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教案

2022-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幼儿园区域活动教案

如何编写系统的幼儿科学活动设计教案

摘 要: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在使用幼教教材时,强调系统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导入、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并善于捕捉幼儿科学教育的契机。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系统、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关键词:幼儿科学活动;设计教案;教学内容;教学导入;教学设计

多样的幼儿教师指导图书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正确剖析适宜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教师指导教材,能够在理论上丰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教师指导行为研究,在实践上为幼儿园教师更加有效地指导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提供借鉴。在参与河北省重点课题《系统性玩教具对幼儿科学素养和能力培养的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蒙诺幼儿科学探究乐园·教师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从理论和实践上展开了系统的研究。

幼教指导教材既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关键点,也是教学活动的难点,无论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还是幼儿的发展,幼教教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本解读的方法从“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合理性”、“幼儿教师导入设计的科学性”、“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步骤安排的有序性”几个方面来研究《手册》的实用价值。

一、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合理性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的载体,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及教育结果。在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内容涵盖过多,缺乏重点;强调预成性,忽视生成性等问题。因此,教师应注意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范围,注意内容选择的科学性与启蒙性、可接受性与趣味性;注意预成性和生成性的结合。

(一)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分析

教育内容反映教育价值观: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我国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并没有以“科学教育”为名称的课程存在,只有“常识课”涉及部分科学知识。这种情况正是当时教育价值观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表现。这种教育价值观导致幼儿园课程体系沿袭了小学课程模式,课程教学(特别是知识类课程)的目的是要让幼儿学习科学知识,而科学体系的复杂程度又是幼儿所无法企及的,所以,只有在常识课中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幼儿理解。

当代学前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开始转向帮助幼儿建构自身的认知体系,教学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追求科学知识的数量,而是要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鼓励幼儿主动求知,培养其基本的科学素养。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取向因而有了巨大转变: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并不是某个教师或幼儿园随意选择的结果,而是在某种教育价值观变革中发生的整体变化。因此,教育内容是教育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二)《手册》内容的合理性分析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师指导行为的先导,《手册》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从大世界入手,带领幼儿由自然界的动植物以及自然现象,逐渐走近自身,从探索世界的神奇到探索自身的奥秘,从观察能力逐步提升到动手能力,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内容简单易学,符合幼儿的兴趣点和接受过程,避免了传统幼儿教育过分追求内容的繁复、新颖与有趣,而忽视了内容选择的依据及对教育对象的研究。

幼儿生活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科学内容遍布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也充满可供探索和学习的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感兴趣、想探索的内容都适合选作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应注意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引导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内容,将难以理解的科学知识融入科学现象的探究之中;选择幼儿可以直接探索的内容,让幼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科学。《手册》将日常生活中的内容加以趣味性编排,并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演示,能够使幼儿在看似平常而又普通的日常事物中产生有益学习。

科学性和启蒙性是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科学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不违背科学事实,《手册》中所选内容都有科学的依据,对幼儿能够起到正确引导作用;启蒙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是粗浅的而不是系统的知识,不能超越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手册》特别注意从外界和自身两方面让幼儿从世界中了解自己,又让自己认识世界。科学性和启蒙性都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出来的,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班的特点是不同的,每一个年龄段科学探究的程度值得考虑,《手册》分为三级,由浅入深,由观察到动手,循序渐进,让幼儿从自然的接受过程中得到教育。《手册》强调不一定非要给幼儿一个所谓正确的结论,而是应更多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孩子从中尝试解决问题,同时体验发现的快乐,重在科学探究,重在科学启蒙。

二、幼儿教师导入设计的科学性

美纽斯认为:“开头虽显得无关紧要,但是却具有巨大的亲力量。”在15~20分钟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开头几分钟尤为重要。对于幼儿而言,导入环节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为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可能,可以说导入环节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石。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幼儿园教师由于缺乏对导入环节功能的认识,固守旧的教学思维定势,急于求成地加快教学进程等原因导致了幼儿园教学活动导入环节问题丛生。

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教学导入时所使用的常用方法有:日常话题导入法、直接导入法、衔接导入法、材料导入法、演示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音乐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问题导入法、幽默导入法、猜谜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情景导入法、表演导入法等。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悬念导入和衔接导入两种导入方法的使用频率几乎占所有导入方法的一半,而其他13种导入方法却使用得很少,尤其是演示导入法、表演导入法这两种方法没有被使用到,而情境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这些本该常用的方法却用得很少。

《手册》中,将各种导入方法清晰地介绍给各位幼儿教师,甚至直接将导入内容作介绍,每个课程都设计两种导入方式供教师选择。例如一级的第一课《快乐的水娃娃》中采用了两种导入的方式,一是谜语导入:“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好不好?老师念谜语,大家猜一下谜底是什么。‘不洗倒干净,洗了不干净。不洗有人喝,洗了没人喝’(教师可边说边通过模仿水流动力的动作来表示,引导幼儿思考并猜出谜底是水。)”。二是采用单元动画导入:“教师:(播放动画)小朋友们,你们渴了要干嘛呢?你们都在哪里见过谁呢?仔细想一想?(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积极发言。)”

《手册》中有意引导教师使用多种导入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导入环节组织策略的选择与恰当的使用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幼儿园教师创造性地将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及个人风格等因素与具体教育情境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根据教育活动内容的不同,导入时使用的组织策略就可能会不同。

导入环节是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许有人认为,幼儿园教学活动导入环节就那么短的时间有什么可研究的,但笔者却并不这么想,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由于他们是以无意注意占主导,自我控制能力又不强,教学活动导入环节就成为幼儿园教师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一项重要的武器。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使幼儿从教学活动伊始就积极地参与到其中。那么,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从一开始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更加有效地学习。而《手册》正是利用了幼儿心理特点,从导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从而达到幼儿教学的科学性。

《手册》以幼儿园课堂的导入环节为重点,从实践环节对幼儿园教学活动导入环节的具体功能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探究幼儿园不同年级类型导入环节的组织策略提供了一些有益参考。

三、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步骤安排的有序性

(一)遵循幼儿课程内容组织原则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顺序性、连续性、整合性。所以,安排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时,必须遵循以上三个原则,以符合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出发点,达到的思维水平和加以努力能达到的思维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把握非正规活动契机,进一步延伸正规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为一次有限的集体教学时间,是难以照顾到孩子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的千差万别的。”教师也要立足于幼儿日常生活,把握好科学教育的契机,挖掘幼儿内在潜力资源,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已知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正规活动开展前或结束后,适当安排非正规活动作为正规活动的延伸,采用个别、小组、自由结伴、集体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思考、动手做实验等,给幼儿以充分的时间,强调幼儿积极参与操作,转变教师组织者、传授者的角色。

如《手册》二级第八课《热空气向上升》中导入方法选择已有经验导入,引导学生把一个塑料袋充满空气,并松开手引导学生发现松开手后塑料袋落下去。就此已有经验,教师马上组织学生动手活动,用吹风机吹满冷热空气,引导学生发现冷热空气充满塑料袋的不同效果,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温度对气球的影响。幼儿的发现和探索能力也启发了教师,因此,教师正好反过来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从而活跃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能发挥较大的积极性,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普遍提高。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并遵循了幼儿科学教育的客观规律,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三)关注幼儿兴趣,抓住偶发性活动时机

偶发性活动是针对偶然发生的事进行科学教育。如,幼儿都喜欢的玩具易坏,遇到这种情况,以往教师就把它扔了,而现在教师会耐心地关注幼儿的兴趣,抓住教育时机,启发幼儿想办法自己修理,看能提出几种修理方案,并让幼儿尝试实施自己设计的修理方案,或拆卸一些带有机器的玩具,并使它发出声响,改变形状,这样就将以往的消极教育行为转化为积极的教育行为。

又如,夏天雨过天晴,有时小朋友会高兴叫起来“快看,天上有座彩色的桥。”按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课”才是学习的时间,以前教师会忽略幼儿偶发事件中提出的问题和想法,现在教师能及时抓住偶发性活动的契机,不嫌麻烦,立足幼儿日常生活,重视随机引导,及时果断地处理偶发事件,告诉小朋友“那不是桥,是彩虹。因为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组成,太阳光照到这些水雾里,小水滴会把太阳的七种颜色折射出来。下雨后,空气中有无数细小的水滴,太阳光照到这些小水滴上,就出现了彩虹。”并且当场做实验,使幼儿能越来越多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幼儿潜力很大,把握时机,“教”得适时,比课堂上言语教授效果好得多。

无论是正规科学活动,还是非正规科学活动或者偶发性科学活动,三者的教育目的是共同的,教师的指导平衡点都是要落到幼儿身上,都是为了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但三者又有区别,三者中正规科学活动的可控性较强,开放性较弱,而非正规科学活动及偶发性科学活动的开放性较强,可控性相对较弱。可控性和开放性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结合。

我们应“从幼儿的发展规律中了解‘怎么学’,在引导幼儿的发展中把握‘教’。”什么时候教师介入是指导?什么时候介入是干扰?这都需要教师学会把握一个度,在深入开展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矛盾。

这点正是笔者认为《手册》中应该完善之处,应多设定几种儿童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计划多种教学模式,更好地做到让学生自然而非刻意获得知识。

总之,幼儿园中的科学教育活动是以幼儿为中心开展活动,要求为幼儿提供可变化的情形以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在应用教材探索的同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幼儿对事物进行细致耐心的观察。对未来情况作出预见,帮助幼儿验证预见,并提出问题彼此交流。同时还应让幼儿回过头来反复比较、思考、研究他们已经完成的活动。

在参与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充分地意识到一份系统优质的科学教案会给教师和幼儿带来极大的帮助,正是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幼儿加深了科学活动的体验,奠定了未来一代人的科学素养的基础,是培养新时代科学家和技术人才的有力保障。

作者:刘丽娜 杨杰

第2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的融合思考

【摘要】区域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是新时期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二者应互为补充、不可偏废,以在不断完善幼儿园教育内容、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同时,丰富幼儿的学习和游戏生活,助力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成长。就此,本文在分析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结合必要性的同时,就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相融合的实践策略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 区域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

一、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进而在新时期的幼儿园教育与活动组织过程中,我们教师既要注重区域活动对幼儿自主性和个性化的推进作用,又不能忽视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引导和教育,切实发掘二者的结合点,以让其整体优势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也充分发挥潜在的幼儿教育价值。基于此,本文作者便从自身的幼儿教育实际出发,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的融合思考进行论述如下,以供各位同仁参考,也希望可以推进幼儿教育改革的长足发展。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结合的必要性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既定的幼儿教育目標和教学大纲等,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所组织开展的一种面向全体幼儿的教学活动,其弊端是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幼儿的个性发展与成长需求。而区域活动则更加注重对幼儿个性化和自主性的培养,其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选择权利,也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在某一区域的优势与不足,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因此,从幼儿的角度考虑,将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进行相互融合、协同开展,可以保证幼儿知识与能力获取的全面性,也能够推进幼儿的个性化与自主性的成长与发展。而从教育主体地位来分析,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是教师主动教授与幼儿自主探究之间的结合,既体现了教师教学与组织的意识性,又体现了幼儿学习与参与的实践性,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切实保障了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双主体“教”“学”地位,是对新时期幼儿教育改革的有效落实。

三、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结合的实践策略

(一)借区域活动,做好集体教学活动准备

幼儿园的小朋友年龄比较小,整体处于形象思维的发育阶段,他们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感兴趣,也主要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来认知和探究客观世界。所以在组织开展集体教学活动之前,教师最好可以根据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对区域活动进行调整,使幼儿不仅可以从区域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还能获得一些初期的经验与认知,激发起幼儿对相关内容的探究欲望,以为后期集体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例如,在组织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集体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认知,在区域活动空间的“阅读小屋”为孩子们投放《这片草地真美丽》《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仅仅是个梦》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幼儿绘本,让孩子们在自主的阅读中知道地球的美丽,指导如果地球环境被破坏会怎么样;在“电影区”,为孩子们播放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电视节目,让幼儿了解正在发生的环境问题;而在“美工区”则可以为孩子们投放一些清洗干净的生活废旧物品,供孩子们进行废物创造……从而在丰富幼儿园区域活动主题和活动材料的同时,让小朋友们可以提前积累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认知,从而使其在后续的环保集体教学活动的学习中,可以更有方向性,使小朋友们想要知道、也想要去探索这些环境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切实激发幼儿的学习和探究欲望,更有效推进集体教学活动的高水准开展。

(二)借区域活动,丰富集体教学活动内容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并不总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在实际的构建中还应该呈现出互动的关系。所以,我们教师在实际的活动组织中,也可以尝试让集体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同时进行,以在优化活动形式的同时,带给幼儿新鲜的学习体验,也在保证集体教学活动内容丰富性、形式完整性的同时,推进良性教育循环的形成,以推进幼儿的更好学习、更优质成长。

例如,在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小朋友们开展以“我爱你,妈妈”为主题的集体教学活动,借助讲故事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引导小朋友们了解母亲节的来源,并从母亲怀孕开始引导孩子们了解母亲孕育和养育孩子的辛劳……然后教孩子们用折纸折叠“康乃馨”为自己的妈妈准备节日礼物,并组织小朋友们到区域活动空间的“美工区”进行实际的折纸创作。除了折叠“康乃馨”之外,还可以让小朋友们对自己的“康乃馨”进行再次的、个性化的加工与塑造:有的幼儿在“康乃馨”上画上了美丽的花纹;有的幼儿将几只“康乃馨”粘在一起,制作了“康乃馨花束”;还有的幼儿给妈妈制作了贺卡,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给妈妈写了祝福话语,以将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自然地联系和融合在一起,并在丰富集体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小朋友们可以更完整地展示自己对妈妈的爱,切实提升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

(三)借区域活动,促成集体教学活动延伸

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会集中教授小朋友们一些知识与常识,但是毕竟课上时间是有限的,缺少带领幼儿动手实践的时间与机会,这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区域活动的优势,将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内容引入到区域活动当中,以在丰富区域活动内容与活动材料的同时,让小朋友们可以在参与游戏的同时,可以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作品,可以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研究与拓展的机会。

例如,在组织小朋友们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集体教学活动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带领孩子们观看了安全教育小视频,借助实际的案例(将其中相对血腥的画面模糊掉)来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并为孩子们讲解了正确使用报警电话(110、120、119)的注意事项,指导其学习了一些安全逃生小技巧(火灾发生时要弯腰前行、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坐电梯;在室内遇到地震时要迅速躲到桌子或者坚固家具的下面,护好头部;在户外遇到地震时要远离建筑、树木等)。于是在后续的区域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为孩子们建构“火灾逃生”的角色扮演游戏,带领孩子们在“娃娃家”模拟火灾发生的情境,引导其正确使用“119”报警电话,并请几名幼儿扮演“消防员”来救火……从而在创新区域活动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游戏参与积极性,使其在主动的区域活动参与中,可以真正演练“火灾逃生”小技巧,也可以让孩子们切实体验消防员叔叔日常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延伸集体教学活动内容的同时,推进幼儿教育效果的事半功倍。

(四)借区域活动,巩固集体教学活动成效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时每一位幼儿的成长条件、成长环境、成长特性也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需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去探究与成长,这是集体教学活动所不能满足的。进而在实际的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便要借助区域活动的有效建构,来增加幼儿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其可以在自主的选择与建构中,学会用自身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促成对集体教学活动成效的巩固。

例如,在引导小朋友们探究“植物生长奥秘”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借助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小朋友们认知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种子,了解植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命过程,但是整个过程幼儿都是在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并没有实际的触摸感受,这样的教学是不完整的,只能让小朋友们形成对自然生命的表象认知。所以,在区域活动的组织建构中,教师便可以在其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为孩子们建构“自然角”这一主题空间,在这里指导孩子们在适合的季节亲手播种,并将班上的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对植物进行定期养护(浇水、施肥、除草),以在每日的观察与记录中,让幼儿切实感知植物的生长变化;以在每日的期待与憧憬中,让幼儿真正体悟自然生命的神奇与奥秘。从而有效丰富幼儿的实践体验,使其可以感知农民伯伯的艰辛,并学会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功,有效巩固和升华集体教学活动的成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幼儿教育中將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相补充,不仅是对新型幼儿教育要求的贯彻与落实,还可以让幼儿教育更加系统化、整体化,让小朋友们从幼儿教育中汲取的知识与能力更加连贯、统一。所以,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幼儿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主动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在积极的总结与探究中,推进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的科学融合,以达成预期的教育目的,更推进幼儿的高质量成长。

参考文献:

[1]谭杰,李娜.幼儿园科学教育中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关系研究[J].时代教育,2016(12):260-260.

[2]吴婷婷,刘菲菲.关于幼儿园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的思考[J].信息周刊,2019(40):1-1.

[3]杜素珍,刘丹,祝小婷.初探幼儿园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的有效互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2):117-118.

[4]王玉琴.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游戏活动有效整合探究[J].儿童与健康,2020(6):25-26.

作者:康芳

第3篇:幼儿园主题活动下的小区域活动开展策略

摘 要:主题活动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幼儿自主发展的一种途径,具备极强的教育意义,而主题活动下的小区域活动,主要是利用最佳的空间密度,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幼儿园主题活动下小区域活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重点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开展策略,以期为幼儿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开展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9.085

主题活动主要是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围绕着一个核心点去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形式上具备多元化的特点,在突破传统教学框架的基础上,还能围绕着“中心”将活动内容衔接在一起。而小区域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主题活动的一部分,教师会按照主题的要求去投放材料,但是从当下小区域活动的实施情况而言,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是活动的材料准备不充分,有的是区域布置不合理,还有的是缺乏完善的评价模式等。为此,教师要基于主题活动的角度合理布局,按照主题需求丰富区域材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主题活动下小区域活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前的区域材料准备不充分

按照幼儿的实际需求,不同主题下所提供的材料应该具备多样化的特点,但是大多数材料都是由教师自己选择的,没有将幼儿的意见考虑在内,这对于小区域活动的开展会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材料投放具备随意性的特点,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大多都是在幼儿离园以后完成的,缺乏目的性。另一方面,没有将幼儿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力考虑在内,有时候会将主题内容中未完成的部分放置在小区域中,缺乏创新性,使得材料过于形式化,无法诠释出小区域活动的教育意义。

(二)区域布置杂乱,缺乏合理性

在有限的空间内,优化区域空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师布置的区域场地非常拥挤,阻碍了幼儿主题活动的正常进行;还有一部分教师将时间和精力过多地放在悬挂物的制作上,虽然看上去比较精美,但室内的悬挂过于繁杂会起反作用。再者使空间受到了限制,在活动室内组织小区域活动的时候经常出现幼儿抢夺玩具、吵闹、打架等现象,使幼儿不能尽情地去玩耍。

(三)缺乏健全的小区域评价模式

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状态,教师就应该起到导向性的作用,不要一味地否定幼儿,不然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有的教师忽视了互动交流的重要性,并在后期的评价工作中也没有重点点评幼儿在小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这样会削弱幼儿的热情,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部分教师的综合素养较低

从当下的发展现状而言,有些幼儿园的师资力量还没有达到国家的标准,而且部分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使得他们的综合素养较低,这是区域活动质量低下的根源所在。主要体现在小区域活动创设阶段教师情绪化现象严重,不能实现对活动区域的科学运用,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和接受能力,经常会出现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同时教师在区域活动进行过程中,有时候会采用过于“自由”的态度,没有仔细去观看幼儿的活动情况,导致指导工作不及时。

二、幼儿园主题活动下小区域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按照主题需求,丰富区域材料

材料的投放应该契合主题活动的要求,始终围绕着主题目标去进行,利用材料去组织活动,使得幼儿在应用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知识,确保他们某些方面能够得到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投放材料前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这些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做到有的放矢,体现出材料的多元化。在小区域活动中投放几种材料,保证材料的层次性,以便满足不同幼儿的基本需要,假如有的幼儿发展慢,还没有解决上周主题活动中留下的问题,那么教师应帮助他们完成上周的任务,然后再继续接下来的活动,而接受能力强的幼儿则可以玩新的游戏。

教师也要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其中,利用环保且实用的材料做一些稳固、形式多样的玩具,虽然主题在变化,但是这些材料在恰当的变化以后仍可以作为下次主题活动的材料。同时,教師也要按照主题的内容去投放材料,确保小区域活动具备极强的操作性,当幼儿进入教师所创设的区域情境内应用材料的时候,能够从中获得一些知识,达到一个寓教于乐的效果。以主题活动“神奇的蛋”为例,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阅读区放上各种蛋的图片、食谱等,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蛋的应用途径;在美术区投入蛋的模型,作为艺术创作的参照物,提高幼儿的鉴赏水平。这样有目的地实行,按照计划区域的名称去投放材料,实际操作的时候会显得更加便捷,而且主题活动能够逐渐渗透到小区域内,提高了幼儿主动参与的能力,对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

(二)合理布置,统筹规划幼儿小区域空间

针对小区域活动空间,教师要合理布置,努力去改善区域小的问题,在区域内安装吊式的橱窗,将那些不经常用的材料投放其中,为主题活动的实施提供更为宽敞的环境,既能保证幼儿的活动面积,又扩宽了区域活动的使用范围。为了避免小区域活动空间的局限性,可以实行横向扩展,打破班级之间的界限,这样做主要是降低教师的工作量,扩宽活动的空间。从功能的划分上来看,从动、静的角度去规划,安静的是阅读区、益智区,而比较热闹的是表演区、科学区,将两者隔开,保证各小区域中的幼儿都能获得一个良好的活动效果。

例如在中班“自然探索”的主题活动中,当教师在规划科学区的时候,没有与嘈杂的区域分离开,使得科学区域的活动受到了其他区域活动的影响,未能有序进行。对此,教师要对整个中班的区域活动进行综合考虑,将幼儿的生活作为出发点,然后进行分局管理,小区域的布置要具备实用、美观的特点,将其看作是儿童快乐的主要场所,不要让他们有任何压抑的感觉。科学区比较嘈杂,教师就可以设置得远一点、扩宽一点,将其分离出去,创设一个多维度的活动空间,然后进行多方面的装饰,这样在保证幼儿活动空间和规划布局的时候,也能避免影响到其他活动的开展。

小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空间的规划工作,考虑整个规划活动是否全面、合理,并在思想上强化对空间规划的整体认知,利用实际行为充分体现出空间规划的设计力度,为区域活动其他环节的实施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观察能力,优化幼儿评价模式

主题活动下的小区域活动,教师和幼儿是主要因素,而教师的观察和评价也是区域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完善活动记录表格,根据幼儿参与活动的实际情况,对此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在评价的时候,不要只是利用简单的好坏标准来评价幼儿,而是要注重他们在主题区域中所做出的努力,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区域活动的成果便于教师更为全面和系统地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做好材料、人和环境的组合与协调,真正发挥出小区域的教育价值。

在以“夏日限定”为主题的美术区域活动中,要求幼儿利用手中的画笔进行创作,画出心中最美的夏日。教师自行设计书面评价表,对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和情感体验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一方面,亲子协助式的评价。教师将区域活动中的表格交由家长,并解释其中的内容,家长来填写整个评价内容,具备极强的逻辑性,而且在家园合作的基础上,使家长更为注重幼儿的直观体验。另一方面,让幼儿自行填写表格,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级,利用小星星、小红旗、小红花等标志来表示,画出不同的数量,这就表示不同的等级,通过这种方法让幼儿更为清楚且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重视主题区域活动的自我评价,也是对整个活动效果最直观的反馈,对于区域活动的开展具备参考价值,逐渐让幼儿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然后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理意识。

(四)定期培训,提高幼儿教师对小区域活动的认知

为了进一步优化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就应该完善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创设水平,从区域活动的概念、意义、分类、布局和材料投放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综合性的指导,最后让教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提高专业素养。培训活动开展的目的主要是让教师树立正确的小区域活動意识,在主题内容下去开展小区域活动,将两者进行有效的整合,保证幼儿在舒适的区域环境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对此,幼儿教师可采用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等形式来开展主题区域活动。首先要认识到应当如何去规划区域环境,如何投放材料,活动结束以后选择何种评价方式,接着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积极分享观点,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为下次小区域活动的开展做好理论基础。其次,按照实际活动来进行综合性的反馈,根据反馈内容做出必要的调整与完善,真正改变以往单一的活动组织模式,按照主题教育活动的要求,合理划分区域空间,朝着现代化幼儿教育目标去奋斗。这实际上也是“以研促教”活动的有效延伸,使得教师对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有了一个更为系统性的认知,为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三、结语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基础的,能够为幼儿日后的学习提供一定的保障,具备现实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下,教师应该基于当下的发展情况,将幼儿的年龄、爱好等因素考虑在内,发挥出小区域活动的优势,让幼儿的身心得到解放,在活动中不断发展,真正体现出小区域活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霞廷.主题活动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策略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9).

[2]薛瑾瑾.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师,2017(12).

[3]孔月琴.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主题设计与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

[4]周翠兰.幼儿园主题背景下有效开展大班活动区游戏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中),2016(11).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祁梅

第4篇:幼儿园区域活动教案-幼儿园建构区

教案

幼儿园建构区综合评价表

幼儿园建构区评价表

幼儿园:

一级评 价指标 区 域 环 境 的 创 设 30 分 材料投放 15 分 空间布局 10 分 面积能否达到 10 平方米左右。 是否避开人流密集的地。 地面是否采用平滑、硬度较高、 没有裂痕的地垫。 材料是否包括积木、差塑两种专门的建构材料, 且数量充足。 是否能够投放种类丰富、适合建构且卫生的废 旧物品材料。 是否能够根据游戏的需要,提供动植物、交通 工具等成品玩具作为辅助材料。 是否能够科学合理地归整材

料,方便幼儿游戏 时取放。 区域环境 的创设 30 分 墙面环境是否具有动态性,能否根据幼儿的游 戏及时进行调整。 是否为幼儿游戏提供必要的示范、提示、欣赏、 分享等支持,能引发幼儿与之互动。 建构的主 体性与创 是否能够感受到建构游戏的乐趣,保持愉快的 情绪。 3 3 2 4 3 3 5 3 3 4

班级:

二级评价指标

时间:

标准分 得分

新性 9分

是否能够体现出较强的自主性、计划性和创造 性。 是否能够专注地进行游戏。

2 5

建构技能 9分

是否能掌握并灵活运用平铺、垒高、架空、围 封等技能。 是否能注意平衡、对称和造型的装饰。

4 4 4

解决问题 能力 8分 区域中 的幼儿 40 分 社会性 发展 5分

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是否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解决问题。

是否能够尊重他人的意见,与同伴协商、分工、 合作、分享、谦让。 是否能建立适当的游戏规则,注意保护好自己 和他人的作品。

认知能力 4分

是否能对建构材料的大小、形状等特性正确认 知,能对其进行比较、分类、观察和尝试。 能否获得并运用空间、距离、方向、守恒等有 关科学和数学概念。

审美能力 5分 对幼儿的 观察 5分

作品是否能表现出对称、平衡等艺术形式。 作品是否有美感。 是否能关

注到幼儿的建构技能、材料使用、交 流合作等。 是否能主动做好观察并记录。

3 2 3

指导方式方法是否适宜,以便能有效地帮助幼 对幼儿的 指导 10 分 儿确定建构游戏主题和内容。 是否能够把握时机介入游戏,并采用适宜的方 法引导幼儿自主解决。 是否能够帮助幼儿螺旋式提升建构技能。 对幼儿的 评价 5分 反思与 调整 10 分 是否能够及时地进行区域环境的反思,反思是 否深入。 是否能根据观察和反思对区域环境和指导进行 不断地调整。 总评: 评价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具有支持和引领作用。

5

总分

评价者:幼儿园区域活动实用教案之表演区

时装表演

时装是美和艺术的表现。幼儿穿着色彩鲜艳、款式活泼的童装,随着乐曲,迈着活泼轻快的步子,摆出各种优美而富有童趣的造型时,他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也得到真情流露。

幼儿表演的时装可以是自己身上穿的,也可是自制的。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利用挂历纸、包装纸、报纸、竹圈、棕榈叶、树枝等自制”时装”。幼儿穿上这些富有特色的服装即兴表演,会有一种愉悦感和新鲜感。

节奏乐

打击乐器发出的不同音色和动听的节奏,往往会吸引许多幼儿进去活动。投放幼儿熟悉的乐器,让他们在敲敲打打的过程中,感知各种器乐的音色,复习各种节奏型。小班幼儿比较容易接受2/4拍的节奏,中班和大班幼儿可进行

3/4拍和4/4拍的切分音、休止符等节奏练习。提供的节奏卡可用形象图示,如”手”表示拍手,”脚”表示跺脚,”三角”表示三角铁,”铃”表示碰铃,使幼儿一目了然又饶有兴趣地看谱练习。中班和大班可以把学过的歌曲、乐曲整首用图示法展示在表演区内,或许幼儿会自行组成小乐队,推选出小指挥,像个乐队似地演奏乐曲。有时打击乐与歌舞结合起来集体自奏自演,会令幼儿欢乐无比。

打击乐器的种类很多,其制作材料有金属、塑料、木、竹等,它们发出的不同音色给幼儿不同的感受。除购买地外,教师可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既经济实惠又体现地方特色的打击乐器。下面提供一些自制乐器的方法,希望能产生抛砖引玉的效果。

沙球:酸奶瓶、小可乐瓶、易拉罐、河蚌壳、带节竹筒等,装进小石子、或豆子、粗沙、米粒,然后将开口处用胶带密封。

串铃:将数个啤酒盖中间钻孔用铁

丝串起。

钱鼓:取一直径约15厘米的毛竹圈作鼓环,在竹圈四周等距离横着锯三四个缺口,每个缺口安上两片打扁的啤酒瓶盖。

碰铃:将废旧的自行车铃盖焊上把儿,用小金属棒敲击,能发出悦耳的铃声。

响板;将白板纸剪成一个直径15厘米左右的圆形,对折成两个半圆,并在半圆内侧对应的地方各固定一个瓶盖或贝壳,在半圆外侧各固定一根能套住幼儿手指的松紧带,大拇指和四指分别套进去一张一合地敲打。

响筒:取直径约5厘米,长约20厘米中间带节的竹筒,将竹筒锯成如图2-11状,用一根竹筷敲打竹筒,竹筒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双响筒:取直径5厘米、长15~20厘米的空心竹筒一段,在其中间钻孔安上把儿,左右两头分别锯出长短不同的缺口,用竹筷敲击即是双响筒的声音。

毛竹架:用六根棍子扎成两个三角架,将一根直径10厘米左右、长2~3米的毛竹放在架上,可供数个幼儿手持竹筷进行节奏练习;放置在户外,可供幼儿钻、攀、翻;挂上一块布也可做木偶小舞台;还可以做”娃娃家”的晒衣方架或区与区的分隔。这对条件叫简陋的农村幼儿园特别实用。架的高度、竹的长短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架子鼓”:将扁圆形铁盒的盒身支撑在三角架上当”鼓”。将盒盖中心打一个孔,在用大铁钉做插销,从盒盖中心孔处插入支撑竹竿的空心孔内制成”钹”,即成一组幼儿喜爱的”架子鼓”。也可将铝桶倒置做”鼓”,桶盖支起做”钹”成简易的”架子鼓”。

第5篇:幼儿园托班区域活动教案:娃娃家

一、活动背景:

本周的主题是奇妙的声音,那为了找声音,了解声音,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收集了许多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钥匙、纽扣、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各种各样的瓶子便是其中之一,我们把这些瓶子放入了区角内供幼儿发现和探索,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瓶子能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来,那除了在瓶子上找到声音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一次,我发现东东和冰冰两位小朋友那着瓶子在比谁的瓶子漂亮,兴趣十足。这不是瓶子可以再利用的价值吗?抓住幼儿的这个兴趣点,把这些废旧的瓶子投放到美工区,让幼儿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装饰瓶子,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而这些经过幼儿装饰的瓶子还可以放到娃娃家装饰,也起到了美化的作用。这次活动的重点区是彩瓶子世界,3个层次:一是幼儿愿意在废旧的瓶子上随意的进行涂鸦;二是幼儿能利用教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去装饰瓶子;三是自己设计制作来装饰瓶子。

二、活动目标:

1、孩子们能够积极快乐的在区角里玩。

2、学习利用一些辅助材料装饰废旧的花瓶。

3、孩子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材料准备:

娃娃家:娃娃家的餐具、娃娃、凳子、桌子、食物等

美工区:印染屋:各色颜料、宣纸、抹布

娃娃食品店:烂泥、饼印、抹布、颜料等。

糖果加工厂:泥、糖纸、糖果盒等。

打扮瓶娃娃:瓶子,利用橡皮泥、颜料、纸、线等将你的瓶子打扮的很漂亮。

生活区:喂一喂:根据小动物的嘴形喂它们吃相应形状的饼干。

串一串:利用各种各样的管子串链子。(要求能看图片有序的串) 扣一扣:扣鱼鳞、扣桃花等、卷袜子(卷成一个小蜗牛)

建构区:各种积木、管子、各种罐子

表演区:各种服饰、装饰品、各种头饰、提供敲击手套

语言区:放置教师录制的“幼儿园的一天”(如:吃饭、洗手、玩玩具等环节)磁带,听辨不同的声音。与主题相关的挂图、故事带等,供幼儿复述和表演。

益智区:钓鱼(点数配对)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瓶子)那么,你觉得这些瓶子漂亮吗?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让瓶子变的漂亮点呢?(幼儿发表)

教师小结:原来让瓶子变漂亮有这么多办法啊,那么今天就让瓶娃娃到美工区和我们做游戏吧!

(二)交代要求,幼儿进入活动区游戏

1、上次益智区的小朋友把钓起来的小鱼放错了家,所以今天请玩钓鱼的小朋友,看清楚它身上有几个点,应该住在哪个家。

2、生活区的喂一喂小动物,上次小动物吃的肚子疼了,原来小朋友喂错了,要记得给小动物吃的饼干要和小动物的嘴巴形状一样。

3、幼儿自选区角进区活动。

4、教师指导重点:

(1)观察美工区打扮瓶娃娃的幼儿是否会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

(2)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教师给予适时的帮助或者引导。

(3)观察其他区,注意幼儿在活动区的兴趣、情绪和活动的表现,对活动中有困难的幼儿进行适当的指导。

第6篇:幼儿园春天主题区域活动《什么花儿开》教案(定稿)

活动目标:1、了解春季盛开的花朵,让幼儿画出并制作花朵。

2、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择合适的材料。

活动重点:

了解春季盛开的花朵,让幼儿画出并制作花朵。

活动难点:

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择合适的材料。

活动准备:

美工区:彩色卡纸、纸杯、彩带、皱纹纸等制作春季的花。

图书角:一些春天花朵的图片供幼儿进行创编儿歌或猜谜游戏。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了解春天的气息。

1、小朋友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对了现在是春天,春天到了世界的万物都勃勃生机,春天给大自然穿上了一件花衣裳。各种各样的花都绽放开来。

2、请小朋友们来说说,在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你知道有哪些花开放了,你觉得那种花最美它美在哪?

二、收集各种花卉图片。

1、让幼儿利用周末的时间,让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们一同到户外,进行采集一些现在春天的带领幼儿采集一些花卉的图片。

2、教师向幼儿介绍各种在春天开放的一些花卉图片。

3、我们一起来欣赏各种花卉图片。

三、介绍区域材料。

1、美工区:大自然真美呀!有美丽的花草树木,春天是花儿正当开放的时候?今天请小朋友们来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制作“各种花”好吗?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让幼儿自由讨论。在动手区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各种材料,小朋友可以用不同的材料画、剪贴、颜料彩色卡纸、纸杯、彩带、皱纹纸等制作春季的花

2、阅读区:

投放关于一些春天花朵的图片供幼儿进行创编儿歌或猜谜游戏。

四、幼儿操作,教师适时指导。

小朋友自主选择区角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不争抢用具,用完后要学会自己收拾整理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三、其他区域幼儿进行自主选择。

四、仔细观察幼儿情况,适时介入幼儿活动。

五、播放音乐,组织幼儿收拾整理材料。

六、结束活动。

1、用照片展示幼儿活动情况,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活动,教师进行小结活动所出现的一些现象。

2、表扬在活动中有序、有礼貌的幼儿。

3、收拾材料。

第7篇:中班区域活动教案

中班区域活动教案

1.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和同伴友好地共同玩。

2. 幼儿共同分享成功后的喜悦,使幼儿感受愉快的活动情绪。

3.鼓励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大胆的、有礼貌的和别人交流。

设计意图:

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

活动目标:复习数字1-10 ,能按顺序排列。

活动准备:自制教具(表盘、串珠子)、数字贴纸、数字卡片、点卡

指导方法:引导幼儿辨认数字1—10,按顺序贴贴纸。

设计意图:

幼儿进入中班后,对绘画有了很大的兴趣,大部分幼儿能画出人物的基本特征,有的幼儿还能想象创编出新的人物动态、造型。《纲要》中指出应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自由创作雪人,并尝试对画面进行装饰。

投放材料:雪人娃娃、彩笔、白纸、剪纸雪花

指导方法:提醒幼儿注意画面颜色的搭配

设计意图:

本区域为幼儿提供了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锅、碗、瓢、盆,还预备了大大的煤气灶、饮水机、洗手池、各种蔬菜水果等等,这些玩具都是吻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是他们喜欢操作,能够模仿的。幼儿会在娃娃家煮饭、烧菜、从饮水机里倒水,体现了他们在家庭中获得的经验。所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形象化的玩具,并合理的利用玩具,有利于游戏的开展。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用“请”表达自己的意愿。

活动准备:各种厨房用具

指导方法:鼓励幼儿用普通话大胆交流,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健康教育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本次游戏活动就重在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从最贴近幼儿生活的扣扣子入手,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减轻家长的负担。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以及手指小肌肉的训练。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投放材料:教师自制扣扣子操作材料

指导方法:

观察幼儿能否手眼协调地扣扣子。

设计意图:

区域活动是让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皮亚杰的理论告诉我们,学前幼儿的身心、心理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而我所提供的材料也正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些废旧饮料空瓶、包装盒、包装袋等。通过模拟超市场景,使幼儿自然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去操作、探索、交流、合作,体验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也使幼儿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运用的更加自然、愉快!

活动目标:

通过扮演”售货员”与”小顾客”进行角色游戏,使用”货币”购买相应的物品,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注意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

投放材料:废旧饮料空瓶、包装纸袋、包装盒、柜台、自制钱币等。

指导方法:

1、提醒幼儿保持超市物品的整齐。

2、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设计意图:

在晨间锻炼中,我发现幼儿对基本动作双脚跳很感兴趣,但不太会双脚并拢跳,而且往往不能双脚同时落地。为了让幼儿正确掌握双脚跳的动作要领,为将来学习从高处往下跳、从低处往高处跳的动作打好基础,我设计了本次体育活动。

活动目标:通过游戏锻炼幼儿双脚起跳,双脚落地。

活动准备:5cm障碍、呼啦圈、梅花桩

指导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跳跃

重点指导区域:社会区 数学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讲述进区的规则:得到通行证

教师示范如何得到通行证:有礼貌地说:“请给我一张通行证好吗?”

二、幼儿自主活动;

1、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入活动区活动。

2、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对个别新材料,个别幼儿作适时的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表现,给予肯定。

3、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想放弃时,给予适时指导,争取取得成功。

幼儿自由结伴,分别到已创设的活动区域自由选择玩,

4、鼓励幼儿遇到问题能相互协商,不与同伴争抢。

5、启发幼儿尝试参与各种不同的活动区域,能与同伴友好协商:“我也想玩这个游戏,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我参加这个游戏可以吗?”“我们交换着玩好吗”等。

三、教师分区小结

中班区域活动教案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皮亚杰的理论告诉我们,年幼儿童身心、心理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认识周围事物的。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形式是一种促进幼儿发展的好办法。区域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需要,阶段目标设置了一系列的区域,提供了具有多样性,开发性,层次性的游戏材料并以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点拨指导。

活动目标:能积极主动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沙、玩沙工具、玩具车

指导方法:在游戏中可以主动和同伴交流,提醒幼儿不要扬沙。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自由创作向日葵,并尝试对画面进行装饰。

投放材料:一次性纸杯、彩笔、剪刀、固体胶、卡纸

指导方法:提醒幼儿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固体胶用完要盖好。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用“请”表达自己的意愿。

活动准备:各种厨房用具

指导方法:鼓励幼儿用普通话大胆交流,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活动目标:

1、愉快地参加表演活动, 愿意和同伴一起进行表演。

2、初步体验表演乐趣。

投放材料:打击乐器、表演服装

指导方法: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穿漂亮的衣服载歌载舞。

活动目标:

通过扮演”售货员”与”小顾客”进行角色游戏,使用”货币”购买相应的物品,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注意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

投放材料:废旧饮料空瓶、包装纸袋、包装盒、柜台、自制钱币等。

指导方法:

1、提醒幼儿保持超市物品的整齐。

2、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教师指导:

1、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入活动区活动。

2、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对个别新材料,个别幼儿作适时的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表现,给予肯定。

3、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想放弃时,给予适时指导,争取取得成功。幼儿自由结伴,分别到已创设的活动区域自由选择玩,

4、鼓励幼儿遇到问题能相互协商,不与同伴争抢。

5、启发幼儿尝试参与各种不同的活动区域,能与同伴友好协商:“我也想玩这个游戏,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我参加这个游戏可以吗?”“我们交换着玩好吗”等。

第8篇:幼儿园小班游戏区域教案

活动时间:2012年9月 活动班级:小 班 活动名称:图书区《常规培养》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阅读习惯,学习翻阅、摆放书籍的方法。

2、让幼儿体验读书的乐趣。 材料准备:

各类书籍、坐垫、图片等。 活动指导:

1、教师介绍区域规则,幼儿进区摆放进区卡,找到合适的位置,找自己喜欢的书。

2、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取、放书籍,知道书籍的摆放位置。

3、引导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尾页等,指导幼儿正确的翻书方法(一页一页的翻)。

4、指导幼儿在看图时要小声说话,不要打扰别人。

5、观察幼儿在活动区的兴趣、情绪和活动的表现,对活动中幼儿进行适当的指导。

6、活动结束时,提醒幼儿将书摆放整齐,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7、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评价,表扬遵守区域常规的幼儿。

活动反思: 活动时间:2012年9月

活动班级:小

活动名称:美工区 《学习涂色》 活动目标:

1、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乐意参与此活动。

2、懂得用各种好看的颜色进行涂色。

3、掌握用油画棒涂色的方法。 活动准备:

油画棒 、画好水果图案的涂色卡 指导要点:

1、指导幼儿进区游戏规则,提醒幼儿涂色时所要注意的问题。

2、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以及握笔的方法。

3、教师指导幼儿正确的涂色方法,并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色。

4、教师对能力较为薄弱的幼儿进行单独指导。

5、活动结束后提醒幼儿要将物品归类摆放整齐。

活动反思:

活动时间:2012年9月 活动班级:小 班 活动名称:生活区《摆扣子》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游戏活动,愿意动手进行操作。

2、能根据不同的数字进行摆放钮扣。

3、学习一一对应。 活动准备:

自制衣服,钮扣,1~4的数字卡片。 重点难点:学习一一对应。 指导要点:

1、幼儿自由探索玩扣子,培养对数字的感兴趣并认识不同的

数字。

2、学习一一对应。利用教师提出的材料进行摆放,初步学习

一一对应。

3、根据自己的意愿在衣服上摆放钮扣,并根据钮扣的数量寻

找相应的数字。

4、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进行合作游戏。

活动反思:

活动时间:2012年9月 活动班级:小 班 区域名称:数学区《套圈圈》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体验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自制的不同颜色的管状底座、各色圈圈、数卡 重点难点:

请幼儿按颜色、数量在自制管状底座上按颜色套圈。 指导要点:

1、能根据颜色将指环套在相应颜色的自制管状底座上。

2、学习按数卡,在自制管状底座上套入相同数量的指环。

3、尝试着在自制管状底座上套入多于1个的指环。

4、教师可引导幼儿将指环套在自己的手上,以训练其双手的协 同能力。

5、对数学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增加难度。

反思:

活动时间:2012年9月

活动班级:小

班 活动名称:角色游戏《娃娃家》

(一)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友好地和同伴进行游戏。

2、指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创设家的环境、洋娃娃、炊具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参观“家”的环境,看看家里都有什么?

二、基本部分

1、提问:小朋友的家里都有谁?他们在家的时候分别都喜欢干什么?当家里来了客人爸爸妈妈是怎样招待的?(请幼儿踊跃发言)

2、师:现在我请幼儿扮演爸爸妈妈和娃娃玩娃娃家的游戏。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

3、提出游戏要求 :

(1)玩具要轻拿轻放,不争抢玩具。

(2)来了小客人要有礼貌并热情招待。

4、幼儿分角色游戏,教师指导幼儿开展游戏。

三、结束部分

游戏结束整理材料。简单评价幼儿游戏的情况。 活动时间:2012年9月 活动班级:小 班 活动名称:角色游戏《娃娃家》

(二)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各动物的特征,并知道它们爱吃的食物。

2、引导幼儿学说一句话:(小狗)我请你吃(肉骨头)。

3、帮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学做小主人。 活动准备:

布置娃娃家、长毛绒玩具若干、分散在活动室四周、自制玩具食物若干,小狗、小兔、小公鸡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观看大班情境表演“请客”,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回忆表演内容,学说话“……,我请你吃……”

提问:姐姐请谁来做客?小狗、小兔、小公鸡都喜欢吃什么菜?姐姐请小动物吃东西时,说了一句什么话?(幼儿练习对话)

2、自由活动,巩固说“……,我请你吃…….”

教师提出要求:今天,我们班还来了许多动物朋友,认识一下它们(幼儿每人抱回一个小动物玩具)老师在前面准备了许多小动物爱吃的菜,请小朋友找食物喂给小动物吃,还要说一句好听的话。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每个幼儿都能边喂边说。帮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学做小主人。

三、结束活动:小动物们吃饱了,带它们到外面去散散步。 活动时间:2012年9月 活动班级:小 班 活动名称:表演游戏《小兔乖乖》

(一)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大体内容,学习故事中角色的声音动作。 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初步知道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3﹑喜欢倾听故事,对表演游戏感兴趣。 活动准备:

《小兔乖乖》故事挂图 、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请小朋友猜猜它是谁? 师: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白白的毛,爱吃胡萝卜? 师:它是谁呢?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第一次讲述故事

师:今天,老师要跟小朋友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乖乖》 师:请小朋友一起跟老师念一遍,《小兔乖乖》。

教师出示挂图,师:故事里有谁啊?三个小兔子叫什么名字?故事里发生了件什么事啊? 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声音、动作。 师:兔妈妈出门前对小兔子们说了些什么?(并引导幼儿模仿声音及动作) 师:兔妈妈回家时是怎么做的?(并引导幼儿模仿声音及动作) 师:大灰狼想干嘛?大灰狼看见兔妈妈回来时是怎么做的?

师:小兔子们是怎么对付大灰狼的?兔妈妈又是怎么对付大灰狼的?

3、教师旁白与幼儿合作讲述故事。

师:请小朋友来充当小兔子、兔妈妈、大灰狼,跟老师一起来讲这个故事吧!

三、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真棒,今天小朋友已经跟老师一起讲了这个故事,也会讲了!那小朋友们回去想想如果让你们扮演小兔子、兔妈妈、大灰狼你会怎么演!

活动时间:2012年9月 活动班级:小 班 活动名称:表演游戏《小兔乖乖》

(二) 活动目标:

1、能大致跟着老师较完整地讲述故事。

2、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和故事中人物的出场顺序。

3、愿意与同伴一起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准备:

三只小兔、兔妈妈、大灰浪头饰及服饰,提供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上次给小朋友们讲的故事《小兔乖乖》还记得吗?现在老师把这个故事再讲一遍,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听完以后告诉老师故事里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讲故事: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小兔乖乖》,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2、看故事表演:

“现在请小朋友们来看看大班的哥哥姐姐表演,认真看看是谁先出来,谁后出来。”请幼儿观看情景表演,组织幼儿回忆故事中人物的出场顺序。

3、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让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扮演角色。师帮助幼儿分配角色,并教育幼儿不争抢玩具、用品,应轻拿轻放。

教师扮演某一角色,参与幼儿游戏,并重点指导幼儿按顺序先后出场,同时鼓励幼儿用动作和语言大胆表现人物。

三、结束活动:

教师提醒幼儿将玩具放回原处,并针对游戏情况进行评价。

活动反思:

第9篇:小二班区域活动教案

活动内容:瓶瓶罐罐 活动目标:

1.喜欢玩各种瓶罐游戏,感受瓶罐游戏的乐趣。

2.观察各种各样的瓶罐,感受瓶罐的不同外形、质地等特点,初步了解瓶罐在生活中的用处。

活动准备:

详见新增区域材料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 出示树枝花瓶:小朋友,这个花瓶漂亮吗?可是少了一些花儿,我们帮它开满鲜花好吗?

2. 教师示范用彩泥搓圆做“花朵”插在树枝上。 3. 你也想来动手做一做吗?

(二)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

引导幼儿拿好进区卡,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

(三)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1.重点区域指导:美工区

提供花瓶引导幼儿用彩泥制作花朵,插在树枝上,让花瓶开满鲜花。 提供彩色皱纸、瓶子轮廓纸、彩色皱纸、胶水供幼儿制作糖果,装饰糖果罐。 2.其它区域指导

(1)探索区:提供各种瓶偶、豆子、树叶等材料,引导幼儿喂食,探索发出声音的轻响。

(2)表演区:提供各种瓶罐乐器,引导幼儿大胆使用会唱歌的瓶子,为音乐伴奏表演。

(3)建构区:提供各种瓶罐,供幼儿垒高、围和,自由搭建。

(4)益智区:提供贴有各种颜色、图形的瓶盖,引导幼儿按规律铺路排序。 (5)娃娃家:提供榨汁机、奶瓶等,引导幼儿榨果汁倒入奶瓶中,给娃娃喂果汁吃。 (6)图书角:提供“瓶子宝宝”的故事书,供幼儿阅读欣赏。

(7)理发店:提供各种理发工具,引导幼儿进行理发师与被理发师的角色扮演。

(四)区域活动结束,师生物品整理。

(五)小结:引导幼儿说说你在区域中的感受。

上一篇:社会实践报告法学下一篇:工程技术部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