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专业理论教学法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套读自考班的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学校在组织教学时往往重专业理论考试课程,而忽视了专业技能培养。只有正确认识了专业实习操作课的重要地位,确定好合适的教学内容并合理的安排教学层次,并采用优秀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既能满让学生顺利通过国家级自学考试,同时又能学得一技之长,最终实现学校和企业间的无缝连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职校专业理论教学法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校专业理论教学法论文 篇1:

电子专业“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但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在电子专业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推行一体化培养模式,让学生真正既能学到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一、什么是一体化培养模式

一体化培养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1、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的一体化建设

学校在教室和实训室的建设中努力寻找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的结合点,改变过去教室只能学习理论,实训室只能动手训练的格局。学校的教室突出专业氛围,且多用基础实验室做理论教室,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实验加强对专业理论的理解,90%的理论课都在实验室完成。在实训室建设方面,一是建好技能维修型专业实训室,除提供专业书籍、维修资料外,常用的检修方法、检修步骤与关键点的电压及波形,有的上墙,有的做成电子文稿,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遇到困难时能及时找到解决办法,完善实训室与教室的一体化功能。二是建好企业车间,让学生进车间熟悉企业文化、工艺流程及产品质量管理,并且在车间内充实专业理论资料和多媒体设备等。

2、教师与师傅的一体化培训

学校在教师培训上注重一体化培训,理论课教师必须参加技能培训,实训指导教师必须接受理论学习,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每年暑假派专业教师省教育厅组织的“四新”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二是每学期派专业教师到本地电子企业蹲点实习;三是每周安排专业教师到实训室学习,请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做新技术培训;四是有教学实习或顶岗实习时有针对性地选派带队教师;五是开展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研讨。目前,电子专业的教师既能教理论又能带实践,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3、学生与工人的一体化培养

学校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对接,校园环境氛围與企业氛围相对统一,如在校门口张贴着“今天的学习方式,明天的工作方式”;实训教室布置与企业生产场景相对统一,在墙上张贴着“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等标语,使学生踏进实训室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之中,让学生意识到在教室、实训室内既是一名学生,又是一名工人,要求他们身着工作装,在岗位上按工人的要求操作,同时感受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环境,接受企业的管理。工学结合是我校电子专业的又一个亮点:第一年安排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电子企业见习四个星期(上、下学期各两个星期),第二年学生有一半的时间在企业参加教学实习,第三年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为学生和工人的一体化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学生作品与产品的一体化探索

我校电子专业的实训特别注重学生作品与产品的统一性。学校将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及产品的生产过程,变成学生技能培训的内容,经过技能强化培训,安排他们制作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或电子元件。如电子专业一年级学生练习焊接技能后,便帮助一些企业组装门铃、小收音机、电子镇流器等;另外一部分学生则进入设在学校的企业车间,生产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等。学生作品与产品的合一,为一体化教学模式其他环节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三、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果

通过“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我校的电子专业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我校电子专业在每年的镇江市职校技能竞赛中,捷报频传,均有上佳表现,2008年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总分名列镇江市第一,并有一名学生代表镇江参加江苏省技能竞赛,获得中职组三等奖,学生参加无线电调试工中级考核,一次性通过率达100%。

2、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对教师的要求高了,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水平。目前我校电子专业教师全部取得高级工以上证书,多名教师取得技师证书,一名被评为镇江市“十佳”双师型教师,电子专业教研组也被评为丹阳市优秀教研组。多次承担了丹阳市职校电子专业教学研讨活动。

3、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自从电子专业实施一体化培养模式以来,由于学生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毕业生连续几年就业率达100%,跟踪调查情况反映,他们活跃在电子行业的各个领域,有的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有的已成为自主创业的典型。取得了用人单位的信任,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带动学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校办学规模扩大,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 □

作者:朱震芳

职校专业理论教学法论文 篇2:

浅谈中职学校套读自考计算机专业班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套读自考班的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学校在组织教学时往往重专业理论考试课程,而忽视了专业技能培养。只有正确认识了专业实习操作课的重要地位,确定好合适的教学内容并合理的安排教学层次,并采用优秀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既能满让学生顺利通过国家级自学考试,同时又能学得一技之长,最终实现学校和企业间的无缝连接。

关键字:中职学校套读自考计算机技能培养 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套读自考班的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是学生进入中职成为一名中职生后,又希望提高自己学历,根据自己将来发展的需要,选择一个专业,由中职学校组织教学,参加全国统一高等自学考试的一种教学形式。其专业教学内容除了统一考试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有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专业实习操作课。由于学习时间短(一般为两年半左右),相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班的学生来说,教学的重点往往都放在了如何通过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专业理论课上,而专业实习操作课要么课时量小,要么教学流于形式,没有让每个学生真正掌握本专业的专业技能。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改进教学方法,兼顾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需求,既能满足学生求学上进的欲望,让学生顺利通过国家级自学考试,同时又能学得一技之长,实现学校和企业间的无缝连接,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就成了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研究内容。结合实际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看待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

一、充当专业理论课教学的调节剂,使专业理论与专业实习操作课教学并驾齐驱

中职学校套读自考班学生由于其特殊性,其实质就是学生以中职(甚至是初中)的功底来学习大学的专业内容,学生理论功底都非常薄弱,这样就给日常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尤其是专业理论基础课。比如说计算机专业,就要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VFP程序设计》、《数据结构》、《C++》、《JAVA程序设计》等等,这些课程就连象牙塔里的高材生学习都比较费力,对中职生的学习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为了确保学生自考时的通过率,中职学校在组织教学时就有意识的增加了这些理论课的课时,就必然减少了专业实习操作课的课时。想象一下,学生一天到晚都是浸泡在枯燥无味,各种符号、格式、术语漫天飞,几近天书的计算机语言教学氛围当中,作为中职生的他们,能有多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我认为,在保证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适当加大专业实习操作课的比重,让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刚感觉无味之余,马上就用专业实习操作课上机实习进行调节,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有兴趣进入下一堂理论课学习的同时,又让学生掌握到了本专业的专业技能知识,有了一技之长。理论加实践,相得益彰。

二、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的重任。检验中等职校是否实现培养目标的唯一标尺就是看培养的人才企业是否欢迎。2005年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教战线上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因此,结合中职套读自考计算机专业班学生实际,本着让学生能学到本专业特有的专业技能知识,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中职学校在组织教学时就必须认真思考,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我认为应该包括四个清晰的脉络:办公应用、图形图像制作、多媒体技术、网站建设等。其具体课程可以为:Office办公软件(中级)、Photoshop图形处理(中级)、图像制作Premiere(中级)、辅助设计AutoCAD(中级)、动漫设计3DMAX(中级)、网页三剑客Flash、Fireworks、Dreamweaver(中级)、计算机组装和网络搭建等等。

三、注重专业知识的衔接,使专业教学层层递进

有了合适的教学内容,我们在组织教学时也要注重这些专业操作实习课知识的衔接性,使学生在学习一门新的实习操作课时,既能易于接受,轻松上手,又能为后面学习非常实用但稍微复杂的课程做好知识与操作铺垫。比如,第一学期安排学生只学习Office办公软件,夯实基础;第二学期便开设Photoshop图形处理和Flash动画制作为图形图像处理作好铺垫;第三学期开设学习辅助设计AutoCAD和网页制作Dreamweaver作为提高;第四学期便开设图像制作Premiere、计算机组装和网络搭建进行综合应用。这样一来,学生既学习到了计算机专业操作核心课程办公应用、图形图像制作、多媒体技术、网站建设等,同时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循序渐进,步步提高,掌握了操作技能,让学生有了信心去从容面对将来的社会就业。

四、改变教学思维,合理使用教学方法,使专业技能教学事半功倍

由于中职套读自考班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在组织教学时我们就更应该注意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积极采取成熟实用、最有利于学生掌握实习操作技能的新颖教学方法。在计算机专业实习操作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就是两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其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就借鉴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抛锚式”教学法,是实现师生互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已经在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项目教学法”近年来得到了推崇,它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那么,在日常教学中该如何运用这两种教学方法呢?我认为,其教学基本设计思路是以下几方面:

1、在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时适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

首先教师根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将本课程教学分解成若干个大的“任务”(暂称为一级任务),再将每个大的任务分解为次大任务(暂称为二级任务)、最后将次大任务分解成适合一个单位课堂教学的小任务,也可以根椐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再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针对所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分析任务并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以任务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做),继而独立或协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也可采用“分层教学”、“团队协作学习”等形式,首先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安排一名认知能力相对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分组后进行简单的团队沟通、协作和工作方法培训,帮助他们进行小组分工,同时制定团队考核和评价方式,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为下一步“团队协作学习”打下基础。上课前,通过召集小组长一起备课或进行课前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先让小组长初步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技能要求,以便在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训中,他们可以协助专业教师进行小组辅导;小组之间经常开展技能操作竞赛,教师在教学中也可及时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或正确操作技能进行展示。另外,也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形式,根据学生学习技巧、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水平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分层,分别制作不同的学习目标,并通过多种方式让他们在课堂上实现这个目标,这样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学到了知识,享受到学习的成功等等。通过这些教学,从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以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之目的,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

2、应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适应就业岗位技能要求

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和新技能后,为提高学生应用新知识和新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适应就业岗位技能要求,应充分利用最有利的教学环境,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

在职业学校应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应分两个过程进行实施:模仿过程和自主实施过程。模仿过程指的是教师应用一个实际案例(如制作某品牌产品的包装袋),从确定项目任务、制定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等环节讲解完成一个项目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模仿实施并完成该项目。

在学生已理解新知识新技能,并掌握完整项目实施过程后;可以进入项目自主实施过程,教师先确定若干个项目主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定)并提出相关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主题和要求自主确定项目任务,开展项目调研(调查),对调研(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实施项目计划、步骤,明确小组各成员项目分工,文档编写,组织项目实施,交换进行检查评估,最后教师将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经过这一环节后,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和技能,获得了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同时学生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增强了就业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了专业技能学习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的研究对于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必要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既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又是一种教学艺术。以上就中职套读自考计算机专业班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谈了一些看法,事实上,要完成好专业技能培养工作,远不止上面所列举的几个方面。作为学校的一名计算机教师,只有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方法的途径,才能从各个角度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其的创造力,才能不断促进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陈天兵

职校专业理论教学法论文 篇3: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汽车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专业理论课和实习课分开进行的,其弊病是理论和实践分离。“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在教学中把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直观教学性强,易于深入浅出,教学效率高,总体效果好。针对“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职高汽运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汽车专业课;“双元制”教学模式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概念的引入

“理实一体化教学”源自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双元制”教学模式,就是学校培训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一种小班化教学模式。“双元制”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强、专业适应面宽。我国多年前在高职学校中就开始对“双元制”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和探索,由于国情不同,“双元制”办学模式在我国没有得到广泛推广,但这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其操

作、应用、维护、维修等综合性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独立、协作、交往、自学等一系列关键能力,以及将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国交通技工研究会较早地提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简称“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在“模拟工业环境”中,根据专业的能力培养要求,由双师型素质教师指导,运用理实一体化教材,让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边学习专业理论边学习技能,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共同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专业的教学场所,从场地、设备、教具、多媒体等方面来构建模拟的工业环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练技能。我系近几年来一直在进行汽车修理专业实习场地的调整和配置,完善了相应的汽车设施设备、教学用具、多媒体配置等,逐步形成一个模拟的汽车修理的工业环境。同时通过调查、了解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信息、汽车行业新技术需求信息、汽车行业最新设备信息等情况动态调整模拟的工业环境,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目标尽可能与汽车维修行业接轨。

从“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实施过程来看,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理实一体化教材,观察老师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的分解演示,通过学习去掌握所学知识,针对学习中产生的理论和实际操作问题,通过实践去解决。教师根据学生各个阶段学习情况的反馈进行相应的指导,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使学生在操作中学知识,在理论中学技能,最终让学生理解理论,掌握技能。

从实践的情况看,“理实一体化教学”既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相

结合,又能强化操作技能培训,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毕业后持证上岗)的技术工人,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达到了职校就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专业的场所和学习、操练的教学设备,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趣味性强。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加强了师生的互动,因而学生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效果好。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的认识与分析

我系首先在汽车构造拆装课中对该模式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后在汽车维修及故障诊断课程教学中也开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实践,取得了初步经验。

1.转变教学观念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前提

我国的职教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培养目标主要是由教育及有关行政部门制订的,对企业的需求反映较少,致使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教学内容越编越多,越编越难。大部分教学时间为理论教学所占用,实践教学始终处于理论教学的附属地位,学生娴熟的职业技能难以形成。因此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使教学以就业为目标,尤其是专业教学一定要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专业课教学中,我系实行了“六步教学法”“小模块教学”“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方式,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我系根据汽车的结构特点,设置了发动机拆装修理、变速器拆装修理、发动机故障诊断、电喷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空调系统、ABS系统和安全气囊等教学模块。通过设置模块进行教学,解决了相关课程相同知识的重复讲授的问题;通过模块教学,使“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教学效果好。

2.锻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一支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即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只有具备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我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专业教师进行了培养:制订培训进修计划,鼓励教师走“双师型”道路;建立专业教师到汽车修理厂培训制度,借助“外力”带动教学相长;师生动手,和谐进步,以鼓励专业教师编写相应的配套教材,提倡专业教师自制实践教学设备,引导学生自制教学课件。

3.实习室建设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保证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首先必须创造“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环境,以及配置各种相应的教学硬件,主要是教学场地与教学设备等。

4.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条件

“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的是教学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及学生技能的形成过程,因此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也与原有的评价体系不同,更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及企业评价。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的引入,我系学生参加汽运等级工考合格率逐年大幅度提高,2008年汽运中级工考核合格率为100%。今年我系学生分配在众意达、中华俊杰等4S店的学生较其他院校学生表现出进步快、方法正确、动作熟练、适岗能力强、喜欢钻研汽车新技术等特点,深受实习单位好评。

参考文献:

[1]高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模式[J].国外职业教育,2008(1).

[2]张世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新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3]易钜全,纪敖顺.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学校的实施[J].中国培训,2006(4).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

作者:冯晋友 郭瑞莲 徐家鹏 王伶

上一篇:试用工作总结三篇下一篇:煤矿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