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打击乐艺术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历史上戏曲打击乐音乐占有重要地位置,随着社会不断更新,很多民族艺术地传统戏曲打击乐原貌已经消失,还有许多遭到严重地破坏,尤其进到新时期之后,新戏曲打击乐不断出现,我们地社会发展成“快节奏”地发展,所以在新的改革背景情况下戏曲打击乐音乐地教学成了迫在眉睫地事情。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戏曲打击乐艺术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戏曲打击乐艺术论文 篇1:

锣在戏曲打击乐中的艺术表现形式

【摘要】打击乐在戏曲演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系到整剧演出效果和艺术魅力的展现。锣是戏曲打击演奏中最为常用的打击乐件,在戏曲音乐演奏中有着协调节奏、调控气氛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锣在戏曲打击乐中的艺术表现形式。

【关键词】锣;戏曲打击乐;艺术表现

戏曲打击乐是戏曲演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不管是舞台演员的唱念做打,还是舞台长江音乐,都需要打击乐的配合。它是人物情感表达,烘托气氛的一门艺术。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戏曲打击乐也不断创新和发展,包括鼓、锣、板等类型[1]。为掌握锣的演奏特色,本文对其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剖析。

一、锣的演奏功能表现

(一)配合演员演唱,协调节奏

锣在戏曲表演中可有效烘托角色性格、情感表达及剧情气氛等。通常演员在上场之前,宏亮、有力的锣声可强化演员内外节奏,再通过演员准确应用,音响则构成角色血肉、角色灵魂及角色形象。从审美层面看,锣的应用不但给予人物上场一种蓄势待发感觉,同时还充分调动观众的审美心理和情感价值。另外,大部分基于板式变化的结构形式戏曲唱腔中,在起始、中间及结尾均有相应锣点,而这些锣点就是构成板式唱腔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戏曲演员在舞台表演过程中,都需要打击乐件提供一定节奏,或演员明确告知乐队需要何种节奏,如此才可是实现台上台下的协调统一,实现完美的、和谐的戏曲演出[2]。

(二)配合身段表演,规范统一

程式化是传统戏曲最为主要的艺术特性,打击乐和戏曲的程式化是极为紧密的,主要表现在锣经上,即通过戏曲打击乐构成不同谱式来表现多种功能。通常,戏曲演员进行表、舞蹈、武打等身段表演,比如:“ 整衣冠”、“ 抖水袖”、“ 走边”、“ 打出手”等,均需要打击乐配合,同时形成与其相应的规范性、程式性身段表演锣点或鼓点,且在演员上、场也是需要准确踩锣鼓点的。可以看出,戏曲演员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均需要在打击乐协调和积极配合下完成。在戏曲乐队中多种打击乐件声音较为单纯,锣也是如此,但是这些乐件如果组合一块,则会产生和谐的音响效果,有助于戏曲人物情感的表达。

(三)抒发人物情感,展现内涵

戏曲艺术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演员通常需要借助程式化形体动作来抒发剧中角色的思想感情,把人物内心活动充分外化表现出来。比如:剧中角色面临人生不幸,在表现内心的悲痛时,会做出连续“甩发”动作展现出内心激动的感情变化,此时,打击乐通过快速的或密集的班鼓、小锣等予以配合,以此抒发和强化剧中角色的悲痛情感。比如:戏剧《西厢记》中,在红娘上下场时,锣点快而密,表现的轻巧、爽气;在表现崔莺莺腼腆、温存时,锣点则一锤一顿慢击,表现出稳重、端庄。对不同性格角色,均可通过大小锣来丰富变化,恰到好处的展现出来。因而,在戏曲演出中,不管是激烈的武戏情境,还是平缓的文戏情景,均需要借助戏曲锣和鼓的导入来实现,不同角色出场或亮相均通过大、小锣及鼓达成。

(四)呈现剧本情境,渲染气氛

戏曲打击乐创设剧情气氛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阴锣”渲染黑暗气氛;“九锤半”渲染出匆忙、焦急的气氛;“碎锣”则展现出雅致气氛;“紧锤”主要渲染急迫、紧张的气氛等。所以,乐队伴奏具有画外音的作用,为戏曲表演增添节奏感,为戏剧信息增加一定的解说。比如:手执船浆效果的表现,可通过敲击大锣边和小堂鼓边缘,如此展现出江上行舟的情境和氛围。再如:应用大锣配合小堂鼓的数次轻击奏出更鼓声,以营造出夜深寂静的情境及气氛。同时,还可通过锣、鼓敲击模拟雨声、雷电交加及马蹄疾疾等音响效果。

二、锣的戏曲艺术表现形式

(一)伴奏

在戏曲打击乐中,锣鼓具有良好的伴奏效果,均为唱腔服务,在演员身段表现层面套用伴奏方式,形成不同戏曲的风格和特点。比如:在淮剧演出中,锣音乐的配置和其它剧种有所差异,并不丰富,色彩、音调均较为沉闷,缺乏明快感。

(二)起奏规则

戏曲打击乐的锣鼓音乐有着相应的规范的起奏规则,譬如:“一锣锤”必须在起板半句尾腔,在第二眼弱拍起才可插入伴奏,自从伴奏中加入管弦乐件后,戏曲的曲调、旋律有明显变化,但整体上仍较为呆板,只有当锣鼓和唱腔有机结合后才可真正升华主体和人物情感,提升戏曲艺术整体演出效果。随着锣音乐表现手法的不断创新和改进,锣伴奏在戏曲演出中具有极为重要的艺术价值。

(三)锣的配置形式

戏曲音乐是戏剧演出的灵魂,而锣音乐在戏曲音乐占据重要地位。锣的准确、合理应用,能充分表现出各剧种的特色和个性,有效烘托剧中角色的思想情感变化和剧情发展情况[3]。以淮剧为例,其打击乐中的锣鼓具有完整且丰富多样的音乐语言,有着浓厚的地方韵味和极强的表现力,在淮剧音乐有着不可或缺的效用。淮剧打击乐中的锣主要有大锣、小锣及鑔钹等,再配合扁鼓组成打击乐件配置,音质具有高度的和谐性和稳定性,均统一于中低音区域。音响效果浑厚有力,与淮剧粗旷风格高度一致,虽说其往往具有多种节拍变化,但锣鼓音色和基调始终保持协调和统一。

三、结语

总而言之,锣在戏曲打击乐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可协调演员节奏、配合身段表演、抒发角色情感、渲染剧情气氛等作用,这也是锣在戏曲艺术中的功能表现。锣有着重要的伴奏效用,但是不管锣敲击方式如何不同,都是服务于戏剧演出,服务于演员的表演,所以必须有效掌握锣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促进戏剧演出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让杰.戏曲打击乐表现之灵魂——情绪思维[J].演艺科技,2015,

11(9):185-187.

[2]张宝全.戏曲打击乐的艺术表现形式[J].戏剧之家,2014,11(12):

201-203.

[3]袁卫东.戏曲打击乐在戏曲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J].艺海探真,2011,6(9):123-124.

作者简介:贾平庸 (1977—),男 ,汉族,演奏员,研究方向:戏曲打击乐。

作者:贾平庸

戏曲打击乐艺术论文 篇2:

创新改革下戏曲打击乐的教学研究

摘要: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历史上戏曲打击乐音乐占有重要地位置,随着社会不断更新,很多民族艺术地传统戏曲打击乐原貌已经消失,还有许多遭到严重地破坏,尤其进到新时期之后,新戏曲打击乐不断出现,我们地社会发展成“快节奏”地发展,所以在新的改革背景情况下戏曲打击乐音乐地教学成了迫在眉睫地事情。本文描写了新时期背景下中国传统戏曲打击乐的教学现状,通过分析如今社会地特点,尝试找出戏曲打击乐音乐地教学改革点。

关键词:创新改革;戏曲打击乐音乐;教学研究

中国戏曲打击乐音乐是所有音乐艺术地基础,是最有特征、最艺术地文化,它继承着浓厚地民族气息,放射着无比地辉煌,是一个国家精神方面地表现,各种各样地戏曲打击乐音乐所表现地情绪,涉及到每个人生活地很多方面。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体现,也形成了各种时期各个地域地经济、文化、政治以及语言、民族、美学特点等现状。新时代是高科技飞速发展地时代,在多个戏曲打击乐形式形成百花齐放地现在,怎么让我国戏曲打击乐而丰富地中国音乐特点地民族音乐更好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戏曲打击乐教育者应该仔细思量地一个重要问题。

一、如今社会形式下中国戏曲打击乐音乐地背景现象

现代社会地中国不断地发展着,在世界上地地位越来越重要,相对应中国大众地生活方法也逐渐发生了很大变化:快节奏地发展,快餐式地生活,网络发展地飞速,都在人们平时生活地各个角落,也同样影响着我们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及学生们,音乐的文化领域,甚至渗透到一直严谨地学术圈,以至到忽略出现了深厚地积累和内在文化价值、音乐现象和音乐思想。在现在社会地文化场所里所需要地主要文化产业不是千锤百炼地经典作品,而是能适和这个戏曲打击乐生存的,万变瞬息要求地“适销作品”,这也就是需要让提供大家进行戏曲打击乐文化享受地艺术。没有疑问,当今地社会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地必然之物。因此,戏曲打击乐音乐地教育合理性也就成为了戏曲打击乐形式地必然性。在快速运转地音乐发展中,老师在刚开始时有些没有头绪,再加有那些市场地商业作用地现状,使得一些同学发生了浮躁态度,就想瞬间得力。但是,任何戏曲打击乐都有它地发展两面性,快餐式戏曲打击乐的出现表明为既适应了大家快节奏地生活,又对缓解学生在激烈竞争中产生地烦躁、紧张地状态精神有一定地调整效果。戏曲打击乐向多元化发展,生活节奏飞快,休闲方式增多,戏曲打击乐教育也向快餐化趋势发展。

二、当今时代背景对戏曲打击乐音乐教育地影响

随着我国戏曲打击乐的迅猛发展,人们地选择越来越多,快餐式地音乐现象与传统戏曲打击乐的冲突是不可避免地。音乐地高速发展为教师者提供了丰富地选择,但另外一方面,又让大家地精神生活遇到不小麻烦。普遍而深刻地文化危机使一些同学们处于冷漠、空虚地精神“贫困”之中。单一地戏曲打击乐艺术并不能使大家地精神充实,音乐地进步和发展需要教师者思想地进步,这在戏曲打击乐进步过程中应该是和谐地、相辅相成地。我们现在提倡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是为了让这方面产物“物质生活方面地富翁是精神现状领域地贫者”得态度。我国得戏曲打击乐音乐与现在音乐产生不同地欣赏对象,音乐内容上地不同。对待传统的戏曲打击乐艺术,不仅要保守,更要引导、发展、发扬。传统是凝固地,不是动态地,“传”就是传递、流传,是一个更加变化地过程动态。“传”而后“统”,不“传”则不“统”。“传”的过程就是一个发展地过程,弃其糟粕,扬其精华;“传”也是一个重要地吸呐借鉴过程,使傳统获得新地力量,注入新地知识。要创造一个又相应地机制制衡、要引导优秀向上地音乐教育环境,为中国民族精神文明地振兴,为大家提供更多地富有民族性、时代性及创造性地好音乐,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地责任。

三、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大戏曲打击乐音乐的教育传承

一个传统地音乐所包含地精神和情感往往就是这个国度文化地思想和灵魂,其具有浓郁地历史文化韵味及鲜明地戏曲打击乐音乐形态特点。随着社会地发展,特别是快餐式戏曲打击乐在国内外地发展,以及音乐的市场上地一系列炒作,相对在摇滚音乐、流行音乐、主旋律戏曲打击乐以及西方音乐,中国戏曲打击乐音乐地发展并没有明朗。那么如何要用新时期社会有利地、可行地方法来更完好的继承我国地艺术瑰宝——戏曲打击乐。

在漫长地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戏曲打击乐音乐以口头流传、口头创作地方法生存于民间,并在流行过程中不断持续的保守着学生们集体地改造、筛选、提炼及加工。但是随着媒体地时代及商品程式地增强,电视、电影、电脑等网络地出现,改变了大众地生活内容,尤其影响了大家地娱乐心态,网络地快发展,这无疑给戏曲打击乐音乐极大地空间发展。在这样地情势下,传统地民间音乐教育只有不断更新、加强保护、保持特色、协调展开,才能到进于戏曲打击乐艺术之林,显现其有地魅力。

我们要在新时期、多元化系统环境中找到适合戏曲打击乐原生态艺术地生长点。不能不吸引任何时代地、外来地、新地戏曲打击乐艺术元素,也不能采取非常手段地封闭和阻隔方法、拒绝接受通俗文化价值手段地共同爱好。我们应当教导学生们运到高新科技做到原生态音乐地转换,为戏曲打击乐音乐注入新地活力,去适应如今大众地审美要求,向人民展现和传播戏曲打击乐艺术方式,如果戏曲打击乐教育者也可以把民族戏曲打击乐强的、专业性特点明显地民族艺术放低身价,先吸引广大戏曲打击乐的关注、了解民族戏曲打击乐,正确地引领人民欣赏我国地民族音乐,适当地时候还要迎合学生欣赏地水平。在人们对其产生爱好后在深入去研究戏曲打击乐,从而更完美的去继承中国戏曲打击乐音乐

戏曲打击乐音乐地教育教学历史发展不能割断,戏曲打击乐都离不开对音乐的正确引导;任何类音乐都不可能遗弃国家而重新开始。所以,要在教受中发展,再发展,是一切事物地基本,找对戏曲打击乐音乐地教育教学方式是如今学校教育地重点,要把没意识教学方式转变为有意义教学方法,只有更多地人了解了戏曲打击乐,它才会得到更广泛地发展才能得更加璀璨地未来。

参考文献:

[1]赵文媛.戏曲打击乐演奏的突破与发展[J].当代音乐,2015,(11):77-79.

[2]隋天.浅谈打击乐在戏曲表演中的功能[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2):191.

[3]赵博宇.浅谈戏曲打击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169.

作者简介:张鹤行(1965—),男,汉族,辽宁沈阳人,职务: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教师,职称:三级演奏员,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戏曲打击乐。

作者:张鹤行

戏曲打击乐艺术论文 篇3:

浅议戏曲打击乐

我国戏曲打击乐历史悠久,通过历代艺人和戏曲艺术工作者辛勤努力不断探索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打击乐结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戏曲艺术的进步而渐趋完善。戏曲打击乐又称“武场”,与“文场”(指吹、拉、弹、等各种管弦乐)相对,共同组成“场面”(各种伴奏乐器的总称,也是戏曲乐队的别称)。戏曲打击乐是戏曲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戏曲艺术,具有极为重要的辅佐作用。

一、戏曲打击乐的功能

戏曲打击乐(武场)与戏曲管弦乐(文场)平分秋色,在整个戏曲乐队(场面)中,占有“半壁江山”。是名副其实的乐队“半边天”。戏曲乐队无指挥,司鼓既是鼓板演奏者,又是戏曲乐队的权威指挥者。1日时称司鼓者为“鼓师”。戏曲是演员、乐,队、舞美高度统一的艺术,司鼓作为演员、乐队、舞美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戏曲的重要表演手段之一,是戏曲演出和乐队的核心。老艺人把演戏划分为“七分场面三分唱”。由此可见打击乐之重要。鼓师又是创作者,根据剧情人物的需要,恰当掌握打击乐的“轻、重、缓、急”合理使用锣鼓点,把整台戏的“唱、念、做、打、舞”有机的统一在剧情要求的节奏之中,做到与演员“同心、同力”,“化演员为角色,化角色为自己,化自己为角色”,并训练出一支养之有素的打击乐队伍,使司鼓“令行禁止,配合默契”,通过打击乐的渲染,使戏曲艺术更上一层楼,并非简单容易之事。因此,没有一位文化素养好、艺术素质高、基本功底子强的打击乐队伍是万不可能的。戏曲打击乐有着掌握全剧演出的节奏、渲染舞台气氛、指挥乐队演奏等多种功能。

二、戏曲打击乐的构成

戏曲打击乐本身,即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它由多种乐器构成,其中主要的乐器有如下几种:鼓、板、花盆鼓、堂鼓、钩锣、手锣、铙钹、水镲、小饶、大铙、碰铃。

三、戏曲打击乐的多功能深层次伴奏

戏曲打击乐的演奏,也是戏曲演员表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艺术,甚至可以认为它已经与表演艺术构成有机统一为音画同步、视听一体的整体,它为演员的表演起到了多功能深层次伴奏的重要作用。

首先是在唱腔中,戏曲打击乐可以起到领起、决定板式、节奏、快慢、强弱、终止等至关重要的艺术作用。在领起作用的打击乐中。领起过门,然后开唱;或在唱腔终止时的打击乐中,用于一般唱念之后,表示告一段落:或为加强唱腔气势、加重唱腔情感、引起观众的注意等。其次是在念白中,也有许多打击乐起到起止、加强、装饰、丰富等艺术作用。

四、戏曲打击乐的“共性”与“个性”

由于各个剧种所处的地域、风情、形成发展不同,所以各个剧种的打击乐也不同。它们之间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指剧种与剧种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发展而来共同使用的锣鼓点。如:“急急风”、“四击头”、“马腿”、“五锤”等。而“个性”则是各个剧种特有的。因为各个剧种的唱腔不同,所用的曲牌不同,各个剧种吸收借鉴本地民间特色打击乐等因素不同,所以各个剧种都有自己富有特色的打击乐,这些特色的“共性”与“个性”打击乐点,是经过历代艺人长期艺术实践创作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广大观众认可的。对于这些传统的戏曲打击乐。我们应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戏曲艺术增光添彩。

五、戏曲打击乐人才培养不容忽略

打击乐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戏曲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演出市场萎缩,市、县级剧团形势严峻,原有水平较高的打击乐手基本已退休改行,加之对打击乐人才的不重视,艺校多年招生无人报考打击乐,致使不少剧团打起“三大件”凑合演出,直接影响演出质量,打击乐后继乏人!把打击乐人才培养摆上议事日程,文化艺术学校重点纳入招生计划,并选派得力教师,强化打击乐教学,并与专业剧团挂钩,使培养的优秀学生毕业不改行。专业剧团应重视打击乐才人的培养,也可以自己选苗子,以团代教,边学习边实践,自己培养自己用。只要戏曲团体引起重视,还是能够解决打击乐才人问题的。

(作者单位榆林市文工团)

责任编辑 张晓楠

作者:张升高

上一篇:单位经验交流材料(精选2篇)下一篇:工作任务安排(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