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

2022-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

以生活为导向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不断发展进步,以美术活动为代表的幼儿艺术教育不断深入实施,也积累了相当经验。但因为幼儿生活体验及认知存在的不足,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普遍存有一些问题。本文以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生活化内涵及当前实施现状,然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课程设置生活化”、“欣赏内容生活化”、“组织实施生活化”、“测量评估生活化”。

关键词:以生活为导向,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

艺术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美育教育。《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明确指出,艺术教育为幼儿五大教育领域之一。无独有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下称“纲要”)对此也做出了类似说明。幼儿艺术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同时也普遍存有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美术欣赏活动方面。在当前“幼有所育”的学前教育背景下,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质量亟待提高。本文以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以生活化为导向,全面探究幼儿美术教育持续发展可行性路径。

一、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生活化内涵

在我国,教育生活化或者生活化教育由来已久。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更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我国近代学前教育之父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思想也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论证了生活化教育的思想。近年来,随着全面教育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出,教育生活化再一次得到了学界及教育界的关注。在学前教育研究领域,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生活化更成了其中研究的热点。

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在幼儿创作能力较为有限的条件下,美术欣赏活动可使幼儿在较为自由、宽松的环境与气氛中探究作品蕴含的美学思想,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意识、丰富想象、增强艺术感知能力及创造能力。至于美术欣赏活动生活化,学界对此并无统一界定,但通过文献分析可知,其根本是指基于幼儿生活实际,把美术欣赏活动置放于真实或尽可能真实的幼儿生活状态下实施。这样,不但可使幼儿在潜意识中缔结生活与美育的联系,而且更可激发其对美术作品及相关活动的内在兴趣。

二、当前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现状分析

因为主客观多种因素,我国学前教育质量亟待全面提升。这其中便包括美术欣赏活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缺乏生活化

生活化课程是美术欣赏活动生活化的根本保障。但实践方面,幼兒美术欣赏活动开展的整体次数与频率均有很大欠缺。这从根本上导致幼儿美术欣赏活动并没有常态实施。相形之下,手工美术活动或者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活动则是频繁进行。在此种情形下,不仅幼儿的审美意识得不到培养,更主要的是,也导致幼儿对美术、对美育的认知向片面化、单一化方向发展,使其在主观上把美术或者美育等同于手工及绘画活动。

其次,即便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其涉及的内容也较为有限。就作品类型而言,涉及到的中国名人名画占据了较大比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国家的优秀绘画作品,即使有一些适宜儿童欣赏,但却得不到重视,例如新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乔治·修拉的名作《大碗岛的星期天》其实完全可用来引导幼儿体验不同动态的线条。再如凡高的作品《星月夜》,及其他世界知名画家的作品等。幼儿美术欣赏活动课程设置缺乏生活化还表现在教师理念与组织行为缺乏和谐统一。根据陶行知先生及陈鹤琴先生对教育生活化的论述,幼儿美术欣赏活动应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与活动。但仅就其与区域活动的结合来看,即使绝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但仅有较少比例的人把其付诸于实践。所有这些,均是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缺乏生活化的表现。

(二)活动内容缺乏生活化

欣赏内容是美术欣赏活动开展的载体,其选择及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美术欣赏活动的效果与质量。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表明,在幼儿时期,人正处于知觉运动阶段,其注意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解决问题以及逻辑推理等方面均存在极大不足。这种客观情形决定了一切幼儿教育的内容均需要与幼儿实际保持一致。但从实际来看,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内容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单一化和片面化现象。 例如,绝大多数教师在内容选择时通常较为随性,对于图片、实物等均没有过多考虑,且选择的内容与幼儿园内环境、幼儿家庭生活环境关系密切与否几乎没有考虑。相形之下,图片式的美术欣赏内容则占了绝大多数,结果致使美术欣赏基本等同于图片欣赏。再如,即便有教师选择梵高的《星月夜》进行欣赏,但却不加以引导或构建适宜的环境激发幼儿思考。相反,只是通过成人语言对其中的线条等进行描述。这对于幼儿味同嚼蜡,可能起到的实际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其次,幼儿美术欣赏的环境得到了极大漠视。而且,即便图片欣赏却也不够系统、全面,结果一些较为适宜的画册、图册或者工艺品等均没有得到重视,从而放大了欣赏内容单一化、片面化的现象。实际上,只要深入挖掘,不同时代均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作品用于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例如,近代的“丰子恺幼儿教育漫画”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福娃”、“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墩墩”等均可用于幼儿美术欣赏。

(三)具体实施缺乏生活化

教育活动的关键在于实施。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更是如此。但实践表明存在的问题较为明显。一方面,教师相关理念与组织实施之间存有较大分歧。例如,虽然教师普遍能认识到美术欣赏应基于幼儿的客观实际,以生活化的方式实施。但在实际进行中,无论是相关环境的创设还是引导又或者其他通常从自身成人的视角出发,而忽视了密切联系幼儿生活实际。例如,有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星月夜》时,虽然目标在于使幼儿感知作品色彩及线条变化,但却没有从幼儿自身的生活体验购置情境。更多教师则直接抛出“小朋友们,大家在画面上看到哪些线条”诸如此类的问题。即使对于大班幼儿而言,脱离了实际生活情境的问题无异于“泥牛入海”,有去无回,自然起不到什么作用。

三、幼儿美术欣赏活动可行性策略

针对以上所述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者以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经过对比有关理论与实践总结,提出以下可行性建议策略:

(一)课程设置生活化

虽然有关方面目前已普遍能意识到美术欣赏活动的重要性,但具体实施难以实现预期效果。为此,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有关课程生活化较为欠缺的现象。但实践同样表明,相当数量的教师已具备了美术欣赏课程生活化的意识与理念,只不过,真正课程设置,包括名人名画、实物欣赏等却不能恪守生活化的原则。

通过深入分析发现,这主要是对幼儿美术欣赏心理把握不够精准所致。本文研究者深入学习“指南”、“纲要”并分别于不同环境下对大班幼儿进 行观察,结果发现幼儿美术欣赏活动心理主要可分为这样几个方面:感知、想象、体验、表达等。其中,每一方面均涉及到许多不同内容。例如,感知便包括线条、色彩、构图与造型。但实际欣赏通常过多地局限于某一方面。在上述的几个案例中,欣赏活动往往停留于线条的单一维度,而忽视了感知的其他方面。事实上,即便感知意义上的欣赏,也可把其涉及到的几个方面融为一体。特别是因为幼儿习惯的美术手工活动,如泥艺、纸艺等,作品欣赏均可从线条、色彩、构图、造型等方面综合实施。同时,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这也可把表达、体验等其他美术欣赏活动融为一体。

此外,还应根据美术欣赏心理分门别类地设置相应的课程。例如,可基于幼儿的体验、表达等心理,设置优秀美术实物欣赏课程。此方面,幼儿生活中许多器物均可有机应用于其中,像普遍受幼儿欢迎的喝水的卡通杯、“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融融”等。在引导幼儿分别从不同角度欣赏之后,再组织其用水晶泥、橡皮泥或者其他适宜的材料按自己想象进行加工创造。这样,美术欣赏活动生活化课程设置才能系统。

(二)欣赏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或活动生活化是教育生活化的核心。研究表明,此方面存有多种观点。例如,有学者提出生活化内容的实施应以学习者的内在兴趣、需要选择相应的生活内容。另外一些学者则指出,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生活内容。还有一些学者则指出,应把学生兴趣与社会需要相结合,选择相应的生活内容。本文研究者依据“指南”与“纲要”,对大班幼儿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生活化的实践表明,此方面可从以下两点做起:

生活化内容的选择首先要与幼儿的认知水平、生活体验相符合。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系列主题课程。例如,因为有幼儿的妈妈喜欢穿汉服,而所有女性幼儿均有过穿不同款式裙子的经历,同时男孩子也普遍拥有一些“超萌”的T恤。本文研究者所在幼儿园对此进行了充分应用,以我国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为主题,设计了《漂亮的衣服》系列美术作品欣赏活动。这其中包括图片作品,也包括实物作品,包括服装,也包括配饰,包括女性服饰,也包括男性服饰。更主要的是,不同形式的欣赏之后,幼儿园还组织了时装秀,通过不同形式強化了幼儿体验,起到了较好的美术欣赏教育效果。

其次,密切结合幼儿热点话题,确定美术欣赏活动生活化内容。本文研究者所在幼儿园曾经组织儿童情景剧表演。本文研究者无意中发现相当数量的幼儿对戏曲脸谱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于是,在有关方面的配合下,便不失时机地组织了戏曲脸谱欣赏活动,选取的图片、实物均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经典脸谱,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实施生活化

美术教育与美术作品欣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课程设置及选择内容的生活化仅是欣赏教育效果的基本保证。除此之外,还需要组织实施生活化。这是确保成效的关键条件。

首先,在幼儿生活范围及美术视野较为狭窄的条件下,应基于幼儿的生活实际构建具体的生活情境。而且,这种情境的购置应真正能激发幼儿的内在兴趣。本文研究者所在幼儿园在引导幼儿欣赏凡高的《星月夜》时,首先通过视频播放了对华友好歌星谷村新司上海世博会演唱《星》的视频图片。美轮美奂的星空设计加之动人的旋律瞬间激发了幼儿的热情与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分别从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引导幼儿欣赏。同时,再根据欣赏活动的进展,以不同的问题引导幼儿从有关方面密切联系生活。如,“小朋友们从家里到幼儿园的路上走的线路是直线的,折线的,还是其他什么线条的呢?”“咱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波浪线呢?” 在色彩方面,同样引导幼儿根据个人衣食住行的体验探讨相关问题,以强化幼儿审美感知及生活体验。

其次,可以类比、对比的方法使生活化的美术欣赏活动有条不紊地实施。特别是在引导幼儿进行相同或相似内容的欣赏时。例如,本文研究者所在幼儿园在组织欣赏《星月夜》时,不失时机地呈现出《千里江山图》、《洛神赋图》、《五牛图》、《唐宫仕女图》等,然后引导幼儿同样从几个方面进行欣赏。需要指出的是,在欣赏中国名画时,研究者配上了古典音乐,并通过电脑多媒体,从不同角度解构相关内容。虽然幼儿因生活体验、认知等方面的原因,对于一些艺术特色、特征甚至处于“懵懂”的状态,但在声像的共同刺激下,达到了“物我两相忘”的境界。

(四)测量评估生活化

关于幼儿教育评估,“纲要”与“指南”均有明确说明。其中“纲要”这样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之所以质量难以保证与评价缺失有很大关系。本文研究者针对大班幼儿开展的幼儿美术欣赏活动实践表明,正确的评估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首先,应以幼儿生活为本,确立正确的评估观念。“指南”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例如,在《人投鸟一石子》的欣赏活动时,虽然是大班幼儿,但相当数量的儿童均认为该画作描述是“人鸡”之间,而不是“人鸟”之间。对此,教师不可强行打断、纠正,而应予以理解、尊重。

其次,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当代教育崇尚多元评价,这也是科学评价应有的标准之一。但对于幼儿美术欣赏活动而言,鉴于美术教育的特殊性,此方面宜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因为从婴幼儿至少年阶段,尤其是在幼儿时期,生命个体均处于快速成长之中,每一个对生活的理解均是独立的个体。例如,欣赏同一美术作品时,有的幼儿对色彩特别敏感、有的对线条特别敏感、有的对作品形象的理解很独特。在此情况下,把多元评价中的有关内容等而视之,势必会影响幼儿美术心理发展及健全,当然也会影响教学效果与质量。

结语

美术教育的根本在于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以生活为导向大班幼儿的美术欣赏活动研究表明,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必要性与可行性兼具。但美术欣赏活动生活化实施的可行性路径远非本文所及,在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日趋提高的情形下,有关方面应同心协力,共同探索。

作者:冯溶澄

第2篇: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生活化实践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生活化实践,介绍了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设定贴切的生活化目标、选择合理的生活化内容以及实施完善的生活化欣赏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生活化;创造力

一、概述

美术欣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大班幼儿在心智、欣赏水平以及个人认知上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大班幼儿通过在美术欣赏活动中进行欣赏和感受形式美与内容美的训练,很好地提高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从而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大班幼儿的美术欣赏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很多美术作品都是静态的,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深奥难懂的地方,所以如何有效开展大班幼儿的美术欣赏活动,既能让幼儿提高自己的兴趣,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幼儿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生活化教学是以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为基础,为幼儿选择生活化的美术内容、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等,让幼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欣赏活动中,打开自己发现美、创造美的心灵,体验生活的乐趣。

二、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生活化实践的策略

1.设定贴切的生活化目标

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生活化实践,要设定贴切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在设定欣赏活动目标时,要注意大班幼儿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的主体性,同时对目标进行去细化、留空间的操作,以幼儿对美术作品的关注点为切入点,对幼儿实施感知、想象、体验、表达等全方位欣赏能力的培养。其次,欣赏活动的目标设定要立足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切不可脱离实际生活。所以教师首先要站在大班幼儿的心理角度,对内容进行自主欣赏,对美术作品的各个要素进行感知、理解、诠释,而后了解班级内各个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找到作品最大的价值影响所在,从而以生活化的角度对幼儿进行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多角度的培养。最后,选择的内容要有时代性,要紧跟当前幼儿的生活特点,选择适宜的作品进行美术欣赏活动。

2.选择生活化内容

针对大班幼儿的生活化美术欣赏内容的选择,教师要预先设计每个月的欣赏主题,并且按照教学计划,将当月主题以及下个月的主题进行设计,并以教案的形式呈现出來。在内容选择方面,可以从幼儿关注的热门话题中进行甄选和设计,因为幼儿关注的热门话题是其兴趣爱好的体现,找到幼儿的兴趣点,美术欣赏活动的开展也就成功了一半。其次,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要注重幼儿的生活体验,如让幼儿关注公园、雕塑、建筑等内容开展城市之美的图片欣赏活动,而后让幼儿进行自主描述、讨论和评价;根据当前季节的特色来开展自然之美的欣赏活动,让幼儿主动走入自然,欣赏大自然的花花草草,通过教师的引导对自然景物的颜色、形状、态势等方面进行欣赏;通过开展亲子活动,欣赏生活之美,让幼儿和爸爸妈妈开展废物再利用的手工活动,在爸爸妈妈的引导和帮助下,幼儿动手将生活中的废弃物变成装饰品,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还能够提高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

3.实施生活化欣赏活动

在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以生活化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实施。首先,在美术欣赏活动开始时,以生活情景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有针对性的生活化教学情景来激发幼儿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如在组织和实施美术欣赏活动“梦”时,教师首先可以在教室内布置舒适的沙发,播放美妙的轻音乐,然后问幼儿:你们平时睡觉会做梦吗?有什么美妙的梦境可以分享吗?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欣赏活动中。其次,教师通过贴近生活的感知与体验来提高大班幼儿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的关注力,例如,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对话,在教师与幼儿的问答过程中充分感知美术作品中的点、线、造型等绘画要素以及颜色、形象的内容要素;在作品内容的欣赏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横向、纵向对比,对作品内容进行求同或求异的综合对比,从而加强大班幼儿对美术作品的审美体验。最后,教师要对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进行生活化评价,以幼儿的生活化体验为基础,通过关注幼儿的活动心理,对幼儿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艺术性和过程性评价,从而提高大班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大班幼儿的健康发展。

三、总结

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开展,要以生活化为基础,通过设定生活化的目标,选择生活化的内容与主题,以生活化的实施手段开展,以有效地提高大班幼儿在美术欣赏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美术教育效果的提升,为幼儿打开一扇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心灵之窗。

参考文献:

[1] 张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实施[J].幼儿教育, 2013(Z1).

[2] 朱新华. 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探讨[J].大舞台,2013(1).

[3] 刘佳. 浅谈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有效途径[J].教师,2011(31).

作者:唐曼俐

第3篇:大班美术作品欣赏教学活动的教师指导建议

【摘要】本文针对幼儿园大班美术作品欣赏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指导问题,结合个案调查法了解B市幼儿园大班美术作品欣赏教学活动的教师指导现状,论述改进幼儿园大班美术作品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三点指导建议,即提高选择欣赏作品的能力、呈现欣赏作品的能力、灵活有效运对话法能力。

【关键词】大班幼儿 美术作品 欣赏教学 教师指导

幼儿园大班美术作品欣賞教学活动是教师引导5—6岁幼儿欣赏、感受美术作品“线、形、色、构图”等基本元素的形式美、内容美,丰富幼儿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审美评价能力和创作兴趣的教育活动。对大班幼儿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教学,其实质就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在幼儿的心灵播撒美的种子。幼儿的美术欣赏心理大致分为“准备阶段”“实现阶段”和“效应阶段”三个阶段,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经历是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心理过程。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最有效的教学就发生在最近发展区,明确了教师为幼儿提供指导的必要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调动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强烈愿望,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可见,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大班美术作品欣赏教学指导的阶段划分及特征

5—6岁的大班幼儿处于认知能力飞跃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能用多种感观方式观察作品,开始关注作品形象的象征意义,对构图方式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表现出较强的再创造想象能力。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孔起英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欣赏心理各阶段发展的特点,结合美国美术批评家费尔德曼的美术批评程序,把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指导分为描述阶段、形式分析阶段、解释阶段和评价阶段的指导。

在描述阶段,教师应重视欣赏作品的选择,建立欣赏元素,妙用多媒体技术科学地呈现欣赏作品,给幼儿提供充分自主的欣赏时间,创设轻松适宜的对话环境。在形式分析阶段,教师的作用尤其重要,要用启发诱导式的语言引导儿童从主题、形式、象征、材料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做扼要陈述,以进一步引导儿童了解作品画面的形式和内涵,加深儿童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理解力。在解释阶段,教师要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儿童把握不同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意义,通过引导儿童回忆曾经欣赏的视觉意象,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和感受。在评价阶段,教师鼓励和引导儿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说出自己对作品的喜欢之处及对作品的理解,鼓励儿童模仿作品的表现手法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最后鼓励儿童展示、介绍作品,与同伴作品相比较,体验成就感。

二、幼儿园大班美术作品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指导现状

笔者选择B市一所有30多年办学历史、教育理念科学、幼儿美术教育有特色的公办幼儿园,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其大班美术作品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进行个案追踪,其中4个幼儿班共118人,教师2人,分别是A教师(女,美术专业,教龄16年);B教师(女,学前教育本科,教龄8年)。以下是两位教师的教学指导现状。

(1)在描述阶段中,两位教师提前通过集体研究讨论,确定了欣赏元素;运用多媒体技术,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关注;给幼儿提供6分钟的自主欣赏时间。

(2)在形式分析阶段,两位教师运用启发诱导式的语言提问,引导幼儿从主题、形式、象征、材料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对色彩、线条、构图、技法等艺术要素做扼要陈述,拓宽了情感体验的欣赏内容,引导幼儿了解作品画面的形式和内涵。

(3)在解释阶段,两位教师能把握作品的基本层次,明确作品欣赏的目标。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进行想象,引导幼儿把自己的情绪和生活体验有效地转移到所欣赏的作品中。教师通过提问与追问,鼓励幼儿大胆说出欣赏作品的重点创作技法。

(4)在评价阶段,两位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幼儿进行恰到好处的细节欣赏,达到化静为动的直观效果,同时引导幼儿对优秀作品说出喜爱之处和对作品含义的理解,鼓励幼儿模仿作品运用艺术要素进行创作,最后让幼儿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和比较同伴的作品。

(二)问题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A、B两位教师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的指导效果良好,但指导能力方面仍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选择欣赏作品时,两位教师都选择了抽象画,B教师全部选择西洋画,A教师还选择了国画。A教师所选的作品融入很多艺术要素,而B教师更多选择强调色彩要素的作品。这说明了两位教师在选择欣赏作品时,过多融入个人喜好因素。教师选择欣赏作品时,应注意牢固树立体现幼儿认知特点和欣赏要素相结合的理念。二是在呈现欣赏作品的方式上,年轻的B教师倾向于借助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教龄较长的A教师更多选择传统的图片呈现方式。大班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应全面提高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三是在与幼儿交流时,A、B教师的描述式语言和说明式语言所占比例较多,“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封闭性的问题出现频率较高,这说明了教师对“对话法”的语言运用还不够灵活有效。

三、幼儿园大班美术作品欣赏教学活动的教师指导改进策略

(一)提高选择欣赏作品的能力

德国思想家歌德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而成。”教师在美术作品欣赏活动中,应多选择大师的作品,让儿童形成欣赏的高起点。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发现,四五岁的儿童对抽象画的喜爱超过对具象画的喜爱。早期教育研究专家汪荃认为,幼儿美术欣赏可以从色彩欣赏、线条欣赏、构图欣赏、技法欣赏、国画欣赏这五个方面进行。教师在幼儿园大班幼儿美术欣赏作品的选择上,可以按照“呈现抽象性的作品—呈现具象性的作品—呈现处于抽象和具象之间的作品”的顺序和思路进行,要选择符合幼儿解读水平的大师作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作品、融入幼儿日常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作品,还应该结合“线、形、色、构图”这些基本要素进行综合考虑。抽象作品可选择《蓝色杠杆:第11号》《红、黄、蓝结构图》《棋盘》《忧愁的国王》《人投鸟一石子》《荷兰的室内》《小鸟天堂》等作品。

儿童欣赏了抽象画后,在对美术作品表现的基本要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可以有效地迁移到对写实作品的欣赏上来。适合儿童欣赏的具象性作品有《拾穗》《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灯鼠图》等。为了充分检验儿童在前两阶段欣赏中所获得的经验,在欣赏了抽象和具象的作品后,可考虑为儿童提供处于抽象和具象之间的作品,如《日出·印象》《睡莲》《大碗岛的星期天》《星月夜》《向日葵》等作品。欣赏的艺术要素为“色彩”时,可推荐作品《红、黄、蓝结构图》;欣赏的艺术要素为“线条”时,可推荐作品《舞蹈》;欣赏的艺术要素为“构图”时,可推荐作品《镜前少女》;欣赏的艺术要素为“技法”时,可推荐作品《国王的悲伤》,国画作品欣赏可推荐《牧牛图》《群虾图》等。

(二)提高呈现欣赏作品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呈现欣赏作品。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呈现欣赏作品阶段,可以使用多媒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形式分析阶段,把大师的艺术作品经过多媒体实现画面部分的组合、局部的凸显,促使幼儿对欣赏作品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有更清晰的层次了解;在解释阶段,教师播放与作品有关的图像和音乐,引领幼儿多感官体验作品意境;在评价阶段,教师指导幼儿大胆操作多媒体,进行填色或置换图案体验创作的乐趣;通过多媒体展示幼儿作品的方式,帮助幼儿初步学习自评和他评。

(三)提高灵活有效运用“对话法”的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根据欣赏阶段进行指导,二是根据欣赏要素进行指导。根据欣赏阶段进行指导时,又可以采用几种方式。在描述阶段,先给儿童足够欣赏的时间,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等。在形式分析阶段,教师按照“颜色—线条—构图”的顺序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种颜色呢?”“看到这些线条方向,你有什么感觉?”“这幅画的花为什么占那么多地方?”这些问题的设置有效引导幼儿深入感知、体验作品。在解释阶段,教师提问:“这幅画让你想到了什么?”“请你给这幅画取个名字。”师生共同探讨作品的内在意义。在评价阶段,教师提问:“这幅画哪些地方最吸引你的注意?为什么?”鼓励幼儿说出对作品的喜欢之处,在对作品含义有了理解,幼儿进行作品创作后,教师提出:“你喜欢你的作品吗?为什么?”

在根据艺术要素指导幼儿欣赏美术作品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在色彩欣赏时,提问:“看到这些颜色你想到了什么?”在线条欣赏时,提问:“你猜画家为什么把线条组合成不同的形状?”在构图欣赏时,提问:“这幅画里的树木是怎么排列的?”在技法欣赏时,提问“画家用了哪些色彩让这幅画更漂亮?”幼儿还喜欢成人模拟幼儿、小动物语言与其交流,教师应适宜地使用拟声语言,以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让幼儿的欣赏过程充满童趣。

我国的美术欣赏教育是儿童艺术教育中相对薄弱,甚至被冷落的一个领域。目前,我国的艺术教育主要重在艺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关注的是活动的结果。为此,不少有识之士呼吁从娃娃开始,加强艺术欣赏的力度和比重。幼兒教师只有不断提升美术作品欣赏的指导能力,才能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积极的环境和气氛中,唤起审美注意、调动审美情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中,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想象和理解,促进审美情感;在教师的鼓励下乐于进行创作,审美能力都得到全面、逐步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麟.幼儿美术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刘亚明.孩子的画笔会说话[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3]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汪荃、袁静、吴蔚.幼儿园美术欣赏教学案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5]屠美如.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注:本文系广西“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胜任力的钦州市学前教育教师评价模式研究”(立项编号:2013C259)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编 杨 春)

作者:黄广盛

第4篇: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

设计意图:对建筑、陶瓷等的欣赏与了解有利于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活动目标:

• 1.引导幼儿观看一些中外经典的的建筑,体会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认识哪些为中国传统建筑

• 2.引导幼儿通过对建筑的对称或结构等方面的观察,比较中外建筑的差异

• 3.了解中国建筑的源远流长,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兴趣,感受中国建筑的美好

• 4.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倾听其他小朋友的看法,通过此次欣赏活动提高其对美术的兴趣 活动准备:

• 准备并下载一些中外经典的建筑物的图片(长城、天坛、故宫、白宫、卢浮宫等)

• 有关建筑背景方面的材料或有趣的故事 • 幼儿日常生活中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 • 准备一些建筑图案拼图 活动过程:

(1)PPT展示一些经典的中外建筑图片; (2)引导小朋友观察对比这些建筑

• 提问如:小朋友们知道以上图片都是哪些地方吗? • 小朋友最喜欢的是哪座建筑啊? • 你们觉得他们在哪些地方存在差异?

• 请小朋友们根据它们的外形猜猜看哪些是中国的哪些是外国的,并说说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

中外建筑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活动延伸:

• 小朋友们根据观察了解到的建筑的特点与风格,完成建筑图案拼图

• 小朋友们动手发挥想象力画出你们所喜欢的建筑

第5篇: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文档仅供参考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米罗《星空》

活动目标:

1、从形式语言入手(色彩、图形等),初步感受“星空”的美。

2、尝试用图形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3、通过感知对比色、图形联想,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观赏星座图。

2、PPT、音乐钢琴曲《星空》。

3、4大张画纸(星夜)、颜料盘8个(红、黄、蓝、绿、黑)、圆点刷子16个(每组1大2中1小)、水彩笔16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观察过晚上的天空吗?晚上的天空有些什么?(PPT1)

二、欣赏:

1、(PPT2)西班牙有个大画家——米罗爷爷。他的爸爸是个天文学家,喜欢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星,米罗爷爷受他爸爸的影响也很喜欢看星星,还很喜欢画星星。

2、看,这就是米罗爷爷的画,美吗?

你认为它美在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月亮、星星、一个个黑黑的圆点)黑黑的圆点表示什么呢?(一闪一闪的星星)有首歌曲《小星星》,我们来唱一唱。你还看到了什么?(线条)

师指小人,你觉得这像什么?(娃娃)他的表情是怎样的?(惊讶、开心)

3、除了线条、图形,你还看到了哪些漂亮的东西呢?(色彩)

4、(PPT4)米罗老爷爷为什么喜欢这几种颜色呢?(出示颜色标记)颜色和颜色之间藏着一个小秘密:对比色。(红——绿、黄——蓝、黑——白)老师身上有对比色吗?你们找一找自己身上有哪些对比色?对比色放在一起,会使颜色的对比更明显,黄的更黄,蓝的更蓝。

5、鲜艳的对比色、有趣的图形、跳跃的线条,米罗爷爷用这些向大家讲述了一个美妙的故事。告诉你们哦,米罗爷爷画画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把自己看到的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景色用图形表示,然后再通过想象加上一些颜色和线条,就把它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了,而且他的画中常常出现米字型。

6、如果请你给这幅画取名字,你会取个什么名字呢?

7、如果让你画星星的话,你会把一颗颗星星连画成什么样子呢?

三、创作:

1、今天我们四个小朋友合作画《星空》。请看步骤图:四人合作:海绵圆点刷印大小黑圆点 水彩笔连线 棉签添画及涂色。

2、幼儿4人合作画,提醒幼儿涂色时注意画面的干净,可用纸巾吸颜料。

3、展示,欣赏同伴作品。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大班绘画教案:《狮子》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边念“顺口溜”边画画的方式学画狮子。

2、能创造性地画出狮子的不同动态并添画情节背景。

3、对绘画活动感兴趣,能独立完成画作。

活动准备:

1、剪好的狮子头、身体(椭圆形)、狮子脚、尾巴。

2、狮子PPT

3、幼儿用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顺口溜”,请你们仔细听: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2、这么好听的顺口溜我还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动物呢,你们猜猜看,会是什么动物呢?(幼儿猜谜:大狮子、大老虎、大熊猫)

二、讲解示范

1、到底是谁猜对了呢?我们一起来看(教师边念顺口溜,边画)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

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

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

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篮子四周加花边,一只狮子就出现。

2、“你们看是什么呀?”(狮子)

3、“哦,这顺口溜真有趣,能变出一个大狮子,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变一变?”

4、幼儿和老师一起来念顺口溜,教师再示范一遍,变换花边。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5、有了狮子头,还缺少什么呢?(身体、脚、尾巴)

狮子的身体像什么?(椭圆形)

三、看狮子的PPT

老师这里也有狮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的?它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呢?

四、摆放狮子不同的姿势

(老师在你们的桌子上准备了狮子的头、身子、脚和尾巴,请小朋友四个人合作去放一放、摆一摆狮子会有哪些姿势?)

1、幼儿摆放,教师巡回观察。

2、请小朋友来说说刚才你们摆的狮子是怎样的姿势呢?

狮子有站着的、蹲着的、趴着的、还有走路的,原来狮子有各种各样的姿势。

五、幼儿作画

1、今天我们就来画画大狮子。请你来告诉大家:你的狮子会在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事呢?

2、教师提要求:

画之前我们的大狮子还有几句话想对小朋友说:

我可是森林里的百兽之王,你们可别把我画成了小病猫。我的本领可大了,小朋友们要画出我不同的本领哦。画好以后别忘了给我涂上美丽的背景颜色。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六、展示幼儿的画

让幼儿选自己喜欢的画,说说为什么?

文档仅供参考

第6篇: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叶趣》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叶趣》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利用树叶的自然形态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感受树叶的自然美,提高剪贴制作能力、垃圾分类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叶趣》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受树叶的自然美

2、利用树叶的自然形态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

3、提高剪贴制作能力、垃圾分类的能力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资源:

1、经验准备:尝试较简单的树叶制作

2、物质准备:色纸边角料、剪刀、双面胶、牙签、放置落叶的筐、垃圾分类箱

活动与指导:

一、捡落叶,观察感受树叶的美。

大家一起到幼儿园的后花园观察秋天、捡落叶。提醒幼儿要捡各种完整的落叶。

二、整理落叶,发展分类能力。

回到活动室,要求幼儿把自己组的落叶分类,分类的标准由每组幼儿自己商量决定。

三、制作树叶玩具,发展动手能力。

师:"你们想想看,这些漂亮落叶可以用来做什么?"(幼儿自由讨论)教师示范做拖鞋:找一片大一点的厚一点的叶子,在树叶的前面一点的中间划一个小口子,然后把靠近叶柄的叶子划出一圈,把叶柄插到切口处固定。一只可爱的叶子拖鞋就做好了。教师请一个幼儿穿这只拖鞋,走一走,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四、教师提创作要求

1.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2.可以和同伴协作完成;

3.可以利用辅助的材料。

五、幼儿分组制作教师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醒幼儿注意树叶的特性,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小心。

六、展示作品,场地整理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放置在展览区,大家自由参观。

每组幼儿先在组内进行选拔,推荐出一件最佳作品,向大家展示和讲解。

最后是场地整理:工具归位,多余的材料放回原处,废物分类放到分类垃圾箱。

延伸活动:

1.剩余的完整叶子放在美工区,为区角活动提供材料。

2.剪下的树叶、破的树叶,自由活动的时候拿到后花园进行填埋,为树木提供养料,使树木明年长得更好。

本文扩展阅读: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提供根系从外界吸收水和矿质营养的动力。

第7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教案:鹅鹅鹅

活动目标:

1、感受作品中鹅的颈项、翅膀线条所表现出的活力和动态美。

2、体验作品中恰倒好处的构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优雅意境。

3、能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或肢体动作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鹅鹅鹅》

2、蜡笔、画纸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作品《鹅鹅鹅》

*教师: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欣赏作品的色彩

教师:这幅画里有许多的鹅,画家用了哪些色彩来表示?这些白色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画面中除了用了大量的白色还有什么颜色?深深的墨绿和少量的红色、土黄有什么作用?(画家除了用大量的白色表现鹅的洁白,还通过画面下的墨绿、上部的土黄和鹅头的朱红来衬托鹅的洁白,这样用色使画面的色彩单纯而又不失活泼。)

*重点感受作品中鹅的形态美

教师:这幅画中的鹅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它们美在哪里?它们的翅膀美在哪里?它们张开大大的、美丽的翅膀想要干什么?它们的颈项美在哪里?你觉得象什么?画家是怎么画出美丽的翅膀和颈项的?我们用手来模仿一下?画家在画中画了很多的鹅,它们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画家笔下的鹅都扇动着自己美丽的翅膀,但同时又各具形态。它们在不同的动态下又共同孕育出和谐的韵律美。)

*欣赏作品中鹅的布局。

教师:画家画了这么多美丽的鹅,他在画面上又是怎样安排这些鹅的呢?如果我们把鹅都挤在一起好不好?画家是怎么做的?哪里的鹅安排的密一点?哪里又疏一点?谁来指一指?这么多鹅像排着队一样,如果我们把它们排成一条直线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画家又是怎样处理的?我们用手来指一指。他这样处理给你带

来什么样的感觉?(画家在布局上不仅把鹅群放在了画面的中央,醒目突出,与此同时还将鹅群排列成S型曲线,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在鹅群的安排上做到了疏密有度,使画面活泼不呆板。)

2、结合故事《咏鹅》欣赏作品

*教师朗诵古诗《咏鹅》

教师: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教师:这首诗说了什么?和这幅画有相似的地方吗?画面的什么地方表现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请幼儿再次用动作表现对古诗和画面的理解。

教师:谁愿意用动作表现“曲项向天歌”?“ 红掌拨清波”是真么样子呢?

*教师注意用语言营造意境,激发幼儿用动作表现的兴趣:这是多么美的一幅画呀!洁白的鹅群游在碧绿的水面,水里倒映着它们美丽的影子,红红的脚掌轻轻划着清澈的河水。它们向天空伸展着长长的、优美的颈项,唱着快乐的歌。

*教师:你喜欢这幅画吗?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谁能用动作来表现?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我们也来画一画。

*教师一方面鼓励幼儿大胆落笔、一方面重点指导幼儿表现鹅的颈项和翅膀。

4、分享和展示作品

教师:说说你画的鹅美在什么地方?

第8篇:大班美术欣赏教案《狮子》及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狮子》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创造性地画出狮子的不同动态并添画情节背景,尝试用边念"顺口溜"边画画的方式学画狮子,对绘画活动感兴趣,能独立完成画作,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狮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边念"顺口溜"边画画的方式学画狮子。

2、能创造性地画出狮子的不同动态并添画情节背景。

3、对绘画活动感兴趣,能独立完成画作。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剪好的狮子头、身体(椭圆形)、狮子脚、尾巴。

2、狮子PPT

3、幼儿用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顺口溜",请你们仔细听: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2、这么好听的顺口溜我还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动物呢,你们猜猜看,会是什么动物呢?(幼儿猜谜:大狮子、大老虎、大熊猫)

二、讲解示范

1、到底是谁猜对了呢?我们一起来看(教师边念顺口溜,边画)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

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

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

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篮子四周加花边,一只狮子就出现。

2、"你们看是什么呀?"(狮子)

3、"哦,这顺口溜真有趣,能变出一个大狮子,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变一变?"

4、幼儿和老师一起来念顺口溜,教师再示范一遍,变换花边。

5、有了狮子头,还缺少什么呢?(身体、脚、尾巴)

狮子的身体像什么?(椭圆形)

三、看狮子的PPT

老师这里也有狮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的?它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呢?

四、摆放狮子不同的姿势

(老师在你们的桌子上准备了狮子的头、身子、脚和尾巴,请小朋友四个人合作去放一放、摆一摆狮子会有哪些姿势?)

1、幼儿摆放,教师巡回观察。

2、请小朋友来说说刚才你们摆的狮子是怎样的姿势呢?

狮子有站着的、蹲着的、趴着的、还有走路的,原来狮子有各种各样的姿势。

五、幼儿作画

1、今天我们就来画画大狮子。请你来告诉大家:你的狮子会在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事呢?

2、教师提要求:

画之前我们的大狮子还有几句话想对小朋友说:

我可是森林里的百兽之王,你们可别把我画成了小病猫。我的本领可大了,小朋友们要画出我不同的本领哦。画好以后别忘了给我涂上美丽的背景颜色。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六、展示幼儿的画

让幼儿选自己喜欢的画,说说为什么?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采用了故事教学法、故事表演、操作演示等多种教学行为,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大胆地发挥想象,自信地布置画面,画面内容丰富有趣。

故事教学法是本次活动的亮点:教师将狮子的外形特点,动态变化、不同表情及画面情景等巧妙的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边讲故事边画画,牢牢地吸引幼儿的注意,让幼儿既能掌握画画的步骤,又感受着不同动态和心情在表现时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从而变繁为简,增强了幼儿表现的信心。

本文扩展阅读:狮子简称狮,中国古称狻猊。是一种生存在非洲与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是现存平均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

第9篇: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大老虎来了》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大老虎来了》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用跳线法、添画法的绘画方式表现物体之间的前后遮挡关系,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大胆作画,细心的画出遮挡部分的画面,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大老虎来了》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2、尝试用跳线法、添画法的绘画方式表现物体之间的前后遮挡关系。

3、大胆作画,细心的画出遮挡部分的画面。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教具(大树、猴子、老虎)、森林背景图一副、幼儿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讲故事。

在美丽的森林里,老虎是这个森林里的大王,大家都很敬畏他。有一天中午,小动物们都午睡了,有一只调皮的猴子在森林里快乐快乐的玩耍,它在树上跳来跳去。突然,一只凶猛的大老虎睡醒了,他伸伸懒腰大摇大摆的走了出来,猴子看见了吓得“吱溜”一声钻进了树叶中,这只猴子胆子有点大,还伸出脑袋来偷偷的张望。这个情景正好被路过的摄影师看见了,他“喀嚓”一声拍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照片。

2、教师揭开完整的画面。

指导语:这张照片好看吗?想不想来画一画?

二、引导孩子理解画面中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1、理解物体的先后关系。

先把问题抛给孩子:那我们该怎么画呢?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

幼儿猜测回答:

提升:那我们再来仔细看一下这副画,谁在最前面?大老虎的后面是什么?猴子藏在哪里?

小结:我们要先画最前面的老虎,然后再画大树,最后画猴子。

2、理解物体的遮挡关系。

大树的变化:那我们怎么画大树呢?大老虎走出来后,你看到的大树跟刚才的大树都什么不同?大树的一部分树干被什么遮住了?

猴子的变化:猴子藏在哪里?它的身体什么部分被遮住了看不见?(中间)

露出了身体的什么部分?(头和尾巴)

三、讲解示范。(提醒幼儿将纸竖着画)

1、教师用添画法、跳线法演示遮挡画的画法。

指导语:在这幅画中有被挡住的部分也有被)露出的部分,我们该怎么画呢?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被遮住的部分要不要画?

小结:我们要先画最前面的老虎,然后再画大树,最后画猴子。被遮住的部分不要画。

跳线法:当碰到老虎的时候我们抬起笔,在半空中轻轻的跳过去,不要画出来,跳过前面的老虎后我们继续画。

添画法:猴子的脚和一部分身体被遮住了不用画出来,就画露出来的部分,我们要先画猴子的身体,身体要碰到树干,头也刚刚好碰到树干。

2、前面的部分要画得大,画的时候胆子大一点,后面被遮住的地方要细心画。

3、构图饱满,大树可以从顶部一直画到底部。

四、幼儿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1、教师强调要求:最前面的部分先画,然后再画后面的部分。被遮住的部分不用画出来。

2、提醒幼儿老虎要画得大,树干要画得长,树叶画的茂密一点,画满整张纸。

五、讲评。

将幼儿画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重点就遮挡部分进行讲评。

本文扩展阅读: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

上一篇:易错的成语下一篇:向国旗敬礼升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