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师语言艺术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通过对五位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语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试图解释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的特征,并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策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英语教师语言艺术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英语教师语言艺术论文 篇1:

课堂教学也是一种艺术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高中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艺术,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

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的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没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于把握的综合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它注重于对艺术创造性这一本质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艺术,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这样他才能创设艺术的教学环境、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

一、导入的艺术

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课堂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课堂导入可以是一段笑话,一个游戏或相关资料片、图片等。总之,你的导入要注重审美性、形象性、娱乐性等,让学生在获得艺术的愉悦体验的同时,自然合理地引出你要讲的课题。记得有一次,我讲到导游、饭店服务人员的讲话艺术时,我引用这样的一个笑话,有一个妇女抱着小孩上了公共汽车,汽车司机对她说:“这是我见过最丑的小孩子了。”这个妇女听了以后很生气,气冲冲地走到车的后座坐了下来,坐在旁边的一位男士关心的问发生了什么事。“那个司机说了侮辱我的话”,她愤怒的说道。男士深表同情的说:“呃,这就是他的不对了,作为一名驾驶员,作为一名公众服务人员,他怎么能对乘客说无礼的话呢。我想你应该过去狠狠的教训他一下,这样吧,让我来帮你抱着这只小猴子。”讲完故事,同学们哄堂大笑,笑过以后我不失时机地引出今天的课题,作为一名司机,作为一个公众服务人物要注意讲话的艺术,有些实话是不能讲的,故事中的司机说的也许是实话,可他的话却深深地伤了乘客的心。这样的导入自然而引人入胜。

通常英语语法课总是让人觉得乏味,因为一般的语法教学,都是老师讲,同学们听,这种“听讲”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但这种参与仅仅是比较被动的参与,不能成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另外,反复地说教,一味的灌输只能让学生觉得疲倦,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因此,课堂上我们可以借助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去输出教学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了。当然,因为教学活动毕竟不同于游戏活动,它是有着明显而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不能像游戏那样玩个痛快就完事,因此,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你的学生的需求、知识结构,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积极配合,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课堂里“玩”也始终有一个度,换一种说法也就是玩也玩得有艺术,这里,学生的玩就是参与。

二、课堂设计的艺术性

教学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参与性和愉悦性,教师即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中,既获得了参与的乐趣,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为你的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但要想让你的英语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研究你的学生的需求,英语基础,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来设计课堂,让学生在感受到美,体会到满足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

我记得我进行过这样一个对话教学,对话说得是一个银行职员,跟他的朋友聊天,淡到他们银行前几天被抢劫,事后仍然心有余悸。如果我让两位同学来表演这个对话,肯定没有什么吸引力。于是,我对重新设计该对话,让一个同学表演抢劫犯,另一个表演银行职员,还有一个表演案发后去采访银行职员的记者,我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设身处地想想在那样的情景下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性格、英语基础不同,每个学生表演出来的内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大部分同学把抢劫犯凶神恶煞,银行职员战战兢兢,都表演得栩栩如生。对银行职员勇斗歹徒,负伤住院,然后记者到医院去采访的情节也有同学想得出来,学生在表演中极尽搞笑之能事,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我也作为对话里的一个角色参与,引导学生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应用到表演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注意力更加集中。总之,通过对课文的精心设计,对话更富有表演性,更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刺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应处于一种愉快的状态。如果师生有一方没能进入状态,如兴致勃勃的教师因教学不得法而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或对英语具有浓厚兴趣而情绪高昂的学生面对的是一位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老师,教学过程也就不可能具有愉悦性特征,同时也不能刺激同学积极参与。因此,师生情感的共鸣即是创造教学过程愉悦性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学过程具有愉悦性的标志之一。也只有在这样的师生情感融合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真正的拥有和保持教学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

三、教师语言的艺术

英语语言自身所蕴涵的韵律、节奏、交际功能、文化底蕴就是艺术的具体体现。语教学中,始终贯穿艺术性教学,利用教材中语言的内在美营造课堂教学艺术化的氛围,促进形成语言技能的心智和躯体的感官活动,如快乐、喜好、迷恋、满足等审美情感活动融为一体,促使听说读写做教学活动上升为美的欣赏和创造,化苦为乐,变紧张为轻松,改被动为主动,换枯燥乏味为充实有趣,使教育、教养和谐发展,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动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

作者:张贝贝

高中英语教师语言艺术论文 篇2: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高中英语教师语言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五位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语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试图解释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的特征,并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语言;言语行为;特征;策略

一、 英语教师语言的研究现状

教师语言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英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并长期以来收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国外学者对教学话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侧重于描述语言课堂中教师语言并对其进行分类以及教师交际行为中话语的理解模式等。国内学者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语言教学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何自然1984年在《现代外语》发表的《语用学的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上的意义》是国内较早的从语用学视角分析英语学习的论文。而1997年何自然编著的《语用学与英语学习》阐述了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的关系;2002年国防科技大学出版了戈玲玲编写的《教学语用学》一书,在介绍语用学的同时涉及了语用失误以及相关的教学策略。总的来看,以上两本著作都偏重于语用学理论的介绍及其对教学方法的启示,缺乏对英语教学中语用学运用的深入探讨。而教师语言则主要着力于两方面:1.语言课堂上教学语言的字、词、句的特征、性质、方法等;2.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和审美性的提高。此外,对英语课堂上教师语言的研究往往偏重于定性分析,少有定量分析。本文由于篇幅有限,将立足于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通过收集英语课堂上教师语言的语料,对英语教师语言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二维研究,意图进而揭示英语教师语言的本质特征以及目前英语教师语言有待改进的地方及相关策略。

二、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由约翰·奥斯丁(JohnAustin)于1962年提出。根据该理论,说话者的话语可能包含三种行为:1.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s);2.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s);3.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s)。并把言后行为分为五类:裁决型(verdictives),行使型(exercitives),承诺型(commissives),行为型(behavitives),阐释型(expositives)。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行为本身所包含的语音、单词、短语、句子等。具体言之,它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发声行为(phonetic act),即发出某种声音的行为;二是发音行为(phatic act),即发出某些音節的行为,而这些音节又与某些特定语言的词汇、语法相符合。三是表意行为(rhetic act),即运用那些具有相当明确的意义(sense)和所指(reference)的可发音的词来完成的一种行为。言外行为指的是通过“说话”这一行为来做事的行为。通俗来说,即是人们说话不仅仅是纯粹的“发音”、“发声”、“表意”,还可以通过“说话”来做事,以达到自己“说话”的目的,如抒发情感、询问信息、征求意见、宣布仪式开始、命名、警告威胁等。而且,人们的“说话”这一行为还会带有某种“语力(force)”。言后行为则指“说话”这一行为给听话者或者客观世界带来的改变及后果。对听话人而言,“说话”行为可以对其在行动、情感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令听话人做出了某种行为或者不做出某种行为。言语行为理论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言外行为”。1975年美国语言学家舍尔(Searle)对其进行改进与发展。舍尔把言语行为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分为五类:宣言行为(declaratives)、表述行为(representatives)、表情行为(expressives)、指令行为(directives)以及承诺行为(commissives)。宣言行为主要是指那些通过话语改变世界的言语行为。在使用宣言性的语言的时候,说话人通过词语改变了世界。表述行为指的是,表述的内容对于说话人而言就是如此的事实的言语行为,主要体现为陈述、断言、结论等。表情行为则是指在言语之外话语者对所指的心理状态或感受;指令行为的言外之意在于说话者试图让听话人做事而所作出的努力,包含命令、请求、建议等。承诺行为则是说话者用于保证其未来动作的言语行为。鉴于舍尔的理论被认为是目前比较合理的分类,本文的分析主要基于舍尔的理论。

三、英语课堂上教师语言的特征

笔者从网络上选取了五个由不同的老师教授的不同地区的高中英语教学视频,五个教学视频均为教学实况录像,五位教师均为各地优秀而有经验的高中英语教师;五位教师中两男三女。笔者根据舍尔对言语行为五类功能的分法对五位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进行了语料采集和分析统计。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表述行为在所有言语行为中比率最重,指令行为其次,宣言行为比率最低。从具体内容来看,表述行为在课堂中,主要是教师阐释语法知识点,列举例句帮助学生理解语法,解释生词,概括文章大意,介绍背景知识时使用。笔者还发现在表述行为中,有许多是教师自问自答式的阐述方式。指令行为则主要发生在教师请求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坐下、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指示学生跟进老师的讲解等情况下。指令行为的表达主要有“please follow me”,“speak out.” “could you...”, “pay attention to...”,“please look at...”,“ remember!”,“sit down please.”等等。其中祈使句式为主,疑问句式相对较少。承诺行为在英语课堂上表现为教师对自己安排的解释,如“I will explain it later”,“I will show you next time.”等。表情行为则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对学生表示赞赏或感谢时常发生的行为,多为表达教师正面的情感。宣言行为的言语在英语课堂上主要是在教师宣布下课时使用,课堂的语境和语域决定了宣言行为相对较少。

四、关于高中英语教师语言的建议

1.教师应适当增加指令行为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深入参与到教学中,增加英语口语的输入。把课堂的全部重心放在课文和语法讲解上固然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并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却忽略了对学生口语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培养。

2.过多的表述行为则会令课堂乏味,渐渐令学生丧失兴趣。此外,表述行为中的提问原本是很好地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但是如果一味地由教师自问自答则会大大减少提问带来的效力,减少学生的课堂参与,甚至增加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情感过滤(Affection Filter)。

3.恰当地使用表情行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自信心,减少学生课堂压力。从前文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高中课堂上表情行为所占的比例还是较少的,说明教师在课堂中较少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值得庆幸地是表情行为中教师基本上表现的是正面的态度。

五、结语

教师语言在二语习得课堂中是教师讲解知识、建构课堂计划、维持课堂秩序、实施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五位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语料的定量分析,发现了现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存在以下几个特征:表述行为比率过重;指令行为中命令式话语较多;表情行为较少。这些特征表明,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仍然呈现出以教师为中心,语法讲解为重点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使得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平等,忽略了学生口语能力与二语语用能力的培养,而且阻碍了学生深度参与课堂,久而久之容易消耗二语习得的兴趣。因此,英语教师应从已有的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课堂中的言语行为,通过增加表情行为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缓和指令行为以邀请学生融入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兆熊.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3.

[2]李三福.教学的语用学研究[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刘森林.语用学策略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等.

作者:张美秀

高中英语教师语言艺术论文 篇3: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摘要:要适应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要求,首当其冲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决战课堂。本文对课堂提问、教学语言等方面加以探索,以寻求更好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英语课堂 有效教学 有效性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一些貌似遵循课改要求、实质背离课改理念的教学现象也应运而生。一些课堂,表面上看是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唱、跳、画、演、音乐、动画、视频一应俱全,丰富多彩,但其中游离核心的提问、轻描淡写的语言,却难以掩盖其教学行为的低效或无效。

“乱花渐欲迷人眼,斑斓未必皆春色。”我们一线工作的英语教师切不可追求时尚,要务本求实,注重实效,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要适应这一要求,首当其冲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决战课堂。

一、课堂提问要讲究有效性——有效教学的着力点

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艺术,而且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如果运用得当,就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反之,就会阻碍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提问,并要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1.给“问题”以沃土——创设良好的环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的源头。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环境?首先,必须打破“教师权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标新立异。其次,要营造心理安全机制。教师要及时调整、改变自己的角色,从“权威者”到“参与者”,放下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处。最后,教师还要做个合格的倾听者。教师的认真倾听可以通过肢体、表情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以信心,而教师的任何一个否定反馈都会给学生极大的打击,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2.给“问题”以良种——科学设置问题

首先,教师的设疑必须具有思维价值,能够促进教与学间的互动。如在执教《新目标》八(下)Unit 5条件状语从句时,教师提问“What will happen if you play computer games every day”。这样,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不同的答案接踵而至:“I will enjoy myself”、“My eyes will be bad”……其次,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要根据思维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的差异,编制不同难度的问题。如《新目标》八(下)Unit 4 Self Check 2中,教师就同一材料,对不同学生设置有难易梯度的问题,有根据故事内容编对话的;有根据故事内容设置表格的;有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提问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情境设置的相关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一个参与的入口,才能表现出探究的欲望。设置情境,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提出问题,也可以利用目前社会热点来设置问题。

3.给“问题”以灌溉——科学性地评价学生

针对开放性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坚持答案的多元性;对学生不同的答案,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采用描述性和发展性评语,即使学生的答案不正确,也可以就回答问题的勇气、声音的洪亮等作出鼓励。同时评价主体也倡导多元化,要呼唤学生参与评价,这样学生才会聆听其他同学在说什么,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教师永远不给学生参与的机会,长期下去,学生就会认为没有参与评价的必要性了,也就不听了,这样势必大大影响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语言要讲究艺术性——有效教学的关键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教师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引导他们追求生活的真谛,奋然前行。”因此,教师必须研究教学用语,提高语言艺术。

首先,教师语言要风趣,有幽默感。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教学中,幽默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助推器,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油,是消除紧张气氛的排气阀。教师要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比如,在学习“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时,一个学生思想开了小差,为了不打断正常的上课秩序,也为了不使他感到难堪,我灵机一动,提问:“If you do something else in class,what will happen?”学生顿时争先恐后的举起手来:“The teacher will be angry;The teacher will be disappointed”……违纪的学生也站起来说:“I will be sorry.”学生好像明白怎么回事,都期盼着老师的下一步举措。这时,我话锋一转:“I will say thanks to you,because you helps me how to teach you knowledge.”学生们不由得一愣,转而捧腹大笑,违纪的学生也向我投来了愧疚和感激的目光。

其次,教师语言要言简意赅、准确到位。也就是说,教师的语言要把学生引导到教师预设的境界,必须指令明确,不拖泥带水。这样学生才能有的放矢,以实现教学目标。

再次,教师语言要有启发性。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不能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因而,教学语言要有“循循善诱”的功能。教师要善于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

三、结语

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是当前众多英语教学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今后英语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有一句豪言:“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我是一位普通的中学英语教师,我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也将努力思考,努力践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何文琴.高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初探.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2).

作者:李长美

上一篇:卫生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乡镇年度宣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