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优质护理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对脑梗塞患者的临床优质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研究。方法:对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8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优质护理康复经验进行总结。结果:29例患者痊愈出院,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缺失,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7.4%。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正确的优质护理方法,能够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脑梗塞优质护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脑梗塞优质护理论文 篇1:

优质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情况。方法:挑选我医院收入的脑梗塞患者(50例)为分析目标,在院时段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运用“抽签法”实现分组,其中参考组(n=25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探究组(n=25例)实施优质护理措施。结果:探究组的护理满意度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脑梗塞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提升其临床效果,并且实现护理满意度的有效增高,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护理措施。

關键词:优质护理;脑梗塞;护理满意度

脑梗塞,属于因为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问题或是缺血以及缺氧等诱发局部性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病症。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存在很高的死亡率以及发病率,要想控制住这一疾病现状,需要强化对于脑梗塞患者护理工作内容。其中,优质护理属于将患者视作护理中心主体的全面护理模式,更为注重基础护理内容以及护理整个过程的工作质量问题。经临床实践后已经证明,将此种护理模式运用至脑梗塞患者相关护理工作,可以获得很好的成效。基于此,挑选出我院收入的50例脑梗塞患者(时段: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为分析目标,其中25例执行优质护理后获得更高的满意度,详细结果见:

1.资料、方法

1.1资料

挑选我医院收入的脑梗塞患者(50例)为分析目标,在院时段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运用“抽签法”实现分组,其中参考组(n=25例):男性统计13例、女性统计12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44岁,平均数值(41.5±6.1)岁;探究组(n=25例):男性统计14例、女性统计11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49岁,平均数值(40.7±5.6)岁。这些基本资料执行“t检验”,统计结果“P>0.05”。

1.2方法

参考组(n=25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涉及心理护理与药物应用指导以及术中护理相关内容。

探究组(n=25例)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具体是:(1)心理护理。因为患者自身受到病痛的折磨,加上生理以及心理均会产生很多不稳定性的因素,比如心理层面,需要护理人员们及时留意到患者心理情绪改变,然后针对性去加强疏导,协助其更正确的认知自我病情实况,将情绪稳定好,这便有助于积极的与医务人员配合,获得更高的疗效与护理成效,此外,也会增强患者对与医务人员工作的信任度,利于医患关系的确立[1]。(2)健康指导。诸多患者并未能清楚认知疾病产生原因或是存在的病理机制等,需要护理人员们运用电视或是多媒体等多个形式为其讲述疾病知识内容,协助其掌握自身疾病情况,缓冲心理上出现的压力。而且,护理人员们深入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务必注意态度端正、语气温柔,以免患者接受不来。(3)术前护理。进行手术之前应该给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其能够知晓手术治疗具备哪些作用效果,是否安全,有效程度达到多高,这样其紧张的心情会放松一些,让其能主动去与医务人员配合完成手术;还需要医务人员将各项准备工作做好[2]。(4)术后护理。需护理人员们对患者术后相关状况加强留意观察,且将记录工作都做好,若是产生问题应该及时告诉给负责的主治医生处置。同时,要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协助其建立信心,改变对于治疗工作配合情况。还需医务人员对其进行康复训练干预,以期达到巩固疗效的目标,争取早些康复。

1.3统计学处理

50例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数据输入至“SPSS23.0”中,护理满意度以%展现,并且实施卡方处理。统计处理后,表现出“P<0.05”数值,记作差异大。

2.结果

探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6.00%(24/25)大于参考组护理满意度72.00%(18/25),经统计“P<0.05”。见表1计算:

3.讨论

脑梗塞临床患者很多基本上属于老年患者,其在身体机能方面处于下降状态,接受治疗期间要有权威的护理人士执行工作内容,但是,现今状况来看,所从事的护理工作者偏年轻化,经验少,在工作技术上也有一定差距,势必会影响到患者治疗与护理成效,所以,要想确保其护理质量应该重视起护理工作的安排与落实[3]。优质护理,属于近些年盛行的一个护理模式重在将患者视作工作主体服务对象,更加重视对于基础工作内容的强化以及改进护理质量,经全方位的观察患者们病情实况,再制定出更加权威针对性的方案进行护理,以此提升疗效与护理成效[4]。其与常规护理对比,经给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指导以及术前、术后的护理,实现全程多面的优质性护理服务,促进患者机体机能的康复以及稳定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

本次研究中,探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6.00%大于参考组护理满意度72.00%(P<0.05),与王金媛[5]等人优质护理的研究效果比较接近,展现出优质护理运用的临床优势与效果性。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措施运用在脑梗塞患者相关护理工作之中,能够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朱卫华. 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健康必读, 2020, 000(014):135.

[2]程秀娟. 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 027(007):P.151-151.

[3]李霞. 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疗效观察[J]. 健康养生, 2020, 000(002):46-47.

[4]周佳. 脑梗塞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对改善负面情绪的临床价值[J]. 西藏医药, 2020, v.41;No.148(01):144-145.

[5]王金媛. 研究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018(008):205-206.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武汉430000)

作者:王洪涛

脑梗塞优质护理论文 篇2:

试论脑梗塞优质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对脑梗塞患者的临床优质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研究。方法:对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8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优质护理康复经验进行总结。结果:29例患者痊愈出院,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缺失,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7.4%。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正确的优质护理方法,能够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塞;急救;护理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8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40--75岁,平均年龄(58.6±3.1)岁。患者都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梗塞诊断标准,都通过CT或M RI得到证实。患者中有1例中度昏迷,有11例中度伴意识障碍者,有26例轻型无明显意识障碍。

1.2优质护理

1.2.1一般护理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必须实施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室内安静整洁,保持室内温度,避免搬动患者头部。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以及瞳孔的变化,定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患者如果在床上实施大小便时,应对患者的隐私部位进行遮挡,指导患者自己使用或配合医护人员使用便器,并保持患者床单的清洁、干燥与平整。由于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造成很多患者出现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护理人员应耐心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洗漱、进食、如厕以及穿脱衣服等日常生活活动,对患者应定时协助其翻身、拍背,预防患者褥疮及肺部感染。防止患者由于急性梗塞引起意识障碍或偏瘫,而导致坠床或跌倒。

1.2.2心理护理

由于脑梗塞起病时间短,多数患者正在休息睡眠时突然发病。很多患者被这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难以接受,因此,往往会出现急躁、悲观以及焦虑等心理,并且患者与家属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就会对预后以及日后的生活质量形成很多担忧,护理人员应主动对患者讲解病情,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与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关系,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1.2.3安全护理

急性梗塞易引起患者意识障碍或偏瘫,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要对急性梗塞意识障碍的患者实施专人陪护,患者床旁要设置防护栏,防止坠床或跌倒;对躁动不安患者双手进行约束,防止拔除各种管道;患者翻身和下床时应有人协助和扶持。

1.2.4用药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本组研究中,有一例患者出现脑疝死亡。如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剧烈、频繁呕吐、躁动不安、颈项强直、瞳孔大小不等、血压升高、呼吸与脉搏变慢,就有可能出现梗死面积增大、出血或者脑疝。如果患者出现脑疝应立即实施静脉注射20%甘露醇250毫升,必须在30分钟内输完。由于大量甘露醇会造成肾功能损害、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功能不全,应对患者实施连续24小时心电、血压以及血氧监测。如果患者平时神志清醒,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嗜睡或反应迟钝时,肢体偏瘫程度加重、意识障碍加深等,应考虑患者是否出现新的梗塞。应及时通知医生。如果患者出现医师障碍,就应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0-15度,并偏向一侧。同时,应在24小时内暂停进食。24小时后给予鼻饲饮食并记录出入量。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监护,经常巡视病房,并做好应急措施。

1.2.5预防并发症

3.6.1预防肺部感染

脑梗塞以老年患者居多。老年患者年老体弱,呼吸道功能相对较弱,昏迷患者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口腔分泌物滞留,肺部非常容易发生感染。如果患者发生感染,肺部痰液就会增多。如果患者神志清醒,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在分泌物增多时,先深吸一口气,再用力咳嗽,尽量把痰咳出。患者应尽量使用多功能摇床,如果病情允许可以采用半坐卧位。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护理人员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进行及时吸痰,防止痰液或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坠积性肺炎。合理人员应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并拍背帮助患者排除痰液。如果患者痰液粘稠,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给予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使用的吸痰管及无菌液要保持无菌,护理人员进行吸痰时,动作应轻柔、无创、敏捷,每次吸痰过程时间不应超过15秒。口腔与鼻吸痰管腰分开使用。同时,对患者要间断氧气吸入。呼吸功能有障碍的患者,可以实施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时吸痰,保持气道湿化,防止套管堵塞,并每天对管道切口进行护理。如果患者意识有障碍,应采用管饲饮食,200-300毫升/次,两次之间加喂水1次,避免经口进食,以防止呛咳引起吸入性肺炎。

3.6.2预防褥疮发生

患者因脑梗塞导致的偏瘫很容易发生褥疮,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的床铺干燥,整洁与平整。每1-2小时为患者翻身1次,必要时使用气垫床与气圈。对患者要每天用温水擦洗身体,保持皮肤干净,同时也能促进血液循环。

3.6.3预防泌尿系感染

对于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于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尿管期间,用0.9%氯化钠500毫升加庆大霉素8万u进行膀胱冲洗2次,2次/天。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并用0.05%碘伏棉球擦洗会阴,按时留尿送检,警惕泌尿系感染。

3.6.4预防便秘发生以及饮食护理

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很容易使脑梗塞患者发生便秘。患者便秘后,用力排便就会使颅内压升高,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护理人员应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并训练患者在床上排便。同时,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按结肠蠕动的方向按摩下腹部,以促进肠蠕动。

2结果

本组研究中,38例脑梗塞患者经过临床及时治疗与精心护理,29例患者痊愈出院,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缺失,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7.4%。

3结论

脑梗塞疾病虽然没有脑出血危险系数大,然而,患者多是年老体弱者,很多慢性疾病缠身,就有可能导致梗塞区域在很短的时间内扩大。大面积脑梗死、脑栓塞由于发病急且病情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病情加强观察,只有及早发现病情才能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同时,应做好各项生活护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卫生指导,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依从性,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减少合并症;从而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病后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罗士针.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证候规律分析及化痰活血通络法的疗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2]陈秋帆.针刺、活血化瘀中药对脑梗塞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作者:郭亚明

脑梗塞优质护理论文 篇3:

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摘 要】目的: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我院收治的88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用優质护理的方式将其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并通过护理有效率、患者满意率对研究结果进行评判。结果:采用优质护理的研究组护理有效率和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7.72%和95.45%,均高于参照组的88.63%和84.09%。且经数据软件分析P<0.05,研究结果有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运用效果更佳,护理有效率和脑梗塞患者满意率更高,可以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脑梗塞患者;应用

引言:

脑梗塞是老年群体比较常见的疾病,引起脑梗塞的原因较多,因此治疗起来相对复杂。一旦患上脑梗塞,患者会出现走步不稳、说话不清晰、反应迟钝等问题,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引起患者的死亡。为了缩短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时间,本院以优质护理为切入点,通过优化护理方式,提高护理质量,帮助脑梗塞患者减少病痛。现做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划分为研究组、参考组。其中研究组44例脑梗塞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治疗方式,脑梗塞患者年龄在58-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3±1.28)岁,其中参考组44例脑梗塞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治疗,脑梗塞患者年龄在57-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23±1.19)岁。本次所选取的88例脑梗塞患者,患者事先均已知情,同时除采用的护理方式不同之外,其他情况均相同。

1.2方法

参考组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法。在常规护理过程中,医院会给所有的脑梗塞患者建立一个电子档案,然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工作,了解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指导。优质护理它是采用建立优质护理小组的方式,对脑梗塞患者技巧个性化的护理[1]。首先,医院会根据电子档案了解脑梗塞患者的病情,然后通过电话短信或者是上门拜访的方式去了解脑梗塞患者的恢复情况。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要给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除了要定期消毒之外,还有做好日常的通风工作。其次,医护人员会根据脑梗塞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式,然后让脑梗塞患者根据医嘱去定期的服药并做相应的恢复训练。比如对一些手臂不灵活的患者,可以引导其做一些简单的手臂牵引训练,结合患者的主观倾诉逐步加大运动量,引导患者一步步恢复。由于脑梗塞的恢复时间较长,所以脑梗塞患者在治疗阶段很容易失去信心,所以医护人员在优质护理过程中要给脑梗塞患者加以心理辅导,让脑梗塞患者了解脑梗塞治疗的全过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最后,脑梗塞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周期比较长,所以除了要遵循医嘱去服用相应的药物之外,医护人员还要根据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和运动计划。对于脑梗塞患相对严重的患者,可以为其制定相对轻松的运动计划,比如对一些腿部灵活度较差的患者,可以一天做一次蹬伸训练,同时配合营养饮食,手臂灵活度较差的患者,一天做一次手臂拉伸训练,配合科学饮食,时间定为一周,等到第二周可以逐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逐天递增运动时间和次数,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提高运动量,帮助患者纠正运动不便的问题。同时医护人员也要监督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方式是否合理,并根据脑梗塞患者的实际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式。

1.3观察指标

为了观察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护理中应用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选取了护理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这两个观察指标。其中护理有效率的评判标准有三个:显著、有效、无效[2]。主要是通过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情况以及脑梗塞患者身体的改善情况,判断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率的评判指标有三个: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患者满意率主要是通过对脑梗塞患者进行访谈或者问卷调查,判断脑梗塞患者家长是否满意优质护理的方式[3]。

2 结果

2.1护理效果对比

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两组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以后,其护理效果对比如下表所示:

从护理有效率图表中可以看出,采用优质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的研究组,护理有效率比利用常规护理进行治疗的参考组高9.09个百分点,因此从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出采用优质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更佳。

2.2患者满意率对比

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两组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以后,其脑梗塞患者满意率对比如下表所示:

在脑梗塞患者除护理方式不同,其他身体情况均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脑梗塞患者的满意度更高。脑梗塞患者的满意率达到了95.45%,远高于参考组的84.09%,因此从脑梗塞患者满意率上看,采用优质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

3 讨论

为了提高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质量,缩短脑梗塞患者的恢复时间。本院以优质护理为切入点,对脑梗塞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本次研究表明,无论是从护理有效率还是从脑梗塞患者满意率,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其中采用优质护理的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为97.72%,优于参考组88.63%,脑梗塞患者满意率更是高达95.45%。因此从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出,优质护理能够更好的弥补常规护理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不足,在日后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时,医院可以在常规护理下融入优质护理,提高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纪祥娟.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1, 38(1):2-2.

[2] 李梦芳, 拾丹丹. 优质护理措施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21, 11(22):2-2.

[3] 王崇.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21, 19(5):2-2.

作者:孙天春

上一篇:乡镇组织工作思路(精选2篇)下一篇:消防工作工作计划(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