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丝影评

2022-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苔丝影评

苔丝 影评

苔丝:男权主义下的挽歌

小说《苔丝》的扉页是莎士比亚的一句话:可怜你这受伤的名字,我的心是一张床,将给你养息。苔丝啊,德伯家的苔丝啊,看完BBC改编的电影《苔丝》,心里一阵阵难受。四集电视时间很长,很精彩,但是到最后甚是凄凉。

主人公苔丝是古代贵族德伯家的后裔,举止优雅,美丽动人,白璧无瑕,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由于经济上的窘迫,她不得不厚着脸皮去攀亲戚,导致自己的清白被所谓的堂兄玷污。至此,她的悲剧人生正式拉开帷幕,未婚先孕、孩子夭折、爱人离弃、家庭变故,真爱回归,杀人私奔,难逃劫数。苔丝经历了多少生活的不公平,而她自己对生活的完美理想没能阻止她一步一步陷入悲惨的境界。当她把夭折的儿子埋葬在被她形容为并不圣洁的地方时,当她委身于阿历克,而安琪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她面前时,当她迈出步子,走向绞刑架脑海里浮现出多年前在村庄的草地上跳舞的自己时,苔丝也许已经明白了命运对自己无情的主宰和戏弄。

其实并不是神或命运在主宰苔丝,小说或电影自始至终无不显露着男性对女性的支配。无论是阿历克还是安琪,其实都在有意无意地控制苔丝,亦或是里面的其他女性,才会导致苔丝和她周围女性的可悲人生结局。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男性他们作为一个强势的社会群体,在哪里都享有支配性的特权,男性的看法决定了什么是纯洁的,什么是值得肯定的,他们善于把这些看作是强权的炫耀。社会习惯用男性的眼光和标准来评价女性,因为整个社会都是在男性控制之下,从而否定了女性的价值,使女性处于从属和次等的社会地位,最后走向毁灭。

一开始,苔丝为了家庭的生计去攀附亲戚德伯家族,而阿历克,这个贵族的阔少,因为贪图苔丝的美貌,以堂兄的身份强行占有了她,就这样毁了苔丝的一切生活,他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使苔丝的世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她所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在那以后归于沉寂。这是整个故事中男人控制女人最彻底最严重的例子。

之后苔丝遇见了她一生的挚爱安琪。在农场里,四个挤奶女工同时明显或羞怯地表示出了对安琪的爱意,然而当安琪对苔丝示爱时,其他女工却无法接受,更有甚者,像莱蒂在他们结婚那天投河自尽,这种暗恋已经成为了超乎生命的迷恋,完全被感情支配,虽然安琪根本不知道自己会给她们带去这样痛苦的结果,但是这种没有意识的情感控制更加让人觉得残忍。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他们的新婚之夜,苔丝道出了自己心中隐藏多年的秘密,那是她内心最大的伤痛。可是安琪无法说服自己接受她,就那样轻易地抛弃了苔丝。他说他要自己一个人离开,他让她别再去找他。我很想笑,因为我觉得他的做法和那个虚伪的贵族阔少没有本质的区别,他还是介意,此刻的他已经忘记了自己因为年少无知犯的错,已经忘记了他之前的对苔丝所做的种种承诺,只知道苔丝是不纯洁的,根本没有在意苔丝也是受害者,这样的人是值得珍惜的吗?这样的主宰对

于被主宰者来说公平吗?

最开始,我曾想过,为什么苔丝一定要杀了阿历克才能私奔呢,因为她明白如果不杀死对方,

就不足让安琪相信她依旧是爱他的,她爱他有多深.她可以为他杀人.当然这样的举动的确感动了安琪,却伤害了观众的心,我不要看到那么傻的苔丝,像每一个愚蠢的为爱牺牲的女子.如果爱情

需要用死亡来证明其真挚,那么为什么牺牲的总是女子,苔丝死了,她的纯洁还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这是我最初的极端想法,后来我渐渐明白这一切只是因为安琪对苔丝的爱是畸形地支配着

苔丝,虽然他的爱看上去那样纯洁温柔,但是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他一直以纯洁的乡村女性的标准理想化了苔丝的形象,也以此代替了一个真实生活中的苔丝,也拒绝去更加深刻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妻子。他总是形容苔丝是完美的女性,是自然的女儿,所以苔丝的个性与过去的经历也被他所压制。其实每个人都有生活中世俗的一面,那才是真实的自己。而作为完美主义的安琪根本无法容忍,他晚上梦游时抱着苔丝,嘴里嘟囔着说他的妻子已经死了,并把她放进一个棺材里。这是可怕怪异的哥特式场景表明了苔丝虽然活着,但是她在安琪心中的女神形象已经被破坏了,致使之后他们的婚姻也随之被毁坏。

但是安琪在巴西的生活让他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发生了改变,所以他回来找苔丝,可是苔丝

已经被阿历克彻底地占有,人生真是讽刺啊。苔丝还是选择了自己深爱的丈夫,向阿历克的权威发起冲击,最终却招致了杀身之祸。苔丝在巨石阵被捕,说明了虽然她杀死了阿历克,挑战了男权社会,但是这只会招致男性对女性更加强大的压制,在那个时代,这种英雄式的人物注定是悲剧。

苔丝不是一个人,她是千千万万在维多利亚时代原本应该生活得幸福却因为男权主义的压迫与

践踏最终受苦毁灭的女子的缩影。

苔丝,这是一个时代,一个女性群体的挽歌。

第2篇:《苔丝姑娘》影评

苔丝身着白色素服 ,出现在宁静黄昏时的绿色庭院,不仅表现了她妙龄时期的外貌俊美,更展示她内心的质朴和纯洁;被褥后,穿脏污的灰色衣裙配以大片的秋禾黄叶,既表现她身陷困厄,也揭示她凄婉和空虚的内心;近尾声时,甜菜地劳动,去教堂投亲不着等场面皆身着深色服装,气候是清冷的阴雨天。阴暗的 建筑,地面阴湿,有一定反光。这一切视觉因素组合在一起构成寒冷、低沉的情调。它不仅直接展示了苔丝投亲无门的凄怆境遇,还揭示了她隐于内心深层的失落和怅惘,同时预示她将遭遇更大不幸。观众的直观目睹和进一步的情感反应无疑都是这些因素所唤起的。

纵观苔丝短暂的一生,她纯洁善良、勤劳俭朴、热爱生活、热爱家庭。面对贫困的威胁、肉体的摧残、精神的折磨、世俗的偏见、道德的伪善等几乎置她于死地,但她没有被吓倒,更没有自甘堕落;她依然自信地、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而且不断地由单纯走向成熟,由柔弱走向刚强,由世俗走向完美。她的失身是无辜的,是无罪的,是代表社会的恶棍强加给她的;她的杀人是被那个不公的社会逼迫的,是对残害她的社会的报复与复仇。因此,苔丝的悲剧是那个社会的悲剧。苔丝仍然是“一个纯洁的女人”。

该片的艺术特色之一就是在摄影上,将画面、构图、色彩巧妙地结合,刻意追求一种诗意的风格,一种令人心灵净化的悲剧美。而且

特别注重自然景观与人物遭际、心境的和谐统一。如影片开头,在一望无际的田野和森林、碧绿如毡的草地、夕阳的金辉映着晚霞、深蓝的天空飘着白云,这样一幅美景下,映衬着苔丝和姑娘们穿着白色连衣裙的翩翩舞姿,真是如诗如画,如仙如幻,意在表现苔丝的纯洁美丽和此刻的愉悦心境。又如夜雾笼罩下的大森林显得十分幽暗、阴森与恐怖,暗衬出苔丝第一次失身的苦痛与恐惧。

其次,隐喻手法的运用拓展了影片的内涵。如当苔丝向安吉尔坦白她的第一次失身的事后,安吉尔毫无表情地用炉棍将炉灰向燃烧着的火苗上拨了几下,然后一言不发地走出了房间――这里安吉尔拨炉灰的这个动作,喻示着爱情之火的熄灭,婚姻的悲剧已经促成。又如影片的结尾,当四个警官押着安吉尔和戴着手铐的苔丝向荒野中走去时,回望他们身后的太阳神祭坛,一轮红日正跃过林立的巨石冉冉升起――这里是导演有意为悲剧留下的一个光明的尾巴:希望太阳神能照耀社会的这些阴暗的角落,多给穷人一点温暖!

另外,该片的成功,还得益于饰演苔丝一角的德国女演员娜斯塔西娅·金斯基的出色表演。为了演好苔丝这一角色,在导演的安排下,年仅18岁的金斯基专门深入到英国南方农村(故事发生地)去体验生活(学讲方言,学干农活),去体验和寻找剧中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加上金斯基的精湛的演技和对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所以将苔丝的坎坷遭遇和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3篇: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主人公苔丝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受到两个男性的摧残,由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转变成世俗偏见的受害者,并最终沦为一名杀人犯走上刑场。许多评论家认为命运是导致苔丝悲剧的根本原因,的确,命运在一定程度上酿成了苔丝的悲剧。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直接或间接造成了这场悲剧。因此本文的主旨在于进一步分析究竟是什么“谋害”了苔丝。

关键词:自尊;世俗偏见;双亲失职:贫穷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讲述美丽,纯洁,善良的女孩——苔丝悲惨的一生,从而表达了对英国下层阶级,特别是农村妇女在道义上的深切同情。善良的苔丝本应该享受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可是事与愿违,她的人生之路充满了崎岖与坎坷。许多人认为苔丝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一些超自然力,比如命运的左右。

在小说中,苔丝是一位纯洁的女性,她性格上不存在任何导致悲剧的缺陷。她在无知的情况下被亚雷克侵犯,作为一名受害者,等待苔丝的不是社会的同情和怜悯,而是人们的异样眼光和唾弃。由此,苔丝与命运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苔丝竭尽全力摆脱萦绕在脑海中的不光彩的过去,奋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但这一切都无果而终。她被世俗和社会打上罪人的烙印,并屡次被侵犯她的人设计陷害。更可悲的是当侵犯者——亚雷克逍遥法外时,苔丝却独自承担所有的不公。最终,绝望中的苔丝刺死了亚雷克,并为此付出宝贵的生命。哈代似乎借此表达,每一个人都是命运手中的玩物,命运主宰一切。在与命运的交锋中,人始终处于劣势。

苔丝首先在正确的时间遇见了错误的人,随后又在错误的时间遇见了正确的人。当她拼命地抵触错误的人的时候,命运并没有就此放过她。这个错误的人影响了苔丝的整个人生。而当她遇到正确的人时,残酷的命运甚至连坦白的机会都不曾给予苔丝。当苔丝在婚前企图向安吉尔告知不光彩的过去时,她的坦白信竟然阴差阳错地被塞到地毯之下。继而更为残酷的是当苔丝放弃了希望,屈从于亚雷克后,安吉尔又悔过自新,前来与苔丝重归于好。读者似乎可以透过字里行间看到一双无形的手,一双命运的手将苔丝玩弄于股掌之中。

苔丝的本性中蕴藏着强烈的自尊。从一开始,苔丝就不情愿去拜访所谓的本家以寻求帮助。若不是她心中认定她就是杀死家中唯一一匹老马——王子的凶手,她绝不会迈出那一步。失去贞操后,苔丝拖着沉重的行李义无反顾地逃离亚克雷的家,当亚克雷追上并再次向苔丝提供他所谓的爱心时,苔丝一口回绝了。如果我们说自尊使苔丝暂时逃脱亚克雷的控制的话,那么这种自尊在她遇见安吉尔后将她一步步推向悲剧。安吉尔拒绝原谅苔丝并狠心抛弃她远赴巴西,苔丝仍旧挣扎着存活下去,等待丈夫的回心转意。面对艰苦的条件,强烈的自尊使苔丝不曾像被告知的那样向安吉尔的父母寻求帮助,而是默默地独自承担痛苦与孤独。

苔丝在小说中自始至终都承受着社会世俗对她的束缚和偏见。在苔丝被侵犯后回家不久,她与所谓的表哥不正常的关系就在马勒村中迅速传开。邻居们纷纷对她的所谓不道德的行为表示蔑视。甚至连苔丝的朋友都认为她不是原来的苔丝了。苔丝竭力摆脱过去的阴影,不受流言蜚语的干扰,所以她每日的放松活动仅仅局限为日落后林中的散步。苔丝的新生儿在没有受洗礼的情况下夭折了,苔丝的父亲拒绝为其请牧师,因为他认为苔丝和她的孩子已经使他们高贵家族蒙羞,不应该再让牧师刺探他的家事。为此苔丝不得不自己为孩子洗礼。在苔丝的父亲去世后,可怕的世俗观念又使他们被迫搬离住处,无家可归。

贫穷是导致苔丝去认本家的最直接的原因。得知自己有高贵的血统后,苔丝的父亲便洋洋自得。看着喝的烂醉的父亲,苔丝不得不替父半夜赶路送蜂箱。途中,苔丝和弟弟都睡着了,突然她们被一件不幸的事情惊醒了,她们的马车和邮车相撞,这个事故要了王子的命。苔丝是唯一清楚没有马将会有什么后果的人,她羞愧万分,严厉地责各自己。此时,除了那所谓的贵族血统之外,他们家真的是一无所有了。

带着内疚,她听从了母亲的建议来帮助家庭克服由贫穷所带来的困难。在安吉儿远去巴西后,苔丝重返贫穷的家照顾家人。而父亲的去世使她们雪上加霜。贫穷迫使苔丝不得不再一次屈服于亚克雷。苔丝家境的贫寒由很多因素造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双亲失职。苔丝的父亲是个酒鬼。苔丝,虽然仅仅十七岁,但是作为家中长女,她不得不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父母的失职不仅使苔丝的家庭深陷贫穷,而且最终变相地引发了一系列的不幸。苔丝的父亲一知道自己属于曾经高贵辉煌的家族,便自恃清高。

此时苔丝的母亲非但不归劝丈夫,反而由此产生让苔丝去认本家的,然后趁机嫁给有钱人的愚蠢想法。当苔丝受到侵犯并拒绝嫁给亚克雷后,苔丝的母亲感到非常沮丧和失望,她不停地抱怨苔丝光顾着自己,不为家里人着想。她甚至责备苔丝说如果不想嫁给亚克雷就应当更小心一些。苔丝的母亲从未考虑过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她从来没有警告过苔丝她所面临的那个危险。

苔丝的悲剧与两个男性——亚克雷和安吉尔息息相关。亚克雷认为女性仅仅为男性的玩物而已,他对苔丝的追求更多是由于占有欲和肉欲;而安吉尔则相反,他对苔丝的看法太过理想化,他更多是从精神层面理解苔丝,并拒绝去更真实深刻地了解苔丝。亚克雷的引诱从肉体上毁了苔丝,他像鬼魂一样无时无刻不烦扰苔丝,这种烦扰使苔丝羞于见人,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正常地生活下去。迫不得已,苔丝远走他乡,去一个无人认识她的地区。即便这样,她不光彩的过去总是萦绕她心头,使她无法释怀。

对于安吉尔,苔丝渴望得到他的爱。爱情像甜蜜的毒药一样让苔丝欣然接受并毁其一生。爱情的甜蜜使苔丝和安吉尔暂时忘却了各自的烦恼。当安吉尔得知苔丝与亚克雷的过去后,那份真挚的爱情就转化为苔丝不得不独自享用的毒药。苔丝苦苦哀求安吉尔原谅自己,所得到的仅仅是安吉尔狠心的拒绝。苔丝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女孩,但是她在精神层面极度依赖安吉尔。在苔丝内心深处,她相信安吉尔比她高贵,认为他所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表面上看,安吉尔比亚克雷好上百倍,但是他给苔丝带来的伤害却远远超过亚克雷。安吉尔拒绝原谅使苔丝悲痛欲绝。在没有安吉尔的日子里,为了生存,苔丝不得不去夫林库姆农场做工。

在那里,一方面,苔丝要忍受农场主的压榨,另一方面,苔丝竭力抵制亚克雷的屡次引诱。尽管如此苔丝依旧保留对安吉尔的爱,并不断的批判和责各自己。虽然峰回路转,安吉尔最终回到苔丝身边并意欲与其重归于好,但一切对于苔丝来说都太迟了。苔丝已经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投向亚克雷的怀抱。面对前来心怀悔意的安吉尔,苔丝内心再次燃起对他的爱,这种令人窒息的爱连同苔丝对亚克雷的愤怒在瞬间爆发,导致苔丝将亚克雷刺死以证明她对安吉尔真诚的至死不渝的爱。

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承受巨大的困苦,她渴望摆脱过去的阴影和生活的不幸。但是她的每一次艰难的抉择都使她的处境每况愈下。很显然,苔丝的悲剧不单是由命运造成的。其他一些重要的原因比如她的自尊,世俗偏见,双亲失职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这一悲剧。苔丝的死不是命运偶然开了一个小玩笑。在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下,美丽,纯洁,善良的女孩苔丝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第4篇:苔丝

《苔丝》读后感

《苔丝》写的就是社会如何把一纯洁、质朴、正直、刻苦、聪明、美丽的农村姑娘逼得走投无路,终于杀人的故事。她以不同的艺术形象成就了一个悲剧,老长老长的故事也因为这个悲剧的成功成为了很老很老的人们心中的疼痛。它的情节用现在的观点看似乎有点老套,但却深刻反映了古老的宗法制农村在资本主义势力侵蚀下瓦解的悲剧。苔丝的失贞主要是亚雷.德伯的责任,她第二次落入亚雷.德伯之手是她的父母、安机.克莱和亚雷.德伯共同的责任,而她终于杀死亚雷.德伯则是一位受尽欺凌的弱者的最后反抗。在苔丝身上,我们自始至终看到的是她纯洁本性对逼迫她的力量的苦苦挣扎。

如果说卡门的美在于野性叛逆,简爱的美在于倔强顽强,那么苔丝的美一定在于纯净自然,她是大自然的女儿。她的纯洁就像蓝天一样,虽然偶而会被乌云遮住,可是当乌云散去,世界上最纯净透明的依然是蓝天。

作为女人,她有迷人的外表。漂亮的脸蛋,和恰到好处的身材。哈代给这个美人加了点色,那就是着重去写了她的唇,她唇上的曲线。说那是任何男人都会为之神魂颠倒。红丽娇艳,如花沾露的唇,本身就是情种,再加之细致分明,乖巧柔美的线条,在顾盼流转间,不动人也难。

苔丝是坚强的,乐观的

,她的命运却不可逆转。即使再多给苔丝几次选择,我相信她最终仍然会走老路,除非安玑克莱没有抛弃她远走他乡。关于社会的悲剧,家庭的悲剧,人性的悲剧已有很多定论,令我感到叹息的只有苔丝和克莱的爱情悲剧。两个人吃尽了苦头,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只是物是人非,苔丝选择了死亡来成全他们美好的爱情。终究到底是一场空。对于苔丝来说,她承受的苦难远大于克莱,她内心的彷徨无助克莱永远体会不到,如若不是苔丝的善良痴心,不计一切的去爱克莱,他们早已成为陌路人了。受尽苦难的苔丝实际什么都没有得到,受尽了侮辱,却只想到要成全克莱的高尚纯洁,最后只能把克莱拜托给自己的妹妹。在这场爱情当中,克莱是完全的操控着,最后的大赢家,苔丝是完全的牺牲者,纯粹的奉献自我至死方休。克莱表现出来的虽然看上去是维护心中那份对爱情的信念,实际暴露出来的是那份冷酷与自私!他爱的仅仅是自己虚构的一个形象,并非活生生的苔丝。如果不是在异国他乡遭受病痛的折磨事业的失败我相信他不会还记得有个苔丝在泥沼里苦等着他前去营救。

虽然后来克莱尔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和狭隘,他的心仿佛看见天上有一颗名叫“苔丝”的星星对他说:“亲爱的,现在你原谅我了么?”

很美的感觉。但是,这终究是一个悲剧,仿佛许多的爱情都是如此。为什么不可以抗拒,抗拒那虚伪的道德!离别......,等待......,彷徨......,后悔...... 虽然苔丝和克莱尔最后度过了五天美好的时光,可是,为爱复仇的苔丝结局依然悲惨。

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如果你深爱一个人,就应该接受她的过去,因为过去也是她的一部分,是她心灵的一部分。如果你不能接受她的过去,就永远无法走进她的内心,她那颗深爱你的心。情到深处是理解,爱到深处是包容,因为爱,可以让我们的心像蓝天大海一样宽广,一样无私。因为爱的温度能溶化一切。因为,爱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理由。

第5篇:苔丝论文

论《苔丝》中人物形象

作者:哈代

摘要:

苔丝作为一名农家女子,尽管因为受到阶级压迫,思想上具有软弱性,但她不畏强权,敢于反抗,即便家境贫寒也不依靠自己的姿色去获取利益。安琪·克莱尔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他表面上和蔼可亲,实际上并没有脱离资产阶级的传统观念,尽管他自己也有不清白的历史,却依旧抱着传统的旧观念不放,视苔丝为不纯洁的女人,抛弃了她。亚历克·德伯维尔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喜好女色,多次玩弄苔丝的感情,利用苔丝的年幼无知强奸了她。可以说正是这两个人造成了苔丝的悲剧,一个是从肉体上摧残了苔丝,一个是从精神上扼杀了苔丝。

关键词:

人物、形象、苔丝、安琪·克莱尔、亚历克·德伯维尔

正文:

一.苔丝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善良天真的农村姑娘,她向往人生的真善美丽,但又时时遭到虚伪世界的打击。苔丝的悲剧是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去所谓的远亲家打工,却因为年幼无知而被亚历克骗去了贞操,成了一个“卑贱”的女人,受到当时社会舆论的非议,大家都把她看成不“干净”的女人;苔丝后来与克莱尔相爱了,又因为新婚之夜无法违背良心隐瞒自己的过去而被丈夫遗弃,从而与近在眼前的幸福失之交臂。出于勇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苔丝为换取家人的生存而再次成为亚历克的情妇。最终由于丈夫的回心转意使得苔丝终于忍受不住亚历克的花言巧语,杀死了亚历克成了一个杀人犯,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价。“在世人眼里,是一个罪人,一个堕落的女人,一个受人供养的情妇,最终又是一个杀人犯。但是在哈代看来,苔丝的一切天赋都是她最伟大的美质、她是一个纯洁的人”①。

在这部小说里,苔丝被作者打造成一个动人的形象,作者赋予了她一切优秀品质,她不仅姿色卓越而且心地善良,为人真诚,勤劳节俭,热爱生活。她虽然出生贫寒,家里并没有给她带去什么欢乐,但她却十分热爱自己的家,并且拥有强烈的责任心,为了维护家庭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小说开始不久,她和弟弟夜间驾马车去赶集的时候,老马被邮车撞死,她感到万分内疚。当母亲让她去跟亚历克·德伯维尔攀亲时,她原本不肯去的。但想到老马是死在自己手里,她又觉得她有责任帮助父母摆脱困境,便硬着头皮去德伯维尔家做

工。最后不幸被亚历克诱奸。后来,亚历克·德伯维尔再次遇到她时,发现她一家人都沦落

街头,便抓住她强烈的家庭责任感,甜言蜜语的说了一堆诱哄的好话。告诉她她的丈夫克莱

尔是不会回来了,让她死心。扬言只要苔丝相信他,他就让苔丝一家人过上“上等人”的生

活。在这紧要关头,苔丝的丈夫依然没有出现,为了给家人一条出路,苔丝又一次违背心愿,

跟着自己的仇人一起生活。而这些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家人能够过的好一些。足见苔丝有着强

烈的家庭责任心。而苔丝另外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性格刚强,勇于反抗。这主要表现在她和亚

历克·德伯维尔的关系上。亚历克是一个无恶不作,好吃懒做的混混形象,苔丝从一开始就

十分厌恶他,对他心有戒心。亚历克诱奸苔丝之后,苔丝不仅没有委曲求全,反而愤然离去。

后来,当她再次见到亚历克·德伯维尔时,发现他竟然成了一名牧师,觉得这是对宗教的一

种讽刺。便用尖薄的话揭露出亚历克的丑恶嘴脸。为了阻止亚历克的纠缠,还是用手套进行

反抗,最后,当苔丝意识到亚历克第二次毁掉她时,她愤然拿起刀子,杀死了这个不共戴天

之仇的仇人。

这里,苔丝的高尚品格和反抗精神是值得赞赏的,但有一点还是要认识到,那就是苔丝

毕竟是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的农民世家,其农民身上的某些旧道德观念以及宿命观点也对她

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在她对克莱尔的关系上体现的十分明显。原本,苔丝的失身是

无辜的,但她却认为自己是有罪的,是不忠贞的。因此像一个奴隶般甘愿受到克莱尔的责罚。

克莱尔抛弃她她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而把这一切的罪恶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有时,当她自

己也分辨不出是非时,便将根源归结到命运。苔丝生活的年代是英国资本主义侵袭农村并毒

化社会气氛的维多利亚时代。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无钱无势的农业工人,社会地位低下,

自然会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压迫和欺辱。随着资本主义的侵袭,那些自食其力的占有少

量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农民,都随之破产。苔丝家中的那匹老马被邮车撞死后引起了家中经济

生活的改变。在无路可走之下,委身于亚历克。不公正的法律制度也是导致苔丝悲剧的一个

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法律制度都是以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和承认剥削阶级压迫人民的

权力为前提的,是为维护其反动统治服务的。亚历克在乡野称霸,为非作歹,却受到法律的

保护,而苔丝却被判处死刑。这正说明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不公正性,表明下层阶级的小

人物在社会中是不可能得到公正待遇的,苔丝悲剧命运是当时社会规律的反映。

二.安琪·克莱尔是资产阶级理想主义者,旧知识分子,他出生于一个牧师的家庭,父

母兄弟们都是赫赫有名的牧师,然而克莱尔却不愿从父亲那继承牧师这个职业,他觉得为“上

帝服务”并不是他想要的。他想成为一名农场主,甘愿为人类奉献。由于受到家庭良好教育

的熏陶,克莱尔一直以来都是一名彬彬有礼,温文儒雅的青少年。他蔑视社会礼教,无视世

俗偏见、厌恶城市生活、清高而有幻想,一心想成为大农场主。于是不顾家人的反对跑到乡

下去学习农业技术,决心以务农为业,渴望求知的自由。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克莱尔的做

法代表了先进资产阶级要求改变现状和追求自由的愿望,具有进步的意义。他打心底鄙视名

门世家和阶级偏见,看不惯宗教制度。正因为如此,他不想当牧师,蔑视社会习俗,不把地

位、财富这一类物质方面的优越看在眼里。他认识到的只有鲜美的人生,所感觉到的是热烈

纯真的人情,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自私、个人主义的束缚。他认识到了被资产阶级所鄙视的

人民的价值。他高度评价和赞美苔丝灵魂、性情和本质的自然纯朴,称自己对苔丝的爱情“忠

贞不渝”。克莱尔对苔丝的赞美,是他的人性的表现和对真善美的认识,他对苔丝的爱情追

求也是他对自由的追求。在他还不知道苔丝失身的的时候,苔丝在他心里就是一个纯洁无瑕

的理想少女,他和苔丝是两相情愿,真心相爱的。因此,他不顾父母的意见,坚决要娶苔丝

为妻,是他争取自我解放的一种努力,表达了他渴望新生活的愿望。他虽然不像德伯维尔那

样卑鄙下流,但他也有自私的一面。他喜欢苔丝,一是因为她有甜美的外表,觉的苔丝的“脸

太可爱了”,简直是“从全体妇女里提炼出来的典型的仪容”,她那形体,“全英国里也很少

有”。②二是因为她勤劳节俭,会做各种各样的农务活,将来可以成为他的助手。这种爱情

是抱有目的性的是自私的,经不起考验。新婚之夜,苔丝告诉了他自己悲惨的过去,乞求他

的饶恕。苔丝一再声明“出那件事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孩子呢,男人的事,还一点都不知道

呢。”虽然他本人也犯和苔丝一样的错误,但封建的旧世俗观念还是使他无情地抛弃了苔丝。

克莱尔是一个伪君子,他拥有着在当时还算是先进的思想,却是一种没有进化完全的思

想。表面上开明不为世俗所动。然而却又拥有着地地道道的旧世俗观念。在他心理深层有一

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他自己有过放荡行为,并得到苔丝的原谅,但他却不肯原

谅原本无辜的苔丝。阶级不同的的观念仍深深地烙在他的灵魂深处:他认为“身份不一样,

道德观念也不一样。”他还用传统的贞操观来看待一个女人是否纯结,对苔丝没有半点儿同

情,使得苔丝处于痛苦绝望之中,克莱尔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虚伪的资产阶级道德使苔丝又被

迫回到了亚历克身边。正是这个表面温文儒雅的伪君子使得苔丝最终掉入了万丈深渊。纵观

全书,哈代是把克莱尔当作正面人物来写的,诚然,克莱尔在最后是省悟了,给苔丝带来了

几天的幸福生活,但是,就苔丝的悲剧而言,他的罪责并不轻于亚历克·德伯维尔,他在精

神上摧毁了苔丝,使她陷入绝望,走向深渊。所以“思想解放的安琪·克莱尔不仅是一个道

学先生和伪善者,而且也是一个势利小人”③

三.亚历克·德伯维尔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好色荒淫的形象,是典型的暴发户,资

本家。他轻薄好色,厚颜无耻,先是利用苔丝的年幼无知,强奸了她,给她造成了终身的遗

憾和悔恨。后来又用谎言欺骗苔丝,让苔丝痛苦的投入他的怀抱。正是他造成苔丝一步步走

向毁灭的罪魁祸首。他是苔丝的敌人,一个与苔丝纯洁、高尚品质格格不入的魔鬼。他知道

苔丝家境贫困,骗她去自家饲养家禽,像个幽灵般天天跟在她的身边,当苔丝筋疲力尽的时

候,趁机奸污了她。四年以后,苔丝因失去贞洁,安琪·克莱尔离开了她,当苔丝在这种心

情相当痛苦、生活异常艰难的时候,亚历克又趁机出现并霸占了她。亚历克狡诈虚伪、卑鄙

阴险、无耻下流。当他再次见到苔丝无法控制自己继续布道的时候,便毫无顾忌地脱下那身

教士服,并把一切责任都推到苔丝的身上。在苔丝劳动期间,亚历克更是施展各种手段骚扰

苔丝,他每次出现,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的装神弄鬼。亚历克道德的伪善和宗教的伪善是有

联系的。亚历克当了牧师,四处布道,以为这样就能洗刷他肮脏的灵魂。当再次看到苔丝,

亚历克马上把上帝抛到脑后,恢复了他以往的本性。当克莱尔归来,请求苔丝谅解,而再续

前缘时,亚历克非但没有认识到拆散这对夫妻的罪责,无视苔丝的痛苦,反而讥讽苔丝,这

无疑给悲痛绝望的苔丝致命一击。亚雷自私自利、为所欲为的性格使得苔丝陷入痛苦的深渊。

亚历克追求极端的个人利益,把个人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损人利己。其行为完全违

背了爱情的最高原则,所以最终不能逃脱死亡的惩罚。

综上所述,苔丝是这部小说的牺牲品,然而却是很有意义的,她的牺牲反映出19世纪英

国社会的黑暗面。《苔丝》揭露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朽以及荒谬。而小说的另外两个角色则

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两个不同的代表。亚历克·德伯维尔是一个肉欲主义者和资产阶级宗

教的体现者。他把苔丝看成“性欲的对象”其卑鄙的言行和荒淫的本质说明资产阶级已腐朽

透顶。而安琪·克莱尔是空想主义者,虽然他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但是他却把苔丝过于理想

化,以至于无法接受苔丝失身这个事实。

参考文献:①Dale Kramer:《剑桥文学指南:托玛斯·哈代》② ③参考世界文学文库《苔丝》序言 孙致礼 唐彗心 译

新闻传播学院08级5班

余润松

学号:200818240531

第6篇:苔丝 读书报告

TESS

100511Daisy(金陈洁)“Justice” was done, and President of the Immortals had ended his sport with Tess. This is a sentence coming from the book TESS, which was written by Thomas Hardy, a British poet and novelist. He has a lot of famous works, such as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Desperate Remedies, A Pair of Blue Eyes and so on. Here he put the word “Justice” in quotes was to satirize the judge that was unjust and the society was faulty. From his book, we can see that afte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 lot of peasants in Britain went bankrupt and became poorer. What was more, most poor people at that time lead a bad life. By the way, the book TESS was one of the most typical works which could reflect that social background.

Tess Durbeyfield, the leading character in the novel, was a beautiful, naive and kind-hearted girl. However, her fate was very unlucky. Under Alec’s lure approach, the poor girl was pregnant. Unfortunately, her child died and from now on these humiliating events made her be spurned by others. Furthermore, at the evening of her marriage, she was abandoned by her husband, Angel Clare, as a result of her shameful past. Hopelessly, she came back to Alec. Nevertheless, in order to have her own love and happiness, after her husband came back she killed Alec. Finally, although she had a short meeting with Angel Clare, she still was sentenced to death

for her fault.

Tess is really a tragic figure in this book. She was always looking forward to true love and pure kindness; she was laborious and plain; she had a strong will and an enthusiastic heart. However, she till couldn’t escape from the so-called social morality and the social prejudice. Yes, she was worth sympathy. And apart from this, there were still someone should be mentioned. For example, Alec. Nominally,he was a nobleman. But as a matter of fact, his noble family name was just got by money. What’s more, in the help of his family’s money and power, he did many bad things. And Tess was one of the witnesses of his evils. Personally, I think, his result that he ended with death was an inevitable trend. Besides, here we can see one of the typical phenomena of Britain. This is his class structure which we can see from the influence of the family name of the figures.

In addition, there is one person we cannot neglect. He was Angel Clare. To be honest, when I was reading this book, I felt angry with him for he misunderstood Tess and abandoned her at the evening of their marriage. Moreover, what he chose to do after he knew Tess’s past was just escape. When I read here, I just couldn’t control myself criticizing his heartless and sympathizing Tess’s tragic fate. However, when calming down, I viewed him again. I could not deny that when comparing with other rich people, Angel Clare was more polite and well-educated. Besides, he

loved rural life and wanted to find true love rather than wealth. Be that as it may, what he couldn’t get rid of was the traditional moral idea that was deep in his heart, which resulted in Tess’s being not forgiven and

abandoned. In other words, although he was a kind person in a way, he was still on behalf of the benefit of the capitalist class and kept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pitalist class.

As a person, complex feeling may he or she had after reading. First and foremost, one may have a deep impression on the British society at that time, including the sympathy to the poor and the criticism to the high society. What’s more, the class structure, one of the British symbols, was also performed incisively and vividly in this book. For example, Tess went to ask the Durbeyfield for help was just because her father once heard that they were the distance relatives of the Durbeyfield. His father thought they were noblemen as well because they had the same blood as the Durbeyfield. Last but not least, the emotion between Tess and Clare tells us one truth: if we really love someone deeply, just believe your lover and stick to your love. No matter how much money he has or what mistakes he has made before, if he is willing to tell the truth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that’s enough, isn’t it?

Nothing is perfect and justice cannot be seen from the surface. Just view our society from a clear and dialectical perspective. What’s more, learn to forgive and have a strong-minded will. Then do your best to

achieve it.

上一篇:中心组学习交流发言下一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