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前测性教学将学生的自我综合评价、反思、掌控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衡量学生能否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以及培养核心素养的标杆。前测性教学模式与课前检测不同的是,前者不是以测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核心,而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经验运用能力为核心。通过前测性评估,在教学上直接指向学生素养及能力的提升,使得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化为“素养本位”。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语文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篇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之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而在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当中,存在许许多多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作为语文教學改革的先锋,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调整改革方向,落实改革措施。文章主要从化文为景,引人入胜;联系生活,展现魅力;分层教学,凸显个性等方面着手,对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改革途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差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提出的要求和标准,从而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该文则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2.00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高中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加强高中语文教育事业改革是必然的趋势。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逐渐浮出水面。因此,要求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当中,应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为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带来更多的生命力和活力,提升课堂的趣味性、针对性、灵活性,增强课堂对高中学生的吸引力,让高中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真正意义上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当前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1.缺乏趣味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应该尊重高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融入多样化的生活元素,加强课堂和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系,为高中学生构建立体的教学情境,并结合学生的兴趣,教授语文知识。但是由于部分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拘泥于教材资料,照本宣科,往往通过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形式给高中学生传递语文知识,让高中学生死记硬背。“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单一的教学模式注定了高中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水平受到教师教学水平的制约,基于此,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低迷,动力不足,课堂参与度不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学习。

2.忽视了高中学生之间的差异

不同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家庭环境以及个人智力的不同,对语文知识的消化吸收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同时高中学生的语文基础、语文学习兴趣等各方面差距较大。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反应速度比较快,思维足够活跃,对知识的消化速度快,消化能力强。而学习能力比较弱的高中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对语文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也停留在肤浅的层面,教师如果一味地采用统一化教学,不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容易使得课堂上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情况,降低教学效率,使得教学整体水平下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形式主义严重

高中语文课堂中,部分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然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和局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教学改革,但是改革形势大过改革内容,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本质。在教学过程当中,重知识、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依然存在。大部分教师往往以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没有意识到要对高中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素质培养。虽然教师为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而做出了一定的教学改变,但更多是在形式上做文章,这只会限制高中学生全面发展,不利于真正意义上提升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1.化文为景,引人入胜

部分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开展的教学工作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在新课改背景之下,通过加强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性研究,教师应该积极实现自身角色转变,由传统的课堂主导者转变为指导者、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语文课堂成为高中学生的主战场。另外,教师应该和高中学生实现平等对话交流,给高中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让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做、敢于发问,敢于质疑,提升高中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帮助高中学生转变学习模式,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转变为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从而使得语文课堂重新变得生机勃勃,活力满满。

比如教师在教学《故都的秋》这首诗歌时,教师首先应该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和分析,立足于高中学生的兴趣,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谈秋景,揭示课题。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高中学生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视频。通过创设情景,让高中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教师组织高中学生预习,通过诵读诗词,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加强对高中学生的引导,让高中学生读出节奏美、音韵美、情感美。

再则,教师组织高中学生展开品鉴活动,《故都的秋》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如果高中学生对这首诗的认知停留在肤浅的层面,那么高中学生永远无法获得语文鉴赏的乐趣。教师可以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高中学生细细品读。在诗歌的上上榷当中,诗人运用了各种手段,描写了秋景,呈现了一幅萧瑟的自然画卷,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高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象,从文字着手,整体感知,联想出具体的画面。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教师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通过多元的教学活动,帮助高中学生提高对语文知识的认知,强化高中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得乐趣,有效地增强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联系生活,展现魅力

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调化,教师的教学手段一成不变,忽视了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实际需求。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教师应该立足于教材内容,以高中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高中语文课堂的魅力。

比如教师在教学《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文章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应该进行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但是对新闻评论类的文章特征了解甚少,所以在实际的过程当中,应该从多个角度加强对高中学生的引导,让高中学生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体会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情景,给高中学生展示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定下的底色。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改革,一些无法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老工艺、老工匠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工匠火苗永不熄灭。

然后教师可以从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了解新闻评论文体、了解工匠精神等方面着手,让高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文章写作背景形成初步的认知,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接着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赏析文章当中的重要词句,细读文章,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学生个人的思维受生活经历和学习经历的影响,比较片面,而通过融入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能够给高中学生带来新的思考和新的感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高中学生在交流互动当中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通过交流探讨对文章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最后,教师可以让高中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在当前社会中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高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体验以及社会性认知,对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进行阐述、分享。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活跃高中学生的思维,给高中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一平台上面充分地表达自我、展示自我,增强高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分层教学,凸显个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时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高中学生,而高中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不同,语文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相差较大。如果教师忽视高中学生之间的差异,那么只会让语文课堂两极化趋势更加严重。学习好的高中学生会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游刃有余,而学习情况较差的高中学生,则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为改善这一现实情况,教师应该加强分层教学法在语文课堂当中的应用,尊重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体现分层教学法的优势和价值。

首先教师可以从多个渠道加强对高中学生的了解,将高中学生合理地划分为ABC三个层次,这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另外,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当中,也应该根据不同层次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再者,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该结合不同层次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问题,不同难度的问题与不同层次的高中学生相匹配。而在作业安排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必做类、选做类作业,满足不同层次高中学生的实际需求,夯实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最后,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 也应该尊重高中学生之间的差异,落实分层教学评价,及时发现高中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给予学生鼓励和夸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不断挑战自我,在语文学习层面实现突破。

三、实践的效果和思考

1.注重提升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落后,教学思维过于局限、僵化,缺乏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探索,更多的是借助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口头讲述和黑板板书,课堂氛围沉闷枯燥,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眼球。而在新课改背景之下,通过加强对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能够将信息技术运用在语文课堂当中,为语文课堂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带来更多的生命力和活力。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使得抽象的知识以更加生动具象的形式呈现在高中学生面前,带给高中学生强烈的视觉感官刺激。另外,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获取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当中畅游,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师在教学《虞美人》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播放音频的方式,带给高中学生强烈的听觉刺激,让高中学生从多个维度欣赏该首词中所蕴含的意境美、感情美、音乐美。

2.注重凸显高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容易忽视高中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忽视高中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没有将课堂实践与理论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无法调动高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难以发挥高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的互动比较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难以凸显。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在语文课堂上发表看法,表达意见,或者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形式,以任务为驱动,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深化对语文知识的体会和感悟,充分地展现主观能动性学习的优势,将课堂的主动权转交给高中学生,让高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如教师在教学《站在地球边上放号》时,应该精准掌握高中学生的学情,合理地设计教学任务。高中学生在阅读与鉴赏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一起探究、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了解郭沫若的浪漫主义风格,加深对诗歌内容的认知。又或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诵读等形式活跃课堂的氛围,培养高中学生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水平,充分體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素质教育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标准。语文课程作为三大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语文教育工作者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迎合时代发展的脚步,结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对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致力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推动高中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

参考文献:

[1] 马晓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考试周刊》2017年第86期。

[2] 邹玲玲《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课外语文》2017年第27期。

(文建萍,1976年生,女,湖南益阳桃江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作者:文建萍

语文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篇2:

基于中职生认知下的前测性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前测性教学将学生的自我综合评价、反思、掌控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衡量学生能否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以及培养核心素养的标杆。前测性教学模式与课前检测不同的是,前者不是以测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核心,而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经验运用能力为核心。通过前测性评估,在教学上直接指向学生素养及能力的提升,使得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化为“素养本位”。皮亚杰认为人的发展应立足认知经验上,在同化、顺应、平衡等心理机制的作用下,促使人的认知不断进步,并建构出自我的体系。而学习便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直接受限于知识的习得、社会经验等要素。前测性教学同样主张在学习中不断稳固原有经验结构,并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一、前测性语文教学模式可行性

前测性语文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后受到全球诸多高校的认可。其以学生的发展认知为基础,以教学预期、评估为攻略的参与式学习而倍受推崇。前测性教学模式传入中国后,最初被应用在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涉及学科广泛,主要包括:计算机、农学、医学等实践性强的学科。中职的教育体系同样有着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将该模式纳入中职语文教育体系有着一定可取之处。在前测性教学模式下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有着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教学过程从导入到总结复习,教学流程保持着系统性的闭环结构,满足了语文教学时不同课堂间的教学内容过渡衔接,在逐步推进中系统闭环的运转也更加流畅,课堂联系、师生联系更加紧密。在前测性教学模式下的语文教学,中职生不再是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而是参与到课堂之中,将其推到课堂的主体之上,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接受学习时有着更浓厚的兴趣与参与热情。在教师的不断总结、预告之中,学生会依据教师指出的总结内容及目标引导下进行潜在的学习,促使课前准备更加充分。教师在不断对学生的认知剖析中,使得课堂教学目标有所反馈,再结合反馈进行教学反思,为后续教学进行调整,以选取更加高效的教学手段,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前测性语文教学模式

前测性语文教学模式中,不仅只是课前环节,还包括导入、目标、参与、后测和总结,一共六个环节。

(一)導入

在实施教学活动前,会经历一个牵引的过程。而这牵引的过程便是课堂导入环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快速进入课堂,唤醒兴趣,营造课堂学习气氛,以此强化语文学习的内在驱动,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教学实施的核心。对于中职生而言,由于语文基础不牢靠,心理上长期保持对学习的冷漠态度。因此在课堂表现中学习态度不端正,兴趣缺乏。因此在导入环节中,中职语文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教学实施的核心内容,通过精心设计某一故事或者活动来引入教学活动,使得教学内容与上一次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把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与学习内容相关联,从而保证导入的实施能够使得学生顺利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目标

目标是指课堂学习中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学习目标的阐述应该做到言简意赅,避免长篇大论,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重点更应该强调本节课上应积累的知识与习得的技能,让中职生在进行学习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预期结果,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鉴于此,学习目标应该能够体现学生的行为主体、学习内容、及学习情况。此外,学习目标并不局限于单一的内容,在目标的指向上可以是特定的群体或者特定的学生例如分层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设计教学目标,推动课堂教学活动。

(三)前测

前测性语文教学模式中,前测是后于学习目标设立,处于教学程序的中段。在确定学习目标后,再通过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测试,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课前准备情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两种情况:第一,学生语文积累薄弱,课堂学习不专心,在课后没能进行及时整理复习;第二,学生缺乏对新课程的了解,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内心对语文学习不以为然。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学生课前准备并非简单地对课堂学习进行一些知识记忆、理解,还包括学生潜在的内心准备与知识准备。内心准备是指学生个体对课堂学习的心理预期值,当学生对课堂的心理预期值低,则容易导致课堂学习参与度不足,教师应积极引导提高其心理预期值。知识准备即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及对课堂学习的掌握程度。在进行前测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讨论、笔测等多形式进行对学生的准备情况的摸底,具体结合到课堂的学习目标,再综合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与心理准备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前测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点,教师通过前测能够对学生的学情有着清晰把握,为教学准备做更有力的把握,能够对教学内容的进度与深度进行合理的调整。在前测中,学生也能够将自身的学习情况、能力素养等表现给教师看,让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期待有着清晰的把握,推动师生间的良性交流,为完成学习目标做好准备。

(四)参与

课堂参与作为整个语文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课堂参与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师生交往互动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中职生正处于心理发育及生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并且其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知识基础较为薄弱,成绩不尽如人意,导致内心出现一定的学习畏难心理。其次,有部分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甚至曾经受到部分教师的不同层次的歧视、漠视,导致在进行学习时对教师持有抗拒心理,对教师总体表现不信任的态度。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时应加强与学生的多向互动,不断推进教学进步。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是教师体现教学智慧的重要表现。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对教学设备、教学资源能够灵活运用,合理取舍,以此创造一个相对活跃的学习气氛。在中职语文课堂的双向参与中,教师应加入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问题,进而让学生更加肯定教师的价值,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保证目标的达成。

(五)后测

后测是在课堂结束时,对学生的再次测验。后测与前测是相对应的,不过测试内容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后测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而评估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虽然中职语文在中职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对文本的背诵与记忆,但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道德价值的培养都需要一定的课程内容为支撑。鉴于此,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应注重考验学生对语文知识技能的应用。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中便有“语文基础知识与应用”这一模板。在进行后测时,可以结合一定的情境进行单独测验,通过现场实践的形式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该项知识技能的应用,如考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小组辩论等形式进行测试。此外,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与课堂的情况的多变性意味着测试的内容、形式是多样的。因此,后测不能只是单一将其认定为学知识或者是学技能,也不能将其当做教学目标的完成。通过后测,教师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估教学实情,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为后续教学设计提供思路,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六)总结

总结是对整个课堂学习的回顾。如果说导入起到牵引教学的作用,那么总结就是回收的过程,在总结的环节,应对课堂教学起到收束的作用。总结在前测性语文教学模式的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教师总结时,可以简单回顾一下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或者分析在教学时学生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对学习目标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然后就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调拨,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系,了解到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与实际应到达的水平间的差距,在对比中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同时在总结的环节中,还可以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作出预告,形成课堂与课堂间的衔接,让学生更好地为下一节课做好课前准备。

三、前测性语文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

(一)目标准确

教学目标随着学校的不同类型、层次,在培养人才上有所区别,中职语文教学目标与普通高中教学目标有着差异之处。但目前,许多教师受限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没能正确把握中职语文教学目标。首先,语文教学目标相对于语文课程目标而言,更加细化、具体、可操作。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又涵盖学生的行为区分、情感区分及技能区分。并且中职语文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更重视学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这是由中职生特殊的学习条件及培养目的所决定。但无论哪个维度,其最终都是指向学生。由此可知,目标的设计不仅是对教学完成内容设计,还涉及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掌握的能力和技能水平的要求。同时也是检察学生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的标准。在前测性教学模式的教学当中,在导入之后就是展示“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便是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实现的培养目标,这个目标是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主体的,教师只是从旁辅助的工具。例如,《合欢树》的学习对象是指刚踏入中职学习的一年级学生,其要求学习后行为对象是学生在学习此文后应在行为上发生的转变,具备什么样的思想条件和素养条件,并且要达到一个最低标准。因此,可设计这样的目标:一说明《合欢树》中“我”的生活态度的转变;二说说“合欢树”象征着什么?这么写有什么样艺术意义?

(二)学生参与

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以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参与是前测性语文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前测、后測等形式充分了解学生在个体上的学习差异,知晓学生的学习偏好。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调整还是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测试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内驱力为核心,推动服务。学生参与即在教学中,学生要勇于展现自己内心的学习欲望,并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调节与监控,及时实施学习计划、选用学习方法。与自主学习不同,参与式的学习是师生间的互动学习。对于中职生而言,学习内驱力差、语文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单纯以自主学习为驱动是不足以完成课程任务的,教师要从旁引导。在教学中,学生参与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小组竞赛、讨论、学生互评等等,创设问题情境也是其中之一。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以关键性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引导。在提问题时,教师的问题要与教学目标贴近,不宜提出过多细碎杂乱的问题,减少“是不是”的判断性提问,多提“为什么”的探究性提问,如此才能保证问题的有效性。同时在回答问题时,应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来表述,以此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知识经验。

(三)及时检测

检测是对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一个标准性评价,它的形式是多样的也是多方位的。检测并不只是采取考试的形式,还能够通过口头问题提问、书面反馈等形式。对于中职生而言,成绩不再是局限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如何提升语文的应用技能及核心素养成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对于准备步入职场的中职生而言,在语文学习中掌握哪项技能有助于成为日后的职场助力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应是一种及时性的检测,如此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兴趣等掌握在教师的手中。而前测性语文教学模式的检测则主要集中在前测与后测两个方面,前测是对学生进入课堂前的学前准备检测,旨在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心理准备程度,适时监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准备情况。而开展后测,则是对课堂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定向,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前测性语文教学模式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所开展学习的培养目标为前端,将目标的实现作为课堂教学的方向,在开展教学前便对学生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掌握学生学习能力,再从前测的反馈中进行对课堂活动设计,拉近课堂参与的距离,在学习结束后及时实施检测,了解学生学习动态,进行课堂总结。总体上呈现由浅及深、承前启后的发展特征,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积累到创造的认知规律。

参考文献:

[1]耿春龙,胡阳.进行课堂前测实施精细教学[J].基础教育参考,2015,000(006):66-67.

[2]杨同菊.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主体认知的策略分享[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

[3]张慧.评价标准对中职语文教学及学生发展的意义探究——谈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方案的学习认识[J].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4.

陈国银,甘肃省定西工贸中等专业学校高级教师。

作者:陈国银

语文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篇3: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推动了线上教学课堂的发展和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被动的学习,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线上线下结合 大学语文教育 模式研究

引言:

传统面对面教学模式下,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显得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也更为被动,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有限,不利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丰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丰富大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一、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的特点

1.1网络平台教学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好的实践,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网络平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素质的主要目标。在这个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从多方面获取教学资源,加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拓宽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网络平台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大学语文教学,可以整合网络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让大学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立体化和多元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网络平台具有很好的交互性。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大学语文教学,使得语文课程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网络平台上年,学生能够更主动提出自己的知识盲点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第三,网络平台具有共享性,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和学习的一大优势在于,学习资源的获取比较多样,学习内容的展现更加直观。在线下教学模式中,当老师讲到某一知识点时,学生只能凭借自己的想象对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渠道有限,只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课本内容进行学习。学习渠道显得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也比较被动。而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和学习,可以更加直观,当老师讲到某一知识点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主动搜索与之相关的知识内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2传统教学特点

相比线上网络教学模式,线下面对面教学模式能加强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能够及时进行讲解,监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从学生的层面出发,传统模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如果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习,有些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利用学习时间去浏览与学习无关的其他网络内容。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例如,在有些知识内容的讲解中,需要大量的视频、图片辅助教学,就可以采用线上教育模式,有些知识点的教学大多数是理论知识,不用依赖网络环境就可以实现教学,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用线下教学模式。只有将这两种模式有效结合,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

2.1建立网络学习平台

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是实现线上教育的前提。我国有很多平台都可以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在开展线上教育模式之前,大学语文教研组首先要确立线上教学平台,通过这些平台来开放线上语文课程。其次,要确定线上授课大纲、论坛交流、在线答疑、课堂讨论等模块,通过制作线上微课、线上测试题、线上教学音频来实现线上语文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进行线上学习,线上教学资源也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推送,也可以结合学校自身情况,搭建线上授课网络系统。语文教研組要注意把控线上教学资源的质量,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如果从其他平台上直接搬运线线上教学资源,其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可能会存在一定问题,大学语文教师要建设高质量的数字教学资源。线上教学模式一大特点在于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基于以上原因,大学语文教研组的老师在打造线上教学课堂时,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教学内容,例如,可以以视频、图片、文字、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现教学内容。此外,老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网站,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创新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和改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信息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在改变。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将线上教学模式和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相互结合,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平台来促进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尤其是在布置课后作业时,直接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作业,学生可以在智能手机或者电脑上完成课后作业并提交。老师在线上教学系统后台就可以完成作业的批改,及时掌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作业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可以在线下课堂上展开有针对性的讲解,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结合。此外,应该打造具有现代化特色的线上线下学习模式,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丰富课堂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性,从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3整合线上线下教育资源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在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主要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例如,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确定好写作材料,制定写作要求和写作方向。让学生根据相关材料自主展开写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之后,老师对学生的作业集中批改。在阅读鉴赏类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语文老师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有效结合,在有些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智慧云等线上教学平台,整合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主导各个学习环节。开展线上教学之前,老师首先要了解清楚网络教学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开展线上教学之前,在网络教学系统上预先布置好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料,让学生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要了解教学内容的特点。例如,一些课程的学习和知识点的讲解需要借助大量的视频、图片作为辅助教学,就要以线上教学模式为主展开教学,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去了解相关知识点。

2.4基于云课堂的大学语文模式的实践路径

以“智慧职教云课堂”为例,基于“云教学”的特点和大学语文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创新要求,大学语文教学可以从课前推送、课中引导、课后拓展展开线上线下教学。

2.4.1课前推送

课前推送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提前了解所要教学的内容,通过学生线上自测,老师对学生自测结果进行分析,具有针对性的备课,为制定课堂教学内容提供基础。在该环节,老师首先要根据学校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规划、学生学习需求等方面初步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要点环节,整理线上教学资料,如学习任务列表、微课视频、电子学习资料、在线自测习题等资源,上传至云教学平台。通知学生登录云教学平台,根据教学列表任务预习课堂主要知识点并完成线上自测习题。将自测结果上传至运教学平台,老师通过分析学生的习题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线下教学内容,从而提高线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4.2课中引导

利用教学平台也可以帮助老师更快的完成学生签到流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相互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该环节老师主要起到引导学习作用,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该环节的学习形式可以利用游戏互动、任务驱动、视频展示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丰富课堂内容,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云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其次,针对课前自测结果,老师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讲解,因为学生在课前完成习题自测,对本堂课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的学习也就有了目的性,针对自己在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有目的性的展开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课堂质量。 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等形式进行课堂讨论, 以分组的方式展开头脑风暴、抢答等课堂活动完成相关任务,老师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任务的完成程度在云平台学习系统进行评分,对于成绩优异的小组给予一定奖励,以此来增加大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完成随堂检测。在该环节,老师应该结合学生心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自主探索,对相关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从而提高大学语文课堂的整体质量。

2.4.3课后拓展環节

完成课堂教学环节之后,根据云课堂数据统计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评选表现优异的小组和个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合理布置相应的课后习题,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提升课堂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线上、线下教育模式有效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加强大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

参 考 文 献

[1]何灵,彭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5):246,240.

[2]邓滢.”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大学语文线上立体交互教学研究与实践[J].江西化工,2020(4):157-158.

[3]胡雪梅,龚孟伟.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J].文学教育(上),2019(9):90-91.

[4]马尔旦·曼苏尔.大学语文中课程思政模块化教学路径探索[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1,12(1):12-16.

[5]韩芳.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2(1):138-145.

[6]葛东辉.”活动促学”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实用大学语文》教材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21(6):191-192.

[7]李丹.基于”云课堂”的大学语文教学空间建设探究[J].山东青年,2021(2):11.

作者:德吉曲珍

上一篇:物理概念教学设计论文下一篇:教育局汇报材料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