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分析

2023-0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阳光灿烂的日子分析

从美学角度浅析《阳光灿烂的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中国第五代导演姜文的优秀作品,这是一部有关青春、有关成长、有关回忆的影片。影片采用倒叙的方式,通过成年以后的主人公马小军的口吻,追忆了激荡青春的成长历程。个性化的叙事方式与令人回味无穷的声音艺术所带给观众的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是该片能够引起观众共鸣、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巧妙的人物造型艺术以及永恒青春主题的审美价值,更是影片的过人之处。本文从审美价值、叙事艺术、声音艺术和造型艺术四个方面来分析这部影片。

姜文是我国优秀的第五代导演人,他导演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电影作品。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在他的所有作品中独树一帜。凭借这部影片,姜文摘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优秀作家王朔的短篇小说《动物凶猛》是本部电影的原著。这部电影描写边缘少年马小军成长的故事,以“文革”为背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感受和观察当时的时代环境。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塑造了在“文革”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自由成长的一群少年,并且为观众刻画了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大众心理。这部电影在叙事艺术、声音艺术和人物的造型艺术等方面都有过人之处,准确地传达了原著的精髓与风格。

一、独特的审美价值

追忆青春与反思历史的电影主题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人共同的美学特征。姜文并不是在讲述“文革”,而是通过刻画马小军、米兰等一群懵懂的少年,来表现他们在特殊的年代里所体现出的青春的激情、爱恨以及困惑。青春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阶段,这一时期充满了成长中的不解以及诸多的矛盾,但是更多的还是青春的美好,以及留下的永远回忆。这部影片融入了导演本人对“文革”这一特殊的时期、对青春这一概念的独特感悟与理解。《阳光灿烂的日子》洋溢着青春的成长,洋溢着青春的绚烂、激情与躁动,体现了少年人在成长时期的懵懂。《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与青春有关,也与回忆有关。尽管成长的岁月笼罩于“文革”的阴影之下,但是多年以后的再回望,使这种记忆增添了几分亮丽的色彩。在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中,梦想始终伴随着。这些梦想就像黑暗里的烛光,照亮了孩子成长的道路。青春既像玫瑰般美丽,又充满了荆棘;既有对心中女神甜蜜爱恋的美好,也有爱情破碎的忧愁。多年以后,当这群童年的玩伴再度相会,已经不复昨日的激情与炽热。唯有傻子一如昨日的样子,他的一句“傻b”一下子就把他们拉入对往事的深深回忆之中。

电影切换到最后一个镜头,观众这才了解了电影开篇导演姜文的内心独白。电影的末尾部分也处理得十分巧妙。地点依然是在北京,不同的是与昔日的北京城相比,今天的北京更加都市化;伙伴仍旧是小时候的那群伙伴,与昔日骑着单车四处闲逛不同的是,今天他们坐在高档的小车里,与少年时的他们之间好像隔了一座冰冷的墙。这暗示着长大成年后的少年是精于世故的,泯灭了少年时的激情。年少时充满了令人眩晕的阳光日子才是最值得人留恋的。长大以后,马小军以及儿时的玩伴都有了高档的小车,也有了高楼大厦,身边的那群玩伴虽然也在,但没有往日的纯真与无邪,更是多了几分生疏与世故。在那些年少轻狂的日子里,虽然物质条件很差,却有着美好的青春回忆。只是那些洋溢着悸动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文革”这一特殊的时代将少年人心底的欲望展露无遗。虽然观众所处的时代与影片故事发生的时代并不相同,影片却将那个时代的心理生动传神地展现给观众。幼稚与成熟,灿烂与黯淡,一路相伴。

二、个性化的叙事艺术

原著《动物凶猛》的叙事基调是有些忧伤的,带有追忆性的。但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仅仅通过电影名字就可以知道,导演姜文把青春与成长做了浪漫化、理想化的加工,“文革”不完全是一个混乱的年代,也是一个充满激情、充满生机的时代,处处充斥着成长、青春、阳光与欲望。

倒叙是电影常用的叙事方法之一,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不例外。“北京,变得这么快……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们。”尽管电影开头的画面没有传达出任何有意义的信息,但是那富有沧桑感的声音展现出了几十年的历史的“纵深感”,漫不经心并且自然地将观众拉进了“文革”这一影片故事发生的特殊时期。这种倒叙性的追忆叙事不是在向往美好的未来,而是在回忆青春年少的成长历程。成年后的马小军用抑扬顿挫的旁白说:“七十年代中期,北京还没有这么多豪华汽车和宾馆,街上也没有那么多人,比我们大几岁的都去了农村和部队。这座城市属于我们。”这段旁白强调没有触及混乱的成人社会,毫不掩饰地夸耀了广阔自由的生活空间。

叙事习惯架起了叙事者与观影者的桥梁,每一部影片都有大致相似的叙事习惯。比如在电影里,叙述者描述了上一个镜头(把爸爸送走以后),接下来接受者会对下一个镜头产生审美期待(送走爸爸之后,这个孩子会怎样),这就是叙事习惯所带来的观影期待。叙述者在表现了上一个镜头以后,会遵循观影者的审美期待,来展开下一个镜头。可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影片里,叙事者不是全部依循这种一般叙事习惯,往里面融入了个人的内容,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不依循常规的叙事逻辑,引入常规叙事逻辑之外的叙事序列。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片段,马小军与刘忆苦过生日的时候,米兰送给刘忆苦一条围巾,送给马小军一条泳裤。按理说,马小军心里应该高兴,但不知为何心里感到不舒服。最后刘忆苦与马小军打起了架。电影行进到这里,却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形,其实那天什么也没有发生,大家都十分开心。此处,电影没有依循固定的叙事习惯,让回忆发生混乱,带给观众更多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开放了观影者的思维。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是20世紀90年代中国影视界的经典之作。它不但回忆和嘲讽了“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影片在触动观众心灵的同时,也会令观众感受到这部电影回味无穷的叙事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美妙的声音艺术

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电影声音的运用得非常巧妙、自然,与画面配合得非常流畅。这不仅奠定了这部电影的基调,还体现出导演的独特风格。观影者通过画外音能够毫无阻碍地探寻影片中角色的心理,自然地缩短了观众与影片角色之间的距离,并且与电影中的角色产生近乎相似的感受与体验。

在电影的开篇,姜文以自己特有的沙哑的嗓音,抑扬顿挫地讲述着这么多年来北京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改变,以及自己的体验。这为影片的叙事基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穿梭交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使用了一段画外音拉开了电影的序幕:“北京,变得这么快,二十年的功夫,它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我几乎从中找不到任何记忆中的东西,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破坏了我的记忆,使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我们裸露得更多,也更难以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我们,阳光充足明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这段画外音强调了“阳光”的主观性,是“我”记忆中的阳光。电影里的阳光绚烂而又夺目,在影片里只有夏天,只有无处宣泄的荷尔蒙,以及让人们睁不开眼睛的阳光。让人们无处躲藏的阳光寄予着主人公对纯洁的爱情与友情的向往,对小小梦想的追求,也是中年的马小军及其小伙伴对小时候青春岁月的深深怀念和淡然。

导演姜文运用的旁白能够拉近影片的叙事节奏,串联不同的叙事时空。这一特点在本部电影的后半部分也可以看出来。影片的叙事基调总是在幻觉与真实之间穿梭,经常让观众在两种不同的时空间穿越。但是,观众没有产生观看电影的停顿和阻碍,愈加兴致勃勃,这一切都得益于导演姜文对叙事艺术的熟练掌握。

放在电影片头的旁白可以给电影定下叙事的基调。《阳光灿烂的日子》带有个人的情思。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带有追忆性质的旁白可以引领观众进入影片故事发生的特殊历史时期,即文革时期。现在的时间与空间的旁白把整部影片的时间与空间,即童年的时空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时空融合起来,让它们融合为一个整体。之所以使用中年马小军口吻的旁白来串联整部影片,是因为可以让今天的观众更加轻而易举地理解影片,跟进影片的叙事节奏,与片中人物产生共鸣。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还使用了多种多样的音乐,通过大量运用音乐来传达导演对“文革”这一特殊年代的独特印象和体会。影片采用了许多“文革”期间风靡的乐曲,像《远飞的大雁》《美丽的鲜花在开放》《金色的炉台》等。这些音乐无瑕、纯洁,一如那个年代的少年人,纯洁、无暇。《检阅进行曲》《骑兵进行曲》《游击队歌》《红色娘子军》等,有力亢奋,震撼人心,真实地显示了当时少年人的壮志凌云。音乐的巧妙运用还再现了人们心中的理想爱情。影片的镜头切换到少年的马小军进入米兰的房间,他喜欢上了挂在墙上相片里的女孩米兰。马小军轻轻地斜倚着在米兰的床边,认真地幻想着米兰的样子。影片进行到这里,响起了歌曲《乡村骑士》,这首歌曲在影片中就代表了主人公马小军心目中高尚无瑕的爱情。影片中的歌曲和画面配合得十分吻合,并且切合了影片的叙事节奏,给观众带来了别样的视听享受。

四、巧妙的人物造型艺术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匠心独运地设计了各种类型的人物,其中最富有特点的人物便是马小军,导演姜文在影片中也融入了许多自己的个人情感。马小军是那个时代群体少年的典型代表。他们蓄积了许许多多使不完的精力,他们都有证明自己能力的欲望,他们都渴望纯美的爱情,渴望认同,渴望成长。他们浑身上下洋溢着激情、懵懂,充斥着对反常规、反秩序的渴望。也正是因为不因循守旧,他们与父母等老一辈人产生了精神冲突。家长疏于管理,学校的停课,给予了他们更多自由的成长空间。他活泼开朗,调皮捣蛋,自由散漫,爱捉弄别人。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梦想,他梦想自己成为一个英雄人物,可是他的梦想终究会成为泡沫。他逃离不了母親的禁锢。但是他的心中也有自己新的梦想,他始终爱慕着米兰,这些都成为照耀他成长岁月的阳光。他的心里始终有自己的小小的梦想,他也有叛逆,也有懵懵懂懂的爱情,这都是刺破阴霾的阳光,给人们带来希望。同时,马小军的成长有横跨时代的少年人所共有的特点:体会到社会的艰辛,并且不愿意向外人诉说。小军看到刘忆苦和米兰亲近的样子时,虽然心里很失落但是表面上仍装作丝毫不介意;派出所的警察把马小军和他的小伙伴带到派出所进行问话,然后又把他们放了出来。马小军回家后,照着镜子,运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自己抚慰自己。这一小小的细节,表现出那个时代少年人的不甘示弱,想要证明自己的强大。

米兰是这部电影的女主人公,她漂亮、开朗、大方、性感,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当然她还十分神秘。对于米兰的出场,导演精心地设置了很多悬念。马小军撬开别人家的锁,在屋子里四处翻找。房子的主人突然回家了。马小军躲在床底。在这里,马小军看到的是轻盈的小脚和丰腴的腿,而女主人公的脸却没有露出。马小军在蹲着拾火柴的时候,再次看到了似曾相识的脚,他追了上去,看到了脚的主人米兰。但当米兰转过脸来时,马小军看到她戴着墨镜,这更增加了观众对米兰这个人物的好奇。

这部电影除了生动地表现了原著中已有的人物之外,还增加了几个原著中没有的人物。

1.马小军的母亲

电影给马小军无拘束的成长设置了两位人物作为教导的权威,其中一位就是马小军的母亲。她本出身于贵族,因为历史原因,成为一个“下等公民”。她经常责骂马小军,并且拳打脚踢。这表明了本该对孩子的成长起引领作用的教导者的失职。通过母亲这一人物,影片也引出了外公的故事,表现出“文革”时期对人们的生活所造成的不好影响,也成为千万个家庭不幸的缩影。

2.古伦木

导演精心设置了一个傻子——古伦木来贯穿影片的首末。古伦木整天骑着一根棍子,无所事事,站在大院门口傻笑。当马小军一群人冲着他大喊“古伦木”的时候,他会大声回应一句“欧巴”。他只说三句话“欧巴,古伦木与傻b”。傻b这句话在电影的结尾出现,在青春成长的日子里,我们都如傻子一样,懵懵懂懂,手足无措。这是对既成过往的那些青春记忆的怀念。

3.吴老师

吴老师作为马小军教导权威的人物之一,本应树立教师权威,可他却在课堂上受到了学生的嘲讽。他竭力维护自己的尊严,仍无济于事,表现出其卑弱无能,非常幽默滑稽,极具嘲讽意味,为电影增加了几分娱乐感。

五、结语

姜文执导的这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不同于其他第五代导演人对历史的反思及哀痛,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反映一代少年人的激情,如火的青春。令人回味无穷的叙事艺术与声音艺术的魅力,也使得这部电影在同类电影作品中成为一道独一无二的色彩。

(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邱辛辛

第2篇:分析中国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1

《阳光灿烂的日子》

评述 姜文电影

姜文的三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像他本人一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争议。姜文的三部作品均由他本人参与改编创作,在作品中注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空间,尤其是第一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他对题材的把握、人物的透彻、电影叙事技巧的运用等都带有了浓重的个人色彩。尤其是“独立思考”的性格,最终形成了姜文独特的风格。

一、关于叙事层面的把握

1、个人化的叙述方式

叙事者是叙事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抽象的故事讲述者,一旦文本产生,他就远离作者自己独立存在。同叙述者一样,接受者也是虚构的,是观众在文本中的个人化身,《红高粱》中,承担大部分叙事的“我”就是故事的叙述者,不能把叙述者与作者混在一起,否则就会造成故事叙事与日常话语叙述的混淆,同样如《泰坦尼克号》里开头女主人公的叙述,虽然采用了罗斯的视角,但她的个人经历又是另外一个叙述者叙述出来的,《白银帝国》中就通过三个叙述者对剧情阐释,以及冯小宁《紫日》东北老者的回忆。而《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姜文适当时机的进入戏里的角色,然后静悄悄的退出,使得本片更有深度,让观众深陷其中,可以说《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独有的青春记忆。

《阳光灿烂的日子》故事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中的70年代。但是,在这部影片里,我们看到的是一段完全不同于以往文艺作品的

“文革”历史。不像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段小楼与程蝶衣那样受尽折磨,相互批斗。但这里一反常态,没有批斗,没有漫天的大字报,看不到有任何苦难和创伤,没有冤狱和流放。有的是高亢的革命歌曲,有的只是灿烂的阳光,悠闲的大院生活,充满英雄主义的理想,兄弟般的友谊以及爱情的萌动,失控的青春躁动和游戏一般的暴力斗殴。这是姜文记忆中的“文革”,这是姜文的少年时代,姜文无意讲述令人瞠目结舌、不堪回首“文革”历史,他更感兴趣的是讲述一个少年在乱世中成长的故事。他带给观众的,是他主观中的真实。纯粹从个人观点出发,不带社会的价值尺度去处理这故事。

二、题材的选择

一部电影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是一个好的题材, “话题”的选择至关重要。中国人比较怀旧,比较喜欢聊政治、军事、战争。在众多题材中,“抗日”与“文革”一直以来是中国电影的热点题材和敏感题材,而中国大陆导演的成功作品多半集中于这两个历史题材。例如,抗日题材;冯小宁的《黄河绝恋》、《紫日》,陆川的《南京!南京》,在“文革”题材上有谢晋的《芙蓉镇》、杨延晋的《小街》等。这对于善于捕捉“敏感”的导演来说,这无疑是与观众对话的绝佳话题。 姜文的三部电影无一例外涉及了这两个经典类型,“文革”背景中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太阳照常升起》以及“抗战”背景下的《鬼子来了》,都恰如其分的吸引了广大的观众。

三、姜文的风格

电影艺术是综合艺术,它融汇了电影文学剧本、场面调度、声画造型、艺术样式、录音、拍摄、后期制作等一系列艺术元素。作为电影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导演”就是电影作品的灵魂。一部影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片的风格也往往体现了导演的艺术风格。 在姜文的三部作品中,他现实生活中的性格在作品中一次次表露。《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少年马小军,在集体的权力体系中既有强烈的叛逆感,又渴望一种归属感,继而拍摄的《鬼子来了》塑造了马大三这个人物形象,这正是“思考中的姜文”状态的深刻反映。正如“文如其人”一样,每一部电影作品都深深烙上了导演的印记。电影的风格也在导演的性格中逐渐形成。 《阳光灿烂的日子》用铺天盖地的毛主席标语、花团锦簇的迎宾队伍、军用书包、老电影等镜头,真实还原了七十年代的历史画面。并没有讲述文革的残酷,而只是表现了一群无论快乐和烦恼都与时代无关的少年们的青春日子。在《鬼子来了》中没有战争,没有抗日的大规模场面,只是借助镜头还原了五六十年代生人的精神状态,传达的是人性问题。马大三以及村民的愚昧,“中国人,只要做稳了奴隶,就知足了。真是万劫不复。”鲁迅先生的这段话说的正是。不是别人的凶残和强大,而是我们自己的愚昧和自残。《阳光灿烂的日子》将姜文的少年回忆留驻在胶片之上,《鬼子来了》则进一步确立了姜文在当代中国影坛的独特地位。在姜文的作品中,历史的再现并不是影片的目的所在,它们更多的被用来装点历史,而历史背景在影片中被刻意的弱化。时代与政治的命题在他的影片中被换做为背景,代替为人性的表达。更彰显了他的作品风格的表征。只有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才有深刻的人生体验,才可能创作出有深度的电影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全片以一种快速、冲击力强的节奏进行,姜文对青春的回顾不像第五代导演有那么多

的沉痛和反省,例如《黄土地》《大红灯笼高高挂》,更多的是对青春的恍惚和留恋,,他在片中几乎没有触及文革。整体基调是明亮的阳光,这是主人公心里的光线,洋溢着活力与激情。影片的全部基础在于心理上的真实。 3青春的躁动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动力来源于本能,本能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初的基本本能有:一生的本能,二,死亡本能或者攻击本能。作为人类最初本能性本能是特别重要的,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表现为青春的躁动。 马小军等人渴望成熟,但还没有成熟,总喜欢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勇敢,在朝鲜军乐团访华演出的时候马小军被当做流氓抓起来,在警察面前掉下了眼泪,老老实实地“交代”,但回家后又英勇地“审问“刚才的警察,充分展现了一个”男子汉“的形象。在马小军看来,男女之间只应该出现在唱的下流歌曲里、毒害很深的,对于他们来说,“性”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甚至连正常的身体反应都被冠以流氓的称号。在马小军看来,真正的女人应该像米兰一样,一出场就带着点神秘的特质,一副黑色的墨镜,纯洁而又高傲。而另外一个异性的典型——刘北蓓,只能算是一个混的伙伴。他的“聪明才智”撬锁,偷窥别人的生活,“每当锁舌当的一声撬开,我便陷入无限的欣喜之中”。窥探的欲望得到满足。当他撬开家里的锁时,除了军功章等,他发现了一个避孕套,吹成气球状,当“气球”被扎破后他像大多数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不露声色的物归原。他发现了一张彩色的穿泳衣的少女,又陷入了比较深的痛苦中,而那恰恰就是米兰。这时,马小军坚信,米兰就是最美女人,并不断高大起来。他用笨拙的手法(跳烟囱)想要吸引大家尤其是米兰的注意,可结果依旧。后来在游泳池里马小军发现,原

来米兰并不好看,并且十分的臃肿,和之前米兰轻盈的动作太不协调了,米兰是有过去的,米兰美好形象依然影响着他,他在雨中狂奔,大喊“米兰,我喜欢你”。米兰走了出来,紧紧地拥抱住了他……——幻想只是冬天里的一束阳光,虽然温暖,却永远改变不了严寒的事实。米兰彻底的离开了他。马小军跌跌撞撞的跑到米兰家里,扑上去欲强暴她,却被米兰制服了。

4 、作品潜意识

姜文是一个很有才华很有个性的演员,他的的影片虽然有着气势昂扬的形式,但主人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种恐惧心理。《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用不停的篡改记忆的方式使自己向集体中融入,(例如在生日时喝酒打刘忆苦,自己孤零零的飘在游泳池里)当他用事业有成时,再次聚拢童年伙伴的行为,这体现了他内心的彷徨和对孤独的恐惧,恐惧则来自集体对他的排挤,而这正是姜文青春时期的人生写照。周围环境的冲突,与现实世界的圈囿,展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潜在恐惧感。

“没有刻意走向世界,却成为世界围观中国精神的样本,影响着中国的气质和进程。”始终能够有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够固守自己内心,这也许是姜文电影的魅力所在。

第3篇:阳光灿烂的日子

不知不觉,却迈入了人生中的重要关口,荆棘遍地,乱石丛生,迎接着我们对未来的挑战。以毅力为履,风雨飘摇中,踏出趔趄却坚定的足迹;以自信为剑,乱草荆棘中,开出凌乱却执着的道路;以勤奋为杖,乱雨迷雾中,指出狰狞却不屈的方向。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得以欣慰,追梦的步伐,却又多了几分坚定。

造就坚定不移之志

风凄雷怒,天怨人恨。让这位一代文豪的心震颤了。贬谪生涯,注定了他的归宿,“一时多少豪杰”的豪迈之气却在这苦痛中诞生,人性的本真,纯粹的文学,才是你的梦之所在。苏轼,你面对人生中的狂风骤雨,大志不移,终于,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你未鲁放纵,以笔直的方向向着理想奔去,用一朵文学史上的奇葩昭示我们:风雨中早就坚定不移之志,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追梦的身影会愈加矫健。

培育无所畏惧之心

15世纪末,汹涌的大西洋海面,勇敢的水手们,同意志进行顽强的抗击,那片无际的蓝色似乎要将每一个人吞噬,退却,苟得性命而身败名裂;犹豫,葬身海底而沉寂一生;前进,九死一生而不知所终。你选择了前进,新大陆迎来了这位开创者,哥伦布。终于,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你无恨欣慰,用开创者的豪迈告诉我们:荆棘中培育无所畏惧之心,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追梦的身影会愈加坚定。

锻造水滴石穿之力

跋山涉水,批荆断棘,菜药的身影是那样坚定而执着。出身御医之家,却不贪富贵,于险山恶水之间去寻找自己纯粹的理想,想解万民于天灾。李时珍,你面对人生中的迷雾,似使似乎无所出路,你选择了勤奋,终于,阳关灿烂的日子里,你可以望着有良药济民的传承笑了。《本草纲目》——这鸿篇钜制启示着我们:迷雾中锻造水滴石穿之力,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追梦的身影会愈加顽强。

用毅力拨散迷雾,用自信穿越极限,用勤奋创造奇迹。我坚信,风雨中的磨练,是我们的成长,具备了毅力,顽强,自信,我们的人生会更加充实,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磨砺出的我们会是成功者。向着梦想,在阳光下挥洒汗水,于阳光灿烂的日子谱写辉煌!

第4篇:阳光灿烂的日子

运动场上

有着健儿们奋勇拼搏的身影

观众席上

响着拉拉队摇旗助威的呐喊

这呐喊

弥漫着友谊的芬芳

这身影

凝聚着责任的力量

但无论成功或是失败

无论欢笑或是泪水

我们永远铭记

这充满奋斗印记的

阳光灿烂的日子

第5篇:阳光灿烂的日子

那一刻,我想拉成永恒那么长,让你永远陪着我,永远守在你身边,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她在帮她爬上那块石头,被我逮到了,呵呵)

他们都说,我不懂得去怎样爱人.永远是个感情粗线条.

他们都说,我很任性,想个长不大的孩子.

他们都说,我总是舍不得放手,分别后还一次次回头.

他们都说,我总是不会遗忘,永远活在过去.

他们都说,我的笑容澄澈而落寂.

我说,对不起,可我爱你们.

我说,我就是孩子,等你们呵护.

我说,我喜欢等待,习惯等待.

我说,我想一直活在幻境中,因为那里有你们在.

我说,我想笑,一直笑,因为这样可以弄假成真,让我知道我很快乐.

Neverfromn,evenwhenyouaresad,besauseyouneverknowwhoisfallinginlovewithyoursmile.

--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初一时,感觉时间像蜗牛那么慢,三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到头,记得英语老师说,你们不要认为三年是多么长,刷的就过去了.当时我们班嘘声一片.这简直是天方夜谈.

我开始做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好学生,那段时间很快乐,每天学到十点,却感觉很充实.开学第一天,我就用我0,3的眼搜寻帅哥,最后我不得不庆幸自己没带眼镜.开学第一个星期,我收到了四封情书,两篇送给我老班了,(我当时在第一排,那天,到学校打开桌洞,里面赫然躺着两封情书,我倒抽了一口气,结果眼尖的老班发现了,我懵懂的拆开信,看了一遍,中午饭都省了,那男生文采太差,看完以后,我就把信都给了老班)后两篇都撕了.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我的形象.那个男生到班里来找我,结果被我们班男生轰出去,还被警告以后要是再敢出现在我方圆一里内,就死定了.

后来,我们班男生都叫我老大,因为再混乱的场面,只要我一吼,立马安静,也只有我知道,我这一吼,就意味着要扁桃体发炎一个星期.初一的生活懵懵懂懂的过去.

初二进入混乱时期,老是无缘无故的发火,惹很多人生气.自己压抑的要死,晚上作作业时,眼泪砸在书上,扎开了花.总是很想哭,可是没在同学面前哭过,我这人就是死要面子.我以为大家会讨厌我,可是没有.

女生们说,班上的很多男生喜欢我,可是都怕我(估计是看我撕情书了),所以没敢表白的.

我遇上了一个男生,他对我说,"我喜欢你"我只说了一句"谢谢你喜欢我,"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虽然,大家一直说他喜欢我,可我只是装不知道.后来受不了,就开始疏远他.

他对我很好,无微不至的,捧在手里怕被风吹,含在嘴里怕化了.很多同学都跟我说:"文杰,答应了吧,这么好的男孩,上哪去找?"可我不喜欢他,这我很清楚,我的心里还有一个他--韩阳.

我总是跟他讲韩阳的事,他总是静静的听,看不出心情.可是我说出来,心里舒服多了.

后来寒枫冰雪知道了,恨恨的骂了我一顿"文杰!!没有你这样的,你有没有想过他的感觉?!他喜欢你真是瞎了眼了!你根本就不会爱人!"是吧,如果他喜欢的是别人,应该很幸福吧.

皓文,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你了,对不起,我真的不喜欢你……

(看啊,碎碎阳光)

随着春天的到来,我仿佛获得新生.天晴了.月考之后,几个人出来疯玩,拍照一直拍到电池没电.

看这一组图片

这是冬天时拍的,我指示张去推寒枫冰雪,那家伙特没用,人家还没倒的,自己先倒了.

别误会,两个人没打架,在抢衣服,呵呵.

如果分开了,你还会记得我么?

我想说,能遇到你们,我很幸运.

有你的地方,永远温暖如春……

喂!

哎!

不要误会,这不是韩阳!!

知道哪个是碎碎阳光么?

第6篇:阳光灿烂的日子

阳光灿烂的色彩 ——浅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所用色彩色调的蕴意

一、彩色亦或是黑白,

热烈亦或是冰凉,色彩色调的运用在电影中的运用绝非偶然,简单的红灰蓝白的运用,其背后的蕴意与饱含的情感是值得每一个观众去关注与挖掘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对于热烈的暖色的运用恰恰是反映主人公冰凉的冷色心理,而这样的反语手法更是把阳光灿烂的色彩通感为年少轻狂时候青春的酸涩与无奈,反讽了阳光灿烂的时代下被压抑被扭曲的非正常的人性。

看过姜文导演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朋友一定会对里面的“红绿”主色调印象深刻。绿色,是当时人们服装的颜色,也是那个时代的颜色;红色,则是旗帜和标语的颜色,表达了昂扬向上的理想主义精神。此外,片子里每个镜头都充斥着人造的阳光:衣服的颜色,农田的颜色,建筑的颜色,铁道的颜色,山峦的颜色,通通被笼罩上一层金色的光芒,这是太阳的颜色,光芒万丈,普照众生,连汗流浃背的马晓军脸上时刻都有一种既健康又病态的微黄色彩。整部片子都沉溺在一种阳光灿烂中,可是,究竟谁的日子可以这样永无休止地五彩缤纷、阳光灿烂呢?

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主要是对人物的情绪、意愿等心理空间的拓展,是表意性的,主要起到指代和象征的作用。色彩最能为营造气氛服务,不同的色彩可以引发人们生理上的不同反应,也会给人们的心理及情绪带来不同的反应。在马晓军在米兰家得意忘形得把玩望远镜这一场景中,他透过这稀奇的望远镜看到的米兰照片居然是彩色的!70年代有彩色照片吗?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是最清楚的!然而这个80年代初都还是刚刚出现的奢侈品,怎么就在这里显现了呢?这不是天方夜谭吗?其实,结合马晓军当时的情感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秘密。

二、青春的启程

撬锁,对于马晓军是青春的启程。处在一个感情懵懂时期的马晓军,对爱情刚刚开始萌发好奇心理,这在他用第一把锁撬开父亲的抽屉翻箱倒柜撞到一个避孕套中就已经暗示:爱,就像锁在塔里的公主,一个门缝,已经足以让马晓军在无意和冥冥中嗅到美妙的香水味。可是,现实中的异性根本不能给予他任何的吸引。你看刘北蓓,尽管她是个女性,却没有一点点女性的温柔与体贴。从她混迹于这帮空虚的男孩子们,抽烟,喝酒,强吻马猴,到后面她肆无忌惮地闯入男孩子们的洗澡堂,我们看到的完全是一个放荡不羁、浅陋糜烂的假小子。原本应该是花枝招展的少女却整个浸染了男性化的粗鲁庸俗,这何尝不是对当时集体公社后社会看似整齐划一实则错综混乱的一种颠覆和讽刺?而爱、女性,在这个时候,没有丝毫美丽可言。对于马晓军来说,刘北蓓只是一个毫无神秘性的单调的

性的对象。于是,他一味拒绝,努力挣脱,极力反

抗,甚至大打出手,最终落得一个是面红耳赤,另一个气急败坏,强吻这出闹剧不欢而散。刘北蓓,在马晓军是一种冷艳的绿色,这是当时社会的色调。当然,这里,也只是马晓军感情路线的一个开场白。

学会了撬锁,当然要开始新的花样,造访空房间便成为了马晓军额外的嗜好。他在自白中说,“每当锁舌当的一声撬开,我便陷入无限的欣喜之中”,这不禁让我回忆起韩国导演金基德的影片《空房间》:这个360°的世界被分成了两半,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境,现实的180°,场景是一间间孤独的空房间。对于马晓军来说,现实是孤独的,可梦境又何尝不是无奈呢?“人眼只能看到180°的范围,而你却躲在另外的180°里。”在我们生活的这个都市中,到底有多少个空房间?这些空房间里上演着怎样的故事?怎样的屋子体现着主人怎样的气质?空房间里面到底有着生活怎样的真相呢?那么,我们心灵的空房间呢?又是怎样?马晓军是极其孤独的,他像一头小兽在一个禁闭的空间疯狂地窥视着别人的生活,却不想撬开了自己心灵的空房间。而这扇门一打开,那清风花香织成的面纱背后的激情便引领着一段全新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被夸张了的彩色照片,是马晓军对异性的第一个灿烂的发现。大红的泳衣,极具感染力的微笑,照片里那个超凡脱俗的少女天仙下凡一样让马晓军倾倒。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少女脚踝上脚链的一连串登场牵引着米兰的出现和不出现,更让马晓军一味地沉浸在一种蒙娜丽莎式的神秘微笑中。米兰是午后阳光,被窗格子筛选后变了方向落在马晓军身上。可是正像当时没有彩色照片一样,现实与梦境的距离就是残酷。越是高大的女神,侧脸越是苍白。米兰和刘忆苦渐渐走向发展的方向,马晓军越发发觉米兰的形象并非想象中那么纯洁,事实上丰乳肥臀的体态是对初次偶遇步履轻盈的颠覆,现实中水性杨花的作风是对马路上戴着墨镜神秘不可测、高傲不可攀的颠覆。尽管烫脚,马晓军还是像一只执着的猫咪,踩着屋顶烈日下的铁皮,丝丝呼喊都是:“米兰!”由衷的表白,得到了米兰紧紧的拥抱,但是幻想只是冬天里的一束阳光,虽然温暖,却永远改变不了严寒的事实。米兰的

选择彻底破灭了马晓军青春的梦想,也猛然间

燃起了马晓军发狂的导火线!这一记爆炸是彻底的,绝望,望而生畏,痛苦,苦不堪言,就连记忆的青鸟都打湿了翅膀,而这沉重的翅膀最终也将马晓军引向了一个绝对孤立无援的境地——千万只脚刻意地践踏。

70年代没有彩色照片,红色的米兰只是马晓军青春的幻想泡沫,“昂扬向上,激情澎湃的理想主义精神”只是马晓军内心破碎的出口。随着对米兰神秘感的逐渐消失,她的照片也在马晓军眼中失去了初见时的光彩,变成了原有的黑白色。

“很难讲清楚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真实还是梦幻。”这是《空房间》里的一句旁白,和马晓军“烧荒草的味道”如出一辙。那么,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底是真实还是梦幻呢?

三、再见“阳光灿烂的日子”

影片到了结尾是一片灰白色,正如马晓军爱情的破灭,他们五彩缤纷、阳光灿烂的日子也结束了,虽然大家坐上了林肯,喝上了XO,走上了现代化的立交桥,但影片开始时提到的“北京属于他们”的时代结束了,北京不再属于他们。或许,文革的那段日子应该是马晓军人生中最多姿多彩的时光,跟那段最肆意的生活相比,现在的他纵然开着卡迪拉克也已经失去了当年那灿烂的色彩。看过姜文的《鬼子来了》,影片前半部分是黑白的,最后是彩色的,与《阳光灿烂的日子》正好相反。为什么用黑白的色调?它的运用对于前者是揭开了那段历史带给中华民族的伤疤,同样,对于后者,它可以割开那代人进退两难、内心冰冷、沉重心情的时空隧道。记忆,它只是一个暗色的底座,我们要举起什么样的烛光,才能把时光雕镂的塑像照亮?那种青春的躁动和激情还会留下多少?那种“阳光灿烂的日子”还会看到几个?

看到过这么一段话:“我们都有过的青春的沉浮,都有过在某一天突然清醒,觉得自己疯狂、卑贱。我们也在一直选择,或者说是一直想要去选择,太多时候是我们想要选择却无法选择,于是沉沦,于是忘记。青春,到底是什么颜色?”亲爱的读者,您觉得呢?

第7篇:阳光灿烂的日子

抬头,望见一抹似曾相识的阳光扑面而来。

这阳光,似乎是那次棉花糖的记忆。

那次,刚刚下过小雨,我走在被雨润湿的大街上,两边的店铺屋檐往下滴着水,小草也没了往日的青葱。一抹悲伤袭来,我闷闷地向前走着。突然,一股香味扑面而来,原来不远处有一个小车子,那里正在卖棉花糖。我加快脚步走去,迫不及待地又吸了一大口空气,呼,多么怀念的味道啊!因为刚下雨,买的人并不多,我对那个老板娘说:“拿一个棉花糖。”“好,等一会儿。”回答我的却是一个汉子,平淡的语调没有一丝起伏,但他雄厚的男中音却把我吸引到他的身上,他的面前是一个老式制糖机,只见他把一勺勺白糖放入中间的一个小孔中,周围便有糖丝出现了。那个汉子用木棍熟练地缠着,完成后想递给我,却被老板娘夺过,一把扔进垃圾桶,我眉头一皱,这是干什么?老板娘看了我一眼,说:“这个缠得不紧,吃得肯定不方便。”我恍然大悟,却有些疑虑:天下竟有这种人!现在的商家还会考虑到顾客的感受吗?天上的阳光透过乌云,丝丝温暖的照在我身上,我不禁舒服的换了一个站姿看那个汉子做棉花糖。这一次,他挑了几种不同颜色的果粉加了进去,解释说:“加了这东西,棉花糖会更好吃哦!”做完后,老板娘又将棉花糖拿在手里,与上次不同的是,她将一张纸巾裹在木棍上,说:“拿着吧,这样不粘手。”我惊讶地看了看她,递过五彩缤纷的棉花糖。此时,天已经完全放晴了,明媚的阳光撒泼般与行人做着游戏,顽皮的吹口气,变成了一道亮丽的虹。我看着那道金光,与棉花糖好像,好像„„

那似曾相识的阳光,又像是那次搬书的经历。

刚入初二,大家互不相识,老师组织大家到仓库领书,大家都踊跃举手,争相去搬书。所有的男生进了仓库,一次又一次的来回,上下楼,使得我们的衣服早已湿透,脸上的汗水也顾不上擦。脸上灿烂的笑容却像那金色的阳光,一成不变。大家高兴的笑着,搬着。终于书搬完了,我们坐在教室里,外面灿烂的阳光照进来,似乎是在为我们喝彩。

许许多多阳光灿烂的日子编织成了甜蜜的生活,我愿这美好的日子无限延长直至永远!

初三:郭烨锋

上一篇:电梯安全知识题库答案下一篇:辞职报告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