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动画艺术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虚拟现实三维动画作为动画专业主要的方向,其所有课程为动画专业主干课程。而学习虚拟现实三维动画最基础的课程就是三维模型制作课程。该课程是学习虚拟现实三维动画的基础,同时也是接触虚拟现实的第一步。作为动画专业必修课程,三维模型制作课程在实践教学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了妨碍了后期三维课程的学习。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虚拟现实技术动画艺术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虚拟现实技术动画艺术论文 篇1:

虚拟现实技术对动画艺术创作的应用与思考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多个领域,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重要技术。如今,在动画艺术创作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分析新时代动画艺术创作现状,指出传统动画艺术创作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究虚拟现实技术给动画艺术创作带来的影响,并指出虚拟现实技术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应用途径,可为促进动画艺术创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动画艺术创作;创新发展

一、新时代动画艺术创作逐渐“降温”

一些动画作品是由原创漫画作品改编而成,这在动画艺术行业十分常见,是中国原创动漫重要的支撑力量[1]。近年来,我国动画作品的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国漫”也逐渐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词汇。但是,动画行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今,动画行业对作品和创作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一些动画创作者通过研究指出动画艺术创作领域发展受限的深层原因。第一,动画行业没有创新传播模式。在信息时代,传播模式的落后对动画艺术创作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传统动画作品的游戏性和娱乐性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而且传播模式较为传统。因此,人们了解该领域的途径较少。第二,观众对动画艺术创作的作品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纯粹酷炫的画面已经不足以吸引观众,观众对动画作品的艺术内涵和逻辑要求变得更高。第三,传统的动画艺术创作没有与公众建立联系,且动画作品的交互性和共享性不足,不能满足观众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新时代动画艺术创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虚拟现实技术赋予动画艺术创作的

革新力量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使用户可以沉浸到该环境中,身临其境地与虚拟环境中的事物进行交互。虚拟现实技术为当今社会很多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3]。以动画艺术创作领域为例,在虚拟现实技术未被广泛应用之前,该领域的创作水平和创作模式并不出众,很多作品无法满足观众的期待。因此,动画艺术创作者需要不断优化创作技术,设计更好的故事情节。而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给动画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该技术能够引领动画艺术创作的新潮流,突破传统动画艺术创作的发展困境,实现虚拟现实技术与动画艺术创作的融合发展。观众在观看这些动画作品时,能够身临其境,获得交互式体验。从表现方式的角度来说,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能够提高动画作品呈现质量的技术,能够从技术层面满足观众多方面的需求。从当前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范围和传播幅度来看,在未来几年内,该技术仍然是动画艺术创作发展的重要“武器”。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一)从平面向立体转变,实现画面全覆盖

虚拟现实技术在动画艺术创作中最大的优点就是全面提高了动画作品的视觉表现能力和视觉张力。在动画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画面将不再是单一的平面结构,而是逐步向三维立体形态转变[4]。这样一来,动画的透视感、延展性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使得观众能够在画面中观察到环境与人物在结构上的差异。创作者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创作动画,通常是以实拍和三维制作为主。实拍是运用全景摄像的手段,获得创作者所需要的画面。在拍摄时,工作人员不能出现在取景框内,即让工作人员待在取景器拍不到的地方。然后,工作人员再使用电脑软件对拍摄好的画面进行处理,连接多个画面之间的缝隙,消除画面中多余的部分,将画面初稿转变为三维立体模式,最终呈现出一段三维立体的视频素材。但是,全景视频的拍摄难度和成本投入都要比传统的定格动画高,而且存在一些争议。然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全景视频的拍摄方式会继续创新发展,从而更好地融入动画创作。与实拍相比,三维动画的制作以计算机软件为主,不需要大范围的实景拍摄,工作量较少。特别是在3D扫描技术被广泛应用之后,动画建模工作的耗时量和难度逐渐降低,而建模的效率大幅提高,短时间内人物模型的成型水平和质量也在提高。3D扫描技术为动画设计者创作动画带来了便利,也使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动画制作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潮。

(二)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视听”体验,给予观众沉浸感

第一種,视觉引导,即让观众产生视觉震撼,引导观众参与动画。常见的视觉引导为光影引导和动态引导。光影引导主要是通过光影来暗示故事开始或结束,辅助创作者展示故事。优质的光影效果可以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且在结束时使观众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提高动画作品的吸引力。例如,在Google Spotlight Stories推出的VR 动画短片On Ice中,创作者为观众展示了一段精彩的表演。随着故事的发展,深色的背景与主角发光的宝剑形成了鲜明对比,观众不自觉就会被主角所处的中心区域所吸引。聚光灯始终笼罩在主角上方,主角的一切行动都在引导观众,使观众沉浸在故事当中。创作者通过对比强烈的动态引导,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主角的喜怒哀乐,甚至化身主角参与其中。至此,观众能够获得最佳的观看效果。

第二种,听觉引导。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能够听到一定范围内的声音,且人们的耳朵和大脑皮层能够及时处理捕获的声音信息,辨别声音的来源和主体的大概位置。在视觉信息的引导下,人们使用耳朵获取相关信息。在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动画作品中,创作者为了提升动画效果会为观众提供双声道声源,这也使得动画的音效更接近现实生活中人们听到的声音。为了带给观众更好的感官体验,创作者会通过各类音效引导观众关注动画的某些细节。以Pearl为例,观众听到的声音与画面主角同步,画面主角是什么声音,观众就会听到什么声音。例如,当前画面没有人物,只有一个车内驾驶环境,那么这时画面的主角就是驾驶室,驾驶室的收音机声音、车门开闭声音就是观众能够听到的主音效。随着故事的发展,画面会有人物进入,那么这时画面的主角就会迅速转变为人物,观众听到的主音效就是画面中人物说话的声音。这样一来,观众可以快速、准确地分辨出动画作品中声音的来源,并在大脑内形成立体映像,获得更加真实的观看体验。

(三)实现“分支”的结构切换,加快叙事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动画艺术受限于技术,作品大多缺乏生命力,不能和觀众建立有效的情感联系。而虚拟现实技术则给动画艺术创作带来了无限创新发展的可能。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充分调动观众视觉、听觉等感官的感知功能,从而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而一部动画作品不能过于依赖画面,优秀的叙事能力依旧是动画行业长盛不衰的关键因素[5]。传统动画作品和其他电影作品、文学作品一样,线性发展是故事行进的主要方式。创作者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某些关键节点上设置自主选择分支,建立分支型的动画发展模式。各分支平行发展、互不影响,从而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动画体验。在传统动画中,叙述故事的主体是动画的创作者,观众需要沿着创作者的逻辑思路理解整个故事。而分支型动画则充分考虑到观众对故事发展的要求,在这种模式下,观众可以作为创作者,自主决定故事发展的方向,结果如何由观众自己选择。如今,大多动画创作者都会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作动画,从而丰富动画结构,使得动画不再拘泥于线性的叙事模式。新型的分支型动画模式,在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同时,也能够满足观众参与故事创作的需求。

四、结语

在动画艺术创作领域,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得动画作品更接近现实,也使得国产动画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从动画作品的本质来讲,动画是创作者融合了自身想象力和价值观的故事综合体,包含着创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挚情感。创作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元素融入动画作品,能够使作品更加真实、生动。虚拟现实技术使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另一种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从而满足双方的艺术需求。总之,虚拟现实技术对动画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创作者应不断提升动画作品的质量,为动画艺术创作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蓉.新媒体技术对虚拟动画艺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9(2):75.

[2]陈林鼎.三维虚拟动画技术的表现形式及推广应用措施探究[J].电子世界,2019(15):91-92.

[3]张幸.虚拟现实发展对动画艺术创作的影响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8(14):51-52.

[4]王泓贤.沉浸理论在3D投影动画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20.

[5]叶苗笛.虚拟现实技术在动画创作中的路径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8.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周颖

虚拟现实技术动画艺术论文 篇2:

动画专业虚拟现实三维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虚拟现实三维动画作为动画专业主要的方向,其所有课程为动画专业主干课程。而学习虚拟现实三维动画最基础的课程就是三维模型制作课程。该课程是学习虚拟现实三维动画的基础,同时也是接触虚拟现实的第一步。作为动画专业必修课程,三维模型制作课程在实践教学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了妨碍了后期三维课程的学习。本文基于实践教学,以虚拟现实三维动画课程整体课程为体系,以本专业为研究对象,对三维模型课程现状、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并分析,并提出对该课程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够分享本门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虚拟现实;动画;三维模型;教学改革

一、概述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迅猛发展,虚拟现实动画也开始步入人们的视野。

虚拟现实动画就是用虚拟现实的技术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现在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城市规划、医用、军事与航天工业、工业仿真等方面。

实现虚拟现实重要的制作手段之一为制作虚拟三维空间环境,而制作三维空间环境就需要对基础的三维动画制作进行学习。现阶段,高校对于三维动画的学习大部分都只基于传统的三维动画制作环节,对于三维动画在虚拟现实中的实际运用涉及不多。据此,如何将三维动画技术运用于虚拟现实中,将三维动畫和虚拟现实相结合,就成为了当前最棘手的问题。而将两者进行融合的第一步就是三维模型的创建。对此,掌握三维模型的创建,对三维模型课程进行系统的安排,就成为了当下实现三维动画和虚拟现实结合的第一个问题。

二、授课环节中存在问题

在我校三维动画课程体系设置中,三维动画制作所教授的软件为Autodesk Maya。该软件是现今主流的制作三维动画的软件之一,其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工作效率高、渲染效果真实、易学易用的特点。

我校三维动画课程的课程设置按照Autodesk Maya软件中的四大模块功能进行划分,分为三维模型制作、三维材质贴图与渲染、三维动画制作和三维动画特效。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够让学生在两个学期完全掌握三维动画制作的流程和方法。作为接触三维动画最基础的三维模型制作是学生最先掌握的课程,但是在该课程的实际授课和课程安排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该课程及后续课程的开展起到了妨碍作用。

(一)课程连贯性不强

三维动画的入门课程为三维模型制作,为三维动画的基础课程,在课程设置时应该顾全大局,按照整体三维动画课程体系进行课程安排。所以在案例的选择上应该是以一个整体的案例或是项目进行选择,而不是为了讲授如何运用软件中各项模型制作命令进行案例教学。例如讲解Maya多边形建模时,大部分的案例是选取室内场景图片,根据图片中的家具进行各项多边形命令的讲解,进而进行模型案例制作。这样的案例选取,在掌握建模命令上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按照整体的三维动画课程而言,之后的课程可能根本运用不上,这也就使得案例的实际运用降低,针对性不强,使得本课程和后期课程的连贯性较弱。

(二)软件运用狭隘

实现虚拟现实重要的制作手段之一为制作虚拟三维空间环境,而制作虚拟的三维空间环境,除了运用Autodesk Maya软件进行创建外,还有C4D、3D Max、Unity3d等。在实际的授课环节中会发现,学生对软件很执着。在模型的创建中,学校教Autodesk Maya,那么他们制作的三维模型必须为Autodesk Maya创建,而其他的软件一概予以否认。在学生的观点中,他们认为,三维模型的创建只能运用老师所教授的Autodesk Maya,这样的观点太过于狭隘。

其实,三维软件的模型创建基本的方法非常一致,主要的建模方法有多边形建模和NURBS建模。在现今主流的三维软件中,都会运用这两种建模方式,只是命令不同。能够创建出所期望的模型,不论运用何种软件其实都是没有区别的。但是学生由于其视角狭隘,使得他们的运用能力受限。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三维模型制作课程是三维动画的基础课程,在该课程需要掌握软件界面、多边形建模、NURBS建模,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是运用该软件能够独立的完成道具、场景和角色模型创建。对此,本课程需要在短短的64学时中完成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就必须学生自己能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但实际情况是,学生对安排的作业总是拖延,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很弱。

三、改革措施运用

对于三维模型制作课程中在实际授课环节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后,从实际情况入手,为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三维模型制作课程作为三维动画的第一门课程,应该从三维课程的宏观上进行课程设置。在案例的选取上以连贯三维模型制作、三维材质贴图与渲染、三维动画制作和三维动画特效这四门课程为原则进行选取。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使学生能够对三维动画整体的制作有一个宏观的概念,同时可以在老师的授课讲解过程中系统掌握三维动画的整体制作流程。而不会因为课程知识点被模块化后,出现知识点不连贯的问题。

案例的选取应该具有时效性、针对性、运用性和实践性。对于案例的选取,以赛事作为对象,将赛事植入到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以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下简称大广赛)为例,分析近几年大广赛命题策略,发现VIVO手机命题常年出现。对此,在三维模型制作课程中选取VIVO手机模型制作案例,在三维材质渲染课程中为手机模型添加材质、贴图和布光,在三维动画制作课程中对模型进行动画制作,在三维动画特效课程添加特效。这样一个案例贯穿了四个模块。

(二)关联运用工具

三维制作软件只是工具,所以在掌握运用Autodesk Maya进行模型创建后,引导学生对其他三维软件进行自我摸索,将各软件进行关联,扩展学生对于不同软件运用的整合能力。三维制作软件种类较多,每款软件都具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例如现在较为流行的LowPoly风格,使用C4D进行模型创建较为方便。对此,引导学生将Autodesk Maya和C4D进行结合使用,熟练使用Maya进行模型创建,然后将模型导入C4D进行减面操作,之后导入Maya进行动画制作。这样快速、方便地结合两款软件的优点,制作出LowPoly风格模型和动画。

(三)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三维模型制作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同时由于课时有限,就必须要求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因此在课程安排上,指定作业要求和提交作业时限,并且在课程中给学生观看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引导,加强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结语

三维模型制作课程是实现虚拟现实三维动画的基础,必须对该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在课程设置中以三维动画全局进行案例选择,并且打破固有观念,强化学生对于不同软件的兼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三维模型制作课程为基础,巩固和加强后期课程学习。为此,对于三维模型制作课程的改革还将不断地进行深化。

作者:方慧

虚拟现实技术动画艺术论文 篇3:

新媒体语境下动画艺术的发展与应用探析

摘 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动画艺术进一步贴近大众的生活,而新媒体让动画艺术的应用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新媒体语境下数字技术助推动画艺术的发展,使得动画在影视作品、新闻与广告、应用程序、文化产业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新媒体;动画艺术;发展;应用

动画艺术本身就是属于电影艺术的一个特殊类型,技术的日新月异推动着动画艺术更进一步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无疑对动画艺术的创作形式、应用范围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动画艺术对于大众来说不再只是电视播放的TV动画或者影院播放的动画电影,与新媒体的紧密融合与联系让传统的动画艺术在创作方向、创作形式、创作方法、应用范围等方面都产生了变化。在新媒体语境下,动画艺术转向数字化创作,广泛应用于影视作品、新闻与广告、应用程序、文化产业等领域,这都为动画艺术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1 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从“新媒体”的词语本身可以看出其包含在媒体的范畴之中,而媒体就是指可以进行信息传播的介质,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可以传播信息的平台,主要起到信息传播与宣传的作用;新媒体中的“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媒体的新与旧是属于媒体演变的历史过程,时至今日出现的每一种媒体都是曾经的新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这三个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概念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由新技术不断促成的新的信息载体就是新媒体。当今的新媒体主要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以及电脑、手机、数字智能电视等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或传播信息。

2 动画艺术在新媒体语境下的新机遇

动画艺术是一门娱乐性较强的综合性艺术,它包括了美术与影视,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视听享受。传统的动画艺术主要是依托电视与影院存在的,电视动画以系列动画片为主,而影院主要是动画电影的媒介。互联网的出现大大发展了动画艺术的传播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随时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影片,不需要再像曾经那样只在电视上或者影院收看。在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大众的生活方式、阅读习惯、消费习惯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手机变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手机是可以代表移动新媒体的主要终端,人们每天使用手机浏览资讯、聊天、购物、支付、娱乐等,不断与新媒体进行接触。新媒体的交互性为动画的创作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利用交互性来创作动画,不再只是让人们被动地接收播放的动画内容,而是让人们参与进去,变成主动接收信息。动画艺术高度的假定性、夸张的造型、生动的表演、幽默的故事都能让人们在互动中找到娱乐的感受。这无疑是对传统动画进行了创作方面与传播应用方面的突破,对动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3 新媒体语境下动画艺术的应用

3.1 动画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影视作品中不仅有对实际生活的描写,更多的是带有幻想色彩的想象。随着科技的发展,观众对于电影带来的视觉需求也发生了改变。2009年上映的《阿凡达》是一部具有技术变革意义的电影。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CG(计算机动画)动画技术的运用为该电影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效果。影片中的角色、潘多拉星球的场景等都体现出了计算机技术、CG动画技术以及动作捕捉技术的运用,观众的拍手称赞加上票房的大卖无疑让更多的电影制作者看到了大众电影的发展趋势,CG动画等技术在电影里的运用也变得更多。动画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影视特效方面,并且已经成为很多电影不能减少的主要技术部分。电影的制作周期与经费都有限,对于一些虚幻场景或历史场景的表现不能通过实景来表现,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CG动画来完成了。动画在影视作品中应用时,三维动画形式主要运用在影视后期特效,而二维动画的形式在电影中的应用更像是一股清流,可以对电影中主人公的情感进行烘托,如电影《非常完美》中用简洁明了的动画风格对男女主角感情线的表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2 动画在新闻与广告中的应用

新媒体的盛行让数字动画有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首先是在新闻中的应用。在当今的新闻中,经常可以听到播音员在介绍新闻内容时会用一句话来开场:现在让我们通过动画短片对xxx进行了解。使用MG(Motion Graphics,动态图形)动画可以更加直观地让观众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数据并明确事态的发展情况。对于一些突发性以及未录制的新聞播报往往也会使用动画来进行模拟,方便受众的理解。

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新媒体,如今人们对于资讯的获取不再仅仅依靠电视,更多的是通过手机端、电脑端以及公共交通中的媒体端。在浏览资讯的同时也被大量的广告所包裹着。如何在众多同行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制作当今流行的动画广告成了商家的不二选择。动画广告色彩明快,内容表达没有局限性,充满想象力与创意元素,更容易吸引消费者。动画艺术在应用到广告中时,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大众途安汽车的动画广告《鹿出没之圣诞奇遇记》,使用的是偶动画的形式。片中的主人公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小黄人,但是不再使用三维动画来表现,而是选用更有趣味性的定格动画的制作方法,增加了广告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该动画广告获得“2018金瞳奖最佳动画创意奖铜奖”。这种利用动画来宣传商品的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成为广告制作的又一趋势。

3.3 动画在应用程序中的应用

移动端的出现加上技术的发展使得应用程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人们在使用一款应用程序时,启动页往往会出现一小段动画,主要是为了展示该应用设计公司的标志或者是操作演示。这样的设计安排主要是让使用者了解设计公司以及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这是动画在应用程序中应用的一个基本方面。动画更多的应用也是根据应用程序的类别进行区分,如游戏类的应用程序中动画几乎充斥着整个界面,角色的动作需要动画来完成,一些动态效果也是需要动画来进行表现的。而对于人们使用最多的聊天通信类应用程序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就是表情动画的应用。在应用程序微信中,人们除了输入字体进行聊天之外还有专门的表情商店可以进行表情的下载并运用到聊天中,这些表情既有静态的又有动态的。动态的表情制作往往通过动画相关制作软件来完成,进一步丰富了聊天的内容,深受使用者喜爱。

3.4 动画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

动画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博物馆、旅游、教育等方面。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与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技术的出现更是对当今的数字技术发展带来了又一新变革。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再加上动画艺术,这三者的融合让文化产业掀起了一场数字博物馆热。许多博物馆已经建立了数字博物馆,人们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观看文物的来源、了解文物的历史,通过动画让“文物活起来”。动画在旅游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虚拟景区项目中,在进入景区时可以观看景区模拟漫游,了解景区的概况与主要景点、设施等,方便游客观光。教育方面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早教类的互动动画,另一个是在课堂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关于早教的动画出现在移动端上,通过动画来学习简单的知识更有利于让儿童了解掌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会经常遇到有动画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丰富了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 结语

动画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不断发展潜力的行业,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动画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未来必然会应用到更加广泛的领域中。动画艺术想要在新媒体时代得到持续的发展与应用,需要在保持自身艺术特性的同时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做出适当的改变与融合。这不仅可以让创作出来的作品艺术性更强,也会在表达上与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为动画行业的发展增添力量。

参考文献:

[1] 全鹰,丁治中.新媒体形式下的动画艺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8(36):179.

[2] 胡媛媛.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创作与审美的嬗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01):150-153.

[3] 王睿.新媒体、动画与科普教育融合发展的意义与实践研究[J].四川戏剧,2017(03):79-81.

作者简介:刘莹(1989—),工程硕士(计算机动画创作方向),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研究方向:动画。

作者:刘莹

上一篇:低年级学生体育教学论文下一篇:城市管理局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