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众所周知,人的各种素质在复杂多变的竞争中起决定意义。而人的素质既包括先天的,也涵盖后天的,而后者对人的影响则最终会取决于素质教育。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论文 篇1:

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

造就新一代劳动大军,提高广大在职劳动者的素质,已成为教育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

一、中等职业学校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存在着一些观点,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起到了消极的影响。有的教师认为在校学生只要熟练掌握了所学工种及专业的技能,就具备了进入社会谋生发展的本领和能力,而忽视了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社会所需要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的培养。

部分教师常常把职业教育视为一种培养目标十分简单、突出实用技术培养的就业培训,而削弱甚至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法制观念、健全人格及健康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教育与提高。一些学生的素质也越来越令人担忧。

学生对将要踏入的社会缺乏认识,没有生存危机感,仍然认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了。更有甚者,仍然沉溺于“靠关系、走门路”的糊涂梦中,因而没有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愿望和动力。

综上所述,由于传统的技工、职业教育中的某些观念误区,学生单纯应付考试,忽视了自身在其他方面能力素质的发展与培养。为此,在职业教育中推行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加强素质教育

近几年,笔者所在学院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积极探索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并从四个主要方面探讨了加强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措施。

1.从德育素质、专业素质和社会综合素质方面来加强素质教育

(1)德育素质的培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追求,培养学生为国家、集体及他人的奉献精神,养成遵守纪律、谦让助人的良好品格。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这是职业学校对学生的特色教育内容。

(2)专业素质的培养。这包括基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的培养。在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探索能力等基本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不断适应新的情况、新的岗位、新的环境。要加强学生们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要他们摒弃以往“从一而终”的老观念。

(3)社会综合素质的培养。这里主要指的是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通过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开展、组织社会实践,结合专业需要,让学生进入生产一线,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技能的熟练程度,还可以使学生们认识生产的组织过程等在学校里无法接触的东西,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意识

传统教育重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机制

(1)推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在教学内容上,应重视专业课,但不可忽视文化基础课。职业教育应在完成了相当于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从仅仅“教会”学生转向同时指导学生自己“会学”。在职业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就应当改变原来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推行素质教育,日常生活中严格管理是重要环节。管理是一种无形的教育。科学、规范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是加强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每年新生入校先集中军训半个月,确立内务、纪律、队列等行为标准,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军训后认真抓成果巩固,长期坚持。

(3)推行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往往比课程教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职业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4.提高师资水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推行素质教育非一日之功,只有通过全面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全体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才能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才能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技术学院)

作者:刘 珍

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论文 篇2:

对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认识

摘 要:众所周知,人的各种素质在复杂多变的竞争中起决定意义。而人的素质既包括先天的,也涵盖后天的,而后者对人的影响则最终会取决于素质教育。

关键词:职业学校;品德;能力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处境是十分艰难的,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教育政策支持、师资培养以及经费投入是非常巨大的,但生源却极少,这是因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极低,在现代人眼里,读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是“劣等生”,甚至不管上不上学都可以去读书等,这无疑给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和原本自尊心就极容易受伤害的中职学生造成了阻碍;另外,职业学校的教师最清楚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信心和自律能力,而且生源主要为学习成绩差且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这就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对象。尽管这些学生学习成绩差,但他们在职业学校却过着吃喝玩乐的享乐生活。面对此现状,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现今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中应予以强化的内容:

一、要用制度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尊师守纪

我们都知道,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不仅成绩差而且习惯差,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学校要存在和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有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学生遵守学校校规校纪情况的好坏直接反映学校文明程度的高低,更会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发展。所以,当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作为21世纪经济建设生力军以及以后能否成才与在校期间能否养成尊师守纪的习惯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没有组织纪律观念的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也会淡漠法制观念,最终会因其违反社会秩序、甚至法律而被社会抛弃。

二、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忠诚老实是学生道德品质最直接的表现,这一素质在相当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上已经消逝,这是极其可怕的。现在,国内很多大学的专家学者也在呼吁对当今的大学生进行“忠老”教

育。其实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题中之意,更应该是家长的责任,很多家长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讲的是竞争和利益,如果孩子太老实,就会吃亏。在部分人的潜意识里“老实”两个字就等于“无能”。这是大错特错。面对这种现状,应该引起中等职业学校及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强化这方面的教育。

三、中职学校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吃苦耐劳是学生意志品质的外在表现,更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吃苦耐劳作为我国民族传统的优秀品质,无论是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人们正是因为拥有这一优秀品质,才不断克服难以想象的挫折和困难。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每天沉迷于网络,手机上网聊天购物,耳机不离耳朵,吃时尚小吃,住时尚宾馆,其消费令人瞠目结舌。有的甚至会外债累累,几年下来考不上大学,却因为在学校养成了吃喝玩乐的懒散生活作风而一事无成,最后的结果也不言而喻。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在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让他们从小多吃些苦,培养他们应对困难和挫折的

能力。

四、中职学校要重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独生子女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缺少团结和协作,一个集体、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国家只有团结才会发达兴旺,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更需要这种团结协作精神。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让学生懂得要在团结协作基础上竞争,这样才会互相促进和提高,从而达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目的。

作为21世纪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想成为当今中国经

济腾飞的中流砥柱,就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我谈到的这些虽然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作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在这几个方面的不足,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从而使学生走出校门后成为社会的栋梁。

参考文献:

李华伦.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08-01.

作者简介:姓名:刘宪惠,性别:女,出生年月:1977年5月11日,学历:大学本科,就职学校:吉林省通榆县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方向:中职学校素质教育。

作者:刘宪惠

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论文 篇3: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思考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必须顺应这一新要求,认真开展教育创新活动,从教学体系改革、坚持因材施教和均衡化发展、培养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以及注重师德建设等方面入手,把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真正贯穿到中职教育的全过程中去。

[关键词]中职 素质教育 师德建设 教学研究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专业劳动者为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担负起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新型劳动技能人才的重任。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等职业学校要完成这一重大使命,就必须全面实施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那么,在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如何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呢?笔者以从事中职教学多年的经历,谈谈对推行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准确把握中等职业素质教育的特点,积极开展教学体系改革

基于中职学校的职能定位,其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三方面的素质:一是职业素质,即培养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二是发展素质,即培养具有良好发展潜质和较好社会生存能力的新型劳动者;三是公民素质,就是将学生培养成遵纪守法、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规范及法律规范的合格公民。中职教育所有的教育改革、教学设计以及课程安排,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开展。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学生。因此,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市场挂钩,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要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要改变以往教师对学生的所思所想置之不理的态度,还要改变学生对社会现状不闻不问的死板教学模式,要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来及时调整、规划专业结构以及课程的设置,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做到人才培养的速度、素质、规模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中等职业教育本质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在2~3年的学习时间内,学生关注的核心就是自己学习的知识、自己在学校的学习能不能为他将来在社会上谋得一岗半职,使其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因此,学校不应该以“填鸭式”灌输庞杂的与学生发展无关的高深学科,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的开设应该是建立在对毕业学生工作现状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基础之上的,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创新实践所需的软硬件设施,确保学生的职业素质过硬。

中职素质教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教会学生如何适应做社会人。学校如果一味地强调专业和技能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对学生生存、发展和适应社会能力方面的培养,那恰恰适得其反。所谓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一句空话。许多大学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甚至近年来还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的中职素质教育很有启发。学生是要走向社会谋职创业的,如果对自己所要进入的社会没有任何了解,一直停留在学校宣扬的“仁、义、礼、智、信”光明世界,那么一旦遭受挫折和冷落,往往会走向极端而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应该适当开设一些人文学、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课程,以增加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度,避免学生对社会产生陌生感和焦灼感,且对培养以技能见长、同时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新型劳动者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既然实施素质教育,那么对学生的评价就不能像过去那样仅仅停留在考试分数和记忆知识的多寡、解题方法的熟练上,要建立一套客观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来正确评价和合理引导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重点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这样无论学生将来从事哪方面工作,都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正确处理素质教育的内部关系,实现均衡发展

首先,要处理好专业化教育与素质化教育之间的关系。许多中职学生认为,我来学习的目的就是学好一门技能,凡是与这门专业学习看起来无关的知识,比如基础课学习、其它实践活动等都不需要参加。其没有考虑其它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必然联系,以及自己将来如果不能从事所学专业的出路问题。毫无疑问,中职教育首先要体现出专业素质的教育特点,以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培养具有较高技能水平和较强实际应用价值的技能型人才。但同时,中职素质教育又要求突破专业局限,在更宽更广的领域内给学生以启发和思索,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出可塑性更高的人。学校可以让学生深入到工厂、农村去学习实践,也可以让学生跳出专业的限制,多从事一些能更好适应社会需要的实践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从事业务工作的能力。

其次,要处理好素质教育中全面化和个性化培养之间的关系。素质教育的全面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素质教育要面向每个学生,即不留一片空白,不丢下一个学生,整体推进;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即不减少一项训练,不降低任何一项教育标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两方面的内容都要求:在素质教育的内容安排上,要选择一些绝大多数学生都乐于接受的东西;在教学手段上,采取一些适合当代学生特点的方式;在热点问题的探讨上,多注意一些共性的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自然地融入到素质教育中来,在互相学习和交流中潜移默化,全面共同提高。但是素质教育中又必须强调个性化,即尊重每个学生,充分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一直是西方教育理念中备受推崇的方式,它对个体的成才、成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西方先进的文化包括教育理念也被移植、嫁接到中国文化教育体系中来,但是受传统文化和教育的影响,成效甚微;课堂讨论是西方教育个性化表现之一,西方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解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是在我国受诸多因素影响并未能行得通。而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是就业、创业教育,不属于升学教育,因此不存在升学压力,也就没有必要用“应试教育”那一套旧方式、旧模式来束缚教师和学生,因此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三、素质教育要更加突出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素质教育要突出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这些最基本的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中专学生由于过早地进入职业教育,他们在基础教育方面存在许多空缺与不足,再加上又要过早地进入社会,为人处世经验不足,信念和价值观尚未成熟,这些都要求要提高他们的素质,即必先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由人文知识、人文态度、人文精神等内容构成,而这些内容的具体形式在哲学、艺术学、语言学、历史学、心理学以及个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上得到体现。因此,中专教育要开设这些课程并适当增加课时,以保证学生通过老师的知识讲解和言传身教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让学生学会做人方可言做事,而人文素养便是做人的基石。

中等职业素质教育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现在社会上伪科学甚至反科学的东西仍然存在,再加上网络不良内容的传播,对事物好奇程度很高而科学素养和社会阅历欠丰富的中专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影响极为恶劣。因此,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会去粗取精、辨伪存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鼓励学生多看好书,看一些催人奋进,发人深思的书。科学素养的培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素质教育要求继续加强教师自身的再学习和师德建设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如果只是传授知识,那么只要求教师通晓所教学科的知识并懂得教学方法就行了。但是如果要担负起素质教育的任务,那么还必须具备自身再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精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艺术,才能在素质教育中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中专学校而言,必须倡导学习和再学习之风以及教学科研之风,对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育实验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与实践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开展水平的高低。加强师德建设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当前,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的教师对“师德规范”中明确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点要求熟视无睹,甚至置于脑后,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教师违纪犯法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不加强师德建设是对教师职业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国家信任的漠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要以身示范做表率,举手投足彰显文明;要以真情真感育人,对待学生要和蔼可亲,视若儿女;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对学生的提问和辅导要有耐心;只有这样,教师的形象才会自然地进一步提升,作为教师也无愧于己、无愧于学生、无愧于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

作者:杜 蓉

上一篇:县供销社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控制施工企业工程造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