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护理研究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究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2例中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实验组患者采用中风护理单元模式来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方法来进行护理。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风患者护理研究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风患者护理研究论文 篇1:

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中风护理单元对于中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40例我院2010.4-2013.4期间收治的中风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70例。其中70例使用常规护理,另70例使用中风护理单元实行护理。结果 护理后发现两组患者生活维度及质量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 中风护理单元对于中风患者的影响巨大,能显著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中风;中风护理单元;生存质量;影响

中风为中医疾病名称,如脑卒中,风痱,由脑动脉阻塞或淤血所引起,可导致肢体麻木、口鼻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随着如今生活水品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中风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1]。中风是中医四大难治病症之首,其一旦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不便。中风的患者如何进行护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本文研究中风护理单元在对于中风患者护理中的影响及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14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0.4-2013.4期间收治的中风患者,所有患者经检查及诊断符合中风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字同意,且家属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标准:①有意识障碍、神志不清、失语症等疾病的患者;②住院时间1周内的患者;③有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④有其他疾病对研究会造成影响的患者等。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43-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4±5.4)岁。问卷调查其生活维度发现,身体维度(32.7±9.5)分,心理维度(31.4±10.3)分,物质维度(35.7±10.4)分,社会维度(32.7±9.6)分,生活质量(43.5±10.2)分。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在44-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8±5.6)岁。问卷调查其生活维度发现,身体维度(31.7±9.6)分,心理维度(33.1±10.5)分,物质维度(34.4±10.2)分,社会维度(33.5±10.6)分,生活质量(45.1±9.2)分。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中风护理单元进行护理。具体包括:①对每个患者的基本资料、生理状况、心理状况、高危因素等进行收集;②给予不同的患者不同的专项护理,针对病情和症状给予护理,严密监测患者临床体征,观察病情。如及时纠正患者高血压、高血糖及吸氧等;③需要进行肢体运动的引导,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对于吞咽、运动障碍患者给予定期的中医推拿、针灸等特色护理;④针对患者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宣教,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护理水平。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得分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对所有患者护理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患者生活质量及维度评分,分值0-100分,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差[3]。问卷回收率100%。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生活维度及质量评分发现,观察组评分明显更高,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中风是一种脑血管受阻或狭窄而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患者偏瘫、肢体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老年患者的血管状况较差,容易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破裂后血小板大量聚集后脱落,会堵塞血管,所以其好发于老年群体。中风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自理能力降低,使得患者离不开他人的照顾,所以对于中风患者的护理极为关键。

有研究显示[4],对于中风患者,应注意其生理及心理的变化,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让患者感受到关爱。但大多数临床护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在近些年,中风护理单元一词被逐渐知晓,其相对于一般护理来说,有更重要的意义。中风护理单元的关键部分在于多科学的护理,早期进行干预,预防并发症,动员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康复中来等。在东梅等人的研究中提到[5],由于多种因素均可导致中风,所以在护理中风患者时,避免中风的再发生,要及时关注患者中风的诱因,努力避免和改善因素,对可能出现的因素严密监测,积极恢复中风患者脑损伤及生理和心理的损伤。中风护理单元可以更加具体的给中风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不仅从生理上治疗患者的病症,还从心理上使患者感受关爱,促使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本文中我院中风患者使用中风护理单元护理后,相对于常规护理来说,其生活质量及维度的改善情况明显较好,P<0.05,与上述东梅等人观点相符。

综上所述,中风护理单元对于中风患者的护理起到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娟,何晓英,李洁等.护理干预对老年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427-1428.

[2]王爱红,徐桂华,武秋娣等.护理人员对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文献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3):2317-2318.

[3]钟印勤,叶美霞,伍琦等.护理干预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1417-1418.

[4]东梅,李燕,陈迎等.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作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4):305-307.

[5]东梅,李燕,陈迎等.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天津护理,2014,22(3):194-196.

作者:李如蓉

中风患者护理研究论文 篇2:

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2例中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实验组患者采用中风护理单元模式来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方法来进行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功能以及应对方式情况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功能和应对方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功能评分、应对方式能力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患者采用中风护理单元模式来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应对方式,减少患者的病痛困扰,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风;护理单元模式;日常生活能力;应对方式

中风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发病机制多由于气虚、阴虚、饮食不节、肝火、劳累过度、血液淤滞等造成【1】,患者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者出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情况,有的患者还会有智力障碍的表现【2】。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非常多的困扰,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就有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不断恶化,最终发生脑疝或死亡【3】。因此,对于中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都非常重要,在对中风患者进行护理时,常规的护理方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有学者提出,采用中风单元模式化护理能够为中风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应对方式。针对这一观点,笔者在我院选取了72例中风患者来进行实验观察,探究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的观察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2例中风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符合我国关于中风患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4】:①有严重心、肝、肾疾病的患者;②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③在治疗期间死亡的患者。将72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实验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40~62岁,平均(49.2±4.3)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6.2±1.8)个月。对照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1~63岁,平均(40.1±4.4)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6.8±1.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①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来进行护理。为患者进行日常的护理,按照医嘱为患者派送药物等;为患者处理病床的卫生情况,保证患者病房及病床的整洁;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配合治疗。②实验组:实验组患者采用中风护理单元模式来进行护理。将护理工作以整个单元模式来执行,其中分为评估单元、施护单元、康复单元、教育单元。首先,在评估单元对患者的基本病情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与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及对治疗所持的态度;其次,在施护单元,严格按照医嘱来为患者进行日常的护理,保障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所需的药物、病房环境的需求等,同时,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患者乐观面对病情;然后,在康复单元,鼓励患者多做适宜的运动,并陪伴患者克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最后,在教育单元,为患者普及更多的病理知识,让患者了解疾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方法,同时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更多关于疾病的知识。

1.3观察指标

①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观察,一共5个问题,分别是进食、大小便控制、穿衣、如厕、平底行走。每个问题的评分为0-5-10-15分,按照患者的自我完成能力来进行评分,自主能力越强得分越高;②患者的应对方式。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于问题的应对,可供选择的应对方式有自责、求助、逃避、解决问题四个,统计四种应对方式的选择人数。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应对方式调查中,选择自责的有3例,选择求助的有8例,选择逃避的有2例,选择解决问题的有23例;在对照组中,选择自责的有8例,选择求助的有10例,选择逃避的有10例,选择解决问题的有8例。实验组患者选择解决问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11.9753;P<0.05)。

3.讨论

近年来,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关于中风的治疗和护理也越来越重视。在此次的研究中,笔者选取了我院收治的72例中风患者来进行实验观察,探究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根据实验观察的结果,采用中风护理单元来进行护理的患者,其日常生活能力均要明显高于常规方法护理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应对方式的调查中,实验组有23例患者选择自主解决问题,患者的应对方式较好。

综上所述,对中风患者采用中风护理单元模式来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应对方式,减少患者的病痛困扰,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东梅,李燕,陈迎等.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作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13(04):305-307.

[2]吴怡卿,李帼媚,何玉洁等.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5,09(18):243-244.

[3]王柏善,赵湛,缪晓路等.早期桥式运动对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8(07): 1076-

1077.

[4]武艳红.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2(014):1968-1969.

作者:陆雅莹

中风患者护理研究论文 篇3:

中西医结合对中风患者的护理研究

【摘要】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而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均属本病范畴。临床中风表现多见“三偏”症状,即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偏瘫。

【关键词】 中风;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17

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中风作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严重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家庭、社会,故成为近年来全球研究的重点。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医学家们正从各个方面探索中风的预防措施。

中医认为中风主要是由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胀,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所致。危急证候其病主要症状: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僻不遂为主[1]。

1 诊 断

脑CT或MRI检查及重要生化指标,如血糖、血脂测定等方面,中风常伴有感觉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等,而患者躯体功能的受损程度大小与临床中风致残率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同时也与患者社会功能和对家庭的影响成正比。

2 治 疗

对以风证、痰湿证、火热证、血瘀证、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六证为基本证候,或单独或相互组合出现,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并积极改善患者躯体功能的同时,配合对患者心理疏导,将更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患者治疗与康复能力,同时采用运动训练与认知、言语训练相结合,才能使患者的各项障碍都得到改善,才能使真正提高患者的治疗目的,临床护理上使用的一些方法,如床上运动、平衡训练、步态训练、上肢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以及中药、针炙、静脉输液等治疗。

3 护 理

因多数人对中风的预防知识和保健意识相对薄弱,有效控制率尚存不定,使得并发症的危险增大,在护理时要耐心仔细询问及完整记录患者的年龄、生活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居住环境、经济收入、家庭认识及支持护理情况、社会支持、病程或病期、既往史、伴发疾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影响中风患者的医学因素或获得中风发病的全面情况,利于客观评价诱因,争取针对性强的措施,更好地防止或减少中风发生或再发及护理治疗。在护理方面指导患者心态平和、乐观、豁达、避免激动、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挫折、远离烦恼,学会精神松驰法,并注意调整饮食、戒烟、限制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在干预的过程中应注意宣传教育的科学性,结合不同的个体差异制定恰当的干预方式;在交流方面,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内容传授给患者,将护理干预的计划落到实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建立朋友式的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有目的地引导患者,使其产生从医和从护行为,掌握患者对疾病的心态及服药的依从行为,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2]。非药物治疗护理,可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积极配合医护进行治疗与预防。另外,还要耐心认真地对家属进行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系统在患者用药中的作用,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教会患者自我观察病情,注意休息,防止意外伤害及摔伤。

4 讨 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生理功能日趋衰弱,特别是与心理活动有关的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化,社会角色的改变,生活环境和方式的变迁可使中风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悲观怨恨淡漠。而随着患者的病程延长,病期的进展,患者的躯体功能障碍,患者自己和家庭的烦恼也随着增加,医护人员要加强改善对患者的治疗方法,特别要注意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减少其病对中风发生及复发的危险性,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工作、学习、业余娱乐活动的状况,改善患者的躯体、言语、认知、心理障碍等,增强患者信心,缓解紧张、焦虑和空虚等负面情绪的不良影响,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此病的治疗及康复。

参考文献

[1]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9.

[2]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作者:温泉

上一篇:洗胃患者护理研究论文下一篇:课堂互动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