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论文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与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于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了更高的重视。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社会建设与规划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和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在开展岩土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对于各个项目的运转均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本文深入探讨了岩土工程中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希望以此来推动我国岩土工程实行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方法探析;

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岩土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更是对该项目的运转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建筑项目的持续稳定发展。虽然我国在岩土工程技术方面的发展与国外相比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同时大多数技术都源自其他国家,但在经历了长期的探索之后,我国已经构建起一套基本的地基处理方法,下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1 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便开始在岩土工程中使用地基处理技术,当时我国在进行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时大多使用浅层处理技术。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为依靠沉桩机与振冲器在黏性土地基上成孔,之后在其中填入碎石以及卵石以形成桩体。而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进一步引入了外国的先进技术,并且在地基处理技术的创新与实际运用方面也取得突破性的发展,这也有效推动地基处理技术的进步。后续改革开放的推进更是让我国的地基处理技术维持着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

2 岩土工程概述与发展现状

2.1 岩土工程概述

岩土工程属于一种新型的技术体制,主要作用在于处理好岩体与土体工程间存在的问题,并且涉及到地基与边坡在内的各种问题。其研究范围涵盖岩体与土体两方面的内容,其中前者与整个地质历史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通过一系列地质作用建立起复杂的结构与环境。因为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各地的岩体经历的地质作用也存在差异,同时其工程性质也会出现相应的不同。岩石暴露在地表之后,便会经历风化作用的影响,变成泥土并在风与水流的影响下转移到其他地方,最终产生土层。在进行土木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时,可以通过不断进行实践来推动岩土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

2.2 岩土工程发展现状

2.2.1 岩土工程勘察现状

在针对岩土工程勘察现状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地质形态,当前在开展施工现场的勘察时,往往会发现其中存在着大量不明地下物体与空洞,这对于地基的分布状况以及埋藏深度的判断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其次是界面划分,其内容为针对施工现场的岩石风化状况进行划分,同时分析其整体的地质构造。再次是岩土参数,即针对风化岩、颗粒土以及岩土层在内的各种指标进行勘察。最后是技术素质,也就是勘察技术工作者是否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是否能够对工作内容拥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要重视不同专业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2.2.2 地基处理现状

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在开展岩土工程的过程中都会采取各种方式来实现覆土层的有效利用,同时采取浅埋基础来开展施工。若在其中出现了地基不均匀沉降的现象,便可以通过综合分析上部结构与地基协调性等手段来实现结构措施、建筑措施以及地基处理之间的有机结合。此外,在进行地基处理时应当以全局视角出发来决策处理措施,举例而言,在地基的标高处可能会出现不均匀的岩土地质,所以应当结合土质地基的实际状况开展研究,并依靠科学的加固措施来确保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的实际需求能够得以实现。此外,还可以通过换填可压缩性土质的手段来适应其中发生的部分变形,最终实现减少沉降差的建设目标。

3 岩土工程中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地基的作用在于承受建筑的荷载,对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具有关键性的影响,若缺乏良好的基础,建筑便无法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在建筑和地基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区域,通常在施工过程中将其称为基础工程,该项工程也极为重要,其功能在于把建筑的质量传导至地基处。因此基础工程和建筑本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接触,其质量的优劣以及稳定性的高低会对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造成直接影响。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能够顺利竣工,提升施工的效率与质量安全,应当妥善开展地基基础工程,这也是当前复杂程度最高且投入金额最多的工作,一旦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发生问题,便可能导致建筑受到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在开展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忽视地基的建设。

4 岩土工程地基勘察的方式

在开始进行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首先需要重视当地的地形条件,这使得施工人员对于地基的设计工作,尤其是对于地形条件变化所引发的地基变形,有较大的依赖性,在最为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发建筑物后期的变形。这些问题的出现,体现出地基不均匀的问题依然广泛存在。

在开展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时,施工人员还应当重视地基的稳定性,这也是所有勘察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所有人最为关注的一项问题,地质条件对于地基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岩土工程的地基基础,若出现较为严重的地基变形现象,便可能引发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施工人员在进行岩土工程的地基勘探时存在着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其勘探技术往往缺乏科学性,最终导致其制定的设计方案在投入到实际施工过程中之后发生各种问题。这些安全问题的产生会进一步提升岩土工程施工阶段的不稳定性。所以在针对岩土工程开展勘探工作时,施工人员应当在充分参考施工现场特点的基础之上,评估平面面积以及深度面积,从而明确施工区域的深度,提升岩土工程的整体质量。此同时,还能够以此来提升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5 岩土工程中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

5.1 强夯处理法

强夯处理法能够依靠重力的作用来针对土体进行压实夯牢,通常会采取质量处于8~10吨之间的重锤来提供重力来源,并且将重锤的高度设置在距离土体20m的位置。在下落阶段形成的巨大冲击力会通过动应力的形式进行传播,从而压缩土体内部的空隙,以此来实现压实土体的目标,进一步提升地基的强度。这种地基处理方式在操作方面较为简单便捷,能够有效的处理各种黏性土以及杂填土,其效果也极为显著。在使用这一地基处理方式开展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连续地对地基进行夯击,这种施工方式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地面震动,从而对周围的建筑造成影响,对于周边居民的安全可能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施工方应当尽可能避免在建筑物密集的位置使用强夯处理法进行地基处理。

5.2 预压处理法

预压处理法能够有效地针对一些软弱地基进行施工,在使用该技术进行施工前,需要在其中设置静荷载,在等待地基被完全压实压牢后,便可以将静荷载移除,以此来提升土层所具有的承载能力并防止建筑物在竣工之后出现严重的沉降问题。这样的地基处理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整体强度。在针对黏土、淤泥在内的各种地基进行处理时通常会采取预压处理法,其中包括了堆载预压以及真空预压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虽然该方法拥有操作方式便捷、造价低廉、材料获取便捷等优越性,但在实际施工阶段依然需要严格依据水压以及地基沉降的具体状况来开展预压控制工作。

5.3 土工聚合物处理法

土工聚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化纤合成材料,这种材料的使用对于地基处理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该材料所具有的优点包括抗拉能力强、重量轻等,这也为地基的处理工作产生了较大的便利。此外该材料还拥有相对较强的抗腐蚀与侵蚀能力,因此施工方可以将其运用至边坡地基处理的过程中,它具有的隔离、排水等功能有助于提高土体的弹性以及地基的承载能力,有助于提升地基的稳定程度并防止发生过于严重的沉降问题。这些优越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砂石材料缺乏疏导与渗透功能的问题,同时减少了项目的造价,为地基处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当前许多施工企业会把土木聚合物使用在河道沿岸护坡的建设之中,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固地基。此外该材料还拥有排水与反滤的功能,因此可以将其用于各种堤坝地基的处理过程中;最后,在开展道路施工时,施工方能够将其用于夹层施工,也可以避免地面沉降与翻浆的现象产生。这不但能够减少投资费用以及施工周期,还可以有效地提升施工的安全与稳定性。

5.4 砂石垫层处理法

砂石垫层处理法需要把基础面以下的部分软性土质挖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夯实,同时在内部填入具备较高强度、较低压缩性并且不具有腐蚀性的材料,以此来形成地基的持力土层,并且逐层夯实。该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地基所具有的承载能力,由于地基的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持力层的抗剪强度,所以在进行砂石垫层的置换之后施工方能够以此来提高抗剪强度,最终实现避免沉降问题发生的建设目标。依据过去的经验,在地基发生沉降时,浅层的沉降在总沉降中占据了相对较大的比重,同时依靠置换层的夯实压牢以及持力层的应力扩散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天然土层的承载压力,并对其沉降造成一定的限制。这种施工方法通常会被运用至高层建筑地基的处理过程中,其主要特性在于因地制宜,在施工过程中无需采用特殊的设备,同时其施工费用也相对较低。

5.5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法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法能够用于软弱地基的处理,其施工流程是把包括水泥、碎石以及粉煤灰在内的各种材料添加至沉管内,以此来制造地基桩体。其中水泥与粉煤灰能够有效地提高地基桩体的强度以及整体性,并确保应力可以依靠桩体传输至深层地基以内,防止其发生整体沉降现象。该方法不但工艺较为先进,可以在灌浆阶段有效的控制质量,还可以通过粉煤灰等工业废料来减少项目成本。

5.6 高压喷射注浆处理法

高压喷射注浆技术在充分运用了化学注浆技术的基础之上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该技术的主要原则是依靠钻机先进行钻孔,之后再将注浆管插入地基土层中预定的位置,并把压力提升至超过2MPa以开展浆液高压射流,这样的高压射流方式会导致周边地区的土体遭受损坏,导致土体和浆液之间充分混合,同时依据固定的比例进行排列。在浆液凝固之后,地基土体中便会产生固结体,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避免发生形变,还可以发挥加固地基的效用。

6 岩土工程中地基处理的质量控制措施

6.1 地基的测量放线

地基的测量放线是所有施工单位在进行地基处理时需要完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确保测量放线工作能够保持较高的精确性,这也是保证地基工程顺利竣工的基础。由于测量放线工作的完成质量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放线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做到科学高效,以此来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提升。

6.2 地基的施工材料控制

在进行岩土工程地基处理工作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重视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这是因为地基材料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岩土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开展地基施工时,也应当保证各种建筑原材料质量达标,并且在运用至实际的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时也能够满足岩土工程的技术质量需求。在进行地基处理工作时,为了针对地基进行科学有效的施工,应当针对其中的各个阶段开展科学的质量控制,确保建筑原材料的质量能够得到科学的管控,最终实现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

6.3 地基水泥灌桩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地基处理施工时,许多施工单位会采取水泥灌桩技术来开展地基的加固施工,因此针对其各个施工步骤进行有效的规范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岩土工程中地基施工的整体质量。在开展施工之前,应当针对各种钻孔设备进行严格的检验,从而保障其底座与顶端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在开展岩土工程时应当尽可能避免发生底座移位与下陷问题出现,从而保障灌桩质量。同时施工方还应当在钻机达到设计高度后,对孔径的大小与钻孔的深度进行检验,如果检验结果显示其能够满足设计标准,便可以聘请监理人员进行合格性检验。最后在灌桩阶段,应当尽可能使用混凝土作为原材料开展后续工作。

6.4 管理体系与人员管理

针对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是改善地基处理效益的重要手段,为了推动质量控制措施的开展,应当在实际开展岩土工程的过程中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以此来提升岩土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依靠全方位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施工过程记录来为地基处理工作的完成提供充分的保障,为后续过程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在开展地基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如何针对各种人为因素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的重点,同时技术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素养以及管理者的能力也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地基处理的质量,岩土工程所采用的技术以及管理制度均由施工管理人员所决定,而安全管理、设备操作等工程项目也不例外,所以应当加大力度进行岩土工程施工的人员管理,以此来提升质量控制的效益。

7 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在进行岩土工程中地基处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建筑的质量安全,为此应当加大力度进行监督与检测工作,从而保障岩土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在开展岩土工程地基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以工程的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采取科学高效的手段来提升地基的稳定性以及坚固性,同时还应当采取各种手段提升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监管效益。为此岩土工程管理人员应当致力于提升其专业素养,并依据实际工作情况来进行经验的积累,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探索更加科学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不断突破现有技术水平的方式来提升岩土工程的经济效益。通过这种手段来确保建筑质量的安全性,推动我国的岩土工程事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艳.岩土工程中地基处理主要方法探析[J].科研,2015(68):52.

[2] 吴勇.岩土工程中地基处理主要方法探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7):108.

[3] 何溪德.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6):535.

[4] 盛小龙.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方法与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8):2.

上一篇:循环压力治疗仪联合下肢操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血栓的效果下一篇:地方经济与房地产市场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