)

6、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注意: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易错知识点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注意: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说我国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也是立法机关。(注意: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是立法机关。)

3、各级人大都能制定法律,都是立法机关。(注意:地方人大只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地方性法规不能等同于法律,不是立法机关。)

4、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注意: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执政,政府才是依法行政。)

5、中共中央提出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变为国家意志的。(注意: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是通过法律来实现的,党的政治领导通过人大变为国家意志。)

6、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注意: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利益和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利益。)

7、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注意: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相互监督。)

8、“三个代20.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的决定性因素。(注意: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上的领导。)

9、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注意: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10、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注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11、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注意: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注意: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1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注意: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注意: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15、人大是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注意:行政机关是人大的执行机关。)

16、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之一。)

17、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注意:各级地方人大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全国人大才具有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18、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全部问题。(注意: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19、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是中央的执行机关。(注意:错,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大,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政治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20、人民政协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机关。(注意:中共中央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机关)(即党的政治领导)。

21、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国家职能。(注意: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职能,但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22、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意: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贯穿这一理论的主线。“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23、在我国,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注意: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

24、我国已经消灭了民族压迫,所以不存在民族问题了。(注意:消灭了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就消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但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团结的问题仍然存在。)

25、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是行使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注意:全国人大、国务院是国家机关;政协不是国家机关,而是政治协商机构。)

26、我国的多党合作就是多党联合执政。(注意:不对。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7、我国的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注意: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8、我国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注意:往往交织在一起,但民族问题不一定就是宗教问题)

29、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注意: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正确,但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是错误的)

30、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注意:我国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不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

31、我国实行自主自办的方针,与外国宗教不存在交往。(注意:我国宗教在独立自主自办的前提下,发展与国外宗教的交流和交往。)

3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使宗教信仰最终放弃有神论和宗教信仰,逐步消灭宗教。(注意: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把宗教活动纳入政策、法律、法规范围。)

33、我国的宗教性质上已发生了根本转变。(注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

34、宗教已经完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注意: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5、在我国,宗教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注意:宗教主要起着消极作用,只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起一定积极作用。)

36、民族自治地方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注意: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独立主权。)

3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注意:是基本。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8、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充分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39、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40、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注意: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1、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注意: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4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注意: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3.在我国,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正常宗教活动受到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

44.我国的宗教性质已发生了根本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发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

4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四、当代国际社会

1、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由本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决定的(注意: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各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的。)

2、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注意: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3、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注意: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也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4、国家力量相同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注意:共同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5、一国的经济越发达,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就越大。(注意:错,不能这样认为,这是不科学的观点。)

6、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意味着当今世界已经实现了多极化。(注意:不正确。)

7、弱国无外交,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注意:弱国也可以发展对外交往,推行本国的外交政策,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8、我国政府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注意:我国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是有原则的,是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础的,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的问题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绝不拿原则做交易的。)

9、只有维护本国利益,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意:若只顾本国利益,而不顾他国利益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不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甚至会阻碍或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0、对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我国政府的主张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注意:对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我国政府的主张是应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反对诉诸武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11、国家性质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12、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文化生活》

一、文化与生活

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注意:错。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一种文化)

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注意:错。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注意:错。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4、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注意:错。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5、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注意:错。文化不等于文化教育程度。)

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注意: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7、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注意:错。先进的、健康的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注意:错。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的作用。)

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注意:错。是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10、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1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错。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对应的内容不能颠倒。)

12、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注意:错。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贸、人口迁徙、教育,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途径和手段不要混淆)

13、九寨沟为世界自然遗产,黄山为文化与自然遗产,庐山为文化景观遗产,昆曲和古琴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4、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注意:错。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15、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注意:错。独特文化传统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础,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6、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注意:错。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17、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18、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注意:错。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9、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注意:错。大众传媒另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20、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注意:错。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1、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注意:错。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2、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错。注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23、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24、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注意:错。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5、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26、文化继承就是文化发展(注意:错。继承和发展强调的内容、要求和地位不同。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7、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注意:错。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文化自身的因素)

28、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性、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29、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注意:错。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根本途径)

30、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意:错。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1、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注意:不科学。文化创新还有另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注意:错。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33、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注意:错。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意:错,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35、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交流、融合。(注意:错。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

36、文化创新表现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注意:错。文化创新表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37、“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注意:错。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注意:错。是汉字,不是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40、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注意:错。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一回事(注意:错。二者强调的方向不同)

42、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43、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44、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注意:错。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45、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注意:错。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

46、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47、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精神纽带、精神动力、精神支柱),永不泯灭(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全历程)

48、自强不息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注意:错。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49、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注意:错。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

50、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注意:错。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51、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注意:错。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52、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注意: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3、爱国就必然爱社会主义(注意:错。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54、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的。(注意:错。弘扬民族精神不会影响经济建设,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5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注意:错。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

四、发展先进文化

56、文化生活出现多样化的原因:文化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注意:错。文化生活多样化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文化市场的发育和完善。)

57、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注意:错。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可以是流行的,但流行的并不一定是经典。)

58、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注意:错。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59、传统习俗属于落后文化(注意:错。二者有区别,但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60、我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法轮功”,体现了我们严厉打击落后文化的决心。(注意:错。“法轮功”是腐朽文化,腐朽文化与落后文化是不同的。)

61、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6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开始了发展先进文化的历程

63、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注意:错。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64、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注意:错。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建设和谐文化根本上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注意:错。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6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标。(注意:错。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即培育“四有”公民。)

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深叶茂的土壤:亿万人民参加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68、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意:错。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69、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一回事(注意:错。二者有区别)

70、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7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注意: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深叶茂的土壤:亿万人民参加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而且个人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7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注意:错。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总要随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73、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注意:错。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74、我国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75、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主体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动力的经济,所以,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不需要诚实守信(注意:错。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76、学生阶段主要是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思想道德建设是以后的事。(注意:错。这观点错。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77、知识文化修养高的人,思想道德修养也高,反之亦然(注意,错。二者有着密切联系,但不能成正比)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唯物论部分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物质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意识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5、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赖。(物质可以不依赖意识,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意识要依赖物质,说相互依赖是错的)

6、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7、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是对物质的主观映像,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8、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10、意识能够促进事物发展。(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11、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1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

13、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

14、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

15、只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7、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

18、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这不是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即现象)

19、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

20、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

认识论部分

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都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6、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7、物质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8、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

9、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颠倒因果关系)

10、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1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12、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13、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14、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辩证法部分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前对后错。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两种联系都是客观的)

4、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

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该说法正确)

6、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辩证的否定)

7、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在一定条件下)

8、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

9、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0、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只有前进行上升性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1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2、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13、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前对后错。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

14、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前两句对后一句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15、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16、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

117、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8、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19、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0、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2、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23、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前对后错)

2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前对后错。后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

26、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7、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28、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而且矛盾的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2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这是知识的混淆)

30、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缩小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涵,不完整,还有矛盾的主次要方面)

31、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取决于社会存在,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科学的社会意识。(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4、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所有的价值观都起导向作用,但不等于都有促进作用。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起促进作用)

5、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立场上是衡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否的两个标准。(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6、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价值选择基础之上的。(价值选择是建立在价值判断基础之上的。)

第6篇:清新一中2012届高三政治易错选择题训练

(六)

1.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

下功夫。下列经济观点与这一要求共同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 ()①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④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要趋利避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

2.2009年7月22日,全球约有3亿人左右有幸观测了三百年一遇的太阳和月亮演绎的古老、亲密拥抱——日全食。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3.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取消城乡差别,实行城乡按相同人

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实现城乡“同票问权”有利于()

A.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

C.保证公民平等地参与国家立法D.完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

4.图9为2003-2007年广东城乡居民收人、工资涨幅与GDP涨幅的比较。针对这种情况,

广东省应该着力于()

①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②大幅度提高本省务工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

③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④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是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近2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就业增长率却在下降。针对我国就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就业增长率提高的有效措施是:()

①鼓励发展有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③注重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

④加快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对2010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确立了2010年以“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变”为基本政策取向。

6.下列措施中有助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变”的是()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③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④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堪称“中国第一桥”的港珠澳大桥,将从更深层次上拉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沿海城

市的经济链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半小时经济圈”将使珠三角地区成为一体,南北文化、港澳文化将在这片土地上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这体现了()

A.要根据实际需要去建立和创造联系

B.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C.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D.事物间的联系推动世界的永恒发展

8.羊是广州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仙羊赠穗的美丽传说一直流传至今。广州亚运会创作的吉祥物“满满”,便采用了“羊”和“穗”这个能给大家带来幸运的吉祥之物,羊手里握着谷穗将神话故事再次重现在人们面前。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继承性②文化具有鲜明的区

域性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

界的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②④D.①②

9.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以网络为媒介的“政

府一民间”互动模式已成为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元素。“政府一民间”互动模式()①方便了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②保障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质询权

③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④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和汇集民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庄子在《吕氏春秋·必己》中说:“成则毁,大则衰,廉则锉,尊则亏,直则骫,合则

离,爱则隳,多智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下列选项与题中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②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③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④人勇若怯,人智若愚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②④

11.某手机网站反复弹出广告:“发送短信,告知生辰八字,可洞晓您的姻缘”“大师指点

靓名,让您小孩幸福一生„„”,等等。这些广告()

①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②否认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③是诡辩论的一种具体表现④用想象的联系代替事物固有的联系

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④

12.2009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 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之所以强调民族团结是因为()

①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②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③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物质保障

④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13.胡锦涛总书记在国庆6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8 次提到和平一词,凸显我国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国越是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就越大,给世界带来的机遇也越大。”这是因为()

A.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D.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14.“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两种观点体现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15.(09届江苏省南京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这说明:()

①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④社会存在决定意识

A.①②④B.②⑧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要求,要把领导干部接访的重点定位在“事要解决”上,努力在“案结事了”上狠下功夫。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有利于()

①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②改善干群关系,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

③公民表达权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④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多难兴邦”源自《左传.昭公四年》,原意是遭遇劫难的有些国家,其后疆域拓展未遭劫难的国家反而疆土不守。现在人们这样解释“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激发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从而使国家强盛起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和发展

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传统,古为今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8、在当代中国,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A.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B.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C.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抵制西化图谋

19、2009年3月18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禁止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果汁公司。这体现了国家在经济活动中()

A.发挥基础作用B.进行宏观调控C.直接干预经济D.实行贸易保护 20.1月11日至2月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五次座谈会,就正在编写的《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和学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五次座谈会上,公民是()

①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国家大政决策 ②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国家大政决策 ③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国家大政决策 ④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国家大政决策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

21.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不顾自身减排力度不够的事实,反而对发展中国家的行

动表示不满,导致大会无法达成预期目标。这说明()

①共同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利益差别和对立是国家间矛盾的根源 ③国际关系正在由缓和趋向紧张 ④各国国家性质与利益追求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④

22.潮汕抽纱曾经是潮汕人重要的谋生手段。它是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传入的。它融合了

潮汕织绣工艺,在潮汕人独特的审美观、精工细作和耐劳刻苦文化的滋养下,散发着沁人的艺术芳香。这说明,潮汕抽纱的艺术创新是()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继承传统文化 ③借鉴外来文化 ④体现时代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

23.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

“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③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③④B.①④C.①②④D.②③

24.正在编制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人口问题已不仅仅是“人数”问题,而主要的是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要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人口思想的变化说明认识具有()

A.客观性B.规律性C.反复性D.无限性

25.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上演了一幕幕“楼市风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直线上扬,许多地方的房价远远超过了普通百姓的购买力,但人们购房的热情却不减。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拉动房价不断上升的因素是()

①水泥等建筑材料成本上升,房屋建设标准高、面积大、质量好

②商品房供不应求,而消费是生产的最终动力

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上升

④人们“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参考答案

1.B2.C3.A4.D5.B6.C7.D8.D9.D10.A

11.B12.C13.B14.A15.D16.B17.A18.B19.B

20.B21.D22.B23.B24.D25.C

上一篇:应聘会计岗位求职信下一篇:社保局长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