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研究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理念转向:面向儿童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研究论文 篇1:

幼儿美术教学发展研究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是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美术教育活动来满足幼儿表现、表达和创造的需要,从而构建儿童审美心理的活动过程。幼儿美术教育,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幼儿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产生及其发展对现代幼儿园美术教学特点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为幼儿美术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 美术教学 起源 发展 改进

一、幼儿美术教育概述

幼儿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综合性应用型课程特征比较突出的课程之一。幼儿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宗旨是使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不断强化学生幼儿美术教育工作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能够根据幼儿发展需要,设计和指导幼儿美术活动;在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幼儿美术活动设计与指导中,能够正确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精神,同时还能帮助幼儿在不同领域的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相关美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等,并能强化训练学生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观察分析、制定目标、与幼儿和家长沟通、利用教育资源做好环境创设等各项教育应用性技能,注重提高学生理论联系教学实践的能力。

二、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起源及其发展

我国幼儿美术教育是伴随着公共教育机构的诞生而开始的。1903年中国第一个公共幼儿教育机构“湖北蒙养院”的简称标志着幼儿美术教育的开端。1922年出台了《幼儿园课程标准》中对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课程规定这为幼儿美术教育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随着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美术教育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美育也被列为教育方针之中。虽然之后的近三十年幼儿美术教育停滞不前,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将幼儿美术教育带入正轨。幼儿美术教育的相关研究也如春笋般涌现,为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进入二十一世纪,为了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前美术教育顺应时代蓬勃发展。

三、现代幼儿美术教育及其特点

幼儿美术教育是构建幼儿审美心理的教育。所谓审美心理,是由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等多种心理要素交融组合而构成的一个网络结构。这些心理要素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彼此依赖。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深化其审美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表现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构建幼儿的审美心理结构。具体而言,幼儿美术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幼儿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审美感受能力的教育。美术教育中,通过色彩感、空间感、材质感、形体感等直观感性方面的培养,使幼儿在欣赏视觉形象、创造活动中领悟审美形态、审美内容,从而构建自身的审美心理结构。因而,幼儿美术教育定位于审美教育。第二,幼儿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审美表现能力的教育。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情感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绘画尽情地、自由地表达出来。第三,幼儿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审美创造能力的教育。当幼儿开始运用线条、色彩和形状表现形象时,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物去再现所经验到的对象。这种再现,就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重新加工和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这时,幼儿所显示出来的想象力是惊人的。第四,幼儿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审美想象能力的教育。幼儿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勇敢地探索,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了许多奇特的表现手法。鼓励和指导幼儿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艺术表象,并通过大胆的想象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第五,幼儿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相协调的教育。幼儿需要手、眼、脑的协调活动,他们需要用脑去想象、理解和加工审美意念,用语言表达感受,用手操作材料。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当为幼儿提供充分操作的机会。第六,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教育。在幼儿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这种成人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表达自我和与人交流时,他们会运用其他一些符号系统来表达自我,美术就是这些符号系统中的一种,它具有语言所具备的某种功能。

四、幼儿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偏重绘画的现象严重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个方面的内容。但诸多幼儿园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存在着教育内容单一,偏重绘画的现象。幼儿园展示出来的幼儿的美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很少有幼儿的手工作品,还存在着很多幼儿园将美术教育活动等同于画画课。儿童绘画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儿童用各种笔、纸等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视觉形象,从而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2.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单一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教育方法单一,主要是采用示范法、范例法。例如画螃蟹:老师首先在网上搜到各种螃蟹的图片让幼儿们观察欣赏,随后让幼儿总结螃蟹的基本特征,最后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将螃蟹画出,幼儿们开始按照教师的范例作画。幼儿很快就忘记了自己观察的到的螃蟹的样子,只是不时的抬头去看教师出示的范例画,有的幼儿连螃蟹游动的方向也要和示范画的一样。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单一,依旧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3.幼儿园美术作品的评价缺乏多元性

幼儿园的美术作品在评价上还是以幼儿画得像不像,整体构图是否合乎逻辑,用色是否符合事物的特征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通常很多教师帮助幼儿画或者手把手教幼儿画的现象,更有甚者让班里画得好的幼儿帮助画得不好的幼儿作画,就是为了让幼儿家长看到幼儿作品时不发出牢骚不抱怨自己孩子什么都不会画。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為了让幼儿的成长档案完善,为了不被家长责备,有不少的一线幼儿教师们竟然采用这样的方式。

因此,幼儿园美术作品的评价方法单一,缺乏多元性,导致了很多恶果这也是目前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否则将严重影响幼儿美术教学的质量,将影响美术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英姬.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历史演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2004-05-01

[2]沈建洲.幼儿美术教育探析,西北师范大学,2002-05-15 [3]张建波.试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7-15

[4]朱新华.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探讨,大舞台 2013-01-20

[5]王晶.论创造性思维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促进发展,曲阜师范大学,2014-03-01

作者:刘锡洋

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研究论文 篇2:

面向儿童生活:幼儿美术教育的转变与应然追求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理念转向:面向儿童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幼儿教师逐渐认识到生活对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例如:在教育观念上,有些教师依然固守知识性美术教育的做法,没有从内心认同生活教育观念的重要性;在教育过程中机械地将教育与生活结合,使得美术活动成了一种作秀;在教育评价上,更是以幼儿的绘画技巧为最终评价标准,这些现象使得幼儿美术教育“理解美、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追求成了空谈。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美术特点及幼儿发展规律而实施的一种审美教育。美术作品的创作灵感取材于现实生活,根植于现实生活,更要超越于现实生活,进而走向人的整全生活。国画大师齐白石曾说过“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具见,非偶然可得也。”这既是美术的境界,也是贴近儿童生活的幼儿美术教育的应然追求。

二、幼儿美术教育面向儿童生活的重要意义

1. 纠偏传统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

由于幼儿感知与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对于他们而言,世界既新奇又陌生,因此,理论性的美术知识和机械的技能练习并不适合幼儿。幼儿学习美术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应是亲身操作,在生活中通过开展的游戏、出游、观赏等美术活动才能建立真正的美术认知和情感感受。但是现实生活中,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教师常常以“灌输知识技能”的形式进行幼儿美术教育实践,故需要通过观念的转变才能打破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束缚。

2. 回归幼儿美术教育的本真目的

幼儿美术教育的本真目的是回应儿童的精神世界。幼儿的精神生活不同于成人,他们有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生活的热爱,但社会的不断进步也会威胁儿童的本真追求。正如美国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所担忧的“成人世界的战争、暴力、混乱正源源不断地入侵到儿童世界”。幼儿本该享有的纯真世界正在遭受电子产品、网络、现代传媒的不断挑战,幼儿美术教育通过解放儿童的自然想象,让儿童充分表现内心的情感世界,这是儿童展现自我、与外部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幼儿美术教育应当明确自身的教育使命,并通过回归生活实现这一目的。

3. 丰富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当幼儿美术教育真正面向儿童生活,我们会发现其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无论是娇艳欲滴的花朵,还是高耸俊美的大山;无论是寻常百姓的炊烟袅袅,还是古镇小巷的宁静悠闲,这些人、景、物都表现着现世的美好。蔡元培先生曾在《美育》一篇中这样说道:“幼稚园之课程,若编纸、若黏土、若唱歌、若舞蹈、若一切观察之标本,有一定之形式与色泽者,全为美的对象。”此言正是对我们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当我们真正明白为何美术教育要面向儿童生活,我们就会发现那些自然景观、世间百态皆为美术创作的源泉,那些立意多样的主题活动皆为美术教育的途径,无论是保护环境,还是四季变换,这些都蕴含着幼儿美术教育的真义。

三、幼儿美术教育面向儿童生活的实践举措

1. 树立面向幼儿生活的美术教育观念

幼儿园之父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有的教师认为幼儿美术教育之所以难以在实践中融入生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传统教育的惯性以及对生活化美术教育的排斥。对此,教师首先要在观念上做到与时俱进、自我更新。传统的理论性、知识性的美术教育并不适合当前幼儿对美的追求,也不利于实现真正的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幼儿教师应以幼儿的兴趣、能力、需求为中心,以生活中的美为手段,真正让幼儿美术教育融入儿童的生活,讓儿童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并热爱生活,展现童年之美。

2. 美术教育形式上应面向幼儿生活

教育形式决定了教育实践的开展形态。当前幼儿美术教育形式较为机械和单调,总结起来,无非是抽象说教和机械操作,这不符合“面向生活”的教育理念需求。所谓面向儿童生活,即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生活经验尽量营造生活化的情境,在幼儿能够有所触动、能积极融入的情境中接受美术教育,从内心认同美术教育的魅力。

由此出发,我们认为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形式至少有以下几种:(1)围绕主题活动开展的美术教育。在主题活动中,幼儿能更集中地感知美术活动中的各种信息,教师应指导幼儿积极亲身体验,通过多种活动让幼儿首先感受美,再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画笔表现这些美好。如在“我爱我的家乡”活动中,教师就可让幼儿在欣赏家乡特色建筑或名胜之后,用装饰画、拓印画、写生画等形式展现家乡的美。(2)创设环境,让幼儿身处美的环境中。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展示、多媒体设备、图片展示、播放背景音乐等形式,营造出生动的美育环境,让幼儿从心底产生美的体验。如在“秋”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首先指导幼儿用秋天的落叶、果实等装饰活动室,与父母共同拍摄秋天的美景等形式,在走廊与活动室中,用多种形式营造出秋天的气氛,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促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3)情感陶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幼儿的情感状态,他们是否喜爱这样的活动,是否充满幸福感,也是教师开展美术活动需要思考的重要因素。

3. 美术教育内容上应面向幼儿生活

教育内容影响着教育实践的过程与质量。因此,美术教育资源回归生活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研究重点。以往我们的幼儿美术教育内容过于注重理性层面的知识,这是不利于儿童美术素养的发展,甚至会摧毁其应有的对美的想象和创造力。幼儿美术教育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应将幼儿的需要和幼儿生活放在首位,要勇敢抛弃教材和画册,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动物、植物、人物等,还可以将幼儿身边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建筑、山水纳入教育内容中。

如在开展“我的妈妈”美术活动时,传统的教育方式会要求幼儿依据教材和画册等范例,了解“妈妈”这一人物画的线条、色彩等表现技术,但这不应成为重点。在面向儿童生活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妈妈”应是鲜活的,幼儿应在多重感官影响下用自己的笔触画出自己的妈妈,这样的妈妈才是儿童生命中独特的“妈妈”,是充满情感和反思的“妈妈”。同时面向儿童生活意味着对儿童生活经历的敏感,故教师要时刻关注儿童的“学习敏感点”。如幼儿普遍比较热衷的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这些形象都可成为美术教育的内容,在实际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尝试改变这些卡通形象的背景、道具、服装等,发展幼儿的绘画能力,使幼儿在欢乐与愉悦的氛围中参与美术活动。

作者:徐蔚

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研究论文 篇3:

幼儿美术教育的思考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担负着对幼儿绘画技能、技巧及智能的培养,发展幼儿自身,促进其完整、健康人格发展的重要使命。在美术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是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核心所在。因此,教育者要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征,围绕教育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以求在“自然状态”下,充分展示孩子们天真纯朴的本性,尽情表达他们的审美情感。

【关键词】幼儿 美术 美术教育

笔者在幼儿园观察时发现,现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已不像以前一样让孩子们“依样画葫芦”只知道临摹了,而是让孩子们按照自己所想的,所喜欢的去画自己想画的,不再束缚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这样对于幼儿的发展是很有利的。同样,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让孩子们自己创作,对于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

董跃彩说:“幼儿美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它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借画画来表现、舒展自己的内心的意愿和情感,培养美的情操,陶冶完美的人格。”由此可见,幼儿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它不以幼儿掌握扎实的艺术技能为目标,而是力求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美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喜欢美术,学会用美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幼儿美术教育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让孩子们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

1.以培养兴趣为主

帮助幼儿喜爱美术,让他们有较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也就是说,成为未来的画家并不是其目的,让他们有生活和艺术的兴趣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2.以想象力丰富与否为判断优劣的标准

幼儿美术作品的评判标准并不是孩子们画得像不像,而是看他是否有拟人化的想象能力,是否有新奇的表现力,能否运用鲜艳的色彩进行多样搭配,是否有稚气十足的韵味,是否有丰富的画面表现等等。

3.教育场合无处不在

幼儿美术教育还影响着其他教育的发展,它不仅增强了幼儿的作画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还促进了其他能力的发展,像幼儿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我们应该把幼儿的美术教育贯穿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中去。

三、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忽视幼儿绘画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和性别差异

刘志红、李运萍说:“儿童绘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涂鸦阶段,图式阶段和写实阶段。”图式这个阶段的幼儿在绘画中具有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按照个人主观经验来反映对象。另外,幼儿个性和性别的不同,对绘画对象的兴趣亦不同。一般而言,男孩子多喜欢画汽车、飞机、机器人等,女孩子则多喜欢画花、小鸟、房子等。我们有些教师不去分析研究幼儿绘画的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和性别差异,一味的强调统一,强调成人化,强调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灌输法,使儿童画失去了自然和童真。

2.忽视幼儿在美术教学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急于求成或顺应家长要求,强制幼儿学绘画,不管孩子的兴趣如何,也不管孩子是喜欢画小猫、小狗,还是愿意画汽车、飞机……张小红说:“大量运用‘简笔画’培养出来的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式样,它代替了孩子的感觉、思考或想象,使他们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失去了孩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个性风格,最重要的是对孩子潜在的创造力的扼杀和自我创造意识的摧毁。”

3.忽视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的启发引导

有些教师按照幼儿要自主作画的教育模式来进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可是教育效果往往不理想,而且教育活动也不成功。究其原因,在于幼儿毕竟还小,我们虽然要让孩子不按照一个磨子去作画,但是有些幼儿还不能直接进入状态去画画,或者说还不能独立去想自己到底该画些什么,这时老师就不能完全放任孩子,应该在旁进行引导,提供帮助来让孩子完成创作。

四、如何开展幼儿美术教育

分析了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后,接下来笔者主要侧重于探讨如何开展幼儿美术教育。

1.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苏次娥说:“兴趣往往是做事情的动力,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兴趣是幼儿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我们应该让幼儿感觉在涂涂画画中能获得乐趣,在玩泥巴或制作工艺品的过程中能获得成就感,在剪纸片、折纸条的时候能获得愉悦感。”孩子天生就具有好奇心,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培养他们对于美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培养孩子们天真活泼的观察能力

幼儿对美术产生兴趣后,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因为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幼儿绘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之前,应该先调动全体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对绘画的布局、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幼儿观察。

3.独立思考,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美术教育不但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而且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发展的操作教育,更是一种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因此,美术教学不只是教给幼儿绘画知识、技能和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教学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其创造能力。

4.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时,要尽量注意循序渐进

在进行美术教育时,不可以急于求成,要按照步骤一步一步进行,先从简单的、容易的开始学起,逐渐过渡到难的、复杂的,若只顾完成教学活动,不管幼儿的能力,不按步骤,这样只会导致教学活动的失败,对幼儿和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五、总结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它使幼儿的人格得以塑造,智慧和创造力得以培养。它还可以增强幼儿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幼儿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理性学科,它主要是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创美”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要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出发,以启迪创造意识为目的,在此过程中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和主体性的培养,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志红、李运萍 《浅议幼儿美术教育》 幼教天地(基础教育研究) 2004年9月 第45-46页

[2]董跃彩 《幼儿美术教育的思考》 安庆科技(交流与探讨) 2006年第1期 第41-42页

[3]张小红 《幼儿美术教育评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科教论坛) 2007年总第457期 第74页

[4]苏次娥 《幼儿美术教育的新观念》 学前教育研究(经验交流) 1996年第5期 第52页

作者:刘小林 张琴秀

上一篇:工商局监管科工作总结精选下一篇: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