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企业信用监管

2022-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工商局企业信用监管

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构建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信用管理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本文首先介绍了信用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总结了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工商企业;信用管理;诚信;风险

一、信用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然要和客户搞好关系,所以,对客户的信用度进行正确的判定变得非常重要。企业只有了解到客户的信用度,才能给客户提供合理的结算方式和信用额度,这样既保证了企业和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又为企业降低了一定的经营风险,可见,信用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意义重大。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其具体表现:

首先,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如果各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企业间就会以诚信的态度进行交易,这必然会让交易市场变得更加稳定,更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有利于维护市场的经济秩序。在当今时代下,企业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一些企业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往往会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这必然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而如果各企业都讲诚信,守信用,那么不当得利的情况就会减少,公平竞争就会增加,市场的经济秩序就会转好。

最后,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获得良好的口碑,才能创建知名度高的企业品牌,才能让企业自身更具竞争力。如果企业不讲诚信,那么企业就难以迅速发展,更会面临破产的风险。例如: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当地著名的食品生产企业,它主要以生产月饼、元宵、各种糕点等食品为主,在没被媒体曝光前,该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每年至少有两、三千万的收益,但是,自打该企业出现“陈馅事件”后,南京冠生园的商业声誉一落千丈,企业形象几乎降到冰点。时隔半年,企业生产难以为继、申请破产,究其原因是该企业本身失去了起码的“诚信”,不重视产品质量,只想着获取不法利润,结果既害了消费者,又害了自己,更给当地月饼市场也带来了严重影响。可见,企业自身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该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完善,就不会为了谋取利益而使用“陈馅”生产月饼,就不会造成企业破产。

二、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尽管我国工商企业一直在研究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办法,但是,我国工商行业信用管理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我国工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太多,这必然给企业信用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部门不了解客户的经济实力和实际情况,只知道客户和本单位间的财务往来状况;而企业销售部门了解客户的经济实力和经营情况,而不知道客户和本单位的财务往来状况,由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对客户的认知不同,它们在企业信用管理中必然会出现意见分歧,这必然会造成企业信用管理的正常开展。

其次,销售部门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会给信用管理带来过大的风险。企业销售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以业绩论英雄,工作人员销售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销售人员的工资档次,更有些企业单位的销售人员工资实行全额绩效,也就是说,这些销售人员没有基本岗位工资,只有销售产品,才能得到报酬,所以,销售人员往往会为了获得提成而违规操作,或者隐瞒客户的一些不良信息,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如果真的出现问题,后果往往是难以预测的。

最后,财务部门独自承担信用管理工作,会出现信用管理不合理现象。例如:财务部门只了解客户和本单位的财务关系和财务状况,财务部门分析企业信用度的好坏也只是以财务往来账目资料为判断依据,而有些企业单位可能和本单位合作时间较短,根本无法以财务往来账目为判断依据,很容易造成判断错误问题出现,因此,让财务部门独自进行信用管理是不合理的,只有发挥单位内部各部门的优势,让各部门相互间沟通和协商,才能保证企业信用管理更加合理化,才能为企业降低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手段

1.提高全体职工的信用管理意识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人就能完成,它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互相合作才能做好的。因此,企业要多宣传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意义,让全体员工都认识到信用管理是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只有全体员工相互沟通、共同合作,才能保证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为企业降低一定的经营风险。还有,企业也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信用管理,以避免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出现漏洞。

2.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在以往,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主要依靠销售部门或者财务部门,这必然会导致企业信用管理不合理问题出现,因此,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非常必要。企业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后,该部门可以对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规划,以保证企业信用管理向系统化方向发展。当需要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时,该部门完全有精力进行一系列的调查走访,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只需要简单的配合工作可以了。

3.提高信用管理者的能力

信用管理者是企业信用管理的领导者,他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工作的优劣。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信用管理者一定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有调节部门关系和优化员工配置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信用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努力。

4.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管理系统

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管理系统有利于企业信用管理的顺利开展。信用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收集客户资料并归类建档,而且要及时进行信息更新,通过资料来判定客户的信用度并进行科学评估,还要给客户设立信用额度。还有,信用管理人员也要多去税务、工商部门了解客户信息,多收集有利于评估客户信用的有关资料。

5.严格审查客户信用额度

针对有些销售人员为了自己获得利益,瞒报客户不良信用信息问题,企业内部一定要严格审查客户信用额度,避免出现超额度赊欠问题。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当客户需要赊欠货款时,不管是谁办理赊欠业务,都要经过信用管理部门进行信用评估,杜绝一切违规操作问题出现,保证客户信用查询按流程办理,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6.实行客户等级制度

企业信用部门首先根据客户和本单位的交易记录来判断客户的信用情况,然后再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判断客户的还款能力,最后再对客进行等级定位,为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通过对客户实行等级制度,企业的信用管理会更加合理,对企业自身和客户来说都有好处。

结语

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作,因此,工商企业一定要完善企业信用管理模式,制定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定,让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真正的发挥作用,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瑞玲.论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内部机制的构建[J]. 经济师. 2006(07)

[2]陈殿左,贾栗杰.企业的信用管理之道[J]. 当代经理人. 2008(04)

[3]徐明亮.中国企业信用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 广西社会科学. 2004(09)

作者:樊洪深 程沛

第2篇:构建工商企业管理及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研究

制约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主要因素众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中,部分工商企业开始管理和调整其内部,加快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面对市场的压力和挑战,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新时期的工商企业管理,拥有着特定时期工商企业管理的特点,需要进行一定的研究和探讨,确保新时期工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我国工商企业信用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根据工商行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验证,主要表现为,国内的工商企业内部,由于设置了众多的财务部门,因此企业的信用销售普遍采用了系统管理的方法,运营上,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的制约性较大,不同的企业的部门都可以进行独特的运营,财务和销售可能在合作和交流过程中发生分歧,在进行企业信用管理的模式上,发展也较为缓慢。

企业内部销售目标管理和信用风险的管理是不一样的,职能上差异较大。在不同的技术支持下,企业的销售在利益驱动下,可能会 履行一些触碰风险的事情。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就会让销售部门在履行信用风险的过程中,使得企业人员能够在驱动利益的措施下,采用销售的方式规避风险。这样财务人员对于客户的评价,可能仅仅依据企业信用管理的信息,使得企业的内部配置,通过企业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呈现出较大的分歧,让企业内部配置,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才能促进各个部门之间新的沟通智能,构建企业风险机制的管理要素。

二、工商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途径

通过工商企业管理人员的信用评价体系,工商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融入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将企业的生产和业务部门纳入到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的机制中。采用部门的力量,将工商管理人员对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纳入到精力管理的内容中,加强了工商管理各部门人员的协调和沟通,加大了企业的财政企业的资金管理的力度,提高了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也增进了管理人员的内部信用管理能力。

系统的信用管理部门的构件,在工商企业的运营中,通过风险管理,将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加以运行,具有非常严格的管理考核体系。该体系与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进行了完善,通过内部信用管理平台进行信用管理职能的使用,通过企业的管理机制,将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系统的控制结合起来,实现对信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工作运行中采用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建立单独的信用管理部门,采用销售部门的调节方法,加强了企业管理者的素质。

工商企业的信用管理,采用的是提高专业技术新能的方法,将其作为长期的工作任务在一定的条件下,协调销售和领导人员以及业务人员,设立共同的发展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在管理人员具有相当丰富知识的基础上,采用信用管理的方法,切实加强信用管理人员的培育工作,提升企业的信用管理基础条件,提升该企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及技能。

仔细研究管理体制,通过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内容的推行,要求企业信用管理人员能够收集到全范围的客户资料,将客户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完善信息内容,建立核心资料体系,然后构建出客户的信用管理综合评估档案,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得客户的调查资料,通过工商企业内部授信制度而建立,工商企业的内部授信制度系统,将客户的赊和销情况进行额度评定,首先管理是工商企业在进行信用管理上的主要内容,企业依据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做出对客户信息交易的评价,采用企业的内部信用管理机制,设定客户的信用额度。企业进行一体化的客户信用经过审查流程而构建,有效规避了部门利用高信用管理的漏洞,获取私利的情况发生,承担起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责任。

客户间的信用等级评价,针对工商企业的信用管理,实现了对客户的分类管理,建立了客户档案和信用等级评估体系,认真核实客户履行约定的能力,将还款能力作为中心内容,对客户进行信用的量化的分析,对上一年客户的信用给与财务评估。

三、企业信用管理的完善策略

陕西省开展工商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采用了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信用挂管理机制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实守信的管理理念,建立了经商美德评价体系。企业将信用管理机制融入到了市场经济理论中,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秩序体系中,一个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是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在企业信用制度的基础上,规范企业的管理模式,就是要缓解市场中的不稳定因素,将不讲信用的交易行为加以控制。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资本,梳理了企业公开公平公正的运行环境,在竞争激烈化的市场贸易中,通过市场经济运行的方式,维护企业自身的经济地位,创建企业竞争机制,树立企业形象,切实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制定出完善的企业现代化气息的信用管理模式。

对于企业来说,不论市场经济多么恶劣,构建出诚信经营的体系,提升企業管理的水平,创建企业的管理模式,都能帮助企业开拓客户渠道,和谐客户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关系,整体上提高了企业的综合实力,推进企业经济发展不断前进。

以陕西的建筑工程企业进行的信用等级评价方法为例,联合资信的建筑与工程行业企业主体评级方法主要是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维度,再综合判断偿债主体对其债务偿还的违约概率的大小,信用评级是对企业各种债务能否如约还本付息的能力和可信任程度的综合评估,最后给出受评主体的信用级别。是对债务偿还风险的综合评价。通过对影响偿债主体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各要素进行分析和判断,联合资信建筑与工程行业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的考察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企业经营以及财务风险、行业风险、企业基础素质等。

(一) 行业风险

行业发展环境:建筑与工程行业经营杠杆相较于其他行业处于较高水平,行业发展环境主要分析以下两个方面:1、宏观经济状况和宏观政策分析,及其环保政策和地方性政策等的总结,通过计算各行业在经济周期下降过程中的营业收入和EBITDA利润率的平均下降幅度(简称PTT),对行业的影响分析;2、行业政策环境分析,包含行业准入与退出政策、行业监管政策、以及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行业属于鼓励性质还是限制等。

行业周期性:周期性越强,行业风险波动性越大,通过关注企业所处细分行业的进入难度、总体行业风险就越高。可以整体来看,建筑与工程行业周期性特征明显。

行业竞争:建筑与工程行业涉及细分领域较多,衡量行业周期性风险的指标,行业竞争程度影响行业内企业盈利水平及稳定性;行业竞争分析主要从行业准入壁垒、行业竞争格局等方面分析几个方面入手。竞争格局来判断行业内企业的未来规模、盈利的稳定性和增长空间。

行业的经营杠杆、行业风险与行业杠杆水平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行业杠杆与偿债能力:行业特征基本决定了相应行业风险较高。 行业增长性与盈利能力:衡量行业杠杆与偿债能力的指标有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行业增长率越高,说明行业发展越快,表明行业风险越小。行业风险越小。行业盈利能力越强,盈利水平越高,行业的盈利和增长,受到上游行业的影响,但更主要由下游行业或需求决定。因此,判断一个行业的风险,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四、结语

通过对工商业企业的信用管理进行系统的论述,当前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要求必须对发展的措施进行分析和论证,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企业管理信用工作的借鉴,可以对新时代的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作者单位为陕西历史博物馆)

作者:高文侠

第3篇:如何构建工商企业管理和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摘 要:工商企业想要获得合理化发展,就必须尽快在内部建立起健全化的管理机制,旨在引导相关机构之间进行良性的职能沟通,为后续迎合企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信息管理体系衍生,奠定基础,并且全面规避企业经济犯罪现象的重复衍生。笔者的任务,便是针对当前限制我国工商企业信用管理实效的因素,以及日后工商企业管理和信用管理体系完善化构建的措施等内容,加以系统化探讨论证,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工商企业 信用管理 限制因素 体系构建

前言:

现代我国企业同步面临着改革发展机遇和挑战,想要加以妥善应对,就必须预先构建起健全样式的信用管理体系。所以说,有关工商企业务必要给予高度重视,争取为今后企业多元化改革发展,奠定基础。至于现代工商企业管理和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细节,将如后续内容阐述。

一、现阶段限制我国工商企业信用管理实效的因素

(一)法律规章体制内容不够明确,且缺乏应有的约束力。须知企业信用管理涉及诸多事务,本身就是一类繁琐的管理系统。因此,需要有关工商管理人员构建起较为可靠的法律法规体制,保证今后一切工作行为都能够有法可依。但是,因为我国工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发展仍旧停滞在初级阶段,不管是信用法律或是法规体系等,都单纯透过政府、金融和民间不同层级逐步地搭建,并且实施环节中存在许多不足问题。在此类环境下,搭建一类和工商企业社会信用体系紧密关联的法律法规制度,明显是极为必要的。唯独如此,企业信用管理中的各个机构职责才能得以明确划分,进一步填充以往信用建设中的缺陷,为今后企业发展权利和义务完善,提高保障。

(二)相关机构之间不能进行实时高效性沟通。企业信用管理属于一类综合性管理行为流程,其中不同工序流程紧密衔接,不能独立化发展,面对信用管理中涉猎的多元化信息,作为现代专业化企业主管,要尽心竭力地协调不同机构、环节的协作能力,争取将以往一切矛盾冲突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需要加以强调的是,一旦说信用管理中的信息不够充分时,领导层决策便会出现误差,进一步阻碍企业标准化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进程,对于企业发展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三)信息化技术应用条件极度落后。现代工商企业在进行专属的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期间,应该预先理清参与经济发展活动的各个机构、工序流程关系,判断整个过程的复杂和综合性影响,其间必然需要十分庞大的参考信息量和数据。最近阶段,经过我国信息化技术蓬勃发展之后,涉及工商企业整个管理过程开始逐步迈入信息、数字化行列之中,不过内部数据更新速率却十分缓慢,无形之中对整个信用管理体系造成不良影响。

二、构建起完善化的工商企业管理和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具体策略

进行现代工商企业管理和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方式极为多元,如长期秉承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诚信观念、时刻警惕工商企业管理人员给予企业信用一定的重视态度、深刻强化专业化信用管理人才培养实效、全面搭建起完善样式的信用管理机构、合理实施企业和各类客户之间的信用等级评价机制、灵活协调工商企业领导和各类层级职员的共赢关系、在信用监管环节中有机把控主导权,以及树立工商企业内部授信制度等。笔者主要针对上述某几种方式加以详细化论证。

(一)政府体制建设进程的持续推动以及主导权的深度确立。对于广大工商企业来讲,需要竭尽全力争取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度,在确保令自身信用管理中的专业和系统优势得以有机发挥基础上,采取信用征集、评价、反馈、提示等诸多可行方法,使得自身信用管理体系得到可靠性建设发展。如主动强化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力度,在获取政府妥善支持条件作用下,令相关分管机构得到全方位监督控制,使得工商企业信用管理中的一系列重大事项得到有效操作。

(二)工商企业领导和不同层级员工之间共赢关系的调试。企业之中不同岗位人员都十分重视自身保留的信息资源,如若毫无保留地灌输到信用管理体系之中,必然会造成这部分信息资源价值的降低结果。因此,现代工商企业在进行信用管理体系搭建环节中,不单单要全面依靠政府的支持力量,同时还需要利用本位主义屏蔽等途径,使得工商企业领导和不同层级员工之间的共赢关系得到合理维持,进一步为后期企业合理、有效的信息交换机制构建,以及权益合理性分配,奠定基础;另外,就是在企业持续改革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标准形态的信息数据交换中心,确保企业监督能力至此得以合理性提升,进一步最大限度地将信息价值改善,并未工商企业建立起妥善的信用管理体系。

(三)开放沿用信用监管机制。工商企业在进行所需的信用管理体系完善化构建过程中,应该预先进行企业信用信息全方位收集整合,同时确保遵守以下规范性守则:

第一,企业在进行专属的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期间,应该时刻提升自身的信用意识。

第二,在改善信用意识的基础上,应该同步强化对各类机构的行政监管力度。

第三,企业在持续协调和修缮既有信用评价体系的同时,应该针对各类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化评价,旨在有效提升对这部分职务的有效监管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工商企业管理和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原本就是一类过于繁琐复杂的工作,尤其经过社会持续改革发展之后,一旦说该类环节中衍生出任何误差迹象,都将直接限制企业综合化竞争发展实力。因此,日后有关企业领导要不断关注各类岗位之间的协调关系,同时吸纳最新技术设施和实践经验,争取令工商企业管理和信用管理体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完善机遇。

参考文献:

[1]李静.浅谈客户信用管理体系[J].科技与企业,2012,25(23):79-83.

[2]王俊林.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6,28(21):120-139.

[3]叶冠乔.浅议如何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7):133-156.

作者:李会

第4篇:工商局企业信用分类分级基层监管规范

第一条为在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机制,转变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工商企字〔2003〕第131号2003年10月31日)的要求和《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信用分类分级监管试行办法》(鄂工商

注〔2004〕204号2004年11月3日)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的基层,包括城区工商分局所属的工商所和各县市区工商局所属的基层分局,以及具有经济户口监管职能的其他单位。(以下简称:各基层单位。)

第三条企业信用分类分级监管的基本原则是依据对企业的信用分类和行业风险分级,实施有差异的距离监管。

第四条企业信用分类分级基层监管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认领经济户口;

(二)制订监管计划;

(三)监管计划的执行;

(四)录入巡查结果;

(五)反馈监管信息。

第五条企业信用分类分级基层监管工作以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技术支撑。

第二章经济户口的认领

第六条企业经济户口是企业注册登记完成后形成的企业电子档案,由各级注册登记的主管机构负责在营业执照发放的当日登录到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基层监管”子系统。

各级注册登记的主管机构应将核准企业按照所居行业的风险等级予以分级,并原则上将其列为企业信用的A类。

第七条各基层单位应每日在“基层监管”子系统查询新登记的企业,并通过“监管助手”项中的“户口认领”模块,在3日内认领属于自己管辖的企业。

第八条各基层单位对认领错误的企业,通过档案移交模块移转。对有认领争议的企业,由注册登记的主管机构裁决。

第九条各基层单位应在30日内对所认领的企业进行一次回访,并以巡查结果的形式登录。

第三章监管计划的制订与执行

第十条监管计划是各基层单位根据企业信用分类分级监管基准的规定,结合监管任务和辖区监管责任制所制订的阶段性的企业巡查工作安排。

第十一条企业信用分类分级监管基准是按照企业信用分类分级的差异,确定当年内进企业巡查的次数,具体规定如下:

(一)A类守信主体:

1、Ⅰ级低风险企业年检免于审查;除开业回访、专项整治、投诉举报、上级交办而外,全年免于巡查。

2、Ⅱ级中等风险企业除有前置审批项目的企业外,年检免于审查;除开业回访、专项整治、投诉举报、上级交办而外,半年巡查1次。

3、Ⅲ级高风险企业在办理行政许可和年检时,重点审查前置审批项目;除开业回访、专项整治、投诉举报、上级交办而外,每季度巡查1次。

(二)B类警示企业:

1、Ⅰ级低风险企业除专项整治、投诉举报、上级交办而外,半年巡查1次。

2、Ⅱ级中等风险企业除专项整治、投诉举报、上级交办而外,每季度巡查1次。

3、Ⅲ级高风险企业除专项整治、投诉举报、上级交办而外,每月巡查1次。

(三)C类失信企业:

1、Ⅰ级低风险企业应在结案后1个月内回访一次,以后除专项整治、投诉举报、上级交办而外,每季度巡查1次。

2、Ⅱ级中等风险企业应在结案后1个月内回访一次,以后除专项整治、投诉举报、上级交办而外,每月巡查1次。

3、Ⅲ级高风险企业应在结案后1个月内回访一次,以后除专项整治、投诉举报、上级交办而外,每月巡查1次,并适时安排抽查。

(四)对D类严重失信企业,属于责令关闭的应及时督促其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属于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及时发布吊销公告,同时采取案后回查,实施后延监管:

1、对未停止经营活动的予以取缔,并将未进行清算的投资人纳入警示系统。

2、对吊销企业的分支机构责令停止经营活动,并督促其办理注销登记;对投资企业限期办理变更登记,否则依法予以查处。

3、对吊销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依法予以限制,对负有清算义务的投资人在未履行义务时限制其投资。

第十二条监管计划的制订应该在认真分析辖区企业经营活动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应该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必须注重执行效果,其基本内容包括巡查人员、巡查目的、巡查时限。

第十三条巡查人员必须按照监管计划所要求的目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巡查任务。对于所发现的其他问题,应该如实记录,认真核实,及时分析,迅速汇报。

第四章巡查结果的录入和反馈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十四条各基层单位负责人应在巡查结束的次日内核对巡查结果,并将其录入到“基层监管”子系统的规定模块,同时保存书

式资料备查。

第十五条巡查结果的录入要求表达准确,用语简明,作为经济户口的动态信息由“基层监管”子系统所规定的程序上传,并直接影响企业信用分类状态。

第十六条各基层单位可以符合管辖企业的实际情况,以《行政执法建议书》等形式向企业反馈阶段性的巡查情况,通报信用评价,提出执法建议。

对于企业信用评价

一般不得向其他企业和外部门提供。如果因特殊需要必须提供的,应按照规定报县市区工商局批准。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各县市区工商局可以按照本规范制定实施办法。

城区各工商所的实施办法按本规范统一执行。

第十八条本规范自签发之日起实行。

第5篇:县工商局2009年企业信用监管工作总结

2009年年初以来,××县工商局根据省局、市局关于企业信用监管的指示精神以及《××县工商局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加强信用监管系统建设,拓展信用信息采集范围、规范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完善企业分类监管体系、强化对失信行为整治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内资

企业:认定守信企业(a+级)----户;(a级)----户;警示企业(b级)----户;失信企业(c级)----户;严重失信企业(d级)----户,合计----户。设置为一级警示企业----户。各类私营企业:①个人独资企业,认定守信企业(a级)---户、警示企业(b级)----户、失信企业(c级)----户、严重失信(d级)----户;②合伙企业,认定守信企业(a级)---户、失信企业(c级)-----户、(d级)-----户;③私营有限公司认定守信企业(a级)----户、失信企业(c级)-----户。现将2009年企业信用监管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畅通信息渠道为重点,强化信用信息征信工作,为各类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提供依据。2009年县局注重工商所责任区信用监管工作的全面部署、精心组织,延长了信用监管视线,充分发挥处于监管第一线的基层工商所信用监管优势,改变了原先信用监管工作单靠县级局机关业务科室执行而裹足不前的局面,不但使这项“冷门”业务落实到位,而且还有效巩固和提升了责任区监管效能。一是利用企业年检和个体验照,对全县----多家企业和----多户个体工商户开展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将上述各类市场主体的原生性信息、再生性信息以及各市场主体自报信息全部输入电脑。到目前为止,个体工商户验照信用采集信息已全部录入,已参加企业年检的企业信息录入达----%。二是核对、清理、补充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据库,纠正、补充企业信息----条、个体工商户信息-----条。三是建立异地登记企业被处罚信息属地采集制度。各基层单位定期将非本局登记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处罚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移送被处罚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登记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组织录入。四是通过日常巡查,建立、充实无照经营数据库,及时将本局登记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处罚信息输入电脑,案件处罚信息录入率达---%。五是开展企业回访征信工作。全局待回访企业----家,现已回访----家,回访信息录入-----%。

二、以创新机制为抓手,强化企业分类监管,不断完善信用长效监管机制。县局逐步推行和完善片区监管责任制度,形成“以信用等级为基础,以经济户口为依托,以片区监管为载体,以日常巡查为手段,以绩效考核为保证”的企业分类监管机制。一是各基层单位依据企业监管类别,对企业实施适时巡查、定时巡查、随时巡查和专项检查等不同级别的监管,逐个落实企业巡查监管计划。二是本着“教育为主,规范为本,预警为先”的原则,对各种原因将要退出市场的企业加强了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使企业了解退出市场须履行的手续和恶意退出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三是对被吊销企业实行“黑名单”管理,强化对其法定代表人的任职审查,凡上“黑名单”的,三年之内一律不得重新担任法定代表人。2009年通过电脑提示驳回了----家已受限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拟重新设立登记的申请。四是把注销、吊销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名单,及时向税务、经贸、银行、质监、劳动、招投标等部门进行通报,提示有关部门加强防范对策和措施。五是去年因破产、歇业、解散、未参加2008年度企业年检等原因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全部纳入经营户口管理,防止一些市场主体表面上退出市场,暗地里仍在从事经营活动的情况发生。

三、以服务发展为基石,强化企业信用帮扶,服务企业发展。一是开展评选工商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活动。向省、市局推荐“守合同重信用”aaa企业---家,aa企业---家,a企业----家。县级两年一度的“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评选活动工作已进入尾声,推荐的11家企业将被县人民政府任命为“2008-2009年度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二是加强工商企业联系点制度建设,定期走访企业,帮助企业建立经营信用、产品信用、合同信用、商标信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激发企业守信意识。三是开展重点商标企业走访活动,通过建立品牌创建数据库,支持企业争创商标品牌,为2010年我县企业创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6篇:运用信用监管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兼论基于“大数据”背景的企业诚信制度构建

摘 要:诚实守信是企业开展交易活动的重要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企业诚信建设在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我国的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却存在诸多问题,如我国的企业信用体系法制环境不健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存在弊端,企业信用文化水平不高等。有鉴于此,必须完善我国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信用监管的相关机制,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提升企业主体信用水平,从而构建完善的“宽进严管”下的企业诚信制度。

关键词: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信用监管 企业诚信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虽然不是工商一个部门的工作,但是对工商部门而言势必将成为工作重心和重点,且任重道“近”。“宽进严管”的登记制度改革,将使创业“门槛”大幅降低,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竞争环境。登记制度改革也将改变当前的工商监管模式,弱化准入环节的事前把关,事中和事后环节的监管量将会增强,监管压力亦会陡增。为此,只有构建完善的企业诚信制度,才能规避企业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冲击,为登记制度改革保驾护航,从根本上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

一、运用信用监管是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信用,是长时间积累的信任和诚信度,是对以往守诺的正面记录,也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人人可以尝试与自我管理的行为管理模式。所谓信用监管,是行政管理部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对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的信用状况征集、整理、评估,据此实行不同的分类监管,奖惩并重,提升监管效能,提高市场主体的信用水平的监管方式。

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必须注重信用监管,以信用监管推进深层次的改革。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进一步要求“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而随着准入“门槛”的降低,监管难度势必加大,为此,顶层设计引入了信用监管。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10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要“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2013年11月张茅局长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努力构建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突破。

“宽进严管”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是对以往工商工作的颠覆,但凡改革都会触动利益集团,遭遇阻碍,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要凝聚各方力量和各种要素,合力推进信用监管建设,推动登记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二、当前我国的信用监管现状分析

(一)从法律层面来看,符合我国国情的信用基本法尚未出台,信用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关于企业信用的法律调控主要表现为民法通则、合同法、商标法、破产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还有中国人民银行法等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刑法等其他法律中有关诚信的法律规定。通过这些法律法规的经济、刑事惩罚使企业违约成本大于违约收益,约束企业经济行为。立法的本意一般都是为了规范或者调整某种特定的社会行为而制定的,适用法律法规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行为可以适用“此”法,也可以适用“彼”法的法律法规“打架”现象,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使执法者陷入困境。

(二)从制度方面来看,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尚不成熟,部门信息要素的融合与兼容有所欠缺

在主体信用监管方面,各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如工商总局于2003年出台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企业信用标准将企业相应地分为不同的管理类别,即A、B、C、D四级;国家税务总局于2003年发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设置A、B、C、D四级。其他的如中国人民银行、劳动保障部门等也在开展征信活动和实行信用等级评定。对纳入信用征集的部门并未统一明确,对企业而言有失公平。而由于部门间信息化建设、技术水平差异等原因,会出现数据共享滞后、信息融合度不高等问题。

总局《意见》出台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0个年头,虽然总局也于2011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但是与基层的实践却还是存在差距。其中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缺乏个人信息与企业信息的融合。近几年,企业因为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导致企业主(包括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等)携款逃逸的事件屡有发生;而企业主参与赌博、挥霍无度等一些个人作风问题,也要影响企业的经营。可见,企业主的个人行为,与企业的经营、发展、诚信建设都息息相关。目前,企业主的个人信息与企业的信用信息基本是割裂开来的,且信息滞后,没有有效的防范机制。

其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根据总局《意见》,将企业分为A、B、C、D四级管理类别,这种划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弊端,如企业10多年没有违法行为,一直信用优良,但是由于加分与降分之间分值设置的不合理性,即使企业到达A级后,一旦出现违法行为,就会很容易被降入B级。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并非都能人为操控而避免,奖惩之间的失衡或者过于苛刻的惩罚,对企业显然是不公平的。

(三)从人文角度来看,企业信用文化氛围建设不够浓厚,短期内难以系统融入诚信社会的框架体系中

当前,我国的社会诚信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思路、理念和制度都还比较模糊,对失信行为的惩戒缺乏综合性的强硬手段支撑,社会公德良序对此类行为的约束也并不有效。就企业而言,目前,家电制造、服装加工等行业性的诚信缺失的现状较为严重,较多的中小企业处于低端、防冒的原始阶段,面临创牌难的困境;企业间互相拖欠债务行为普遍发生,配套加工企业受制于人,合同形同虚设,处于低利润的“死循环”中;其他还有做假帐、虚假宣传等行为,都严重破坏了企业诚信建设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企业的经营活动与信用信息的联系也不紧密,失信和守信之间的表象没有明显体现,企业失信也不会被“打回原形”,企业获得的利益远大于失信成本;此外,信用积累又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荣誉评定、信用加分都偏向于规上企业,中小企业往往“可望而不可即”,导致企业对诚信建设普遍不重视,甚至有所抵触。

三、“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诚信制度的构建

建立与“宽进严管”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相适应的企业诚信制度,对放宽准入条件后的企业监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对企业监管的平衡作用,可以对企业主体形成约束力,防范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从而使“严管”工作变难为易。

(一)健全我国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加快信用基本法的出台,修改和梳理相关配套性文件。

1.加快信用基本法的制定。所谓信用基本法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就调整信用法律关系主体各方相关权利义务所制定的法律。通过制定信用基本法,对信用管理的基本原则、信用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基本权利义务、信用征集方式和信用奖惩机制等进行明确,作为信用法规规章制度的依据,进而系统全面地调整信用管理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纵观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均建立了完整的信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且大多由中央基本法为先导,在立法方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2.加强对主体规范性法律法规的修改。对主体的信用监管的结果要真正应用于日常监管工作,就必须对当前的主体规范类法律法规进行相应地修改和完善,以突出信用监管的成效。如将信用成果与企业报告制度相结合,修改《企业检验办法》,对失信企业的整改措施进行明确等;列入“黑名单”的严重失信的法定代表人、高层管理人员,其资格如何限制,在企业登记的相关法律文件中作出规定。

3.梳理地方立法。主体信用综合了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信用数据,其信用成果也是各个部门、各个领域所共享的,在立法上,要防止法规规章过多过滥、法规“打架”、形同虚设等现象,要以信用基本法为指引,进行宏观把握,通过严格、规范、有序的信用管理,达到宽进严管的信用管理整体水平。

(二)建立信用监管的相关机制,“外强”主体信用奖惩机制,“内强”信用数据的监督。

1.完善信用监管机制。要实行激励机制,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对荣誉、税收、贷款等都要有所倾斜。要完善惩戒机制,国务院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该放入“经营异常名录’的放入‘经营异常名录’,对严重违法者要放入‘黑名单’。”要依法严惩失信行为,做到信息公示和公开化,使失信者“暴露无遗”。

2.完善信用监管监督机制。对信用管理工作要进行有效地监管,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工作档案制度,信用评价、信用数据的录入等信息采集与评估工作要有统一的标准,对采集人员、书式资料、电子数据均要留档备查。对信用管理工作,要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进行有效地监督,明确责任追究机制、审查与纠错机制、信用信息公开机制、网络监督机制等,防止腐败现象发生。

(三)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构建信用“大数据”体系,精细化信用分类管理等级。

1.充实主体信用信息。银行金融系统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是比较成熟的,要将这块的个人信用信息应用于企业信用信息,对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股东、投资人、合伙人的个人信息进行融合,融入到企业信用信息,使信用信息更加完整全面。

2.细化分类管理等级。对企业的信用分值实行上不封顶的政策,特别是信用等级达到A级的企业,通过继续增加信用分值的办法,使企业的信用分值不断增加,也可对信用等级再细化,细分为A、AA、AAA等多个等级,促进企业诚信建设的积极性。从而使信用分值较高的企业不至于一旦发生违法行为,信用等级立即发生波动。同时,对失信行为的降分也要进行调整,依具体行为区别对待,划定相应的尺度和标准档次,避免多年守信企业,因一朝失信,出现“自由落体式”降级,立即回到信用原点的现象;对特别严重的违法行为、食品生产经营等重点行业的故意违法行为,采取“一降到底”方法,提高违法“成本”。

(四)提升企业主体信用水平,构建社会信用文化“大背景”,加快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体系需要信用文化的支撑,有了文化的支撑信用建设才会有肥沃的土壤,滋养生息。信用文化的发展,会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反之也会促进信用建设。

1.构建信用文化。在美国,信用信息的采集不需经消费者事先同意,这是美国信用报告制度的一大特点。信用信息属于个人所有,也可能涉及个人隐私,但是美国人与众不同的观念,却提高了其信息采集的广度和速度。当前,要倡导诚实守信是企业经营之本理念,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亡”的以信立本的信用文化氛围;要大力推进政府部门的诚信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取信于民,发挥好政府的表率作用。

2.加快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要整合各部门资源,建立部门间的信息征集、申报和共享机制,完善信用网络技术,搭建联合征信服务平台;企业要强化信用管理工作,加强信用自律和有效的约束防范机制,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信用是企业品牌,品牌是无形资本”,要深化企业信用资本的应用,激发企业信用自律的内在动力。

录用情况:

1.“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主题征文三等奖,主办: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宣传中心,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 2. [工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2015年第3期。

第7篇:浅谈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及企业信用规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信用是整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实践中,特别是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企业信用问题是当前经济活动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工商部门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主要是

信用行为的监管。提高企业公平、公正的信用水平是工商部门整顿和规范企业行为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本文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意义、框架、作用及规范做初浅的探讨。

一、工商部门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意义

1、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入世的需要。

随着加入WTO,我国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冲击。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培养遵守国际规范、规则的意识,特别是建立信用体系,这是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政府入世,企业同样要入世;政府要按国际贸易规则办事,企业同样要按国际贸易规则经营。世贸组织规则中强调的市场开放、公平竞争和政策透明度原则,其核心是国家信用原则,全球的自由贸易靠的是信用,维护国家的利益靠的是作用力。要更好的规范企业信用行为,工商部门必须把握新的形势,改进监管方式,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

2、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企业生存、健康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经济运行主要是靠信用来支撑,没有信用的企业最终是要倒台的。维护信用企业的合法利益,打击不讲信用的企业行为,保障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是工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工商部门通过对企业信用行为监管,将不遵守国家法律和经营道德的企业从市场中清除出去,使诚信企业得到保护。

3、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有利于全社会营造讲诚实守信用的浓郁氛围,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工商部门推行信用监管,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来使企业经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人人恪守经营运行规则,个个按章办事,造就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环境。对于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4、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工商部门监管职能的重要体现。工商部门担负着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重任,市场信用是市场管理的核心。围绕着这一核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我们必须以创新的精神主动而不被动,自觉而不盲目的推进企业信用监管工作。

二、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框架构成

根据工商部门所担负的职能,信用监管体系框架构成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市场主体准入登记、合同监管、市场行为规范、信息透明和接受社会监督。

1、市场主体准入登记中的信用管理。市场主体的登记是确立市场主体资格的法律制度,它是确保企业信用的基础。登记注册的信用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企业名称使用管理。企业名称登记应当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使用过程要体现企业信用制度。二是企业的注册资金、注册资本。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履行民事责任的能力和企业经营的实力,同时也代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承担商业信用的能力。加强对企业注册资金、注册资本的审查管理,查处企业虚报、抽逃注册资金行为,是保障企业信用度的重要措施。三是对企业经营方式、经营范围信用行为的审查。四是对企业法人代表信用资格的审查。规定了无民事行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五是对企业经营期限的信用审查。六是对企业章程的条款审查,体现企业诚实信用,按所订立的章程开展经营活动。

2、合同监管是工商部门对企业信用监管的重要手段。企业信用往往是通过履行合约来表现的,合同管理是工商部门的重要职能。工商部门根据《合同法》对企业订立的合同进行审查,监督企业履行合同。对合同纠纷进行调解、仲裁,对欺诈虚假合同进行查处。指导企业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保护恪守合同条款、诚实信用企业的合法利益。同时掌握企业信用信息,应用自己职能,收集企业履约能力、经营状况,失信记录及违约行为的情况,为企业签约提供服务,减少企业签约的盲目性,防止上当受骗,创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推进企业信用按市场规则运行的进程。

没有信用可言。

4、企业信息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企业信用制度的建设、信用体系的建立,只有采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近年来。工商部门大量的应用计算机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对企业信用监管的重要模式。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通过收集整理市场经营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誉情况、失信记录及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等涉及企业信用方面的各种信息进行公开、透明地向全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关系,创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促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规范企业信用行为,保护公平竞争

1、当前我国企业不守信用的表现主要有:一是合同履约率低。据国家工商局2001年统计,全国每年签定合同超过40亿份,而合同履约率仅有40左右。二是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严重。利用签定合同搞欺诈、骗取钱财的行为屡见不鲜,企业因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的侵害造成损失而破产、倒闭现象数不胜数。三是逃避各类债务现象严重。采用各种手段逃避企业和银行的债务,使其他企业和银行遭受损失。四是市场交易行为严重不规范。由于缺乏信用,一些企业害怕上当受骗,非现货交易而不做,丧失营销良机,错过交易的最好的时机,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五是制售假冒伪劣行为突出,造成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上述这些不守信用的表现值得我们深思。

2、抓好企业信用行为规范,保护公平竞争。

市场经济在承认其主体追求最大利益行为的同时,也有一定的规则约束其主体合法经营。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开展市场竞争的基本要求。守信用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手抓”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只有加强信用意识,才能更好地和国际接轨,这是入世新形势对每个企业的基本要求。规范企业信用行为,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工商部门要充分应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具体要做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宣传法规,帮助企业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当前要根据我国入世的新形势,加强对企业入世教育,帮助企业了解世贸,了解国际贸易规则,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要组织企业学习《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关法规,提高合同履约意识、竞争意识、规范意识、诚信意识,增强企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自我保护能力和企业公平竞争能力。

二是以建设“服务型工商”活动为契机,开展信用服务,指导企业做好诚信。要在企业合同订立上为企业把关,防止合同欺诈和不履约行为;要在产品销售环节上为企业把关,防止“三无产品”流入市场;要在经营信用度上为企业把关,防止企业投机经营不守信用行为;为企业讨回公道、保护合法权益服务;为企业追讨合同欠款服务;为企业宣传自己、创造信用环境服务。

三是加快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数据库的建立,发挥征信服务效能。工商部门在对企业登记和日常监管中积累大量的企业信用信自资源,如企业的资产情况、经营业绩、产品情况、商标使用、合同履约、签约动产抵押、投资等等,这些企业信息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东西,我们应该把企业信用信息社会化。在法规的规定范围内,应用计算机网联技术,加快建立工商部门企业信用数据库,尽快使征信数据开放。征信数据规范为全社会所用,同时也使企业信用接受社会监督。在目前阶段,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服务的实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企业的开业、变更、注销登记资料、资信情况、违法违规记录及商标使用、合同信用等记录通过工商互联网向社会开放,允许公众查阅,同时给每个企业都建立网上经济户口,实行电子监控。

(2)严禁失信人员担任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担任企业董事长、董事、经理、会计等,并建立电子档案。对失信企业在工商年检中给予处罚或划定为B级企业,限制企业行为,规范企业信用度。

(3)建立失信企业名单档案。在一定范围内,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充分披露不讲信用的企业行为,向社会曝光,让舆论谴责不讲信用者,接受社会监督。

(4)通过计算机网络工程提供信息,进行行业监督。工商部门要积极牵头,成立各行各业的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对失信企业进行民间处罚。

四、开展打假治劣,创造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环境文秘114版权所有

工商部门要通过开展各项活动打假治劣,造就企业信用氛围,保护公平竞争。一是要开展市场巡查,定期检查市场交易行为,对市场上销售的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查处,同时要深挖源头,对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进行打击,彻底捣毁制假窝点。二是要坚决取缔无照经营。无照经营充斥市场,必然对守信用企业的利益产生影响,要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就必须坚决取缔无照经营。三是要深入开展消费者维权活动,使假冒伪劣产品没有市场。让那些不讲信用、不讲职业道德、不讲社会公德、见利忘义的不法分子无处藏身,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讲信用、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8篇:浅谈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及企业信用规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信用是整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实践中,特别是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企业信用问题是当前经济活动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工商部门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主要是信用行为的监管。提高企业公平、公正的信用水平是工商部门整顿和规范企业行为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本文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意义、框架、作用及规范做初浅的探讨。

一、工商部门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意义

1、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入世的需要。随着加入WTO,我国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冲击。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培养遵守国际规范、规则的意识,特别是建立信用体系,这是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政府入世,企业同样要入世;政府要按国际贸易规则办事,企业同样要按国际贸易规则经营。世贸组织规则中强调的市场开放、公平竞争和政策透明度原则,其核心是国家信用原则,全球的自由贸易靠的是信用,维护国家的利益靠的是作用力。要更好的规范企业信用行为,工商部门必须把握新的形势,改进监管方式,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

2、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企业生存、健康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经济运行主要是靠信用来支撑,没有信用的企业最终是要倒台的。维护信用企业的合法利益,打击不讲信用的企业行为,保障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是工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工商部门通过对企业信用行为监管,将不遵守国家法律和经营道德的企业从市场中清除出去,使诚信企业得到保护。

3、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有利于全社会营造讲诚实守信用的浓郁氛围,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工商部门推行信用监管,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来使企业经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人人恪守经营运行规则,个个按章办事,造就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环境。对于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4、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工商部门监管职能的重要体现。工商部门担负着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重任,市场信用是市场管理的核心。围绕着这一核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我们必须以创新的精神主动而不被动,自觉而不盲目的推进企业信用监管工作。

二、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框架构成根据工商部门所担负的职能,信用监管体系框架构成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市场主体准入登记、合同监管、市场行为规范、信息透明和接受社会监督。

1、市场主体准入登记中的信用管理。市场主体的登记是确立市场主体资格的法律制度,它是确保企业信用的基础。登记注册的信用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企业名称使用管理。企业名称登记应当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使用过程要体现企业信用制度。二是企业的注册资金、注册资本。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履行民事责任的能力和企业经营的实力,同时也代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承担商业信用的能力。加强对企业注册资金、注册资本的审查管理,查处企业虚报、抽逃注册资金行为,是保障企业信用度的重要措施。三是对企业经营方式、经营范围信用行为的审查。四是对企业法人代表信用资格的审查。规定了无民事行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五是对企业经营期限的信用审查。六是对企业章程的条款审查,体现企业诚实信用,按所订立的章程开展经营活动。

2、合同监管是工商部门对企业信用监管的重要手段。企业信用往往是通过履行合约来表现的,合同管理是工商部门的重要职能。工商部门根据《合同法》对企业订立的合同进行审查,监督企业履行合同。对合同纠纷进行调解、仲裁,对欺诈虚假合同进行查处。指导企业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保护恪守合同条款、诚实信用企业的合法利益。同时掌握企业信用信息,应用自己职能,收集企业履约能力、经营状况,失信记录及违约行为的情况,为企业签约提供服务,减少企业签约的盲目性,防止上当受骗,创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推进企业信用按市场规则运行的进程。

3、加强日常监管提高企业信用意识。这是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企业信用意识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强日常管理,才能逐步实现。围绕监管职能,我们一是要加强打假治劣的力度,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制假售假已成为仅次于贩毒的第二大公害,假冒伪劣行为说到底就是不讲信用、不讲道德,不惜破坏市场秩序,追逐暴利的行为。信用环境的恶化,造成交易成本增加,秩序混乱,经济运行不畅,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同时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国家形象,也影响我国对外贸易,迫切需要我们加大打击力度,使制假售假行为无处藏身,净化市场环境,净化企业信用行为。二是通过企业年检工作开展事后企业信用监管。在年检中有目的地对企业的资本使用、资金流向、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对企业亏损金额、亏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警示和改进意见,加强企业信用的履行能力,同时向企业主管部门反映企业经营情况,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三是清理“三无企业”。三无企业是无信用能力的企业,它即没有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可能,又没有承担社会义务的可能,已经失去了市场主体资格,没有信用可言。

4、企业信息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企业信用制度的建设、信用体系的建立,只有采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近年来。工商部门大量的应用计算机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对企业信用监管的重要模式。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通过收集整理市场经营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誉情况、失信记录及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等涉及企业信用方面的各种信息进行公开、透明地向全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关系,创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促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规范企业信用行为,

保护公平竞争

1、当前我国企业不守信用的表现主要有:一是合同履约率低。据国家工商局2001年统计,全国每年签定合同超过40亿份,而合同履约率仅有40%左右。二是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严重。利用签定合同搞欺诈、骗取钱财的行为屡见不鲜,企业因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的侵害造成损失而破产、倒闭现象数不胜数。三是逃避各类债务现象严重。采用各种手段逃避企业和银行的债务,使其他企业和银行遭受损失。四是市场交易行为严重不规范。由于缺乏信用,一些企业害怕上当受骗,非现货交易而不做,丧失营销良机,错过交易的最好的时机,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五是制售假冒伪劣行为突出,造成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上述这些不守信用的表现值得我们深思。

2、抓好企业信用行为规范,保护公平竞争。市场经济在承认其主体追求最大利益行为的同时,也有一定的规则约束其主体合法经营。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开展市场竞争的基本要求。守信用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手抓”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只有加强信用意识,才能更好地和国际接轨,这是入世新形势对每个企业的基本要求。规范企业信用行为,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工商部门要充分应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具体要做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宣传法规,帮助企业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当前要根据我国入世的新形势,加强对企业入世教育,帮助企业了解世贸,了解国际贸易规则,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要组织企业学习《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关法规,提高合同履约意识、竞争意识、规范意识、诚信意识,增强企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和企业公平竞争能力。二是以建设“服务型工商”活动为契机,开展信用服务,指导企业做好诚信。要在企业合同订立上为企业把关,防止合同欺诈和不履约行为;要在产品销售环节上为企业把关,防止“三无产品”流入市场;要在经营信用度上为企业把关,防止企业投机经营不守信用行为;为企业讨回公道、保护合法权益服务;为企业追讨合同欠款服务;为企业宣传自己、创造信用环境服务。三是加快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数据库的建立,发挥征信服务效能。工商部门在对企业登记和日常监管中积累大量的企业信用信自资源,如企业的资产情况、经营业绩、产品情况、商标使用、合同履约、签约动产抵押、投资等等,这些企业信息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东西,我们应该把企业信用信息社会化。在法规的规定范围内,应用计算机网联技术,加快建立工商部门企业信用数据库,尽快使征信数据开放。征信数据规范为全社会所用,同时也使企业信用接受社会监督。在目前阶段,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服务的实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企业的开业、变更、注销登记资料、资信情况、违法违规记录及商标使用、合同信用等记录通过工商互联网向社会开放,允许公众查阅,同时给每个企业都建立网上经济户口,实行电子监控。(2)严禁失信人员担任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担任企业董事长、董事、经理、会计等,并建立电子档案。对失信企业在工商年检中给予处罚或划定为B级企业,限制企业行为,规范企业信用度。(3)建立失信企业名单档案。在一定范围内,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充分披露不讲信用的企业行为,向社会曝光,让~谴责不讲信用者,接受社会监督。(4)通过计算机网络工程提供信息,进行行业监督。工商部门要积极牵头,成立各行各业的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对失信企业进行民间处罚。

四、开展打假治劣,创造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环境工商部门要通过开展各项活动打假治劣,造就企业信用氛围,保护公平竞争。一是要开展市场巡查,定期检查市场交易行为,对市场上销售的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查处,同时要深挖源头,对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进行打击,彻底捣毁制假窝点。二是要坚决取缔无照经营。无照经营充斥市场,必然对守信用企业的利益产生影响,要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就必须坚决取缔无照经营。三是要深入开展消费者维权活动,使假冒伪劣产品没有市场。让那些不讲信用、不讲职业道德、不讲社会公德、见利忘义的不法分子无处藏身,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讲信用、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第9篇:工商局加强外资企业属地监管

一是推行科所联动,实现外资监管网络全覆盖。受大环境和外资企业登记、年检、监管体制的制约,外资企业经济户口管理水平落后于内资企业。今年,新区分局监管科联合工商所对辖区的外资企业,特别是重热点行业的外资企业开展摸底式巡查,主要解决“管不管”和“怎么管”的问题,坚持网上认领和实地认领相结合,核查企业实际情况;坚持动态和静态相结合,建立经济户口档案,健全属地监管制度。。

二是推行分类指导,实现外资监管方法灵活化。积极探索监管方式的转变,在今年的外资企业摸底式巡查中,从服务企业出发,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出发,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分行业、分类别行政指导,解决了“走进去”、“联起来”的问题。细化房地产、食品流通、新能源材料研发等行业的行政建议、行政告诫和责令整改类监管文书,在企业出资期限、前置审批许可期限、经营期限、检验期限等16种事项积极推行柔性地、提示性地监管,发放行政指导书。

三是推行行政约谈,实现外资监管事前预见性。本着“合理合法、公开公平、方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新区分局每月对企业进行梳理和统计,从防上下功夫,在服务性外资企业采取共性问题集中约谈、个性问题个别约谈、建议性问题上门约谈的方式

上一篇:教师语言的艺术下一篇:古诗词韵律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