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榜样的心得体会

2022-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得体会是我们接触事物产生的思想,也是我们明确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方式。如何结合自身的成长情况,写出勉励自身成长的心得体会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观看榜样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观看榜样的心得体会

榜样的力量---《榜样》观看体会

榜样的力量

-------《榜样》观后感

按照学校党支部转发上级关于做好《榜样》宣传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要求,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扩大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评选表彰成效,营造团结鼓劲、弘扬正气的浓厚氛围,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了反映全国“两优一先”典型事迹的专题节目《榜样》。现将自己的观看体会总结如下:

《榜样》该节目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邀请部分今年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到场,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是开展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节目讲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先进事迹,一个个真实感人、发人深省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

当看到支月英老师的故事时,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普通教师,内心十分感动,“支月英将自己36年美好年华都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她用坚守告诉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做到不忘初心,做一名讲奉献的合格党员。”还有善于创新思维、积极探索的党务工作者苗正水,他的故事给了目前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开展很大的启发作用,例如如何更好地管理流动党员,如何让流动党员树立牢固的身份意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为党增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们不忘初心、乐于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看看他们,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同时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而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榜样》为楷模,学习弘扬榜样精神,坚定党员理想信念,为教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全体党员也纷纷表态,要向榜样看齐,不忘初心,做合格党员。

第2篇:观看《榜样3》的心得体会

紫市镇秀田顺忠希望小学 杨丽宁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近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专题节目《榜样3》,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通过先进代表访谈、典型事迹再现、嘉宾现场互动、分享入党初心等多种形式,彰显了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走在新长征路上的党员干部,要自觉以榜样为镜,培植高尚的情怀、高超的本领、高贵的品质,思想上永不错位、行动上永不缺位、作风上永不越位,用担当挖掘榜样的精神“富矿”。

思想上永不错位,做对党忠诚的坚定者。作家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从英雄也情长的“缉毒警察”印春荣,到只为百姓笑的“文武书记”朱仁斌,再到耄耋之年的新党员牛犇,他们都有一个崇高的信仰。对党员干部而言,对党忠诚是本性、本质、本色,是不掺任何杂质、不掺任何水分的,是一世的不是一时的,是干出来的不是装出来的。党员干部要牢记自己的第一标签,坚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政治营养和智慧,补足“精神之钙”、强化“信仰之修”、铸牢“党性之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绝不犹豫、绝不含糊、绝不懈怠,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自觉做到思想上同心、政治上同向、行动上同频,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行动上永不缺位,做乐此不疲的耕耘者。清代郑板桥曾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夜阑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聆听榜样的感人故事,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始终同群众心连心、手牵手、肩并肩,永远把群众期盼作为干事导向,殚精竭虑的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题。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路线这个党的“传家宝”必须坚定不移地传承好。作为党员干部,光有一颗炽热的公仆情怀还不够,练好过硬的本领才是打开群众心门的“金钥匙”。无论职位高低、岗位大小,都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群众观,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以民利为先、以民心为镜、以民意为尺,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盼民之所盼,危急关头敢挺身、困难面前敢碰硬、阻力面前敢担当,以沉甸甸的果实换取群众的安心、暖心和舒心。

作风上永不越位,做风清气正的捍卫者。“妈妈像莲花一样廉洁自守,是工作和生活中的‘清君子’;像百合一样不喜热闹,却清雅怡人,清风自来,有很多朋友;像野花野草一样淡泊安静,却芬芳一路。”这是榜样王淑芳在女儿心中的模样。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护身符”,是检验党性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决定着能走多远、能飞多高。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敬畏初心,筑牢廉洁从政“防护堤”,正确看待苦与乐、得与失、义与利,把职务看轻、把名利看淡、把自己看小,以事业为重、以法纪为纲、以干净为本,谨记人情里面有原则、交往之中有政治、亲情面前有底线,秉公用权、审慎用权、为民用权,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情所困、不为私利所惑,让清心常驻、清风常存、清白常在,用扎实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榜样是有形的正能量。致敬榜样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榜样精神融入灵魂、浸入血液,用实际行动擦亮党性光芒。向榜样学习,我们将无坚不摧;向榜样看齐,我们将无往不胜!

第3篇:观看《榜样2》的心得体会

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走进学习榜样,凝聚复兴力量,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观看完电视专题片《榜样》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向榜样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扎根基层,实干苦干,为中国梦的实现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和呼唤。该节目通过访谈、讲述等形式,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生动展示了心有大我力求报国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牛、新时期县委书记榜样廖俊波、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国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形象,在观看节目之中,我数次为他们的事迹而感动落泪,更为他们高尚的人生境界而由衷的敬佩。反观自身,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在榜样身上,我感受到了理想信念的伟大。

回顾党的光荣历史,是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历史,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的坚持,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和今天的繁荣。战争时期的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怕困难,勇于牺牲;和平时代的他们同样忠诚于信仰,不畏险阻,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如在《榜样》节目中,龚全珍、刘锐、陈先达、吴亚琴、廖俊波、左文学、彭远科、杜丽群等这些普通的党员,就是以他们平凡的事迹,再次为我们诠释了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是啊,新中国正是在这样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共产党员引领和奋斗下,才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创造出美好灿烂的今天!“民之难即党之忧,党之忧即我之责”。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坚持这种理想信念,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该永远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言,做一名“仰不愧党,俯不愧民,内不愧心”的共产党员。

第二,在榜样身上。我感受到了实干的力量。

不论是鞠躬尽瘁的廖俊波、执着奉献的吴亚琴、坚守信念的龚全珍、还是救死扶伤的杜丽群、敢于担当的刘锐、开拓创新的黄大牛,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实干为老百姓谋得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和幸福。俗话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纵观党的历史,尽管时代在变,条件在变,但在优秀共产党人身上,实干的精气神始终没有变。从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能战斗、能生产”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到“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的楷模”牛玉儒,再到被誉为“太行山上新愚公”的林业专家李保国,无论个人还是集体,一批又一批先行者不畏险阻、攻坚克难,用实干凸显无视了共同的精神底色。今天不论脱贫攻坚战,还是推行供给侧改革,都需要我们公差党员有务实的态度、实干的精神,才能攻坚克难,积小胜为大胜。

第三,在榜样身上,我感受到了一心为民的无私。

这些党员时时刻刻把群众放在心上,一心为民的无私让我动容,尤其是廖俊波同志事迹,让我看到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无私大爱。他生前常说:“想着自己的人被尘土埋没,想着群众的人威名远扬。”“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这种深厚的为民情怀伴随着他走过每一寸土地。在邵武市拿口镇,他挨家挨户探访遭遇洪灾的村民,将几百个受灾户走了个遍;在石圳村,他立志清理垃圾,整治村容村貌的妇女们承诺“赚钱的事你们来干,不赚钱的事让我们来干”。廖俊波把“民”字刻在脑海里、落实于行动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情系人民,一心为公,标注着廖俊波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映照着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他所坚守的赤子之心、为民情怀,体现的正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是我学习的榜样!

看完《榜样》这个节目,回想着荧屏中这些鲜活的人物,他们是那么的淳朴、真实、可亲、可敬、可爱,他们无疑都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榜样是一面旗帜,能够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榜样是一支号角,能够激励人们不断追求;榜样是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差距和不足。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振奋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向榜样看齐。

第4篇:观看《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心得体会

为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9月12日下午,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共同观看了《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系列专题片何桂琴、努尔古丽和周标亮的先进事迹。周标亮,秉承着将爱传承的信念,用心呵护着山区贫困的孩子们,为我们诠释着什么才是“一个都不能少”般的优秀教师;何桂琴,给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的学生杨建华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种出了一片苍绿。努尔古丽深知山里的孩子需要她,她用爱心耕耘成就了山区孩子的理想和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位好榜样用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深地感动着与会的每一位党员教职工,在精神和思想上受到了震撼和洗礼。

优秀共产党员《播撒希望》影片中何桂琴的先进事迹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她始终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不能让一个困难家庭的孩子失学。经她提议联系,固原市回民中学成立了“贫困学生助学基金”,30多家单位和许多热心人与固原回中542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象,共捐助善款58万余元。这些善款,保证了品学兼优的回汉各族贫困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何桂琴,一名普通的教师,却倾尽一生的精力将更多的希望和爱心播撒在祖国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堪称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她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用执着而严谨治学的精神和饱满的教育热情向高等院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回汉学生,让许多辍学的孩子、特困学生都能重返课堂。

何桂琴、努尔古丽 和周标亮都是教育工作者,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如蜡烛般默默奉献着自己。作为乡村教师,他们对乡下恶劣落后的教学生活环境从不畏缩,而是坚定不移地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农村教育事业。他们一直坚守着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无论条件如何,教师的职责就是播种希望,教书育人。”

学习了将希望播撒在孩子心田的——宁夏老师何桂琴以及放弃城市发展机会,毅然回乡办教育的平果县希望小学校长——周标亮的事迹。同是教育人,在不同的地区演绎相同的故事,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做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使命;我们要用清贫、律已、奉献的精神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三位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应学习的对象,看了影片,所有党员教师都深受感动,深深地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结合自身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第5篇:观看《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电影心得体会

2014年5月27日,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收看了《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系列电影中的《杨善洲》、《十年人生路——余留芬》、《一个产业工人的中国梦——盖军衔》、《正义天平——陈辽敏》、《农民工局长——陈家顺》和《彩虹绕大山——孙显才》六个例子,杨善洲的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盖军衔的勤于学习、踏实工作;陈家顺的立足本职、从小事做起、服务群众的精神,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余留芬带领岩博村村民走上致富路,将一个穷山村建设成为有名的先进村、示范村的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余留芳,贵州省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她的故事真实、情节感人、语言朴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形象,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

“大山深处,青春女子,挑起支书重担……”,故事从一片莽莽大山的画面开始,也许是因家在毕节,与六盘水十分接近,生活习惯也十分的相似,影片中那一幅幅画面竟如此的熟悉,仿佛就是在讲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更加触动我的心灵。十年光阴,余留芬放弃了自己的家庭、丈夫、孩子和一切个人利益,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让几百村民对

自己的信任和依赖得到了回报;十年时间,她让自己的生命之花开得如此绚烂,她把自己的青春乐曲谱写的如此华美,也让自己的人生走到了顶峰。

这就是余留芬,她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两个孩子的母亲,整天操持家务、解决一家人温饱到担任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乡岩博村村支书,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十年间,她凭着一份坚毅与责任把一个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村,谈起她,村民口中的她总是那么坚强、可信,人们对她的信任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她是岩博村的一片天,只要有她在,没有办不成的事。

生活的艰苦,让余留芬发誓要换一种活法,她开起了小饭馆、办起了小相馆,还开起了淤泥乡的第一个小超市,不断的努力,余留芬让自己家的经济条件慢慢的变好,也让自己成为村里先富起来的人,做生意富起来,并没有实现人生的价值,而她更想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2000年年底,乡里和村支两委多次找到余留芬,要她出任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从一个普通的村民到村支部书记,人生的转折发生在2001年冬天,余留芬被任命为岩博村村支部书记,余留芬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近300户的岩博人,从此自己的命运和岩博村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她承担起了改变岩博命运的希望。

在谈到当时任命岩博村支书时的心情,余留芬这样说:

“我犹豫过,但一想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面对组织的信任,乡亲的期盼,我没有理由推卸。”最终,余留芬接下了担子,用看似柔弱的肩膀撑起整个村子的发展。

余留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结束岩博人祖祖辈辈人背马驮的历史。“要致富,先修路”,余留芬深深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是用双手刨,也要刨出一条通村路。”这是余留芬坚定的信念。没有资金,她四处贷款,自己先垫支了4万元,白天在工地上和乡亲们一起掌钢钎、抡大锤,晚上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三个月后,一条崭新的公路铺进村里,村里人背马驮的历史永远的翻了过去。路通了,但岩博穷的根本并未解决,于是余留芬带领村干部找项目,筹资金,谋出路,首先借高利贷赎回了村里的林场,接着以林场作为抵押贷款,建起了休闲山庄、矸石砖厂、小锅酒厂,一批批产业在余留芬的带领下一个接一个办了起来。2005年,村里建起了560平方的办公楼,岩博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故事片用一组数据说明了岩博村的改变,余留芬任村支部书记时,全村人均纯收入不到800元,村集体没有一分钱的积累,村里来了人来一杯茶都招待不起;如今的岩博村,人均纯收入5600元,村集体资产达到800万元,家家住上了漂亮的楼房,户户一部车,岩博的改变成了大山深处的奇迹。

在谈到是什么支撑着余留芬这十年如一日的执着时,她

说是全村所有百姓对她的依靠和信任,这就是她人生价值的体现,是全村百姓的信任和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那份责任让她坚持着走到今天。

看完《十年人生路——余留芬》的故事片后,我的心里久久回荡着余留芬拼搏的场景、说过的话,短短的15分钟,带给了我无尽的思考。余留芬把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坚韧、奉献与无私的精神诠释的淋漓尽致,作为一个年轻的基层党员,我又该如何去实现我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暗暗在心里告诫自己,要用余留芬这个榜样作为标杆,时刻警醒着自己,立足自己的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工作,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着手,切实履行好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义务。

第6篇:向榜样看齐观看榜样心得体会

“观于明镜,责下次不屑与身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X月X日晚,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专题节目《榜样X》在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节目聚焦“X”主体,通过典型事迹在线、嘉宾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集中彰显优秀共产党员坚定信仰、担当作为、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人X的执着坚守,是“X”主题教育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开展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

榜样到底长啥样,怎么才能成为榜样?在《榜样X》中它为人们亮出了榜样的先锋本色,展现了榜样的风骨,释放了榜样的精神面貌,给人以穿透力、凝聚力、感染力,沁润着千千万万干部群众的心灵。甚至有些党员干部应自觉叩问“向榜样看齐了没有”,对标榜样、学习榜样、传承榜样,牢记X、践行X、坚守X,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不断创造无愧于本心、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的光辉业绩。

看齐是一种情怀,需要“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来装点。看齐榜样比什么,比付出,比奉献,比是否敢于作为,是否乐于担当,看齐榜样不能当看客,要像“女战士”黄修文那样冲到脱贫攻坚战一线“战场”挥汗洒血,立足岗位做出成绩,以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来诠释赤子之心,要向“老干部”张富清那样,专挑最苦最难的干。这需要党员干部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置于自己欣赏,对一点关心,多一点耐心,对一点

X,以民心为秤,以民意为路,以民情为镜多行利民之举,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实效,为群众谋幸福。

看齐是一种本质,需要“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勇气来护航。看齐榜样看什么,看X,看信仰,看是否绝对忠诚,看是否不含杂质,看是否坚如磐石、至死不渝。从秉承“人民邮政为人民”的“邮政先锋”唐真亚,到“是否能为老百姓早日过上好日子尽心尽力的”扶贫“硬汉”隋耀达,再到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环卫天使”李萌这些劳动开模无一不是对党忠诚对党员干部的激励与榜样。

看齐是一种品质,需要“只留清白在人间”的信仰来支撑,看齐榜样查什么,查遵规,查守纪,差是否心存敬畏,查是否行有所止,一尘不染,廉洁公正。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就像村民送给李连成的那块匾上写的“一身正气,甘心吃亏为百姓;两袖清风,心底无私好楷模。”榜样是本永远学不完的教科书,提醒着众多党员干部应谨慎的走完人生中的每一步。要有明辨是非的辨别力,面对诱惑的自控力,警示面前的醒悟力,以平稳之心处事、以平常之心对名、以平淡之心对利,廉洁执法,规范用权,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永远保持共产党人不变的政治颜色。每个榜样都是一面旗帜。看齐榜样追寻榜样,看齐自己的

X与使命,让我们为党以及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大学生网络调查问卷下一篇:不忘初心牢记教师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