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文化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中医传统文化论文(精选5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高等中医院校与其他医学类院校不同之处在于,高等中医院校还秉承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精神。当前,高等中医院校的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着危机与挑战,高等中医院校应加强对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中医文化教育工作。

第一篇:中医传统文化论文

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提高中医院文化建设水平

摘要:中医院文化是中医院内涵提升的核心内容。除了具备医院文化的一般特征和内容外,中医院文化还应集中体现中医的特色——中医文化。中医文化在现代中医院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医院要通过各种路径,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建设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院文化。

关键词:中医院文化;中医文化;中医院建设;价值;路径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1.028

1中医院文化与中医文化

医院文化建设理论首先来源于企业文化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原则。医院文化指的是:“具体是指医院在长期的经营、服务等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被医院全体职工所接受和认可的一种群体意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据此概念,中医院文化应该指的是中医院在服务病人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是全体职工能够认同的共有的意识和价值观,也是中医院形成的观念、制度、人文环境的總和。中医院文化建设是现代中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中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现代中医院建设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医院管理成功的基础。

中医文化指的是:“指有关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甚至一些影响深远的事件等。”中医院文化,是中医院形成的观念、制度、人文环境的总和。中医院文化是中医院内涵提升的核心内容。除了具备医院文化的一般特征和内容外,中医院文化还应集中体现中医的特色——中医文化。因此,现代中医院文化应体现了西医与中医结合的特点。中医院在长期的经营、服务等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作用于中医院职工的主体意识,培育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凝练服务理念和目标,进而影响到医疗行业和社会的整体风尚。

在中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中医院与西医院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院还秉承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精神,是中医院职工不同于西医工作人员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中医文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有着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价值体系。具有中医文化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在现代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影响了中医院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于说影响了他们的一生,也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成为专业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的中医从业人员的主要因素,这些都直接关系到中医院能否很好地为病人服务、为群众服务,关系到医院的发展。

2中医文化促进中医院职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中医院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

(1)在对中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精神,汲取中医文化的合理内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中医院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健康的中医院文化。

中医“天人合一”、“和”、“实践”的思想有助于中医院职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与同事、病患、医院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上,中医文化秉承“天人合一”的观念,也是中医文化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渗透于整个中医学理论。“天人合一”中的天,是指宇宙万物。人是“与天地如一”的。在对人体、人的生理、病理与世界万物之间联系的把握上,中医文化是以“整体观”来认识世界,以“和”为核心思想。在中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中医“和”思想,有助于中医院职工在处理医患关系时,能够尊重病人、给病人关怀,尽可能从病人的利益和心情考虑病人的要求,以“和”为贵。同时,中医“和”思想也有助于中医院职工处理好与同事、病患以及医院的关系。在中医文化中,“以人为本”是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中医研究人的生理、病理,就本身内涵对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宇宙及其相互作用、互动关系的研究,”在职业生涯中,中医医护人员将这些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外化为行动,将会促使中医院职工提高思想认识,处理好个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医文化蕴涵着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观。在中医院文化建设中,就是要培育中医院职工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中医文化不仅反映了中医治病救人的基本医学价值观,更重要的体现了服务黎民、服务国家的崇高理想。在对中医院职工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有意识地结合中医文化的相关内容,有助于职工树立反对个人主义、物本价值的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中医医德理念是中医院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指南和特有资源。

在中医院文化建设内容中,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即医德,是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卫生事业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是医务人员应具有的思想品质。在现代社会,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首先就应该树立“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忱、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职业风尚。

中医医德理念是中医院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指南和特有资源。在中医医德理念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理性和智慧。继承和发扬中医医德,有助于中医院职业道德建设目标的实现。继承我国古代中医“以人为本”的精神,加强中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要求他们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真正做到为病人服务,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是医务人员做到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是最基本的要求。

“以人为本”既是古代中医医德的思想基础,也是现代中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要求。与此同时,中医还强调平等对待病人,不以身份高低、钱财多少来衡量病人,不可将医术作为谋利的手段。葛洪的《肘后救卒方》所载之方,多为常人可用之方,“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已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因此,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心为了治病,这是为医的原则,表现了古今良医重义贱利、一心救民病苦的高尚品德。“医乃仁术”是中医医德的核心内容,是现代中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在需求。它不仅反映了医学技术是“生生之具,活人之术”,而且也表达了中国古代医生的道德信念,在现代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应用价值。中医讲究“仁爱”,强调以人为本,“人命至重”。“仁心、仁人、仁术”理念反映了中医的医疗行为是通过医术实施慈悲精神。中医院管理层和全体医护人员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管理和经营的理念要以“为病人更好地服务”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利益为出发点,才能吸引病患,从而获得利益,这样的发展模式才是中医院良性发展的最佳选择。“精诚合一,德术并重”是现代中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目标之一。中医强调“精诚合一,德术并重”。在现代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十分重视把“精术”作为“立德”的根本和基础。这就要求中医药从业人员热爱中医药事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发展中医药技术,发扬中医药的优势,在攻关人类健康新课题中做出更大的贡献。“修身养性”仍是现代中医医务人员和中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中医院职工注意修身养性,为患者服务时做到:“致意深心,一丝不苟;普同一等,全心赴救;举止端庄,礼貌待人;尊重同道,谦和谨慎;廉洁纯良,不惟名利”等。这些传统医德的规范仍然是新时期中医药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和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院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中医医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是中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中重要的切入点。

3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建设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院文化

中医院要加强对中医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深刻领会中医文化的内涵。中医院管理者们在对中医院发展进行设计和布局时,要抓住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走中西医结合之路,确定医院的发展方向。中医院要在全院形成学习中医文化的氛围,医护人员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中医文化素养,提升专业技能。

中医院要弘扬中医文化精神,提高中医院职工思想道德水平。目前,中医院职工思想道德现状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中医院职工在价值观上比较“短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短期化,急于实现“个人价值”,忽略了对集体和社会的贡献度以及价值实现的长期性。部分中医院职工政治态度淡漠,道德修养观念在淡化,自我中心意识强,团结协作能力较弱。面对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有着厚重文化背景的中医院,中医院的管理者们要高度重视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从自身所承继的文化资源中挖掘出适用于自己的解决办法,在医院的软硬件建設中,融入服务病人的理念。中医院要从制度建设着手,狠抓医德医风建设。中医院要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服务用语、行为,建立各种奖惩措施,并通过职工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医院、科室检查等,及时发现医疗行为中医德医风问题,及时处理、反馈和整改。

中医院要在日常管理和诊疗行为中践行中医文化精神,增强社会对中医院的满意度。在中医院核心理念和中医院文化建设中,“医者仁术”和“大医精诚”,应该成为中医院的文化品牌。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如果将其很好地用在医院的管理和建设中,将有力提升中医院的管理水平,加强中医院强化医疗行风建设,增加社会对中医院的满意度。中医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尊重生命、尊重健康、尊重患者、一切从病人出发”的观念融入每一位中医院职工的思想行动中,从各个方面关心病人,做好对病人的服务工作。中医院医护人员可以利用节假日,深入社区,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工作,让群众能够直接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

中医院要在医院环境建设方面凸显中医文化特色。中医院环境文化对中医院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树立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在职工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医院环境文化包含的内容中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层面的。物质层面的中医院环境文化包括建筑、设备和人文景观等。建设凸显中医文化特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要体现丰富的精神内涵,使中医院成为中医文化的宣传和研究基地,以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

4结语

现代中医院建设不同于古代的家庭式医药堂,其医院建设的现代化和职业化与西医有着很大的相同之处,符合现代企业文化发展的要求。但是,中医药作为中国的特色医药学科,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全不同于西医的中医文化,对中医院的职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而言,不仅要符合现代医院建设和管理的要求,还要弘扬中医文化精神,建设有中医药学科特色的中医院文化,才能凸显中医院的特色,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董恒进.医院管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910.

[2]曲黎敏.中医与传统文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3.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1997,(1).

[4]张志枫,王兴伊等.中国传统医德思想及其教育实施之思考[J].中医药文化,2006,(3):43.

作者:王曼

第二篇:中医职业教育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与建设

【摘 要】本文针对中医职业教育存在重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轻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的现象,探讨中医教育在重视学生的中医临床技能培养的同时,致力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建设的问题,提出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营造以中医药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氛围,落实专业教学标准,引导学生社团工作,开展特色校园活动,努力践行中医药文化思想,让企业文化进校园,让职业文化进课堂,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中医药文化 传承 建设

【文章編号】0450-9889(2017)01B-0018-03

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要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中医职业教育的现状

中医职业教育是中医教育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医相关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表现在:(1)构建多层次办学体系。中医职业教育业已形成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并存的格局,形成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布局,层次相对完善,在校生人数规模 10 万余人。(2)专业结构分布合理。中医职业教育现主要开设专业有保健按摩、中医美容、针灸推拿技术、中医护理、中医理疗、中医康复治疗技术、中医足疗、中医膳食营养、社区护理和家政护理等。在培养目标上,突出职业技能,以适应医疗、预防、保健及健康产业的需求,为医疗卫生、康复保健和社区服务等行业培养中医类实用技能型人才,满足这些行业对中医药人才的多元需求,也促使中医类职业教育适应行业需求,开设相应专业。因此,现有的招生专业基本与社会对中医相关职业人才多向性需求相适应。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分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三大模块,突出了技能教学,特别是技能实训教学,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实用技能型人才。

二、中医职业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与建设的紧迫性

中医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的背景影响下,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教育;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人文科学,结果导致重功利轻价值,重理性轻人性的认识偏差。与此同时,教师队伍中也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现象,人为地将技能学习与人文知识的学习割裂,这对中医职业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回望中医学史,中医药学根植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个性。如在伦理规范上,注重儒家思想的中庸,强调大医精诚和医者仁术的思想;以朴素的古代哲学思想来认知生命活动,指导临床诊治,依赖经验传承,讲究个体感悟,以追求实效为目标。在治学上务实与求新并存,这些均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具有与现代医学迥异的文化特征,这就是中医的内在精神与思想基础,也是中医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第一章总则中指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知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为对中医药文化认识不足,因而,有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难以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不热爱中医药事业。所以,只有从中医教育这个源头着手,在中医院校学生中建立起中医药文化认同感,提升中医药人才文化素养,中医药事业才能真正发展。

因此,无论从职业学校层面还是从学生层面上看,都不难发现中医职业教育中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与建设的紧迫性。在日常教学中过于侧重和强调学生技能教学,忽略职业素养、法制观念、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教育,会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变得苍白无力,流于形式。为此,着力做好基于职业教育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与建设,在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中,汲取适合职业教育的营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中医职业教育而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类型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亦有借鉴意义。

三、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建设的实施路径

广西中医学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广西唯一的一所集中医、中药、中医特色护理、医药营销等教学为一体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具有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医专业是学校的骨干专业,自治区级示范专业,是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的专业点,学生毕业后具有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资格。学校不仅重视学生的中医临床技能培养,而且还致力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建设,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一)营造以中医药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重视校园中医药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中医的经典著作、历代中医名家的画像及其学术思想进行介绍,且在校园内随处可见。近几年来,学校提出突出中医特色,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强化校园功能分区的总体目标。将校园前操场改造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文化广场,建设具有强烈的医药文化内涵的文化教育设施。正对校门的古代书卷造型,书卷上镶嵌的“大医精诚”,突出中医所包含的“技艺精湛,医德高尚”的深邃思想。文化广场两边,对花圃进行改造,种植花卉及中药材。增设“历代中医医家”宣传长廊,内容包括中医经典著作介绍、历代医家介绍、中药饮片介绍等。对校园后部的操场,建设运动功能区,并恰当地融入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在操场周边墙上、通道等处,增添有关运动的图案,如与中医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太极拳”“八段锦”等,处处彰显传统中医药文化特色。师生在校园中,能够体会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同时,在“改造针灸推拿技能实训室”部分,对实训环境进行必要改建,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如,在中医实训中心走廊,以“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基础,将有代表性的壮医药著作、中医方歌上墙,突出中医和民族医药特色。设立中医文物器具展示区,将中国古代有名的中医名家、有影响的中医药诊疗器具等进行形象鲜明的展示,以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做到环境育人。按古代药房的场景模拟建设形象生动的古代中药房,完整展现古代药房的功能,演绎古代药房的工作情景。以此丰富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建设内涵,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让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职业与综合素质。

(二)以落实专业教学标准为契机,促中医药传统文化进课堂。2014 年 12 月,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中医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专业教学标准从入学要求、基本学制、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人才规格、主要接续专业、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及要求、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实训实习环境、专业师资等方面作了清晰的界定。为了加快新形势下中医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把落实专业教学标准放在首要位置,制定了以专业教学标准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并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融入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将技能教学与人文教学有机结合。如在专业标准中规定,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珍视生命,尊重患者;具有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在课程设置上,公共基础课开设有职业道德与法律、公共艺术、历史等;公共选修课开设有文化与风俗;专业选修课开设有中医药文化、应用语文,以加强人文教育特别是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教育。学校在这些课程开设上,均严格按照教学标准的要求开足开够,同时强调这些课程要紧密地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例如历史课程,可多结合中医药发展史讲解,多介绍历代著名医家。把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和成就当作学生了解中医、认识中医、热爱中医必不可少的精神粮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也彰显学校的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使中医的职业教育始终贯穿在中医药文化氛围的熏陶中,使学生在内心上认同中医药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修养,树立职业理想,热爱中医药事业。

(三)以学生社团为平台,展现第二课堂特色风采。社团是学生在校期间文化活动的基层组织和中坚力量。学校重视学生社团建设,积极引导,有意识地将传统中医药文化引入学生社团建设中,使之成为学生开展中医药学习,深入了解中医药知识,促进校园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传播的平台。如成立歧黄协会、红十字协会、天使协会等,将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并各具特色,吸引大量学生参加。以歧黄协会为例,社团大力传播歧黄文化,在会员中开展中医经典诵读,诵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用沉甸甸的中医药文化感染和武装学生。歧黄协会特色鲜明,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亮丽名片,展示了第二课堂独特的风采。学生不仅学到了实用技能,还领略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开展有特色的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培训,如拔罐、推拿手法、刮痧、敷贴、壮医药线点灸等。在校内外定期开展活动,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他人服务。

(四)以校园活动为载体,走中医药文化育人之路。学校在培养学生中医药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中医药人文知识的熏陶,在利用好课内平台的同时,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让师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走出一条中医药文化育人之路。如每年举行的传统保健运动会,有师生千人八段锦展示、太极拳展示;学生比赛项目有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长拳等。在运动和比赛中,师生不仅切磋了技艺,而且还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更领悟到了中医养生文化的精髓,践行中医职业教育的思想。此外,学校还开展中医药职业技能竞赛、歌咏比赛、班级板报比赛、社团之夜、成人礼仪式、“5·12”护士节授帽仪式、“5·25”心理健康活动、迎新晚会、新生入学专业思想教育等,这些均是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实践性强的活动,也是传播和学习中医药知识的第二课堂,为进行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教育、培养良好职业素养建设好场所、好平台。活动不仅覆盖了中医专业,还辐射到护理、中医康复保健、藥剂、中药、农村医学、康复技术各专业。通过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深刻领悟中医药的内涵、专业思想更加稳固,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

(下转第45页)

(上接第19页)

总之,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服务于职业教育,是中医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书育人,做到人人成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武继彪,徐传庚,朱永刚,等.中医相关类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人才需求预测[J].中医教育,2010(1)

[2]孙秀明,罗慧芳,任 燕.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

[3]张勇勤.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之我见[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

[4]黄 梅,沈济人.中医药认同在中医教育中的建立[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

[5]秦 勇.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2015B066)

【作者简介】秦生发(1973— ),男,汉族,广西灵川人,广西中医药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广西中医学校教师,高级讲师,中医专业部主任。

(责编 卢建龙)

作者:秦生发 罗艺徽 黄萍 蓝红霞 吉思 聂莎 吴双 胡云丹

第三篇:论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中医文化教育工作

【摘要】在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高等中医院校与其他医学类院校不同之处在于,高等中医院校还秉承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精神。当前,高等中医院校的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着危机与挑战,高等中医院校应加强对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中医文化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医文化教育

一、中医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培养一名真正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医术精湛、医德优秀的医学人才,是高等中医院校工作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高等中医院校与其他医学类院校不同之处在于,高等中医院校还秉承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精神,是中医院校大学生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工作对象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开展中医文化教育是高等中医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从专业教育和行业特色角度的分析

中医学专业不同于其它专业,其产生根源和学习过程与中医文化密不可分。中医文化也就是指有关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甚至一些影响深远的事件等。[1]对中医院校大学生来说,中医文化对中医院校大学生来说,是伴随着他们学习和今后工作的精神基础。中医文化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影响了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医院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基础。中医学的和谐观体现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各个环节中。[2]中医文化中蕴含着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注意调整阴阳的平衡观;动静结合的恒动观有助于培养中医院校大学生的辩证思维,也将影响中医院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二)从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分析,中医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从对人的教育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医道不仅仅是治病之道,它关涉到每个人的精神内涵和人格确立,关涉到我们对宇宙万物整体的认识。于是,一个独特的,不同与其他医学的一种新型医学就是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下产生了。

2.中医文化倡导“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救死扶伤精神是中医医德观的体现。对此,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名利思想“此医人之膏育也”,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张仲景的医德[3]观完全体现了中华民族以“仁爱”为核心的传统美德,形成以“仁”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医乃仁术”的命题,充分体现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

可见,中医文化的内涵与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

二、当前高等中医院校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从目前中医院校大学生对待中医学和中医文化的态度看,有的学生不热爱中医专业,不相信中医、学习不认真、缺乏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更不愿意去了解和学习中医文化,有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中医药事业,而已经走上中医业岗位的人员,他们的中医文化知识和底蕴不能让人满意,这样就难以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从业人员。形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新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给中医文化教育带来了挑战

1.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渗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给中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了挑战,也给高等中医院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现代中医大学生,进大学前接受的主要是以现代科技文化为主的教育,再加上他们从小就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一旦接触到精气、阴阳五行这些传统理论,自然就会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发生冲突,容易导致认识上的困惑、理解上的偏离,甚至对所学专业失去信心。

2.此外,近代以来一直没有消除的中医废存之争给中医文化带来了危机。近代百年曾有过三次关于中医废存的论争。在中医文化发展过程中,近代以来的中医废存之争给中医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危机和困境,同时,也给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

(二)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模式中中医文化教育的淡化

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模式的偏差也是导致中医文化教育淡化的主要原因。面对强势西医的冲击,现代高等中医教育应该遵循继承与创新并举的原则,在坚持中医传统理念、保留中医精髓的基础上,学习借鉴西医学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以培养具备传统医学知识和技能的高等中医人才为目标。然而,目前高等中医教育强调掌握中西医两套本领,即“两条腿走路”,这种教育模式使得高等中医教育正在丧失中医特色。同时,因有限的教育时间变得更加有限,也就决定了学校的目标定位和质量标准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中医文化教育的淡化。

1.中西医课程同时开设的教育模式,冲淡了中医传统理念的确立和中医特色思维方式的养成。由于就业压力和中医创新发展的需要,现代中医院校普遍开设西医课程,中西医课程开设比例普遍达到了6:4,有的甚至达到了5:5。[4]这种教育模式也造成了中医思维模式养成的滞后性。

2.传统人文课程开设不足。从中医院校目前开设的课程结构来看,人文素质类除必须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某些院校也探索性的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了一些医学人文课程,诸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但作为中医学文化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史》、《中国古代哲学史》等课程则普遍没有开设,或者也仅仅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中医学术研究“西医”化。近年来中医学术研究严重偏离中医传统,走上了西医化的研究道路,中医科研在中医现代化的光环下,被“异化”为采用西医的实验方法对中医的印证性研究,却放弃了经典著作的研读,忽视了中医临床能力的培养。

三、建议与对策

面对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的危机与挑战,高等中医院校工作者不仅要从意识和理论上重视中医文化教育工作,也应在实践中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工作:

(一)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对中医院校大学生进行中医文化教育的主阵地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体现中医文化教育,提高中医文化育人效果课程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要加大传统文化课程比重,形成对中医大学生进行多学科的中医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将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文化教育相结合,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中医文化相关知识教育课及在其它学科中渗透中医文化思想。

(二)在校园文化活动突出中医文化主线

大力发展中医文化,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必须构筑浓厚的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学习中医文化相关社团建设,定期组织中医文化等传统文化讲座;在校报、网站等媒体开设专栏;开展征文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中医文化的精髓,在继承祖国医学的同时,也得到品性的培养和锻炼;在人文素质教育中侧重进行医学人文与中医文化教育。

(三)在科研活动中重视中医文化研究

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突出中医文化研究的地位与作用。中医院校应注意培育中医文化科研队伍;在各类各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申报中,加大中医文化相关课题的申报力度;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的中医文化研究论文;培育和建设中医文化研究与教育基地;指导大学生学习和研究中医文化。

(四)在中医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传播中医文化

鼓励中医院校大学生走出校园宣扬中医文化,引导中医院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在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中融入中医文化内容。

进一步发掘中医文化,结合时代特征,对中医文化进行扬弃,找出时代背景下中医文化的合理内核,将中医文化与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培养工作有机联系起来,进一步探讨中医文化与中医大学生的教育工作的联系,探索将中医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内化到中医院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的手段、方式,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开展中医文化教育,培养具有中医文化精神的中医药从业人员,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3]曲黎敏.中医与传统文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15.

[2]夏露,刘忠华,洪青.中医文化模式中的和谐思想初探[J].光明中医,2007,22(4):12-13.

[4]李俊.传统文化教育与高等中医人才的培养[J].医学与社会,2008.21(12):58-60.

项目基金: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江苏省社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证研究》(项目编号:08SJB8100003)。

作者简介:王曼(1973-),女,江苏徐州人,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讲师。

作者:王曼

第四篇: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探析

摘要:中医药文化与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传统文化教育是促进中医药文化发展、培养新时代中医药人才的必需。

关键词:中医药 传统文化 教育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影响和规范了民族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稳定文化。

一、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十八大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由于全球性问题及其负效应危及到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全球发展不平衡扰乱了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国际经济、金融局势波及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渗透和入侵,使发展中国家在文化认同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及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时代及国家的迫切要求。

十八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回归自然的浪潮使中医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中医伪科学”的叫嚣从来没有停止,不能不引起中医药院校的反思。中医药学是科学,也是文化,与传统文化血脉相连。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医药院校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是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途径,更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宝贵资源。

再者,大学是学生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从修身养性到为国为民、着眼全球无所不容,可以让大学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困惑得以消融。况且中医药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掌握中医的思维方法及其理论精髓。可见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医药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专业思想和综合素质的需要。

二、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传统文化教育,不单是传播文化知识,更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培育出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医药人才。

(一)爱国主义教育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感,如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激励着代代中国人。中医药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深受中医药文化影响的大学生更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坚定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因此,传统文化教育能使他们懂得:爱国、爱民是一个人应有的崇高品德及立身之本。

(二)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文明形态。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学说体现了与现代相契合的生态智慧,指导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繁衍生息,经久不衰。在气候变暖及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的思想,并付诸行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自强不息精神教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传统文化的主旋律,无论是国家强盛之时还是民族危难之际,都曾激发全民族的斗志,培育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盘古、大禹的积极进取、勇于探索,铸就了中华创新之魂。医史上开拓中医先河的医学鼻祖、大家楷模使中医药大学生更加坚信:刚健自强、勇于创新是其必备素质,因为开拓创新不仅是科学发展的精神力量,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四)“和”的理念教育

“和”是传统文化的基调,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衷共济”“协和万邦”深深植根于我国各个领域及日常生活中,对调节人际关系和社会矛盾等起了积极作用。中医“持中”“平衡”“损余补缺”等正是“和”的体现。 因此,夯实“和”的民族理念,利于大学生对中医理论的掌握、自身发展及和谐校园的建设,更有利于国内建设及国际发展。

(五)道德修养教育

十八大强调:“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以道德为重的传统文化视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价值的三种体现;传统文化的义利观,提供了为人处世的坐标,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及内在修养,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结合“杏林暖春”等典故,更有利于他们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养成。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导向作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敬重与认同,以培养大学生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操,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六)专业思想教育

传统文化的“仁”决定了“医乃仁术”的医学价值定位和“仁爱救人”的思想境界,古代医家非常重视职业道德操守。因此,传统文化教育旨在加强中医药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中医药学,树立热爱祖国医学、献身中医事业的信念。且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有助于拓宽学科口径,开阔视野。可见,传统文化教育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优化其职业道德及文化素养。

当然,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应坚持批判继承、立足现实、古为今用的原则,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以培育中医药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及民族文化代表人物。

参考文献:

[1]黄海波.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马英华.中医药院校学生思想特点及几点建议[J].中医教育,2008(1).

[3]谭宏钢,王未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药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关联与融合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责编 张亚欣)

作者:王献竹

第五篇:中医药文化对高职中医教育的作用探讨

[摘 要] 先对中医药文化自身的内涵及特点进行概述,而后重点分析中医药文化对高职中医教育的作用,最后探讨中医药文化与高职中医教育的结合方式,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医药文化;高职;中医教育

[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中医药专业的教育当中,需要充分重视中医药文化教育,加强对中医药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更好地促进中医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高职教育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我国中医药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中医经典著作、中药处方、中医哲学思想等方面。具体表现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与形象文化三方面。其中,精神文化主要是指良好的医德医风,具体包括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等,从事中医行业时应将维护人的生命价值视为医学出发点及最终目的,对待病人也应一视同仁,保持高度的同情心,還应保持对工作的专注,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中医辨证方式、治疗方法及养生方法等,其中包括重视日常调养的观点、以及矛盾转化的辩证哲学思想等。形象文化是指一些具体的表层形象,如中医药企业品牌、中医院及其环境等。中医药文化的主要特点包含以下四方面。

(一)多样性

多样性是中医药文化的一项显著特点。对于文化本身来说,其通常具有广泛性与多样性的特点,中医药文化也同样具备上述特征,其中既包含有关中医药的精神文化,也包含相应的物质文化。具体可以包括我国历史上优秀中医事例、《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等中医学著作,同仁堂、宏济堂、陈李济、叶开泰等中医药老字号及其堂训等[1],是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形式。

(二)价值性

价值性是指中医药文化对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备重要价值,也是中医药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如果缺少中医药文化的基础作用,中医药事业无法获得良好发展。包括《本草纲目》著作、“大医精诚”理念以及“望闻问切”手法等在传统中医药文化,至今仍然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中医药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中医药文化包含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理念,与外来医学具有明显的区别。民族性特点使中医药文化成为世界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现象。

(四)时代性

中医药文化也具备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的特点。中医药文化一方面发挥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中医药文化自身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在目前科学技术水平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对于中药及中医理论的研究也表现出科学化与深入化的特征,产生了许多的优秀研究成果。

二、中医药文化对高职中医教育的作用

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对于提升高职院校中医教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目前的高职中医教育现状,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高职类院校医学生一般采取3年学制也就是“2+1”模式,在校理论学习时间为2年,并增加1年临床实习,相对于本科院校医学生的5年学制,学习时间上较为紧张[2]。在学习内容安排紧凑的状况下,难以对中医药典籍进行深入研究和充分理解。此外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医药理论的讲解较为重视,实践课的数量较少,同时在中医药文化课程讲解时,对其中“天人合一”“辩证思维”等人文知识的重视程度不足。针对上述现象,开展高职中医药教育时,需要先认识到中医药文化对高职中医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中医药文化既是我国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高职中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中医药文化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因此,学习中医药文化对人才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

1.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

目前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医教育实施过程中,将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与《温病学》在内的经典中医著作设置为必修课程。上述著作具有高度的理论性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的发展当中,上述著作也发挥着关键的指导作用。通过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实践形成有效指导,使其较为全面地掌握中医学理论知识,增强自身知识功底。在深入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还有利于学生临床应用能力的提高。《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著作中,包含十分全面的辩证理论体系,如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等理论以及整体观念的思想等。既揭示临床应用的普遍规律,也体现了灵活应变的原则,对提升学生的中医专业知识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2.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中医药文化中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与仁爱思想,通过对中医药文化的学习,对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中医学人才。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在其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受到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同时也有效借鉴了我国古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在学习中医学知识的同时,更多了解到关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促进知识面的拓展。包括《大医精诚》在内的医学著作中,充分展示体现了以人为本及工匠精神等优秀的道德品质,能够发挥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落实教育改革与中医药发展战略要求

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处于广泛推行阶段,提出了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改革和发展意见,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文件中提出加强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也应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通过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对于中医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通过将中医药文化与高职中医教育有效结合,也有利于中医药发展战略的落实。根据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的要求,在今后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中,需要重视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大力发展中医保健服务,做好对中医药理论方法的继承,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并积极推动中医药的创新,提高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3]。为了更好完成上述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是其中的重点内容,需要通过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实现上述目标。而通过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培养具备专业素质与创新精神的人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最终实现我国中医药发展战略。

(三)促进中医思维方式的养成

中医药文化应用于高职中医教学的另一项作用为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中医理论,建立中医思维理念,更好地解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够应用于今后的实际工作及生活中。在高职中医教育中运用中医药文化,有利于学生养成以下几种思维方式,把握中医学关键理念。

1.整体观念

也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在中医药文化的不同层面都有所体现。该理念主要是从总体和系统的角度,研究不同要素之间的统一关系,在人、自然与社会相统一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中医的思维方法上,包括天人合一与取类比象等许多方法都来源于这一理念。而通过将中医药文化应用于高职中医教育,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从整体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2.辩证观念

辩证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中医药文化当中也有着充分的体现。辩证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关系。在中医药文化中,对疾病的诊治过程充分体现了辩证的观念,主要采取矛盾、运动及发展的理念对人的生理活动做出分析。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可以应用这一观念,采用因地、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法。

3.中和思维方式

中医药文化的“中和”思想主要借鉴儒家的思想观念,在中医学的发展中发挥着指导作用,主要强调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4]。这一理念具体体现为中医药文化中对“阴阳平衡”的重视,只有保持中和的状态才能够维持健康。学生在掌握这一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医疗实践。

三、中医药文化与高职中医教育的结合方式

高职院校中医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

(一)需要建立积极学习中医药文化的氛围

在新生入学阶段,可以向学生介绍关于孙思邈、华佗等优秀的传统中医学代表人物,使学生树立行业自信。还可以在学校广场、走廊和班级内部布置雕塑、宣传展板等,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营造积极学习中医药文化的氛围。

(二)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渗透

例如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可以通过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并结合《易经》讲解“阴阳”的哲学观念,让学生了解“阴阳”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联系。在《中药学》教学中,可以结合《神农本草经》等传统中医著作,讲解相关的药材知识。

(三)应积极举办各类实践活动

比如,组织经典著作诵读活动让学生背诵一些中医学经典著作。还可以举行中医药知识讲座、中医健身方法展示、中医保健知识宣传等活动,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积极进行中医药文化的学习与继承。

中医药文化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传统文化,将中医药文化与高职中医教育进行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落实教育改革与中医药发展战略要求,让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有效运用中医思维方式。同时,高职院校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方式,促进中医药文化与高职中医教育的充分结合。

参考文献:

[1]侯仕福.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林区教学,2019(5):1-2.

[2]冯娇,冯雯妍.关于传统中医药文化融入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思考[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8(4):195-197.

[3]金虹.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医药人才分类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3):347-351.

[4]陈谦峰,程佩,郑绍勇,等.中医药文化对中医教育的作用与意义探讨[J].江西中医药,2019(10):20-22.

编辑 司 楠

作者:彭瑶

上一篇:中小学英语论文下一篇:职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