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监管制度管理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保险业面临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保险业快速发展和国内保险市场竞争的新形势,中国的保险监管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监管制度创新,但目前的监管制度设计仍然滞后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保险业的监管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应对问题的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保险业监管制度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保险业监管制度管理论文 篇1:

浅谈我国保险业的现状

保险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上: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广义上:保险是指保险人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建立专门用途的保险基金,并对投保人负有法律或者合同规定范围内的赔偿或者给负责人的一种经济保障制度。对于保险含义的准确及适当的理解,有利于我国普通大众理解保险,增强保险意识,有利于保险业的发展。

保险的品种按不同的划分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以保险经营主体为标准,保险形态可以区分为公营保险和民营保险;以保险经营的性质为标准,保险可以分为营利保险与非营利保险;以计算机技术在保险经营中的应用程度为标准,保险可以分为人寿保险和非人寿保险;以风险转嫁方式为标准,保险可以分为足额保险、不足额保险和超额保险;以保险业务的承保方式为标准,保险可以分为原保险、再保险、复合保险、重复保险和共同保险;以保险给付方式为标准,保险可以分为定额保险和损失保险、定额保险和利益保险、现金保险和实物保险;以保险政策为分类标准,保险可分为自愿保险与法定保险、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普通保险与政策保险;以国家保险立法形式为标准,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损失保险与人寿保险、损害保险与人寿保险、财产意外保险与人寿健康保险;以经济关系因素为分类标准,保险可以分为企业保险与个人保险、团体保险与个人保险、工作收入保险、财产保险、费用保险。通过这么的保险种类,可以让大众更加明了保险的种类,选择自己合适的保险方式,化解社会和个人风险。

我国由于保险业起步晚,百姓保险意识比较弱,加上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造成我国保险业的落后以及与国际上的保险业发达国家的差距。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分析目前我国保险业的现状,普及普通大众保险意识,推动我国保险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金融产业的发展。

一、我国老百姓保险意识落后

我国是传统的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以及传统保守的思想模式使老百姓的风险意识消极保守,建国以来,保险沦为财政和银行业的附属物,保险意识更是非常淡薄,这种从古至今的风险意识造成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国人的风险意识淡薄造成了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滞后,这是我国保险业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

二、我国保险品种单一且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差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保险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但是我国保险业所提供的险种却十分有限,这种对市场的适应能力缓慢的现象严重阻碍了保险产业的发展。我国保险业还处于上升发展期还处于探索磨合阶段,保险的种类还比较单一,市场还处于上升期,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但现在我国相关部门发明保险品种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是保险业相关部门需要改革发展的地方。

三、我国保险业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比较大

保险业处于上升发展的时期,关于保险业从业的专业人才的素质还有待提高,我国现在的保险业还处于那种推销阶段,并不能让公众对保险业销售人员产生信服的感觉,这是因为我国的保险销售还处于低级阶段,保险业的特殊经营方式产生了对展业、精算、承保、投资、理赔等特殊人才的需求,各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但是我国停办国内保险业务达20年之久所带来的一个直接严重后果是保险人才培养的断层。同时保险公司的培训水平有限,相关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素质不高、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都使得保险业的人才不能很好的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由于一些保险营销员缺乏职业道德,缺少相关知识,致使在推销保险产品时出现误导陈述、保费回扣、恶意招揽等违规、甚至违法现象,极大地损毁了中国保险业的声誉。

四、我国保险业的监管力度不够

保险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保险业是以大数法则为其数理基础的,保险定价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而这些技术是多数投保人不了解的。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需要政府对保险业加以监督管理,以保障投保人获得合理的保障条件和费用支付条件。 在保险业务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保险监管制度却明显滞后。因为监管不力导致中国保险市场秩序混乱,例如保险公司或中介机构资金管理松弛、乱设保险分支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公司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和恶性竞争严重等,中国保险行业亟待解决这些明显存在的问题。

鉴于我国保险行业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目前我国保险业理赔方面也存在不少的漏洞,无论是国家、相关保险企业和个人,都应不断加强保险意识,以及理解保险在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我国的金融保险市场才能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才能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程骏俊

保险业监管制度管理论文 篇2:

浅谈我国保险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保险业面临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保险业快速发展和国内保险市场竞争的新形势,中国的保险监管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监管制度创新,但目前的监管制度设计仍然滞后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保险业的监管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应对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保险监管;分业监管;偿付能力监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保险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但同时,国内保险公司所拥有的地域和业务优势正在逐步消失,来自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压力也迅速增加,中国保险公司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迅速被外资掠夺的挑战。因此,中资保险公司必须在有限的保护期内迅速提高自身竞争力,保险监管机构也必须尽快从我国实际出发,完善我国的保险监管制度。目前,我国现行保险监管制度还存在着很大缺陷,亟待加以改善。

1 中国保险监管现状

中国保险业的监管一直实行严格監管和分业监管的模式。“一行三会”的模式造成了监管制度的缺陷:监管权力分散、联系会议形式松散、缺乏刚性约束以及监管工作沟通和信息交流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等。从世界各国保险业的发展来看,当一个国家保险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应转入相对宽松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随着中国保险市场逐渐对外开放,为迎接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的巨大挑战,中国的保险监管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监管制度的创新,这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同时我国的保险监管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使得中国目前的保险监管制度既不能适应我国保险业迅速发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提高我国保险业竞争力的需求,同时还造成了许多问题,如垄断程度较高、有效竞争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不强、高风险活动泛滥、保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不力等,这些问题至今仍是制约我国保险业提升的瓶颈。改善中国偏于滞后的保险监管制度已经成为保险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2 中国保险监管存在的问题

2.1 偿付能力监管不力影响保险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中国保险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仅采取最低资本额的监管制度,而且对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也从未采取过任何有效监管措施,造成国内保险业曾一度有多家公司的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对国内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2.2 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与金融一体化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中国目前采取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和信托业之间分业经营的原则。但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保险业、银行业与证券业等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相互渗透的趋势在不断加强。这削弱了分业监管的业务基础,表现为监管交叉增加了监管成本,交叉性的业务很有可能成为监管真空地带。

2.3 以规则为基础的合规性监管

中国保险业尚未实现从以规则为基础的合规性监管向以风险为基础的偿付能力监管过渡,监管重心仍然放在保险机构的市场行为上,对保险企业资本金和资产负债表的审慎监管、对真正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均重视不够,特别是缺少对保险机构的跟踪分析,基本还处于事后“救火”的被动状态。

2.4 监管手段仍以行政手段为主

监管手段以行政手段为主,造成了监管工作缺乏必要的透明度,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等问题。

2.5 政府监管部门缺乏足够的权威性

政府监管部门在保险公司的市场准入和退出问题上缺乏实际权力,行政处罚和法律制裁往往也流于形式。同时因定位不清,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并存的问题。

3 中国保险监管问题的对策

3.1 由严格的市场行为监管向偿付能力监管过渡

偿付能力代表保险公司的综合财务实力,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可以帮助监管机构及时、迅速地发现保险公司存在的问题,一旦发现其偿付能力低于要求的标准,监管机构就能及早对保险公司的经营进行干预,以减少其破产的可能性,降低其对整个保险业的负面影响。

(1)加强对保险公司的风险资本的动态评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与保险公司经营的业务品种、投资收益和市场利率变动密切相关。其基本思想是,承保高风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需要拥有更多的资本金来满足风险资本的要求。监管机构也应根据保险公司的整体风险确定其需要满足的最低资本金。

(2)建立偿付能力监管的现场检查制度与非现场分析制度。只有综合运用现场检查与非现场分析,才能及时发现偿付能力风险。

(3)建立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评级机构。应大力发展权威性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评级机构,形成完善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评级体系,借助社会力量减少监管机构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3.2 由分业监管向功能监管制度过渡

目前我国总体上仍然是分业经营的格局,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中国还不具备实行统一的功能监管的条件。但是随着国内金融业间相互渗透,现行监管体制所隐含的各种弊端日益凸显,监管体系由分业监管转向混业监管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中国保险业必须从分业监管迈向功能监管。分两步进行:

(1)在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总体框架下,做好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工作,保监会应不断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的交流与沟通,共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对跨领域的经营问题建立高效、可行的协调、磋商机制。

(2)逐步向统一监管制度过渡。由央行负责对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进行监控,并对金融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进行监管。对金融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下属的金融子公司实行功能监管的原则。央行负责统一和协调监管政策,并尽快就金融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关联交易,以及收购、兼并等股权变更事宜制定详细的监管规则。

参考文献:

[1] 袁德才.保险监管工作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N]. 法制日报, 2010 .

[2] 仝春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保险监管工作[N]. 中国保险报, 2010.

[3] 方华.偿付能力达标:2010年保险监督红线[J].金融时报,2010(1).

[4] 李纯安,王建宏.WTO:对保险监管重新评判[J].金融时报,2001(11).

[5] 综慧.保险监管更趋科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定》及三个规范性文件解读[J].中国保险,2008(8).

作者:曹维洋

保险业监管制度管理论文 篇3:

大数据时代下保险业发展趋势及风险应对策略

首先总结了传统保险业运作模式及风险应对策略的弊端,其次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下保险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从发生风险的各个角度出发利用大数据技术研究并提出合理化的应对策略。以期对保险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

新冠疫情的爆发,自然灾害的频繁出现,使得不确定风险因素增加,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投保可以在灾难发生时,对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保障。因而保费如何收取,保险产品如何设定,参保人员如何选择保险产品,成为保险公司非常关心的问题。传统通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近年来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保险作为基于大数法则运营发展的商业行为,对大数据的利用有着天然的倾向性。互联网日渐普及之后,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精准和可行。

二、传统保险业运作模式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得到快速发展,但随着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保险科技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保险行业的形态,使传统的保险运作模式存在的问题日渐显露。

从宏观角度看,我国保险法制不健全,监管力度尚小,国民保险意识薄弱等。从微观角度,保险业思维模式陈旧,数据处理能力不足,运作不规范,专业人才缺乏等。针对这些问题,国家要完善法制建设,提高政府参与度,加强监管。保险公司则要利用大数据技术,转变保险业经营模式,提高风险应对措施。

三、大数据技术给保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保险行业主要特点是数据多,整合困难,客户多分析困难,要求多,应用困难,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保险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挑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涵盖了官网、微博、微信、综合电商等多样化的互联网创新营销模式,势必会影响保险业的未来发展。

(一)大数据时代给保险业带来的机遇

1.实现产品的创新,拓宽行业发展空间

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挖掘,对内部数据进行整合,引入外部有用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客户进行画像。实现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对保险业进行风险评估,规避风险,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产品的创新,拓宽行业发展空间。

2.提升精算质量,实现精准营销

不存在错误的客户,只存在错误的宣传,个性化推荐和营销就是在适当的时间以最恰当的方式向客户推荐或营销,他最需要的咨询产品或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信息进行整合,分类找出有用的数据,进行各方面的数学建模,从而提升精算质量,实现精准营销。

3.提升金融行业的竞争能力

面向未来,传统的计算工匠将难以生存,但真正的人才将成为最先进的技术。

4.提升保险业资金运用水平

提供宣传与销售平台,互联网可以细分客户信息,改善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个性化精准营销进入系统之后,伴随而来的广告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垃圾广告,而是考虑了职业性别,年龄收入等因素的针对性产品,事实精准,旅游出行之前看到的不再是重复的广告,而是针对性的旅游保险广告。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从客户细分营销策划,营销执行到效果评估的精准营销环节管理,反复筛选,实时优化,调查问卷,首先明确项目目标,其次采集分析用户行为,接着补充互联网数据,构建用户画像,最后精准营销试点。

(二)大数据时代给保险业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大数据不仅为保险行业带来了另一种找客户的方法,也为保险行业应对风险的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首先思维方面的转变。

第一思维方面的转变。保险业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会不断地固化自己的企业文化、运行模式、商业策略以及市场定位等基本要素以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人们处理数据也从单一的数据变为全样本数据,但由于海量数据和全样本数据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匮乏,人们不得不接受数据的混杂性,而放弃对精准性的追求。在对大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放弃因果关系的探讨,转而关注相关性,转變传统的思维模式。

第二,其他金融机构的加入。现有,数据收集技术及分析技术比较薄弱,与银行,证券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保险业应学习其他金融机构的优势技术,取长补短,促进保险业更好的发展。

第三,技术人才匮乏,保险也面临来自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公司有风格的竞争压力,最好人才储备一严重不足,高端新型技术人才匮乏。因而险企人员需要不断快速学习和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来处理大数据。 因此, 银行需要加强前瞻性技术研究并与IT战略规划结合, 才能赶上大数据时代的步伐。

(三) 保险业如何抓住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

第一要关注客户,通过大数据技术,以客户为中心,收取可靠信息进行分析指导。第二,要关注风险管理,客户信息的泄露容易引起重大损失,借助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案,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因而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操作风险防范风险。

四、大数据时代下保险业的风险应对措施

大数据对保险业的影响将是全面和深刻的,保险业的经营理念、风险定价、产品设计、营销策略、客户服务、风险管控、组织框架以及监管都必须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海量数据的冲击及发展,保险业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门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比如增加宣传教育力度,为保险业发展提供健康的引导,利用保险业减少各种风险,为人民群众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广大群众也需要增强风险意识,精准投资,挖掘保险业发展的空间,从而发挥保险业对于经济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二)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人才是现代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是其竞争力最直观的体现。保险业的发展同样需求专业人才,当下最短缺的就是具备专业数据分析的人才,比如设计工程师,除了要求数据工程师的较强数据洞察力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一定保险知识,专业数据分析建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而保险业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提升自身的人才实力。或者保险业也可以与高校、专门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自己对于专业人才需求的目标。此外针对人才方面保险也可以培养现有的员工,为员工提供带薪进修的机会,从而为公司组建一批优秀的、具有专业数据分析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人才。

(三)优化和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从国内外的保险科技发展趋势来看,数据是保险业发展的核心,如何更为有效的使用数据,将成为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将促使产品精算、风控管理、人员管理、内控审计等一系列流程,逐步产生深刻变化。

为了能更好地应对保险行业的风险,保险行业需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应用几方面构建数据信息,拓展数据来源,建立许可与信任、构建商业应用背景、数据分析与建模、数据存储与整合,组织建设专门的数据人才,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量庞大,且都呈现碎片化的方式,难以通过固定的计算模型进行分析与计算。所以,保险公司必须优化销售部门及公司的业务流程,构建客户为中心的数据管理平台,包括线上、线下、虚拟和实体的数据的管理,优化保险公司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获得更多经营利润。

(四)加快转变营销思维模式

目前,在保险业中还在沿袭着传统的保险代理人的宣传、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销售保险产品等方式。但是基于大数据时代,保险业应该有所创新,转变经营模式,突破传统的以直觉、偏好为主的决策方式,充分利用好大数据带来的便捷,以数据为主,扩大与各类数据平台的合作力度,加快转变营销思维模式,通过数据平台可以获得客户有针对性的数据信息,也可以更便捷的推荐和销售保险给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比如淘宝、京东等,从客户浏览信息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也为更精准的向客户推荐保险产品提供数据参考。

(五)完善监管体系

保险业在大数据战略和网络经营等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险监管需要顺应大数据的要求,深入推进保险业创新发展和监管体系的完善;要防范创新风险,加强风险预警跟踪,对大数据时代下的新的风险形态保持足够的敏感和警惕,促进保险业市场可持续发展。

在监管方面,要强化基础建设,建立大数据的质量标准,消除壁垒,推进信息共享,建立信息隐私保护制度,加强信息的安全保护,建立安全有效的大数据共享使用环境;要鼓励包容创新,以开放的心态支持保险机构运用大数据进行产品、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有益创新,并在监管上及时跟进;要完善监管制度,对保险市场基于大数据的新事物的新探索,适时制定监管制度加以规范,减少监管死角和监管真空地带,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监管。

(六)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风险管理健全风险机制建设

加快转变营销思维模式,创建良好的监管及环境保险业在大数据时代发展的策略大数据技术对保险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虚词巨大的挑战,他可以给保险带来更好和产品,加强保险业和客户间的沟通,但同时也带来了转变思维模式,引进先进人才,加强数据处理能力和网络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每个问题对现在的保险业来说都是一个难以克服的挑战,所以保险也必须从上而下,全面的进行转变,进行公式制度的调整,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只有保险也抓住了大,数据时代发展的机遇加快步伐,转变积极服务客户,改进经营模式,保险也就一定可以在这个时代里有自己的一条生存之路,走出自己的步伐,邁向成功之路。

五、结语

研究表明, 保险业是信息密集型服务产业, 在数据特征和数据处理要求方面基本符合“大数据”概念与特征。 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是开放与融合, 以及“一切皆可数据化”的思维, 文章总结了传统保险业运作模式及风险应对策略的弊端,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下保险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从发生风险的各个角度出发利用大数据技术研究并提出合理化的应对策略。并指出在通往大数据时代之路上金融业将面临来自思维、管理与技术方面的挑战。 最后也给出了在大数据时代金融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这些研究结果将不仅对保险业务未来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同时, 也将为新保险风险理论的拓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基础课部)

作者:陈英

上一篇:社区党建工作总结(通用3篇)下一篇:商务上半年工作总结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