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才市场需求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章基于对旅游人才特区的概念界定,初步探讨了旅游人才特区的主要特征和构成要素及其重要意义,以期为旅游人才特区建设提供些许参考框架和理论指导。关键词:旅游人才特区;特征;要素;意义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旅游人才市场需求论文 篇1:

浅谈中职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

[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旅游教育培养的人才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对中职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分析,探寻解决中职旅游专业教育存在问题的措施,以期培养出实用型的旅游人才。

[关键词]中职;旅游人才;市场需求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陈竹(1984—),女,广西鹿寨人,本科,广西柳州市融安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中教二级。

一、我国旅游服务行业相关人才的需求现状

我国是旅游大国,旅游行业发展异常迅速,最新的调查显示,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国,世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这种发展趋势势必需要更多的旅游服务人才,也给中职旅游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如何培养一批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旅游人才,成了中职旅游服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旅行社对人才的需求

最近对旅行社人力资源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旅行社人才流失十分严重,而导游是旅行社的核心力量。旅行社所需导游人才首先应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很好的应变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良好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其次,应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尤其是小语种。而大部分导游都不与旅行社签订就业劳动合同,旅行社人手得不到保障,这是旅行社面临的巨大难题。

(二)酒店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中国加入WTO,酒店经营采取集团化的经营模式。中国酒店业伴随着国际化的渗透与发展,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和进步。但在与国际品牌酒店的交流、合作中,中国酒店人慢慢开始意识到差距,我们既没有扎实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也没有标准的服务模式。

(三)旅游景点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旅游景区的不断开发,交通的逐步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驾旅游,人们对旅游景区的整体质量越来越重视。但在开发、完善景区服务的过程中很多的问题凸显出来,如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和服务人才短缺,旅游景区规划的专业技术人才稀缺等。

二、我国旅游服务人才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因素

中职生是一个很尴尬的群体,他们大多是因文化成绩不好在初中时被忽视,自卑感严重,渴望得到认可却又不懂与人沟通,思想活跃但学习的积极性不够,自我意识强却又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综合素质不高,学习没有目的性。

(二)教师因素

目前中职学校的旅游教师大部分是从高等院校毕业的旅游专业本科生,他们刚毕业就来到中职学校,没有什么实战经验,缺少实践的教学素材,只能照本宣科地传授理论知识给学生。他们在教学中没能打破常规,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一直沿袭旧的教学模式,教学缺少吸引力,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求。有一部分教师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运用到教学中,但是没能综合知识点的讲解,纯粹地讲述案例,没能使学生明白知识点在整个案例中的作用,不能使学生透彻掌握知识。

(三)教学条件简陋

很多学校都不够重视实践教学,沿袭“以课堂教授为主的理论灌输”,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场所。很多县级学校都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市级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虽然拥有小规模的实训室,但设施不够完善,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三、解决中职旅游专业教育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应做好人才需求调查,明确目前旅游服务行业所需旅游人才标准,立足中职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而要培养出整体素质良好、知识结构合理、工作适应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优秀旅游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就必须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合理配置,既不要理论知识“满堂灌”而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只重视应用训练而忽视理论知识的积累。旅游专业的课程设计应以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相结合为教学导向并体现现代化教育的特色。

(二)改变观念

旅游行业是服务行业,被认为是青春行业,是阶段性工作,一旦上了年纪就不受用人单位喜爱。要改变这种观念,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和职业观,让学生明白所有通过劳动服务社会的职业都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受到尊重的。

(三)双师型教师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旅游人才要求中职学校有具备综合能力的教师。中职旅游教师应以旅游专业学科理论知识为核心,熟练掌握旅游行业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自如,再对学生实践操作进行正确的指导。中职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导游基础”“导游业务”等都是操作性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这些专业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能真正学有所成,毕业之后能马上进入岗位角色,胜任岗位工作。所以,中职学校应组织旅游专业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进修培训,鼓励其考取国家旅游局或者劳动部门组织的各种资格证书考试,另外,尽量让旅游教师到相关旅游企业实践,积累行业知识。

(四)建立校内实训室,加强校企合作

旅游服务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要加强实践教学就要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建立功能完善的实训室,如模拟导游实训室、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等,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训练场。另外,应加强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就业形势的窗口,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批相对稳定如旅行社业、饭店业、旅游景点等校外实习基地。通过理论课堂、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结合,进一步强化,使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初步具备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薇.浅析高校旅游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科技经济市场,2006(8).

[2] 黄建宏,龚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与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5).

作者:陈竹

旅游人才市场需求论文 篇2:

旅游人才特区初探

摘要:文章基于对旅游人才特区的概念界定,初步探讨了旅游人才特区的主要特征和构成要素及其重要意义,以期为旅游人才特区建设提供些许参考框架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旅游人才特区;特征;要素;意义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将人才视为第一资源,加快构筑人才特区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对我国深化改革的有益探索,是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和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矛盾的战略选择。国内很多城市开始着力建设人才特区,显示出建设人才特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需求,同时,旅游业作为我国成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在很多旅游资源特别丰富,旅游资源特别发达,旅游业前景特别光明,旅游市场特别成熟或必将成熟的旅游地也开始提出创建旅游人才特区设想,旅游人才特区研究成为一项新课题。

一、人才特区与旅游人才特区概念

(一)人才特区

现阶段社会上对于人才特区的探讨主要是政府层面,立足于宣传角度,鲜见学术层面的理论性研究。关于“人才特区”的概念,主要从实践需求出发,是对建设人才特区的一种指导性定义。备受认可的一种观点是:“人才特区”是指人才工作的特殊区域,即在特定的区域内,人才工作的政策保障、体制建设、机制运行、资金投入、环境营造和工作内容、工作模式等都比区域外更具优先性和特殊性,特区内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建设人才特区,就是在特定区域实行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事特办,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率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构建与国际接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人才活力,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造新的科学发展优势。

(二)旅游人才特区

“旅游人才特区”是在“人才特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理论上是对“人才特区”的拓展和延伸,既有人才特区的基本特征又兼有自身特色,是对于旅游资源特别丰富,旅游业前景特别光明,旅游市场特别成熟或必将成熟的旅游地特有的提法。“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特殊时期对各行各业的产业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旅游业必须紧跟社会脚步,寻求更加高级而有效的产业结构,顺应社会需求发展旅游新业态,这就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旅游行业相关人才,包括政产研学的工作人员要特别能理解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有特别的政策吸引旅游人才专业就位,要有特别的体制机制激励旅游人才创新创业,要有特别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内容保障旅游人才热衷本职工作、降低人员流动率。建立“旅游人才特区”,是通过建立最适合旅游人才工作、成长、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吸引有创新精神、有创业意识、有科研能力、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人才积聚特区,为促进当地旅游业良性发展、旅游产业有序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旅游人才特区的特征和要素

(一)旅游人才特区的主要特征

1、集聚性。旅游人才特区最重要的是形成集聚效应,包括旅游专门人才的集聚、科研创新的集聚,特殊政策机制的聚集。首先,建设旅游人才特区的第一要素就是人才,只有吸引大量旅游专门人才,形成人才的高度集聚和旅游知识财富的高度富集才能为特区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撑和创新保障。其次,旅游人才特区探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国内尚无一例成熟的旅游人才特区,因此要建立旅游人才特区就要争取一系列特殊运行机制体制,形成特殊机制体制集聚区。再次,区域内鼓励自主研发创新,鼓励旅游业态创新,鼓励旅游企业经营模式创新,鼓励政产研学合作交流机制创新等,自然打造出一个创新创业富集区。

2、创新性。建立旅游人才特区,我们在法治环境上,在规则的明晰和刚性上,同世界一流的人才特区相比无疑存在距离,其中最大的落差仍表现在观念上,其次在人才机制和社会体制层面。因此,旅游人才特区的创新性重点体现在观念创新、文化创新、机制体制创新、旅游业态创新等方面。通过创新性建设,提供与国际城市条件相仿、观念相通、文化相容乃至制度接轨的人才发展支撑平台。另外,旅游人才特区建设应重点在旅游人才评价、激励和保障等方面有所创新。在人才评价方面,要建立项目评审、人才测评结合的评价机制,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国际互认;在人才激励方面,要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年薪制和风险共担、收益分配形式的多元化、薪酬待遇的市场化机制;在人才保障方面,要尝试建立各类人才的社会保障年金制,探索风险基金、资金入股、无息贷款等多种方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的人才投入资机制。

3、优越性。旅游人才特区的优越性突出体现在政策的优越性和环境的优越性。一方面,通过探索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吸引人才的薪酬定价机制、激励机制;推进人才与国际资本技术产权等要素市场融合与对接;力求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取得突破。另一方面,创造和提供与国际先进城市条件类似、环境相仿、观念相通、文化相融的人才发展平台和各种有效载体,形成有利于旅游人才生活工作的优越环境。

(二)旅游人才特区的构成要素

1、特殊优惠的体制机制。旅游人才特区一定要有特殊优惠的体制机制来吸引高端旅游人才和旅游专业技能人才。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建立人才动态调控机制,重点解决好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的问题;二是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将以社会从业角色和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建立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三是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四是创新人才流动配置机制,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和人才的市场配置和流动,深化户籍、社保、档案管理等方面改革,逐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尤其是国籍等限制;五是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人才创新、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分配激励保障机制。

2、特殊优惠的政策措施。政策旅游人才特区要吸引更多的高端旅游人才,增强旅游业的国际人才竞争力,必须要有更加积极开放的新政策,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方针,学习发达国家对于人才的优惠政策。重点解决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一些突出的“瓶颈”问题,包括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学术交流补贴等难点。通过实施特殊优惠的政策措施来满足国际高端旅游人才的创业发展需要和生活需要,对绿卡、知识产权保护、融资、教育、医疗、文化、保障等领域的相关政策先行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创新。

3、各级各类旅游专门人才。旅游人才特区的建设就是要满足旅游资源特别丰富地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问题。从政产研学等领域,全方位培养满足旅游业发展的各种人才,从专业技能人才到企业管理者到科学研究人员到行政管理等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才保障。形成旅游人才的极大丰富,使人才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4、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建设高端旅游人才高地需要先在旅游人才特区营造国际化的特殊区域环境,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增强吸引留住国际人才的比较竞争力优势,更好地发挥旅游专业人才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是硬环境建设,即提供舒适的办公场地、办公条件、通讯设施及人居交通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是非物质的软环境建设,即通过政策和较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提供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增值服务,从而营造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氛围。

三、旅游人才特区的重要意义

建设旅游人才特区,实行特殊旅游人才政策、特殊旅游人才管理机制、特事特办,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构建与国际接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人才体制、机制。通过建设旅游人才特区,大量聚集海内外旅游产业拔尖领军人才,构筑旅游人才发展战略高地、形成旅游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同时,促进区域内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依靠人才智力优势,全面提升特区内第三产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旅游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旅游产业全面、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跃上新的台阶。具体而言,创建旅游人才特区的战略意义有三个方面:

第一,我国深化改革的有益探索。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转型期,“人才特区”的建设是对“经济特区”建设的深化和延续,“旅游人才特区”则是对“经济特区”深化和延续,两者都是我国社会改革战略转型期的有益探索。“旅游人才特区”是从旅游业角度出发,思考探析旅游人才对旅游资源特别丰富,旅游业前景特别光明,旅游市场特别成熟或必将成熟的旅游地的作用和意义,以人才丰富化有效化带动旅游业的改革发展,实现我国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和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实现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全面改革。

第二,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有效形式。《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我国人才开发要坚持“高端引领”的指导方针,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努力实现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新跨越。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需要培养多层次人才,不仅需要培养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培养大量应用性人才,特别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到2015年,预计我国游客市场总量可达35亿人次。伴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届时我国旅游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更大。

第三,我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人才保障。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养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国,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7]。面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特别是高端旅游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然而,旅游产业对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学校培养专门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在旅游业中也凸显出来。因此,在新时期下,如何更好地培养中国旅游业的高端人才,如何更深地探索高端旅游人才的教育模式,已成为旅游业人才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设旅游人才特区,就是要解决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人才瓶颈,冲破人才不足对旅游业的制约,一方面,实现各级各类旅游人才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又要实现旅游人才的全面培养,为我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可持续保障。

四、结束语

旅游人才特区在我国刚刚提出,还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只是在继承和延续经济特区和人才特区建设的理论经验做相应的拓展,其概念、主要特征和构成要素等理论讨论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框架定义。但是,创建旅游人才特区又是顺应我国深化改革需求的一种有益探索,是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的有效形式,为我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是大势所趋。学术界应担负起探索旅游人才特区的理论性研究,为我国旅游人才特区的创建提供有力的指导意义和理论铺垫。

参考文献:

1、冼薇.“人才特区”要素初探及建设构想[N].中国人事报,2011-11-08.

2、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人才特区[N].北京日报,2011-03-21.

3、海外人才特区建设的经验[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01-21.

4、郭久辉.河南五项新政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大力度吸引海外高层人才[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9/15/c_13513741.htm,2010-09-15.

5、众石.“5·19”:中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迈步[N].中国青年报,2011-04-13.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作者:孟繁华 范士陈

旅游人才市场需求论文 篇3:

如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达到一定的规模。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却发现,一方面,旅游业对人才需求激增;另一方面,旅游院校毕业生不愿到旅游行业就业或到旅游企业后容易“流失”,形成了比较普遍的“供需错位”现象。就中职旅游教育而言,如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性、实用性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旅游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大部分中职旅游学校专业设置不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变化,中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较为宽泛,既能做导游,又能做旅行社的管理者,还能从事酒店的服务与管理。但要想真正培养出实用型旅游专业人才,最重要的还是要明确旅游专业的目标定位,根据目标定位进一步进行课程设置和开发,使培养出的旅游人才有明确的就业方向,成为旅游行业某一部门的专门工作人员。

2.教材落后,与市场不衔接

中职旅游专业的教材相对落后于行业的发展,跟不上行业发展形势,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随着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开放,旅游产品日渐多样化,学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在学校只是学些“泛泛的东西”,知识得不到更新和丰富,指导行业经营发展就无从谈起。比如,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这门课中,“客房的清扫”这一章节重点介绍的是西式铺床的服务程序,但是我国客人普遍喜欢中式铺床,现在饭店基本上已经改为中式铺床的服务。如果我们还是按照教材上的西式铺床的内容教学生,那么学生在工作中就会显得能力不足。

3.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中职学校教学应突出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操作技能,所以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旅游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阅历与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但是现在中职旅游学校的教师多数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的,从学校到学校,理论水平较高,但实际操作水平较低,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方面有明显不足。还有一些教师虽然来自于旅游业,但长期教学,与旅游业实际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工作能力上还是与实际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提高旅游专业教师实践水平非常必要。

4.对学生实践操作不够重视

当前学校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学校仍采用“2+1”的教学模式,即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年顶岗实习。实习期间教师没有很好的跟踪与指导,学生不能将所学旅游专业理论和实践工作有机结合,实训达不到有效提高能力的目的,导致学生实习期间就离开实习单位,或改做其他职业,造成旅游人才的流失。还有一些学校过分强调学生的安全问题,省略了许多必要的实践活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习效果,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旅游市场实际存在很大的距离。

二、对中职旅游专业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要把握旅游业发展特征,制订相对应的旅游教学目标。根据旅游专业自身的特点和中职旅游学校学生培养层次,着力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可引入不同级别的国内与国际旅游职业技能证书,比如导游证、客房服务员证等,做好旅游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上注重提高学生职业岗位综合适应能力和择业谋职的能力。

2.完善教材建设

中职旅游教育十分强调实践性,要把实践性的知识放在突出位置。教材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方法论,指导学生实践创新。教材的选编或处理,特别是地方教材和实训教材的编撰与修改,应结合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训配套和实习等方面突出中等职业教育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摆脱以往理论分析多而深的模式。旅游专业教材的编写可请当地旅游行业、企业的专家参加,充实当地旅游业实例的内容,使我们的教材更具实用性,更贴近旅游行业职业岗位的实际。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职业学校,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加旅游专业的各项职业资格考试,定期安排教师进行短期的职业培训和业务进修,比如去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地方实践,打造“双师”“双证”的专业人才,同时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另外,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可以请旅游业专家或者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向学生介绍当今旅游与酒店业发展的状况,以及旅游专业学生进入旅游企业中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更加珍惜学校的学习生活,以快速适应旅游行业的市场发展。

4.重视实践教学,更好地适应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

中职学校前两年的校内学习不能单单是一些理论学习,应该从学生入校开始,即结合中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操作的锻炼。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实践设施的建设,比如模拟导游室、餐厅、客房、酒吧、茶艺室等。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和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等一些院校的教学设备比较完善,很大程度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从课堂中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使得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和就业率等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很值得借鉴。

5.重视校外专业实习

旅游专业校外实习是针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基本技能的实操培训,是学生踏入社会的基础。学校要从旅游专业发展出发,与省内外的星级宾馆、旅行社、景区景点、机场等旅游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场所。旅游专业校外实习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衔接的机会,一方面,校外实习能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能够给旅游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选拔人才。中职学校可以同当地星级酒店、旅行社联合办学,酒店和旅行社既可投入资金,又可派出管理人员、技师、优秀工作人员担任旅游专业课教师,编写旅游专业教材供学生使用,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实习结束后,企业与学生可以双向选择,提高了学生就业率。

职业学校还应有计划地组织旅游专业教师和学生一起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沟通信息,了解旅游企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和实际需要,并及时回校进行反馈,然后进行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调整,从而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旅游业专业性、实用性人才。

(责编 周继平)

作者:张帆

上一篇:市政协工作要点下一篇:镇计生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