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2022-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体育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文化与制度建设

体育教研组作为学校最基本的组织,是策划与执行各项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主体。为保证有效完成学校体育工作任务,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切实提升全体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育教研组团队文化和制度建设非常重要。

1个团队或1名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仅要有知识能力,也要有对教研的认知和心态。既使个人能力突出,但缺乏正确的思维意识、行为准则、价值观,也难以在教研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此,学校体育教研组一贯坚持“传承发展、理想信念、职责担当”的教育,以老一代体育人敬业精神为学习榜样,筑牢理想信念,树立目标责任感,以抓实抓细常规管理为准则,逐步完善体育教师量化考评制度,以此激励团队和个人共同发展进步。

一、发展的灵魂: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传承优良体育精神

精神是一个团队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信念是人生奋斗的目标以及针对这一目标所持有的坚定不移的态度,唯有精神和信念达到了一定高度,团队才能在历史的变革中发展与壮大。

(一)胸怀责任担当,坚守教育信仰,激发工作内驱力

“参观校史馆”是每个重庆市凤鸣山中学(以下简称凤中)体育教师必须经历的教育学习活动,“以史为鉴”方可筑牢信仰、升华精神、明确职责担当。凤中校史馆里不仅展示了众多的体育荣誉奖章,还展出了老一代凤中体育人在艰苦环境中用双手一点点建立学校、修补操场、自制体育器材、组织开展各项学校体育活动的简介和图片,以及老教师们保存完整的体育用书、成套的教案、工整规范的点名册和成绩册等,展现出了老一代凤中体育教师艰苦朴素、规范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退休教师座谈交流”也是学校和体育教研组每年坚持组织的教育活动之一。座谈交流内容包括凤中体育发展史简介、教学技能技巧经验介绍、体育教师基本功培训、教师责任心养成、学校各项群体活动组织开展、学校运动队训练管理和运动员选材,以及学校体育科研工作等。通过交流座谈活动,使年轻教师们更深刻地了解到了老一代凤中体育教师坚守教育信仰、敬业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到了凤中体育教研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及为实现奋斗目标所持有的工作态度,从而有效激发了年轻教师投身学校体育工作的內驱力。

(二)发扬体育精神,积淀体育文化,做好学校体育传承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个团队和个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有精神支撑,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人的创造力,形成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做到有梦想追求、有责任担当,在积极主动的奋斗中不断超越,从而享受奋斗的快乐和价值。

凤中体育特色发展从建校之初就得到了学校领导集体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学校发展的主要办学思路。目前学校已基本形成了“一校多品”的业余训练格局,共建有田径、足球、健美操、羽毛球、射击、乒乓球、击剑7个校运动队,长期参加各项目业余训练的学生近500人,相继培养出了代表中国参加巴西里约奥运会的运动员、世界青年冲刺射击比赛冠军、6名国家级运动健将、30多名国家一级运动员等优秀体育人才。

成绩的取得源于凤中体育团队优良体育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源于凤中体育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近几年,人们的价值取向不断在变化,年轻教师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不少的诱惑,学校始终把培养团队优良体育精神放在体育教研组发展建设的首位。为此,学校建立了凤中体育荣誉榜专栏,大力宣传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积极进取、成绩优异的教师和学生。同时,在学校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方案中加大体育量化分值,为敬业负责、踏实肯干、成绩突出的体育教师提供物质保障和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二、发展的根基: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制度建设是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研组团队的发展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创新进取。建立和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各项规章制度,引导个体和集体行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保证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学校体育工作良性开展的坚实根基。

(一)逐步完善常规管理制度,保障教研工作有序进行

抓好常规管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要求,为此学校根据“一校多品,志在一流;一点带面,普及发展”的学校体育工作发展思路,首先在校级领导分工上进行了明确分工,成立了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2位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课堂教学、体育科研、群体活动和运动队建设的管理。其次采取项目责任制,每个年级、每支运动队都有具体负责人,体育教研组作为策划与执行的主体,负责各项常规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实施。

凤中体育常规管理制度分为4类,即常规教学、校园群体活动组织、体育场馆功能室使用、体育管理人员职责。这些制度和要求责任到人,以展板的形式分布在各个相应的位置,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学习领会,以便增强教师的责任担当意识。同时体育组安排专人按各类活动时间进行考勤、考评,采用每月例行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结合,做到及时公示纠正问题,并将其纳入学期末个人常规量化考核评比。

(二)结合学校实际丰富课程体系,保障教研工作特色

作为全国首批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和重庆市高中体育课程创新基地,学校不断探索体育课程体系探索,以特色工作吸引教师,凝聚教师的工作信仰。根据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了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1.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构成

(1)初中多样化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原则主要有4点:一是遵循《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理念和运动水平目标;二是参照《重庆市中学生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三是根据初中升高中体育考核要求;四是结合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师资情况。

(2)初中体育教学体系内容组成必须有4个单元,即1个体能、2个运动技能、1个健康教育。其中体能项目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5项内容,结合中考体育项目进行学练和评价考核。运动技能在每个年级每学期由年级负责人上报教研组长,再由教研组长统筹确定,并定期组织单元小结,相互学习交流。

(3)初中体育课程评价构成主要按分数(100分)换算成等级评定(A、B、C、D、E)。各项评价权重是:体能占50%、运动技能占30%、健康教育占10%、行为表现占10%。其中体能项目以中考项目为考核项目计分,评价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进行量化统计。

2.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构成

(1)学校高中体育走班选项教学已经坚持了10年,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课程管理模式。高中一年级学年上学期主要以必修必学模块为主,以行政班级组织上课,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和高二、三年级进行年级内走班选项教学,目前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6个项目的选项教学内容。

(2)高中体育教学体系内容组成以模块的形式呈现,按照《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平均每学年修习4个模块,结合实际情况,学校将1个模块设为12~18个课时。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为了便于教学组织管理,确定了在高一年级上期进行体能、田径、体操、武术4个模块的教学,且模块之间的教学并不相对独立,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其他年级每学期开学第一月按照行政班级进行体能和健康教育学习,之后再根据学生选项实施走班教学。

(3)在高中体育课堂评价方面,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体能与专项技能、进步幅度与行为表现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体育课学练水平,并建立了“重庆市凤鸣山中学学生体育档案”。其中专项运动技能评价参照了上海体育学院编辑的“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既认定了学生该项目学练达到的等级标准,又进行了分值量化,有助于进行学期学分综合评定。

三、发展的保障: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学校自2011年起就开始实施体育教师量化考核评价方案,其目的是明确职责、奖优罚懒、激励个人成长发展,调动教师投身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在具体执行中,体育组也在不断修改和完善考评方案,迄今已修订到2019年版。评价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学常规和教师个人能力发展两大类(见表1)。评比检查流程是教师先根据评价标准自评,再由高中、初中备课组长复评,最后由教研组长审核并上报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一)教学常规类评价(60分)

1.体育课教案类(23分)。主要检查体育教师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计划、课时教案的编写,以及课后小结和二次备课情况。每学期固定检查3次,前2次主要是找出不足和问题,提醒教师及时更正补充,最后一次则在学期末进行,实行量化考核评定。

2.课程考核总结类(37分)。主要检查以下内容:教学单元总结评析不得少于2个,少一个扣4分;学生体育课成绩表按照实际上课班级数,分选修班级成绩(高中)表和行政班级成绩表进行检查,差一个班扣1分;学生考勤行为表必须是原始记录,按照行政班级和选修班级(高中)统计个数,差一个班扣0.5分;听课记录每位教师必须完成20篇,差一篇扣0.2分;学生体育档案,每学期末完成表格填报,因身体原因未参加体育课学练和相关测试的,必须有医院证明,差一人扣0.1分。

(二)教师个人发展类(40分)

主要是对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科研情况进行检查统计,包括论文撰写、课题研修、教师赛课、校本教材编写、参与校园体育竞赛活动组织和运动队成绩等。

1.参加校区级以上培训、观摩等活动,完成心得总结或编辑简讯上传体育组并在凤中外网挂出的,一份加2分。

2.论文、赛课、体育教师基本技能大赛获奖:国家级一等奖7分、二等奖6分、三等奖5分;市级按5分、4分、3分加分,区级按3分、2分、1分加分,校级一等奖加2分,二等奖加1分。指导教师、第二作者及之后作者加0.5分。

3.论文发表:国家级核心刊物5分、非核心刊物3分,市区级刊物记3分、2分。

4.参加校级以上展评课等:包含“KDL课题录像课”“一体化实验项目”课、区校级展评课和公开课,每上一节加1分,参与相关数据统计工作的一节课加0.5分。

5.参与课题相关工作:申报课题被批准立项的,主持人加3分,主研人員加1分;课题结题的,主持人再加3分,主研人员再加1分。

(三)体育教师量化考核奖励

每学期末根据上述两类量化考评结果,以分数换算成等第呈现,等第标准: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低于60分为不合格。对达到优良等第的体育教师给予奖励,对仅达到及格等第的教师,在承认其完成工作的同时,使其知晓自身不足并明确今后努力改进的方向。

多年来,凤中体育教研组传承老一代优良体育精神和理想信念,开拓进取,不断完善体育教研组文化和制度建设,使这个团队始终保持着激情与活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不断深化,我们必须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体育人的理念,进一步贯彻理解“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结合“教会、勤练、常赛”,探索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为学校体育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石飞 姜雷 刘梅 杨永春

第2篇:赣州市中学体育教研活动现状与对策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观察法等,探讨中学体育教师教研活动的开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中学体育教研活动在赣州市城区开展的较好,但在县城以下处于起步阶段;体育教研活动能够在基层开展,但内容及形式不够丰富;体育教师对体育教研的认知水平一般;各级学校对体育教研活动的重视程度不一。根据体育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更好地开展体育教研活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教研;教研活动;教师专业发展

体育教研活动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体育教师适应课程发展的现实要求。体育教研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影响着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加强教研活动。近年来,体育教研成为了中小学一线老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有学者从教研活动的发展机制、教研模式、提高教研质量、创新教研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1-2]但较少用实证的方法研究教研活动。因此,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加强中学教研活动工作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对中学体育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探讨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该研究试图通过调查研究中学体育教研活动的开展现状,指出中学体育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为中学体育教研活动的开展及改革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江西省赣州市中学体育教研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参与教研活动的方式、教研的内容等展开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赣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进行文献检索、查阅大量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梳理、分析与归纳。

1.2.2访谈法

以开放型访谈和半开放型访谈相结合,在赣州市三十所中学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初中体育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相关情况以及他们对教研活动的一些看法。

1.2.3观察法

通過自身参与中学体育教研活动中所观察到的公开课、集体备课等形式,观察和记录了公开课和常态课共 20 节,其中公开课和常态课各 10 节。通过对公开课和常态课的综合分析,为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赣州市中学体育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

在访谈和实地观察中了解到,赣州市市区的教研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有教研计划、教研活动时间的安排等,主要是以区为单位集体参与教研,并且各个学校内部每周有一次教研活动。市区配备了专门的教研员、各校有体育教研组长;每周会举行集体备课、一个月有两次或以上的公开课教研活动。但在县城和偏远的乡镇各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不容乐观,大多数学校没有相应的教研活动、没有具体的计划和安排,教研活动开展的次数甚至为一学期一至两次,开展的体育教研活动也比较随意。

2.2赣州市中学体育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

当前中学体育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形式的前五名依次是: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公开课、自我教学反思、体育教师技能大赛,其中最普遍的方式是集体备课、听评课和公开课。县城乡镇的体育教研活动都是由各校的体育教研组组织,处于务虚状态。

2.3赣州市中学体育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参与情况

从访谈及观察中了解到体育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平均每周一次,主要由各校的教研组安排各个学科进行教研活动,主要形式是集体备课,以便教学经验的交流及讨论教学内容的教法;城区每月1-2次的以区为单位的体育教研员牵头的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的方式展开教研,乡镇的教研活动是以听课和自我教学反省为主的形式。

从访谈了解到中学体育教师大都肩负着多个班级的体育课程教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量比较大且承担着学校的其他工作,有的体育教师还要承担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负担较重,很多老师普遍认为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研活动中。此外,除了体育教师正常的备课、上课等工作外,还要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如学校运动会、学校趣味活动等,这些影响了体育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使得一些体育教师不能参与到教研活动中。

2.4中学体育教研活动的认知状况

体育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教育科研的积极探索者,体育教育科研活动对于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研活动中通过自我反思、提出疑惑、相互交流、解决问题,以促进教师的共同进步。从访谈可知,有些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研活动不够重视,有些老师不太明确教研活动中的教研职责与任务,对教研活动促进和帮助新教师的成长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公开课看,有些老师研究教材教法、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置的也不够准确,说明课前准备不够充分。从观摩课后的教师研讨发言看,个别教师有抱着简单听听课的态度,没有对公开课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思想认识不够明确。

2.5各学校重视体育教研活动的情况

中学体育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与学校领导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当今注重的还是应试教育,为了中高考的升学率学校领导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显然低于文化学科,虽然有着形式上对教研活动的计划、教研活动的时间地点等安排,但是学校也没有对体育教研活动提出要求及进行管理,对体育教研活动的开展不够重视并缺乏适当的指导。

2.6中学体育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6.1中学体育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

2.6.1.1教研活动欠缺主题化

所听的公开课教学,主要由教师公开课授课,然后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三言两语展开交流,问题没有集中在某个方面。在教研活动中,各位老师虽然能把每位教师发言的内容简单地记录下来,但没有围绕确定的主题进行研讨,教师的发言流于形式和表面,大都是顾虑于面子原因优点说得多缺点说得少或点出他人教学的新颖之处[3],缺乏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对教材的钻研不深;有的学校甚至体育课想上什么内容就上什么内容,没有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安排,这样也使得教研活动泛泛而谈,经过一轮的发言下来,大家都没有一个可共同讨论的主题,没有记录本次教研活动的最大收获,没有达成的共识,最终还是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

2.6.1.2教研方式单一,内容较枯燥

在访谈中得知教研活动的方式普遍都是集体备课、开展研讨会、上公开课等形式,这些活动的开展千篇一律;有的教师反馈,现在学校的教研组除了集体备课之外就是常规的教研活动,经常安排组内较年轻的教师轮流上公开课,然后听课、评课,最后教研组长填写一份活动记录,但在此过程中对于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得不到什么帮助;在教研内容上主要由体育教研组组长制定,教研的内容偏向教学评价和教材教法的探讨,这样就导致了教师的问题意识不足,参与的积极性下降,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下滑。

2.6.1.3缺乏专家引领

通过访谈了解到教研活动中的评课都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评,教研员的评价较少,在评课结束后教研员进行简单地评价和总结。有的教师认为,身边教师的水平都差不多,而且教研活动过于形式化,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对教材的研究探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向同行的教师请教得不到专业的指点[4],学校骨干教师对教研活动指导的积极性也不高,有的教研员身兼数职,工作量大,事务繁多,对教师的评课缺乏专业指导,整个教研活动中没有教育专家的参与和指点,在教研活动过程中缺乏对体育教研活动的引领、与专家人士的交流,致使教研活动中碰撞不出什么火花。

2.6.1.4教研活动中,公开课授课老师的未分层

教研活动能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是教研组织者要考虑到的问题。而在调查中发现,赣州市章贡区初中体育的教研活动中,虽然一同参与教研活动有初级教师、中级教师、高级教师,但上公开课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年轻的初级教师,中级、高级教师上公开课的几乎没有,对于初级教师来说提高他们的专业成长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提供更多的机会获得教学经验,但从教研活动发展的角度看,中级教师也需要通过教研活动来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高级教师有着更多的经验、更高的教学能力,通过教研活动可以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但在调查中得知的情况是中高级教师几乎不上公开课,认为应把机会让给年轻老师,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持着推让的态度。

2.6.2改进中学体育教研活动的对策

2.6.2.1分主题、专题进行教研活动

一般情况下,组织者可以通过座谈、访谈、开放性征集意见等方式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并在教师个体需求的基础上把握整体教师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教研组长还应把握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成长应发展的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要求,以此作为教研活动策划主题的依据,进而将需求转化为教研活动主题。例如开展教案设计的专题化探讨、案例与教学方法的专题、具体运动项目篮球行进间传接球教学的专题探讨、学习排球双手垫球的专门性探讨等,结合教学案例分析等[5]。同時适当补充一些体育理论知识和教材分析,分析运动项目的特点、学练方法、教学重难点等,在实践中能够知其所以然,从而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为教学设计提供帮助,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样的专题探讨、交流和学习,使教研活动与实践密切联系并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与帮助,这样的教研活动就不会产生"研"什么、如何"研"的问题,相互探讨、交流、学习,为教师解决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2.6.2.2多形式地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应多样化,在形式上可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教师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探讨、交流,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打破教研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交流与学习,把教学中的难题和心得成果进行共享,在教研活动后教师们互相谈谈本次教研的收获,相互学习,既增加了教研活动的趣味性,又提高了教研活动本身的质量[6]。也可举办微型模拟讲课、同等级别的教学竞赛、尝试开展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等形式。在内容上,应从体育教师的需求出发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引导教材教法的讨论和教学中的疑难,同时依据地区学校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学校特色体育项目的教学观摩、教学比赛。此外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从中学习和吸取教学经验及教学技巧。教学观摩后,听课教师做一份教学观摩笔记,总结主讲教师的授课内容和特色,并进行反思与感悟。也可以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同一个教材由不同的两名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通过多样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渠道。

2.6.2.3体育教育研究的专家引领

学校要重视专业指导在教研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经验的传授,对于教研的指导方面,专业引领对提高教师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就需要有专家引领,可以邀请体育专业领域的专家或名师来参与教研活动或讲座,指出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给老师们指点迷津,加强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与理论水平,也可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建立教师教研的微信活动平台,也可在网上找一些名师的课堂实录,听听自己身旁名师的真实课堂或教学视频,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分享、交流、学习。同时教研员应进一步加强对体育骨干教师的发展培养,充分发挥体育骨干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研组内进行师徒结对的方式,可要求教龄满三年的体育教师带领一名新教师[7],以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

2.6.2.4分层次来进行教研活动

对于不同层次的教师来说他们的需求是不同的,所获得的体验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研活动中要先了解教师的需求;对于初级教师而言,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了解与教学有关的一些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情境,对他们来说,经验比学习书本知识更为重要,需要在教育原理、教材内容知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专题化的探讨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基础性教学技能的比赛,比如教案的编写是否恰当、是否突出重难点、教学目标设置是否合理、队列队形的演示是否整齐划一、口号是否准确、基本功是否扎实、是否能积极有效地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教师素养形象是否符合身份等,要求每位新教师都要参与竞赛,通过竞赛,以赛促学、促练,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获得教学经验。中级教师获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够逐渐地将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在实践中出现问题时能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但也需要继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需要逐步加强对教育行为的反思能力,对教材的深入分析与教法也要更加明确,也要通过教研活动来提升能力。对于高级教师来说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课堂的教学和掌控运行自如,成为初级中级教师的师傅,对促进初中级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升中级教师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因此对于公开课授课老师要分层次进行。

3结论

中学体育教研活动在赣州市城区开展的较好,但在县城处于起步阶段;体育教研活动能够在基层开展,但内容及形式不够丰富;体育教师对体育教研的认知水平一般;各级学校对体育教研活动的重视程度不一。根据体育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张皎红.创新园本教研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一次体育教研活动为例[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10):53-56.

[2] 王晓东,邱丽玲.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体育教研活动模式研究[J].体育学刊,2015,35(08):61-62.

[3] 林毅云. 让沉默的教研活动记录焕发生机[J]. 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5(08):27-28.

[4] 卢海山. 农村基层学校如何组织有效的教研活动[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07):16-17.

[5] 于素梅,黄昌忠. 如何进行有效的体育教研[J]. 体育教学,2012,32(01):42-44.

[6] 虞俊杰. 基于网络环境下体育教研活动的现状与思考[J]. 运动,2016(08):114-115.

[7] 王国绣. 对如何有效开展体育教研活动的认识[J]. 基础教育研究,2013(22):64.

作者:温秋霞 肖群 王伟 黄永飞

第3篇:幼儿体力活动水平:基于幼儿身体活动观察记录系统的评估

[摘 要] 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与幼儿身体素质相关显著,幼儿园应保障幼儿每天有足够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本研究运用幼儿身体活动观察记录系统,在广东省54所幼儿园开展幼儿体力活动水平调查。结果发现,幼儿的体力活动水平整体较低,久坐行为频率高,中高强度活动频率低。不同活动类型和不同等级幼儿园在体力活动水平上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在平均体力活动水平方面,自由游戏与早操显著高于体育游戏,省一级、办园级显著高于市一级;在久坐行为频率方面,自由游戏显著低于早操和体育游戏,省一级显著低于市一级;在中高强度活动频率上,自由游戏显著高于体育游戏和早操,省一级显著高于市一级。幼师比偏高,生均活动面积和生均器材数量偏少,教师对户外活动中的运动安全和常规格外关注,专注于游戏情境创设,对运动量和强度关注太少,编制的早操活动结构不合理、基本体操不科学,是幼儿体力活动水平整体不高、幼儿在教师组织实施的体育游戏与早操中的体力活动水平反不如户外自由游戏的重要原因。为提高幼儿在园体力活动水平,幼儿园应合理分配户外活动类型比例,增加户外自由游戏时间;相关部门应提升教师体育素养,加强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的专业评价与监督。

[关键词] 体力活动;户外活动;身体活动观察记录系统

一、问题提出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然而,儿童和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呈爆发式增长,[1]7岁以下儿童的单纯肥胖检出率已经从1986年的0.91%上升至2016年的8.4%。[2][3]体力活动缺乏是导致全球肥胖率上升的重要因素。[4]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又被称为身体活动,西方国家常用来描述人群的生活习惯以及体育锻炼的特征。[5]世界卫生组织组织将体力活动定义为任何需要能量消耗的身体运动,包括在工作、玩耍、做家务和旅行时进行的活动。[6]幼儿的体力活动与肥胖、骨骼和心血管健康、[7]运动能力、[8][9][10][11]社会认知与情感发展[12][13][14]及学术成就[15][16][17][18]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体力活动一般根据强度分为低强度体力活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高等强度体力活动。低强度体力活动与体质健康无关,[19][20]而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尤其是高强度体力活动与幼儿身体素质相关显著。研究表明,参与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多的幼儿下肢肌肉力量、身体灵敏性和协调性表现更优。[21]同时,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在增加幼儿日常能量消耗、降低肥胖及身体指标失常风险上起到了重要作用,[22][23]也能促进儿童期的骨健康。[24]

基于体力活动,尤其是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文件来保障幼儿每天有足够的体力活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1~2岁幼儿每天至少要参与各种强度的体力活动180分钟,包括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3~4岁幼儿每天至少要参与各种强度的体力活动180分钟,其中包括最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5~17岁儿童青少年应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体力活动。[25]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26]加拿大运动生理协会、[27]英国卫生部、[28]澳大利亚政府卫生部、[29]日本文部科学省[30]等大都建议本国幼儿减少长时间的静坐,每天至少进行3小时的体力活动,其中包含1小时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建议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018)共同制定的国内首部《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中也建议,幼儿全天内各种类型的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180分钟以上,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31]

虽然体力活动有如此多的益处,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也鼓励儿童和青少年更多地参与体力活动,但儿童和青少年的体力活动现状依然不乐观。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发布的报告指出,世界范围内80%的青少年体力活动不足,85%的女孩和78%的男孩没有达到每天至少1小时体力活动的建议标准。[32]国外的研究者们对儿童体力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上,雷利(Reilly)检视了12篇儿童体力活动现状的研究,对96个儿童保育中心共超过1900名儿童的体力活动情况进行元分析发现,幼儿存在着大量的久坐行为,体力活动水平较低,不能满足每天60分钟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标准。[33]中国研究者对体力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是否可以满足每天两小时户外活动的时间要求,很多研究者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少于2小时。[34][35][36]然而,国内的研究者对幼儿体力活动强度关注较少,往往仅从经验的角度指出体力活动缺乏合理的运动强度,[37]使用加速度计和直接观察法对活动强度进行评价的研究较少,这使得研究者们不能全面清晰地掌握幼兒体力活动的全貌,进一步优化课程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在三分之二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70%以上的儿童参加了正式的儿童保育或学前班计划。[38]据我国教育事业统计,2020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85.2%。基于以上事实,儿童保育中心已经成为决定儿童体力活动水平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39][40]对幼儿进行体力活动研究,理论上需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进行跟踪。而在我国,幼儿园往往会为幼儿提供专门的户外活动时间以满足“幼儿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要求。因此,对幼儿的户外活动进行体力活动观察,如果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占比较大,在很大程度上能推断我国幼儿每日体力活动状况较好。反之,如果在以运动为核心的户外活动中,幼儿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频率都偏低的话,则我国幼儿每日体力活动的状况堪忧。

陶宏认为幼儿园常见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有早操、体育课和户外体育活动。[41]本研究把户外活动分为三类:早操、体育游戏、自由游戏。早操是指幼儿园在晨间开展的、以基本体操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身体活动锻炼的总称;体育游戏是指在教師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的,以增强幼儿身体素质为目的的各种活动;自由游戏是指幼儿掌握游戏主导权,可以自主选择器材、自由结伴,教师没有预设教学目标的游戏活动。本研究使用幼儿身体活动观察记录系统(Observational System for Recording Physical Activity in ChildrenPreschool Version, OSRACP),[42]对广州、中山和肇庆三地幼儿园的户外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旨在了解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体力活动水平,探索不同户外活动类型、幼儿园等级、幼儿园属性、幼儿园所在地之间幼儿体力活动水平的差异,丰富我国幼儿体力活动研究的内容,同时为提高幼儿的体力活动水平进而提升户外活动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中国广东省开展,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广东省2020年末常住人口为12601万,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近些年来,广东省经济和人口快速增长,城乡发展差距日益加大,是中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省份。研究者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广州、中山和肇庆三个地区各选取20所幼儿园参与研究。每个地区根据幼儿园等级(省一级、市一级、办园级)、幼儿园属性(公办、民办)、幼儿园所在地(城市、乡镇)进行分层随机取样。考虑到大班幼儿已在园两年,最能反映出幼儿在园的常态,研究者在每所幼儿园随机抽取一个大班进行半日活动全程录影,录影前所有儿童家长知情并同意,教师全部签署课堂录影同意书。由于部分班级的半日活动中未开展户外活动,将其剔除后,有效数据共包含54所幼儿园。54个班级中平均每班36人,最多58人,最少9人。54所幼儿园半日活动中,平均户外活动时长32.1分钟,最长85分钟,最短10分钟。49所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在室外展开,5所在室内开展。15所幼儿园中观察到有早操,平均时长7.33分钟;43所幼儿园中观察到有体育游戏,平均时长29.5分钟;16所幼儿园中观察到有自由游戏,平均时长22.5分钟。具体抽样情况见表1。

(二)研究工具

此次研究采用了幼儿身体活动观察记录系统(OSRAC-P),该系统由威廉(William)教授在2006年开发,评价体系较为全面,不仅测量了幼儿的活动水平,对活动相关的信息也进行了记录和评价。OSRAC-P以目标幼儿为观察对象,采用了瞬时抽样的方法,每30秒为一个观察记录单元,其中前5秒完成观察,后25秒完成记录。[43]OSRAC-P在世界范围内使用较为广泛,一篇2018年发表的使用元分析的回顾文献中,[44]大部分采用直接观察法研究幼儿体力活动的研究都采用了这一工具。该观察记录系统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45]活动水平分级标准可以很好地区分幼儿的运动强度。[46][47]幼儿身体活动观察记录系统观察内容有八项,分别为活动水平、活动形式、活动地点、室内活动情境、室外活动情境、活动成员组成、活动发起者、增强/抑制提示。本研究选取了活动水平、活动形式两项进行观察。活动水平的编码规则如表2所示。除了跑以外,很多动作比如“跳”,在不同情况下可以被编码为多种活动水平,这主要取决于动作发生的强度和次数。以跳来举例,在5秒的观察单元内,目标幼儿跳一下是3级活动水平,跳两下是4级活动水平,连续跳三下则为5级活动水平。如果目标幼儿在观察单元内抛球、接球、踢球,则为5级活动水平。

在活动形式的编码中,共包含攀爬、爬行、跳舞、跳、躺、拉/推、打闹、骑、摇晃、翻滚、跑、坐/蹲、站、游泳、荡秋千、投掷、走共17种运动形式。活动形式要根据幼儿在观察单元内的具体活动状态进行编码,比如,目标幼儿坐在三轮车上,但没有做骑车的动作,则目标幼儿的活动形式为“坐”。此外,当目标幼儿在观察单元中表现出多种活动形式时,要编码幼儿在最高活动水平时的活动形式,且活动形式必须与活动水平相匹配。比如,幼儿在5秒的观察单元中,先走后跑,则活动水平编码为5级,活动形式编码为“跑”。

(三)视频资料处理和编码

15名研究助理在经过严格培训后,进入幼儿园对取样的班级进行半日活动录像。拍摄从幼儿早晨入园开始,到午餐前结束,整个拍摄过程大约3.5小时,拍摄画面要求尽可能兼顾到全体幼儿。拍摄过程较为顺利,整体天气情况良好,只有广州一所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到一半时,因天气下雨,活动转到室内进行。广州一所幼儿园的视频数据在后期损坏,研究助理再次进入该幼儿园进行了重拍。

收集到视频资料后,研究者将其中有户外活动的片段进行截取,截取标准以幼儿完全进入活动场地为起点,以教师有明确结束活动信号为终点。为方便后期的编码记录,研究者使用Video Splitter将户外活动片段切割为若干个30秒的编码记录单元,之后按照编码手册中的规则进行编码。按照编码规则,研究者观察编码记录单元中前5秒的视频画面,对所有出现在画面中的幼儿的活动水平、活动形式进行编码和记录。如果一些幼儿未能持续出现在前5秒的视频画面中,比如在第3秒时跑出视频画面,则该名幼儿不被编码。本研究共有两名视频编码人员,编码人员1为幼儿教育专业的研究生,编码人员2为幼儿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在正式对视频编码之前,研究者随机选取了广州、中山、肇庆各5个视频数据(占整体视频数据的28%),由两名编码人员同时编码,以检验研究者内部一致性。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efficient,ICC)对编码数据中平均体力活动水平、活动行为(久坐行为、轻度活动和中高强度活动)频率、活动形式(坐/蹲、站、走、跑、跳等)频率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两名视频编码人员内部一致性较高,平均活动水平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4。久坐行为、轻度活动和中高强度活动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85、0.87。坐/蹲、站、走、跳、跑等的组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82。完成研究者内部一致性检验后,剩余的视频编码由编码人员1独自完成。

(四)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数据统计工作,根据编码规则完成编码后计算久坐行为频率、轻度活动频率、中高强度活动频率、平均活动水平,计算方式为:久坐行为频率=(1级活动水平编码单元数量+2级活动水平编码单元数量)/所有活动水平编码单元数量之和;轻度活动频率=3级活动水平编码单元数量/所有活动水平编码单元数量之和;中高强度活动频率=(4级活动水平编码单元数量+5级活动水平编码单元数量)/所有活动水平编码单元数量之和;平均体力活动水平=(1级活动水平编码单元数量×1+2级活动水平编码单元数量×2+3级活动水平编码单元数量×3+4级活动水平编码单元数量×4+5级活动水平编码单元数量×5)/所有活动水平编码单元数量之和。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体力活动水平总体情况

本研究对调查的54所幼儿园体力活动情况进行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平均体力活动水平为2.26(SD=0.44),久坐行为出现16513次(64.4%),轻度活动出现5127次(20.0%),中高强度活动出现3984次(15.6%)。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的幼儿园中,幼儿久坐行为频率最高,中高强度活动频率最低。

(二)幼儿园体力活动水平的差异分析

1. 不同户外活动类型之间幼儿体力活动水平的差异。

本研究对不同类型(早操、体育游戏、自由游戏)户外活动的体力活动水平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方差不齐性,于是使用韦尔奇单因素方差分析(Welch’s ANOVA)进行探索。结果显示,不同类型户外活动在平均体力活动水平、久坐行为频率、轻度活动频率、中高强度活动频率上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01)。事后LSD检验发现,自由游戏及早操的平均体力活动水平分别非常显著(P<0.01)、显著(P<0.05)高于体育游戏;自由游戏中久坐行为频率极其显著低于体育游戏和早操(P<0.001);自由游戏中的轻度活动频率和中高强度活动频率极其显著高于体育游戏和早操(P<0.001)。

2. 不同幼儿园等级之间幼儿体力活动水平的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幼儿园等级(省一级、市一级、办园级)之间的幼儿平均体力活动水平、久坐行为频率和中高强度活动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事后检验发现,省一级(P<0.001)和办园级(P<0.05)幼儿园中幼儿平均体力活动水平分别极其显著和显著高于市一級。省一级幼儿园中幼儿久坐行为频率显著低于市一级幼儿园中的幼儿,中高强度活动频率显著高于市一级。

3. 不同幼儿园属性和所在地之间幼儿体力活动水平的差异。

本研究使用t检验分别对不同幼儿园属性(公办、民办)、所在地(城市、乡镇)之间幼儿平均体力活动水平、久坐行为频率、轻度活动频率、中高强度活动频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体力活动形式的描述性统计

在活动形式上,观察到的户外活动共出现了坐/蹲、站、走、跑、跳、投掷、攀爬、打闹、爬行、摇晃、拉/推、躺、骑和跳舞共14种活动形式,体育游戏中出现了所有的活动形式,自由游戏中出现了坐/蹲、站、走、跑、跳、投掷、攀爬、打闹和爬行9种活动形式,而早操中仅出现了坐/蹲、站、走、跑、跳5种活动形式。

从表5可以看出,坐/蹲、站、走、跑、跳五种活动形式占比相当大,共占到整体总和的97.58%,在各户外活动类型中的占比也在94%以上。坐/蹲和站这两类相对静态的活动形式占比大,分别为10.26%和53.98%,合计64.24%,走、跑、跳这三类活动形式则占比较少,在户外活动中分别占比20.70%、5.81%和6.83%,合计33.34%。

四、讨论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幼儿体力活动水平整体不高

从幼儿园户外活动整体来看,体力活动水平并不高,平均活动水平只有2.26,对幼儿身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的中高强度活动只占到了15.6%。斯蒂芬妮(Stephanie)等人[49]对国外多项使用直接观察法的研究荟萃分析后得出,国外幼儿户外活动中中高强度活动占比为27.1%,接近我国的2倍。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以运动为主的户外活动,而斯蒂芬妮等人[50]的研究中,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并不一定要参与运动,表演游戏甚至静坐都被允许,如此对比,中国幼儿园户外活动的中高强度活动占比情况更加不容乐观。整体来看,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制约了幼儿的活动水平的提高。

第一,幼师比偏高、生均活动面积和生均器材数量偏少,可能是导致体力活动水平整体不高的原因。国外的班级规模小,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相对丰富,即使是所有幼儿同时参与活动,幼儿依旧有充分的活动机会。比如,托特里亚(Tortella)等人[51]的研究中,整个活动场有2500平方米,各项体育设施设备35种,参与结构化体力活动的幼儿被分为三组,每组6~7名幼儿,分别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幼儿有充足的空间和器材进行体力活动,基本上不需要等待。国内的幼儿园班容量较大,本研究中平均每班有36名幼儿,幼儿活动场地空间有限,生均体育器材也较少,等待多和排队多的现象大量存在。[52]比如在广州的一个幼儿园的循环游戏中,下一名幼儿需要等上一名幼儿完成所有项目后才可以出发。大量幼儿处于等待状态,久坐行为的频率随之升高,幼儿的体力活动水平随之降低。

第二,教师对户外活动中的运动安全和常规格外关注,而对运动量和强度关注太少。一方面,家长、社会和幼儿园对幼儿安全的关注使得一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安全压力,[53]教师为了降低安全隐患,倾向于不让幼儿过度活跃,“不要跑”“慢一些”几乎成为户外运动中幼儿园教师的口头禅。另一方面,中国的教师往往对课堂更为高控高压,要求幼儿无条件的服从,[54]幼儿没有遵守常规的行为会被视为对教师权威的一种挑战。然而在参与户外活动时,幼儿往往会更加兴奋,室外较为空旷的环境也分散着幼儿的注意力,户外活动的常规比室内活动更难控制。在一个视频片段中,幼儿因打闹没有安静地排队,教师马上终止游戏并开始强调常规,五分钟后,游戏重新开始,幼儿守秩序了很多,但活动水平也随之下降。在另一个视频片段中,幼儿在教师未发出“开始”指令时就开始了游戏,教师马上终止活动返回了教室。

(二)不同类型户外活动中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因素

第一,教师主导的体育游戏中幼儿体力活动水平最低。以往研究发现,国外幼儿在参与教师主导的结构化体力活动时,活动水平往往更高,[55][56][57]而本研究结果显示(见表3),幼儿在参与教师主导的体育游戏时,活动水平却显著低于自由游戏和早操。国外研究中所提到的CHAMP课程,[58]其授课教师是有资质的专业体育教师,其在体育活动运动强度的把握上更为科学合理。有研究者将幼儿园教师的体育素养分为体育知识、体育能力、体育教学能力和体育价值观四个维度。[59]目前,中国幼儿园中教师学历背景大多是幼儿教育专业,体育专业背景的教师比例非常少,幼儿园教师的体育知识较为欠缺,尤其是实践知识,导致幼儿园教师不了解运动规律,对体力活动水平关注较少,不能对幼儿体育活动进行全面科学的指导。[60]在组织体育游戏时,可以看到教师经常专注于创设游戏情境,比如创设小青蛙跳荷叶的游戏情境来练习双脚跳,创设我是勇敢小士兵的情境来练习匍匐爬。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游戏情境的创设、游戏规则的讲解等方面,[61]却忽视了运动强度、运动量、练习密度。[62]有研究表明,63.3%的教师不知道如何划分幼儿体育课的结构,62.1%的教师不知道如何安排幼儿体育活动中的运动量。[63]在此次研究中,也并未观察到教师对活动量进行测量。

第二,自由游戏中幼儿的体力活动水平最高。幼儿在自由游戏中的活动水平显著高于体育游戏,这一结论与国内研究者赵星等人[64]的研究结果一致,避免长时间的等待和相对开放的游戏规则是活动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在自由游戏中,坐/蹲、站等偏静态的活动形式比例要少于体育游戏,而走、跑、跳等动态的活动形式比例又全部高于体育游戏(见表5)。在本次视频数据中,即使体育游戏的时长(1267分钟)远远超过自由游戏(360分钟),但某些非静态的活动形式(如攀爬、爬行),在自由游戏中出现的数量依然超过体育游戏。攀爬在体育游戏中仅仅观察到14个,而在自由游戏中有144个;爬行在体育游戏中观察到34个,而在自由游戏中有47个。教师在开展自由游戏时,往往会开放大器械(如大型滑梯等)或者提供多样性的运动器材供幼儿自由选择。室外大器械给幼儿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同时其入口和出口的流动式设计也方便幼儿进行循环游戏,这使得每个幼儿都会有充分的活动机会。篮球和跳绳等小器械在自由游戏中基本可以保证人手一份,而不用像体育游戏中那样轮流使用,当幼儿手中有活动器械时,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同时,与教师主导的体育游戏相比,自由游戏中的幼儿更加自由,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游戏器材,自主选择游戏类型,自主选择游戏玩伴,同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游戏,掌握游戏的主导权使得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动机更足。幼儿在体验自由游戏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提升了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频率。

第三,早操活动结构不合理,基本体操不科学。早操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活动,带着集体主义的色彩,[65]与体育游戏、自由游戏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早操活动中,所有参与的幼儿随音乐和节奏做操,所以理论上来说,早操中幼儿的活动水平应该要高于体育游戏和自由游戏。但实际本研究中早操的活动水平并不高,其轻度活动频率和中高强度活动频率均低于自由游戏,首先可能因为早操活动形式不够丰富,开展时间太短。在本次的15个早操视频中,仅出现了坐/蹲、站、走、跑、跳5种活动形式,平均时长也仅为7.3分钟。其次,基本体操的编排不够科学,缺乏层次性和必要的强度。教师往往并不能很清楚地区分律动和基本体操的区别。基本体操必须要包含举、摆、绕、踢、屈伸、环绕、跳跃等一系列组合动作,视频数据中早操的动作并不完整,踢、环绕等动作较少,一些早操中甚至没有跳跃的动作,一些早操节奏较慢,[66]过于舞蹈化。[67]肇庆的一个班级将“感恩的心”手语舞蹈作为基本体操,幼儿全程未发生身体的位移,活动水平绝大多数为二级。最后,早操活動在许多幼儿园内并不能很好的开展,在参与本次研究的54所幼儿园中,仅有15所幼儿园在上午半日活动中开展早操活动。

(三)不同办园等级幼儿园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因素

按照等级评定的逻辑,幼儿园的质量应该是省一级高于市一级,市一级高于办园级。结果显示(见表4),省一级幼儿园幼儿的平均体力活动水平、中高强度体力活动频率确实高于市一级和办园级,但是办园级在平均体力水平上并不比市一级差,反而显著高于市一级。同时,在久坐行为频率和中高强度活动频率上,市一级并没有比办园级有优势,虽然差异不显著,但是在数据上办园级幼儿园幼儿久坐频率低,中高强度活动频率高。本研究查阅了当地的幼儿园督导评估方案,发现评估方案(满分500分)关于户外活动的评分共22分,占总分的4.4%。其中,关于户外生均面积的评价4分,占0.8%;户外时长3分,占比0.6%;户外区域场地5分,占总分值的1%;幼儿园设施设备(含体育器材)5分,占总分1%;“根据儿童特点开展体格锻炼,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运动内容和运动量符合幼儿生理特点,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并做好记录、分析、评价工作,增强幼儿的体质”5分,占总分1%。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个评估方案中,有关户外活动的评估内容占比并不高,同时关于幼儿运动内容和运动量的内容,占比仅为1%。也就是说,仅通过幼儿园等级并不能推测出幼儿体力活动水平的差异。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等级幼儿园的班额和生师比进行统计发现,省一级幼儿园平均班额和生师比分别为36.5、16.3,市一级幼儿园平均班额和生师比为40.5、21.5,办园级幼儿园平均班额和生师比为34.6、17.5。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目前在抽样的幼儿园中,市一级幼儿园的平均班额和生师比均为最大,这可能是导致其体力活动水平偏低的原因之一。

五、建议

(一)增强幼儿园教师的体育素养

幼儿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是幼儿园教师的主力,他们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习。在目前幼儿园事业编制率较低,非在编教师收入不高的背景下,要吸引体育专业毕业生进入幼儿园工作有一定的难度。要想在户外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专业的支持,一方面需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体育专业毕业生进入幼儿园;另一方面,要及时通过职前与职后的培训、教研等多种途径补足幼儿园教师体育素养的短板。目前,除体育特色的幼儿园外,幼儿园较少组织体育相关的研修活动。鉴于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对幼儿身体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应该在平时的研修活动中将户外活动也纳入在内,并且要深入研讨,不断提升每位教师的体育素养。

(二)合理分配戶外活动类型比例

本研究的三种类型的户外活动中,体育游戏的时间最长,总时长1267分钟(73%),但在体育游戏中,幼儿平均体力活动水平最低;而活动水平较高的自由游戏总时长却只有360分钟(17.3%)。自由游戏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有促进作用,而且在游戏材料和时间空间更加开放的自由游戏中,幼儿更容易发展社会和认知层次较高的游戏形式。[68]建议幼儿园重新调配各户外活动类型之间的比例,减少教师主导的体育游戏时间,增加自由游戏的时间。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自由游戏的活动水平在三种类型的户外活动中最高,但中高强度活动频率也仅为21.2%,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研究者建议,无论是体育游戏还是自由游戏,所有的户外运动教师均应合理规划活动场地,提供充足运动器材和空间。在教师主导的体育游戏中,避免幼儿过多的等待,提高运动密度和效率。在自由游戏中,把游戏的主导权交给幼儿,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在早操方面,要保证开展时间,热身运动、基本体操、放松活动等基本环节必不可少,尤其要保证基本体操中动作的完整性。

(三)加强评价与监督的专业性

各省市幼儿园等级评估标准均较为全面,然而这也可能会使得评估方案对某一特定领域(如户外活动)针对性不足。基于对幼儿园等级评估标准中的户外活动相关内容的分析,目前评估标准对户外环境的结构性质量(如场地面积、器材种类与数量等)关注较多,而过程性质量(如体育课程、幼儿体力活动水平等)关注较少。目前,除了全民体质测查外,教育行政部门等机构几乎没有针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的专项督导和评估活动。在国民体质下降、“双减”政策全面落地的大背景下,本研究认为应加大对幼儿户外活动的关注。一方面,研究者可以开发一些可供幼儿园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等使用的户外活动评估工具;另一方面,幼儿园、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组织一些针对幼儿户外活动的专项评估活动,通过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以评促建,提高幼儿体力活动水平,提升幼儿园户外活动质量。

参考文献:

[1]薛红妹,刘言,段若男,等.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08):1258-1262.

[2]李辉,张璇,阎桂凤.八城市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十年流行变化趋势[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2,10(05): 316-318.

[3]宗心南,李辉.2016年中国九城市七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 2018,56(10):745-752.

[4]SAHOO K, SAHOO B, CHOUDHURY A K, et al. Childhood obesity: causes and consequences[J]. Journal of Family Medicine and Primary Care,2015,4(2):187-192.

[5]黄意蓉.幼儿体育活动强度评价量表的设计与应用[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3:6.

[6]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hysical Activity[EB/OL].(2020-11-26)[2021-10-01].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physicalactivity.

[7]TIMMONS B W, LEBLANC A G, CARSON V,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in the early years(aged 0~4 years)[J]. Applied 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2012,37(4):773-792.

[8][22]CARSON V, LEE E Y, HEWITT L,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indicators in the early years(0~4 Years)[J]. BMC Public Health,2017,17(5):854.

[9]FISHER A, REILLY J J, KELLY L A, et al.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and habitual physical activity in young children[J]. Med Sci Sports Exerc,2005,37(4):684-688.

[10]KAMBAS A, MICHALOPOULOU M, FATOUROS I G,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or proficiency and pedometerdetermined physical activity in young children[J]. 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2012,24(1):34-44.

[11]ROBINSON L E, WADSWORTH D D, PEOPLES C M. Correlates of schoolday physical activity in preschool students[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12,83(1):20-26.

[12]BUSS D M, BLOCK J H, BLOCK J. Preschool activity level: personality correlates and developmental implications[J]. Child Development,1980:401-408.

[13]LOBO Y B, WINSLER A.The effects of a creative dance and movement program on the social competence of head start preschoolers[J]. Social Development,2006,15(3):501-519.

[14]MORALES S C, PILLAJO D P P, FLORES M C, et al. Influence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behavior of children aged 2~5 years[J]. Revista Cubana de Medicina General Integral,

2016,32(3):1-15.

[15]BECKER D R, MCCLELLAND M M, LOPRINZI P,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selfregulation and early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preschool children[J]. Early Education & Development,2014,25(1):56-70.

[16]COE D P, PIVARNIK J M, WOMACK C J, et al. Effec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ctivity level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children[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006,38(8): 1515-1519.

[17]HILLMAN C H, KRAMER A F, BELOPOLSKY A,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ging, and executive control: implications for increased cognitive health[J].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2004,36(5):274.

[18]HILLMAN C H, KRAMER A F, BELOPOLSKY A V, et al. A crosssectional examination of age and physical activity on performance and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in a task switching paradig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2006,59(1):30-39.

[19]COLLINGS P J, BRAGE S, RIDGWAY C L,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intensity, sedentary time and body composition in preschoolers[J]. The American of Clinical Nutrition,2013,97(5):1020-1028.

[20]LEPP?魧NEN M H, NYSTR?魻M C D, HENRIKSSON P,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intensity, sedentary behavior, body composition and physical fitness in 4yearold children: results from the ministop tri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2016,40(7):1126-1133.

[21]常振亞,王树明,张晓辉.体力活动、静坐行为与学前儿童体质健康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20(03):42-56.

[23]LI L, LI K, USHIJIMA H. Moderate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 fatness in chinese urban school children[J]. Pediatrics International,2007,49(2):280-285.

[24]JANZ K F, LETUCHY E M, GILMORE J M E, et al. Early physical activity provides sustained bone health benefits later in childhood[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010,42(6):1072-1078.

[2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o grow up healthy, children need to sit less and play more[EB/OL].(2019-04-24)[2021-10-01].https://www.who.int/news/item/24-04-2019-togrowuphealthychildrenneedtositlessandplaymore.

[26]PIERCY K L, TROIANO R P, BALLARD R M, et al. The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J]. Jama,2018,320(19):2020-2028.

[27]TREMBLAY M S, LEBLANC A G, CARSON V, et al. Canadian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years (aged 0~4 years)[J]. Applied 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2012,37(2):345-356.

[28]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 UK chief medical officers’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EB/OL].(2019-09-07)[2021-10-01].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832868/ukchiefmedicalofficersphysicalactivityguidelines.pdf

[29]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HEALTH. For infants, toddlers and preschoolers (birth to 5 years)[EB/OL].(2021-01-14)[2021-10-01]. https://www.health.gov.au/healthtopics/physicalactivityandexercise/physicalactivityandexerciseguidelinesforallaustralians/forinfantstoddlersandpreschoolersbirthto5years.

[30]李哲,杨光,张守伟,等.日本《幼儿期运动指南》对我国幼儿体育发展的启示[J].体育学刊,2019,26(01):114-119.

[31]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内首部《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在京发布[EB/OL].(2018-06-10)[2021-10-01]. 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18-06/10/c_1122962927.htm.

[3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New WHOled study says majority of adolescents worldwide are not sufficiently physically active[EB/OL].(2019-11-22)[2021-10-01]. https://www.who.int/news/item/22-11-2019newwholedstudysaysmajorityofadolescentsworldwidearenotsufficientlyphysicallyactiveputtingtheircurrentandfuturehealthatrisk.

[33]REILLY J J. Low levels of objectively 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in preschoolers in child care[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010,42(3):502-507.

[34]羅丹.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组织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33.

[35]宁利新.邯郸市区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17.

[36]柯金锋.福州市区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22.

[37]张利芳,宋彩珍.幼儿园体育游戏组织中现存问题及对策[J].青少年体育,2017(12):36-37,80.

[38]FINCH M, JONES J, YOONG S, et al. Effectiveness of centrebased childcare interventions in increasing child physical activ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or policymakers and practitioners[J]. Obesity Reviews,2016,17(5):412-428.

[39]CLEVELAND G, FORER B, HYATT D, et al. New evidence about child care in canada: use patterns, affordability and quality[J]. IRPP Choices,2008,14(12):1-44.

[40]TUCKER P,徐红.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水平研究综述[J].青年学报,2014(03):63-66.

[41]陶宏.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实践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5.

[42][43][45][48]BROWN W H, PFEIFFER K A, MCIVER K L, et al. Assessing preschool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 the observational system for recording physical activity in childrenpreschool version[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06,77(2):167-176.

[44][49][50]TRUELOVE S, BRUIJNS B A, VANDERLOO L M,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time during childcare outdoor play sess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Preventive Medicine, 2018, 108: 74-85.

[46]FINN K J, SPECKER B O N N Y. Comparison of actiwatch activity monitor and children’s activity rating scale in children[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000,32(10):1794-1797.

[47]PUHL J, GREAVES K, HOYT M, et al. Children’s activity rating scale(CARS): description and calibration[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1990,61(1):26-36.

[51][55]TORTELLA P, HAGA M, INGEBRIGTSEN J E, et al. Comparing free play and partly structured play in 4~5yearsold children in an outdoor playground[J].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2019, 7:197.

[52]谢丽卿.改革体育课堂教学的尝试[J].早期教育,1990(03):17.

[53]鄢超云,车艺.教师的安全压力与儿童的幸福:农村幼儿独自上幼儿园引发的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Z1):6-11.

[54]傅芳芳. 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31.

[56]KAIN J, LEYTON B, CONCHA F, et al. Preschool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 intensity during school time: influence of school schedule[J]. Preventive Medicine Reports,2017,8:6-9.

[57][58]PALMER K K, MATSUYAMA A L, ROBINSON L E. Impact of structured movement time on preschoolers’ physical activity engagement[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017,45(2):201-206.

[59][63]劉慧.长沙市幼儿教师体育素养的状况及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23-24.

[60]崔国廷.幼儿教师体育素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25.

[61]王洋.幼儿园5~6岁幼儿体育教学活动方案开发实证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1:21.

[62]冉建,徐明.港澳地区幼儿体育教育研究及对大陆的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04):90-94.

[64]赵星,赵斯龙,罗冬梅,等.幼儿园不同类型户外体育活动的强度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J].体育科学,2016,36(08):34-41.

[65]艾洋志.幼儿园户外操类活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17.

[66]易静.幼儿园早操音乐适配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63.

[67]陆克俭.幼儿园早操的改革思考与实践创新[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Z1):7-9.

[68]王春颖.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介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11.

作者:郭凯 胡碧颖 陈月文

第4篇: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第1次

时间: 8月24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动员大会

活动内容、题目:新生军训动员大会

活动记录:

一、目标:通过军训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严肃、整齐、朝气蓬勃的良好习惯和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

二、 集训时间:

8月24日—8月28日

三、 训练内容:

稍息、立正、集合、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原地转法、 齐步走—立定、正步走—齐步走—立定、跑步走—立定。

四、 分工:

王道红——4班

张在文——3班 张敬启——6班

张敬求——1班 邹光强——2班

华——5班 ※

1、每位负责教师要认真组织训练。

2、遵守训练时间并训练时间不许喝酒。

3、训练时间及训练质量要保证。

4、如有私事不能参加训练时要请假。

5、训练期间每位教师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关心。

第2次

时间: 8月25日

参加人数: 全体

席: 无 活动形式: 动员大会

活动内容、题目: 本学期任务(教学、课外)及分工 活动记录:

一、 目标: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并进一步学习新课程要求及任务,深化“科研兴校”思想,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学与竞赛两手抓,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体育的普及工作,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及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合格率:99%以上

二、 教学分工:

一年级:张敬祝(女生)

四年级:徐善达(女生)

张敬求(男生)

王道红(男生)

二年级:李秀玲(女生)

五年级:张

雷(女生)

邹光强(男生)

华(男生)

三年级:张敬祝(女生)

六年级:张敬启(女生)

张在文(男生)

雷(男生)

三、 课外活动安排:

1、 新生队列比赛:8月28日

2、 第2届田径运动会:9月30日

3、 参加中心校趣味体育比赛:11月中旬。

四、 具体实行课外活动:

1、 以各班为单位进行“每天一小时”活动。

2、 周三 1年级、周五2年级。

3、 校队训练:下午第3节 (1) 跳远队:张雷 (2) 田径队:张敬启 (3) 象棋队:张在文

第3次

时间:8月26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讨论会

活动内容、题目: 制定新生队列比赛规程 活动记录:

一、 目标:通过军训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严肃、整齐、朝气蓬勃的良好习惯和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

二、 比赛时间:8月28日下午3:00点进行比赛。

三、 比赛项目:

1、集合

2、立正

3、稍息

4、向右看齐

5、向前看

6、报数

7、原地转法

8、齐步走—立定

9、正步走—齐步走—立定

10、跑步走—立定。

四、 参加单位:一学年全体学生。

五、 比赛方法及评定标准:

1、 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参加比赛。

2、 评定标准:实施最新“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例”。

六、 奖励方法:取前三名发奖状。

七、 注意事项:

2、 一学年全体学生全部参加(除残疾学生外)。

3、 遵守时间,服从裁判。

4、 统一服装。

八、 大会组织委员会: 主

任:徐善达

副主任:张雷

员: 张敬求

邹光强

张在文

王道红

张华

张敬启 裁判长:张雷

裁判员:另行通知。 记

录:李秀玲

第4次

时间:8月27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动员大会

活动内容、题目:新生队列比赛裁判员会议 活动记录:

一、要求:准确、公正、公平。

二、新生队列比赛评分表

比赛项目

分数

得分 失分

向右看齐—向前看

报数

稍息—立正

原地转法(向右、左、后转)

齐步走—立定

正步走—齐步走—立定

30

跑步走—立定

体委能力

服装

合计

100

三、裁判员组成: 校领导。

第5次

总分

时间:8月31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总结会

活动内容、题目:新生队列比赛总结 活动记录:

一、目标: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总结:

1、训练过程中,各班级训练认真,特别是大部分班主任重视。 因此,训练效果很好。训练中天气很热、气温高的情况下很好地完成了训练任务。

2、训练组织及方法得当,每位体育教师都尽职尽责,训练效果比往年有了较大的进步。

3、个别班级训练热情不高,特别是班主任重视不够,因此,训练时,训练时间短、训练效果不理想。

4、训练场地小,但训练时间安排合理,因此,训练时,避免了拥挤的情况。

第6次

时间:9月1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传达精神

活动内容、题目:教研组长会议精神传达

活动记录:

1、写工作计划及总结的有关问题——要认真写(下星期完成)。

2、教师节活动:晚上按工会组会餐。

3、校领导推门听课

4、聘任制:前期工作开始。进行考核。

5、9月30日举行2届田径运动会。

6、准备参加市优秀教研组活动。

第7次

时间:9月18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讨论会

活动内容、题目:举行27届田径运动会的若干问题的讨论 活动记录:

一、比赛时间:9月28日。

二、比赛项目:

径赛:100米、200米、400米、800米(女)、1000米(男)、

200米找人找东西跑(1~3年级)、绑腿跑(1~3年级)、100米计算(1~3年级)、4x100米接力、4x200米接力。

田赛:掷实心球、立定跳远、一分钟跳绳。

民族项目:拔河、摔跤。

三、报名日期:9月25日下午4点30分之前送到体育组。

四、奖励方法:

(1)各项目取前六名按

7、

5、

4、

3、

2、1记分。

集体项目按

14、

10、

8、

6、

4、2记分。并取前三名发奖品。※破记录另加7分。

(2)团体总分各年级取前三名,并发奖。

(3)评精神文明班级若干名。

五、参加方法:

(1)每人报2个单项、1个集体项目。

(2)每个单项男女各报2名。

六、大会组织委员会:略

第8次

时间:9月26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动员会

活动内容、题目:第2届田径运动会裁判员、工作人员、班主任扩大会议

活动记录:

一、参加人员:

1、全体校领导

2、体育组

3、全体裁判员、工作人员、班主任。

二、会议内容:

1、校长动员报告:略

2、裁判员、工作人员注意事项:

(1)裁判员、工作人员要态度端正、执法过程中要遵守公正、准确、严肃、认真的原则。

(2)按时到达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事提前通知总裁判长并妥善安排工作人员。

(3)迟到、早退等现象发生。

(4)不许喝酒,对学生、家长要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

3、班主任注意事项:

(1)遵守比赛时间,避免因迟到取消比赛资格的事情发生。

(2)坚决杜绝超项现象的发生,积极揭发超项事件。

(3)对学生、特别是家长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避免与裁判及工作人员产生不必要的摩擦。

第9次

时间:10月9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总结会

活动内容、题目:第2届田径运动会总结 活动记录:

一、目标: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总结:

1、因各班级准备充分各项比赛成绩比往年有提高准备过程中各班级都热情高涨。

2、比赛组织比往年更严密,因此比赛进行得紧紧有条。

3、以往存在的超项现象有了比较好的转变几乎没有超项学生。

4、今后项目设置上有所改变,以竞赛和娱乐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使更多的学生参加运动会的各项比赛中。

5、裁判员、工作人员自觉遵守比赛时间,并且执法工作很认真耐心因此本次运动会圆满结束立了头功。

6、今后一定要杜绝超项现象。

第10次

时间:10月12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传达精神

活动内容、题目:教研组长会议精神

活动记录: 教研组长会议精神

一、市督导验收准备:

1、活动记录

2、教案、集体备课

3、业务学习

4、政治学习

5、作业批改

6、上课时不能坐着讲课。

二、准备好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第11次

时间:11月2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传达精神

活动内容、题目:教研组长会议精神

活动记录: 教研组长会议精神 教师职业道德考试:

软件下载——教师职业道德考试题。

进行考试时请不要按“刷新”。

用户名、账号要准确。 退出试卷可以。

考试没结束不要按“交卷”。

第12次

时间:11月10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传达精神

活动内容、题目:有关教师年末考评问题 活动记录:

有关教师年末考评问题:

1、评价内容:在校网查。

2、自评:认真按考评内容填写。

3、互评:组长负责进行考核。

第13次

时间:11月7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传达精神

活动内容、题目:教研组长会议精神 活动记录:

教研组长会议精神

一、12月份计划:

1、督导验收。 (推门听课、问卷调查学生、教师)

2、体育课12月18日 结束。

3、教师成长记录要完成好。

4、教学案例分析3日交到教导处(一份,A4纸打印)

5、第四次三年级月考要准备好。

6、元旦福利年底解决。

第14次

时间:12月17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传达精神

活动内容、题目:教研组长会议精神 活动记录:

2012年度教研组验收方案 1. 总目标:

2. 验收顺序:1)教研组自评

2)领导检查

3)教研组长总结汇报

4)检查反馈

5)校长总结

6)根据综合评估评优秀教研组、文明教研组

3、验收时间:

12月25日 下午一点(办公室)

第5篇: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检印 :向阳

第1次 8月24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动员大会 活动内容、题目

活动记录:

新生军训动员大会

一、目标:通过军训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严肃、整齐、朝气蓬勃的良好习惯和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

二、 集训时间:

8月24日—8月28日

三、 训练内容:

稍息、立正、集合、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原地转法、 齐步走—立定、正步走—齐步走—立定、跑步走—立定。 ※

1、每位负责教师要认真组织训练。

2、遵守训练时间并训练时间不许喝酒。

3、训练时间及训练质量要保证。

4、如有私事不能参加训练时要请假。

5、训练期间每位教师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关心。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检印 :向阳

第2次 8月25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动员大会 活动内容、题目

活动记录:

本学期任务(教学、课外)及分工

一、 目标: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并进一步学习新课程要求及任务,深化“科研兴校”思想,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学与竞赛两手抓,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体育的普及工作,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及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合格率:99%以上

三、 课外活动安排:

1、 新生队列比赛:8月28日

2、 第1届田径运动会:准备工作

四、 具体实行课外活动:

1、 以各班为单位进行“每天一小时”活动。

2、 周三 课外活动

3、 校队训练:下午7—8节 (1) 足球队:王彬宇 (2) 田径队:向阳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检印 :向阳

第3次 8月26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讨论会 活动内容、题目

活动记录:

制定新生队列比赛规程

一、 目标:通过军训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严肃、整齐、朝气蓬勃的良好习惯和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

二、 比赛时间:8月28日下午3:00点进行比赛。

三、 比赛项目:

1、集合

2、立正

3、稍息

4、向右看齐

5、向前看

6、报数

7、原地转法

8、齐步走—立定

9、正步走—齐步走—立定

10、跑步走—立定。

四、 参加单位:全体学生。

五、 比赛方法及评定标准:

1、 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参加比赛。

2、 评定标准:实施最新“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例”。

六、 奖励方法:取前三名发奖状。

七、 注意事项:

2、 一学年全体学生全部参加(除残疾学生外)。

3、 遵守时间,服从裁判。

4、 统一服装。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检印 :向阳

第4次 8月27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动员大会 活动内容、题目

活动记录:

新生队列比赛裁判员会议

一、要求:准确、公正、公平。

二、新生队列比赛评分表 比赛项目 分数 得分 失分 总分 向右看齐—向前看 5

数 5

稍息—立正 10

原地转法(向右、左、后转) 10

齐步走—立定 15

正步走—齐步走—立定 30

跑步走—立定 15

力 5

装 5

计 100

三、裁判员组成: 校领导。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检印 :向阳

第5次 8月31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总结会 活动内容、题目

活动记录:

新生队列比赛总结

一、目标: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总结:

1、训练过程中,各班级训练认真,特别是大部分班主任重视。

因此,训练效果很好。训练中天气很热、气温高的情况下很好地完成了训练任务。

2、训练组织及方法得当,每位体育教师都尽职尽责,训练效果比往年有了较大的进步。

3、个别班级训练热情不高,特别是班主任重视不够,因此,训练时,训练时间短、训练效果不理想。

4、训练场地小,但训练时间安排合理,因此,训练时,避免了拥挤的情况。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检印 :向阳

第6次 9月1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传达精神 活动内容、题目

活动记录:

教研组长会议精神传达

1、 写工作计划及总结的有关问题——要认真写(下星期完成)。

2、 教师节活动:晚上按工会组会餐。

3、校领导推门听课

4、聘任制:前期工作开始。进行考核。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检印 :向阳

第7次 9月18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讨论会 活动内容、题目

活动记录:

举行1届田径运动会的若干问题的讨论

一、比赛时间:待定

二、比赛项目:

径赛:100米、200米、400米、800米(女)、1000米(男)、

200米、100米4x100米接力、4x200米接力、3000米、5000米

田赛:掷实心球、跳远、三级跳远、跳高。

三、报名日期:9月25日下午4点30分之前送到体育组。

四、奖励方法:

(1)各项目取前六名按

7、

5、

4、

3、

2、1记分。

集体项目按

14、

10、

8、

6、

4、2记分。并取前三名发奖品。※破记录另加7分。

(2)团体总分各年级取前三名,并发奖。

(3)评精神文明班级若干名。

五、参加方法:

(1)每人报2个单项、1个集体项目。

(2)每个单项男女各报2名。

六、大会组织委员会:略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检印 :向阳

第8次 9月26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动员会 活动内容、题目

活动记录:

第1届田径运动会裁判员、工作人员、班主任扩大会议

一、参加人员:

1、全体校领导

2、体育组

3、全体裁判员、工作人员、班主任。

二、会议内容:

1、校长动员报告:略

2、裁判员、工作人员注意事项:

(1)裁判员、工作人员要态度端正、执法过程中要遵守公正、准确、严肃、认真的原则。

(2)按时到达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事提前通知总裁判长并妥善安排工作人员。

(3)迟到、早退等现象发生。

(4)不许喝酒,对学生、家长要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

3、班主任注意事项:

(1)遵守比赛时间,避免因迟到取消比赛资格的事情发生。

(2)坚决杜绝超项现象的发生,积极揭发超项事件。

(3)对学生、特别是家长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避免与裁判及工作人员产生不必要的摩擦。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检印 :金哲学

第9次 10月9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总结会 活动内容、题目

活动记录:

27届田径运动会总结

一、目标: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总结:

1、因各班级准备充分各项比赛成绩比往年有提高准备过程中各班级都热情高涨。

2、比赛组织比往年更严密,因此比赛进行得紧紧有条。

3、以往存在的超项现象有了比较好的转变几乎没有超项学生。

4、今后项目设置上有所改变,以竞赛和娱乐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使更多的学生参加运动会的各项比赛中。

5、裁判员、工作人员自觉遵守比赛时间,并且执法工作很认真耐心因此本次运动会圆满结束立了头功。

6、今后一定要杜绝超项现象。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检印 :金哲学

第10次 10月12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传达精神 活动内容、题目

活动记录:

教研组长会议精神

一、市督导验收准备:

1、活动记录

2、教案、集体备课

3、业务学习、政治学习

5、作业批改

6、上课时不能坐着讲课。

二、准备好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检印 :金哲学 第11次 11月2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传达精神 活动内容、题目

活动记录:

教研组长会议精神

一、教师职业道德考试:

软件下载——教师职业道德考试题。 进行考试时请不要按“刷新”。

用户名、账号要准确。退出试卷可以。考试没结束不要按“交卷”。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检印 :郑奎南

第12次 11月10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传达精神 活动内容、题目

活动记录:

一、有关教师年末考评问题:

1、评价内容:在校网查。

2、自评:认真按考评内容填写。

3、互评:组长负责进行考核。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检印 :金哲学 第13次 11月7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传达精神 活动内容、题目

教研组长会议精神

一、12月份计划:

1、督导验收。 (推门听课、问卷调查学生、教师)

2、体育课12月18日 结束。

3、教师成长记录要完成好。

4、教学案例分析3日交到教导处(一份,A4纸打印)

5、第四次三年级月考要准备好。

6、元旦福利年底解决。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检印 :金哲学

第14次 12月17日 参加人数 全体 缺席 无 活动形式 传达精神 活动内容、题目

教研组长会议精神

2009教研组验收方案 1. 总目标:

2. 验收顺序:1)教研组自评

2)领导检查

3)教研组长总结汇报

4)检查反馈

5)校长总结

6)根据综合评估评优秀教研组、文明教研组

3、验收时间:

12月25日 下午一点(小会议室)

12月23日市督导验收

12月30日MHK监考

1月1~3日休息

1月5~6日初

一、二年级期末考试

1月7~8日初三期末考试

第6篇: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

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的研究 活动时间 2012.4.25 活动地点

体育办公室

参加人员

体育组全体教师

主持人

记录员

活动过程记录:

一、各位教师结合自身、对照实例、明确职责、提高觉悟、追求境界。

二、主题研究

《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的研究》

1.理论学习(体育教学中提问的目的)对学生进行提问,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2.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做研究前的铺垫,总结方式方法。 3.通过研究积累经验,形成理论,争取在课堂教学有所体现,与大家一起分享成果。(可从提问的艺术、方法、技能、有效性方面去考虑)

三、项目活动

1.明确队列操练的具体任务和职责;

2.与班主任做好沟通,及时对训练作出调整,力争做好科学训练、收效明显;

3.针对不同年级制订不同的训练计划。天气较热,做好及时调节,训练时讲求方式方法,不要让学生感觉“心灵上的疲惫”。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

关注课堂教学 活动时间 2012.10.17 活动地点

体育办公室 参加人员

体育组全体教师 主持人 记录员

活动过程记录:

一、组长总结了开学来的教学情况,并根据随堂听课情况,找出问题,以“教学五环节”为蓝本,尊重规定,相互沟通,达成共识,规范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按照本组要求,发扬典型、树立正气,真正练好内功,提升自身素质。

二、教材教法研究。研讨“教学五环节”——上课。着重关注“课中”阶段。与主题研究相结合。深刻理解“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创设问题环节,使之能发现、质疑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意义。

三、谈对于尊重、信任学生平时的做法和方法;在课堂问题创设方面有何好的案例。(大家踊跃发言)刘振宇老师通过一个精彩的案例说明创设环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刘建军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来提高教学效率。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

传达教育局教研组长会议内容与精神 活动时间 2013.3.22 活动地点

体育办公室 参加人员

主持人

记录员

活动内容:

一、3年来工作总结

1.各项竞赛完满结束,奖项发放到位 2.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3.校级评优课

二、本学期工作布置、安排

1.教师做好课前各项准备工作、教案、器材等。 2.严格规范学生运动服装,休闲裤不属于运动服装要求不带与课堂无关的物件(手机、钥匙、钱包等)妥善处理销毁佩戴等。

3.每位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研究思路、方法、要量小密度大。

4.规范教案书写,目的明确、目标细化、教案检查着重检查教学目标设计及达成。

5.体育教师人人参加队列、口令技能培训。 6.6月份XX老师公开课。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 落实本学期教研工作内容 活动时间 2013.5.22 活动地点

体育办公室 参加人员

主持人

记录员

活动过程记录:

一、上学期工作的回顾

1.组长对目前教研工作成果的大概回顾。

2.再次明确本学期教研工作的内容。

(1)加强理论培训,梳理单元计划使用情况。

(2)结合教材教法分析(发挥骨干教师、经验型教师在组中的作用,对负责的单元计划的内容进行教材教法分析)进行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钻研教材的能力。

(3)通过同课异构研究教学策略,关注教学效果。验证单元计划的有效性、实用性。

(4)完善原有的单元计划,撰写单元计划使用说明,有效的服务于老师今后的教学。 3.组长对各年级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材进度进行梳理。

4.分组讨论:如何通过实践来验证单元计划的有效性、实用性。

二、随堂听课和备课检查反馈

1.通过随堂听课,组长对这一阶段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小结。

2.随堂听课后续跟进:发挥骨干教师、经验型教师的作用结对互补。根据体育组制定的课堂教学要求,对本校区存在个性问题的教师进行示范教学,把关其备课。 3.请备课质量较高的教师作经验交流。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

关于专题活动的设想 活动时间 2013.5.22 活动地点

体育办公室 参加人员

体育组全体教师 主持人 记录员

活动过程记录:

一、组长谈本学期专题活动的设想。

1.专题活动由理论学习、实践活动――专家引领(讲座形式)与自学相结合,再从理论上充实并在实践中提高理解。 2.对体育学科中进行德育教育(合作、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的有效策略、途径和方法进行整理,以便教师自然地运用在日常教学中。

3.认真进行教学研究,记录教学中的改进过程,撰写有质量的案例或课例,使专题活动走向深入。

4.实践课与单元计划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提高质量。

二、各位老师对德育教育与体育学科整合的潜在功能各抒己见。

三、讨论器材室设计和使用。

从安全性、合理性、学科性、美观性四方面思考。

活动内容

评课:杨民老师主讲《排球技巧》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艺体办公室

参加人员

体育组全体教师

主持人 记录员

活动过程记录:

各位教师针对杨教师的一堂组内公开课(排球)进行点评:

陈老师:准备活动加步伐。重点不突出(手形),可对墙传强化手形。对传时可以自抛再传降低难度。

王老师:内容多讲解相对较少,手腕翻腕球向高送,学生着装问题。口令不规范等小问题。

潘校长:重点不够突出,进度稍快,会影响学生掌握效果。

陈老师:准备课较充分。课的导入见议(排球基本技术由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让学生形成对所学内容的表象。蹬地、伸臂。动作要领几个字突出重点。

时间

11.9 地点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体育组办公室 主讲人 参加人员

主要内容

优秀体育教师邵波参会的主题

上周情况 总结

执行情况良好! 本周研讨 主题

1、铅球:侧向垫步推铅球 身体素质练习 主要内容记录 知识目标:

学生能说出侧向垫步推铅球的方法和动作要领,知道素质练习的方法。

能力目标:

学生能正确完成侧向垫步推铅球动作,认真完成素质练习任务。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 讨论情况 记录重点:

上下肢协调用力,无停顿动作,自然做出换步缓冲。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11.9 地点 体育组办公室 主讲人 参加人员

主要内容

复习侧向垫步推铅球技术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重点:垫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

2、教师示范侧向垫步推铅球完事技术动作

3、组织学生练习,强调练习安全

4、个别学生辅导,重点辅导较差学生

5、集体纠正错误动作,提出纠错方法

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素质练习

1、游戏名称:跳障碍

2、目的:提高快速跳动中的灵敏性。

3、 方法:在场地上划出若干间隔为50CM的格线,和直径40CM的圆

一、学生分成八组进行推铅球练习

1、学生记住侧向垫步推铅球技术要领

2、学生结组进行徒手模仿练习,相互评价动作质量

3、 分成八组进行推铅球练习,相互观察。

4、 接受教师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二、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素质练习 研讨结果

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学会保护帮助,增强安全意识。让学生学会理解性的掌握。在设计课程中,多突出学生的活动。同时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11.9 地点 体育组办公室 主讲人 参加人员

体育组全体教师 主要内容

领悟其他学科教师课堂中的前瞻理念 上周情况总结

上课情况良好,所有的计划和准备的内容全部实现。执行情况良好!

本周研讨主题 篮球耐久跑 主要内容记录 知识目标:

学生知道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

学生能在跑动中做出跨步接球上步起跳单手肩上投篮动作。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自锻能力,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难点: 上下肢协调配合、控制身体平衡、出手动作柔和稳定。 记录重点:

动作连贯、重心平稳、跳起有力 主要内容记录

一、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1、教师讲解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并示范。 要领:一跨二蹬三高跳,指腕用力把球拨

2、组织学生进行肩上投篮技术的学习

3、教师观察学生练习、单个辅导

4、集体讲评,纠正错误动作

二、复习耐久跑技术

1、教师重申技术动作要领

要领:步幅均匀、掌握好跑的节奏、

2、组织学生进行耐久跑的练习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

4、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纠正方法

一、学习练习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1、学生认真听讲,记住动作要领

2、尽量模仿教师动作

3、练习步骤

①慢跑中集体徒手做“三步”起跳摸高的模仿练习 要求:学生练习中心中喊“大、中、小”三个字 ②二人一组,一人单手托球,另一人跨右脚,按“跨步接球、上步起跳、腾空投篮”的顺序做三步上篮模仿练习

③从球篮两侧运一下球跨步接球起跳投篮练习

4、学生相互学习、互相配合

5、接受教师指导,纠正错误

二、学生进行耐久跑练习

1、记住耐久跑的技术要领

2、学生练习匀速跑接加速跑以提高最后冲刺能力 60米匀速跑+30米冲刺跑

3、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

4、学生能刻苦的投入耐久跑练习

5、纠正错误动作,提高奔跑能力 研讨结果

从球性方面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吧相关的动作技术,变成口诀,方便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第7篇:体育活动记录

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记录(1)

学习目标:积极参与游戏活动,轻松自然地进行自然地形跑。 学习内容:游戏

自然地形跑 学习步骤:

一、

游戏活动,积极参与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集队、队列练习。

2、和学生一起复习贴烧饼游戏规则。

3、组织学生围成一个圈进行游戏,学生游戏时老师及时提醒要求,巩固

学生对规则的理解。

4、提出分组要求,组织学生分组游戏。(由指定的学生全权负责。)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深入熟悉游戏规则,知道游戏要求。

3、全组围成一个圆按规则进行游戏。

4、全组分成两组,由指定的同学负责游戏,扩大活动的比例。

5、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正压腿、弓步压腿、坐压腿三种柔韧练习。

二、自主选组、自主练习

教师活动:

1、讲解分组要求(按体能分组,3—6人一组;选好组长;纵队排好,组长在前。)组织学生分组。

2、提出自然地形跑的要求:(合理选择场地和速度;合理控制路程;注意跑时纪律;注意呼吸,轻松自然;时间由老师控制。)

3、观看和指导学生进行自然地形跑。

4、向小组长了解每一组的完成情况。

5、组织学生柔韧放松。

6、小结整节课的学习情况。

学生活动:

1、仔细听好分组要求,自主选择伙伴,选好组长,排好队。

2、认真了解自然地形跑的要求。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然地形跑,体验不同地形的跑步动作。

4、小组长交流自己一小组的跑步情况,管理感受。

5、听口令进行柔韧放松。

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记录(2)

学习目标: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发展跑的能力 学习内容:游戏:大渔网、黄河长江、绕物接力 学习步骤:

一、

游戏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集队、队列练习。

2、组织学生进行大渔网游戏。

3、提出柔韧练习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并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听口令进行二路纵队行进走。

3、分成两大组进行游戏,体验很多人一起合作游戏的方法。

4、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柔韧练习,充分活动各关节。

二、黄河长江练反应

教师活动:

1、讲解分组要求(找一个速度和自己相近的伙伴、找到自己所站的位置)组织学生分组。

2、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指定各组的名称。

3、组织学生进行游戏。

4、向学生阐述这个游戏的作用。

学生活动:

1、仔细听好分组要求,自主选择伙伴,找到位置站好。

2、明确游戏规则、明确自己一队的代号。

3、积极参与游戏,体验快速起动。

4、认真了解这个游戏对短跑的作用。

三、绕物接力练奔跑

教师活动:

1、启发学生制定游戏规则。

2、组织学生尝试游戏。

3、启发学生合理安排小组力量,组织学生比赛。 学生活动:

1、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

2、按次序尝试游戏,体验轻松自然的快跑。

3、合理地安排好每个队员的比赛次序,努力争取比赛胜利。

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记录(3)

学习目标: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掌握障碍赛跑的方法。 学习内容:游戏:障碍赛跑

学习步骤:

一、

游戏活动,积极参与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集队、队列练习。

2、组织学生利用跳绳进行准备活动。

3、组织学生柔韧练习。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裂队、并队走。

3、每人一根绳子进行慢跳、交叉跳、绳操和定数跳。

4、听口令进行柔韧练习。

二、尝试练习,体验成功

教师活动:

1、布置学生取器材,并提出布置场地的要求。

2、组织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尝试过障碍。

3、提示学生调整障碍。

4、组织学生进行障碍游戏,并作好小结。 学生活动:

1、按要求取器材,并把场地布置好。

2、分三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有序在进行尝试练习,选择最好、最安全的过障碍方法进行游戏。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调整各个障碍间的距离,为游戏比赛作准备。

4、用自己觉得最好、最安全的过障碍方法进行游戏比赛。

5、总结自己一小组过障碍跑的情况。

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记录(4)

学习目标: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并在合作学习中掌握跳橡皮筋的三个基本动作,积极参与表演。 学习步骤:

一、

快快躲闪,调动情绪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集队、队列练习。

2、组织学生分组游戏。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听运动员进行曲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队列练习,在动作正确的同时感受正确的节奏。

3、分成男女生两大组进行三次游戏,比出胜负,充分地活动开。

二、合作学练,掌握动作

教师活动:

1、在学生的合作下,讲解示范跳橡皮筋的三个基本动作及在跳时的跑动动作。

2、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巡回指导,并观察各小组的掌握情况。

3、组织学生参与展示,并作评价。

学生活动:

1、认真观看老师的示范,了解三个基本动作的方法以及在练习时的跑动路线,知道这三个基本动作主要以缠和绕为主。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一个一个动作练习,相互间要互帮互助,做到一个个过关,特别是女生要带动男生做好动作,在掌握基本动作后开展多种形式的练习熟练动作,熟练跑动的路线。

3、根据自己一小组的练习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展示,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好水平

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记录(5)

学习目标:了解排球的发球的动作要领,在学习中撑握一定的发球技能。 学习内容:排球:发球 学习步骤:

一、

积极准备,充分活动。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集队、队列练习。

2、组织学生进行准备活动。

3、组织学生进行步法移动。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听运动员进行曲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队列练习,在动作正确的同时感受正确的节奏。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慢跑,并进行步法移动。

二、合作学练,掌握动作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尝试复习发球动作。

2、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重点讲解示范,让学生掌握发球的动作概念是击球点的掌握和手臂的挥动动作。

3、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巡回指导。

4、组织学生实战运用,总结掌握情况。

学生活动:

1、在规定的地点自己体验发球动作,尝试着把球击出。

2、认真观看老师的示范,了解动作的要点是击球点和手臂的挥动。

3、按要求继续尝试发球动作,进一步体验协调用力的发球。

4、积极参加小组比赛,在实际的比赛中体验发球的重要性。并在比赛中明白只有多锻炼才能把球发到有效的区域内,才能有一定的目标。

5、认真听老师总结,对照总结了解自己的差距。

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记录(6)

学习目标:较好地运用已掌握的小排球传球、垫球技术进行小比赛,并能在比赛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学习内容:排球:小比赛 学习步骤:

一、

自主活动,充分热身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集队、队列练习。

2、提出要求,组织学生自主练习。

3、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练习伙伴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二、了解标准,积极参考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分组练习,体验相互间的配合。

2、组织学生分组比赛,在比赛中灵活地运用各种已学过的动作。

3、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了解在比赛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活动:

1、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传、垫球的配合,体验相互间的默契配合。

2、分成三大组六小组进行比赛,并能在比赛中积极在运用已掌握的动作进行练习。

3、积极说出在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找到解决的办法。 组

织: 分组考核

第8篇:体育活动记录

XXXX小学学生社团活动记录

社团名称:体育社团

辅导教师:

活动地点:

活动人数: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人 20篮球场)(田径场、

第9篇:教研组活动记录封面

平梁镇红星小学

2017——2018学第一学期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教研组长:胡仕康

2017年9月

上一篇:环保宣传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建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