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2022-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深入推进金融扶贫 助力老区脱贫攻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强调“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要如期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近年来信阳市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成效逐步显现,2011~2015年,全市累计实现64.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但我市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所辖8个县中,6个是国家级贫困县,2个是省级贫困县,截至2015年底,尚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9万人,贫困村628个,总量居全省前列,“十三五”期间每年必须有9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金融扶贫生力军,银行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信阳银监分局充分发挥监管职能,把金融精准扶贫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银行业有效发挥金融加速脱贫能效,助力扶贫攻坚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实践:打出金融扶贫组合拳

以健全金融扶贫机制为牵引,凝聚多方工作合力。紧扣中央和银监会的方针政策,把金融扶贫纳入全局性重点工作任务予以推进。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明确金融扶贫牵头部门,明晰工作职责和责任人员,整体指导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研究制定《关于全市银行业加强金融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及配套实施方案、统计制度和考核办法等系列措施,扎实推进金融扶贫有序开展。

二是压实工作责任。督导各银行业机构严格落实“四单”原则,建立完善的扶贫工作机制和与扶贫攻坚战相适应的金融服务目标机制,紧紧围绕“两个确保”目标,积极投入全市的脱贫攻坚战。

三是凝聚工作合力。联合市财政局、扶贫办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联络机制,完善扶贫开发财政金融政策协调配合的具体工作措施。积极与市县政府、扶贫办、财政局等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开展扶贫贷款的发放工作,并积极争取政府产业基金和扶贫开发贷款的支持,借助外力实现良性互动。

以落实扶贫小额信贷为重心,力促政策落地生根。将扶贫小额信贷作为金融扶贫工作的关键抓手,在全市银行业实行扶贫小额信贷分片包干责任制,对全市所有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办)均明确一家主要责任银行,重点以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合机构为主要责任银行,其他责任银行积极配合,确保扶贫小额信贷精准对接、精准落实,力争实现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投放全覆盖。一方面,督促各主要责任银行对照分片包干情况表,开展逐户走访调查,在摸清贷款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评级授信,实行“一户一档”,精准对接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另一方面,要求各监管办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各主要责任银行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确保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行、到网点、到岗、到人。2016年9月末,全市银行业对188个贫困乡镇均建立了分片包干制度,扶贫小额信贷共完成评级授信户数31294户,评级授信到户率20.13%,共发放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额2.58亿元,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331户、2259万元。

以提升金融扶贫质效为关键,确保扶贫精准有效。针对信阳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和县域资源丰富的特点,主动适应各类扶贫攻坚主体的金融需求,开发多样化的授信服务和融资模式,切实提高金融扶贫质效。

一是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推动地方政府建立财政贴息资金或风险补偿基金,指导银行业完善扶贫项目风险评估体系,加强银担、银保合作,利用各种形式的增信共同体给贫困户授信,提高贷款可获得性。辖区银行业机构创新推出与政府风险补偿金、保险公司、担保机构等联合的10余种信贷模式,充分借助外部杠杆作用撬动金融扶贫资源。

二是注重金融扶贫创新。引导银行业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不断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开发新的产品及服务模式;积极拓宽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解决扶贫对象担保不足问题;根据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扶贫开发模式,2015年以来,辖区银行业探索推出130余种特色鲜明、符合实际、成效明显的扶贫产品。

三是健全金融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的支付环境建设、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等贫困地区的金融设施建设。通过广泛布设ATM、POS机、转账电话、自助设备终端等金融电子机具,持续推进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8个贫困县共设银行物理网点519个,有标准化网点的乡镇有156个,利用网点、机具或流动服务覆盖的行政村有2630个,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6.2%。

以優化外部信用环境为基础,实现扶贫良性循环。紧紧抓住改善扶贫环境这个“牛鼻子”,推进金融扶贫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一是推动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建立贫困农户信用档案,扩大征信数据库覆盖范围,为扶贫贷款的发放提供信息参考。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二是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培训。发挥“送金融知识下乡”“三大工程”等宣传阵地作用,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及共青团组织的协调合作,积极开展对贫困地区特定群体的专项金融知识培训。通过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贫困地区运用金融杠杆发展贫困地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力度。引导银行业完善投诉受理、处理工作机制,公平对待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切实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金融服务,维护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贫困地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注重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依法合规向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提供服务,增强贫困地区人民对金融扶贫的信心。

问题:多重因素制约扶贫实效

扶贫小额信贷配套机制尚不完善。一方面,由于多数建档立卡贫困户无生产经营能力,导致银行小额扶贫贷款投放的有效需求不足;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项目较少,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扶贫信贷投入。目前,对有贷款意愿、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发放贷款的户数占比仅为17.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仅有7.05%的人员符合信贷条件,贫困人员贷款需求不足。同时,由于贫困人员流动性强,存在一些贫困户暂时无法联系的困境,特别是有些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比较多,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工作量极大,导致评级授信到户率仅为20.13%。

信用环境和信用意识良莠不齐。贫困地区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投资环境和信用环境欠佳,加上有的地方宣传解释工作不到位,容易在农民认识上产生扶贫小额信贷就是救济金,是国家发放的贫困补贴,借了不用还,不借白不借等误区,有的农民甚至认为只要是贫困户就可以无条件得到扶贫贴息贷款,“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比较严重,给贷款管理和还本付息带来困难。同时,贫困地区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相对落后,导致扶贫贷款风险高居,质量普遍不高。截至2016年8月末,全市8个贫困县不良贷款余额75.9亿元,不良率达9.7%,不良率较年初上升的贫困县达5个。

贷款的风险转移分散机制尚不健全。贫地区经济活动大部分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传统、简单的商品经济,产业基础非常脆弱,扶贫贷款面临较高风险。而且农村企业和个人的财务信息、信用档案不齐全、不规范,可用于贷款抵押担保的财产严重不足,使银行业机构控制风险失去了必要的手段和途径,且缺乏其他相应的风险转移分散渠道,一旦发生风险损失,只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独自承担。这一方面会严重挫伤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扶贫贷款效益不足以覆盖成本,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升。大部分县(区)政府认为建档立卡扶贫小额信贷分片包干制度是对扶贫工作的补充,能够起到精准扶贫的作用。但部分县(区)政府主要正在实施“政府担保+产业带动+合作社+贫困户+政府兜底”的模式,认为建档立卡扶贫小额信贷制度是拉郎配,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不适合当地扶贫实际,导致贫困群体对此项工作开展的热情不高。目前,金融扶贫模式的创新更多地体现在增信方面,而对风险分担与补偿则缺少更有效的措施,且现有的一些鼓励政策仍存在落实障碍。

对策:构建可持续的扶贫机制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更好地运用金融信贷杠杆,放大扶贫效果。一是强化协调督导。切实发挥监管办事处属地监管职责,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扶贫办的沟通协调,摸清基本情况,指导银行业机构建立示范点,持续跟踪辖内扶贫小额信贷推进工作。二是充分发挥主要责任银行作用。引导扶贫小额信贷主要责任银行充分发挥牵头行作用,组织其他责任银行共同做好分包区的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大力培育贫困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商业银行到贫困地区增设营业网点,加大贫困地区的信贷资金投入。四是地方政府加大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积极帮助农村信用社等机构化解历史包袱,增强其支农扶贫的实力。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扶贫贷款管理和清收工作。

推进贫困地区征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提高贷款质量。一是加强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人们诚实守信意识,大力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二是广泛深入开展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对信用农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三是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征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户信用档案,扩大征信数据库覆盖范围,为扶贫贷款的发放提供信息参考。四是加大贫困地区金融知识传播普及力度,增强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向他们推介适合的金融产品,满足生产生活和规避风险的需要,使人们了解扶贫贷款的本质,强化贷款必须依法还本付息的观念。

构建并完善风险分擔机制,有效降低扶贫贷款风险,促进可持续发展。一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出资建立专项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规范引导社会力量设立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对扶贫贷款给予有力担保,对贷款风险损失给予必要的补偿,减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压力。二是建立健全扶贫贷款损失评估、认定和弥补制度,对确实无法收回、符合有关贷款核销条件的,应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核销,并给予适当补偿。三是依法加强对扶贫贷款业务的监督管理,做好风险监测和检查工作,及时进行风险提示,防止扶贫贷款被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有效防范扶贫贷款的操作风险。

着眼于农村发展全局,制定系统解决方案,形成扶贫长效机制。一是加快农村产业化发展步伐。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贫困地区整体经济规模和实力。大力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指导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发挥扶贫脱困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进一步扩大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从制度上、政策上、法律上寻求突破,将农民的有效资产更多地纳入抵押担保,探索建立农村生产要素流转市场,把不动的财物变为可投入的资金,破解长期困扰农村地区的抵(质)押物不足问题。三是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贫困地区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养老金发放金额,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低保等补助性措施,加快新型合作医疗在贫困地区的发展,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增强其脱贫致富的能力。

作者:陈玉煌

第2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摘要: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脱贫攻坚的任务基本完成。但另一方面,脱贫户返贫、脱贫不稳定、相对贫困的现象仍然存在。在2020年初期,中央正式发布的1号文件,较重视农村地区的振兴及脱贫攻坚的相关工作,而且针对“三农”问题等提出发展要求。中国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果,所以要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结合,这两者之间的有效过渡与交融发展,能更好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充分有效的衔接管理机制,能够实现脱贫攻坚成果长效发展,而农村地区农业的优先发展,可以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所以脱贫攻坚的相关任务已经逐步转向相对贫困的理念,而不是仅仅重视贫困人群,更加重视农村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同时也实现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识转化。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链接

一、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政策依据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重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较多细节化的理念。且从振兴的基本要求和相关政策中,开启了全新的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制度。在乡村振兴发展中需重视生态宜居及工业繁荣,而且从乡风文明治理方面,让农民开启新的生活理念。最早于2018年时,国家所提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中,明确规定实施乡村重大工程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重大进展、制度结构和政策系统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重建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农业乡村现代化基本建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进一步规定: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结构和政策系统基本形成,到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制度、组织结构和相关政策指导制度初步形成完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审议表决通过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度,推进国家的治理制度和治理力量现代化的若干大问题》,再次明确提出了贯彻实施国家乡村经济振兴发展战略、完善促进农村经济优先发展、保障农村粮食安全等有关制度保障政策的若干问题。着眼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可以看到国家依旧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建议书》中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单列专章部署安排明確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党中央以习近平为核心,着眼于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全局,针对我国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以及“三农”发展的突出短板,作了战略部署,为新一轮“三农”工作提供了前进的方向。所以,发展还需解决“三农”问题,深化落实相关政策,使得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拥有光明的前景,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转向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能够促进整个国家的不断发展,而且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也针对这一议题提出了更深刻的支持和充分的发展理念。特别是及时修订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确保农村重大改革有据。目前正在研究一系列重大法律,如乡村振兴促进法等,为实行乡村振兴重要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所以农村地区的基础工作和建设都需要从自治和德治以及法治上,寻求重要的平衡点,达到农村治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而基层法治制度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过程当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关键一招”。最终要使乡村农业发展变成一个更具有奔头的产业,使广大农民就业变成一个更具有社会吸引性的职业,使广大农村变成一个安居乐业的美丽理想故乡。

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总体要求

(1)实施乡振兴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首先,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是历史推行和新时代不断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三农”工作在推行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因此,面对全新的发展理念,需要重视农村地区的经济进步及发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新的规定,指出了方向,并为今后的“三农”工作制定了对策。

其次,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是振兴农村农副业,富裕农民和建设农村新经济体系的关键。实施农村振兴发展战略,促进农副业产业结构升级改造和创新,建立具有农村当地特色的农业管理体制,工业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体制,打造农村三大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帮助农民提高农副业的竞争力,为农村新型经济系统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制定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既要考虑农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又要解决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已转变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幸福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施乡镇振兴战略是弥补农村薄弱环节,缩小贫富差距,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第四,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是稳定国家大局,创新国家新型城镇化布局,完善当前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有利于完善基层治理管理体系;有利于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生活安全有序;有利于创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链接,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动力。

最后,推行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在当下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属于必然的趋势及重要选择。难以推行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就会使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停滞不前。因此发展战略需要继续探索扩大农民创收方式,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公平正义,使数以万计的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为实现中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凝聚基层人民的力量和智慧。

(2)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

乡村振兴就是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实现包括农村基层治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整体提升,实现乡村经济水平得到全面系统提升。农村地区的振兴战略,最重要的就是推行现代化的发展策略,可以帮助农村实现产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从治理和生活富裕的多个角度,改变农村人的生活现状,使农村真正能够从产业、文化等多个层次,实现共同富裕。农村以后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在人才聚集、组织振兴、绿色生态等多个层次成为振兴过程中的亮丽名片。

(3)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中国当下所提出的乡村振兴的相关目标是以短期和中期以及长期等不同方式呈现。在这当中,短期目标主要为2020年,进入到这一时间段后,乡村振兴可获得重大发展,且从结构和政策等多种角度完成初步框架。而中期目标则是进入到2035年,在这一发展阶段中,乡村重建需获得一定程度的进步,且农村也要逐步的进入到现代化建设。而长期目标则涉及到2050年,进入到2050年之后,乡村振兴要真正能够达到全面振兴的效果。中国在建设美丽乡村时,美化农村,富饶农村,振兴农村,都要在这一阶段基本实现。 推行乡村振兴的相关策略,不可一蹴而就,而是需坚持重要的七项原则。这些原则及基本理念符合中国当下的社会主义建设,更加重视以农民发展为主题,同时也从惠农及解决贫困农村所遇难题等多个角度达到了对农村地区问题的真正分析和探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进行,每一步都要从发展的角度入手,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链接

推行乡村振兴和发展的主要目的在于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地区的脱贫问题。而这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就是真正实现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全面脱贫的关键是升级改造农村农业农业,脱贫攻坚必须向乡村振兴升级转换。脱贫攻坚是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果断斗争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村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途径。而乡村振兴是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從前者到后者是一个完整的升级和转型过程。这种转变是全方位的,是多方面的,包括在各个层次上的变化,例如总体目标,日常任务等,既要做好脱贫致富的日常工作,又要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而努力。脱贫攻坚时所积累的工作经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到乡村振兴之上。这些经验难得可贵,可有效弘扬时代精神,改变人们对生存之心的认知。这种工作经验和精神实质是无价的,也是乡村振兴的宝贵精神食粮。充分利用这些财富对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与产业全面发展繁荣的对接

提高乡村产业内部发展的驱动力和激活乡村产业发展的活力,确保农村摆脱贫困致富后进一步刺激乡村振兴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产业链的衔接与发展至关重要,想要推进农村地区的经济不断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农民脱贫,这种脱贫是改变农民生活,且保证整个社会安居乐业稳定的主要方法。对于深陷贫困的地区,必须如期完成从脱贫到振兴的转变。这就要求必须从源头上解决短期实现脱贫的问题,以农村产业振兴为起点,推进农业农村农民脱贫后的创收致富可持续发展常态化。要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与产业全面发展繁荣的对接,需按照产业振兴的规定,培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强就业的技术培训和就业的扶持,创新乡村农户和乡村产业经营主体之间的权益联系制度。

(2)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激发农村内生活力。

全面加快农村改革步伐,突破各种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壁垒,转变农村机械的发展模式,更大程度地释放改革红利,是整个农村发展的紧迫任务。一是要加强承包土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创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创新。再次,发展农业合作社,支持家庭农场、家庭果园、家庭旅馆等新型经营主体。最后,必须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

(3)积极倡导乡村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宜居。

为了完成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合理联系,有必要根据当前条件探索乡村绿色发展的理念。从干净整洁的村落外观到生态宜居的特色乡镇,将绿色的山和清澈的水变成农民实实在在地收入,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要完成这样的有机联系,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两山”理念,通过乡村的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乡村的全民振兴。首先,在意识传承方面,需要重视绿水青山,将这种理念作为指导的主要方法,重视生态环境与资产和资源之间的转化方式,完成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互利共赢。其次,在内容上,必须从生态环境保护,农牧业创新,农业标准化生产制造等方面促进贫困山区绿色发展的构想。三是通过法律法规,确保在实施方式中进一步依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现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维护农村整体自然环境。

(4)完善乡村治理,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发展模式。

全面推进文化振兴,发展壮大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动力。首先,加强农村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行及普及和发展,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正确的舆论宣传知识,利用有效活动及制度保障,使农民真正能够维系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树立淳朴的乡村风貌。二是效仿世界各国农村文明行为的杰出成就,整合农村地区自身的资源优势,寻找适合乡情村情的最合适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三是加快完成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运用多种手段,打造“乡村文化+红色旅游”,“乡村文化+康养休闲”和“乡村文化+特色商品市场”等各种形式的产业链,保持乡村文化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5)以村党支部为重点,不断做好党的基层组织的基础建设。

切实解决农村地区的党组织的工作问题,是所有活动及政策推广的主要方式及基础。要完成农村事务,重要的是要依靠党的基本组织来执行。今天的农村改革继续推进,要促进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把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基础建设放在更加首要的位置,增强和改进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干部在“三农”工作中的作用,并充分利用党的指导精神。寻求整体认识,制定现行政策以及促进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彰显了基层党组织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链接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6)挖掘优秀人才,完善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地区的生命力在于人民,应将优秀人才的培养作为扶贫与农村振兴之间有机联系的备用。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受到城镇二元结构和城镇发展不平衡趋势的影响,许多优秀人才被注入大城市,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人才严重不足的弊端。扶贫与对党员、干部、人才的培养有机结合,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工作经验。从精准的扶贫尖兵到转型乡村振兴发展团队,在与乡村振兴联系的整个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再次充分发挥自身意识,根据“内部教育”与“外部引进”的紧密结合,利用能工巧匠,培育专业农民,壮大农村。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充分吸收大城市精英,吸纳权威专家的头脑,充分弥补农村优秀人才的不足。首先是通过“内部教育”塑造本地人才。在促进文化教育和学习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将塑造新时代的当地人才,使他们成为农村振兴的“领头羊”。二是“对外吸引”,为农村优秀人才推广最优的控制设备。引进了解高科技,管理方法,销售市场和法律法规的智能型人才,为乡村振兴引入新的创新驱动力,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提供优秀人才和物质保证的坚实支撑点。

中共杞县县委党校 河南开封 475200

作者:张菁菁

第3篇: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贯彻落实好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自治区民委在苏尼特右旗召开全区民委系统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暨脱贫攻坚现场会,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和边疆治理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和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分析当前形势任务,交流各地经验做法,部署今年重点任务,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全区民委系统兴边富民行动和脱贫攻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充分认识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和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

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在科学研判国内外形势,充分考虑边境地区实际和民族工作实际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通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边境地区的投入和帮扶力度,使边境地区加快发展,边境地区的各族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最终达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边疆,高度关注边疆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是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区是全国9个边境省区之一,沿边境一线有20个旗(市、区),总面积6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0万人。我区地处祖国北疆,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是确保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是我们党向国内外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一场没有退路、只能打好打赢的硬仗。自治区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投入强度、工作力度,推动全区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区还有15.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其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3.26万人,大多居住在边远地区,交通不便,劳动技能低,经营意识弱,因病致贫是脱贫攻坚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全区民委系统要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聚焦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精准发力,以钉钉子精神把脱贫攻坚不断推向深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对标要求,明确任务,扎实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针对我区边境地区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我们要全面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提高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改善民生为首要任务,以脱贫攻坚为重点,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大对边境旗市的投入,不断提升边境旗市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边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一是统筹考虑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着力解决好边民在生产生活、就业、就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要在脱贫攻坚、危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继续推进广电固边工程,夯实边境地区的宣传文化阵地。提升医疗卫生综合保障能力。坚持办好小规模学校,落实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

二是加大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补齐短板。进一步推进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向边境地区倾斜,提升公路等级和通达深度,加快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和撤并建制嘎查(村)通硬化路建设。扎实推进边境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边境旗市新能源建设规模,提升用电质量和水平。持续做好信息通信提速降费工作,加快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苏木(乡镇)嘎查(村)快递物流网络建设。支持边境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支持沿边地区“三农三牧”产业发展和边境贸易。

三是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子。按照自治区党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把边境地区生态保护好,把草原森林保护好。积极争取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向边境地区倾斜,进一步加大边境地区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推进边境地区生态环境改善。

四是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发挥政府投资主渠道作用,积极引导市场资源向边境地区配置,确保生产要素集中投入边境地区。要用好用足国家对边境地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差别化落实举措。建立健全边民补贴动态增长机制,加大对边民补贴力度,鼓励边民贴边生产贴边居住,更好地承担起守土戍边任务,建设好各民族共有幸福家园。

精准发力,全力助推少数民族聚居贫困旗县摘帽贫困人口脱贫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阶段的关键一年,全区剩余20个国贫旗县要全部摘帽,贫困嘎查(村)全部退出,实现14万以上贫困人口中3.2万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脱贫。要把脱贫攻坚主战场聚焦到少数民族聚居贫困地区,助力完成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脱贫任务,全力以赴推动民委系统脱贫攻坚往深里走、往细里抓、往实里落。

领会中央要求,坚持目标标准,聚焦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精准帮扶。各级民委在脱贫攻坚具体工作中,要认真领会好中央要求,坚持脱贫标准不动摇,坚持脱贫目标不动摇,坚持不让一个少数民族贫困户掉队的原则不动摇,做到不擅自拔高标准、吊高胃口,形成“悬崖效应”。特别是基层民委要主动配合扶贫部门,围绕脱贫攻坚目标标准,在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因人因户施策上下功夫,确保全面完成2019年工作任务。

管好用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发挥更大效益,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是财政扶贫资金的组成部分,也是民委系统开展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各级民委特别是旗县民委要加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管理使用,切实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决特殊困难和问题。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性质是扶贫资金,现阶段集中用于脱贫攻坚。按照“因需而整、应整尽整”的要求,支持资金整合。国家级贫困旗县可对中央和自治区安排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进行整合,区贫旗县只整合自治区本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资金分配重点向贫困旗县倾斜。中央财政安排的资金增幅部分,全部用于贫困旗县,切实体现全力支持脱贫攻坚的要求。

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扶贫工作相结合。以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十进村”活动为抓手,指导基层民委在贫困嘎查村,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五项工作:民族团结纳入村规民约;设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栏;挖掘脱贫攻坚进程中各民族群众互帮互带、共同致富的生动事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讲活动,讲好脱贫攻坚中的民族团结故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民族团结主题节日活动。注重在贫困旗县、嘎查(村)中培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今年自治区民委将评选100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嘎查(村),作为第六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候选示范单位。

扎实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和脱贫攻坚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全区民委系统要坚定信心、主动作为,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和“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自治区民委供稿)

第4篇:全省推进脱贫攻坚重点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材料

海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11月8日

目 录

1.省扶贫办在全省推进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 言…………………………………

2.省民政厅在全省推进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 言…………………………………

3.省教育厅在全省推进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 言…………………………………

4.省卫计委在全省推进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5.省住建厅在全省推进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在全省推进脱贫攻坚

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 (2017年11月8日)

为扣好精准扶贫的第一粒扣子,打牢脱贫攻坚的坚实基础,根据国扶办工作部署,今年,我们下大力气开展了扶贫对象年中动态调整工作。为检验工作成效,国扶办于9月下旬组织了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工作省际交叉检查,我省万宁、琼中接受了国检;省办于10月中、下旬组织了全省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集中检查,除万宁、琼中外的17个市县区接受了检查;各市县区也都组织了自查自纠。为认真总结我省年中动态调整工作,强化问题导向,加强第四季度整改提升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年底动态调整工作,现就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我省年中动态调整工作开展情况

2017年6月以来,我省严格按照国扶办关于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部署和要求,按时按质完成了年中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工作任务,新增贫困人口2105户9570人,其中:新识别1749户7243人,返贫人口220户1050人,补录补登1363人。清退贫困人口3032户13893人,其中贫困户1762户7762人,脱贫户1270户5742人,清退贫困户家庭成员201人,脱贫户家庭成员188人。

经过年中动态调整,现有贫困人口68163户288604人。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省委刘赐贵书记提出“五个突出”具体要求,首要突出精准。8月22日,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细化方案措施,强力推进动态调整工作。8月23日至27日,专门组织9个督导组开展专项督导。

(二)精心组织,制定方案。省扶贫办先后转发国扶办一个通知、印发两个通知,组织召开3次会议(6月6日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6月24日各市县分管领导和扶贫办主任会议、8月22日电视电话会议)详细部署工作。

(三)广泛动员,加强培训。省扶贫办组织两次170人次专项培训,各市县组织507场次培训,累计培训50908人次。全省共202个乡镇2691个行政村,组织33292人参与此项工作,累计投入经费378.9万元。

(四)严格标准程序,创新开展工作。一是对新申请农户开展“集中受理月”活动,做到“敞开收”,共受理贫困户申请1.89万户83321人,识别纳入1749户7243人。二是对已退出的贫困人口开展“回头看”,共标识返贫人口220户1050人。三是对贫困人口开展数据比对,组织协调公安、住建等部门进行数据比对,根据比对和实地核查结果,严格按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等程序,清退3032户13893人。四是对在档贫困户家庭成员信息开展核实。截至8月底,全省补录贫困户144户583人,补登家庭成员780人。

二、我省开展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集中检查情况 该部分详见《海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全省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集中检查情况的通报》(琼开办发〔2017〕73号)。

三、2017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部署

10月24日,国务院扶贫办下发了《关于做好2017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司发﹝2017﹞36号)。11月28日至30日,又在南宁召开了2017年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培训班,对这项工作专门进行了部署。这次动态管理工作,是我省能否顺利完成目标任务和是否能顺利通过国家考核的关键,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疏错。下面,我就做好2017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做一个部署。一会,何省长还要做重要指示,最后以何省长的指示为准。何省长的指示,请大家会后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主要工作任务。今年年底的动态管理,主要工作有四项:

1.贫困人口和贫困村的脱贫退出。脱贫退出是这次动态管理的重点。贫困人口的退出,凡经过帮扶和自身努力,家庭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现行扶贫标准,“两不愁、三保障”已经解决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脱贫验收程序后,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标注为“脱贫”。年中已完成脱贫退出程序的贫困人口,为了确保退出质量,需要再次核算家庭收入,核实“三保障”落实情况。贫困村的退出,各市县在做好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基础上,按照《中

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建立贫困退出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办发〔2016〕56号)、《海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推进贫困村提升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琼扶发〔2017〕10号)规定的退出标准和程序,统筹组织做好贫困村的退出工作。对经验收评估认定符合退出条件的贫困村,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标注“出列”。严禁为了脱贫出列而存在“应纳未纳”、规模控制等现象。

2.贫困人口的新识别和返贫工作。各市县要在做好脱贫退出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新增、返贫人口的识别工作。要将这次动态管理当成一次查缺补漏的机会,特别是5个国定贫困县,明年要摘帽,这就是最后一次机会了。要将所有符合我省现行农村贫困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包括新识别和返贫,按程序纳入。

3.对动态调整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各市县对9月份国家组织的建档立卡动态调整交叉检查,10月中下旬省扶贫办组织的建档立卡动态调整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切实做好核查整改工作。

4.扶贫对象信息采集和录入。信息采集范围包括所有贫困户、返贫户、标注脱贫户;所有贫困村和贫困村内的自然村,包括已标注“出列”的贫困村。未纳入全国信息系统管理,此次新识别纳入的贫困户。所有扶贫对象动态调整采集的信息及数据清洗必须于12月31日前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上完成全部录入工作。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节点

这次动态管理时间紧,任务重,各市县要把握时间节点,合理调配人员, 确保按既定时间完成任务。

1.贫困户退出。在做好村一级民主评议、入户核实,公示后报乡镇检查、验收。再由市县协调住建、教育、卫计、水务等相关部门对退出名单核实“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核实无误的,反馈乡镇进行公告。全部线下工作必须在12月15日前完成。

2.贫困村退出。由村“两委”向乡镇提出退出申请。乡镇评估、审核符合退出标准的,公示并报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市县审核验收,通过后公告。全部线下工作必须在12月22日前完成。

3.贫困户新增、返贫户识别。做好宣传发动、信息比对、民主评议,及二公示一公告等工作。全部工作必须在12月15日前完成。贫困户新识别和返贫工作,是全部工作中程序最多,时间最紧,一定要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各分步工作,否则就会影响总的时序安排。

4.信息采集和线上数据录入工作。

信息采集包括贫困户、返贫户、标注脱贫户的信息采集、新识别贫困户的信息采集、贫困村和贫困村内自然村的信息采集。此项工作在各市县工作部署会议后即可开展,全部信息采集的工作在12月15日前完成。

信息采集完成后,由省办报请国扶办申请开通信息系统数据录入功能,开始数据录入工作。各市县要在12月24日前完成所有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变化情况及采集的信息数据录入。

在数据录入的同时,也要对系统数据进行清洗。首先是对当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数据的清洗工作,结合信息采集工作同步进行。此项工作12月15日前完成。其次是省扶贫办对全年数据进行清洗。12月25日至31日,省办将组织各市、县、区一至二名建档立卡业务人员在省办集中进行调度数据清洗工作。

5.完善扶贫手册及相关档案资料。

一是脱贫户要及时完成签字认定工作。二是对新识别及返贫人口要及时完成扶贫手册的填写。对今年无法退出的巩固提升户统一更换为红本,重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三是各市县在履行程序过程中,应注意收集整理好相关档案资料,并做好资料存档。此项工作应在国务院扶贫办开展检查前完成。

(三)工作要求

这次动态管理总的要求是,以史上最高的精准标准,史上最严的程序要求,史上最大的发动力度,竭尽全力做好工作,圆满完成全年的动态调整任务。

1.严把方案制定关。各市县要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文件和省里的有关精神,制定本市县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细化工作程序,明确时间节点,具有可操作性。市县的方案要与省里的方案对接好,省里有明确要求的,市县不得修改,全省必须统一步调。

2.严把宣传发动关。扶贫为群众,也少不了群众参与、监督。上周《党风政风行风热线》接听的热线电话,反映最多的还是怎

么申请贫困户,有的申请了贫困户就没了下文,通过不通过一概无音讯。国家交叉检查、省里检查也存在村干部不了解程序、村民不知情的情况发生。这次动态管理绝对不允许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各村要召开村民大会,同时利用多种宣传方式,把动态管理工作宣传到每个村和每一户,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对村民提出的申请,村委会不得以任何借口不受理。每个村都要公开识别和退出的流程,民主评议规则也要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3.严把组织培训关。10月28日至30日国家在南宁的培训班,我省经请示国扶办同意,也特意把市县扶贫办主任、或分管副主任、建档立卡业务骨带上,目的就是为了也让大家一起感受国家的决心,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省办也已对市县分管建档立卡的副主任和业务骨干进行了培训。各市县要逐级培训,要培训到每个村,每一个建档立卡信息员,每一个帮扶责任人。

4.严把时间节点关。2017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从11月1日开始,12月31日完成信息数据录入工作,同时关闭系统。这是一个硬任务,国家已经明确1月3日,从系统内抽取数据开展省级党委政府2017年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工作。省里方案这次都细化了流程,各个阶段都明确了具体的时间节点。各市县要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倒排工期,统筹安排,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5.严把精准识别关。贫困识别,要坚持国家现行扶贫标准,既不提高标准,也不降低标准。同时要严格按识别程序来,这次

制定的动态管理工作方案中,把比对环节提前,村委会把农户申请名单汇总后,由乡镇提交市县,先行比对家庭拥有城镇住房、车辆、经营实体、财政供养人员等方面的情况。在比对的同时进行农户基本信息的采集,比对结果和农户基本信息一并提交村民会议进行评议,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翻烧饼,节省一次评议的时间。另外,还要解决漏评问题。动态调整国家交叉检查、我省组织的检查反应出最大的问题还是漏评问题,这次动态调整,一定要充分发动群众,做到“应纳尽纳”,彻底解决漏评问题。

6.严把脱贫质量关。贫困户的退出,收入是否稳定 ,“两不愁三保障” 是否解决是两个主要标准。去年底,动态管理工作与各有关部门信息不同步,我们是吃了亏的,全省3.9万人的回退,就是“三保障”部门信息更新不同步。各市县扶贫部门要和卫计、教育、住建、民政等部门沟通协商,搞好脱贫数据信息指标的核对更新。比如,危房改造的数据信息更新,国家以住建部门说了算,危改完成后抓紧与住建沟通,要求他们及时把危房改造数据信息进行录入。贫困人口的脱贫退出要和精准识别一样,坚持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凡存在饮水和住房安全未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未入住,帮扶成效不显著等情况的贫困户,不能退出。贫困村的退出,一是严格控制贫困发生率在2%以内,二是村集体经济要达到2万元以上。

7.严把数据质量关。我们的数据质量是直接反应到国家信息系统内的,国扶办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个数据质量分析报告,

上面是可以直接分析出各地存在的问题的。我们不能辛辛苦苦干一年,一个数据填写错误被全否了。各市县要采取有力措施,对采集的信息和录入的数据要严格审核把关。增强数据录入人员责任意识,对疑似问题数据要能较真碰硬,尽量减少问题数据的数量。同时,要根据省扶贫办下发的《问题数据清单指出的问题,组织对以往系统数据质量进行同步核准和校正,以进一步提高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系统数据与台账一致,台账与实际情况一致。

8.严把核查整改关。对9月份国家组织的建档立卡动态调整交叉检查,10月中下旬省扶贫办组织的建档立卡动态调整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五个国定贫困市县对省委督查室暗访中发现的问题,都要举一反三,自查自纠,认真分析问题根源,找出我们工作中在措施、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和短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核查属实的问题加以整改,避免在此次动态调整工作中,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对核查发现的问题逐项建立问题台帐,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确保整改到位。国家的核查和整改结果12月底是要报国扶办的,也明确2018年初开展的第三方评估,对此次交叉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查和回访,如果对问题没有认真核查、如实报告、及时整改,将严肃从重处理。我省也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回访了督查。

9.严把责任落实关。乡镇党委和政府一把手是乡镇脱贫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村支部书记和村第一书记是村脱贫攻坚工作第

一责任人。要明确每个工作环节应由谁承担责任,完善痕迹可查的责任体系。村要向乡镇,乡镇要向市县,签订承诺书,承诺确保年底动态管理工作圆满完成。在考核、督查、巡查期间,对发现错评率、漏评率、错退率和群众满意度不达标的,将实行责任倒查,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帮扶责任人,作为贫困户脱贫退出的直接责任人,在考核、督查、巡查中发现自己的帮扶户存在错评、错退的,也将实行责任倒查、追责。

从12月10日至12月31日,省扶贫办将针对动态管理工作开展专项督查检查。15日前,重点检查线下工作完成情况。31日前,重点检查全部工作完成情况。

在全省推进脱贫攻坚

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海南省民政厅 (2017年11月8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工作做一个发言。

一、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政策的精神实质

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央农办、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残联等6部委《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0号)。《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应扶尽扶、应保尽保的原则,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对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按规定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范围。此外,《意见》还特别指出:对未能纳

入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统筹使用扶贫开发政策,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这个文件强调了两点:一是农村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两者之间可相互纳入;二是对没有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提出要统筹使用扶贫开发政策。

2017年9月,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通知》(国办发〔2017〕152号),对两项制度的衔接提出了具体的考核标准和工作要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文件规定:在考核评估建档立卡的“漏评”对象时,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外的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方面,如果存在保障不到位的问题,应确认为“漏评”对象。明确把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三保障”列入脱贫攻坚考核评估的范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以及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的政策,推动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我省先后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了两个文件,分别是2016年12月出台的《海南省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琼府办〔2016〕314号)、2017年7月出台的《海南省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和产业扶持实施办法》(琼府办〔2017〕112号)。这两个文件,主要明确了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救助、帮扶范围。要求市县按照农村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各自识别认定的标准、程序等,分别把符合条

件的对象纳入救助或帮扶范围,实现双向衔接。二是明确政策待遇。要求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实施“三保障”和产业扶持政策,即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的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在教育、医疗、住房保障方面享受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相同的政策待遇;其中有劳动能力且有脱贫意愿的农村低保对象,还应享受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相当的产业扶持政策待遇。三是明确资金来源。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三保障”和产业扶持资金由市县政府优先从历年结余的低保专项资金、盘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资金等存量资金中安排,确有缺口的,从省级和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安排。四是明确责任主体。各级党委和政府是制度衔接的责任主体;市县政府要从机关事业单位、乡镇政府选派干部,担任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三保障”和产业扶持的帮扶联系人,跟踪服务、推动落实。

二、目前我省两项制度衔接的进展情况

(一)省民政厅等相关部门落实衔接政策的情况

今年以来,省民政厅联合省住建厅、教育厅、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核准农村低保家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危房情况的通知》(琼民通〔2017〕35号)、《关于进一步核准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供养学生教育状况的通知》(琼民通〔2017〕35号)、《关于建立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特大疾病和慢性病救治救助登记台账的通知》(琼民通〔2017〕35号)、《关于开展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状况摸底调查的通知》(琼

民通〔2017〕50号)、《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我省教育扶贫政策资助工作流程的指导性意见》(琼教发〔2017〕319号)等5个文件,指导市县逐户建立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三保障”方面的问题台账。省民政厅还先后举办3次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培训班,培训市县和乡镇两级社会救助经办人员600多人次。设计、印制、下发了15万册《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三保障”和产业扶持帮扶手册》,要求按照“一户一册”详细记录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三保障”和产业扶持的帮扶情况。

(二)各市县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三保障”和产业扶持工作的进展情况

1.方案出台及工作保障情况。截至目前,海口、三亚、五指山、儋州、琼中、文昌、临高、保亭、昌江、陵水、屯昌、白沙、东方、澄迈、定安15个市县和洋浦以政府名义出台了实施方案。万宁、琼海、乐东3个市县至今未出台实施方案。三亚、儋州、琼中、文昌、临高、屯昌、澄迈等7个市县从机关单位、乡镇以及村委会干部中选派9040人担任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帮扶联系人,并组织开展了帮扶手册的填写工作。

2.教育保障情况。全省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教育保障明显滞后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教育保障。据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特惠性教育补助已于上月底发放完毕,而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发放只有近半数的市县实施。海口、五指山、临高、昌江、定安、陵水、屯昌、澄迈8个市县已开展2017年(含春

季、秋季学期)特惠性教育补助的发放工作,共计发放10233人次,发放金额1114.2万元。三亚、儋州、琼海、琼中、文昌、保亭、万宁、白沙、东方、乐东10个市县和洋浦还处于就学信息核验阶段。多数市县未明确调查摸底、信息核验、补助发放几个环节的工作时限,并且未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导致教育补助发放一拖再拖。有的市县发放程序较为繁琐,影响了发放时效。

3.医疗保障。海口、三亚、儋州、琼中、文昌、临高、定安、陵水、屯昌、东方、澄迈11个市县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已享受建档立卡户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五指山、琼海、保亭、昌江、万宁、白沙、乐东7个市县和洋浦还未落实。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部分市县政府总体工作方案出台迟缓,相关职能部门推动落实也相应滞后;二是有些问题如保障结算的办理程序,需要由市县政府牵头,召集民政部门、卫生计生、合管办、保险公司多部门协商沟通和研究确定,但有些市县至今一直没有实质性推动。

4.住房保障。今年全省危改计划26947户,根据市县民政局的统计,其中只有3490户未纳入建档立卡的农村低保户和特困户列入今年的改造计划,占全省危改计划的13%。截至10月底,仅开工2881户,完工1354户。三亚、五指山、儋州、琼海、琼中、昌江、陵水、屯昌、白沙、东方、澄迈11个市县农村低保户已实行和建档立卡户同样的危改标准。同时,还有部分市县没有做到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的危改补贴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

等标准执行,政策执行发生偏差。根据摸底数据,全省还有1.5万户未纳入建档立卡的农村低保户和特困户的危房需要进行改造,任务还比较艰巨。目前,海口、五指山、万宁、定安、临高、乐东、陵水、白沙、琼中9个市县和洋浦,因住建部门人手不足、今年危改指标已下达等原因,至今还未完成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危房认定,整体工作进程滞后。

5.产业扶持。仅有屯昌、东方2个市县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进行了产业扶持,其余市县均未落实产业扶持政策。产业扶持总体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部分市县资金不足,开展产业扶持的动力不够,有的市县将低保户的产业扶持工作延迟至明年。二是未明确产业扶持工作的牵头部门,有的市县直接交给乡镇组织,导致产业扶持工作难以推进,而且无法对扶持的资金、人数、项目进行有效的跟踪、评估。

总体来说,全省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三保障”和产业扶持进展缓慢。究其原因,首先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理解政策有偏差,没有把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三保障”和产业扶持当作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予以统筹安排。其次是工作力量统筹不到位,有些地方仅仅依靠民政部门和乡镇民政助理开展这项工作。第三是政策执行不到位,如危房改造补贴差别对待;教育补贴有先有后;医疗救助也有不同,产业扶持迟迟没有落实等等。多数市县至今未对农村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指派专门帮扶联系人,帮扶手册也没有填写。

三、下一步的工作要求

(一)正确理解、坚决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制度衔接的政策要求

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是农村贫困人口中最困难、最脆弱的人群,解决他们的教育、医疗和住房安全问题,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脱贫致富,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脱贫攻坚考核的重要内容。如果这项工作做的不扎实,做不到位,按照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152号文的规定,未能解决“三保障”问题的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将来都会认定为漏评对象,势必影响国务院对我省脱贫攻坚考核评估的成绩。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正确执行国务院、省政府关于两项制度的衔接政策,从国家脱贫攻坚的目标和大局出发,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

要建立各级政府定期研究两项制度衔接的工作机制。市县、乡镇政府要定期研究解决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三保障”和产业扶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要及时研究和议定需要多部门协同解决的事项。要完善民政部门牵头,上下联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职责,主动向政府汇报,积极与教育、住建、卫生计生、扶贫部门会商工作,形成合力。市县民政局要将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三保障”和产业扶持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在年末最后两个月的时间里,投入主要力量,全力以赴配合相关部门推动这项工作。

(三)把握节点,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距离国务院的考核评估只有短短2个月的时间,时间很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把握关键,扎实高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在这里,我强调一下年底前要抓紧完成的4项工作:一是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特惠性教育补贴要在本月底前发放完毕,明年要实现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同步发放;二是年底前要全部实现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等医疗保障待遇;三是年底前要全部完成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危房认定工作。省民政厅将联合住建厅编排和下达危房改造计划,确保在2019年改造完毕;四是年底前所有农村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都要确定帮扶联系人,并具体填写帮扶手册。

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省民政厅将在本月上旬组织督察组赴18个市县进行实地督查,形成报告上报省政府并在全省进行通报。

在全省推进脱贫攻坚

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海南省教育厅 (2017年11月8日)

一、2017年我省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基本情况

2017年我省坚决贯彻党中央教育脱贫攻坚战略决策,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部署,省教育、扶贫、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各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快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完善政策顶层设计。今年9月省教育、扶贫、民政、财政、残联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我省教育扶贫资助工作流程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学生信息收集和学籍核查、资助发放程序和时限要求。《意见》也明确了扶贫与低保政策衔接工作程序,民政部门提供学生信息,教育部门核实学籍后发放资助。二是2017年春季学期发放教育扶贫资助1.75亿元,资助学生10.3万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覆盖。2017年秋季学期计划资助学生10.1万人,目前已发资助1.22亿元,完成77.2%,琼中、三亚、定安、文昌及洋浦5个市县

(区)已完成,海口、琼海、保亭等10个市县超过90%,临高、白沙超过80%。资助发放比上学期明显加快。三是各市县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主体责任,积极开展劝返工作。据各市县上报,截止10月31日,秋季学期未按时报到的176名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已成功劝回51 名。四是落实“扶贫先扶志”要求,在全省学校初步建立了全覆盖的教师学生结对关爱帮扶体系。推广中职扶贫励志班93个。

二、存在问题

10月18日至23日,我厅派6个工作组到18个市县开展教育扶贫专项督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部分市县教育扶贫资助发放进度较慢。按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求,教育扶贫资助原则上9月30日前发放,学段变化的学生和中职学生资助10月31日前发完,儋州、陵水等市县发放进度要加快。二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控辍保学工作还要加强。各市县报送目前尚有125人未劝返回校,并且大部分是情况特殊、难度大的,控辍保学任务还很艰巨。三是低保家庭学生和特困供养学生享受同等资助的政策落实较慢。除定安、临高、澄迈、琼海外,大部分市县教育部门尚未拿到资助学生名单或学生学籍核查尚未完成。四是对“扶贫先扶志”,建立贫困学生成长关爱体系工作重视不够,落实不够。以上督查发现的问题已反馈给各市县。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是要高度重视,部门联动,细化措施,务求实效。各市县

对照教育扶贫自查自纠整改工作方案和我厅督查意见单,在11月20日前逐条对照整改完,我厅将在11月中下旬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整改回头看。二是确保教育扶贫资助精准、高效发放。各市县要进一步加强贫困学生精准识别,多部门联合严格审核,确保资助名单无错漏。儋州、陵水要切实加快进度,最迟在11月20日前发放完。各市县在11月30日前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同时,市县要统筹民政、教育、财政等部门,加快低保家庭、特困供养学生信息收集、学籍核查和资助发放。三是要全力以赴做好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义务教育阶段有辍学的不能脱贫,这是硬任务。各市县要全面排查,摸清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学生底数,组建教育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学校联合工作组,责任到人,除因身体重度残疾等原因没有学习能力的外,确保全部入学。四是要重视贫困家庭学生成长关爱体系建设,健全“一生一档”,持续开展励志教育。五是通过微信、海报、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加强教育扶贫宣传。同时各市县要尽快将秋季学期贫困学生信息录入教育精准扶贫管理系统,系统会自动为每个学生生成二维码,各市县要将二维码钉在贫困户家里明显位置,便于随时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同志们,今年我省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问题也不少,任务依然艰巨,各市县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圆满完成教育脱贫攻坚各项任务,为我省接受国家脱贫攻坚

考核做出应有贡献。

在全省推进脱贫攻坚

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海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年11月8日)

今年以来,我省健康扶贫聚焦构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防线、全面落实“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行动计划,全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今年各市县财政全额代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个人参合金共6641.49万元,受益442766万人。截至10月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报销2.37亿元,受益112.57万人次(其中门诊报销2902.41万元,受益106.67万人次;住院报销2.08亿元,受益5.9万人次)。

一、主要工作进展

(一)构筑“四道防线”大幅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一是市县政府财政全额代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每人150元的个人缴费,并按规定提高了5%的报销比例,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全覆盖。二是将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大病保

险起付线降低50%至4000元。13个市县(不含儋州、澄迈、东方、洋浦、乐东、白沙)政府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了商业补充保险。三是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对象。四是市县政府财政出资设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兜底保障专项资金,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或自付费用不超过1000元。截至10月底,除儋州市、定安县外,其它17个市县区已启动医疗兜底保障专项资金报销。

(二)大病集中救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各市县按照省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将9个病种(国家划定7个病种“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我省增加“重型地中海贫血、白内障”2个病种)纳入大病集中救治。截至10月底,全省筛查出9个病种贫困患者2572人,对1870名患者实施了救治,救治率72.71%。

(三)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为农村贫困人口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组织乡镇卫生院医生和村医生与农村贫困人口全面签约。截至10月底,15166户贫困户全部签约,签约率达到100%。

(四)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定点医院全面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贫困患者住院无需缴纳押金。全省所有市县的新农合、大病保险已实行“一站式”结算。截至10月底,18个市县(不含洋浦)的民政

医疗救助已借助新农合结算平台纳入县域内定点医院“一站式”结算;15个市县(不含海口、儋州、定安、洋浦)的医疗兜底保障资金已纳入县域内定点医院“一站式”结算。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部分市县贫困患者住院实际报销比没有达到90%以上。截至10月底,儋州、定安、白沙、保亭、洋浦5个市县区农村贫困患者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还没有达到90%以上,主要原因是有的市县未启用医疗兜底保障专项资金;有的市县虽启用了医疗兜底保障专项资金但未将新农合报销目录外费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导致部分转诊至县域外住院的贫困重病患者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达不到90%以上。

(二)部分市县大病集中救治进度较慢。截至10月底,患国家划定7个病种贫困患者的救治率不到40%的有万宁、保亭2个市县;患省增加2个病种贫困患者的救治率不60%的有三亚、万宁、五指山、昌江4个市县。

(三)“一站式”结算服务还需加快推进。截至10月底,洋浦的民政医疗救助,海口、儋州、定安、洋浦4个市县的医疗兜底保障资金未实现依托新农合系统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其中海口正在签约中);有的市县虽已实现,但在各类保障资金的报销上运行还不是很顺畅,仍需各市县政府协调各部门共同推进。

(四)健康扶贫政策宣传还存在盲区。一些基层干部、新增贫困户、新增患者对健康扶贫政策还不了解、不清楚。

三、年底冲刺阶段的重点工作

(一)加大医疗兜底保障力度,确保贫困患者住院实际报销比达到90%以上。各市县要加快启用医疗兜底保障资金,切实将新农合报销目录外费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督查定点医院落实控费规定,有效控制目录外费用。卫生计生与民政部门加强协调,做好“两项制度”医疗保障衔接,把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纳入各市县医疗兜底保障专项资金保障范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达90%以上。

(二)加快大病集中救治进度,确保年底农村贫困患者救治率达100%。进一步摸清农村贫困人口患9个集中救治大病病种的底数,按“三定两加强”(确定定点医院、确定诊疗方案、确定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责任落实)的要求组织专项救治,力争年内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救治率达100%。

(三)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确保农村贫困人口服务管理率达10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农村贫困人口,在前期全面落实签约的基础上,做实签约服务,确保农村贫困人口服务管理率达100%。

(四)完善便民措施,确保年内县域内定点医院依托新农合系统实现“一站式”结算全覆盖。各市县政府要协调卫生计生、农合办、民政、保险公司等部门,将贫困人口大病商业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医疗兜底保障专项资金纳入“一站式”即时结算,确保年内各类医疗保障资金在县域内定点医院依托新农合系统

实现“一站式”结算全覆盖。全面落实定点医院农村贫困患者“先诊疗后付费”,完善农村贫困患者就诊绿色通道。11月份完成省级健康扶贫信息系统试运行并与国家健康扶贫信息系统对接,12月份省级健康扶贫信息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实现健康扶贫数据信息化动态管理。

(五)加强健康扶贫政策宣传。以基层干部、帮扶责任人、新增贫困人口和新增贫困患者为重点,利用各种媒介、电视夜校,采取办班培训和一对一入户讲解的方式,发动基层干部和帮扶责任人积极主动参与,入户宣传讲清楚健康扶贫政策,将基层干部群众的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提高到90%以上。

在全省推进脱贫攻坚

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7年11月8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就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当前的推进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要求讲几点意见:

一、当前我省农村危改工作推进情况

2017年农村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的重点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贫困农户危房。省计划安排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5万户。国家、省财政先后下拨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75亿元(其中国家1.4亿元、省级2.349亿元),市县配套9.48亿元。

截止目前,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开工数3548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207户、低保户2459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798户、贫困残疾人家庭1055户,一般贫困户2963户(市县自筹改造),各市县开工率均达到100%;截至10月31日,竣工2474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650户),全省平均竣工率

为99%,儋州、文昌、琼海、万宁、五指山、昌江、屯昌、白沙、琼中等九个市县已完成省级下达的危改任务数,竣工率均超过10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市县危房改造施工进度滞后。截至10月31日,保亭(竣工率55%)、定安(竣工率56%)、三亚(竣工率60%)、陵水(竣工率66%)、临高(竣工率66%)五个市县的施工进度严重滞后。二是危房改造农户一户一档资料不完整,信息录入不及时。部分危房改造农户档案部分必要的材料没有及时收集、归拢和整理,建房前、建房中、建房后三张照片不齐全,材料中填写的时间环节错乱,危房改造信息录入滞后于危房改造进度,已录入信息与纸质档案信息不一致问题均不同程度存在。临高、屯昌、东方、乐东等4个市县2017年危房改造信息系统录入率低于60%。三是四类重点贫困户危房存量底数不清,核查进度慢,不精准,信息录入不及时。“全国农村住房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录入情况,是国家下达给我省改造指标和资金的主要依据。乐东、屯昌、东方、白沙、昌江、儋州、临高、定安等市县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存量核查进度缓慢,底数不清,且信息系统录入率低,全国农房信息系统中危房存量不准确,更新不及时。四是部分危房改造施工质量存在隐患。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为确保今年所有脱贫户危房改造任务完满完成,我厅将会同

有关部门继续加大督建力度。请各市县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动员各方力量,加快危改施工进度,确保完成任务。各市县政府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组织发挥驻村工作队、责任帮扶单位等作用,克服材料短缺与涨价等困难,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在11月底前保质保量完成2017危房改造任务,让贫困户搬迁入住新房。我厅将派出督导组进行检查,特别对保亭、定安、三亚、陵水、临高等市县开展重点督查。同时,督导市县做好迎接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第三方评估工作。各市县对脱贫对象危房改造,要一户一户检查,要通水、通电,完善厨房、厕所配套建设,清理施工现场,保证达到竣工入住条件。并进行绿化美化,做到环境整洁优美。

(二)抓紧补充完善危房改造一户一档资料,及时录入全国危房改造信息。各市县危改主管部门要督促乡镇政府补充完善今年农户危房改造档案,逐户逐档进行检查,包括贫困户基本信息材料、危房鉴定材料,以及建房前、建房中、建房后三张照片等,于11月底前将其档案信息准确录入“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三)加强施工监管,保障质量安全。各市县政府要把危房改造的质量安全纳入市县危房改造主管部门及乡镇政府的绩效评价指标,要充分发挥市县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部门、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的职能作用,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服务的方式,分片到户加强对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的监管。

(四)加快四类贫困农户危房存量摸排核查工作,精准核定危房存量,及时录入全国农村住房信息系统。精准确定四类贫困户危房等级是落实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基础和核心,各市县政府危改主管部门要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通力协作,抓紧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存量调查、鉴定、建档工作,于11月30日前将其全部录入“全国农村住房信息系统”,确保2018年中央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足额安排,确保2018年完成四类重点对象的危房改造任务。

(五)严格控制四类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面积。原则上,1-3人户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1人户控制在20-30平方米,2人户控制在30-40平方米,3人户控制在40-60平方米,3人以上控制在人均18平方米以内。对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能力极低的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户,可通过建设农村集体公租房、利用闲置农房和集体公房转换、提高补助资金额度等方式,兜底解决其住房安全保障问题。鼓励对四类贫困户危房进行维修改造。

(六)加强协作配合,合力解决危改突出问题。市县危房改造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扶贫、民政等部门落实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政策,牵头组织开展对需要危房改造的贫困户住房进行房屋鉴定。由于危房改造对拨款进度有明确要求,动工时即拨付50%-80%,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调整剔除引发的危改对象资格变动,许多乡镇害怕已拨付的钱追不回来,所以在资金拨付、材料审核审批上有许多顾忌。针

对以上情况,各市县政府要高度重视,统筹协调住建、扶贫、民政、残联、工商、公安等部门协作,加快对贫困户办公司、建房、购车等情况的核查,共同解决因对象资格变动引发的资金追缴问题。

(七)加强村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根据“改造后的农房应具备卫生厕所,满足人畜分离等基本居住卫生条件”工作要求,各市县政府在实施危房改造的同时,应同步实施改厕工作,实现人畜分离等基本居住卫生条件。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的治理力度,整治乱堆乱放,加强村庄道路、排水、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绿化花化果化美化,建设果园村庄、花园村庄、南药村庄、名贵树种村庄,不断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满意度。

第5篇: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篇一】

一、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县西部边陲,下辖15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2000余人。十三五贫困村两个,其中曾家村于20xx年已脱贫并经市、县第三方评估,长源村拟于20xx年退出,深度贫困村为长源村和观形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6户1616人。其中20xx年脱贫145户、521人;20xx年脱贫140户、463人,20xx年脱贫118户、336人;

20xx年预脱贫23户、83人。2019年预脱贫54户、169人,2020年预脱贫36户、44人。

二、我乡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落实脱贫措施,贫困户精准识别与稳定退出。强化精准识别和退出工作,对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确实困难又未能纳入系统的贫困群众,认真甄别,稳妥纳入,并积极予以保障,20xx年我乡退出贫困户118户336人,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29人;

二是落实十大扶贫工程

(1)产业扶贫。①按照“长短结合”的原则,将每户5000元按2000元给每户发展小规模种养,其余每户3000元入股娃娃鱼专业合作社和武功山泉水厂,确保本金不流失的情况下,每年10%的分红,20xx年底221户贫困户的分红已全部到账。

②针对两个贫困村的产业帮扶资金,曾家村20万元加装了27千瓦光伏发电,长源村50万元入股武功山泉水厂,即可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又可壮大集体经济。

③大力宣传产业信贷通政策,对缺少资金的贫困户,实行“扶贫产业信贷通”政策支持,可提供5万元/户产业扶贫贷款,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100%给予贴息;

目前全乡164余户签订了产业信贷通协议,其中126户拟发展分散式光伏产业。

④全乡大力实施土地流转和产业发展,目前全乡流转土地

亩,通过招商,发展茶叶、绿色种养、中药材等。

(2)劳务扶贫政策。自20xx年开始,我乡雨露计划培训总人数10人(其中20xx年5人,20xx年1人,20xx年4人),建立扶贫车间5个,吸纳就业总人数149人,其中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25人。

(3)易地搬迁工程。经过前期细致比对摸排,按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每人补助不低于2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户均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标准。针对完成20xx年扶贫搬迁户3户13人(其中冯兰香家2人,江土生家4人,刘明才家7人)新房建设和入住任务,并积极争取移民后扶项目,集中安装光伏发电28.8千瓦,项目在20xx年元月15日可完工,确保易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

(4)安居工程。统筹解决好已脱贫和预脱贫户住房安全问题。按照有能力自己改造的自行解决、无能力改造的由乡村代建,全年共完成危房改造新建46户、维修5户,全乡尚有87户新建,42户维修的任务(含低保户、残疾户新建改造任务)。经摸排目前我乡仍有22户贫困户因各种原因居住在疑似危旧房中,下一步将继续针对做好相关工作,积极稳妥安置,解决住房安全问题。

(5)保障扶贫政策。目前,全乡共有低保对象335户723人,其中已纳入农村低保335户723人;

已纳入分散五保22户23人。两项制度户重叠率80.8%。

(6)教育扶贫。经过反复摸排和政策宣传,实现全乡贫困学生政策全覆盖,为全乡43名学龄前儿童、202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1名高中生,11名职业学校学生和26名大中专院校学生落实好教育扶贫政策。

(7)健康扶贫政策。全面摸排和落实看病报销“五道防线”(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民政大病救助、兜底报销)贫困户全面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8)基础设施扶贫。20xx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26.32万元,解决2个贫困村在交通、电力、网络、水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9)村庄整治扶贫。20xx年共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650万元。对照贫困村退出标准,加大今年预退出贫困村村庄整治力度,进一步完善20xx年已退出贫困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巩固脱贫成果。优先将贫困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围,今年贫困村中安排美丽乡村建设点5个,确保贫困村美丽乡村全覆盖。

(10)生态保护扶贫。目前我乡已签订管护协议涉及面积15000多亩。对签订管护合同的天然商品林山场,给予15元/亩的管护补助。优先考虑选拔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安排为村级防火员,对安排为村级护林防火员人员给予1800元/年的补助。

另外,全力抓好社会扶贫网的注册帮扶工作。强化社会扶贫。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加大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扶贫氛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全年全乡贫困户注册516户,爱心人士注册372名,同时借助“全国社会扶贫”平台,促成贫困群众与社会爱心人士结对认亲。

三是项目实施投入情况

曾家村:产业发展方面,整合投入资金90.04万元,其中安装53kw光伏发电站36.8万元,建设鹅厂53.24万元;

村庄整治方面整合项目资金210万元,加上以工代赈、一事一议整合资金28万元,共计投入实施238万元。20xx年计划立项50万元。

长源村:产业发展方面,整合投入资金85万,其中5万元发展高山羊养殖,50万元入股武功山泉水厂;

30万安装45.5kw光伏电站;

村庄整治方面,20xx年、20xx年整合投入项目资金191.32万元。20xx年计划立项340万元。

三、脱贫攻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地处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传统的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很难形成规模,又缺乏龙头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无竞争优势。

二是多数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我乡三分之一的贫困户致贫原因为缺劳力,只能靠政策兜底来扶持。近半的贫困户缺乏资金、缺乏生产技能、缺乏营销门路,部分因病魔缠身等,致使脱贫压力和帮扶脱贫难度加大。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落实领导脱贫帮扶责任。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落实帮扶责任,不稳定脱贫不撒手,推动优势资源、主要力量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打赢脱贫攻坚战,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是结合地方优势,发展绿色长效的特色产业,想法设法发展主打产业,结合环境整治,不断美化乡容乡貌,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商落户投资。

三是动员社会各界参与。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联系贫困村和贫困户,倡导民营企业捐资扶贫,引导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助学助医、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

四是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激发贫困户发展内生动力,帮助树立自力更生意识,增强脱贫奔康信心。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明确干部帮扶职责,落实贫困户主体责任。

【篇二】

一、基本情况

1、xx地处xx街镇北面跑镇中心不到一千米,高速路进出口及xx街镇通往九江、景德镇、安微的高速主要通道,我村有8个自然村372户,常住人口1508人,其中党员21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2509.68亩,山林3200余亩。

2、截止2019年5月共有贫困户59户,210人,20xx年脱贫4户12人;

20xx年22户100人;

20xx年5户19人;

20xx年6户17人;

20xx年5户19人;

19年15户40人;

未脱贫2户4人;

其中低保贫困户40户155人;

五保户6户8人,含1户1人集中供养。

二、各项扶贫工程落实情况

1、安居扶贫:20xx年-20xx年非贫困户享受危房改革含垦殖厂32户,贫困户危房改造13户,现已无贫困或非贫困户居住危房。

2、健康扶贫:享受健康扶贫59户,210人,其中26户33人住院医疗,其中3人未达到90%,原因是20xx年10月后自然人口增长人囗。

3、教育扶贫:享受教育政策34户,52人,其中学前教育6户6人,雨露计划20xx年3人,20xx年3人。

4、就业扶贫:贫困户享受就业扶贫7户7人,保洁员5人,光伏发电看护员1人,护林员1人。

5、安全饮水: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管通,安装63户,其中贫困户9户,计划2019年贫困户全覆盖。

6、慢性病证办理:一类办证21户22人;

二类办证10户例,残疾人办理10户10人。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由于村民跟风做房,老房无人居住,形成空心、危房,给两委空心房、危房拆除带来一定的难度。

2、部分劳动力外出误工,留下妻子家务农,想误工都沒合适的岗位就业。

3、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发展动力不足,以我是贫困户为由、为荣,轻视村两委,给两委扶贫工作带来阻碍。

四、下步计划

1、增加对慢性病证、残疾人证办理的梳理,是否有遗漏未办,医疗报销是否还存在未达90%。

2、合理增加留置家庭劳动力人口就业,增加贫困户收入。

3、村庄整治加大对危房、空心房、旱厕拆除力度,提高新农村质量。

4、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化村两委工作机制,配合好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使我村贫困人口真脱贫、脱贫真贫,提升我村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篇三】

一、基本情况

我乡距xx县城95公里,属边远乡镇之一,全乡幅员面积24.68平方公里,辖13村95社,总人口9912人。20xx年全乡锁定贫困村5个、贫困人口291户882人,贫困发生率为8.8%,动态调整后贫困人口为286户856人,因病811人占94%,因残30人占3.5%,缺技术15人占2.5%。20xx—20xx年已退出3个贫困村,已脱贫801人,现在还有55人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降至0.64%。

二、具体措施与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

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分管扶贫副乡长为副组长,其他党委成员、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总揽全局,对工作中突出的问题,研究落实,细化责任,主抓全乡脱贫攻坚工作。

(二)大力广泛宣传精准识别对象实时动态管理

利用广播、各级大小会议、微信群、qq群大力宣传扶贫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按照“八步工作法”(对象申请、群众评议、首榜公示、乡镇审核、二榜公示、部门比对、发布公告、建档立卡)工作步骤,全程公开透明评选贫困对象,并按照贫困对象有序进出管理办法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三)落实帮扶措施突出帮扶成效把握退出标准

根据“万人帮万户”文件精神要求,每户贫困户落实一名财政供养人员进行“一对一”对口帮扶,对照每户基本情况制定帮扶规划,落实责任,按照“一超、两不愁、三保障”退出标准进行对标补短,每年对符合退出的贫困户进行群众评议,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实,按照程序进行销号。

(四)加强产业扶持带动贫困户长效增收

我们在五个贫困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每个贫困村合作社带动两个非贫困村成立分社,除种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和贫困户自身发展产业所需基金外,其余基金经村民委员会同意贷给专合社统筹安排使用,在各村建立奔康产业园;

购苗、销售、技术指导、利益分配等由所在的贫困村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协调;

采取公司+支部+专合社+贫困户的模式,全部建立在产业利益链接机制上,成功引进四川卓仁科技有限公司在全乡共栽植花椒1300亩、黄精650亩,辣椒500亩、榨菜800亩,做到了贫困户即有辣椒和榨菜“短平快”又有花椒、黄精长效稳定增收产业,去年辣椒产业收入可观,见到了切实可行的效益,除扣除集体经济外,全乡贫困户共分红3万余元。

(五)倒逼机制示范引领开展评选促和谐

针对贫困户以贫为荣、不愿脱贫,非贫困户缺乏爱心、争贫嫉妒的现象。我们把扶志作为扶贫的关键,不断强化宣传教育,扭转“等靠要”的思想,在非贫困户中开展“孝老敬亲、感恩奋进”等最美家庭评选,在贫困户中开展“好夫妻、好公婆”等十好户评选活动。在评选中,我们采取“自我申报,民主评定”的原则,除了农户主动申报、群众联名推荐、群众开会评选的方式外,还采用典型倒逼机制,通过村社引导推荐正待转变典型个人和家庭参与先进评选,每月在各社至少评选出1—2户在村上进行公示。将初选对象上报乡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评定,最终获选对象给予10元奖励,乡评选领导小组成员亲自入户挂牌.

(六)多形式宣传多方位带动主题教育入脑入心

在全乡采取不同形式的开展“庆中秋.话脱贫、熬中药.防流感、坝坝宴.促交流、庆重阳.话感恩、清洁卫生评比.促争先”等活动,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促进了社会和谐,养成了“感恩奋进、习惯养成、尊法守法”良好风气。

三、惠民政策落实和主要成效

(一)基本医疗保障: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其中20xx年财政代缴贫困户医疗保险856人计145520元,落实卫生救助资金268人28230元,大病救助200多人次计53955.42元,民政救助60人次3.2万元,住院报账500多人次52594.78元,门诊报账2000多人次10052元,全乡其群众医疗全部得到保障,

(二)义务教育保障:20xx年全乡6--15周岁共计1067人,其中建档贫困生133人,(随班就读9人、特殊教育2人、送教上门2人)全部入学读书,无1人辍学,保障率达100%。发放教育救助资金140人33835元,普惠资助175人次计50565元。

(三)住房保障:全乡易地搬迁64户205人,国家补助1.111万元,贫困户d级新建67户,补助246.4万元,非贫困户d级新建19户,补助38万元,全乡代改造174户,投资349.1万元,(非贫困户52户、贫困户122户),保障率达100%。

(四)政策兜底保障:20xx年低保兜底165户102417元,残疾补助305人138960元,高龄补贴350人117960元,特殊人群“一超、两不愁”达标率100%。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二是对产业加强管护。

三是加大就业培训。

总之,我乡在脱贫攻坚虽然取得了好的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永远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不忘初心,为全乡人民奔上小康之路而奋斗。

第6篇: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讲话

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重返全省先进行列,全面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巩固好脱贫成果,在中省大考中交出优异成绩。这是市委X届X次全会“三个确保”目标任务的“第一保”,也是全市扶贫战线干部职工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刚才X同志通报了情况、部署了任务,几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核心目标,就是全力以赴抓好任务推进、质量提升,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第一,牢记使命担当不懈怠,戒骄戒躁、慎终如始

今年X月X日,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代表全省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检阅,这是X发展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荣誉,也是党中央对我市各级各部门辛勤努力的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考察我市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后,寄语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像我们城市的名字一样,平安顺利,幸福X;希望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少,都能够顺利地脱贫,确保小康。我们唯有坚决打赢收官战,才能不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才能不负组织和人民的期望。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紧要关头,距离完胜仅有“一步之遥”,但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挑战依然艰巨,全市还有X万剩余贫困人口没有脱贫,还有X万不稳定户和易致贫户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个别地区脱贫基础不够牢靠和病疫灾害影响脱贫成果巩固,少数工作短板弱项和存在问题影响脱贫成色和质量,一些潜在风险隐患考验着各级应对处置能力水平。如果这些挑战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到位,我们将很难在“期末大考”中取得理想成绩,也将很难兑现曾经立下的“军令状”,这将不是一个允许失误的工作问题,而是一个辜负了党和人民期望的政治问题。

X月X日,X书记在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一鼓作气,善始善终,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坚决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X月X日,X省长在全省当前重点工作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目标标准,对标补短,做到责任再强化、重点再聚焦、整改再深入、质量再提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当前,全市上下必须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功成必须有我的使命感,坚决走出“脱贫摘帽就是任务完成,普查结束就是圆满收官”的误区,始终保持政治定力,继续聚焦脱贫攻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坚持方向不乱、频道不换、精力不散,用行动自觉体现对党忠诚,以“不落一人”践行初心使命;要切实强化思想认识,严防松劲懈怠、疲倦厌战、盲目乐观、麻痹大意等状态,以最强决心、最严纪律、最实作风、最优质量,坚决强弱补短、巩固成果、消除风险,不折不扣完成脱贫任务,确保一鼓作气打赢收官决战。

第二,强化攻坚措施不松劲,精益求精、全面提升

脱贫攻坚到了收官阶段,既要比任务完成情况,更要比指标完成质量,质量好、弱项少,才能在期末大考中走到前列,我们必须在脱贫攻坚质量提升上狠下功夫。

一要高质量抓任务推进。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所有涉及脱贫攻坚领域的政策措施,凡是国家和省上没有发文明确调整的,都必须保持一贯稳定,紧盯防风险、防反弹、防返贫和剩余X万贫困人口这些难中之难、困中之困,不折不扣地抓好政策兑现。各级各部门要严把时间节点,在县区行业部门已经完成退出指标达标认定的基础上,X月X日前完成村一级工作,X月X日前完成镇办工作,X月X日前完成县级工作,X月X日前完成标注;要严格脱贫标准,认真执行户脱贫X条标准,确保项项过硬、人人过硬、户户过硬,对于未脱贫户中的失联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情况,要摸清底子、妥善处理,坚决杜绝简单粗暴一刀切;要严守退出程序,完整执行信息核实、民主评议、交叉检查、审核审查、公示公告、核查批准、资料备案和系统标注等步骤,确保退出程序规范、结果真实可靠,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全部精准脱贫、精准退出,要让结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二要高质量抓动态监测。严格按照“全面排查、综合研判、精准帮扶、动态销号”四个环节,扎实做好防返贫致贫预警监测和帮扶工作。瞄准X万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X万已脱贫户和其他特殊情况户,综合运用“自我申报、镇村研判、行业比对、系统监测”等办法,做到隐患困难跟踪监测,及时发现、高度重视、妥善处置。坚持实事求是确定对象,按职责分工预警到人,建立响应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切实做到“发现问题有人负责、涉及多方有人主责”,避免因责任不清导致措施延缓滞后。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综合精准施策,加强督查督办,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确保脱贫户不返贫,边缘户不致贫。

三要高质量抓问题整改。问题整改既考验政治站位,又考验能力水平。要全面梳理,对X年以来中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脱贫攻坚督查巡查、退出评估、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及其“回头看”、九三学社民主监督、纪检监察审计等方面反馈问题再来一次“回头看”,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加强梳理排查,对正在整改的问题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扎实有序推进,对长期坚持整改的问题建立有效可行的长效机制。要真改实改,对反馈和存在的问题,标本兼治、较真碰硬,从源头上、根子上解决问题,坚决防止不断反复、屡改难断、弄虚作假等现象。

四要高质量抓档案完善。档案资料是脱贫攻坚的历史印证,是书面化的脱贫答卷。要做到数据准确,抓紧核实补正建档立卡各类数据信息,坚持基本情况、政策兑现、帮扶措施、工作责任“四实”,聚焦采集真实、录入准确、信息完整、监测及时“四性”,全面解决脱贫攻坚数据信息不实、不准、不全、不一致和更新不及时等问题,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为客观真实反映脱贫成效提供可靠依据。要做到印证精准,学习借鉴平利县“墙上挂的、文件写的、嘴上说的、现场看的、资料查的、系统录的”“六个一致”经验,做到条块、上下一致规范;既不能因关键资料不全导致缺乏佐证,也不能搞形式主义增加基层负担。要做到建档规范,特别是问题整改的印证资料,要继续按照市县两级“六个一”、镇和县级行业部门“五个一”、村和社区“三个一”的要求完善档案,今年以来需长期坚持的整改事项,整改成效至少每月更新一次,确保账实同步一致。

五要高质量抓经验推广。几项纳入脱贫攻坚考核的重点工作要出经验、出成效、出影响,为考核争优提供亮点支撑。要抓好稳岗就业,加大劳务输出和岗位开发力度,落实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奖补政策,用好公益性岗位,建立就业实名制系统,加强稳岗就业监测帮扶,聚焦未就业贫困劳动力、失业回流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确保有劳动能力贫困家庭至少有X人稳定就业。要抓好消费扶贫,总结提升“共建美好生活同行幸福X”消费扶贫行动、全省消费扶贫“三专”建设现场培训班等活动经验,大力推进陕西扶贫空间和“三专一平台”建设,持续抓好消费扶贫产品认定,严把扶贫产品质量关口,着力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要抓好搬迁后续扶持,突出产业就业,以乐业促安居,健全完善搬迁社区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等各类管理服务组织,推行适合搬迁安置区的物业管理办法,加快短板设施建设,持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确保搬迁群众生活便利、住得舒心。要抓好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完善“支部+X+贫困户”工作机制,深化订单种养、产业托管、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先借后还等带贫益贫模式,确保群众稳定持续受益。要把以毛绒玩具产业为重点的新社区工厂作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的重要抓手,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充分发挥其产业承载和就业吸纳能力,稳步推进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第三,坚持从严从实不走样,履职尽责、担当实干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今年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全面提前,省上X月中旬开始,国家X月份进行,时间非常紧张。各级各部门必须认真履职尽责,切实担负好市委四届十次全会赋予的工作重任。

一要夯实责任抓落实。各县区党政“一把手”要扛牢责任,全面提升整体工作质量。镇村要抓好责任落实、政策落地、工作推进,主要负责同志要扑下身子、下沉一线,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村组农户,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措施实、效果好。各行业部门要牵头负责、分关把守,进一步加强行业扶贫工作指导、督促检查、对标补短等工作。帮扶单位要不折不扣抓好帮扶工作,“四支队伍”要坚守一线,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米”。

二要严肃纪律树导向。树牢真抓实干、善做善成、争先创优的作风导向,始终保持干劲拼劲韧劲,持续强化落实力执行力,以铁的纪律保障脱贫攻坚收官顺利推进。继续狠抓扶贫领域作风整治,完善项目立项审批、竣工验收、决算审计等程序,规范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台账,健全扶贫资产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和资产管理,强化纪律约束,严禁弄虚作假,严肃追责问责,以更加严实作风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三要高度警觉防风险。重返优秀行列既要干好考好,关键还要不出问题。要认真吸取国务院督查“问题水窖”的教训,扎实开展涉贫信访“大回访”,定期研判风险隐患,主动化解信访矛盾,妥善处置群众诉求和历史遗留问题,不能因为“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影响全市脱贫攻坚大局。同时也要更多地关心关爱各级扶贫干部,注意做好健康、心理、情绪等方面的积极干预和压力纾解,避免“负面情绪”造成“负面效果”。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抓发展问题:发展永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是我们发展的方向、目标和路径。发展是第一要务,脱贫攻坚的本质要求是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长期稳定脱贫、全面建成小康则需要更高质量的发展。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我市经济增速出现大幅下滑,虽然降幅一直在持续收窄,但恢复增长的速度仍然较慢,与全省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根据“换挡提质、积势蓄能、恢复增长”的工作要求,各级决不能放任经济指标成为“自由落体”,一旦经济下行滑出合理区间、突破预期底线,不光追赶超越沦为一句空话,甚至重整旗鼓的内生动力和外部环境也都将难以为继。所以,请各县区、开发区以及各级工作部门,都务必要把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突出重点抓“六保”促“六稳”,认真落实市政府X月X日常务会议精神,对照年度发展任务和目标责任考核,把主要经济指标分类梳理、逐一研判,拿出切实有效的工作举措,牢牢稳住经济运行基本盘面,为全面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同志们,脱贫攻坚战我们立有“军令状”,军令如山、军无戏言,越是到了最后紧要关头,越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慎终如始、一以贯之。让我们以坚定的自信、扎实的行动,全力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牢牢把握重返全省优秀行列主动权,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第7篇: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两 篇

本文仅供参考

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汇报【篇一】

一、基本情况

xx 乡位于 xx 县西部边陲,下辖 15 个行政村、102 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 12000 余人。十三五贫困村两个,其中曾家村于 20xx 年已脱贫并经市、县第三方评估,长源村拟于 20xx 年退出,深度贫困村为长源村和观形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516 户 1616 人。其中 20xx 年脱贫 145 户、521 人;20xx 年脱贫 140 户、463 人,20xx 年脱贫 118 户、336 人;20xx 年预脱贫 23 户、83 人。2019 年预脱贫 54 户、169 人,2020 年预脱贫 36 户、44 人。

二、我乡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落实脱贫措施,贫困户精准识别与稳定退出。强化精准识别和退出工作,对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确实困难又未能纳入系统的贫困群众,认真甄别,稳妥纳入,并积极予以保障,20xx 年我乡退出贫困户 118 户 336 人,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 8 户 29 人; 二是落实十大扶贫工程

(1)产业扶贫。①按照“长短结合”的原则,将每户 5000 元按 2000 元给每户发展小规模种养,其余每户 3000 元入股娃娃鱼专业合作社和武功山泉水厂,确保本金不流失的情况下,每年 10%的分红,20xx 年底 221 户贫困户的分红已全部到账。

②针对两个贫困村的产业帮扶资金,曾家村 20 万元加装了 27 千瓦光伏发电,长源村 50 万元入股武功山泉水厂,即可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又可壮大集体经济。

③大力宣传产业信贷通政策,对缺少资金的贫困户,实行“扶贫产业信贷通”政策支持,可提供 5 万元/户产业扶贫贷款,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 100%给予贴息;目前全乡 164 余户签订了产业信贷通协议,其中 126 户拟发展分散式光伏产业。

④全乡大力实施土地流转和产业发展,目前全乡流转土地 亩,通过招商,发展茶叶、绿色种养、中药材等。

(2)劳务扶贫政策。自 20xx 年开始,我乡雨露计划培训总人数 10 人(其中 20xx 年 5 人,20xx 年 1 人,20xx 年 4人),建立扶贫车间 5 个,吸纳就业总人数 149 人,其中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 25 人。

(3)易地搬迁工程。经过前期细致比对摸排,按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每人补助不低于 2 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 25 平方米,户均自筹资金不超过 1 万元标准。针对完成 20xx 年扶贫搬迁户 3 户 13 人(其中冯兰香家 2 人,江土生家 4 人,刘明才家 7 人)新房建设和入住任务,并积极争取移民后扶项目,集中安装光伏发电 28.8 千瓦,项目在 20xx 年元月 15 日可完工,确保易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

(4)安居工程。统筹解决好已脱贫和预脱贫户住房安全问题。按照有能力自己改造的自行解决、无能力改造的由乡村代建,全年共完成危房改造新建 46 户、维修 5 户,全乡尚有 87 户新建,42 户维修的任务(含低保户、残疾户新建改造任务)。经摸排目前我乡仍有 22 户贫困户因各种原因居住在疑似危旧房中,下一步将继续针对做好相关工作,积极稳妥安置,解决住房安全问题。

(5)保障扶贫政策。目前,全乡共有低保对象 335 户 723 人,其中已纳入农村低保 335 户 723 人;已纳入分散五保22 户 23 人。两项制度户重叠率 80.8%。

(6)教育扶贫。经过反复摸排和政策宣传,实现全乡贫困学生政策全覆盖,为全乡 43 名学龄前儿童、202 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1 名高中生,11 名职业学校学生和 26 名大中专院校学生落实好教育扶贫政策。

(7)健康扶贫政策。全面摸排和落实看病报销“五道防线”(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民政大病救助、兜底报销)贫困户全面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8)基础设施扶贫。20xx 年度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226.32 万元,解决 2 个贫困村在交通、电力、网络、水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9)村庄整治扶贫。20xx 年共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650 万元。对照贫困村退出标准,加大今年预退出贫困村村庄整治力度,进一步完善 20xx 年已退出贫困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巩固脱贫成果。优先将贫困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围,今年贫困村中安排美丽乡村建设点 5 个,确保贫困村美丽乡村全覆盖。

(10)生态保护扶贫。目前我乡已签订管护协议涉及面积 15000 多亩。对签订管护合同的天然商品林山场,给予 15 元/亩的管护补助。优先考虑选拔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安排为村级防火员,对安排为村级护林防火员人员给予 1800 元/年的补助。

另外,全力抓好社会扶贫网的注册帮扶工作。强化社会扶贫。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加大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扶贫氛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全年全乡贫困户注册 516 户,爱心人士注册 372 名,同时借

助“全国社会扶贫”平台,促成贫困群众与社会爱心人士结对认亲。

三是项目实施投入情况 曾家村:产业发展方面,整合投入资金 90.04 万元,其中安装 53KW 光伏发电站 36.8 万元,建设鹅厂 53.24 万元;村庄整治方面整合项目资金 210 万元,加上以工代赈、一事一议整合资金 28 万元,共计投入实施 238 万元。20xx 年计划立项 50 万元。

长源村:产业发展方面,整合投入资金 85 万,其中 5万元发展高山羊养殖,50 万元入股武功山泉水厂;30 万安装 45.5kw 光伏电站;村庄整治方面,20xx 年、20xx 年整合投入项目资金 191.32 万元。20xx 年计划立项 340 万元。

三、脱贫攻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地处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传统的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很难形成规模,又缺乏龙头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无竞争优势。

二是多数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我乡三分之一的贫困户致贫原因为缺劳力,只能靠政策兜底来扶持。近半的贫困户缺乏资金、缺乏生产技能、缺乏营销门路,部分因病魔缠身等,致使脱贫压力和帮扶脱贫难度加大。

四、下步 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落实领导脱贫帮扶责任。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落实帮扶责任,不稳定脱贫不撒手,推动优势资源、主要力量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打赢脱贫攻坚战,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是结合地方优势,发展绿色长效的特色产业,想法设法发展主打产业,结合环境整治,不断美化乡容乡貌,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商落户投资。

三是动员社会各界参与。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联系贫困村和贫困户,倡导民营企业捐资扶贫,引导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助学助医、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

四是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激发贫困户发展内生动力,帮助树立自力更生意识,增强脱贫奔康信心。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明确干部帮扶职责,落实贫困户主体责任。

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汇报【篇二】

一、基本情况

1、xx 地处 xx 街镇北面跑镇中心不到一千米,高速路进出口及 xx 街镇通往九江、景德镇、安微的高速主要通道,我村有 8 个自然村 372 户,常住人口 1508 人,其中党员 21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 2509.68 亩,山林 3200 余亩。

2、截止 2019 年 5 月共有贫困户 59 户,210 人,20xx年脱贫 4 户 12 人;20xx 年 22 户 100 人;20xx 年 5 户 19 人;20xx 年 6 户 17 人;20xx 年 5 户 19 人;19 年 15 户 40 人;未脱贫 2 户 4 人;其中低保贫困户 40 户 155 人;五保户 6户 8 人,含 1 户 1 人集中供养。

二、各项扶贫工程落实情况

1、安居扶贫:20xx 年-20xx 年非贫困户享受危房改革含垦殖厂 32 户,贫困户危房改造 13 户,现已无贫困或非贫困户居住危房。

2、健康扶贫:享受健康扶贫 59 户,210 人,其中 26 户33 人住院医疗,其中 3 人未达到 90%,原因是 20xx 年 10 月后自然人口增长人囗。

3、教育扶贫:享受教育政策 34 户,52 人,其中学前教育 6 户 6 人,雨露计划 20xx 年 3 人,20xx 年 3 人。

4、就业扶贫:贫困户享受就业扶贫 7 户 7 人,保洁员 5人,光伏发电看护员 1 人,护林员 1 人。

5、安全饮水:6 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管通,安装 63 户,其中贫困户 9 户,计划 2019 年贫困户全覆盖。

6、慢性病证办理:一类办证 21 户 22 人;二类办证 10户例,残疾人办理 10 户 10 人。

三、存在问题 与不足

1、由于村民跟风做房,老房无人居住,形成空心、危房,给两委空心房、危房拆除带来一定的难度。

2、部分劳动力外出误工,留下妻子家务农,想误工都沒合适的岗位就业。

3、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发展动力不足,以我是贫困户为由、为荣,轻视村两委,给两委扶贫工作带来阻碍。

四、下步计划

1、增加对慢性病证、残疾人证办理的梳理,是否有遗漏未办,医疗报销是否还存在未达 90%。

2、合理增加留置家庭劳动力人口就业,增加贫困户收入。

3、村庄整治加大对危房、空心房、旱厕拆除力度,提高新农村质量。

4、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化村两委工作机制,配合好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使我村贫困人口真脱贫、脱贫真贫,提升我村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8篇:临夏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侯孝国 报道

【导语】为迎接近期国家对临夏县实地开展的第三方评估、省际间交叉考核和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日前临夏县召开专题会议,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安排部署。

【正文】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临夏县委书记安华山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传达了此次国家扶贫考核工作的相关事宜和有关要求。安华山就此次考核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全力做好迎接考核各项准备工作;要按照各自职责强化措施,抓紧时间立即行动,把各项工作进一步抓实抓细,配合好、服务好考核组考核工作,实事求是的把我县的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展现出来;要坚持问题导向,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举一反

三、认真总结、查漏补缺;各乡镇各部门要立即行动,为这次考核工作打好基础。

【正文】会议强调,目前已经到了全力冲刺的关键阶段,各乡镇各部门要压实责任全力攻坚,加大工作力度、加大调度力度、加大问责力度,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下足“绣花”功夫,确保扶贫数据质量精准,确保扶贫资金高效使用,确保考核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第9篇:关于推进全县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办法

石牛县委员会 石牛县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全县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办法

(草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54.2%),有效推进全县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的42457名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攻坚步伐,根据《中共渭南市委、渭南市人民政府推进全市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办法》,结合我县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时间表

(一)指导思想: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全县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的42457名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为工作对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落实“六个精准”基本要求,实施“五个一批”基本路径,力争实现“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高”的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使贫困人口一个不落的同全县其

— 1 — 他群众一道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奋斗目标:通过推进“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高”的脱贫攻坚工作,力争使全县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的42457名贫困人口全部精准脱贫,确保石牛整体按期脱贫。

(三)推进时间表:总体上用2016年至2017年两年时间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力争使全县在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的42457名贫困人口全部精准脱贫;用2018年至2020年三年时间推进巩固提高已取得的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具体推进脱贫攻坚的时间表是:2016年推进完成2.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68%)精准脱贫工作任务;2017年推进完成1679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32%)精准脱贫工作任务。同时,确保石牛完成整体脱贫任务。

二、基本方略、基本要求和基本路径

推进全县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的42457名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工作坚持的基本方略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要求是: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基本路径是:五个一批,即发展产业就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 — 2 — 障兜底脱贫一批。

(一)发展产业就业脱贫一批。对建档立卡中11282名(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54.2%)有劳动能力、有耕地或其它资源,但缺少经营能力或资金、技术的贫困人口,引导和支持其依靠发展产业、搭帮互助、流转承包地实现就地发展产业脱贫;对建档立卡中有劳动能力但缺少资金或经营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及提供企业爱心岗位,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促进就业实现脱贫。

(二)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的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旱腰带地区的3114名贫困人口(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11.7%),通过2016年、2017年两年时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搬迁到宜居宜业宜发展的生活空间区域,将世代贫困连根拔起。

(三)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生态补偿扶贫要与泾河及其支流水质保护和流域生态修复保护紧密结合,加大九嵕山、五凤山和重点保护陵园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用好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并列出一定比例专项用于脱贫攻坚。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林草地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动地区间建立横

— 3 — 向生态补偿制度。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全面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审计。

(四)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对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的3429万名贫困家庭子女(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11.5%),通过实施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等“一条龙”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包扶机制,帮助就学就业,彻底斩断贫困代际遗传的“穷根”,使其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五)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从2016年起,实行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两线合一”。全县贫困户中,现有低保户7224户21199人,通过产业扶持等政策叠加效应,老、弱、病、残的低保人数可降为3446户8270人。我们在用足用好现有医保政策的同时,要积极落实大病救助、低保等政策实施兜底脱贫;同时加大临时救助制度,加快敬老院、幸福院等养老助残设施建设力度,最大限度实施对孤、残等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

三、主要措施

(一)肩扛政治责任到位。全县42457名贫困群众希望早日脱贫致富,向往同其他群众一道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 — 4 — 的向往就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推进旱腰带地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既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经济社会责任,更是重大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滴水穿石、只争朝夕、久久为功思想,持续用心用情用力,立下愚公移山志,抱定打不胜脱贫攻坚战誓不罢休的坚强决心和信心,百折不挠地把县委县政府推进精准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要搞好牵头抓总,组织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监督考核等工作。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履行好综合协调、信息汇总、经验交流、督促检查等职责。各镇党委政府要认真履行推进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担任第一组长和组长的领导小组,完善脱贫攻坚办事机构,加强上下衔接,搞好域内协调和监督检查,倒排时间、落实责任、加快进度、强力推进。县级各部门要履行好推进脱贫攻坚部门主体责任,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职责,加强对本部门本行业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运用部门职能和行业资源做好项目安排、资金保障等工作。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要真心、真情投身脱贫攻坚,形成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强大工

— 5 — 作合力。

(二)舆论引导、群众工作到位。县委县政府及宣传、广电部门是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促进脱贫攻坚的责任主体。要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贫困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扶贫济困传统美德,振奋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引导全党全社会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要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习俗习惯,善于发挥乡规民约在扶贫济困中的积极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奋发脱贫的热情。要全面宣传广大干部群众扶贫奔小康取得的重大成就,准确解读党和政府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生动报道各镇各部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以党的政策、先进文化、先进典型,引导凝聚群众自觉参与到这场改变自身命运,建设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活动中来。各镇党委政府是做好群众工作特别是贫困群众工作的责任主体。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要引导群众,依靠群众,扎实、细致做好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贫困群众特别是易地搬迁群众世代相传积淀的生活观念、生产习惯、生活习俗是易地搬迁中看不见的一道障碍,改变排除它绝非易事。必须按照生活观念支配生活 — 6 — 方式,生活方式进而影响生产方式的规律,耐心、细致、深入做好易地搬迁群众的思想工作。要通过朝夕相处感情相融、算账对比理性启发、外出参观开阔视野、新生活体验实践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一点一点的做好易地搬迁贫困群众思想工作,渐进式改变其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使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搬迁换一种新生活方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绝不能简单粗暴,违背群众意愿,搞强迫命令,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三)六法配合,精准识别到位。各镇党委政府和扶贫、民政、残联部门是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责任主体。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要联合行动,始终坚持收入核查鉴别法、九线状况排除法、互相比对验证法、贫困程度排序法、永久公示监督法和责任扛死追究法等六种方法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一次拉网式全面识别和核查,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真实准确、数据统一。县、镇、村三级要建立明细台账和脱贫攻坚数据信息库。贫困人口识别和核查工作到2016年1月20日前全面结束。贫困人口识别和核查结果由各镇党政一把手签字确认上报,中省市县和第三方逐级抽查评估,对差错率超出误差范围的各镇进行问责。同时,县扶贫办要依据中省脱贫退出指导意见,于2016年制

— 7 — 定出台我县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认定标准和退出办法,实行动态管理。脱贫摘帽后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在推进脱贫攻坚期内继续享受扶持政策。要加强社会评价监督,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确保脱贫实效。

(四)“五个一批”政策落实到位。落实“五个一批”政策,实行部门牵头,行业配合,镇村落实工作机制。

要把易地搬迁作为改变生存环境的治本之策。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坚持“四化”同步推进,坚持小城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和易地扶贫搬迁“三位一体”,按期完成2195名贫困人口易地搬迁任务,让群众不仅能搬出来、住上好的房子而且产业就业有保障。县发改委、县扶贫办是易地扶贫搬迁的牵头部门责任主体,要尽快确定搬迁对象与搬迁计划,制定实施操作方案。县国土局是易地扶贫搬迁土地供给、土地利用规划和耕地规划调整、节约土地指标挂钩流转的部门责任主体。县财政、住建、水利、交通、林业、电力、农发行、网络是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部门责任主体。要坚持规划先行、引领易地扶贫搬迁。县一体办、县住建局是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牵头部门责任主体,要加强沟通协作,全力推进落实。易地搬迁的核心要求是集中安置,必须把80% — 8 — 以上的集中安置率作为硬指标,按照靠近城镇、园区、中心村的“三靠近”原则实施集中安置,统规统建。同时,要按城市社区标准,同步推进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小区的基础配套服务设施。要用足用好地方债券和建设基金,融足融好政策性金融信贷建设资金。镇党委政府要用足用好用活新的搬迁资金政策,科学有序衔接以往政策,全力以赴加快推进易地搬迁脱贫工作进度。

要把培育和发展产业就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根本措施。县扶贫、人社、农业、科技、教育、旅游、供销、林业、工信、金融办、人行、银监、商务、商业银行是培育和发展产业就业脱贫攻坚的部门责任主体。要结合现代农业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新型城镇化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产业等项目,培育壮大“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促进产业就业脱贫攻坚,使群众不仅能脱贫而且能致富;不仅能安居而且能乐业。基础设施滞后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最大瓶颈制约。各镇要抓住取消公共服务设施县级配套政策利好和当前建材价格较低有利时机,加大旱腰带地区路、电、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增强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要把生态补偿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新路径。必须正确处

— 9 — 理生产、生活、生态关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使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县林业、水利部门是生态补偿脱贫攻坚的部门责任主体。要把推进脱贫攻坚同生态补偿、湿地规划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要结合生态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和古村落保护,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利用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天然林管护专项资金,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保护人员。要加快推进生态环保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优先在贫困地区加快深化生态综合补偿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制度,使贫困地区和群众从“绿色银行”中获得更多收益。

要把教育脱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环节。县教育局是教育脱贫的部门责任主体。对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一年教育到高中阶段十三年教育,全程免除学杂费并发放生活费。对贫困大学生,要做到奖学金、助学金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全覆盖。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就业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家庭学生就业,力争使贫困大学生一毕业就就业。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要结合各镇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实际,统筹使用好各种培训资源,实施贫困户技能晋级教育 — 10 — 培训工程,通过更具针对性的职业技能晋级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提高技能培训效果,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脱贫致富职业技能。

要把社会保障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兜底之举。县人社、民政、卫计、残联是社保兜底脱贫的部门责任主体。对孤寡老人、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和残疾人,要精准识别确认,全部纳入低保范围。要统筹协调和落实农村扶贫标准和低保标准“两线合一”政策,加大统筹力度,提高补助标准。要落实贫困人口劳务输出和创业、就业各项政策措施,按规定发放贫困老年人基本养老金。要加大基本设施建设力度,最大限度对孤、残贫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由政府全额出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从制度上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五)内增动力,外争援助到位。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要积极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脱贫先脱愚,充分发挥旱腰带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主体作用,不断激发旱腰带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不等不靠,从我做起,发奋拼搏,改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进入现代文明生产生活方式轨道。要大力宣传脱贫攻坚的先

— 11 — 进事例,营造脱贫光荣、致富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更多的旱腰带地区和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内生动力脱贫奔小康,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要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健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机制,为脱贫攻坚争取更多的外部援助条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积极搭建扶贫脱贫爱心平台,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脱贫攻坚精准对接,提高脱贫攻坚效益。要进一步引导社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心下移,自愿包村包户,做到贫困户都有党员、干部或爱心人士结对帮扶。要充分发挥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优势和作用,组织民营企业开展精准扶贫脱贫行动。要发挥好“10·17”扶贫日社会动员活动作用,有效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组织社会扶贫脱贫捐赠活动,构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探索发展公益众筹助力扶贫脱贫攻坚。要科学构建社会扶贫统一管道进入平台,全面及时公开扶贫捐赠信息,提高社会扶贫透明度、公信力和美誉度。要积极用好苏陕对口协作平台,以企业合作为主要载体,立足县镇产业发展定位,共建产业园区,推动人才、资金、技术流入;要加强扶贫领域对外合作交流,积极争取世界银行贫困农村社区发展项目等外资扶贫项目,为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步伐创造更利好的外部条件。

— 12 —

四、加强领导,严格考核,严肃问责

(一)强化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责任制,落实镇、部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落实的主体责任。中央确定了脱贫攻坚“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强化推进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就是要紧紧围绕“县镇抓落实”这个责任核心,突出落实镇和部门主体责任,突出实干苦干脱贫攻坚抓落实的责任导向。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改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县每年至少召开两次领导小组会。县委县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监督检查,把精力集中在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上。县级责任部门要全力落实推进脱贫攻坚的部门主体责任,部门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分管领导要认真履行直接责任人责任。各镇党委政府承担推进脱贫攻坚的地方主体责任,书记和镇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全力做好精准识别、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落实等工作。要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各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县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向县委县政府签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对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干部优先就地提级。对在推进脱贫攻坚一线定点扶贫工作中干出实绩、群众欢迎的驻村干部,要重点培养使

— 13 — 用。要继续坚持县级领导包镇包村包户制度,落实包扶包抓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每年要召开一次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分析形势、查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下茬立势抓落实;表彰奖励脱贫攻坚工作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为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鼓劲加油。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践行“三严三实”,把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落实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始终。

(二)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贫困地区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有针对性地选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担任贫困镇办党政主要领导。抓好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提高贫困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从优秀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乡土能人、复退军人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拨村党组织书记的力度,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村干部补贴待遇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政策。注重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地区驻村,选聘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加快推进贫困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继续落 — 14 — 实好“四议两公开”、村务联席会等制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提高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社治理能力和村社治理水平。

(三)坚持因村派人精准,搞好定点扶贫和驻村帮扶。认真落实因村派人精准要求,积极配合中省单位开展赴咸定点扶贫工作,为其开展定点扶贫搞好协调服务。继续坚持和完善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和单位包村包户、工作队驻村、干部联户包户的脱贫攻坚工作包联机制,落实“不脱贫、不脱钩”包扶责任。2016年上半年做到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全覆盖。强化驻村联户扶贫脱贫跟踪管理,落实保障措施,建立考核、激励、问责机制,做到脱贫攻坚任务一肩扛到底,不脱贫不撤队伍。提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回家乡义务帮扶村、帮扶贫困户。

(四)切实加强精准脱贫攻坚法治建设。各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强化贫困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健全和执行好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制度,切实保障贫困人口合法权益。

— 15 —

(五)严格精准脱贫攻坚督查考核,严肃问责。建立年度脱贫攻坚逐级考核督查制度,挂图作战。抓紧制定出台县委县政府对各镇党委政府和县级部门脱贫攻坚责任主体绩效考核评估办法,建立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与的脱贫工作绩效第三方评估机制。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各镇党委政府和县级部门脱贫攻坚责任主体绩效考核评估结果并提出责任追究建议,对完不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的镇和县级部门主要领导进行约谈问责。同时,从2016年开始提高脱贫攻坚在各镇和部门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并实行脱贫攻坚“一票否决制”;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等工作,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

— 16 —

— 17 —

上一篇:教育机构学校管理制度下一篇:测试中心作业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