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学习工作总结

2022-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总结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工作经验,通过工作总结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水平,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明确自身的成长方向,一步步向着更好的目标前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校本培训学习工作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校本培训学习工作总结

基于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农村教师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以中小学教师任教学校为主要基地,以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要义,以实践与合作为主线,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直接服务于学校、教师、教学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追求的是校内人力资源开发的最大化,注重教师能力建设,着重探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受学校自身建设的制约和影响,加之现有的教师培训机构大多居于城市,远离学校的培训就成为目前农村教师培训的首选。然而,农村教师外出培训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加之农村教师数量短缺,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培训。因此,农村教师需要一种不脱产、不远离家门就能接受到新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一、关于教师学习资源中心

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是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为甘肃农村教师和校长搭建的一个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是一种全天候、全开放的资源共享环境。它以农村中小学为载体,以资源为辅助,为师生提供全面支持服务,是教师和校长专业发展的中心。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分为县、乡两级。县级资源中心一般建在县教师进修学校,乡级资源中心主要建在乡中心小学。资源中心通过配置计算机网络学习系统、卫星电视教育系统、电化教育系统和部分音像资料及图书,帮助教师获取信息,以便教师和校长在共享其他教师教学经验的同时,获取研究教学实践的机会。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建立,不仅适应了农村教师培训的现实需求,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的完善与拓展。

榜罗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是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投资建设的试点资源中心之一,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的通渭、陇西、武山、甘谷四县交界的榜罗镇中心小学。资源中心现辐射学校27所(其中,九年制学校3所,独立初中2所,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19所,幼儿园2所),教学点17个。

二、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在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方面的实践

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建设初期,主要采取了传统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即要求周边辐射学校的教师来到教师学习资源中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联片教研活动。对于教师来说,利用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开展培训是新鲜事物,加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他们的参与热情较高。但是,随着培训次数的增多,培训者和教师都出现了相当严重的倦怠情绪。培训者在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内容的取舍、个人知识的储备、课程改革的把握等诸多方面也很难有新的突破。有些参与培训的教师甚至觉得此种培训并没有省级或者县级培训那样专业。

校本培训是从微观层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但是此种培训的问题在于并没有解决教师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前往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参加培训,对于辐射学校的教师仍然有许多客观上的不便。以榜罗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为例,辐射学校距资源中心15公里以上占64%,个别学校甚至在20公里以外,加之当地是典型的山区,交通条件成为制约教师往返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培训的重要因素。在走访学校中,当地约90%教师是“半工半农”,既要承担学校的教学工作,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农活。在调研中还发现,当地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一个教师负责一个教学班全部课程的现象相当普遍。在此状况下,让教师去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不论在工作日还是周末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困难。在走访学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经过中欧项目、国家义务教育项目、中国-UNDP/403远程教育项目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自身的努力,各个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已拥有相当的数量。目前,学区拥有地面卫星接收系统13台(套),光盘播放点23个及电脑67台。显然,技术设备为当地教师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校本教师培训提供了可能性。

1.最大限度扩散学习资源,拓展培训资源环境

校本培训在某种程度上是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过程,尤其在农村地区,学习资源的匮乏是制约校本培训开展的首要因素。挖掘和扩散学习资源就是将存储在教师学习资源中心“静态”的教育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光盘、图书、学区推荐的优质课等进行定期“扩散”,即将教学光盘刻录后分发到辐射学校,供教师参考学习,将图书采用“流动”图书馆的形式在各个学校传阅,将学区推荐的优质课以“送教下乡”的形式进行观摩交流。这样一来,克服了诸多客观因素给教师和学校带来的不便,实现了人与资源的互动交流,教师既可以“上”得来,资源也可以“下”得去,便于教师在校内也能享受到优质的资源,使校本培训脱离了低水平的重复。

2.努力构建三级资源模式,促使培训可持续发展

资源中心三级模式即是将学区现有的远程设备进行重组。由于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已初具规模,不仅硬件完善,而且网络已开通,在技术与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可视为一级资源中心,继续加强投入,保证其引领作用,为二级资源中心的建立提供示范。分散在一级资源中心周围的,拥有一定数量计算机、地面卫星接收系统和电化教育系统的学校,可以利用现有设备,仿照资源中心的建设模式,逐步形成二级资源中心。对于设备尚缺的学校和各个教学点,可利用自己的光盘播放系统及时接收二级资源中心的教育教学信息,形成三级资源中心。一、二、三级资源中心可以相互交流,相邻的二级和三级资源中心同样可以交流,使资源传播由“点状”的扩散形式演变成一种“网状”的交互形式,促使校本培训拓展为“校际化”培训向更加深入的层次发展。

3.积极调整培训思路,确保培训模式多样化

在现实中,培训的任务、规定和标准来自于学区,其动力不是内塑的,而是外烁的。研究小组鼓励培训者尝试着使用个体自修式、小组学习式、微格训练式、以评促培式、课程学习式、科研促训式、专题链接等多种方式,并配合开展以读书为主题的交流活动,积极倡导教师阅读教育教学领域内的名家名著,实地开展“课件进课堂”的活动,鼓励培训者和教师角色互换,人人参与培训,人人成为培训者。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已然不仅仅是教师参与培训的场地,更多是教师获取信息的“信息源”。目前,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不仅成为当地教师校本培训的主要依托,而且所构建的立体化的培训模式已初见成效。

三、启示

1.高度重视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教师校本培训途径

在农村的现实条件下,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克服由于自然条件的局限给农村教师培训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以网络为手段的农村教师校本培训,一方面让校本培训的手段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使更多教师从培训本身中受益,另一方面,也是要鼓励教师通过网络去学习。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减少培训或不再培训,促使教师达到自我培训、自主发展,真正实现教师成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因此,基于网络的校本培训更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的过程。

2.努力营造以学习为核心的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氛围

教学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活动,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这就要求给教师不断“输血”的同时,更要增强教师自身的“造血”功能。校本教师培训只是加速教师成长的方式之一,而不能代替教师的自我学习。过分依赖培训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势必导致教师专业化进程放缓。如果将学校视为一个学习型组织,该组织则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传播,学习理应成为而且必然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即“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鼓励教师用学习的办法来应对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农村教师的校本培训应努力营造教师的学习氛围。

3.积极构建以需求为前提的农村教师校本培训

传统教师培训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要求型”培训,多由于教育发展宏观层面的需要,带有较为明显的强制性,对农村教师来说是一种远离农村、远离学校的培训。不可否认,此种培训可以让教师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促使教师朝着教育的主流方向发展,借以提高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但是,此种培训较少顾及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农村教师的真正需求,容易造成培训的盲目性和形式化。农村教师培训应针对农村教育的实际,以教师的需求为导向,培训的内容应该是教师的问题,校本培训应更加注意考虑农村教师的现实困难,以此为出发点,积极建构“需求型”的校本教师培训。

以需求为导向不是一味地迎合农村教师的口味,而是让培训更多地激发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要让教师感觉到培训并不是自我实践知识的消解过程,而是依靠已有的经验改善自我心智的过程。

4.大力倡导以参与为主要方式的农村教师培训模式

倡导参与式的培训模式,就是要改变以往把教师看成一个可以接受任何知识的“容器”一“灌”到底,而忽视教师实践经验的做法,而应该把教师当做一个积极主动参与者,努力从教师自身寻找其发展的突破口。培训者应更加注重成人学习的特点,那种“我讲了你应该能听懂”、“我做了你应该能看懂”、“我布置了你应该去思考”的模式和思路应该被“叫停”,把培训者从“高处”拉下来,把教师从“低处”抬起来,倡导“我们一起去解决问题”。培训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催生教师主动关注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的培植等方面。校本教师培训在关注预设性的同时也要关注其生成性,只有教师真正参与到培训中间,教师的成长才能成为现实。

(作者注:文中相关数据来自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之教师学习资源中心行动研究课题组统计资料,以及甘肃通渭县榜罗教育学区2006年度统计资料。)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余文森.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J].教育研究,2003,(4).

[4]郭绍青.关于西部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4,(5).

[5]刁萌萌等.校本培训的内容选择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2).

[6]党小超等.贫困地区教师培训现状及远程培训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3).

[7]郭绍青,吴亚婕.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功能定位[J].中国电化教育,2005,(9).

[8]吴华等.E-Learning ——教师培训的有效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5,(9).

[9]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8.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作者:杨晓奇

第2篇:校本培训形式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分析

摘 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发展备受国家重视,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有:丰富校园教育及课程资源、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保障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等,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目前实践最多的就是校本培训模式。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针对校本培训模式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及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价值进行研究,旨在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路径。

关键词:校本培训;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共同体

在当今社会,学习共同体重视成员之间通过互动合作来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它被认为是一种学习组织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无论是教师还是师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都离不开成员间相互的分享与交流,当前的教育使命和社会职责都是为了培养综合实力高的优秀教师。针对此,通过查阅和分析文献、著作、期刊并访问相关专家,在此基础上,了解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前人的研究分析,总结出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那些特征来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并且梳理出教师学习共同體构建的价值,旨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可靠有效的方法。

1.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分析

校本培训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是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的校本培训形式主要有:教学模仿、合作学习、集体备课、学习理论、课题研究五个部分。

1.1教师教学模仿

所谓教师教学模仿就是要根据名师的教学案例,分析名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特点及教学风格,通过对名师的教学观察,总结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取长补短,达到教师自身发展的一种方法。

1.2合作学习

在校本培训中,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培训的主要形式,主要是通过培训教师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共同探究教学中的问题、探究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

1.3教师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通常是指,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根据某一问题或某一课堂内容,培训教师集体备课,最后一一展示,通过评比,分析出各个教师的优点及不足,以此来检验教师的教学问题,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

1.4学习理论知识

校本培训过程中,对于培训教师的理论知识的再教育,是校本培训的主要手段,通过对不同专业教师分层教学,使其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以此来加深自身底蕴,促进专业知识增长。

1.5培养教师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是教师教育素养转化为教学效果的中介和桥梁,通过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目标。

通过对以上五种形式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往往更注重于集体培训,通过集体的相互展示,发现问题然后提高改进问题,鉴于此,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就能有效连接以上问题,达到经验共享、资源共享、兴趣共同的目的。

2.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分析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现有基础上把自身专业和综合能力更提高一个水平。在过去,我国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在教育政策倡导下开展和实施的。这种情况更需要教师意识到:相互之间自发地、自愿地联结才能形成持久深入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所以如何帮助教师维持对教学工作的热情、提高承担的责任、如何高扬教学道德和价值层面涵意、如何提升教师在新情境下的专业身份认同都十分重要。鉴于此,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征把握,有利于教师了解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帮助教师自愿、自发的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

2.1教师人员的专业性

教师共同体是由教师群体中的人员自愿组成的专业团队,其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都与教师各自的专业和专业成长密不可分。因此,专业性也是教师共同体与其他共同体的一个边界,只有理解了教师共同体的专业性,才能够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它。

2.2组织形式的随意性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建立在具有共同爱好的基础上,教师们共同分享共同发展的一种学习模式,在其组织形式上多是以教师主体为主,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由同兴趣教师联结探讨、学习,以此来增进知识及教学经验。

2.3教师之间的互主体性

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大环境中,每位教师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都会出现随意切换主体的场景,在谈论某问题中,由于教学经验及自身理解的不同,每位教师都有发言权,相应的每位教师都有聆听权,所以存在教师主体的互换性。

2.4价值的共享性

在教师相互探讨探讨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在学习方式上,采用混合学习、真实情境、行动探究的深度学习方式,从发展的共享性来看,中国传统教育倡导共享理念,《礼记·礼运》的“大同思想”、三人行则必有吾师的“向学思想”,“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分配观念都具有朴素的共享概念。

2.5教师之间的合作性

教师共同体以教育教学为基础性实践,通过合作对话与分享性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种合作包括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学校内部教研组与学年组的合作、教师之间的合作等。

2.6团体之间的研究性

教师共同体是以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主要活动内容的,这种研究是一种合作性的同伴研究,而不是在行政命令和考核指标压力下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一般都能做到有的放矢、生动活泼,成果的分享也富有成效;这种研究与专业人员的学术研究是不同的,它以对课堂教学和各种教学活动的反思为基础。因此,自主探究精神是教师共同体的灵魂。

3.结语

对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已经从初步创建阶段跨入了发展的阶段,这要求我们注重它的实践方面。通过探究去发现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征,以此积累经验寻求更高效的途径和方法来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和反思。

参考文献

[1]徐怀录.“教师发展共同体”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194-195.

[2]王天晓,李敏.教师共同体的特点及意义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08):25-27.

作者简介:袁陆军(1978—)男;汉族;甘肃环县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作者:袁陆军

第3篇:立足校本培训打造高素质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覃塘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05年,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在社会上享有盛誉,学校教育向来以优质出名。对于学校的发展而言,质量保证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习型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提升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力,唯有通过培训学习,才能使教师具有主动适应迅速变化的教育的能力和人格魅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把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手段是坚持校本培训。覃塘镇中心小学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培养出来的。这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自我发展后劲足,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比例高,适应全镇小学学校需要。

覃塘镇中心小学培养高素质的学习型教师队伍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培养理念体现三大特点;校本培训坚持四个结合;课改课题研究试验活动载体强调五项要求。

校本培训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和整体优化。如何充分发挥这种培训基地的作用,我们着重理清了三方面思路:一是持之以恒地坚持校本培训;二是着力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三是全力建设以中心校为主的培训基地。

覃塘镇中心小学作出这项决策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其一,作为全镇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的中心校,要切实履行职能,承担教育教学科研培训指导任务,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培养学习型优秀教师,以实现全镇小学教师队伍的均衡配置。其二,校内的均衡。农村学校虽然规模不大,但五腑六脏一应俱全,所有工作都靠本校承担,并积极完成。所以,各小学的教师都必须是承担各项工作的行家,才能保证学校教育工作正常高效地运转。这也是一种均衡,一种优化配置。其三,全镇小学教师力量要实现均衡配置,对薄弱学校的支持,不可能只给予输血,还应把重点放在帮助这些学校增强造血功能。因此,以中心校为龙头,加强各小学培训指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决策、行之有效的措施。青年教师叶晓从中心校到姚山小学支教,由于不适应那里的工作,各方面都遇到困难,特别是她认为较好的教学方法,在壮乡姚山小学却未能收到好成效,她对自己原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几乎产生怀疑。后来通过校本培训,逐步理解了在壮乡学校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她对原有的教学方法稍加改进,就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成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010年,叶晓老师参加覃塘区贵港市和自治区举办的教学比赛,获得广西小学教师阅读课堂教学比赛特等奖,并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青年教师阅读课大赛,获二等奖。这是继黄蕊芬老师于2009年参加首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广西选拔赛课堂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以来的又一课堂教学研究成果。2011年5月25日,黄颖霞老师参加广西小学语文汉语拼音和识字写字课堂教学比赛,又获得特等奖。黄蕊芬、叶晓、黄颖霞三位青年教师教学各有特色,连年获得全国、自治区课赛一等奖、特等奖,收获颇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对学校新课改工作和学习型教师培养的极大鼓舞和鞭策。

覃塘镇中心小学的校本培训工作之所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是所采取的措施切合学校发展实际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这些措施既提高了学校工作和教师工作的效益,又使教师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完善人格魅力,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这种一举多得的校本培训措施,教师欢迎,效果实在,省钱省时,是农村学校培训教师最切合实际的举措。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校本培训中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一、校本培训结合学校教育管理工作

这方面的培训内容,主要是让教师在学校管理、教育理念、师德建设、人际关系、学生教育等方面都增长知识、更新观念,适应新时期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和社会需要开展的各方面教育工作。这对于学校管理,对于农村学校教师做好各项工作大有裨益。如,在新体制下,如何履行中心小学的管理职能?这是一个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于是,我们率先提出并实施了“新体制下乡镇中心小学建设的探究”,被立项为A类重点教育科学课题后,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是如何把乡镇中心小学建设成为“村小的办学示范、教研中心和教师培训基地”,同时提出了实现这个目标的一系列措施、做法,尤其是加强师资培训、打造高素质的学习型教师队伍方面下足了工夫。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通过了专家验收鉴定,已经准予结题,并获自治区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二、校本培训结合教学科研工作

要让校本培训和教学科研工作有机结合,必须做好许多具体工作。首先在组织教师学习培训、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好年度培训计划,并根据学科、年级等实际,成立科组研究小组。研究小组开展的活动内容必须具体落实到位,其中有短线的,也有长线的。短线的内容,就是结合课堂教学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共同研究、探讨、交流;对教师在教学中所采取的创新、探索实验,提出来共同研究和总结,以使教师间资源共享。科组活动也应有长线内容,其中包括参与本校或中心校所承担的课题研究。通过参与这些课题研究活动,增强教师的研究信心和能力。短线内容的解决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培养教师队伍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长线研究内容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全体教师队伍的信心,加上教师们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这支队伍就能形成合力,就有提高,许多骨干教师就能产生。

教学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学科研能扩大教师现代教育信息的接收量,锻炼教师的思维品质,使教师自身得到发展,精神世界得到充实和满足。多年来,我们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结合校本培训开展实验课题研究活动,申报并立项实施了国家级“十一五”重点课题“学校德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自治区级课改课题“新教材实施与实验师资培训的研究”、“小学数学实践创新能力的策略的研究”、“关于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乡镇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模式的研究”和贵港市“中心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又申报了国家级重点课题“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与促进的行为研究”。通过开展全方位的课题研究实验活动,探索和总结了不少有效的经验,积极推进了新课改实施,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改课题研究实验活动载体中,我们还着重强调五项要求:

1.达成“问题即课题”的共识

在课改课题研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典型矛盾引进课题,采用“问题即课题”的教育科研选题思路,让课题研究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

2.人人参与,个个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尽量做到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个个有研究任务。在给教师定目标、提要求的同时,我们也注重给教师一个独立的空间,让教师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

3.专家引领,提升层次

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需要理论的指导。我们邀请教育专家到校指导,从理论上解决课改课题研究的一些难题,确保覃塘镇中心小学课改课题研究的质量。只有让教师的教学实践有了创新的理论,他们才会走得更远。

4.名师带动,分层指导

我们很注重发挥学校名师的作用,引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目前,覃塘镇中心小学拥有市级和自治区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25人。这些骨干教师是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课题的论证、申报、实施,都是依靠这些骨干教师来带领完成的。通过他们的带动和引领,学校的课题研究均能按预设目标进行,保证了课题研究按质按量完成结题,优秀科研成果辐射到全镇各校,广大教师受益良多。

5.搭建平台,促进成长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平台。我们有意识地将教育科研、教学改革、常规活动作为教师成长、发展的平台,给教师更多锻炼、表现的机会,让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成长、成才。

三、校本培训结合教师工作业绩考核

为了保证校本培训落到实处、规范有序地进行,我们通过建章立制来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主要有加强培训机构的管理、培训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培训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我们在此基础上做好培训档案的管理,将教师个人的培训计划、学习笔记、个人听课笔记、心得体会、科研论文等原始资料以及教师参加培训情况、检查登记情况装入档案材料,按继续教育管理规定对教师进行学习培训登记,进行学时学分转换。对取得较好成效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除在年度考核、绩效工资中给予“奖励分”外,还给予“评优、评先、评聘”优先的待遇。

四、将系统培训同常规培训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培训活动

将系统培训同常规培训结合起来,可以使培训目标一致,避免重复培训。比如,常规培训抓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教学常规、教育科研工作培训等,都纳入校本培训活动中开展,并一起检测评估,同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和教育教学能力,共同开发校本课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如《心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等这样富有特色的德育校本教材,就是以学校十佳优秀教师、十佳师德标兵和十佳学生“行为规范之星”“阳光少年”“小孝星”共同努力完成的。这些教师师德高尚,他们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全体学生如沐春风,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覃塘镇中心小学全面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如以往各项工作都默默无闻的覃塘镇黄鹤小学,通过努力,全校13名教师全都成为小学高级教师,其中一人取得中学高级教师资格。近年来,教育教学工作稳居全镇乃至全区农村小学龙头的覃塘镇覃南小学,制定的校本培训计划很具体,检测也很到位,培训内容丰富、面广,教师队伍中乐教、乐学已成时尚。该校的《加强校本培训,打造过硬的教师队伍》刊登在自治区级教育刊物《广西教育》上。覃塘镇中心校经过梯队式、循序渐进的教师成长、发展的培养历程,涌现出一批批自治区、市地级先进个人,韦德孙、覃健、韦柳容、韦柳琴、江玮、何丽清、潘晔分别被评为全市、全区“两基”先进工作者、自治区优秀乡镇中心校校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优秀辅导员。学校建立了全镇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才库,目前有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20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教师3人,重点培养的名师有A类3人、B类5人、C类16人。在掀起新一轮教师培训热潮的今天,他们成了“国培”“区培”辅导教师,已挑起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的大梁。校本培训可谓任重道远,我们仍需努力践行。

要打造高素质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学校就要立足校本培训,打造高素质的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注重培养、选拔好优秀的学校校长;要求教师的学历达标的同时,必须要求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步提高;各小学校的校本培训活动必须在镇中心校的指导下充分自主、科学有序、高效率地进行;全镇小学的校本培训工作都必须认真落实,严格检查,互相交流,善于总结,富有成效。

作者:韦德孙 覃健

第4篇:校本培训学习总结

基础理科 XXX

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如何是扎实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时代赋予每个教师的艰巨的任务,是迎接未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所以,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支跨世纪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完成这项工程,学校是主阵地,校长是负责者。几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开展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本,学校从师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教育的艺术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将我的参训体会小结如下:

在本的校本培训中,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和成长目标等等。普通教师与专家的比较表明,教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教师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校本培训与课堂教学结合,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把教师的技能引到课堂教学的竞争机制上来,注重优化课堂的心理环境,强调愉快教育,坚持民主教学,教学模式由封闭式

转向开放式,教学活动由教师活动为主转向学生活动为主;教学手段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先后开展了“课改研讨课”“创新课大赛”“评选优质课”等活动,听课教师通过评课对每个教师进行考核,通过互评,互学找出课堂教学闪光点,推广典型课堂经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对新教师在校本培训的基础上,要求班内不准备课,有空堂必到骨干教师班听课,骨干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搞好传帮带

通常某一类专门的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把教师当成了学生,从基本的教育理论到各科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就是全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有它的优点,但针对性不够,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而校本培训就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教师之间、校长与普通教师之间,每人的长处、短处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轻教师课堂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的进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等,校长、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就可针对这些常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这些指导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堂外、办公室里。所以,这样的培训模式针对性强,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校本培训与时俱进,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对我们的教学活动会有很大帮助。

基础理科

XXX

2006年12月29日

第5篇:校本培训个人学习总结

一个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教师,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有教育教学教能力的书匠,更应具备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科研业务能力。本学期,学校从教师规划、新课程理念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将我在本学期的培训体会小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上课方面

我始终坚持新的课程理念,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参与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向学生传授技能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方法的指导,在各项游戏活动中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课堂上注重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力求“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在上课的过程中及时把握生成资源,并撰写教学反思。

2、听课方面

本学期我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超额完成听课任务,校内外共听20节课。每听一节课自己都感到收获很大,听课后我也会认真的地评课、思考,撰写听课反思。在听课的过程中把重要知识点,学习其他老师在教学中的技巧。通过学习这些老师的经验,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二、自学方面

本学期我读了许多关于课程改革、优秀课堂教学方面的书,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充实了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 1 -

1、加强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再次研读《课程标准》,使自己更深入领会“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从心里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实践中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学习《教学系统化设计》,学习并初步制定评测方案。尽管不甚理解,但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争取下学期参加本课程的继续教育。此外还有《学习科学的关键词》、《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等专业书目的学习。

2、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了继续教育的学习。本学期我认真阅读《小学语文教师》这本书,这让我对知识的把握更有指向性,体会到作为教师的重要指导作用,使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有了较大的提高。总之,经过本学期的培训,有收获自然也有不足,今后希望自己能从实际出发,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习惯,做到研修结合,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适应21世纪的社会需要,必须开展终身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我将更认真地进行校本培训,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 2 -

第6篇:校本培训学习工作总结

参加本次校本培训,我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学生的无比热爱,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积极学习教育理论,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探索教育的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经验总结如下: 校本培训这项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中心校得力的领导下,这朵教育园中的一朵奇葩现在绽放了。校本培训,是新世纪教育领域的一项新的工程。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教育的兴衰。为国家教育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多次强调校本培训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每学期的开始,我们中心校都把这项工作摆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多次召开会议着力抓好这项工作。大会宣传小会布置,尽可能的把这项工作抓细抓好。使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充电”,以适应教育形式不断发展的需要。在校本培训这方面,向教育行政部门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校本培训工作是一项新的工程。一开始有个别老年教师对这项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总是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再过几年就退休了。学与不学无关紧要,针对这种想法,我们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向他们讲明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们克服年龄大的困难,树立信心、提高认识、齐心协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首先,“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意味着管理者要努力创造适合于每个教师发展的空间;意味着鼓励探索、鼓励创造、鼓励形成特色;意味着每个教师能够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而又能宽容地对待观点的差异;在平和、平静、平凡、平实的教育实践中将“专业发展”作为我们共同的职业追求。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一定要做到校级每学期三次,每周两课时。在集体备课会上,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快使。老教师带动新教师,新老师促进老教师,在集体备课这方面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次,“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意味着每一位员工都是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意味着每个成人都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践行“身教胜于言教”这一朴素的教育真理;意味着家长、社会都是学校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重要力量。不断反省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哪些地方做错了、哪些地方成功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正因为这样,许多老师教学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得了一等奖。

最后,“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意味着在学校要营造一种和谐的、开放的、包容的、支持的组织环境。学生之间是友爱的、互助的、欣赏的;师生之间是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教师之间是团结的、友好的、互进的;领导与教师之间是坦诚的、尊重的、合作的;意味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成就每一个人,每个人的想法都会得到重视,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长,每个人也都有义务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奉献。水到渠成,校本培训硕果累累。由于领导的重视,老师们不断对校本培训认识提高,并积极参与。近一年多来校本培训工作硕果累累,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如王庆杰、王亚等老师先后获得了镇级优秀教师,另外,在老教师中,在校本培训当中不堪示弱,如肖天虎、王耘先后进入高级教师行列。这项成绩的取得,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归功于校本培训这一伟大工程。

我们的校本培训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项工作毕竟是刚刚起步,今后的路更漫长。我们一定要积极进取,力争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总之,取得成绩令人高兴,但只代表昨天,今天和明天要更加努力,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事业去。在教学的人生道路上,“上下求索”。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状态,让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让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开创农村教育新局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7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学习总结

四川省武胜县城南初中

杨建波

本次培训的精彩讲座,让我们从各个层面更新理念,接受了思想上的洗礼,震撼了心灵。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更离不开网络和信息技术,此次听了专家的讲座,感受颇深:

1、网络研修为教师交流、学习提供了有效平台

教师交流、学习是校本教研中的关键环节。在合作与交流、学习中,同帮互助,相互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在交流、学习活动中听到不同的思路和想法,在相互鼓励、融合,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在网络时代,网络技术让我们零距离面对面研究,校本教研中的互助同伴不仅局限于学校内部教研组或课题组,还可扩展到校际教研活动、网络上的教师群体,给教师与教师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2、网络学习应该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

一位好的校长,要有一群好的优秀的教师团队来支撑,有了好的老师才有好的学生,好的学生才造就了一所好的学校,一所好的学校成就了一名好的校长,一名好的校长引领了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优秀的骨干教师培养出更优秀的更出色的学生。要想成为优秀的一员,光靠努力和不断的反思进取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网络研究学习,查阅资料,掌握更多的知识,如果我们老师回回上新课,次次走老路,凭证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学生只从教科书和老师的教学中获取知识,那么,学生掌握的知识太少,知识面太狭窄,因此,学校要重视把网络学习管理纳入学校管理日程中来,要求老师和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能力,积极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地进行网络交流、学习和学习,为校本教研和学校管理开辟新的舞台,网络研修不只是教师之间的研磨平台,也是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的学习交流、学习平台,学习别人,反思自己,有助于学校的进步和发展。

3、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匹配

微课、翻转课堂、视频录像课等的到来,彻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使教师尽快接触和掌握,就要录制成视频,让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分主题切片研磨,对知识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思维加工,反复提炼,达到最佳的效果,重新录制成微视频,为其他教师和学生共享,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学会录制和视频的制作剪辑,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信息技术设备要及时更新,确保网络的畅通,如果要让老师不花很多时间在录制和视频的制作剪辑上,在大型学校配备一个多角度全制动定位的录像室,它不需要人工录制,上完一堂课,教师、学生活动自动生成。

学习培训结束后,我会把在这次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未来的教师应该是懂网络和信息技术,并能熟练运用网络以及信息技术为我们教学服务,充分整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不然,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被社会所淘汰。我们应带着不甘落后、自强不息、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武胜教育精神,利用网络及信息技术,加强教研教改,力求寻找适我校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续写武胜教育新篇章。

第8篇:教师校本与网络研修整合培训总结学习心得

这次培训,意义重大,收获匪浅。此次学习内容聚焦“校本与网络研修整合”的学习项目,应该说是我们一直所希望的一种有效研修。中国教师研修社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我们明确了新形势下,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研修有了新的发展趋势。以往的研修,老师们都认为与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多大的帮助,甚至无关。所以在网络远程培训过程中出现挂机、应付等现象,收益不大。这次的项目学习让我们耳目一新,因为“校本研修”是接地气的研修项目,也是我们一直苦苦追求又始终没有突破瓶颈的校本研修管理,校本与网络研修的整合更能拓展教师研修的眼界、海量的资源分享和丰富飞教育教学经验的借鉴。中国教师研修社区此次开发的平台从教育部门的角度来说,则搭建了校本研修与教研管理的平台,是一个好帮手;从区域培训机构来说,为我们破解校本研修管理难题

一、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势在必行

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实践”这一专题学习中,吉林省教育学院的宋海英老师以长春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项目为例给我们分享了经验和做法。宋海英老师认为,理念达成是关键。的确,一个人要改变行为,首先要改变观念,而观念的改变在于理念的达成。尽管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如时间空间的制约;异校交流和专业引领的障碍;校本研修管理手段滞后;缺乏对教师持续性支持平台等。但长春市对这个项目研修工作开展始终持之以恒,终有成效。基于教师研修为核心,主要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和对教师专业成长真正有效的角度出发,通过网上网下结合,通过主题活动给予落实;围绕课堂教学,整合远程学习与教学研修;做与学思研结合,着力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长春市宽城区中储粮吉林希望小学校长马巧燕给我们分享了该校“校本研修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和成果,对此深感钦佩。“蓝裙子”的故事引发的“蓝裙子效应”,从备课教案—同伴意见修改教案集体备课上课教学,形成了网上网下研修一条龙,她把本校的校本研修概括了几点收获:研修形式的转变激活教师成长愿景;研究内容的草根铺设教师成长之路;研修平台的搭建助推教师高速发展;研修团队的互助助力教师整体提升。有了成效自然要有所辐射、分享经验。显然,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势在必行。

二、新形势下,教师培训模式的新思路

在“教育部关于教师培训模式改革思路介绍和„三同三案‟网络校本研修模式介绍”环节中,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廖玉萍从教育部教师培训改革方向;校本研修研什么?网络带给我们什么支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实施设计等四个方面明确了校本与网络研修整合的发展趋势。我们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推进信息技术在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教育创新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2020年总体目标是“三基本两显著”。所谓“三基本”是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所谓“两显著”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和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水平的显著提升。国家“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着重解决教育信息化的局限性。关键在于营造网络学习环境,推中国教师研修社区平台设计理念: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学校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能够支持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教师备课工作减轻工作负担;利用网络工具促进教师养成专业交流的习惯,深度思考的习惯,推动教师终身学习。从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深入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

三、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是现代教师的基本条件

李荣辉老师为我们演示了中国教师研修社区的“平台功能操作”。主要从教师备课室和教学管理室两个环节介绍了这个项目的引用。比如教师可以在平台的word文档里书写学案、教案、目标等,也可以在网页上书写听课的感受、建议等。我国预计在2017年要求全国教师要具有信息化技术能力的操作。显然网上网下的研修形式已走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我们不得不改变观念,创新理念,逐步发展。

其实“营造网络学习环境,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在于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切实发挥校本研修的基础作用。校本与网络研修整合是使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细致化和可持续化。关键在于这种模式和平台根植教育教学一线土壤,接地气。也许开始会很难适应,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果我们持之以恒,不厌其烦,不断创新,进步。把每个细节做好,就是把质量做好,而质量则成就发展。最让我启发很大的是“三备两打磨”这样的备课模式。平时我们备课并没有意识到备课对上好一节课尤其重要,一般依靠一本教材和教参,按照教案的三维模式进行备课,在许多反面没有做到细致而灵活。这种“三备两打磨”的模式让我们更为细致:首先选择课例,自主备课,通过网络上传,在网上与同行或资深的专家教师进行互动互评修改,确定主讲后,修改教案,实践教学,研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然后磨课。这样的模式将挑战我们的行为、理念和设计。因为它的难度在将教师的学习行为改变。从接受培训到参与研修,从课程中心模式到网络学习社区模式—交互在线学习(基于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问题的)+现场研讨、时间;从十天半个月到常态化。 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到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究竟是什么等一系列的细节都要细致化、常态化,的确需要一定坚持力。这些能力的操作实际上已经明示了未来中国教师应具备的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时代所需能力,不断创新,才能起航远行,杨帆万里。

第9篇:校本培训学习心得

在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中,感触良多。通过开展校本培训,我逐渐树立了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努力优化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努力使自己朝着成为师德高尚、素质精良、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的方向而努力。我觉得当好老师需要具备三点:

一、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在学生面前,最具有说服力的是过硬的专业知识。如果你有良好的知识储备,自然会受到学生的钦佩,这样你在学生面前会更有说服力,更具威信。信息社会发展迅猛,学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也是不断增多,因此教师的知识要跟上时代步伐时时更新。

二、教师要懂得智慧的课堂技巧。 教育要研究方法与技巧。教育真的有很多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究,很多策略等着我们去挖掘。做为一名教师,教学技能的应用与教学活动时是一体的,并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从表现形式上看,板书、多媒体课件、演示和实验等都是教学技能:同时它又是借助于教师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慧活动方式,如思考、判断等。要让学生爱上、上好你的课,有很多东西你要准备,有很多东西要提前学习。只有这样,你的课堂才会技术含量高,趣味性浓。

三、教师要拥有良好的品质素养。

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教才是上策,言教是基础。教育学生,必须先做好自己。一位有着良好品质的教师,能够给学生起好榜样的老师,在师教方面就做得到位了。以为老师以他的言行,他的自身魅力来感染他身边的学生,这样的教育能达到事功倍的效果。我也会时刻提醒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好言教,更做好身教。

通过校本培训学习,使我更新了教育理念,树立了现代教育思想,优化了知识结构。我认识到关注学生个体,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我在今后着重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独特和创新之处,消除这种紧张、畏难的心理,用亲切的语气,和悦面容,鼓励的话语,激励性的评价。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多种学习方法,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上一篇:生药学实验大纲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师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