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结合管理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的重要目标,基于新时期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必须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不断的创新发展,作为学校管理者就更应注重德育教育,本文笔者结合实际管理经验探索出了“全方位提升德育教育条件、实施阶段性德育教育工作、注重德育教育工作融合性”三条策略,以供借鉴和思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学科结合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学科结合管理论文 篇1:

刍议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的管理模式

摘 要: 师范专科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而言,有明显的不同,师范专科院校具有独特的生源特点与教育特点,对于语文学科的管理模式而言既要把握专科院校的教育特征,又要考虑到师范专业的自身特征,形成张弛有度、重点突出、创新形式的管理模式,语文学科的管理模式不仅仅对于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的教学有指导作用,更对师范专科院校其他学科的课程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师范专科院校 语文教育 管理模式

师范专科院校,既具有师范类院校的教育特征,需要引入师范教育的模式,又具有专科院校的特点,从而需要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因此,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的管理模式探究,就必须从这两个角度入手分析,师范专科院校的语文学科管理必须张弛有度、重点突出、创新形式,整合出一套符合其教育特点的管理模式,不仅运用于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的教育管理工作,而且能够被其他相关专业学科所借鉴,从而产生更广的应用价值。

对于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管理模式的研究,归根结底是一种理论研究,通过这样一种研究形式总结出一套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管理模式发展的规律,并将这一规律应用于师范专科院校的其他学科,从而从整体上推动师范专科院校的教育实践,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的,对于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育的多元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管理模式需要张弛有度

有学者指出:“大学语文课程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新趋势。”[1]我们探讨的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管理模式,便是专业化、规范化、具有一定特征的语文教育,这无疑符合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管理中,张弛有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所谓张弛有度,就是在保证语文教学运行正常、平稳、有序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对于细则上的要求,让学生得到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要充分了解师范专科院校的教育规律,了解学生特点及教育传统,在这一基础上把握师范专科院校语文教学的尺度,将课程的基本内容把握好,从而使语文教学运行正常、平稳、有序。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使一切教学都在制度的框架内完成,使整个教学过程合理有序。

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的空间,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师范专科院校语文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师范相关技能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具有教书育人的能力,同时需要具有熟练的相关技能,这就需要教育环节灵活,有较广阔的空间,在管理上一味求严,就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被钳制,因此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空间是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管理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需要认识到张与弛是相辅相成的,弛是张的基础,张是弛的发展,过于紧张的教育与过度松弛的教育都不是正确合理的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管理模式,张弛有度才能真正将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管理模式的发展推向前进。正如学者所说:“大学语文是高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之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对于师范专科院校而言,语文学科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做到张弛有度,从而在学科管理上游刃有余。

二、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管理模式需要突出重点

语文的教育需要突出重点,“在倡导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问题引起整个社会的焦虑。语文课是一切学科的基础”[3]。只有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总结规律,这样达到的教育成果,才更具有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才被更加广泛地运用。不仅对于语文教育而言,需要突出重点,对于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管理模式的研究而言,更需要重点突出,师范专科院校具有师范类院校与专科院校双重特征,因此需要把握的特点是兼具两者教育规律的共同特征。

要突出重点,首先要把握师范类语文教育的规律。对于师范类语文教育而言,最重要的特征是其培养的是面向广大学生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绝大多数培养目标将来将要投身于语文教育工作中,因此需要把握师范类语文教育的规律,将日常管理精细化、合理化、规范化,使学生符合师范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好地完成日后的教书育人工作,更好地投身未来的教育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把握师范类语文教育的规律,就是抓住了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管理模式的症结。

要突出重点,还要把握专科院校的教育规律。专科院校与本科院校不同,在教育模式、培养方案、学生队伍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找到这些差异,把握专科院校语文教育的规律,就是为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管理模式的研究找到一条捷径。例如有学者指出:“当前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考核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平时成绩难以量化,闭卷考试因循守旧,开卷考查简单随意,考核内容脱离实际等,优化其考核体系具有现实必要性。而转变评价观念,建构多元评价体系,考核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严格考核制度就成为优化大学语文课程考核体系的重要途径。”[4]这种体系的优化,便是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举措,但具有普遍性,运用到实际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管理模式研究当中,我们更加细化地总结出符合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的考核体系,他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模式,突出自身的特征,具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把握师范类语文教育的规律,把握专科院校的教育规律,就抓住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管理模式研究的关键点,通过把握关键点、突出重点,就能不断将研究精力应用于最有效率的领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管理模式需要创新形式

如学者所说:“《大学语文》是高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在教学中面临许多问题。”[5]这说明语文学科的建设,无论在普通高校还是在师范类专科院校当中,都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形成其思维惯性与教育传统。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管理模式的探索,需要在这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创新形式,创新手段,避免出现如“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然而在当今社会大学语文却遭遇尴尬处境”[6]这种普遍问题。

创新形式,就是要在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管理模式中融入时代特点,例如引入新媒体技术进行管理,利用云班课等新兴形式,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利用新兴媒介进行教育与管理,并将教育过程与管理过程合二为一,打破传统的对立关系,形成新型的、互动的、趣味性的、发散的语文教育管理新模式。

创新手段,就是要在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管理模式当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寻新的发展思路与发展契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现有条件,将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管理模式的创新融入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做到人人事事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精神进行思考,形成整体创新的良好氛围,将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管理模式的创新融入日常生活中。

总而言之,师范专科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较而言,有明显的不同,师范专科院校具有独特的生源特点与教育特点,对于语文学科的管理模式而言,既需要把握专科院校的教育特征,又需要考虑到师范专业的自身特征,形成张弛有度、重点突出、创新形式的管理模式,语文学科的管理模式不仅仅对于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的教学有指导作用,更对于师范专科院校其他学科的课程建设有借鉴价值。找到这样一种理论价值,通过理论研究为师范专科院校语文学科的管理实践提供思路与方法,是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冯智明.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于“研究性教学”与人类学课程观的视角[J].大学教育,2014(03):107-108.

[2]杨金波,王敬敏.关于高师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8):188-189.

[3]孙先旭.关于艺术专业大学语文教学内容选择性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7):57-58.

[4]王衛波.关于优化大学语文课程考核体系的探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01):102-104.

[5]张向红.试析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11(02):169-170.

[6]黄香菊.大学语文怎样才能走出尴尬境地——《徐中玉:大学语文三十年》启示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6):143-145.

作者:李枢密

语文学科结合管理论文 篇2:

新时期中学德育教育管理策略

摘要: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的重要目标,基于新时期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必须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不断的创新发展,作为学校管理者就更应注重德育教育,本文笔者结合实际管理经验探索出了“全方位提升德育教育条件、实施阶段性德育教育工作、注重德育教育工作融合性”三条策略,以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新时期;中学;德育教育

新时期中学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应注重全方位性、科学性和融合性,笔者认为第一要点应是结合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全方位的提升德育教育条件,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条件,以学校为基础进行全面构建;第二要点应是围绕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注重阶段性德育教育工作方式,结合学生实际不同情况进行科学构建;第三要点应是结合学科课程建设,以课程教学为基础全方位的进行融合,进而有效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工作。

一、全方位提升德育教育条件

全方位提升德育教育条件则是要求学校领导者必须要重视德育教育管理实际效能,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既要重视学校硬件设施方面的建设,也要重视软件方面的建设,既要做好相应的普及宣传工作,也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发展工作,这一点需要学校领导者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构建。

例如,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政教主任可向学校领导提出建立专门的德育教育宣传栏,通过学校专栏建设或党课教育等方式同时为学校教师与学生普及德育教育知识,普及党和国家先进教育理论等。

软件设施建设方面:政教主任课领导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等开展相关德育教育任务、作为学校德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进一步加强与共青团、少先队的协作,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使社团工作在新的学期里有创新和突破。笔者认为全方位提升德育教育条件必须要结合学校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强调经费落实的同时更要强调德育分工工作,学校领导要占据德育教育工作的顶端,以良好领导思维处理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难题,进而保障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和全面发展,同时学校领导者更要注重学校文化活动基础,使学校沐浴在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内。

二、实施阶段性德育教育工作

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既要强调它的实际有效性,也需要强调学生的认知性,因此在实际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学校领导应注重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作为中学不同年级的学生必然需要不同的德育管理方式,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不断的创新德育管理方式,以科学性的、层次性的德育管理工作来实现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学校方面可根据学校年级设置德育领导小组,一个年级对应一个德育小组,而学校领导则制定统一的德育教育管理标准,要求每个德育小组都要形成自身特色化德育教育理念,并在学期末学校领导进行比拼打分,进而有效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也确保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学校方面可以以学期为起点,制定阶段性的德育教育管理。如当月德育教育为“德育教育宣传月”,下月可以规划成“德育教育提升月”以此类推,学校方面也要要求班级进行德育教育,由教师根据本班情况设计德育教育主题周,采用课堂教育、课后实践等方式,提升中学生德育教育思想。笔者认为阶段性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够极大的强化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发展性,而核心的部分在于学校领导者必须要具备相应的德育管理能力,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化构建。

三、注重德育教育工作融合性

德育教育工作不僅要围绕学生日常生活落实,也要结合相应的课程进行有效实施,因此学校领导者要要求学校教研组探究课本中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德育教育工作的融合性要将德育教育管理工作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无论是日常教育工作还是学科教学工作。

例如,坚决纠正学生的坏习惯。一条是教学区不吃零食,课间不吃零食,不乱扔纸宵;二是教室保持洁净,要求人人养成“扫好门前雪”习惯。还学校一个和谐、洁净的校园环境。另外必须要强调德育教育的课程融合性,学校领导者要带领教研组深入挖掘文本教材中的与教育工作理念,语文学科中人文素养与德育教育的融合,通过语文学习中的优秀案例来进行学习与实践,也可围绕名人名事进行写作比赛等;政治学科中可围绕新时代我国先进教育思想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构建“大思政”教育观,以确保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体育、美术、音乐”等则结合课程的实际特点进行有效融合,如体育强调身心健康的融合、美术强调美育意识的培养、音乐强调自身修养的发展等。

总之,作为学校领导者必须要注重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在实际管理中更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不断的创新工作方式,更加注重理论和实际活动的结合,进而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发展,适合学生成长的德育教育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时鹏雷.新时代背景下创新中学生德育渗透形式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4):51-52.

[2]卢旭平,刘晓桃.立德树人理念下的中学德育教育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7):108+52.

作者:罗钰清

语文学科结合管理论文 篇3:

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 要]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于学生学好各类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中职学校师生普遍对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及相关组织机构弱化管理和指导,导致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切实转变观念、加强重视、深化研究、强化改进,四位一体,协同作用,是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现状;对策;质量

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应用性与发展性等特点,极大地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也具有重要影响。高度重视语文学科教学,深入研究语文教学现状,分析问题及成因,积极发挥师生、学校及相关组织的能动性,加强学科重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组织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一项值得深入思考和长期研究的课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

受多种因素影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及问题如下。

(一)教学主体表现及问题

1.学生层面

(1)语文学科基础薄弱

绝大部分中职学生的语文学科基础薄弱,语文知识,特别是篇章知识、修辞知识与逻辑知识难以有效掌握。多数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较差,难以有效运用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

(2)学习挫败感强烈,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

美国教育家格拉塞在《没有失败者的学校》一书中指出:“一般学生都知道受教育的重要,但失败的经验使他们放弃努力,他们的自我观念也会因失败的经验而不健全,使他们对生活没有信心,对事物不感兴趣,对未来不抱希望。”多数中职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阶段就有深刻的学习挫败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无法获得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认同,长此以往,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学习内驱力不足。进入职业学校后,更多关注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技术训练,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进一步降低。

(3)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

中职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几乎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多数学生在上课时也难以做到认真听讲、思考、參与互动,课上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讲话、写纸条,课后不完成作业或抄写作业的现象比比皆是。没有养成主动查阅资料、拓展阅读与写作、主动参与与学科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等习惯,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知识与能力难以有效积累和提升。

2.教师层面

(1)缺乏职业认同感和育人获得感,出现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为主干的育人机制下,包括语文在内的公共基础学科长期处于“副科”状态,语文教师难以获得学生认同感、学校认同感和社会认同感。长期处于学科不被重视、学科育人效应不能彰显、学生不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下,语文学科教师的职业倦怠日趋强烈。

(2)学习意识不强,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学科素养与育人能力提升缓慢。中职学校语文教师相对缺乏自主阅读,撰写教学反思、读书笔记,开展学术沙龙,进行研课、磨课等学习研究习惯和外出培训进修的机会与条件,理念不能及时更新、知识不能有效补给、教学艺术不能有效改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不能积极提升,学科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3)缺乏研究与改革创新精神,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中职学校普遍不重视教研科研工作,长期不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和学生,教师按照传统课堂设计教学,参照普通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来要求中职学生,缺乏与中职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内容与形式,导致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同时,语文课堂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做笔记为辅,采取“填鸭式”“满堂灌”方式教学,注重知识的传输,不重视能力的形成,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外阅读活动开展不力,难以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育人要求。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仍有不少语文学科教师不能及时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技术与艺术,不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加之课堂组织形式单一,课后学习组织乏力,教学枯燥乏味,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语文学科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组织管理方面表现及问题

1.学校层面高度重视专业课教学,对语文课程及教师发展重视不够

一些学校在安排课程时存在专业课挤占公共基础课情况,未按规定开足语文学科学时;组织安排教师外出学习,首先满足专业课教师学习需求,较少组织公共基础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校本研修质量不高,组织开展的研修活动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作用;教学研究重视不够,缺少投入,弱化对语文课程标准、学业评价标准等的研究与改革。

2.教育行政层面较为关注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对公共基础课程的统筹指导不够

普通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教材相对统一,便于管理与指导。中职学校由于其办学特殊性、专业复杂性,较难使用统一教材和评价标准,各地、各校在教材的使用、质量评价标准与方式等方面存在随意性,对规范课程管理、学业评价,整体提升语文学科育人质量与效益方面存在制约和影响。其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包括教师培训、竞赛评比、奖励表彰等活动等,未能充分照顾到中职公共基础学科教师。

3.教科研机构层面对语文学科的研究和指导力度不够

大多数县级乃至市级层面没有专兼职中职语文学科教研员,对课程标准、教材、课堂、学业评价的研究及语文教师的培训指导乏力,不能有效地组织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许多地方的研究课、示范课、公开课参照普通高中教研活动组织,未能有效适应职业学校语文学科教学需要。

二、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习积极性及效能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摆脱学习自卑心理,树立学习自信,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认识到语文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对自身成长、成才的影响,对今后就业及发展的影响;积极参与多种活动,如演讲、朗诵、影视赏析、竞聘展示、手抄报、播音、參观访问、情境表演等活动,体会语文学科的魅力及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乐趣。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专业学习和岗位实践需要,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网络课程资源、社会组织的实践活动等积极开展学习的习惯;培养课前预习、查阅资料、准备素材,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后复习、练习的学习习惯;培养课外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丰厚知识,润泽生命。

3.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多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培养自学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丰富学习内涵,深化学习效果。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化研究转变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1.树立学科自信,明确培养目标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认为,“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重要的文化基础课,语文学习对于学生学好各类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继续学习和发展,塑造健康人格,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学科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下、学习习惯不良的中职学生,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并尊重这一事实,尊重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尊重语文学科教育规律,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语文学科重要性的同时,明确“进一步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获得持续发展”的培养目标。

2.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1)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广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职业学校具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具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具有图书室、活动室、演播厅、实训室等多种教学条件,校外有广泛的实践基地,语文学科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条件,将语文学科教学与生活化、情境化、职业化的资源和现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易感知、常体验,在看的过程中体会,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在写的过程中领悟,在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培养优良品德、科学精神和职业理想。

(2)采取多种方式增强教学吸引力和作用力。教师要强化生本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采取启发式、互动式、小组合作式、体验式、探究式、自主学习式等多种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专题教学等多种形式,增强课堂生动性、趣味性和教学实效性。

(3)充分利用“互联网+语文教学”,将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技术创新课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管理、学业评价、答疑辅导等,有效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

语文学科教师要积极开展学科教学研究,增强对课标的研究、对教材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对教法的研究、对考试评价的研究、对语文学科与职业结合的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教研活动为依托,广泛开展教与学、学与用的研究和实践,并将研究成果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及改革中去,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4.注重学习进修,提升自身素养及育人能力

语文学科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校本研修和培训活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职业道德,丰富学科知识,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增强教学设计能力,丰富教学艺术,提升综合素养,通过参与培训,开展集体备课、磨课、说课、评课等活动,参与公开课展示、优质课竞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说课比赛等与本学科相关的各类活动,通过坚持阅读、撰写教学笔记或反思、课例研究等自主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育人能力提升。

(三)发挥学校引领作用,激发活力助推改革,深化学科教学

1.合理设置课程,重视语文学科教学

按照规定,合理安排课程,开足语文学科教学课时,语文学科教学与其他公共基础学科、专业学科协调发展,不可因发展专业而偏废文化学科教学。配足、配齐、配优语文学科教师,让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相关专业学科背景、丰厚的文化涵养、博大的人文情怀的教师担任语文学科教学工作。

2.搭建学习展示平台,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合理安排,有计划、有组织分层分类组织语文学科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建立语文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语文教师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语文学科教师专业成长;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聚焦育人理念、课堂教学改革、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强化语文教研组建设,完善组织、创新机制、理顺关系、明确职责与目标任务,开展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学科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与学科相关竞赛、人文综合实践、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等形式丰富的各类活动,促进语文学科教师锻炼、展示与提升。

3.统筹资源力量,开展改革实践

引入高校专家学者、教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优质职业学校一线语文学科名师等资源和力量,整合校内外资源,引导学校骨干语文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分层教学、模块化教学、项目式教学、“大小班”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激发语文学科教学活力,增强教学实效性。

4.强化评估导向,构建多元化评价體系

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完善语文学科教师评价标准和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以此指导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构建教学反思性评价、教学质量评价、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教师评价体系。外部评价包括教师参加学习活动、竞赛活动、研究活动的成效评价,学生评价、同事评价和学校组织评价等。构建考试评价、作业评价、过程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师生评价体系,有助于优化语文学科教学。

(四)发挥教育行政和教科研机构指导作用,强化管理提升育人效应

1.规范学校课程管理,优化育人机制

加强对学校课程建设的管理和指导,督促学校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开足语文学科教学课时,指导学校合理配置学科教师。

2.强化指导,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开展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充分吸取专业课“三教”改革经验,指导各地各校积极探索公共基础学科教学改革,在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实行语文学科模块化教学改革试点,并将成功经验辐射推广到更大范围的中职学校。

3.统一语文教材和考试评价标准,组织开展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

强化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建设与教材编写,严格教材审核、发行与使用,规范中职学校学科教材使用。制定中职学生语文学业评价标准,开展中职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抽测学生学业水平情况。指导学校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和考试评价标准,不断开展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

4.开展有效活动,促进语文学科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升

分层分类开展语文学科新入职、成熟、骨干、名师、未来教育家等梯级培训,不断提升各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从教资格水平、学科知识、综合素养、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指导培养年轻教师的能力等;组织开展省、市、县级语文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课堂教学大赛、说课比赛等活动,以赛代培,以赛促进;强化学科教研指导能力,配备专兼职语文学科教研员,行之有效地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指导,采取区域协同、校际联合等形式,指导开展集体备课、观课、议课、磨课、赛课等活动,指导开展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不断提升语文学科教师素质和能力。

必须认识到,改善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教学主体自身、相关组织方面共同作用,实现师生抓教学改进、学校抓组织激活、教科研机构抓研究指导、教育行政抓统筹管理,才能有效推动中职语文教学迈上新台阶,实现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立军.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职业技术,2018,17(12):94-97.

[2]黄铄芬.指向中职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编辑 常超波

作者:鄢春苗

上一篇:大学生助学金感谢信优选3篇下一篇:三好学生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