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病历模板

2023-05-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医骨伤科病历模板

中医骨伤科病历

【中医骨伤科病历示例】

××××××中医医院

住院病历记录首页

姓名:刘××

出生地:四川××

性别:男

常住地址:××市××区××镇××社××号

年龄:40岁

单位:无 民族:汉族 婚况:已婚 00分

职业:驾驶员

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 身份证号:510523****** 电话:186830***** 发病节气:立秋 可靠程度:可靠

入院记录

主 诉:车祸致右髋、膝、踝肿痛,活动受限12小时

现病史:患者自诉入院前12小时,因自己所驾驶的汽车与另一辆汽车追尾相撞,伤及右下肢,伤后即感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右膝、右踝外伤出血,无恶心呕吐、大小便异常等。在当地120的帮助下急送当地医院救治,经右膝清创缝合及补液等治疗后(具体治疗不详),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入院见:神清,痛苦貌,纳眠可,小便可。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传染史,入院前3年因“右跟骨骨折”曾在北京空军总医院行手术治疗,否认输血及输血制品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系统回顾无其他病史。

个人史:出身于原籍。近来未到过疫区居住旅行,吸烟(每天约1包)。 婚育史:(女性患者的月经史):适龄结婚,育有1儿1女,爱人及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特殊病史及重大遗传病史。

望闻切诊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痛苦病容,面色苍白无华,目光明亮,双目乏神,精神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言语有力,语言清晰,呼吸稍浅数,无异常气味。左侧腋前线平第

8、9肋处压痛(+),全腹无压痛、肌紧张,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右髋、右膝、右踝疼痛而拒绝接受功能检查。脉滑数。

体格检查

T:37.0℃ P:82次/分 R:21次/分 BP:130/80mmHg 入院日期:2010年08月14日03时57分

病史采集时间:2010年08月14日05时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正力体型,急性痛苦貌,神志清楚,查体欠合作,平车推入病房。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双瞳等大等圆,约0.3cm,对光反射灵敏。耳鼻口未及异常分泌物,扁桃体无充血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未扪及肿大。胸廓对称,左侧腋前线平第

8、9肋处压痛,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律齐整,心率82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见肠型及异常蠕动波,全腹无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腹部叩诊呈鼓音,双肾区无叩击痛。肛门直肠外生殖器未查,脊柱四肢情况见专科情况。神经系统查体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专科情况:胸廓对称,左侧腋前线平第

8、9肋处压痛,无畸形。脊柱外观无畸形,生理弧度存在,各节段无叩压痛,叩压时无双下肢及臀部放射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右下肢内收内旋畸形,短缩约3CM,右髋肿胀、臀后压痛、弹性固定,右下肢较对侧肿胀,未见皮下瘀斑及青紫,右膝前下方可见三条长约4-5cm的皮肤裂伤,伤口已行缝合,右踝后方见一长约7cm的皮肤裂伤,伤口深至跟腱,伤口边缘欠整齐,污染中度。患者因右髋、右膝、右踝疼痛而拒绝接受功能检查。右下肢骨传导音减弱,足背动脉搏动可扪及,远端血循、感觉尚可。

辅助检查:我院DR提示:

1、右侧股骨头骨折,伴股骨头向外上方半脱位。

2、左侧第

8、10前肋骨折。

3、双肺及心影未见异常X线征象。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

1、骨折

骨断筋伤,气滞血瘀

2、筋伤

骨断筋伤,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

1、右股骨头粉碎性骨折伴脱

2、右髋臼骨折

3、左第

8、10肋骨骨折

4、右膝关节损伤

5、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

住院医师:×××

主治医师:×××

首次病程记录

2010年08月14日08时07分

患者刘××,男,39岁,因车祸致右髋、膝、踝肿痛,活动受限12小时于2010年08月14日03时57分因“右股骨头骨折伴脱位”由急诊收入我科。

病例特点:

1、患者为中年男性,有明确外伤史。

2、以车祸致右髋、右膝、右踝伤痛12小时为主要表现

3、体格检查:P:82次/分,R:21次/分,BP:130/80mmHg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胸廓对称,左侧腋前线平第

8、9肋处压痛,无畸形。脊柱外观无明显畸形,生理弧度存在,各节段无明显叩压痛,叩压时无双下肢及臀部放射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右下肢内收内旋畸形,短缩约3CM,右髋肿胀、臀后压痛、弹性固定,右下肢较对侧肿胀,未见皮下瘀斑及青紫,右膝前下方可见三条长约4-5cm的皮肤裂伤,伤口已行缝合,右踝后方见一长约7cm的皮肤裂伤,伤口深至跟腱,伤口边缘欠整齐,污染不重。患者因右髋、右膝、右踝疼痛而拒绝接受功能检查。右下肢骨传导音减弱,足背动脉搏动可扪及,远端血循、感觉尚可。

4、辅助检查:我院DR提示:1)、右侧股骨头骨折,伴股骨头向外上方半脱位。2)、左侧第

8、10前肋骨折。3)、双肺及心影未见明显异常X线征象。

诊断依据: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中年男性,有明确外伤史,所谓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脏腑由之不和,气血运行失常,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故而现局部疼痛,血循失常,血溢脉外,故而现局部肿胀。舌质红,苔腻、脉弦紧为骨断筋伤、气滞血瘀之侯,故本病辨病为骨折,辨证为骨断筋伤、气滞血瘀,病位在右髋部,病性属实。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为中年男性,有明确外伤史。

2、以“车祸致右髋、右膝、右踝伤痛12+小时”为主要表现。

3、查体:胸廓对称,左侧腋前线平第

8、9肋处压痛,无畸形。脊柱外观无明显畸形,生理弧度存在,各节段无明显叩压痛,叩压时无双下肢及臀部放射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右下肢内收内旋畸形,短缩约3CM,右髋肿胀、臀后压痛、弹性固定,右下肢较对侧肿胀,未见皮下瘀斑及青紫,右膝前下方可见三条长约4-5cm的皮肤裂伤,伤口已行缝合,右踝后方见一长约7cm的皮肤裂伤,伤口深至跟腱,伤口边缘欠整齐,污染不重。患者因右髋、右膝、右踝疼痛而拒绝接受功能检查。右下肢骨传导音减弱,足背动脉搏动可扪及,远端血循、感觉尚可。

4、辅助检查:我院DR提示:

1、右侧股骨头骨折,伴股骨头向外上方半脱位。

2、左侧第

8、10前肋骨折。

3、双肺及心影未见明显异常X线征象。

鉴别诊断: 中医鉴别诊断:本病为祖国医学“骨折、脱位”范畴,应与“转子间骨折”鉴别,二者都有疼痛、功能障碍、都有明确的外伤史,起病急,症状较重,局部可有畸形、肿胀等。本病多腹股沟多有压痛,股骨粗隆部叩击痛不明显,骨盆分离试验(+)。后者股骨粗隆部叩击痛明显,畸形较重,通过影像学检查相可鉴别。

西医鉴别诊断:本病西医诊断为“右股骨头粉碎性骨折伴脱位”,应与“股骨粗隆间骨折”鉴别,二者都有疼痛、功能障碍、都有明确的外伤史,起病急,症状较重,局部可有畸形、肿胀等。本病多腹股沟多有压痛,股骨粗隆部叩击痛不明显,骨盆分离试验(+)。后者股骨粗隆部叩击痛明显,畸形较重,通过影像学检查相可鉴别。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

1、骨折

2、筋伤

骨断筋伤、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

1、右股骨头粉碎性骨折伴

脱位

2、右髋臼骨折

3、左第

8、10肋骨骨折

4、右膝关节损伤

5、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 诊疗计划:

1、骨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2、完善血常规、凝血项目、输血前检查等相关检查,清创缝合。

3、右下肢持续股骨髁上牵引,择期手术治疗。

4、西医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5、中药给予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治疗,以四物汤加减,处方如下:

当归12g 川芎10g 牛膝15g 白芍30g 白术12g 茯苓10g 木香12g 熟地15g 甘草3g 枳壳9g 5剂,一日一剂,水煎300ml,分三次温服

住院医师:××× 主治医师:×××

第2篇:中医骨伤门诊病历

一、 基本信息

姓名:xxx 姓别:男

职业:办公文秘 年龄:39 住址:重庆永川红河 民族:汉 婚姻:已婚 籍贯:重庆永川

入院日期:2013/12/22 记录日期:2013/12/22 病史叙述者:xxx

二、 主诉

颈椎疼痛8年左右,伴有左上肢麻木。

三、 现病史

2006年末,颈肩有痛感,贴膏药维持,2007年9月,颈肩、右臂疼痛难忍,某骨科医院诊断:椎间盘突出,冷敷、打封闭、痛不止。空军总医院中西医结合正骨治疗科刘益善2007年10月,来某医院中西医结合正骨科,静滴甘露醇、川穹等,口服颈舒颗粒,手法治疗,于11月初解除疼痛,但颈肩仍不适,出院。2008年11月初,来某医院正骨科坐巩固治疗,方法与2007年同,2007年12月初出院。2008年初,除颈肩仍不适外,右手大拇指尖肿、麻木,4—6月采用牵引、按摩方法连续三个月无效,后采用拔罐、刮痧、贴膏药维持,至11月来某医院专治手指麻木,12月出院时麻木减轻。2009年,全年颈肩不适,上边年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均麻木,至下半年逐渐加重,指尖知觉渐弱,同时,左手大拇指、食指、与右手相同麻木,个别时期,两手十个手指均不同程度麻木,直至2012年初。2012年10月中旬,两手手指麻木加剧,右臂亦开始麻木,再来贵医院

既往史:否认结核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祥。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住史,无效区居住史、平素生活规律,无吸烟史,无毒物接触史。

婚育史:适龄结婚,配偶及子女均健康。 家族史:无家族性传染病史及遗传病史。

四、 专科检查

1、 挤压试验,颈部和上肢出现疼痛加重,即为阳性。

2、 分离试验,颈部和上肢疼痛减轻,即为阳性。

3、 MRI检查,2~3 3~4 4~5 5~6 6~7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明显,椎管明显狭窄。

五、 诊断

神经根型颈椎病

六、 治疗

1、推拿按摩放松手法:拿捏风池 、 滚斜方肌 、 大小菱形肌、

座位先旋再提法 、 小角度提拉手法 、仰卧三牵法。

2、电针疗法:

3、功能锻炼:(医疗体操)

第一节,双手叉腰,头伸向左前方,目视下方,还原;头颈伸向右前方,目视下方,还原。

第二节,双手叉腰头部向左侧屈,还原;头部向右侧屈,还原。 第三节,双手叉腰颈部向上拔伸,下颌内收贴近颈部。 第四节,两手叉腰,左手置于右肩,头向右侧转,还原。

第五节,双手托下颌。下颌用力下压,双手与其对抗,不使下颌向下,还原。 第六节,双手叉腰,头由前一左一后一右,环绕一周,然后方向绕一圈。

第七节,双手叉腰,头稍前倾,向左后上方观望,还原;向右上方观望,还原。 第八节,头稍低,两手用力与其对抗,还原。

第九节,头微抬高,左手托下颌向左侧用力,右手置于耳上,向右缓慢用力,还原;向左反之。

第十节,低头含胸,两臂交叉置于双腿上,上抬过头,抬头迷失双手,双臂伸直分开,绕体侧下降,还原

七、 医嘱

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保持良好坐姿,长期伏案工作隔段时间活动颈部,避免卧床看电视、看书,保持良好的睡眠体位,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

第3篇:骨伤科住院病历

住院病历

姓名:籍贯:性别:民族:

年龄:入院时间:

婚况:病史记录时间:职业:病史陈述者:家庭住址:可靠程度:身份证号码:

邮政编码: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过敏史:

个人史:

婚育史:

家族史:

体格检查:

TPR

专科情况:

腰部功能检查:

实验室检查

X线片:

CT示:

辩证分析:

西医诊断依据:

1.

2.

3.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

治法治则:

1.

2.

3.

4.内服方药:

煎服方法:

辩证调护:

实习医师:(签名)发病节气: BP 住院医师:(签名)主治医师:(签名)

第4篇: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2.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2.1 术前护理

2.1.1 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1.2 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情志护理。

2.1.3 根据病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和术前指导,并教会患者。

2.1.4 术前清洁皮肤,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做好护理记录。

2.1.5 术前晚遵医嘱禁食禁水;给予安神镇静药物,保证充足睡眠。

2.1.6 术日晨护理

2.1.6.1遵医嘱给予麻醉用药,将病历、X光片、CT片及术中用药等手术用物带入手术室。

2.1.6.2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及手术名称。

2.1.7 根据手术要求备好术后用的硬板床,根据病情及手术种类,必要时备好牵引器具。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将患者平稳地抬上床。四肢手术,取平卧位,抬高患肢;脊柱手术,取平卧位,保持脊柱平直,按时给予轴位翻身。

2.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2.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2.2.2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色、质及量。发现异常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2.2.2.3定时查看敷料,观察有无渗血和分泌物,注意其色、质、量,及时更换,做好记录。

2.2.2.4评估伤口疼痛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分析疼痛的因素,遵医嘱使用针刺或药物,以减轻和缓解疼痛。

2.2.3 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2.2.4 根据患者手术的情况,指导不同的功能锻炼。

2.2.5 牵引、外固定手术患者,按牵引、外固定护理常规进行。

第5篇:中医骨伤科重点总结

手法运用原则:

早 早期合理而及时施行手法,患者痛苦小,痊愈快,功能恢复好 稳 施行手法要有力而稳妥,同时注意体位适当

准 对局部解剖、伤病性质、移位方向确切掌握,动作要准确,用力适中,避免不必要动作 巧 手法要轻柔,以省力有效为度。切忌粗鲁,以免增加新的损伤。 手法的作用:

整复移位、消肿止痛、活络舒筋、保健强身 功能锻炼的作用: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濡养患肢关节筋络,促进骨折迅速愈合,防治筋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扶正祛邪

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 骨折合并伤和并发症:

合并伤:1.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

并发症:1.早期 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或血管栓塞,ARDS,MODS 2.晚期 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关节僵硬 骨折愈合:

1.血肿机化期 3周内 2.原始骨痂形成期 4-8周 3.股价改建塑性期 8周后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1.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4.在解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平举1kg重物达1min,下肢能徒步行走3min,并不小于30步 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不变形,观察的第一天为临床愈合日期 骨性愈合:

1.具备临床标准的条件

2.X线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年龄 2.健康情况

3.骨折断面的接触 4.断端的血运 5.损伤的程度 6.感染

7.治疗方法的影响

骨折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锁骨骨折整复及“8”字绷带固定法

整复方法: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腹伸肩。

固定方法:两腋下各置棉垫,用绷带从患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腋下,绕过患侧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患侧腋下,包绕8~12层,包扎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要点

(1)外伤史(2)关节活动痛 (3)弹响与交锁 (4)麦氏征阳性 (5)MRI等影像学诊断 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Ⅰ型 不完全骨折 Ⅱ型 完全骨折,无移位 Ⅲ型 完全骨折,部分移位 Ⅳ型 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股骨干骨折移位方向:

1.上1/3骨折:近端屈曲、外旋、外展,远端向上、向后、向内

2.中1/3骨折:近端外展屈曲,近端向内上方移位,故多向前外突起成角 3.下1/3骨折:远端向后。导致腘动静脉,坐骨神经损伤

脱位:凡构成关节的骨关节面脱离了正常位置,发生关节功能障碍者 1.一般症状及体征:疼痛和压痛,肿胀,功能障碍 2.特殊体征: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3.合并伤及并发症:(1)合并伤:1.骨折 2.神经损伤 3.血管损伤

(2)并发症:1.关节僵硬 2.骨化性肌炎 3.骨的缺血性坏死 4.创伤性关节炎5.感染

需要与肩周炎相鉴别的疾病:颈椎病肩关节脱位化脓性肩关节炎肩关节结核肩部肿瘤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单纯性冈上肌腱损伤肩袖撕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及腱鞘炎

伤筋: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造成的筋的损伤(筋指皮肤以下骨膜以外的运动系统软组织) 伤筋并发症和合并伤

合并伤:1.小骨片撕脱2.神经损伤

并发症:1.骨化性肌炎2.关节内游离体3.骨关节炎 颈椎病分型: 1.神经根型: 颈椎劳累史。

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麻木、持物不稳等。

颈部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受累神经支配的皮肤感觉减退或肌力下降。

X线无特异表现,可见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生理曲度变小等。 2.脊髓型:

渐进加重,部分患者在外伤后加重

下肢无力或行走不稳、腰部束带感、有时伴有上肢无力或麻木,重症者卧床不起

下肢肌力降低,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皮肤感觉减退,或伴有上肢麻木无力,霍夫曼征阳性。

X线显示颈椎退变,CT/MRI显示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赘、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 3.椎动脉型:

可有长期伏案工作史 体位性眩晕、头痛、猝倒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转颈试验阳性 影像学检查可同上 4.交感神经型: 无明显外伤史

表现多样,头痛、头晕、心动过速、肢体发凉、视物不清、眼球胀痛、耳鸣或听力下降,或心动过缓、血压偏低等,转动或按压颈部时症状加重。 颈部压痛,可能没有特异性体征 影像学检查可同上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 1. 腰肌劳损:中年人,无明显诱因慢性疼痛为主,酸胀痛,休息缓解。疼痛区有固定压痛,在压痛点叩击疼痛缓解。直腿抬高阴性,下肢无神经受累现象。痛点局部封闭效果良好。 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痛。检查见骶棘肌痉挛,第三腰椎横突压痛,无神经受累表现 3. 梨状肌综合征:臀部和下肢疼痛,活动加重,休息缓解。臀肌萎缩,臀部深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神经定位不明确。

4. 腰椎管狭窄症:下腰痛,马尾神经或腰神经受压表现,以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特点,伴有腿痛或下肢无力大小便困难、阳痿甚至两下肢不全瘫痪。主诉多而阳性体征少,结合影像学,CT、MRI显示硬膜囊呈“蜂窝状”充盈缺损、神经根袖受压及节段性狭窄。 5. 腰椎滑脱及椎弓根峡部不连:下腰痛,严重时有神经根受压表现。侧位片了解滑脱程度,斜位片了解有无峡部不连。

6. 腰椎结核:结合病史或接触史。全身中毒症状。X线有明显骨破坏,病灶旁有寒性脓肿阴影。

7. 脊柱肿瘤:腰痛进行性加重,平卧不能减轻。恶病质,肿瘤标志物阳性升高。结合X线检查。

8. 椎管内肿瘤:发病慢性进行性加重。首先出现足部麻木并向上发展,感觉运动障碍,反射减弱。脑脊液及MRI可鉴别。

9. 盆腔疾病:早期盆腔炎症、肿瘤,在本身症状未充分表现,可刺激腰骶神经而出现腰骶部疼痛。超声、CT/MRI可鉴别

10. 下肢血管病变:单腿疼痛时。检查患肢皮温,颜色、血管搏动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 1.腰部外伤、受寒史

2.腰痛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腰椎活动受限。腰部活动、屈颈、咳嗽、打喷嚏等可使疼痛加重

3.腰肌紧张、脊柱侧弯、棘突旁压痛可伴放射痛。下肢感觉减退、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直腿提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屈颈试验可阳性 4.X线显示腰椎侧弯、病变间隙狭窄。CT、MRI检查压迫现象

肱骨髁上骨折诊断要点,并发症: 1.病史 有肘部或手掌着地外伤史

2.临床症状 肘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

3.体征 局部压痛,肿胀,靴型畸形,骨擦音或骨擦感

4.辅助检查 X线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疑有血管损伤可行血管彩超、DSA和肌电图检查

并发症:肘内翻畸形,伸直型易损伤神经和血管(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肱动脉) 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要点:

1.有外伤史,间接暴力多见 2.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3.畸形,局限性压痛,纵轴叩击痛,骨擦音或骨擦感,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者上肢血运、运功及感觉异常

4.肩关节正位、穿胸位X线检查。必要时加照腋位和肩胛骨切位,粉碎性骨折或肩关节活动困难者可CT三维重建,疑有血管损伤可行彩超检查 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损伤症状:

一、桡神经损伤:腕下垂,拇指不能外展和背伸,手背虎口区感觉减退

二、尺神经损伤:

4、5远端指不能屈曲,小鱼际肌萎缩,拇指不能内收,骨间肌萎缩,各指不能互相靠拢,各掌指关节过伸,出现爪型手

三、正中神经损伤:桡侧3个半手指感觉麻木,刺痛,拇指外展、対掌无力,大鱼际肌萎缩,出现猿手。

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要点,鉴别 股骨颈骨折:

1.明显髋部外伤史

2.髋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不能站立行走,有部分患者可站立行走或跛行

3.腹股沟中点有明显压痛,患肢有纵轴叩击痛,伤肢出现外旋(一般在45-60°之间)、短缩,髋、膝轻度屈曲畸形

4.髋关节正侧位X线可明确骨折类型、部位、移位情况。对可疑骨折应加健侧片对比或两周后再摄片 股骨粗隆间骨折:

1.患者明显外伤史(年龄平均比股骨颈骨折患者高5-6岁)

2.髋部疼痛,髋部任何方向活动均可引起疼痛加重,有时可沿大腿内侧放射,局部可见肿胀、瘀斑。不能站立行走

3.患肢大粗隆有明显压痛,叩击足跟部可引起大粗隆剧烈疼痛。患肢明显短缩、外旋畸形(达90°),无移位的嵌插骨折或移位较少的稳定骨折上述症状较轻。

4.髋关节正侧位片能明确骨折类型、部位和移位情况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三不”原则:不盘腿、不侧卧、不可负重太早

与股骨颈骨折相比:发生年龄较大,畸形较明显,伤肢短缩较明显,疼痛较明显。 肋骨骨折多发部位,并发症:多见于4-7肋。并发:气胸、血胸、皮下气肿、引起血痰咯血。多根肋骨骨折时形成浮动胸壁,产生反常呼吸 小夹板固定骨折的适应症: (1) 四肢闭合骨折

(2) 四肢穿破性骨折,创面小或创面经过处理后已经愈合者。 (3) 陈旧性骨折适合手法整复者。 若有以上情况均可采用小夹板固定。 不宜使用小夹板固定的骨折。 (1) 严重的开放性骨折。 (2) 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 (3) 固定不易牢固部位的骨折。

筋膜间室综合征:指各种原因造成骨筋膜室内压力急骤升高,使血管受压,血循环障碍,肌肉神经组织供血不足,甚至缺血坏死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体征。 (1)疼痛 (2)肢体肿胀 (3)苍白或发绀 (4)感觉异常 (5)肌肉瘫痪 (6)无脉

(7)骨筋膜间室压力增高

治疗:1.制动观察。禁忌抬高患肢、热敷、理疗、按摩等。2.改善微循环。3.切开减压。 锁骨骨折诊断要点: 1.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 2.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3.畸形、局部压痛、异常活动、骨擦音骨擦感 4.X线检查了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

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缺血坏死的骨折类型: 腕舟骨(除结节部)、肱骨中下1/3骨折、股骨颈骨折、胫骨中下1/3骨折(下1/3段)距骨颈骨折致距骨体缺血、月骨严重脱位

肩关节脱位分型,发生率:

前脱位最多见,分为:锁骨下、喙突下、关节盂下 后脱位、下脱位、上脱位

容易脱位的关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颞下颌关节脱位

半月板损伤特征性体征:弹响和关节交锁,回旋挤压试验(麦氏征)及研磨试验阳性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相关解剖结构:桡骨茎突部有一窄而浅的骨沟,上面覆以腕桡侧韧带,形成一骨纤维鞘管,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在此鞘管内通过,肌腱出鞘管后向远端折成一定的角度,分别止于第1掌骨底及拇指近节指骨底。 肱骨外上髁炎特殊检查方法: 腕伸肌紧张试验(Mills征):患者屈腕屈指,检查者将手压于患者各指的背侧对抗,再嘱患者抗阻力伸指及背伸腕关节,出现肱骨外上髁疼痛即为阳性

腕管综合征的解剖结构:腕管是指腕掌侧的腕横韧带与腕骨沟所构成的骨-纤维管道,其中有正中神经、拇长屈肌腱和4个手指的指深屈肌腱、指浅屈肌腱通过,正中神经位于浅层,位于肌腱与腕横韧带之间。 内治法:

(一)损伤初期:1.攻下逐瘀2.行气活血3.清热活血

(二)损伤中期:1.和营止痛法2.接骨续筋3.舒筋活络

(三)损伤后期:1.补气养血2.补养脾胃3.补益肝肾4.温经活络 脊柱骨折患者的正确搬运方法:

平卧式搬运法:两人或数人蹲在伤员同一侧,分别用双手托住伤员的头、背、腰、臀、腿,动作一致协调地将伤员托起置于硬板担架上。

易发生休克的骨折:骨盆骨折、脊柱损伤、股骨干骨折、多发性骨折、复合伤等

开放性气胸处理原则:将开放式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赢得挽救生命的时间,并迅速转至医院。

导致踝关节损伤发生的体位:内翻、外翻、外旋、纵向挤压、侧方挤压、跖屈、背伸 脱位的别名:脱臼、脱骱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的体征,发生原因: 1.患肢被牵拉病史 2.肘部疼痛,不能上举

3.肘关节半屈曲、前臂旋前位,桡骨小头处压痛,肘关节活动受限 4.X线不能显示病变形态

治疗:屈曲肘关节90°,一首托患肘,拇指轻顶桡骨头外侧,另一手握其腕部旋后。

原因:幼儿桡骨头发育不完全、环状韧带松弛,多因患儿肘关节在伸直位,腕部收到纵向牵拉,肘关节嚢前部及环状韧带松弛肱桡关节间隙增大,关节内负压骤增,肘前关节囊及环状韧带被吸入关节内而发生嵌顿所致。

回旋挤压试验的操作及该实验意义:取仰卧位,是患肢髋关节和膝关节充分屈曲,尽量使足跟触碰臀部。检查者一手放在关节间隙处做触诊,另一手握住足跟后,在对膝关节联合施加外旋和外翻应力时,逐渐伸直膝关节,出现疼痛和弹响提示外侧半月板撕裂;同理,检查内侧半月板撕裂时需联合施加内旋和内翻应力。 半月板的诊断要点:

1.多有膝关节扭伤或长期下蹲工作史

2.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可伴弹响、活动痛、交锁、打软腿等

3.关节间隙压痛,股四头肌萎缩、肌力减退,回旋挤压试验阳性及研磨试验阳性 4.膝关节碘和空气造影、MRI检查和关节镜检查有阳性发现 交叉韧带损伤诊断要点:

1.有外伤史

2.伤后膝关节严重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3.膝关节内常有积血、浮髌试验阳性。肿痛消退后膝关节松弛、有异常活动。膝关节抽屉试验阳性及拉克曼试验阳性

4.X线可见是否合并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关节镜可见交叉韧带断裂或撕脱骨折。MRI可协助诊断。

肱骨干、股骨干、锁骨的分型及移位特点 肱骨干骨折:上、中、下骨折。在三角肌止点以上,胸大肌止点以下的骨折,近端受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的牵拉而向内、前移位,远折端因三角肌、喙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牵拉而向外、近端移位。在三角肌止点以下的骨折,近端因三角肌牵拉而向外、前移位,远折端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牵拉而向近端移位。

股骨干骨折:上1/3骨折,近端受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和髋关节外旋诸肌牵拉而屈曲、外旋、外展,远折端受内受肌牵拉向上、向后、向内移位 中1/3骨折:受内收肌群牵拉而向外成角。

下1/3骨折:远折端受腓肠肌和肢体重力的牵拉而向后移位,近折端受股前、外、内肌的合力而向前上移位,形成短缩畸形。 锁骨骨折:

中1/3骨折(62%) 近折端受胸锁乳突肌牵拉向后、上移位,远折端受上肢重力及三角肌牵拉向前下移位。

外1/3骨折:肩部重力使远端向下移位,近端向上移位 内1/3骨折。

第6篇: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一)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二)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并协助摆好正确体位。

三、入院介绍

(一)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二)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三)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

(一)新入院患者即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测量入院时体重。

(二)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3时和晚11时酌情免测。

(三)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体温正常连测3次后,每日15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五)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一)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二)引流管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颜色等,引流袋遵医嘱更换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三)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四)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五)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六)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十、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二、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十三、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二)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

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一)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二)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情志护理。

(三)根据病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和术前指导,并教会患者。 (四)术前清洁皮肤,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

(五)术前晚遵医嘱禁食禁水;给予安神镇静药物,保证充足睡眠。

二、术日晨护理

(一)遵医嘱给予麻醉用药,将病历、X光片、CT片及术中用药等手术用物带入手术室。

(二)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

(三)根据手术要求备好术后用的硬板床,根据病情及手术种类,必要时备好牵引器具。

三、术后体位护理

术后将患者平稳地抬上床。四肢手术,取平卧位,抬高患肢;脊柱手术,取平卧位,保持脊柱平直,按时给予轴位翻身。

四、病情观察,做好记录 (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二)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色、质及量。发现异常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三)定时查看敷料,观察有无渗血和分泌物,及时更换,做好记录。 (四)评估伤口疼痛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遵医嘱使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或药物,以减轻和缓解疼痛。

(五)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进行情志疏导,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六)根据患者手术及身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 (七)牵引、外固定手术患者,按牵引、外固定护理常规进行。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一)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二)整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

(三)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

(四)注意观察小夹板包扎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时,及时报告医师,进行调整. (五)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六)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常后,即可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七)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保持小夹板的清洁。

(八)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熏洗、热敷,应给予具体指导。

牵引术后护理常规

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向患者说明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主动配合。

三、洗净患肢,局部备皮。根据病情需要,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分散注意力,减轻患者紧张心理,协同医师做好牵引术。

四、凡新上牵引的患者,要做好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血液循环、肢体感觉及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五、保证牵引效能,注意观察以下事项,做好护理记录。

(一)牵引的重锤要悬空,不可着地或靠在床架上,不可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二)嘱患者不要擅自改变体位,保持牵引所需的体位和力线。 (三)牵引绳应滑动自如,被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轴线及牵引力。

(四)滑动牵引的患者,要适当抬高床头或床尾等处,以保持牵引力与反牵引力的平衡。

(五)按医嘱定时测量两侧肢体的长度,做好记录。

(六)皮肤牵引时,要随时观察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局部皮肤有无水疱、皮疹或溃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七)保持骨牵引处针眼的干燥,定期清洁换药,预防感染。注意观察钢针有无松动、滑脱、皮肤有无拉伤,如发现牵引针向一侧偏移时,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八)人工牵引、电脑腰椎牵引、颈椎牵引等需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六、向患者解释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鼓励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预防并发坠积性肺炎;鼓励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

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一、按中医骨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石膏固定前清洁患肢,如有伤口先清洁再换药。

三、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

四、上石膏当天需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五、四肢石膏外固定术后,抬高患肢以利消肿。

六、石膏未干固护理

(一)石膏未干时,不应覆盖被物,如天气寒冷,盖被需用支架托起,以防石膏变形或折断。

(二)尽量不要搬动患者,若需变换体位,要用手掌托扶石膏,协助搬移,忌用手指捏压。

七、石膏干固后护理

(一)注意保持石膏清洁,勿使尿、便等污染。翻身或改变体位时要平托石膏,力量要轻柔均匀,避免折断变形。

(二)密切观察伤口渗血及患肢血运情况,如石膏表面有血迹渗出并逐渐扩大,为持续出血征象,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三)石膏固定后可指导患者进行石膏内的肌肉舒缩活动和未被固定的关节、肢体活动。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八、注意加强石膏边缘及骨突部位的皮肤护理,如发现局部疼痛、红肿、瘀斑等早期压疮症状,及时处理。石膏过紧或松动、变形时,报告医师,及时更换。

九、拆除石膏后,按“骨折患者功能锻炼法”进行功能锻炼。

因外力或骨疾病等原因使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所致。以骨折局部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出现受伤肢体的畸形、异常活动,可闻及骨擦音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骨骼,涉及肾。

一、护理评估

(一)受伤史,骨骼病病史。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

(二)精神状态。 (三)生活自理能力。 (四)心理社会状况。 (五)X线摄片及CT等结果。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减少患肢移动,必须移动时,取得患者配合。移动时动作轻柔,用双手同时扶托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

3.牵引、复位、固定术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术后摆放于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防止畸形,并按各种牵引固定术护理常规进行。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疼痛、肿胀、出血等情况。 2.观察患肢指(趾)端血液循环,皮肤感觉及运动状况。

3.开放性骨折,注意观察出血量的多少、伤口大小、有无异物及血管、神经损伤。

4.出现面色苍白、气短、出冷汗、四肢厥冷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患肢出现疼痛、麻木、肿胀、皮肤苍白,或青紫、肤温较健侧低,甚至冰凉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或医嘱用药酒服下。 (四)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患者,应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

1.疼痛剧烈,遵医嘱给予耳针或药物止痛。 2.患肢瘀血肿胀。早期遵医嘱用中药外敷,三天后中药熏洗。 (七)健康指导

1.指导并帮助患者循序渐进行功能锻炼。

2.向患者讲解防止并发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的知识。

上肢骨折

指上肢及上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骨折有锁骨骨折、肱骨外髁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等。

一、护理评估

(一)受伤史、暴力性质。

(二)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三)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四)X线摄片及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肢体功能位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2.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3.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

(三)给药护理 遵医嘱局部给予贴敷、熏洗,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过敏者及时揭去。 (四)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

做好情志疏导及生活护理,避免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六)临证(症)施护

1.上肢骨折一般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º、腕关节背伸30º、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

2.锁骨骨折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应肩胛区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 3.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在仰卧时,头部稍抬高,患肢垫高与躯干平行,避免肩关节前屈或后伸。帮助患者坐起时,应托扶背部及健侧肩部,以免引起患侧疼痛。

4.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七)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指导患者根据骨折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4.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下肢骨折

指下肢及下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的有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干骨折、踝部骨折等。

一、护理评估

(一)受伤史,暴力性质。

(二)其它脏器有无损伤。

(三)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肿胀、瘀斑的范围。

(四)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五)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嘱患者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过敏者及时揭去。

(四)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六)情志护理

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七)临证(症)施护

1.下肢骨折一般应使髋关节屈曲15º、外展20º、膝关节屈曲15º、踝关节背伸90º、足尖向上位。

2.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

3.鼓励患者深呼吸并有效咳嗽,定时扣背,预防肺部感染。 (八)健康指导

1.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的发生。

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4.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5.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倒。 6.定期到医院复查。

脊柱骨折

多因严重外伤引起脊椎骨压缩、脱位或断裂。病情较复杂,可并发脊髓损伤。

一、护理评估

(一)受伤史,暴力性质。

(二)生命体征、疼痛、肢体感觉、二便功能等。 (三)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四)X线、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患者应平卧硬板床,保持脊椎平直,床尾用护足架,防止足下垂。 2.协助患者翻身时,保持躯干上下同时翻动。

3.合并高位截瘫的患者,注意观察其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及躯体麻痹平面的变化,备好各种急抢救用品。

(三)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反应。 (四)饮食护理

久卧患者的肠蠕动减慢,应多食蔬菜和水果,以防便秘。 (五)情志护理

经常与患者沟通,及时疏导不良情绪,配合治疗,安心养病。 (六)临证(症)施护

1.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后,腰下垫一薄枕,维持复位角度。 2.需用手术切开复位者,应配合医师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需牵引复位者,按牵引术护理。

3.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定时开放导尿管,冲洗膀胱,预防逆行感染。合并尿潴留患者,按癃闭常规护理。

5.便秘者,可按摩腹部或遵医嘱服用缓泻药物。大便失禁者,做好会阴部护理。

(七)健康指导

1.脊柱骨折尤其伴随脊髓损伤者,病情严重、病程长、恢复慢,向患者和家属交代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教会家属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知识。

3.便秘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训练床上排便,放松紧张情绪;顺时针按摩腹部;多吃蔬菜、水果等。

4.预防压疮: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发现潮湿及时更换;卧气垫床,每2~4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做到肩、髋呈一直线,避免脊柱扭转;每日按摩受压处2~3次。

5.尿潴留:放松紧张情绪,用诱导法帮助排尿;按摩膀胱区,以助排尿。

6.预防尿路感染,多饮水,每日不少于1500ml;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并用0.25%碘伏消毒尿道口,勤换内裤。

7.预防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行有效咳嗽,应深吸气,并收腹后重咳,将气管深部的痰液咳出;翻身后给予拍背,用空心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扣拍;痰多难咳时,配合雾化吸入。

8.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9.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根据个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

骨盆骨折

因外伤引起骨盆完整性遭受破坏,常可合并膀胱、尿道、直肠及盆腔内血管、神经损伤引起出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一、护理评估

(一) 生命体征,受伤史、暴力性质。

(二) 疼痛、肿胀、瘀斑、下肢活动障碍、血尿、腹痛等状况。

(三) 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四) 心理社会状况。

(五) X线、CT等检查。

二、护理要点

(一) 一般护理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全身情况。做好手术准备。 2. 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急促、脉微细、血压下降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 出现尿道口滴血、血尿、膀胱膨胀、排尿障碍、会阴部血肿、尿液外渗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 出现肛门疼痛、出血、触痛等直肠损伤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下肢无力或皮肤感觉异常等神经损伤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6. 骨盆单处骨折且骨盆环保持完整者,应卧床休息。患者处于舒适位,屈髋以减少疼痛。

(三)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药效及反应。 (四)饮食护理

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以利通便。 (五) 情志护理

多与患者沟通,给予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六)临证(症)施护

1. 骨盆多处骨折并移位明显时,做牵引复位,按牵引护理常规进行。

2. 采用骨盆托带悬吊牵引术,应保持仰卧位,托带离床面约5cm。大小便时,可将便盆置于托带与臀部之间,注意不被污染。

3. 尿道不全撕裂损伤时,遵医嘱膀胱内留置尿管2周,注意防止尿管脱出。留置导尿管时保持引流管通畅及会阴部清洁,及时清理分泌物,以免逆行感染。仔细观察尿液性状、量及颜色,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师。

4. 出现便秘,不宜行腹部按摩法,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缓泻剂。

三、健康指导

(一) 忌急躁、焦虑情绪,树立康复信心。

(二) 腹部注意保暖,防止局部受凉或受碰撞、挤压。康复期可自理日常生活,但不可劳累。

(三) 每日进行腰背肌、双下肢功能锻炼,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四) 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防止骨折伤口再损伤。

因外力所致骨端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一、护理评估

(一)外伤史或关节反复脱位病史。

(二)关节局部有无疼痛、肿胀、瘀血等情况。

(三)有无伴随骨折、神经及血管损伤,是否合并多发性创伤。 (四)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五)X线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做好复位前的准备工作协助医师及时整复。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患者关节局部情况和全身变化,若疼痛较甚,遵医嘱使用止痛剂;移动患者时,需托扶患肢,避免因活动患肢而加重疼痛。

(三)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药后疗效及反应。 (四)饮食护理

多食具有润肠通便、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六)临证(症)施护

1.脱位早期局部冷敷,减轻损伤部位的出血和水肿。

2.复位后,需用三角巾或宽带悬吊固定者,注意保持患肢于功能位。需石膏外固定或牵引时,按石膏外固定或牵引术护理常规进行。

3.在固定期间,要注意患肢的肌肉收缩活动及未固定的关节功能锻炼。解除固定后,要防止活动过猛及粗暴的被动活动。

三、健康指导

(一)正确进行关节部位功能锻炼,避免用力过猛、剧烈运动或过早运动而导致习惯性脱位。

(二)遵医嘱进行负重活动,若有异常及时就诊。

伤筋是肌肉、韧带、筋膜、肌腱、腱鞘、关节囊、椎间盘纤维环等组织因跌打、撞击、闪扭、牵拉或积劳过度所致。以局部瘀肿、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

(一)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劳累过度或跌打损伤病史。 (二)局部有无瘀肿、疼痛、功能障碍。 (三)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气滞血瘀证、风寒湿证、虚寒证。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注意休息,局部保暖,免受风寒。四肢扭挫伤者,应抬高患肢,必要时加以固定,限制活动。腰背部扭挫伤者,宜卧硬板床。

(二)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程度,必要时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及神色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三)给药护理

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四)饮食护理

多食具有润肠通便、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

患者因疾病或疼痛等原因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时,应做好精神安慰和鼓励。

(六)临证(症)施护

1.气滞血瘀者,严密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程度,并作记录。

2.遵医嘱刺络拔罐、后期可用灸法,施灸时注意皮肤距离,小心艾火烧伤皮肤。

三、健康指导

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如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

2、弯腰、负重、低头等活动时,注意正确的姿势和体位。

3、避免过度疲劳,平时锻炼身体,量力而行,避免发生伤筋。

腰椎间盘突出症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部位为腰

4、腰

5、骶1等椎间盘。

一、护理评估 (一)发病史、诱因。

(二)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

(三)评估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四)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五)X线、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

2.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3.推拿后既用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观察腰腿疼痛情况。 4.症状缓解后应坚持腰背肌锻炼。

5.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

(三)给药护理

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四)饮食护理 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 (五)情志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六)临证(症)施护

1.非手术疗法治疗急性期患者时,应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包括饮食、大小便等均不能起床,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以缓解疼痛。1~3周后,如症状缓解,可戴护腰下地活动。

2.手术治疗时,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术后遵医嘱翻身,预防并发症。

3.翻身时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

4.术后指导并帮助患者锻炼下肢肌肉收缩、足趾的屈伸和直腿抬高活动,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

三、健康指导 (一)宜睡硬板床。

(二)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三)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缩。

(四)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

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

全身各关节、肌肉等通过合理的运动,起到理气活血、舒筋活络、强壮筋骨的作用,以加速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的锻炼方法。

一、四肢骨折功能锻炼法(遵医嘱指导患者)

(一)骨折早期

伤后2周以内。此期患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可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间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1.上肢

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者做握拳及手指屈伸活动,腕关节做轻度背伸掌屈活动。根据骨折部位,做肘关节伸屈和提肩活动。

2.下肢

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者做脚趾自主活动、踝关节背伸和拓屈、股四头肌舒缩活动、髌骨按摩等每日3~4次。牵引患者,可酌情嘱其手拉吊环,做收腹提臀动作。

(二)骨折中期

伤后2周,局部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已较稳定,骨痂开始生长。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伤后5~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加大关节活动的幅度,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但仍应注意限制不利于骨折连接和固定的活动。

1、上肢

鼓励患者握紧拳头,做自主性关节屈伸活动,可由一个关节开始,继而几个关节协同锻炼。并可放下悬吊带,自主抬举上臂。

2、下肢 鼓励患者练习患肢足部轻度蹬床及直腿抬高动作。牵引者,可练习双手拉吊环,健肢逐步负重锻炼。小夹板固定的患者,鼓励并协助患者扶双拐下床,做患肢逐步负重锻炼。

(三)骨折后期

骨折临床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的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

此期限上肢可鼓励做力所能及的轻微工作,使关节得到全面的锻炼。下肢扶双拐者,应逐步改成单拐,继而弃拐行走,并逐步增加摆腿、蹲下起立及旋转摇膝等动作。

二、腰椎压缩性骨折功能锻炼法(遵医嘱指导患者) (一)五点支撑法

仰卧硬板床,用头部、双肘及双足跟支撑全身,背部尽力腾空后伸,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以促进血肿吸收,减轻局部水肿,防止损伤后的软组织粘连和组织纤维。一般无休克等合并症的单纯压缩性骨折,复位后第二天即可锻炼。

(二)三点支撑法

仰卧硬板床,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双足跟撑起全身,背部腾空后抻。此法根据患者的体力,于伤后3周开始,逐渐增加练习次数。

(三)飞燕点水法

患者俯卧,上肢后伸,抬起头肩部,下肢伸直抬起,全身仅让腹部着床,呈一弧形,伸展松弛反复进行,适用于伤后3-4周开始练习。

三、功能锻炼注意事项(遵医嘱指导患者) (一)向患者做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主动配合、坚持锻炼。 (二)要求患者在锻炼时思想集中,呼吸均匀,动作准确,切忌粗暴过猛。

(三)做到循序渐进,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和时间,以患者不感到疲劳和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患肢轻度肿胀,经晚间休息后能够消肿的可以坚持锻炼,如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则应减少活动,抬高患肢,待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再恢复锻炼。

(四)应严格限制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动作,如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上1/3骨折的内收活动等。腰椎骨折不可做弯腰动作,3个月后方可进行弯腰练习。

(五)锻炼下肢骨折肢体负重时,应保护患者,防止滑倒、碰伤、扭转等。

(六)指导患者在出院后仍须坚持锻炼,直至功能完全恢复。

上一篇:党员党课培训思想汇报下一篇:装饰公司员工聘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