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大学生诚信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诚信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诚信缺失。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探索了诚信教育的途径。[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诚信教育[作者简介]葛艳春(1963-),女,河北滦县人,唐山师范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篇:大学生诚信论文

大学生诚信缺失与诚信建设

摘 要:目前大学生诚信状况日益严峻,令人忧虑。本文通过分析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表现和原因,提出个人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要软硬兼施、社会要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等对策,为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建言献策。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诚信缺失;诚信建设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之间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是企业立业之本、是政府立信之本,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全球化思想浪潮的冲击和市场经济大氛围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在面对“诚信”时徘徊迷茫了。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現

(一)学习方面诚信缺失

在大学考试中,总有一些同学走捷径,致使考试作弊情况屡禁不止。在日常学习中,同学之间抄作业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同学长时间不归还所借书籍或不能完璧归赵;在学术方面,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或剽窃他人的研究,或找“枪手”代写,更有甚者伪造与其所写论文相关的数据。殊不知这些行为,不只是自欺欺人,也违背了诚信的原则。

(二)生活方面诚信缺失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的同学表里不一,待人不真不诚。在网络交往中,有同学利用虚拟空间的漏洞,发表一些有违社会公德、人情道德的不良信息和视频,利用网络这一交友媒介,骗取别人的金钱、感情。在校园恋爱交往中,有的同学玩弄他人的情感,最终对他人造成生理或者心理上无可挽回的伤害。

(三)经济方面诚信缺失

一些同学恶意拖欠学费,利用一些假证件来骗取国家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更有甚者毕业后不能按期偿还国家助学贷款;在同学之间,有些同学喜欢占别人小便宜,借他人钱不还;有的同学为了钱,不惜去欺骗父母,供自己享乐;还有部分同学,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去做一些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

(四)求职方面诚信缺失

大学毕业生在制作求职简历时,伪造一些并不属于其自身的奖状或者荣誉证书,以此来夸大自身的能力;在寻求到更好的职位、待遇或者工作不如意时,有同学武断的不履行工作合同,不考虑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客观原因

(一)学生对诚信认识不清,个人综合素质不高

大学生是同龄青年中的佼佼者,在诚信的理论认识层面上对诚信持敬重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诚信有足够正确且深入的认识,对诚信的重要性有十分清醒的认知。大部分同学对诚信的认识主要是建立在传统道德规范积累上的,对诚信并没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此外,大学生在践行诚信时,由于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健全,思想还不够独立、坚定,以致他们在大是大非的面前,会因为外界的种种因素而放下诚信之初心,选择妥协退让。其实,这正是一种以鼠目寸光得今日之利而断明天前景的不理智表现。此外,部分大学生自身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不强、人格不健全等也是造成其诚信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家长的不良示范作用,家庭教育观念片面化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在当前严峻的教育制度和就业形势的影响下,许多父母只追求子女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对孩子优秀品质的培养。此外,一部分家长并不注重自身言谈举止,以致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父母的一些不良习惯或者思想。在不注重和不注意的双重作用下,孩子的诚信意识就得不到加强,更谈不及提升。

(三)学校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诚信制度不健全

学校是进行基础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现行教育机制下,不管是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学校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缺失,致使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形成很强的诚信意识和习惯。对于大学的诚信教育,一方面学校领导对诚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教师水平不高或学校实力薄弱,致使学生们并不能享受到一些有意义、有影响的引导性诚信教育课程。学校不完善的诚信制度对学生的约束力度不足,一些学生的诚信意识就很难自觉树立,学校中的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状况都与诚信体制不健全有一定的关系。除此之外,班风、系风、校风不正,没有给同学们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也是大学生出现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四)社会大环境秩序混乱,诚信意识日益淡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等与中国优良传统相背驰的思想也顺着全球化的潮流传到了中国,而这些思想被部分国人所接纳并推崇,并出现了一批民族虚无主义者,而大学生也成为此群体中的一份子。这些“新”思想在部分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言行举止,诚信随之离他们渐行渐远。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好的一面。市场化无疑是竞争更激烈了,一些企业为了赢得其在市场中的主动权,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择手段,不惜以牺牲普通民众的健康和安全为代价。瘦肉精、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曝光后,人们真的是对社会的诚信失望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转变。近几年“碰瓷”事件屡屡被报道,这些无疑不是在考验我们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诚信,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斥着这样的负面的、不诚信的信息,社会整体的诚信度可想而知。这些不诚信的事件也在无形中考量着人与人之间诚信,当然也包括大学生。

三、大学生群体的诚信建设

(一)个人要全面提升自身素养,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

部分大学生的不诚信与个人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作为大学生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勇于担当。同时,大学生要在这个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中严格自律、自觉,坚守基本的原则和底线。此外,作为大学生要有正确、坚定的是非观,面对是非,要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能唯利是图,过于功利。大学生要把诚信作为个人生活和学习的准则,只要是自己承诺过的事,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都应身体力行,履行承诺。

(二)家长应认识到自身责任,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一方面要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要在孩子的面前树立一个是非分明、负责、诚信友善、自觉自律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家长也要转变教育观念,要明白一个只会读死书的学生既不快乐也不健全,只有加强孩子的全面教育,孩子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并有可能拥有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在社会中拥有个人的一席之地。

(三)学校应软硬兼施,全面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

学校通过班风、院风和校风的建设,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诚信和谐的良好氛围。在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学校可采用理论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子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所谓理论创新就是采用学生易接受的方式和内容,并进行持续教育,让同学们在对诚信教育的内容感兴趣的同时,也能对诚信有正确、全面、系统的认知;所谓实践,是老师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为学生布置适当的诚信课程实践作业,使学生能真正的从内心和行动上尊奉诚信的原则。学校要建立健全诚信体系,力求建立一个规范、系统、实用的诚信体系。同时,学校在建立诚信体制时,可以向同学们征集意见,一方面可以直接的了解学生们对诚信的认知,另一方面有利于诚信体制的宣传,也能为诚信制度的执行奠定一定的群众基础。此外,学校可发动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领导老师或学生,通过他们对诚信的学习和践行,产生一定的示范影响作用,以使其他同学也能在无形中遵循诚信。

(四)社会中各个主体通力合作,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在诚信建设中,新闻媒体要发挥其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影响大的优点。多报道一些有关诚信或者对社会产生正能量影响的人或事,使大众耳濡目染,牢记诚信。政府一方面要做诚信的表率,要清廉执政,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兑现对人民的承诺,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威信;另一方面,要依法行政,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管理和控制。此外,政府可通过多种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传递到每個人的心中,并针对教育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创新、改革教育体制,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青年。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要照顾好他们的“衣食父母”,生产优质健康的放心产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和社会责任,让普通消费者对企业家的恶略印象逐渐改观。除此之外,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认识到,个人的不诚信行为,都会影响到社会整体风气,因此每个人都应将诚信准则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诚信的缺失非一朝一夕所酿成,也非一人之力所造成,因此诚信的回归需要长期的努力,同时,也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道德准则,只要每个人都朝着诚信迈进一小步,那么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也就迈进了一大步。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燕宇.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对策[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5.

[2]顾维青.大学生诚信状况分析与教育对策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

[3]冉育彭.论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诚信建设[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

[4]朱立华.探讨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

[5]刘研.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报告[J].读与书(教育教学版),2014,(8).

作者:李佳

第二篇:大学生诚信与社会诚信

摘 要: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大学生诚信建设对整个社会诚信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内涵,和谐社会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要求,针对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提出在构建诚信社会背景下,开展大学生诚信建设应将加强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和建立健全诚信机制结合起来。

关键词:大学生 和谐社会 诚信建设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主席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大学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最重要的前提之一是把自己培养成为讲诚信的人。

一、构建和谐社会中诚信建设的意义

1.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是指真实的内心态度和品质,它是内在的,重心在“我”,即“内诚于心”,体现一种自我的道德修养,是道德主体的内在德性,是对道德个体的单向要求,其作用在于约束自己。以此作为自己同他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必须条件。承诺诚信,实践诚信就是最重要的规则之一。

中华民族视诚信为立世之本。它要求人们言与行的一致性,“言必行,行必果”,“人无信不立”。不诚,为有能动者也”,指出“诚”是宇宙的自然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规律,人道之诚是对天道之诚的效法。

2.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诚信是社会政治和谐的根本保障。政治和谐包括政治权力主体和政治权力客体规范化、程序化运作达到的比较缓和的关系状态,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及政治行为等政治系统要素内部和要素之间的和谐稳定发展状态,还包括政治系统适应、协调和促进经济、文化、生态等其他社会系统发展所表现出来的稳定有序状态。[1]政治和谐主要靠法律与道德来维系。如果说私人领域的诚信状况决定于个体,那么公共政治领域的诚信状况则决定于上层管理者或政府。只有政府讲诚信、讲信用,才能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才能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解决好各种社会矛盾。

诚信是社会经济和谐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契约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与灵魂,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诚信具有极高的精神价值,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摩擦,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使人们在彼此信任和相互关爱中,感受做人的价值和尊严,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甚至激发生命的创造力。

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大学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诚信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能影响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讲诚信能为大学生未来的成功积累人格力量,有利于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还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

1.考试作弊现象。据扬子晚报报道,一项对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七所江苏高校的5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近一成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在考试中经常作弊,逾五成多的承认自己曾作弊。[2]

2.毕业生自荐材料“注水”现象。就业履历掺水造假,夸大自己在校担任的职务,为了迎合招聘的需要夸大或添上许多子虚乌有的经历;有的甚至把其他同学在校获得的荣誉证书借来复印为己所用。[3]

3.签定就业协议时出现的乱签和不履行承诺的现象。学生择业时,脚踏两只船或多只船;签约后随意毁约,工作不久就跳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曾针对北京地区大学生在求职与就业过程中违约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违约的占16.3%。[3]

4.助学贷款赖账不还现象。1999年推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旨在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但是此举却遇到了“信用”瓶颈。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至2001年某省57所高等学校开展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4.5万名贫困大学生获得了2.76亿元助学贷款,然而据调查有将近20%的学生在获得贷款后没有考虑还款的事情。[4]据2004年《南方周末》报道,国内各商业银行已暂停针对大学生的助学贷款,原因是此项贷款的不良贷款比率高达20%-40%。

5.恶意拖欠学费现象。国家和各高校为贫困学生专门开设“绿色通道”,便利学生申请缓交学费,申请各种特困生补助等,从各种渠道防止贫困生因缴纳不起学费而辍学现象的发生。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有心”的学生利用当前国家和高校这方面政策不够完善、考核体系不够健全和监督力度欠缺等机会去品尝各种“免费的午餐”。

6.毕业论文剽窃抄袭他人作品,移花接木现象。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理论水平检验的形式之一,有的同学上网下载,随意拼凑,因抄袭论文而被取消学位资格的事件时有报道。

这一系列失信行为,不仅极大地损坏了当代大学生追求真理、文明向上的形象,冲击了素质教育的实效,还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危害。社会呼唤诚信,教育呼唤诚信,要建立和谐社会,大学生的诚信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形成。

三、大学生诚信建设的途径

1.加强诚信教育

学生的诚信意识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道德品质。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养成优良的诚信品质,并且把这种品质转化为一种习惯行为,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在自律与他律过程中不断养成与完善的。同时,要教育学生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自觉抵制谎言和虚假,严惩作弊现象,敢于检举不良现象,从身边小事中做到真诚、守信、践诺,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上升到把自身诚信品质外化为社会所需要的诚信行为,更好地服务社会。

2.加强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良好的诚信环境氛围包括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高校环境建设要体现诚信教育,通过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和良好的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大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感悟、去思考,通过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国家政府要严厉打击各行各业的失信行为,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度,消除大学生对诚信的怀疑心理,培育出整个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形成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观念。营造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

3.完善大学生诚信的制度建设

诚信教育的侧重点在于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学生的诚信习惯,强调的是大学生的自觉性;完善大学生诚信的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另一方面,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把大学生有关个人的信用情况,如各种成绩、在校获奖情况、参与社会实践情况、在校期间的品行表现、申请助学贷款的还款时间和金额、欠费情况等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记录存档,由学校有关部门统一管理和输入相关个人诚信查询系统,采用“诚信档案制度”使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进入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帮助大学生树立诚信品质的教育目的。

四、结语

大学生要成为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必须守信用、重良知,认识到诚信方能成人,成人是成才的前提。学校要把诚信作为基本的道德信念,灌输到学生做人的思想教育中去。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更大的历史使命,应在诚信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自己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实现自我价值和承担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雪梅.政治和谐:内涵、标准和价值[J].湖北大学学报,2006,(1):18.

2.林幸福.新教育视角下大学生不诚信行为浅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85.

3.韩春光.诚信卡:给就业加道“防火墙”[N].中国教育报,2004,02:25.

4.王阳,胡坚达:诚信-大学生的道德通行证[N].北京青年报,2001-09-03.

作者简介:

赵周娟,女,出生年月:1983年5月籍贯:陕西周至现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助教

作者:赵周娟

第三篇:论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诚信教育

[摘要]诚信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诚信缺失。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探索了诚信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缺失 诚信教育

[作者简介]葛艳春(1963- ),女,河北滦县人,唐山师范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唐山 063000)

[

诚信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在中国漫长的以儒学为主要指导思想的传统社会中,诚信曾发挥过积极有效的作用。现代社会,传统诚信道德得到了继承和进一步的发展,诚信不再只是一种道德义务,而是已经成为伦理、经济、法律等社会义务的综合规范,成为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之一,是现代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继承传统美德,规范道德行为,文明懂礼,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但是,面对社会上的造假和腐败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因此,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探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与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抄袭作业之风比较严重。在大学制订的教学计划中,给学生留有很多的自习时间用来预习、复习课程或涉猎课外知识。但现在,有很多学生把这些自习时间用来打牌下棋、上网聊天、外出游玩和打电子游戏等,等到要交作业时,这些学生便借其他人的作业,花上一二十分钟完全抄袭过来就算完事。这种行为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也比较严重。

2.考试作弊之风屡禁不止。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成为各高校十分头疼的事情。

3.在求职履历上弄虚作假。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和劳动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以及受到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为了在求职过程中增加成功几率,在求职履历上大做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各种作假手段。

4.不如约归还助学贷款。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大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涉及面广、支持力度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重要举措。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须抵押,是对贫困学生的一种关怀。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以及学生应该拥有的一颗对社会的感恩之心。但不少贷款的学生却不如约还贷,结果往往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这是大学生诚信素质低劣的重要表现。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对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的下降,而应理性地分析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另外,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新变化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更大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

2.家庭教育对学生诚信品德形成的影响。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缺陷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3.学校教育制度的偏差。制度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公正的制度对于建设良好的学校道德风尚有着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但是,许多高校的教育制度却长期存在着一些偏向,影响了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和诚信品质的形成。第一,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层次不清,序向不明,不能反映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可行性不足,操作性不强。第二,学校为求生存和发展,重智育而轻德育,弱化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德育工作流于形式。第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内容抽象,脱离实际,只重思想灌输,轻道德践行,使许多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性的层面上,而没有达到理性的理解,更没有形成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以至于出现学生“知其不善而为之”的现象。第四,学校德育评价制度不力,并且缺乏常规性的检查和监督。大学生诚信失范现象的普遍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失信者预期失信成本小于守信成本,而失信收益高于守信收益。

二、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一)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

由于大学教育长时期的封闭性,诚信教育显得较为抽象。但是近年来,随着信用贷款进入校园,随着学术腐败的不断发生,广大教师、学生的信用便受到来自银行、用人单位、科研单位、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条件下,诚信教育则显得具体而紧迫。因此,必须尽快在高校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把诚实守信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准则。要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要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和优秀的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各地、各高校的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打好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坚实基础。高校还应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开发健康积极的信息资源,使网络成为高校一个新的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

(二)建立诚信评估机制,为诚信建档

信用本来是道德层面上的规范,但是,一旦道德难以维持信用的时候,就需要把信用建立在制度之上。当前社会上之所以存在大量信用缺失现象,是因为守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鼓励,而失信者非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得到了不应得的收益。因此,制定和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规则体系,建立信用档案和失信惩罚机制,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惩治,并对诚实守信者予以奖励,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同样,在高校,也要建立学生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定期、全面考查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详细及时地记录、反馈、监察、纠偏,指导学生诚信行为,促进学生诚信习惯的养成。这样有助于在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并且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从现行的教育机制看,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因此,高校必须营造信用环境和信用机制,使它能够约束大学生的各种行为。要将大学生在校期间遵守纪律、契约等行为进行认真归纳分析,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并在每学年对大学生的信用指数进行评估,将其作为大学生评优、进行信用贷款等行为的主要依据。

(三)狠抓落实,持之以恒

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基本的“诚信”教育,要让其清楚“诚信”的含义,“诚信”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潜心学习,诚实应考;对大三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诚信”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诚信”教育;对大四学生,要着重进行面对社会的“诚信”教育。这既可使他们在进入社会之前接受扎实的“诚信”教育,又是对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诚信”教育的继续,要教育大学生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迎接社会对自己“诚信”意识的检验。

(四)加强实践,务求实效

要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和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体会明礼诚信的具体含义和做法,亲身体验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当今的大学生面对着就业竞争等种种压力,使他们把分数看得更重。因此,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已使校园这一片净土一度出现了“诚信”危机。市场经济竞争的残酷性,使校园里的部分大学生变得日益“现实”。功利主义的盛行容易使学生强调眼前的物质利益,强调自我发展,容易将自我价值的实现极端化,甚至不惜侵害他人利益。也使少部分人的学习动机、择业动机、入党动机等蒙上功利主义色彩,使人急功近利,有时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当前利益,不惜以身试法。因此,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让学生深刻明白当自己作弊、抄袭时,早已经失去了人最宝贵的东西——“诚信”;同时,要结合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明礼诚信”的意识教育,加强实践,务求实效。

(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

要加强宣传导向,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高校应致力于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校自身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保持良好的师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诚信问题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诚信教育既是全世界的事情,也是全民族的事情。诚信教育迫在眉睫,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已经进入信用时代,高等学校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培养具有信用素质、诚信精神的人。开展“诚信”教育是现代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个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新课题,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坚持以“诚信”要求自己,以“诚信”来对待别人,让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美德成为高校每一位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大学生“诚信”美德之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蔚.高校信用保障体系的建设及诚信教育的途径探索[A].桂富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与实践[C].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任俊.正面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汪雪琴.诚信:不能只是话题[N].工人日报,2002-05-30.

[4]林莉.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2(4).

[5]龙显均.从国家助学贷款看大学生诚信危机[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6]杨丽霞.论大学生成才的诚信道德基础[J].青年思想家,2004(2).

[7]李本亮,陶知翔.关于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9).

作者:葛艳春

第四篇:大学生诚信问题与诚信机制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在总结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主要表现,详尽阐释其产生的深层次管理原因基础上,从大学生诚信机制建设角度探索性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与建议;以期对我国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根本解决有所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缺失 诚信机制 建设

诚信,简言之就是诚实守信,内涵在于务求真诚、恪守信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求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要坚持诚信为本、求真务实原则;特别是在多元价值观念、市场经济功利取向等因素影响下,社会要想健康发展坚守诚信就显得格外重要。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大学生,在上述诸多因素影响下,出现越来越多的考试作弊、行为失范、恶意拖欠学费及就业违约等诚信缺失现象,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亟待解决。总结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分析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有效的应对策略,特别是探讨机制建设方面的长效解决措施,对于我国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根本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考试作弊越发普遍

俗话说,有考试就会有作弊,但是在世人仰慕的高等学府里“作弊”总有一种让人惋惜的感觉,原因在于高等学府里的培养的是“人才”,作弊的存在证明了人才培养的一种“失败”。已有调查统计,有过作弊行为的大学生占到83%,大学生考试作弊之严重可想而知。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是怕“挂科”影响毕业,有的学生则希望通过作弊提高成绩为评优评先增加砝码,而有的学生则完全是受他人作弊影响。

(二)学术失范逐年增加

论文抄袭事件媒体多次曝光,即所谓的学术失范,可以说已经严重到影响高校形象的地步。存在着大学生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中捏造、篡改他人实验数据、照抄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等问题。受到本科生、大专生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要求相对不高的影响,学术失范虽然存在,但还不是很严重,问题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教育,这主要源于研究生教育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要求较高,而学生的水平又有限,只能走“邪路”。

(三)贷款违约时有发生

大学生贷款违约主要是指大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现象。国家为了有效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入学、就读困难专门向贫困学生发放贴息贷款,可以说这项措施非常的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因为部分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而变得举步维艰,助学贷款违约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生利用虚假证明来骗取助学贷款来满足自己的高消费,有的学生则在毕业后拒绝向银行提供有效联系方式、甚至恶意拖欠贷款,导致银行助学贷款成为呆账、坏账。

(四)求职简历恶意注水

众所周知,我国各高校普遍存在着学生就业难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大于求现状,加之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学生为了骗取用人单位“赏识”,故意在求职简历中“注水”;据最近的一项用人单位调查显示,有近30%的大学生提供的简历与学生实际情况有出入,有的学生虚构在校工作、实践经历,主观夸大在校成绩,甚至伪造各类等级证书,等等。

二、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主要原因

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较多,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校、社会诚信管理的缺失或者缺位。

(一)专门的诚信管理机构缺位

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大学生诚信,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为了维护大学生诚信,坚决防治不端行为,各高校基本都设有专门的诚信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学生诚信管理工作,各学校的机构名称虽然有所不同,但职能都是履行学校的诚信规定程序、监督学生诚信行为。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各高校有必要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学校学生诚信建设与管理工作。

(二)大学生学术诚信管理欠缺

大学生学术失范问题在我国还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虽然已经有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但是在大学生学术失范管理规章制度方面还有所欠缺,可以说是有检测没有防治,或者存在一些防治管理内容的空白,即使有相关方面的内容也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等而流于形式。对于助于贷款违约的管理高校方面更是显得“力不从心”,作用仅仅发挥在学生在校期间,在校外对学生基本不具有约束性。

(三)诚信管理中学生参与不够

现代社会管理理念较为重视行为主体的参与,特别是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权利意识越来越强的情况下,大学生诚信管理中应该有学生的身影,而不是奉行传统的“行政人员主导”,应该考虑在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管理中疏通与丰富学生参与渠道。在大学生诚信规章制度制定、实施过程中广泛听取學生意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大学生参与到高校诚信管理工作中。

三、大学生诚信问题对策与诚信机制建设

(一)探索成立专门的大学生诚信信息管理中心

成立的大学生诚信信息管理中心,主要负责三方面工作,分别是诚信信息收集(征信)、学生诚信度评价及大学生诚信服务功能。第一、收集大学生诚信信息,建立诚信档案。全方位、全面的收集学生入学前、在校期间、毕业离校后、工作期间的诚信信息,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并与社会诚信体系对接。第二,依据诚信档案,评价学生的诚信度,形成信用等级,以及追踪观察学生的诚信信息,不断修正其诚信等级。第三,依据学生的诚信等级,向学生提供诚信服务,如是否给予奖学金、在校补助及继续提供助学贷款等。

(二)建立公正的评价机制,深化学生诚信认识

对于大学生诚信的评价,诚信档案是主要依据,但也离不开评价方式、方法,需要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对学生的诚信水平作出评价、分级。第一,要明确学生诚信评价要素,如把求真务实、正直友善、遵纪守法等道德品质作为评价的主要因素。第二,明确细化诚信评价指标,如学业诚信指标、经济诚信指标和社会诚信指标等。第三,依据确定的诚信指标,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如考试作弊、毕业论文抄袭、故意拖欠学费、就业违约等,都可以作为量化的指标。总之,通过在校的学生态信评价,提醒大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

(三)建立赏罚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诚信意识

第一,建立失信惩罚机制。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行为失范管理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但仅靠教育、道德软约束作用非常有限,还需要从制度上予以约束,有必要建立失信惩罚机制,对各种失信行为进行不同程度的惩罚,第二,建立守信奖励机制。有惩罚就要有奖励,尝试建立大学生守信奖励机制,可以提高学生的诚实守信的回报,能够有效增强学校诚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可以先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给表扬、授予荣誉等,必要给予物质奖励,如给予奖学金、入党、保研等等,以此将鼓励大学生诚实守信。

(四)建立健全诚信监督机制,完善学生诚信行为

缺乏严格监督机制的诚信管理必然是无效的。第一,及时公布学生诚信信息,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学生诚信信息公示、查询系统,接受学生、社会的监督。第二,发挥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校园学生诚信中的监督作用,建立一个针对大学生的社会机关、团体联动的监督体系,编织一个包括电信、银行、保险、医疗、公安、公共事业单位、社区等在内的一张强大监督网络。第三,发挥校园舆论监督作用,积极接收学生举报,对在校学生行为形成一种无形约束。

参考文献:

[1]刘丽.大学生诚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4,(07).

[2]刘兴华,周顺,许颖.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4,(21).

[3]张新鑫.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建设研究[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4,(04).

[4]赵明家,潘玉环,夏跃军.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4).

作者:卜春艳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诚信教育

摘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受到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出现一些不诚信行为。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国家民族的希望,必须重视加强对其进行诚信教育。要透过现象,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诚信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形成良好学风,构建诚信校园、诚信社会。

关键词:诚信;诚信缺失;诚信教育;大学生

近些年,有关“诚信”的话题一直倍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今,诚信缺失的社会问题已经突出地摆在人们的面前。在为社会诚信状况欠佳而忧虑的同时,人们也会很自然地想到大学生,这个被誉为“天之骄子”的群体,而他们身上也的确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人们在呼唤社会诚信的同时,更为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而担忧。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已刻不容缓。

一、对“诚信”含义的理解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基本的社会道德,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本义包含“诚”与“信”两个方面。“诚”是指道德主体的内在品质,是道德主体主观精神状态的反映,诚实为人、诚实做事是“诚”对道德主体的内在要求;“信”是道德主体在道德行为实践中诚实不欺、信守承诺的基本道德原则,是一种行为规范,是“诚”的外在表现形式,言出必行、一诺千金是“信”对道德主体的外在规范。

“诚”与“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并且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诚实是守信的道德精神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外在表现。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真实的;而守信侧重于对自己应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忠实,不折不扣地实践自己的诺言。因此,只有“内诚于心”,才能够“外信于人”。

在校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承担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他们的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个绝不容忽视的问题,并且更是一项需要亟待加强并常抓不懈的德育工作。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1.考试诚信缺失。考试作弊是大学生诚信缺失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尽管学校对作弊有着严厉的处分规定,但个别学生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想尽办法利用各种手段作弊,更有甚者在少数学生中还流传着诸如“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抄,学生的高招”“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不在深,会抄就行”等顺口溜。并且,作弊的手段也从原来的偷看书本、夹带纸条等向使用现代化通讯工具传递信息“升级”。在沈阳某高校卫生间里赫然张贴着“卖无线耳机”的广告,而且一些如“枪手替人考试”等的小招贴甚至已经贴到了学校宣传栏上。考试作弊已经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大学生的素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学术诚信缺失。近年来,国内外的学术腐败事件屡见不鲜,成为严重阻碍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障碍。在高等院校,本科以上教育几乎都要求毕业生提交有质量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而一些学生却简单地认为“文章就是搜索、复制和粘贴的过程”。论文移花接木、东拼西凑、抄袭成风、剽窃作假等现象频频出现,代写论文也迅速成为个别人逃避踏实的学术研究和另一些人赚钱的手段。这些问题和现象,已经影响到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学校的整体形象。

3.工作简历注水作假。面对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毕业生动起歪脑筋。他们在求职简历中篡改成绩,冒充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伪造各种证书、奖状,希望以此取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和重用,谋求一份较好的工作。在沈阳市的一次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发现,几乎所有来应聘的学生都写着自己是班干部,更让人费解的是,同一所高校、同一班级,居然出现10个班长,后经学校证实,其中只有一位是班长,而其余都是学生做简历时随意填写的。

4.人际交往中失信。高校个别学生中还存在以生活困难等为理由向同学甚至老师借钱的现象,可到快毕业时也不归还。但他们并不是没钱,而且经常出现在网吧、游戏厅、歌厅、饭店等场所。笔者在辅导员实际工作中就曾有过亲身经历。这种现象虽不普遍,但却影响很坏,欺骗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信任。

三、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因素

1.社会风气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在引进了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理念的同时,也受到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性,道德取向也呈现多元化。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个人私欲也在逐渐膨胀,受利益的驱使而不择手段,以致社会上不诚信现象,诸如虚假广告、假冒伪劣、偷税漏税、走私骗汇、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比比皆是。然而社会诚信机制、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不能有效遏制这些行为,又使真正讲诚信的企业和个人吃亏受骗、蒙受损失和遭到不公正待遇,以致社会风气不正,这种负面的社会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社会大环境中伴随道德取向多元化而出现的种种践踏诚信道德的行为,在客观上给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提供了示范作用。

2.家庭教育因素。长期以来,受教育体制影响,一些家长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而常常忽视德育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好、考名牌大学等,而忽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另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违背诚信的行为往往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到学生,使其形成错误、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再有,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3.学校教育因素。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校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注重升学率,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只要学生成绩好,在各项比赛中获了奖,拿到名次,在校期间可谓一路绿灯,入党、评优等各个方面都给予照顾,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和品行考评。目前,教育上最大的误区就是教育者只管“教”而不管“育”。“教”只是传授知识和本领,“育”则是要培养健全人格。教育要既管“知”又管“行”,使“知”“行”合一。另外,高校都有比较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和规定,而具体对学生操行考评缺乏系统性的考评体系和机制,这也给学生诚信建设带来一定障碍。高校开设的《思想品德修养》等课程,有时也只是照本宣科,不能切合学生实际,缺乏深刻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和效果。

4.学生个人因素。大学生年龄基本都在17~25岁之间,尚未形成完整、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虽然思维敏锐,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社会阅历不深、道德评判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差,面对利益诱惑,不能摆正心态。大学生的可塑性较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这也是其诚信缺失的内在根源。

四、加强诚信教育的相关措施和方法

1.改善社会风气,提高公众诚信意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环境和风气对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可谓是无声无息和潜移默化的。因此,要在全社会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使全社会形成“人人讲诚信,人人做诚信”的道德风尚。要借助国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础上,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弘揚“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契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改善社会诚信状况,努力提高公众诚信意识。

2.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完善诚信机制。社会中一些不诚信的歪风邪气的肆意流窜,一方面是受个人利益的驱使,另一方面就是社会的诚信评价体系不健全、不完备,或者说根本没有,从而造成对不诚信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制约。因此在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要尽快建立比较完善的评价机制和体系。例如:我国银行业已经开始实施个人用户信用资信登记系统,记载用户的信用记录,在各行各业中首开诚信评价的先河。

3.建立个人诚信档案,提高学生诚信意识。建立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建立学生个人的诚信档案,记录统计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人诚信表现,与学生的学籍档案结合起来,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为学生毕业步入社会的工作、生活、学习提供宝贵的资料。对那些缺乏诚信的学生会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也有助于其诚信意识的提高。

4.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诚信意识教育。学生的诚信教育属于高校德育工作的范畴。诚信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教育作用。教学中应该始终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特别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上要重点加强诚实守信的教育内容,要结合诚信道德的实际,注意教育生活化,避免空洞说教,适时开展主题座谈和讨论,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注意结合学生身边生活中的实际,不能局限于课堂,要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通过对国家大型企业、知名企业和因不讲诚信而失去市场的企业所进行的调查研究,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诚信与成功的紧密联系。另外,还要注意更新教育内容,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道德教育,而要把中国传统中的人格诚信与西方的法理诚信结合起来。

5.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培養学生诚信习惯。教师是教育学生诚信的教育者,教师的诚信行为是促进学生诚信教育的关键。作为教育者,要明确我们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要积极思考和研究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教育者应当用自己的言行在教书育人中做出表率。特别是导师和辅导员,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机会最多,要充分发挥在诚信教育中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做事”的良好习惯,从而内化为品质,外化为行为。

6.加强制度建设,鼓励和督促学生诚信。诚信意识的形成,不仅需要“自律”,同时也需要“他律”。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要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树立学校的诚信形象和权威性。在诚信问题上要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对考试作弊、伪造学历等不诚信行为给予适当的纪律处分,对于诚实守信的学生给予激励和褒奖,并作为评优、推荐入党、就业推荐等的重要条件和标准。这些来自于学生身边生活中的诚信榜样,更有代表性,更具说服力,更能够增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直观形象性、目标指向性和非强制性。要充分发挥校园网、宣传栏等窗口的舆论宣传作用,大力宣传诚信的社会意义,努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校风、学风,使我们的大学生能够真正地树立起诚信意识,提高诚信水平。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学校、教师一方面的努力就可以实现和完成的。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形成诚信教育的合力,从而营造出诚信的社会风气、诚信的家庭环境和诚信的校园氛围。相信有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诚信校园、诚信社会已经为时不远了。

参考文献:

[1]穆文涛,赵维莉,杨威.诚信:大学生人生中的基石N].都市青年报,2005-12-12(2、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文件.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编写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135-152.

[4]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Z].中发[2001]15号文件.

[5]张文武.论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及特点[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74-176.

[6]李军法.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州学刊,2006,(2):102-104.

[7]胡建强,刘建佳.诚信的现代意义和大学生诚信教育[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1):111-113.

作者简介:刘纪刚(1980-),男,辽宁海城人,沈阳音乐学院附属大连音乐舞蹈学校党支部书记,中级职称,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沈阳音乐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科研立项重点课题“主题教育与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SYDJ2011-01)成果之一

作者:刘纪刚,王小今,王国峰

上一篇:大一心理课论文下一篇:大学健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