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生态公园设计

2022-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浅析城市生态公园设计

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探究

摘 要 城市湿地公园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生态景区,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景观享受和生活娱乐的环境。城市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可以美化城市,给人们的生活增添许多情调,丰富人们的生活。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好的观感,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是相关从业者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深入了解湿地公园景观组成,研究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方式和原则,为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给今后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生态环境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生活艺术也变得更加受重视。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同样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追求完美的艺术和美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了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有关部门也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加大了整治和改造力度,在园林开发和景观保护上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但是,部分地区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整体布局和设计缺少足够的重视,更关注公园景观带来的经济收益。湿地公园景观的管理人员也缺少相应的技术能力,对景观的设计大多局限在开挖池塘、随意种植一些常见的植物和花卉,无法完全发挥湿地公园的整体价值[1]。此外,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建设中人工建造的景观过多,破坏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比例结构,无法满足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影响整个生态景区的发展。

1 生态景观的功能

1.1 生态功能

和普通的公园相比,城市生态公园的生态系统更加的复杂和脆弱。很多景观是非常珍贵,甚至是不可再生的。其中的生物都是弥足珍贵的,要注重对湿地公园景观的保护[2]。要从根本上保护这些稀有的自然景观,因为其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城市提供更好的空气环境。同时,湿地环境对稀有动植物的生存有着重要作用,保护湿地的同时,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 教育功能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是公园绿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绿化可以改善整个生态系统,也会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后,生态也会变得更好,环境质量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生态公园中有很多稀有的动植物,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支持。也可以通过湿地公园景观对人们进行很直观的生态教育,提高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3]。

1.3 休憩功能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还有很好的休憩功能。良好的环境可以让市民在忙碌之余有一个休息放松的地方。因为美好的环境会带给人们放松、舒适的体验,调节人们的情绪,释放城市生活中的压力。同时,城市湿地公园景观也给城市中的动植物提供了休憩、繁衍的场所。

2 景观设计原则

2.1 保护环境原则

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当中,要遵守自然发展规律,推进建设有关内容。要将设计的内容和公园景观结合起来,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对公园进行设计和改造。大自然的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加强环境保护力度[4]。此外,改造公园时,要保护原有的动植物,围绕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设计公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人與自然和谐相处。

2.2 干预最低原则

干预最低原则主要是用最低的成本和最少的手段达到最理想的效果。针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然后按最低的成本设计完成,并且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各项工作的开展也要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中,要保护生态系统,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与自然发展相融合。用最低的成本和最少的手段得到更好的成果,这也可以帮助湿地公园景观建设节约更多的资金。

2.3 显露自然原则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居住环境的限制,人们大多无法亲近自然。通过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可以让每一个市民都能够更直接地了解自然,拉进自然与人们的距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生活本来远离自然环境,而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可以弥补这个遗憾。显露自然原则就是要突出环境的自然属性,规划设计要注重保留自然景色,使湿地公园的自然景观更加突出。

2.4 区域性原则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和习俗,在设计公园景观时应当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和人们的生活习俗,根据每个区域的风俗习惯及人们的审美特点对公园进行合理设计。并且,不同区域的气候类型及环境有所不同,因此湿地公园景观中的植物保护与种植也要注意区域性原则。不同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在公园设计的时候也要符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将区域性原则合理地运用到设计当中。

3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与实施内容

3.1 景观设计

3.1.1 功能分区

在整个城市湿地公园景观中,每天的人流量很大,为了方便管理和观看,要对景区的功能和景观进行明确划分[5]。一般可将公园景观划分为4个区域。1)湿地保护的核心区域。在这个区域中,主要是一些稀有动植物的生存栖息地,一般要将这个区域使用物理方式进行围挡,加强管理,防止外界对其产生不利影响,给生态造成损害。2)湿地科普教育区。为了更好地保护景区,需要让游客们了解湿地、认识湿地。加强其认知,才能使其更好地约束自己、保护湿地。因此,要有一个湿地科普认识区,该区域内可包括动植物认知园、自然探索园、芦苇荡及湿地教育文化园等。让每一个游客都能了解到湿地公园景观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对湿地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从而保护湿地公园景观。3)生态观光体验区。其主要的功能是为游客提供观光场所和体验生活场所,让人们在生态农庄、自然采摘园、农田景观等自然场所和景观中,有更好的体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公园景观的价值。4)宾水会所区。这是一个让游客身心放松的场所,在人们游览结束后,提供休闲养生的服务,让人们达到身心放松,满足出行观赏的重要目的——放松。这些功能区的设计,大大丰富了游客的生态体验,同时也可以为湿地公园带来良好的收益。

3.1.2 道路系统的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作为一个满足人们生态环境体验的重要地点,每天的人流量都会非常大。因此,公园需要有2个及以上出入口和1个较大的停车场,满足市民的停车需求。此外,公园内道路的建造要选取环保的材料,尽量减少对生态景区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园区内主干道宽度要≥3 m,次干道要≥2 m,且尽量采用柏油路的形式。道路两边要有观光和休闲设施,满足游客观赏、休息的需要。同时,道路的排水施工也要严谨,保证整个公园排水系统的顺利运行。同时,还要设计一些观光道、观光亭等特殊设施,为游客提供不同的游览体验。此外,还可以设计水上道路,增加游客的游览趣味性,但是也要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一定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在现场,减少意外的发生。

3.1.3 植物设计

植物的设计不仅在普通公园很重要,在湿地公园设计中也非常重要。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植物的多样性,也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及不同植物组合的美观度。要根据景观的整体情况,对植物的位置、形状进行改变。为公园中的动物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公园中的每一个“同伴”都提供良好的栖息地条件。同时,植物的选取要符合大众的审美,满足游客的观赏需求,并且要将植物合理地运用到每一个区域,使景区更加具有层次感。此外,选取植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不同植物的属性和生长环境要求,再根据当地景区的气候和土壤,选取合适的植物种植,不仅能够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也可以减少景区的损失。

3.1.4 水系设计

水系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湿地公园的设计层次,增强整体观感效果,并且还可以改善整个湿地公园的环境。水系设计的技术人员,要注意湿地公园的用水、排水系统。最大程度地运用循环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要保护水资源,定期对湿地公园景观内的水进行净化、过滤,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安全性。此外,还可在湿地公园种植有驱虫效果的植物,减少农药的使用,防止农药对水资源产生污染和危害。设计人员也要结合实际,对水系的设计进行合理规划和选择,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符合湿地公园景观的整体构造。

3.2 实施内容

3.2.1 实施工程

1)为了让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更加完整优秀,合理进行水体设计十分重要。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因此应对目标水体进行基本情况调查,通过对水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将水体存在的问题排查出来,更好地保证湿地公园景观水的质量。同时,也要对水体周边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分析,保证为公园提供优质的水源。还可以对水源进行改良活化,也有利于公园的整体运行,为湿地公园景观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湿地公园里水生物也需要一个良好的水环境。利用蜉蝣动物来摄取水体中藻类,可以迅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改善水下的光照条件,提高水生物的生存环境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沉水植被的生长及生态系统的恢复。水下景观的构建大多是利用沉水植被[6]。湿地公园的设计人员可以采取以四季常绿矮型苦草为主的沉水植被系统,然后不断完善生态系统和生长环境,为游客打造美丽的水下生物景观。

3)结合湿地公园周围的景观,在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和水质量的同时,打造一些植物景观,提高水域的综合质量,改善水生物的生长环境。不仅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可以给人们提供一处亲近自然的场所。

4)水下生存的植物和动物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

境,其在水生态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促进水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和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的净化效果。此外,为了能够控制一些快速繁殖的生物对水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要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构建合理的食物链,保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3.2.2 施工计划

要根据水体的状况及生物的生长要求确定工期,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及施工给水体和生物带来的伤害。1)要做好施工准备,为一些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提前做好应急措施。工程所需的工作条件和材料一定要提前准备好,尽量缩短工期。特别是要对现场的工作进行严格勘察和管控,防止出现严重的施工问题。2)水体的修复工程及时间也要进行严格把控,施工前一定要对水体进行检查,清除水体存在的各种污染物,保护好有益生物的生存环境以优化水体,维护水体的平衡。3)要定期对水体进行净化和勘察,对水面进行清洁,维持水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持续改善水体水质以提高透明度。

3.2.3 施工设计

施工设计要注重美学效果,城市湿地公园最终的服务对象是人,所以在进行园区景观节点或景观小品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设计能否为游客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所以在景观设计时,需要兼顾当地居民的审美需求,注重美学设计,从而使湿地公园的特色得到充分展现,进而提升湿地公园的旅游价值和科普价值。

3.2.4 整体施工

城市濕地公园景观的整体施工要注意各种自然景观的保护,同时也要注重施工的安全保护。此外,一定要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进行提前调查,为湿地景观生物的生长和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

4 结语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需要注意功能和设计原则。要考虑人们的需求和当地文化的融合,设计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公园。公园景观的设计还需要保护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自然与人和谐相处。湿地公园景观对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它的设计值得每一个城市建设者重视。要对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综合考虑,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同时,促进城市生态景观的建设和发展,带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忠平,袁璐.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J].江西建材,2016(7):6-7.

[2] 孙永志.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7(5):198.

[3] 韩亚雄.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4):33-35.

[4] 徐新洲,叶洁楠.模拟·延续·融合: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手法探讨[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5):133-135.

[5] 杨阳.我国现代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特色研究[D].大连:大连工业大学,2011.

[6] 陈志毅.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探索研究:以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现代园艺,2014(13):106-109.

收稿日期:2021-11-10

作者简介:唐雪琼(1981—),女,福建泉州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市生态湿地公园。E-mail:1414793577@qq.com。

作者:唐雪琼

第2篇: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摘 要:在城市公园体系中,生态湿地公园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环境可以起到改善的作用,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适合休息娱乐的场所,同时,在满足大自然需求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在游玩的过程中,可以与大自然进行更加亲密的接触。因此,加强对湿地进行有效的保护,并且加以开发利用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重点对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以及景观设计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索,希望能够在适度开发的前提下为人们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这样在今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更加具有可视性,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在生态系统中,湿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湿地的保护以及再开发,可以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并且还能让整个城市的生态景观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在当前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对湿地的保护以及开发问题,希望可以将其达到更好的利用效果。当前,城市建设中湿地公园不断兴起,但是为了营造一个更加理想的效果,就需要加强设计方面的管理,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相关设计者更加应该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将湿地公园的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这样才能促进城市的整体形象得以进一步的提升。希望在本文的论述下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带来帮助。

1 我国湿地景观现状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化进程正处在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所以人们对湿地景观的重要性引起了一定的重视,进而需要对相应的设计加以进一步的完善,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需要再次整治湿地以及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很多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过程中,只是将其当作一个观光的目的地,所以局限在挖池塘以及种植植物等单一的层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湿地公园的整体设计效果是极为不利的,并且也与对湿地的保护工作存在一定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湿地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无法从根本上满足湿地建设的要求,也不能帮助改善日常环境。

2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功能

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生态功能的要求,与普通的公园相比,湿地公园在生态性方面更加脆弱,所以只有加强对湿地公园基础性的保护工作,才能保证最大化的体现其生态属性。生态属性是生态湿地公园最基本的属性,可以起到调节生态环境的作用,并且也为动物提供了一个可以栖息的场所,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是十分丰富的,保证城市区域的平衡性发展。其次是为人们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这是一个具有独特性质的公园场所,与一般的城市公园相比是独具特色的,但是其本质是公园,公园的性质就是娱乐休闲,因此湿地公园必然也具有这方面的功能,相关政府单位在对湿地公园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这方面功能的发挥。第三是具有教育功能。在城市公共绿化的过程中,湿地公园是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绿化建设,可以满足人们对日常活动的需要,对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湿地公园具有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可以让人与环境变得更加和谐,对于自然景观可以实现重新构建的效果。因为在湿地公园中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所以可以以此為基础开展各种生态教育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3 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3.1 功能分区

在进行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对其区域进行不同的划分,本文以某省的生态湿地公园设计为例,从综合性的角度考虑,进而制定出合理的分区计划,主要将该生态湿地公园分为四个主要的区域。第一个区域是生态湿地保护的核心区域,在这个区域中主要种植加具有特色的植物,并且为一些动物提供一个栖息的场所,将栖息地封闭起来,以降低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第二个区域是湿地科普教育区。该区域内有湿地植物认知园、自然探索体验园、芦苇荡、观鸟塔和湿地研究教育中心等。体现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自然景观,让游客对湿地生态体系和文化进行认识和了解。三是生态观光体验区。其主要为游客提供生态体验场所。包括生态农庄、烧烤庄园、农田景观和蔬果采摘园等。其通过最大程度发挥生态湿地公园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以丰富生态湿地公园的整体价值。最后是滨水会所区。为游客提供休闲场所,使其得到身心的放松。

3.2 道路系统设计

该湿地公园设置了两个出入口和停车场,其道路交通系统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游步道和水上交通。道路材料选择和交通工具都以环保性为主,避免对生态湿地公园系统的破坏和干扰。在该湿地公园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将主干道控制在3m,采用柏油路形式,在其单侧设置高杆灯,高杆灯高度为6-8m,双侧设置自然排水沟。次干道为2m柏油路,并在道路两旁放置观光座椅,满足游客的休憩需要,道路两侧设置自然排水沟。游步道用砾石或者石板进行铺设,将宽度控制在1m左右,并设置照明灯,为游客提供漫步休闲场所。而水上交通采用木栈道和游船两种形式,既达到了返归自然的效果,又能够让人们在湖面上观光美景。

3.3 植物设计

植物设计对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态湿地公园植物设计既要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化,又要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以提升整体设计美感。设计师要将区域性植物种群应用到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确保植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设计的层次性;结合景观的多样化诉求,注重不同类型植物的配置,为鸟类和动植物营造一个完善的栖息场所;对乔灌木和湿生植物等具有湿地特色的植物进行种植。设计师要对生态湿地公园具体情况进行明确的认识,进而选择与其匹配度比较高的乡土植物和水生植物。

3.4 水系设计

水系设计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效果,并改善湿地公园整体环境。水系设计涵盖水环境整治和驳岸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相关负责人在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对其水环境进行保护,建设自然式生态效能沉淀池,对水体进行过滤,最大程度降低水体污染,改善水质。同时,避免湿地公园养护过程中,化肥和农药对水体造成污染。驳岸设计包括三种类型:自然生态驳岸、硬质驳岸和可变驳岸。设计人员要结合具体水系设计诉求,对驳岸类型进行合理规划和选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对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展开了论述,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希望在本文的论述下,可以实现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同时,也能带动生态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这对于今后城市格局的构建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刘洋,王树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调查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02):50-53.

[2]陶冶,车代弟.哈尔滨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07):102-105.

作者:孙永志

第3篇:论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文章研究方向主要是从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性为出发点,来探讨生态公园在现代城市中的应用,并分析广州火炉山森林公园的规划现状,来阐述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关键词: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0 引言

城市公园,是供城市公众使用的园林,为“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休闲娱乐有了更多的需求。在工作之余,去公园散步、娱乐、运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一个功能齐全而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公园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和对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很多情况下人们甚至会以一个城市公园数量的多少来作为该城市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开发生态公园在现代化城市中具有重要意义。

1 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

1.1 地方性原则

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这些自然过程包括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将这些因素结合到设计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运行。设计应就地取材,当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树种适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低,因此应尽量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地方性原则也是一种适应性原理,自然景观有其自身和谐、稳定的结构和功能,人为地设计必须适合其原有状态,使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带来的负作用最小,以保证整体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1.2 整体性原则

城市公园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应当注重保持其发展的整体性,景观规划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以城市的空间目标与生态目标为依据,考虑公园建设在什么位置、建设成什么性质和多大的规模,采用适宜的景观规划方式,從宏观上真正发挥城市公园景观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塑造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空间的作用。

1.3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创造公园景观,应充分认识到人在公园中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思想,保证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和人与环境景观的融合协调,强调人在公园的主体地位。人是公园空间的主体,任何景观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营造优美的环境。

2 开发城市生态公园的意义

2.1 有利于温度调节

据有关资料显示: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气温为27.5℃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0~24.5℃,比裸露地面低6~7℃,比柏油路面低8~20.5℃,而在冬季,铺有草坪的足球场表面温度则比裸露的球场表面温度提高4℃左右。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

2.2 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2.2.1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2.2.2 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生态园林污染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很多,主要有SO2、NOx、Cl2、HF、NH3、Hg、Pb等,在一定浓度下,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

2.2.3 吸滞粉尘。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

2.2.4 杀菌作用。由于绿地上空粉尘少,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另外,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能分泌一种杀菌素,而具有杀菌能力。

2.2.5 衰减噪声。植物,特别是林带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作用。

2.3 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3 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应用分析

3.1 在设计时包括公园在城市中的位置,附近公共建筑情况,停车场,交通状况,游人人流方向,公园的现有道路广场情况;多年的气候资料;历史严格和使用情况;规划界限;现有植物情况;园内外地下管线种类,走向,管径等情况都要了解清楚。

3.2 在设计前进行功能区分

3.2.1 安静休闲区

主要作为游览、观赏、休闲,要求游人密度低,应有100m2/人的绿地。设施一般有山石、水体、名胜古迹、花草树木、盆景、雕塑建筑小品,可以开展划船、散步、休息、喝茶等活动。

3.2.2 文化娱乐区

是较热闹的人流集中的具有文化品位的活动区,设施主要有俱乐部、游戏场、舞池、(旱)冰场、画廊、游泳池等。该区人流较多,设置应接近出入口,人均用地大约30m2/人。

3.2.3 儿童活动区

区内设置儿童游戏场、戏水池、游乐器械、儿童体育活动设施,人均用地达50m2/人。花草树木品种多样化,不要带毒带刺。此外要考虑到儿童需要大人照顾,还要设置一些桌凳、厕所、小卖部等。

3.2.4 服务设施

服务设施项目要齐全,包括指示路牌、垃圾箱、园椅、电话、广播室等。尽量使游人感觉方便适宜。此外,还包括园务管理区,设置办公室、工具间、仓库、修理点等,这些要与游人隔离。

4 以广州7大森林公园中的火炉山森林公园为例

广州火炉山森林公园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北部的五山地区,长约三公里,面积600公顷,处处能见到黎朔、荷树、火力楠、海南红豆、美丽异木棉等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优良阔叶树。因状似葫芦,故名为葫芦山,因广州白话“葫芦”与“火炉”音同,又称火炉山。而主峰白架顶,海拨321.8米。此山山势浑圆,坡度平缓,山间大石遍布,形状各异,是近年广州地区“行山友”的新聚脚点,也是大众休闲,游玩的理想之地。

以目前的状态来说,火炉山森林公园属于半开发状态。受制于基础设施,火炉山森林公园基本没有人工痕迹,成为远足爱好者的练兵场。但是也因为火炉山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匮乏,晚上也没有路灯,因此一到傍晚,就得派人在入山口把守。尤其到重阳节等重要节假日,治安和防火形势非常严峻。

4.1 火炉山森林公园的园路设计

园路的设计主要是顺应地形的变化而“敷设”,顺地形而起,顺地形而转折;也可以结合园路的势态而陡急、而延缓。园路与地形、地势相辅互成。园路设计切忌“拼盘”。而且火炉山森林公园在设计园路方面加入了一些小元素,使得小路富有了生机。每一间段的引路小脚丫,断落间的小碎石和鹅卵石铺装等,都体现出一种愉快,健康的气息。如图:

4.2 广场的设计

火炉山森林公园的广场设计以简单实用为主。没有过多的建筑设施,没有各种娱乐设备,只有以平坦的广场地面为中心,四周围绕几张小石基。

4.3 登山路与环山路的设计

登山路的设计选址重点在于光线与通风相结合的地方。因为登山路由于长期受到踩踏,容易造成损害,并且修复时间缓慢,有的甚至不修复等原因。而且山体湿度大,容易润滑,长青苔。因此把登山路建设在光线充足又通风的地方,是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也可以给游人在登山时起到既可锻炼又可观光的好处。

环山路的设计意在消防安全,指引游人。环山路顾名思义就是围绕整座山体的道路。在环山路建设时,如在山体坡度较大时,可堆填沙包等方式来防止山泥倾斜,在堆填沙包时可按规律来种植根系发达的植物,用来固定泥土,并在每个出入口表明指示牌。

4.4 按有关资料显示:天河区农业和园林局发布招标公告,拟投资5300万元继续修建环山公路(消防通道),以及打造二期工程的景观节点。根据招标公告,5300万元包括了工程勘察、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修改或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编制工程概算、编制施工图预算、现场指导与监督、编制竣工图、工程测量等,其中工程费用的限额为4600万元。所有资金来自财政投资。

这主要是由于广州火炉山森林公园缺少了上述所讲述的功能。所以以目前的火炉山形态来看,是跟不上人们的需求的。因此,改造必不可少,所以笔者在此希望广州火炉山森林公园能改造得更符合人们的需要。

综上所述,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是一项长久的工程,是需要全社会的关怀与爱护,是需要园林设计者一起的共同来完成的。

参考文献

[1]佗卫涛.生态城市公园建设与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10)

[2]韩学贵.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初探[J].中华建设.2009(07)

作者:陈晓晴

第4篇:浅析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论文

摘要:

城市公园,作为高楼耸立中的沙漠绿洲,在美化城市、调节气候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是人们短时间回归自然的绝好去处。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城市具有较为复杂的地形条件和特殊的交通状况。我国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山地城市和山地城市公园在我国地域上有着大量的分布。起伏的地形使得山地公园的路线设置、空间结构、种植规划不同于平地公园的设计,研究山地城市公园的规划与设计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要素进行分析,以多个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为案例进行探析。

关键词:

山地公园;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国内外案例分析

山地城市公园对于城市景观的塑造和影响显然高于平原城市公园,因为它影响的不仅是城市的平面肌理,还影响了城市的立面景观,它是构成城市天际线重要而美丽的一部分。我国许多山地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已经有能力改造自然山水环境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但一味地改造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反过来阻碍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城市中环境资源减少、绿地空间狭小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有效利用自然山体环境建设城市公园,改善城市风貌,避免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浪费是山地城市公园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本文从国内外山地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和文献浅析山地公园规划设计。

1山地城市公园相关概念

所谓“山地”,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陆地表面形成的高耸的地貌形态。山地具备两个明显的地理学特征:有一定的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而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来说,它是不同于平地概念的具备特殊地理环境特征的园林基地,也就是地形起伏比较大。而“山地公园”是在规划设计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为山地或具有山地的地形特征的公园绿地。山地城市公园是利用山地的特征和植被所营造的游玩休憩场所,是一种复合生态系统。山地城市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山地公园在城市中的一种存在,是山地公园与城市公园的结合体。

2国外相关文献

(1)斯德霍格雷(ThomasJStohlgren)等一行研究者以一定的技术为研究基础,分析美国洛杉矶国家公园的植物种类,重点分析其多样性景观,且对麋鹿生境和水岸生境的植物种类进行丰富度调查以及分析,统计出不同尺度下物种多样性和不同生境下物种多样性的相关科学数据。(2)拉福林(DanielCLaughhn)等一行研究者对美国大峡谷公园的山地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他们从森林防火、森林结构、可燃物载量以及地形学角度对不同海拔地区的下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适宜较低山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和适宜亚高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3)国际上有名的“宫胁昭方法”是一种在城市中营造近自然林的方法,是由日本宫胁昭教授提出的。这种方法是将所选的乡土树种的幼苗,按自然群落的结构密集种植在接近天然森林土壤的种植带上。种植以后利用种群之间的自然竞争,优势种会被保留,2~3年便可郁闭,10年后便成林。这种“宫胁昭方法”管理粗放,种植简单,而其最后形成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国内相关案例

案例分析总结———以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为例: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位于兰州皋兰山山顶,占地面积5200亩,整个公园以山体本身为基调,依山而建,是典型的根据山地本身的地形特点所建造的山地公园。兰山山地公园最独特之处在于黄河穿城而过,不仅仅让公园有山可依,同时也有水可寻,所以该公园的设计主要围绕“水”这个主题进行设计。为了让设计更加贴近自然,该公园的设计在水的世界里巧妙地融入了“石”这一角色,山静水动,再结合各种类型的“石”,让公园整体上体现着生态和谐的景象。因此,兰山公园的主要景点是“叠石假山,流水瀑布”,充分展现了“水石结合”的原则。它的次景点是“九龙吐水”,既有典故,又具戏耍乐趣。兰山公园整体上融合了“水的阴柔”和“石的刚劲”,刚柔并济,独具特色。案例分析总结———以鳌山公园为例:鳌山公园位于四川省简阳市新城东区,它所依附的鳌山的相对高度是40~50m,最高处可达到468m,最低处是400m。它位于新旧城交界处,视野良好。鉴于鳌山的天然植被稀疏,植被覆盖率相对比较低,所以在鳌山公园的设计上着重于“植物规划设计”。因此,鳌山公园的设计的特色就在于它的“生态廊道”。以生态恢复,生态保育为主的生态绿地植物是它的一大特色,各种类型的植物增加了物种多样性,在美化公园的同时也保护了整个生态系统。鳌山公园的植物规划主要分为“规则式植物景观”、“自然式植物景观”和“混合式植物景观”,不同区域的植物配置不同。鳌山公园的生态廊道在遵循“整体性、保护性、多元化”的原则下,设计出了“山脉型生态廊道”、“道路型生态廊道”和“河流型生态廊道”。这些廊道的设计能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山地景观,且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和生态的恢复。案例分析总结———以狮山公园为例:狮山公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占地面积高达17000m2,与广深铁路和黄埔港相邻,附近有密集居民区。狮山整体山体多为低山地,起伏变化不大,整条山脉由三个山头组成,给公园留出了足够的开敞的空间来进行发挥设计。鉴于该公园紧邻密集居民区,所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适于居民进行休闲活动的居住区公园,因此,该公园的设计主要是需要将“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公园在总体布局可概括为“一环,三区”———“一环”是环山路,它依山而建,是浏览主线;“三区”是三大功能区,分别为“休闲观赏区”、“康体活动区”和“后勤管理区”,刚好以三个山头为划分依据。另外,公园在视线设计上主要有三个控制点:最高峰上的“主山炮台”,不受遮挡的“闻香亭”和“环山路”。在园林建筑布局上遵循的是“小、散、隐”的原则,以保持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该公园的设计意在体现“尊重山地现状”的重要性,只有在真正了解了山地特点,深度挖掘山地空间优势,借其自然山水,做到“景到随机”,才能得到理想的设计效果,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造价成本。

4小结

从上述内容可知,国外的关于山地公园的研究多从物群落的多样性、动物保护、森林防火等角度出发,在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功能基础上,尽可能让设计在美学的角度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国内虽有关于山地公园的大量学术资料,但无论是关于山地建筑还是山地植物景观,更多的仍是关注功用方面的问题,甚至在设计让没有成熟到如国外那般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关于山地城市公园在设计方面的不足之处,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设计师应在尊重自然场地地形的基础上设计破坏小且能够满足基本山地公园的功能需求的同时,追求设计的美感,沿着“绿化-彩化-香化”的设计理念,同时结合人们的游赏需求,设计出既具有功能性,有生态保护为主兼具美感的特色性山地城市公园。

参考文献

[1]黄光宇.山地城市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

[2]赵世伟,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3]卢新海.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

[4]邱少斌.福州市大福山自然景观设计的探讨[J].福建农业科技,2004,3.

[5]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6]张立磊.山地地区城市公园地形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08.

[7]张建林.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群落特征与景观设计[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1.

[8]魏育娟.基于生态恢复的福建山地公园建设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0.

[9]尚珊.山地公园景点环境设计研究———以延安山体公园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10]杜曼.山地景观空间设计探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第5篇:苏州城市湿地生态公园

现代城市环境已经面临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市民对于户外活动空间的追求,亲近绿色环境的渴求,追求宜人空间的梦想使得现代城市公共绿地的形式日益丰富。

城市湿地生态公园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类型,兴起于国际社会对全球生态危机高度关注的背景之下,是城市公园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一)城市概况

苏州地处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或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临长江,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378平方公里。

全市总人口600万,其中市区人口200余万。

辖8区5市:平江、沧浪、金阊、吴中、虎丘、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以及吴江、昆山、太仓、常熟和张家港五个县级市。

公元前514年,吴大夫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为吴王建造阖闾大城。四周城墙开有八座陆门,以象天之八风,八座水门,以法地之八卦。古城遗址至今依稀可寻。城内府衙、兵营、库房、作坊、市场、民居、和娱乐地布置井然。古城面积约为14平方公里,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整体呈长方形双棋盘式。街道两旁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苏州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上溯到七千年前。苏州现有69座古典园林,其中网师园、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最著名。苏州园林藏而不露,为退避尘嚣的场所。它们揉合了道、释、孔三教的思想,以山石、水流、花木、和建筑等基本要素再造了大自然的缩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苏州园林艺术充分代表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其造诣之高,世无伦比。

(二)气候条件 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市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

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使之成为城市形象的构成元素及生态涵养地。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本项目规划将遵循如下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

城市的湿地是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而不可再生的遗产,湿地公园的价值首先是其“存在价值”,只有在尊重城市自然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湿地的多种功能。因此,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连贯性、环境的完整性和资源的稳定性,是本湿地公园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2、合理利用原则

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合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和游憩资源,适当开展休闲旅游及科普研究活动,发挥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综合协调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涉及到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环境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包涵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协调关系,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复合系统”。这就要求多学科的相互协作和合理配置,将各种发展需求统筹考虑,促使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更科学,更合理,更生态。

4、文脉传承原则

湿地公园,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城市的文脉。当一座城市、一个地区重视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整合,就能深刻地体现历史演绎中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并通过其独有的景观、气质和特色,铸就成社会文明一脉相承、渐进延续的精神根基。

5、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是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人类不能通过强制的手段企图改变生态演替,只能在设计和营建过程中加以引导,以保持整个系统的自然性和持续性。

2、湿地

公园湿地规划最重要环节之一就在于实现水的自然循环。公园湿地规划必须在科学

的分析与评价方法基础上,利用成熟的经验、材料和技术,发现场地自身所具有的自然演进能力。首先,要改善湿地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使地表水与地下水能够相互补充。其次,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作为湿地水源的河流的活力。

公园湿地规划还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周边地区的排水及引水系统进行调整,确保湿地水资源的合理与高效利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适当开挖新的水系并采取可渗透的水底处理方式,以利于整个园区地下水位的平衡。土壤作为景观规划的要素之一,在土层剖面上是由不同材料叠加而成的。不同的土壤类型产生了不同的地表痕迹和景观类型。

然而公园湿地规划的另一最重要环节,就是采取适当的方式形成地表水对地下水的有利补充,使湿地周围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量增加,从而形成多样性的土壤类型。

通过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改变湿地周围的土坡结构,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量,形成多样性的土壤类型;最后,在竖向设计时,根据地形高差,在有坡降区域的地带,设置生态过滤系统,将污水和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同时加速水的蒸腾和下渗,保障水系统的循环。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核心是介质-微生物-植物系统。人工湿地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整个水系内部的循环系统,污染物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反应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确定湿地水体功能系统的完整与可持续,能够促使整个湿地公园系统的可持续,从而促使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湿地公园自身水系的健康循环势必会带动周边湖泊及水道整体。生态系统的协调、畅通,并对苏州的水质保护与治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公园湿地的水体保护中,我们应当合理的利用雨水,使雨水在公园中能够充分的被吸收,如何加大公园内对雨水的吸收就应当在公园的铺装上下功夫,应当减少公园中的硬质铺装的面积,但并不是说我们要从本质上去减少硬质铺装量,而是我们要对以往时硬质铺装的做法进行改进,不要做成那种不透气的硬质铺装,要在硬质铺装的材料和做工上加以改进做成环保生态型。使自然雨水能够渗透到地低下对土壤进行改善,增强地下水的储藏量。有利于当地生态气候的需要。

(一)城市湿地公园建造的可行性

人工湿地系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其自身是可再生的资源,具有高效、安全、可控性强的特征,它能够形成内部良好的循环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不论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是国内外众多实例的证明,城市湿地公园的建造是可行的。

但是应该指出,城市湿地公园应建立在对规划区域现有水文、地理、土壤、动植物资源详尽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保护、营造适合湿地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这是营造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良好基础。所以,对于不同的城市湿地公园我们要采取不同的营造、管理方式,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依据保护原则、设计原则来进行合理的营建。

(二)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前景

城市建设以人为本,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应用生态文化设计的理念来指导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工作,充分满足市民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体现人文关怀,营造宜人的城市空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城市湿地公园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出发,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资源,结合湿地污水治理循环系统,探索新的城市景园水资源利用方式,是体现城市景观规划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方面,并能展示独特的城市文化风貌。因此,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合理开发和利用湿地公园势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6篇:生态公园设计方案

深圳市主题生态公园设计方案

为贯彻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深发[2007]1号)的要求,全面构建和谐友好的生态环境文化基地,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步伐,现将深圳市主题生态公园设计方案规划如下:

设计背景:

近年来,中央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实现“三个转变”等一系列新的发展思想、新的发展战略。今年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城市的决定》,全面阐释了我市新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和纲领,突出了环保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位置,决心以生态学理念为指导的城市发展模式打造“生态之城”、“创新之城”。要实现深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造“生态之城”需要建立起和谐友好的生态文化体系。

环境文化教育基地是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公园作为市民公众聚集、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易于管理、便于宣传,是新时期进行环境文化教育的新阵地,是一个可以深入挖掘、充分运用的环境宣传大阵地。建设主题生态公园,有利于促进环境宣传教育,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能很好 1

地将循环利用、环境文化宣传教育与公众休闲娱乐结合起来,主题鲜明地向市民传达环境保护、生态文化信息,引导市民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环境保护,投身生态市建设。

设计可行性:

首先,深圳特区建立27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势头基本得到遏制。特别近几年来,我市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推进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循环利用、生态文明等各种理念已蔚然成风,各项环境整治工作,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已初步取得成效,循环经济的产业链的各种技术也比较成熟,建设这样一个主题生态公园,可以集中展示我市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其次,大沙河公园作为由垃圾填埋场改造的公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将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各种理念、技术、工艺和大众休闲、娱乐结合起来,能直观地给观众强烈的视角冲击。必然带来良好的宣传效果。

再次,我市循环利用的各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变废为宝,节能、滴灌等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广泛运用,建设一个彰现环保、生态理念的生态公园可以

克服技术上的难题。

设计思路:

1、整个公园围绕生态、环保这个主题。体现与普通市民大众公园完全不同的主题设计理念,在公园内不涉及体育、娱乐、音乐等其他形式的主题。如:通过制作大型雕塑、手工艺品使观众一目了然感受到这是各生态公园。

2、公园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循环经济的技术、工艺,全面采用环保材料,凸现环保理念。如:用垃圾改造成雕塑和其他艺术品,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利用中水对绿化带进行滴灌,公园的各种公共设施全采用环保材料制作。

3、在公园内建设一条绿色星光大道,通过图片、文字、各种工艺品的形式向市民展示我市在环境保护中所取得的成绩,让市民了解环保科普知识、循环经济知识、生态文明理念,通过介绍我市不断涌现的许多先进环保人士的动人事迹,号召更多的市民参与到环境保护、生态市建设上来。

4、将其打造成我市开展环境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如市民环保奖、各种环保展览会、各种环保知识竞赛可将活动场地设在生态公园里边,成为市民群众集休闲、娱乐又学习环保、参与环保的重要场所。

第7篇:城市公园设计理念

(一)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文脉延续的理念

城市中的历史遗迹、空间格局、建筑风貌等传承着城市文化,体现着城市地域特色,因此,在城市中新建或改建城市公园,要严格保护历史遗迹,尽量保持城市原有肌理和格局,妥善保留和发扬具有传统地域风貌的建筑。这并非是要求城市发展一成不变,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的改变,城市及城市公园必将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有据可依的、有史可查的,而非切断历史的盲目建设。

(二)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兼容并蓄的理念

多样性是城市的活力之源,地域性和多样性并不矛盾,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宽松的氛围和对艺术、文化的包容,使得许多城市公园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处的格局。当前,我国的城市公园设计应以地域性为本,在沿袭自身文化惯性的同时,吸收外部乃至外国文化中的有益元素,兼容并蓄,以此改变“千园一面”的局面。

(三)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因地制宜的理念

城市公园设计除了要延续城市文脉、兼容并蓄之外,还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自身发展及使用者的需要,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废弃地,因地制宜地在工业遗址上恢复生态环境,重塑衰败工业区形象,一方面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

(四)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

城市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居民和旅游者,因此,以人为本,是城市公园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原则。舒展的草坪,斑驳的森林合理的道路尺度,舒适的服务设施,都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时代、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及生活习惯,加强绿色空间的亲和性、开放性与可达性,提高开放空间利用程度,提升交往空间的人本品质,从而营造和谐的城市公园空间。

(五)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凝练精神的理念

城市公园设计要有统一的主题,主题是高度凝练、高度抽象的文字,而公园小品、设施、标识等具象的物体是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优秀的设计可以展现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提升公园的品质。许多与功能相结合的小品、设施、标识应该成为公园的“点睛之笔”,应体现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与绿色自然景观相统一,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和环境景观。

第8篇:浅析伏波山公园景观设计

摘 要:本文选取伏波山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资料收集并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实地考察、拍摄照片,结合理论和实际对伏波山的主要景区景点、植物配置、草坪配置、建筑小品、雕塑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伏波山 景观设计 植物配置 建筑小品

伏波山是桂林旅游的旅游线路中的一个经典旅游景点。它濒临漓江,孤峰雄峙,东枕江水,遇阻回澜。园内集中了山、水、洞、石、庭园、文物等。伏波山景致优美,岩洞奇特,山的东面是临江回廊、伏波茶室和依崖而建的听涛阁,西面有登山石阶,可达半山亭和山顶,登高眺望,可看到桂林清秀如画的水光山色,因而有“伏波胜景”之美称。伏波山山长120米,宽60米,海拔213米,相对高度63米,因其半枕陆地,半插江潭,故以为名。又说,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出兵交趾郡。马援从交趾回来的时候,沿途"则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人们怀念马援,就在此山上建祠奉纪,并用他的伏波将军名号作为山名。

一、伏波山主要景区景点

伏波山现有癸水亭、听涛阁、半山亭、还珠洞、试剑石、米芾自画像、千佛岩等名胜,还有一口重1000余公斤的"千人锅"和重2700多公斤的大钟,为清定南王孔有德女儿为悼其父所铸。还珠洞内的试剑石,为一自洞顶垂悬而下之巨石,距地面仅寸许,戛然而断,实为奇观。还珠洞和千佛岩,分布着不少唐宋摩崖石刻和佛教摩崖造像,主体建筑上有楚图南书“伏波晚棹”的匾额。

(一)钟亭

钟亭位于伏波山南麓,还珠洞南口西侧,为单层翘檐攒尖顶4角方亭。高4.7米,宽4.5米。长4.4米,面积19.8平方米。因亭中存放古钟而得名。钟亭方正古朴,与文物协调和谐。古铁钟高2.5米,径1.7米,重2524公斤,铸造于清康熙八年(1669),用以宣扬孔有德封藩建旗之功。钟顶部有《多心经》一卷,四周各栏用“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作铭文的引首;钟体为“本旗功德主金名”,实则是当年军事头目的名录,以宗教掩盖政治目的。这口钟,过去作为寺门的法器,现在成了历史发展的见证。

伏波山公园从高度上来看可以分三层,一层是樱花园、还珠洞、试剑石等,二层是千人锅,第三层则是钟亭了,在众多景点中,钟亭可以说是“高高在上”。亭子旁边的石梯朴素无华,像是经过历史的洗涤,脱去一身的华贵,留给后人最朴质的本质,即百事孝为先,宣扬了中国的传统美德。

(二)试剑石

在伏波山还珠洞中,明《赤雅》载:“其最奇者,有石悬空而下,状若浮柱,去地一线不合。闻昔有神人名揭谛者,试剑于此。”关于试剑石,有种种传说,也有说是宋经略安抚使范成大曾在此举行鹿鸣宴,祝愿乡试告捷的举人,传说还珠洞悬石是“岩石连,出状元”,所以试剑石又名“状元石”,表达了人们对多出良才的美好愿望。宋梁安世在石旁题刻的《试剑石词》有“怪石虚悬象鼻”,故也有称之为“象鼻之石”。

试剑石毗邻木龙湖,又与还珠洞相衔接,周围环境优美,气氛宁静,周围墙上的摩崖石刻塑造了静谧,虔诚的氛围,是许多学子求学升学的必拜之地。

(三)千佛岩与还珠洞

千佛岩在伏波山腹,与还珠洞相连。共三层:上层南北长6米,东西宽7.4米,高12米,面积44平方米;中层距上层2.3米,宽与上层同;下层高2米,长20米,宽1.5米,面积50米。三层总面积约133平方米,可拾级盘旋而上。还珠洞分上下两洞,“如层城夏道”,伫立临江的东口,可望远近的青山、江中的瀛洲、苍翠的树林,深不见底的碧波幽潭。唐代的佛教徒们在洞中塑了不少佛像,一般能辨认成形的有239奠,加上斧凿痕迹尚未成形的共有400尊之多,成为唐 代崇尚佛法,佛教盛极一时的标志。

还珠洞中的镇洞之宝当属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刻于石壁上的自画像,像高1.2米,其身着古衣冠,定抱大袖,右手伸二指,若有所指,迈开右脚,作行走之势,神态自若,风度潇洒。石像的上方有宋高宗的御笔像赞:“襄阳米芾,得名能书,六朝翰墨,渔猎无余,骨与气劲,妙逐神俱,风姿奕然,纵览起予。”米芾的墨宝流传后世的不多,因此这幅自画像显得弥足珍贵,是宝贵的佛教艺术杰作,也有很高的鉴赏和研究价值。

二、植物配置评价

植物配置是植物园规划建设的主体,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植物景观。要创造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这是植物造景的一条基本原则。植物具有山水、建筑二要素所不具备的特征。首先,植物是活的有机体,具有生命力,给人以活力,极易与人类融为一体;其次,植物所占据的空间是变化着的。不同种类其外形不同,有圆球形、圆锥形、尖塔形、匍匐形等,此外,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外形的变化,也构成了极为丰富多变的园林植物空间;再则, 植物在色彩上以及春花、夏绿、秋色、冬姿的四季变化给人的感受远不只是空间和时间上的,更微妙的是心灵和情绪上的感触,类似于人的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也就有了植物的拟人化。

伏波山公园内植物众多,并有许多由植物修成的具备各种动物形态的植被景观,例如进入园内就可以看到由红花继木和金叶女贞经过精心种植和修剪而成的大大的“福”字,旁边是用小叶黄杨裁成的一只昂首挺胸的开孔雀。

(一)乔木

由于乔木绿量大,具有遮阳挡雨、减噪吸尘等功能与景观效果,所以在城市绿化时常被作为行道树、孤树使用或成片栽植,乔木所发挥的生态效益最为明显,是城市绿化中必不可少的园林植物。

在伏波山公园里,乔木种类众多,但数量多且比较闻名的当属桂花树和榕树。桂林之所以名为桂林也是因为在这里一年四季都能闻到淡淡的桂花香,满城的桂花树也是桂林的城市品牌。而有关桂林的大榕树,很多人能在小学教材里找到有关的描叙,“独木不成林”的俗语因为榕树的存在而打破,榕树也因能够“独木成林”成为闻名遐迩的乔木。

1.桂花树

桂花树,木犀属常绿桂灌木或小乔木,高1.5~8米。花期9~10月,果期次年3~4月。除秋季9月至10月与上列品种同时开花外,还可每2个月或3个月又开一次的四季桂。桂花性喜温暖,湿润,树冠可以覆盖600平方米。桂花喜温暖环境,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砂质壤土中生长。幼树时需要有一定的蔽荫,成年后要求要有相对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证桂花的正常生长。

伏波山公园里,道路两旁均栽有桂花树,夏天可以遮阳蔽日,还能闻到满园的桂花香,冬天的桂花树也是满眼绿色,给人生机勃勃的气象。

2.榕树

榕树属乔木,原产于热带亚洲。它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而著称。枝条上生长的气生根,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树干称之为“支柱根”。榕树高达30米,可向四面无限伸展。其支柱根和枝干交织在一起,形似稠密的丛林,因此被称之为“ 独木成林”。

伏波山公园一入门,就可以看到一棵年岁久远,占地面积很大的平安榕。平安榕有三米高的样子,其枝茎的延伸有10米左右,树上挂满了鸟巢,游人可以在此祈福求平安。平安榕的正前方是“伏波晚棹”四个大字。

(二)灌木

灌木可以和乔木混栽,可以自然造景也可以密植。目前流行的是小灌木密植造景,常见的应用有代替草坪成为地被覆盖植物,对密植的小灌木进行修剪,使其平整划一,也可随地形起伏跌宕或者是代替草花组合成色块和各种图案,利用各种小灌木叶、花、枝、果的不同色彩,将其密植成寓意不同的曲线、色块、花形等图案。本文前面提到的“福”字和孔雀就是运用灌木栽植和修剪而成的。

红花檵木我国南方城市和庭院绿化最理想苗木品种,可与其它品种搭配组成优美的图形。红花檵木本身四季有花,开花时瑰丽奇美,极为夺目,是花、叶俱美的观赏树木,给城市绿化和庭院绿化增添美丽色彩。红花檵继木枝繁叶茂,树态多姿,木质柔韧,耐修剪蟠扎,是制作树桩分景的好材料;也可用于色块布置或修剪成球形,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

杜鹃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它是杜鹃花科中一种小灌木。杜鹃花十分美丽。当春季杜鹃花开放时,满山鲜艳,像彩霞绕林,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五彩缤纷的杜鹃花,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热烈美好的感情,它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在伏波山公园的深处,种植着几株杜鹃花,她们在春天里肆无忌惮的开放,不在意是否有人为她们喝彩,只知道不能浪费了大好的春光。杜鹃花花瓣在绿绿的草坪上铺了一层花瓣地毯,也让单调的绿色增加了活力与可爱。

(三)草花

草花造景就是应用草本花卉来营造景观,供人欣赏,按照运用的形式可分为草坪镶嵌、立体美化、花坛用花三种。草坪镶嵌是在草坪的适宜位置点缀或制造花镜,使草坪更富色彩;立体美化的主要形式有垂直绿化装饰、花柱、花球、吊袋等;花坛用花采用脱盆种植进行装饰以保证全年有花。草花具有造景迅速、效果突出的特点,特别是多年生花卉,又具有一次种植、多年观赏的价值。草花造景具有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和管理简便、投入较少的特点,因而在造景中广泛应用。

伏波山公园种植着大面积的三色堇、吉祥草和花叶艳山姜等草本植物,并将它们根据花季和颜色合理的分配于公园的各个部分。三色堇(右图)花有三种颜色对称地分布在五个花瓣上,构成的图案,形同猫的两耳、两颊和一张嘴,故又名猫儿脸。又因整个花被风吹动时,如翻飞的蝴蝶,所以又有蝴蝶花的别名。吉祥草又名观音草,是百合科吉祥草属多年生长绿草本植物。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较耐寒耐阴,对土壤的要求不高,适应性强。由于吉祥草株形优美,叶色青翠,花色淡紫,在小路的两边或尽头种植,能够营造一种典雅而又静谧的氛围。花叶艳山姜为多年生草本观叶植物,叶面深绿色,并有金黄色的纵斑纹、斑块,富有光泽,花冠白色,花期夏季,叶色艳丽,十分迷人;花姿优美,花香清纯,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三、雕塑和建筑小品

景观环境需要雕塑、建筑小品的点缀,作为一种有形的情感语言,雕塑等可以对景观环境的气氛进行渲染,使环境品位得到大大提升。另外雕塑和建筑小品由于其信息量大,并能激发人的情感,可以促使人去联想和思考,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在伏波山公园过了平安榕,可以看到两个典型的雕塑,即两个面对面的红铜色大壶,壶的两侧写着“福在伏波,人在壶中”。这两个大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挑起了游客的兴趣,增加了公园的神秘感。同时壶上的对联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公园里的建筑小品要和公园的环境、氛围相吻合,比如罗丹的思想者,如果将其放置于繁华的商业步行街,那么一静一动的对比极为强烈而不协调。所以,单纯看一件建筑或小品,我们只能从外在审美的角度来欣赏它的构成材料、肌理、色彩、造型与风格等要素,如没有实在的文化理念与精神内涵,审美价值十分有限。但是,如果将其放置到特定的环境空间之中,就赋予作品生命力。如它与环境完全融合,相得益彰,不仅能给人以精神的享受,也能使其价值得到完美体现。

伏波山公园里,到处可以看到各种建筑小品,在樱花园,可以看到粉嫩可爱的日本娃娃在赏樱花,在还珠洞的阶梯处和出口,会看到代表长寿的石刻乌龟,而在园子内,到处可见的是用大理石刻成的各具形态的石凳和石桌。这些建筑小品如果单独拿出来也许就是供市民休息,欣赏的场景,但放在伏波山公园里,便给它们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被游客抚摸的乌黑锃亮的长寿龟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伏波山最端上的浥晨阁,环境幽静,青砖白墙石板路,朴素无华又带着历史的韵味,能够给游客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雕塑、建筑小品与景观的和谐,可以恰如其分体现了公园特色与主题。雕塑、建筑小品对环境有选择,环境对建筑小品同样有要求,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选择与促进的关系。因此景观设计应结合环境与实际,力求和谐,而不能随心所欲。

参考文献:

[1] 马军山.现代园林种植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2] 汤振兴,叶云.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J].北方园艺,2007(9):1482150. [3] 王一清.浅谈园林化城市之植物造景[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001045. [4] 王春沐. 论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D] .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5] 田雨.徐州市迎宾园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 (12):191~194.

第9篇: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本文结合“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等科研课题,基于植物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空间意象的思维,从整体和宏观角度考虑植物景观空间布局和建构,系统开展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优化设计研究,实现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空间意象的综合化,在公园植物景观的功能和艺术层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主要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1、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体系研究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解析公园植物景观的空间构成与结构原则,从结构、空间等层面系统研究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过程;从更宏观的层面认识和理解公园植物景观的构成,从而摆脱以公园植物为审美主体的传统思维模式,将公园植物景观的研究推进到由公园植物所形成的植物空间上,使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由装饰性的栽植和其他公园要素的配角转变为公园空间设计的主体,从而构建包括空间结构、空间意象在内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体系。

2、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方法研究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主要是以作者本人手绘分析图和实地考察的图片作为感性认识的基础材料,从更高层面认识和审视公园植物景观的结构提供了可能,改变了对于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认识的视角。公园植物景观的空间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根据公园植物材料的特殊性,论述了公园植物空间实体性要素的基本特征和构景、构成手法。从空间形态的限定要素、类型、构成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公园植物空间的特征,提出了植物空间结构的方式和空间意象的主体。将植物景观空间构景与空间构成相结合,探讨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的方法。

3、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优化设计研究从植物景观所形成的空间入手,研究公园植物空间的建构,分析植物景观空间的构景、构成方法,为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奠定基础;借助现代空间理论以及点一线-面的处理手段,将空间结构和空间意象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在外部环境和人的视觉感知作用下对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进行了优化设计;分别从空间结构和空间意象角度研究植物景观设计。其中,空间结构层面中阐述了公园植物景观空间的关系,空间营造的手法和空间结构组合的设计方法;空间意象层面分别从区域、界面、路线、节点和细部五个层次进行了研究。4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实例分析以北京的紫竹院公园、双秀公园、植物园、玉渊潭公园为调研基地,并以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工程实践项目对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同时结合“合于适用”评估方法,开展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在完整性条件下的设计研究,提出优化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较完整的设计方案,从而确保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经济、高效、合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作 者:黄倩

学科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授予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导师姓名:宋晓龙

学位:2007

研究方向:

语 种 :

分类号:chiTU986.

2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关键词:空间结构空间意象

机标分类号: TU986.2

城市 公园植物景观 景观空间设计 空间意象 空间结构 景观设

计 设计方法 物空间 优化设计 设计研究 空间构成 总体规划 机标关键词: 设计实例分析 设计体系 国家森林公园 要素 北京 八达岭 植物

材料 意象层面

基金项目:

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和生态建设--《黑

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2期

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浏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为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园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它们的景观面貌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的水平。从公园绿地的设计理念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对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做了探讨。

【作者单位】:哈尔滨欧亚之窗公园 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关键词】:城市公园;设计理念;生态建设

【分类号】:TU986.

2【DOI】:CNKI:SUN:HLKX.0.2007-22-159

【正文快照】:

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浏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为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园包括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乐园、居住区游园等,城市公园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城市公园的景观面貌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的水平。1以人为本,文化建园公园的设计理念不是简单的“园和林的混合物”,而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境地。庭园造景是包括植物造景、山水建筑、园林小品等在内的结合体,都要按照科学和艺术的原则、采用我国传统造园的手法来组织和构建,使之成为自然和美的景观。公园造景的…

前景

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常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园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一个功能齐全而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公园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和对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很多情况下甚至会以城市公园数

量的多少来作为该城市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现代公园的产生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导致的人口剧增和环境恶化,在十九世纪末,西方城市已开始通过建造城市公园等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早在奥斯曼进行巴黎改建的时候,在大刀阔斧改建巴黎城区的同时,也开辟了供市民使用的绿色空间;纽约的中央公园也是在此背景下建造的。通过建造城市公园来构筑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最成功的例子是1880年,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Olmsted)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该公园体系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格局的限制,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了优美、环境宜人的公园体系,被人称为波士顿的“蓝宝石项链”。

二、城市公园的功能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具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休闲游憩、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美化城市景观和防灾等方面的功能。

三、城市公园的层次及类型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起着改善和调节城市小气候的作用。针对城市公园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不包括组团绿地)、专类公园(包括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等)、带状公园、街旁绿地。一般来讲,综合性公园面积不宜小于10ha,儿童公园面积宜大于2ha,植物园面积宜大于40ha,专类植物园、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ha,居住区公园面积宜在5-10ha之间,居住区小游园面积宜大于0.5ha。不同层次的公园用地规模、服务半径、设置内容有很大的差异。

注:Ⅰ——园路及铺装场地;Ⅱ——管理建筑;Ⅲ——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Ⅳ——绿化园地。

四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

( 一)收集整理资料

1、边际素材

甲方对设计项目的理解,要求的园林设计标准及投资额度,还有可能与此相关的历史状况 从总体角度理解项目,必须弄清公园与城市绿地总体规划的关系,最好有最近的城市总体规划图和城市绿地规划图。另外,必须注意总规及绿规中是否对将要着手操作的的项目有特殊要求。

与周围市政的交通联系,车流、人流集散方向。这对确定公园出入口有决定性的作用。 基地周边关系,周围环境的特点,未来发展情况,有无名胜古迹,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状况等。还有相关的周围城市景观,包括建筑形式、体量、色彩等。另外就是周围居民的类型与社会结构。

该地段的能源情况、排污、排水设施条件,周围是否有污染源,如有则必须在公园设计中采取防护隔离措施。

当地植物情况。了解和掌握地区内原有的植物种类、生态、群落组成,还有树木的年资、观赏特点等。

数据性技术资料,包括规划用地的水文、地质、地形、气象等方面的资料。

一般情况下建造公园所用的材料需要考虑其来源,当地的施工情况也会影响公园的最终结果。

2、中心素材

首先必备的是基地地形图。

现状植被分布图

地下管线图

3、现场素材

如场所的围合性、视觉效果、视线走廊等,重点要形成对基地环境的感知。还要注意可利用、可借景的景物和不利或影响景观的物体,在规划过程中分别加以适当处理。现场踏勘可以纠正边际素材及中心素材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另外,设计者到现场,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条件,进入艺术构思阶段。

4、素材整理

整理工作应当达到这样的效果:设计者开始设计时尽量少翻看原始资料,大部分素材应该能够在设计者头脑中形成定性的印象。

(二) 总体设计

1、定位

2、立意

3、构思

4、布局

5、总体设计图及文件

技术图纸……

表现图

总体设计说明书

总体匡算

(三)详细设计

1、出入口

2、文化娱乐区

3、观赏游览区

4、休息区

5、儿童活动区

6、公园管理区

7、详细设计图纸及文件

分区平面图基地剖面图

种植设计图竖向设计图

建筑设计图详图

管线图设计概预算

(四)专业服务

在公园设计中,许多因素是无法仅依靠图纸或文字来表达或控制的。设计师必须将现场指导作为整个设计的组成部分。

五、城市公园设计方法

外围法则

1、行为多样性造就环境的多样性

增加共有空间数量;扩大室外空间的宽容性(室外空间的多用途、多目的使用,室外空间层

次化)

2、尊重个人空间

3、尊重地域性空间

4、公共空间中的私密性

5、“人看人,其乐无穷”

6、液态人流与边界效应

7、允许抄近路

8、满足自我表现

9、设置安全点

10、破坏性活动的抑制与诱导

11、经典形式美的法则:主从与重点、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

12、经典空间设计法则:围合与渗透、序列

浅谈人的行为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Elementary Discussion on Human Behavior and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公园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人们最贴近、从中受益的公众范围最广,而且是发挥效益最大的绿地类型.通过对影响公园环境因素之一的使用者及其行为活动的调查,总结出人的行为活动类型及特点,并挖掘出其背后隐藏的规律.此外,在从人的行为角度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切实可行的改善公园环境的设计方法,从而有效地指导设计实践.

作 者:

张灵博 陈珊珊 宋力 ZHANG Ling-bo CHEN Shan-shan SONG Li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110161

刊 名:

黑龙江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分类号:

TU986

关键词:

城市公园 使用者 人的行为 景观设计

机标分类号:

TU9 TU2

机标关键词:

行为活动 城市公园 景观设计 Landscape Design Urban Park 公园环境 城市园林绿地 类型及特点 设计实践 设计方法 绿地类型 环境因素 公园绿地 使用者 总结 效益 问题 挖掘 角度 基础

特茹河和特兰考河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

摘要:

特茹河和特兰考河公园设计完成伊始,PROAP工作室年轻的葡萄牙景观设计师们就因此迈入国际景观设计行业的前列。该项目建于1989年,由经验丰富的景观设计师Joao Nune与Carlos Ribas主持设计,随着1994年的国际公园设计大赛暨第98届世界城市革新设计博览会的举行,特茹河和特兰考河公园迎来了自身的第一次飞跃。 (共12页)

上一篇: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下一篇:亲切的使者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