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小学科学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小学科学教学,向课堂中注入更多的活力,让小学生更加欢乐,才能让小学科学教育体系越发完善与成熟。文章主要探讨一下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在小学阶段,科学知识的启蒙十分重要。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多媒体小学科学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多媒体小学科学论文 篇1:

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 现代化教学手段走进课堂是今天小学课堂的幸运,那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何作用就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科学教学 作用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图片、音频、文字材料及板书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每个学生。让学生看到也许从未见过的事物,让学生体验一些不易或者无法操作的实验,让学生看到一些平时无法观察到的现象,使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扩展。因此充分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教与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学习中起到了其他教学课型无法起到的作用。所以,实际教学科学时,力争每一个实验都做到由多媒体与活生生的新鲜事物及学生亲身经历相结合,进行巧妙的构思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丰富的表现力,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能大小变化、快慢虚实转化,突破空间、时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将客观事实、过程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演示,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结构,用文字、图像等形式呈现在投影屏幕上,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如,在观察烧红的木炭在纯氧中燃烧时,我先做实验,然后应用软件、用计算机将教学内容投影到屏幕上,将燃烧时的动态、声音、颜色显示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学生就在直观、轻松的环境中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又如在教学《搭纸桥》时,我在课件中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只猴子蹦蹦跳跳地要过一条河,这条河又深又宽,水流湍急,小猴子急得抓耳挠腮却想不出办法过去。接着出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能帮助小猴子想出办法过河吗?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要为小猴子搭一座桥的兴趣,学生用纸折成各种形状,要为小猴子搭一座结实的桥。再如在教学《谁选择了它们》一课时,可以放录像演示野兔和家兔的不同。野兔体形瘦小奔跑速度快,家兔体形较大毛长肉多。

二、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这是使儿童变得愚笨,以至最终丧失了学习愿望的一大弊病,要把周围现实的画面印入儿童的意识里去,我努力使儿童的思维过程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来进行,让他们在观察周围世界的时候确定各种现象的原因和后果,比较各种事物的本质和特征。”要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就要让学生感知这些事物。比如:在学习《青蛙》一课时,除了科学地利用投影片、录像片段、文字资料外,还可以由教师事先在小河沟里捕捞活的受精卵、小蝌蚪、带尾巴的小青蛙、不带尾巴的小青蛙、成年青蛙各一个,分别装入五个容积为500毫升的透明玻璃杯中,并加入适量的水,为防止成年蛙跳出在后两个玻璃杯口上罩上适当的网子。然后教学中分别按顺序放在投影仪上并放大到银幕上,这样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在水中游动的卵、小蝌蚪、带尾巴的小青蛙、不带尾巴的小青蛙、成年青蛙,使学生对青蛙的生长过程、条件及形态有形象的了解,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变虚为实,将学生引进身临其境的动物世界。

三、运用多媒体能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交互性,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和同学均可采用网上论坛、百度搜索等交互联系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实现资源共享。换句话说,学生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上传到网络的相应栏目请求帮助,同样可以对其他同学的想法进行解答或提出疑问,从而实现相互提高、相互进步。如“青蛙的一生”是学生平时不能仔细全面观察到的,播放录像能让学生真切地了解青蛙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日食与月食现象是平时不能看到的现象,看了有关这两种小学科学现象的录像片后学生就有了感性认识,为认识日食与月食的成因打下基础。又如教学《卵石是怎么形成的》一课时,有些学生对卵石的成因缺乏感性认识,可以播放《卵石是怎么形成的》录像片,展现一条小溪中岩石的分布状况、两岸的岩石风化情况等,在学生有了小学科学现象的感性认识后,再结合模拟实验,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一课的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从观察现象到得出结论有一个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凭空想象的,多媒体可以提供语言、表象和动作,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科学教学活动中的思维是建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学生依据事物的客观事实进行分析、归纳、逻辑推理,从而得出结论。而天文、地理等学生不易直接观察、实验的内容,要想让学生得出科学结论,必须先给予学生充分、丰富、真实的信息,让学生观察所看得见、听得见、感知到的客观信息,经过缜密思索、分析想象、逻辑推理,然后做出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如《月相成因》一课,先演示“月相的变化”的过程,并全面提供给学生不同日期、不同时刻的月相变化信息,启发学生探索月相变化的原因,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想象、归纳、演绎、推理形成假设,结合假设进行模拟实验,形成科学结论。要让学生懂得逻辑推理是事物后经过推理出来的结论,它来源于实际,符合于科学。

参考文献:

[1]章剑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2006,8.

[2]李子运.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中国远程教育,2004,5.

作者:何能波

多媒体小学科学论文 篇2:

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小学科学教学,向课堂中注入更多的活力,让小学生更加欢乐,才能让小学科学教育体系越发完善与成熟。文章主要探讨一下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在小学阶段,科学知识的启蒙十分重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积极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培养起学生探究自然了解科学的兴趣与欲望,能够让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得以提高。

一、和谐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有效应用多媒体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多媒体充斥着各个学科的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追求教学创新,为了展示个人的业务能力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虽然具有较多的教学优势,但也只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工具,不能代替教师的引导地位,也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地位。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关注新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契合点。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活动的有效融合,实现相互促进的目标。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落实小学科学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技术使用的频率。通过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更深入地探究科学知识,建立起科学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比如在学习“显微镜下的世界”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与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尝试使用显微镜。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会通过自己的讲解与独立演示,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没有给每一位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教师更加关注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以及板书的书写,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做笔记,通过思考获得有效的科学理论。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明确课堂中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降低传统教学模式的死板性,提高教学活动的形象性。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水滴里的生物,让学生通过图片展示了解显微镜下的世界。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通过多媒体的配合促进学生观看对应图片,看到自己在演示过程中所见到的微观世界,让学生产生更加真实的科学学习体验。利用多媒体技术配合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势环节,有利于小学科学教学因多媒体技术的存在而更加精彩。

二、提高科学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趣味性,有效应用多媒体

更新教学内容,是促进小学科学教学创新的重要环节。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科学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要促进小学生建立起健康的科学学习态度,教师也要不断向前看,积极更新教学内容。只盯着教材中的内容,虽然能够让小学生在科学考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从不同的方面了解存在于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却不能帮助学生建立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利用多媒体技术,积极更新科学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趣味性,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将多媒体素材展示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获取与组织有关于科学知识的多媒体素材,能够让小学生的科学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利用创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不断参与到科学知识探究实践中去,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中占有主体地位。

在学习“显微镜下的世界”这一单元时,其中有一节内容为“做酸奶”。酸奶,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物。教师可以利用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更好的发挥个人引导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酸奶自制的主要步骤,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有形象的参照物,使学生能够在课内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关注其中的科学知识、在课下能够按照视频中的步骤积极实践,努力成为成功的酸奶制作者、在视频中要有自制酸奶的材料介绍。即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有具体且明确的步骤演示,比如在鲜牛奶里,掺入一到两勺白糖煮开几分钟。待牛奶冷却到35~40度,掺入两勺酸奶,细心搅匀。再倒入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科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具有生活化特点,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于课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观察科学现象,即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获得科学学习的结论,即细菌,将牛奶中的一部分糖转化成了酸。又如在讲解“我们的地球”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火山和地震等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火山与地震相关新闻,利用最新的社会事件,给学生展示火山爆发与地震灾难发生的具体现象,人们的感受以及应急措施,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三、改革小学科学教学方式,有效应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技术更新小学科学教学方式,是促进课堂高效的重要手段。在多媒体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虚拟仿真软件越来越多。教师可以利用仿真技术推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真实性的提高,使学生更有课堂参与感。仿真教学,能够为学生打造良好的科学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与科学知识相关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接触科学知识。在多媒体设备的影响下,学生的多感官能够得以调动,其科学感知力会越来越好。除此之外,多媒体仿真教学还具有交互性强的优势。在仿真软件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科学现象,与自己的老师、同伴积极沟通,与情境相互融合,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水平。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法,还能让小学生的科學学习兴趣得以调动。关注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需求之间的联系,利用正确的方式组织科学技术,才能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原则,才能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位利.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4,08.

[2]周正春.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2016,12.

[3]霍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以小学科学实验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6,12.

作者:饶永刚

多媒体小学科学论文 篇3:

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衍生了诸多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渠道,是改善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助力。多媒体是目前教学中常用的一种信息技术,它的运用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实现了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使教学更富有感染力的目标。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涵盖了自然、人类、社会等方面,科学教学意在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本文将探究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科学;教学应用

引言: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具有客观性、实践性等特征,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多媒体技术具有播放音视频、图片等功能,其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集视听为一体的课堂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与情感体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质效的提高。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实现优化教学过程,完善教学体系,使科学教学焕发别样生机。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人在不同的情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情境的正向引导有利于激发人的正确认知体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情境的创设,能使情境更加逼真,让学生在观看音视频,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这就需要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充足的了解。不过,教师不能只依靠多媒体进行情境的创设,应发挥自身的引导和组织作用,运用语言、肢体动作等代入学生走入情境,以此与学生产生高效互动,实现调动其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解《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憨豆先生》的影视片段,让他们观察视频中“开车停不下来”的现象,实现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为学生设置认知矛盾,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停不下来?如何能将车停下来?”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活跃思维。再如,在讲解“果实形成”这一知识点时,如果学生仅依靠文字和教师的语言,是很难想象、思考出果实形成的过程的,多媒体的视频功能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几何重点内容暂停视频,为学生讲解或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此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二、抽象知识具体化,提高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包含了生命科学、宇宙科学等较为抽象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他们很难依靠文字理解其中的奥秘,甚至是会产生畏难心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他们直观地看到知识的演变、发展等过程,了解知识的原理,从而提高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仅能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能树立科学意识,培养科学精神,为之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可利用多媒体补充教材内容,让学生在了解更多知识的过程中,拓宽眼界,发展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解“地球运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应提前准备相关的课件,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其發现地球运动的规律,明确太阳的日升日落,春现秋冬的季节变化,是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有关的。再如,在讲解“人体消化食物”这一知识点时,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牙齿旅行记》,使学生在观看女巫到嘴里、喉咙、胃、小肠、大肠寻找牙齿,最后和牙齿一起排出体内的过程中,明白人消化食物的简单过程,提高思维能力。

三、模拟实验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创造、合作等能力,使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科学结论或科学结果的内涵。不过由于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还处于基础阶段,他们很容易在实验操作中发生错误,产生挫败感。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实验的流程,使他们能够认真地观察实验的操作方法,掌握实验步骤,降低实验中发生错误的概率。同时,教师也要结合视频进行更详细的讲解,这样不仅能创造逼真的实验氛围,使学生对科学实验产生探索欲,还能提高其观察、思考等能力。

例如,在讲解”小孔成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认真的观察,再通过对模型、器材等的讲解,使学生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为接下来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再如,在讲解“呼气器官”这一知识点时,运用多媒体播放血液循环、二氧化碳的视频,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人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与气体在身体内的进出路线,帮助学生更牢的掌握学习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

结束语:综上所述,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教师为学生构建高效的、智慧的课堂,教师应提高对此的重视度,提高信息素养,实现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合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模拟实验,突破难点等目标,使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课堂,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保枢梅. 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2021(03):133.

[2]陈玲.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新课程(小学),2019(04):124-125.

作者:唐艺玲

上一篇:毕业生自我鉴定(精选2篇)下一篇:暑期实践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