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计划消毒

2022-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就是由一项项的任务组成的,在我们完成一项任务后,势必要面临一项新的任务,而写好计划才能让我们在新的任务中从容不迫,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培训计划消毒》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培训计划消毒

山西省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岗位培训与实践探讨

【摘要】 目的:加强各级各类医院落实2009版《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力度,提升全省消毒供应中心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方法:采取理论集中授课和基地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形式,培训结束由所在培训基地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派专人进行督导,考核合格给予颁发资质证书。结果:650名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通过规范化培训及考核,取得《山西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岗位培训合格证》。结论:基地培训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有利于转变操作者的执业理念,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可促使医院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培训模式。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 岗位培训; 实践探讨

Supply Center (CSSD) in Shanxi Province to Explore Nurses On-the-job Training and Practice/ZHEN Lan-ying, MA Yan, JIA Hu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28):098-102

【Key words】 The nurses of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On-the-Job training; Practice discuss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8.034

隨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级部门更加关注医院中消毒灭菌工作质量和管理,它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安全,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基本措施和保障[1]。医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人才管理,人才管理的核心是继续教育[2],岗位培训是建设人才队伍的重要手段,也是继续教育学习的有效方式。为了切实落实规范,抓好医疗质量安全工作,2012年5月-2013年7月我省采用基地培训的模式对全省三级医院在编在岗的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进行了岗位培训,共计培训人员650人,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现将省级基地培训工作进行汇总,总结经验,以便不断提高基地教学能力和更好的指导地市级培训,推动我省消毒供应中心专业的发展。

1 培训基地成立背景

2009年新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实施以来,我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督促各级各类医院大力贯彻和落实规范要求,保障医疗安全,在2010年组织相关专家对全省消毒供应中心落实规范的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在督导过程中发现由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身体素质较差、执业理念落后、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非护理人员缺乏灭菌知识与防感染能力,院外学习机会少,信息缺乏等原因[3],导致规范落实的情况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省级综合医院整体落实情况较好,执业操作较为规范,但仍有部分医疗机构对规范的掌握和落实情况不容乐观,地市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整体水平较差,规范落实不到位,从业人员操作行为不规范,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为此,我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决定在落实规范较好的省级和地市级医院成立培训基地,对全省的消毒供应中心从业人员进行集中的岗位培训,切实解决落实规范差的问题,保障医疗卫生安全。

2 前期准备

2.1 制定山西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考核评价标准 2011年,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组织下,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专家组成编写小组,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为核心,制定了切合我省实际发展状况的评价标准。

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内容主要包括4个部分:管理要求,建筑布局及设施、设备耗材要求,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质量管理要求,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质量管理要求[4]。采用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现场提问等方法进行考核。评价标准共1000分,三级医院900分以上合格,二级以下医院850分以上合格,其中未实行集中管理为一票否决项目。

2.2 行政督导各级医疗机构根据评价标准进行整改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消毒供应中建设与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医疗机构要将消毒供应工作纳入本机构的建设规划[5],合理配置人员和相关设施、设备、耗材及防护用品,同时提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督与考核,定期组织指导与督查[6]。

2.3 确认建立培训基地的基本方针 通过对全省医疗机构的数量、床位数、复用医疗器械种类等进行分析,制定了建立培训基地的基本方针,即成立5所省级培训基地和10所地市级培训基地,5所省级培训基地负责对全省三级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进行培训,10所地市级医院对二级及以下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进行培训,先期开展5期省级培训基地对三级医院的培训,三级医院培训结束后指导10所地市级培训基地对二级及以下医院的培训。通过层级培训最终达到全省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全部经过岗位培训,人人持证上岗的目的。

2.4 整改后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自愿申报培训基地,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为了保证基地培训效果的质量,山西省卫生和计划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团对申报培训基地的19所医院进行了全方位的实地考核,严格按照《山西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考核评价标准》的要求进行每一条项目检查,通过多次督导验收与整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等15所医院具备了承担省、市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岗位培训的条件,确定为我省首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岗位培训基地。

2.5 专业委员会确定理论培训内容及技能操作项目 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山西省护理学会的支持和指导下,山西省消毒供应专业委员会依据落实规范的基本要求制定了基地培训的理论内容和技能操作项目。理论内容以2009版《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两规一标内容为主线,结合实践工作详细解读新规内容,并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延伸授课内容,引入新理念新技术以及与专业有关的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内容。操作项目以消毒供应中心十项基础流程为主,设计适合各级各类医院实际情况的操作考核标准。

3 岗位培训的实践

3.1 师资选拔及培训 从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5年以上、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专业能力强且有教学经验的人员入选为授课老师。授课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派专家对课件进行审核,经过数次审核修改后的成型课件交由专家进行备案,授课老师进行试讲,由专家和其余授课老师共同进行点评,试讲问题较多、未达到满意效果的老师进行第二次试讲,直至通过点评。同时,各省级培训基地要成立技能操作示教小组,无论是理论授課还是操作示教,选取具有较强的岗位实际工作能力、良好的本专业知识及相应的教学能力的老师[7],在培训基地开展前对操作示范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直至其能顺利完成操作演示项目,并正确回答各种提问。由于每批次培训学员数量较多,无论是在理论还是操作项目授课中,要求所有授课老师声音洪亮,咬字清晰,语速平稳适中,耐心解答,对于有争议性的问题要进入专委会讨论后,再予以反馈,保证授课内容及回答问题正确严谨。

3.2 理论内容培训 理论授课时间为3 d,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涉及消毒供应中心的3个强制性规范、质量控制的方法、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专业队伍的建设以及专业发展的趋势,深化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对3个强制性规范的理解和掌握。每位授课老师要在规定的授课学时内将各自的内容讲解完毕,并预留15分钟时间用于现场提问答疑。由于接下来的实践培训每人只能报名参加1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为了给学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理论授课结束后卫计委先分批安排学员到指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实地参观,之后再进入指定分配的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

3.3 技能操作培训 岗位操作技能培训是培训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8]。技能培训时间为3 d,采取基地实训的方式,学员分配以自主意愿为主,卫计委统一宏观调配,保证每位学员都有基地医院接收,每所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学员数量均等,避免学员堆积,保证培训效果。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学员进入的第1天,发放统一制定的操作技术考核评分表,供学员培训学习使用。

技能操作培训内容包括消毒供应中心的15项基本操作技能,如物品回收分类、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器械包装、待灭菌物品装载、无菌储存与发放等,所有操作项目由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老师现场示教和讲解,设置真实场景,尽量与实际工作环境一致[9]。学员练习操作时,由示教老师亲自逐一指导,操作培训强调联系各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要教给学员如何在现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做最正确的操作。每日实训结束会设置答疑时间,学员可将自己在实训中或日常工作中的的问题记录下来,由基地负责人在答疑时间解答。

3.4 考核 考核分为3个部分,出勤考核,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

3.4.1 出勤考核 为了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和学员的人身安全,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操作实践,均有出勤记录,理论培训由卫计委与专委会老师负责监督,学员有事必须请假,规定时间内返回。实践学习由各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负责,每日要求学员签到,保证学时。

3.4.2 理论考试 理论考核试卷由专委会设计,经过反复讨论制定而成,总分为100分,以80分为及格分数线,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单项选择、简答题和论述题,分值安排合理,考题难易程度适中,答案准确符合标准,考试内容以两规一标为主,均为授课时所讲的重点内容。理论授课结束后进行统一闭卷考试,时间为2 h,除了答题之外,还要求学员详细准确的填写个人信息,以便准确录入分数。试卷在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统一收回,专委会老师统一阅卷,阅卷工作当日结束,将分数录入电脑,连同试卷一起交回卫计委存档。同时将学员答题时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反馈回培训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各基地培训负责人及时将理论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员并进行解释和答疑,并通知考试不合格人员进行补考。

3.4.3 操作考核 由于学员来自不同级别的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仪器设备和工作内容有所不同,在操作项目考核方面考虑学员实际需要,培训时要求学习和练习十五项操作技术项目,但是在考核时以十项基础操作为主,学员在考核前随机抽取带有操作项目名称的标签,以标签提示参加相应操作内容的考核,考试准备时间为10 min。固定监考老师,使用专委会统一制定的操作技术评分表为考核标准,以便将评分误差将至最低[10],体现公正公平。考試结束后给予学员及时的指导,帮助他们更正错误或不合理的操作行为。操作考核不合格者30分钟以后进行补考,补考不合格者给予记录反馈回卫计委。考核结束后将考核结果录入随同试卷一起交回卫计委存档。

3.5 反馈会

3.5.1 填写岗位培训调研表 培训结束后,学员填写岗位培训调研表,对本次培训进行全面评价。

3.5.1.1 一般信息 主要内容为学员个人信息及学员所属医院与消毒供应中心的信息,通过调研信息可以反映全省各级各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参加基地培训的情况,以及各级各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结构与配置、仪器设备配置、培训及绩效考核等情况,统计现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数量,分期安排培训,以便落实90%以上的培训率。

3.5.1.2 理论学习效果评价 学员从理论课程设置、内容安排、授课老师水平等方面对本次基地培训的形式及方法进行评价,从学员的满意程度综合评价基地理论培训的效果,从多层面反映学员的需求,有利于基地培训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提高培训的质量。

3.5.1.3 基地培训效果评价 学员对实践学习所在的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评价,从基地组织学员安排实践学习情况、示教老师授课水平及操作是否标准规范、培训方式等方面评价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整体培训水平,对于不足之处的提出,也有利于提高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培训工作的水平。

3.5.1.4 意见及建议 除了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调查外,在调研表中专门设置了一栏“意见及建议”的填写处,学员可以自由发挥,提出自己认为在基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措施。同时学员也可以把自己的需求及要求做出描述,对于有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将进行汇总反馈,以便于对基地培训的内容及方式进行整改。

3.5.1.5 综合评价 学员对本次培训做出整体评价,以优良差为评价等级,以便于对满意度调查的统计。

3.5.2 现场反馈会 培训结束前在各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召开现场反馈会,学员可以畅所欲言,不仅可以反馈培训中的不足之处,也可以提出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各培训基地认真听取学员反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给予解释和指导,并将反馈会及调研表内容汇总后交回卫计委,以便于卫计委进行下一步的培训工作指导。

4 资质认证

专科护士的培训与认证是护理专业队伍建设的标志性建设[11]。岗位资质认证为消毒供应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1 认证方法 参加岗位培训的学员要进行考核,出勤率达到95%以上,理论成绩80分及以上,操作成绩90分及以上方可取得《山西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岗位培训合格证》,从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未通过考核者或缺考者需进行补考,补考不合格者需进行重新培训直至考试合格。

4.2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督导 我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此次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岗位培训及实践活动实行全程管理和监督,从课程内容的设定、师资的选拔、课件的制作、技能操作项目的流程规范以及学员的考核,每一个环节均有相关专家进行督导,并及时提出意见,以保证培训顺利进行。

5 实施效果

5.1 提高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关注度 在此次培训基地的创建过程中,我省通过行政干预手段,促使各级医疗机构加强了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设施配置和人员配置的支持力度,确立了护理部全面负责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医院感染科负责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业务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应在设备、安装、维修、物资供应等方面予以保证的管理体制。

5.2 深化了消毒供应中心3个强制性规范的落实 通过此次岗位培训,对规范的重点、疑难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落实规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切合实际的解答,学员满意度达到97%,进而加快了我省各级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落实规范的步伐。

5.3 提高了学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调动了其工作积极性 消毒供应中心在医疗机构中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其他科室之间无互通性,交流空间狭窄,此次集中培训为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提供了一个相互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提高了学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转变了执业理念,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并且通过专业化的理论授课和流程培训,规范了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操作,整体提升了我省消毒供应中心的业务水平。学员在培训中反映效果良好,积极参加学习,并一致认可培训的必要性,对于两规一标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通过培训学到了标准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容,解决了许多工作中存在的疑惑。

5.4 提高了我省消毒供应专业的教学水平,为继续开展地市级培训总结了经验 学员提出的问题促使授课老师在今后的备课或教学中增加此类问题,是教学更具有针对性[12]。通过5期基地培训的开展我省建立了消毒供应专业的师资队伍,并且指导地市级开展了针对2级及以下医院的培训10次,共计1371人,全省各级各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岗位培训率达到了90%以上,培训考核合格率为100%。地市级基地培训参照省级基地培训形式,根据各地区实际工作情况开展基地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规范了地市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从业人员的操作行为,加快了地市级消毒供应专业发展速度,缩小了省级与地市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技术水平的差异。

6 结论

护士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科岗位培训是整个培训的基础,也是顺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求,对于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人才的培养起举足轻重的作用[13]。任何专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因此,持续开展专业培训工作,是促进消毒供应专业发展的动力源[14]。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必须符合医院发展需要,培训是实现发展需要的有效手段,通过专业的培训,不仅可以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行为,也可以推动专业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整体消毒供应中心从业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通过省级培训基地对三级医院的培训,我省三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全部实现了持证上岗,地市级培训也正在不断展开。这既是顺应医疗发展的需求,也是为医疗安全提供保障,通过专业的岗位培训,消毒供应专业的从业人员可以进行交流与对话,共同关注工作中的细节,以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来不断完善CSSD[15],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赵君平,郎桂若.消毒供应中心专业护士培训与实践[A].中华护理学会第五届全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汇编,2009:767-769.

[2]林德翔.消毒供应室验收后的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1994,8(9):167.

[3]黄志英,徐碧华.消毒供应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662.

[4] 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S].

[5]晋卫医政[2013]20号.山西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2013年2月22日.

[6]山西省卫生厅《山西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考核评价标准》(试行)[S].2011年11月.

[7]任伍爱,牛进霞,冉秀菊,等.消毒供应中心专业护士培训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494.

[8]吴可萍,冯秀兰,于翠香,等.消毒供应中心岗位技能基地培训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94-495.

[9]张妙兰.“训练一项护理操作培养呼声多种能力”教学法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9):86.

[10]张雪芳.护士操作考核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与改革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1):70-71.

[11]姜华,屈芸娜,王建俭,等.消毒供应中心技术工人的培训与管理[J].中华护理教育,2009,6(5):231.

[12]商临萍,杨辉,马涛洪,等.我国开展麻醉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探讨与建设[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57-58.

[13]周頌华,李清华,冯瑞平,等.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人员岗位技能的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37.

[14]殷艳,慕燕,陈晓娟,等.手术室护士规范化岗位培训及资格认证实践[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6):41-43.

[15]蒋文华,孙晓平.基层医疗机构在执行CSSD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2,3(12):9-11

(收稿日期:2014-02-15) (本文编辑:王宇)

作者:甄兰英 马艳 贾慧

第2篇:专科核心能力模块在消毒供应中心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摘 要:目的 探讨专科核心能力模块方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于2019年7月期间采用专科核心能力模块培训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分析培训前(2019年1月~2019年6月)、培训后(2019年7月~2019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平均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测评情况。结果 培训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测评得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评分均较培训前得到提升(P<0.05)。结论 对消毒供应中心开展培训时应用专科核心能力模块培训模式,工作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可得到显著提升,对其今后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专科核心能力模块;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护理培训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护士核心能力建立与培养,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消毒供应中心对器械的消毒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需要消毒供应中心对医疗器械实施全面的消毒处理,保证消毒质量。在消毒供应中心中,护士核心能力的高低,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性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进行加强十分重要[1]。本研究主要探讨专科核心能力模块方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培训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于2019年6月期间采用专科核心能力模块培训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分析培训前(2019年1月~2019年6月)、培训后(2019年7月~2019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平均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测评情况;共有护士22名,均为女性,年龄24~50岁,平均年龄(34.15±4.58)岁,学历:本科14名,大专8名。专科工作年限:5~10年,7名;1~5年,5名;1年以下,10名。其中,主管护师10人,护师3名,护士9人。层级:N1护士6名,N2护士10名,N3护士6名。层级划分:N1护士:工作1~3年;获得护士资格;新护士培训考核合格;通过护理部N1级别的考核和科室考核;N2护士;护师1~4年,护士1~6年;通过护理部N2级别的考核和科室考核;N3护士:主管护师1~4年,护师5年以上,护士7~12年;通过护理部N3级别的考核和科室考核。

1.2 方法

1.2.1 建立消毒供应中心专科核心能力模块

专科核心能力的划分,可分为综合模块、培训模块和考核模块,结合消毒供应中心专科特点,确定每一个模块的内容。确定考核模块,主要包括考核的目标、考核内容,考核的方式包括口试、笔试和实践操作。

1.2.2 实施消毒供应中心专科核心能力模块

1.2.2.1 成立管理小组

小组组长由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担任,全面负责小组的各项工作。护士长根据小组内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进行分组,导师组长由每个小组内骨干担任,导师组长负责低年资的工作人员,形成“老带新”的团队。

1.2.2.2 培训内容

内容要求从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应急处理、教育培训能力、综合管理能力方面开展培训,根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具体目标。见表1。

1.2.2.3 培训管理

(1)制定消毒供应中心核心能力,培训手册人手一册。(2)接受培训的护士,每周完成自学内容实际操作内容及理论考核,并且记录,进行自我评价及导师评价。(3)接受培训的护士,每月进行一次学习和工作内容总结。(4)培训护士每周的自学培训专业技能完成情况由导师检查。(5)副组长每月检查导师工作评价。(6)每季度总体评价由护士长完成。共干预6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培训前后,注册护士的平均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测评及核心能力量表评分情况。(1)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评定:从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应急处理、抢救能力、教育与培训能力、综合管理能力进行评定,按照很好(10分)、好(8分)、较好(6分)、一般(4分)、差(2分)进行计分,并换算呈百分制,得分越高说明能力越高。(2)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评定:共包括7个维度、58个条目,维度包括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和咨询,每个条目为0~4分,0分表示没有能力、1分表示有一点能力、2分表示有一些能力、3分表示有足够的能力、4分表示很有能力。Cronbach's α系数为0.87,重测信度为0.83。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结果采用SPSS19.0对处理数据,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述,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述。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平均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测评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培训后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测评得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见表2。

2.2 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评分情况

培训后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培训前,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建立消毒供应中心专科核心能力模块是护士培训的革新

护理人员工作能力需不断提升,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护理,而培訓是提升护士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特殊的部门,目前诸多专科核心能力模块相对倾向于临床护理,消毒供应中心特有的专科核心能力模块相对较少[2]。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采用专科核心能力模块干预,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措施[3]。根据消毒供应中心专科特点制定模块内容,让消毒供应中心专科培训走上系统化管理,将培训目标分为短期、长期两个目标,根据目标的不同,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进而达到高质量培训的目的。

3.2 消毒供应中心专科核心能力培训,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

核心能力是护理人员必备的能力,核心能力在护士个人职业、专业能力结构中,是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专科护士核心构架培训主要目的是直接提升护士护理能力,同时要提升护士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教育能力和指导能力。本研究中,通过建立消毒供应中心核心能力,模块开展核心能力培训从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应急处理教育培训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五个维度进行培训,从中集合不同的培训方式、考核评价管理于培训方法上。本研究结果得出,培训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测评得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均较培训前得到提升(P<0.05)。

综上所述,对消毒供应中心开展培训时应用专科核心能力模块培训模式,工作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可得到显著提升,对其今后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谢丽娇,刘长节.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03-104.

[2]陈美,万莉.消毒供应中心新进人员专科岗位培训模式构建与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3):430-432.

[3]李远.多元化教学手段在消毒供应中心实习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3):4.

作者:张巍 蒋纪琴

第3篇:手术室护士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认知现状与培训需求的调查

【摘 要】目的:调查了解手术室护士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认知现状和与培训需求。方法:研究者用便利抽样法取衡阳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8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手术室护士微信群中推送小程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认知得分为( 8.47±1.25) 分,手术室护士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操作规范、感染性疾病的分类、消毒剂的选择与配制、特殊感染医疗废物的分类与处理等培训需求較高;基于网络感染手术终末消毒专题知识讲座、病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培训形式需求最多。结论:手术室护士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认知水平较低,但主观培训意愿需求强烈,管理者应重视,开展基于网络感染手术终末消毒专题知识讲座与病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培训形式,提高其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认知水平。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感染手术;终末消毒;认知;培训

感染手术是指手术部位已受病原微生物感染或暴露于感染区的手术,临床常见于胃肠穿孔、脓肿切除、感染性创伤、烧伤感染、炭疽等[1]。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感染手术时,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组织液等均可对周围环境“人或物”造成污染,如未得到有效处理,极易引起交叉感染[2]。感染手术终末消毒是指感染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室护士对手术间、器械及敷料等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以完全消除因患者手术播散在手术间所有物品上存活的病原体,从而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的目的。手术室护士是终末消毒的执行主体,其感染手术终末消毒的知信行水平对终末消毒效果具有决定作用[3]。本研究旨在调查了解手术室护士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认知现状和与培训需求,为今后制订合理、规范的手术室护士感染手术终末消毒知识培训方案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者采用便利抽样法取衡阳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8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共85名手术室护士入选,其中男20名,女65名,年龄28岁~35岁,平均年龄(32.62±3.55)岁,护龄5年~9年,平均护龄(7.31±2.40)年,职称:副主任护师9名,主管护师30名,护师40名,护士5名;手术室工作时间6年~9年,(8.60±1.36)年。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 由研究者自行研制,主要内容包括手术室护士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时间、是否参与培训、是否为感控联络护士等;(2)手术室护士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认知与培训需求问卷 研究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设计手术室护士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认知与培训需求问卷,该问卷包括两部分。①手术室护士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认知部分包括:终末消毒相关的基础概念(4个条目)、感染性疾病的分类(3个条目)、消毒剂选择(5个条目)、清洁消毒(4个条目)、特殊感染医疗废物的分类与处理(5个条目)及感染手术终末消毒流程(3个条目)6方面,共24个条目,总分为0分~24分,分值越高说明手术室护士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认知水平越高;②手术室护士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培训需求问卷包括:手术室护士认为感染手术终末消毒培训的必要性、手术室护士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培训意愿、培训内容需求、培训方式需求4个方面。

1.3 调查方法

通过手术室护士微信群中推送小程序(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先研究对象的同意和配合,让研究对象按要求认真填写问卷,相同账户只能作答一次,问卷全部填写完毕方可提交,共回收85份,有效回收问卷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室护士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室护士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认知得分为( 8.47±1.25) 分,处于中下水平。

2.2 手术室护士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培训需求,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室护士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认知得分为( 8.47±1.25) 分,说明手术室护士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认知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这跟国内学者[4]研究结果一致。其中感染性手术分类方法、感染性手术后终末消毒消毒剂浓度与配置方法、感染手术后医疗废物处理方法及感染性手术后终末消毒消毒剂的选择4个条目得分最低,这跟国内学者研究结果相似[5]。这可能跟一方面,目前国内对于感染性手术后终末消毒相关培训尚未规范,大部分手术护士获取感染手术终末消毒相关知识以自身经验或者带教老师的经验交流为主,未参与正规、系统的培训,导致大部分护士对于感染性手术后终末消毒了解不深刻;另一方面,有研究证实,熟练掌握,提高认知度不仅靠的是对理论的熟记,还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完善[6],但临床上特殊感染手术较少见,有部分手术室护士根本没有机会参与特殊感染手术术后处理,而每一类特殊的感染手术终末消毒处理流程、消毒剂选择不一样,实践机会欠缺,导致其对于感染性手术分类方法、感染性手术后终末消毒消毒剂浓度与配置方法、感染手术后医疗废物处理方法及感染性手术后终末消毒消毒剂的选择相关认知得分更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88.24%的手术室护士认为非常有必要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知识进行系统培训;84.71%的手术室护士认为非常有必要规范培训。手术室护士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操作规范培训需求较高,可能跟目前国内尚未制定出规范、统一的感染手术终末消毒操作流程,大部分医院缺规范、统一的感染手术终末消毒操作规范有关;对感染性疾病的分类、消毒剂的选择与配制、特殊感染医疗废物的分类与处理等培训需求较高,可能跟手术室护士为接受规范的培训有关;基于网络感染手术终末消毒专题知识讲座(91.76%)、病例分析与情景模拟(84.58%)培训形式需求最多,这跟国内很多其他内容培训的方式一样[7],这可能跟护理人员上班时间特殊,很多工作人员因上班不能参见培训,选择网络感染手术终末消毒专题知识讲座具有回看功能,这样解决了培训时间不统一的难题。

故管理者应重视,设计出系统、规范及科学的培训方案,结合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基于网络感染手术终末消毒专题知识讲座与病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培训形式,提高其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阿敏.急诊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知信行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4):25-27.

[2] 高丽娟,陈婉,李霞.ICU护理人员对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知信行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5):84-86..

[3] 倪晓平.《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对临床护理的重要性.中国护理管理,2017,17(6):733-736.

[4] 夏云,许莹,陈小萍,等.手术室护士对感染手术终末消毒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35-37.

[5] 张晓晴,王英丽,徐梅.手术室护士感染手术终末消毒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1):123-127.

[6] 吴婷,商临萍,刘玲玉,等.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信行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4):232-234,260.

[7] 陈秋.163例感染手术的护理体会.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11):682-683.

作者:刘丽芳

第4篇:消毒供应室培训计划

CSSD2014年的工作计划

1、按照二级综合医院的评审标准,完善各项工作。落实岗位职责,做到周有检查,月有汇总,年有质量目标,工作质量控制能体现持续改进。

2、继续落实规范要求,对灭菌物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手工追溯记录齐全,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持续质量改进,无菌物品的合格率达到100%。

3、坚持下收下送制度,保证临床科室及手术物品的无菌的供应。

4、重视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强化每位工作人员的安全服务意识,预防为主,提升消毒隔离知识新理念,做好手卫生及职业防护教育,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5、转变服务理念,拓展服务项目,主动征求临床需求,有效保障临床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6、加强科内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业务学习计划,每月业务学习一次,半年考核一次,参与率100%。对科内人员的前瞻性的安全意识进行培养,注重全科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强科内人员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

7、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工作琐碎,环境差,易出现烦躁、抑郁、影响工作质量的情况,计划14年能不定期对科内人员的进行心理指导。

8、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定期维护保养。

9、完善应急预案的处理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并对核心制度,应急预案进行组织培训。

9、14年科内部分人员的消毒供应岗位上岗证到期,计划去省内进行分批进行培训。

CSSD培训计划

1、一月培训消毒供应中心规章制度。

2、二月培训消毒供应中心各个应急预案及应急预案的演练。

3、三月培训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控制标准。

4、四月培训消毒供应中心的三项行业标准

5、五月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的沟通。

6、六月手术器械的检查包装及塑封物品的检查包装.

7、七月新版消毒技术规范的部分内容。

8、八月消毒供应中心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

9、九月特殊器械的清洗,外来器械的检查包装和登记及各项监测的内容。

10、 十月各班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

11、 半年理论考试一次。

12、 十一月CSSD设备的操作维护和保养。

13、 十二月新技术、新理论。

第5篇:消毒供应中心各级人员培训计划

血透室各阶段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一血透室一年内护士

1. 帮助新护士尽快熟悉科室环境,熟悉和严格执行科内项规章制度。

2. 培养爱岗敬业,恪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慎独精神。

3. 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的进取精神、礼貌待人、虚心好学的内涵素养。

4. 及时完成医院要求的各项业务培训及考核要求。

5.

6. 尽快适应工作,努力、认真、负责、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各班工作职责。

7. 熟练完成常规手术器械包的操作方法。

8. 各项课内考试成绩>85分。

9. 主管护师每年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继续教育。

一、供应室二~五年内护士

1. 认真执行科内各项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2.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无过失事件发生,杜绝严重过失、事故的发生。

3. 严格执行护理部及科室的各项规定,服从工作安排。

4. 了解国内外供应室专业新动态,有创造性完成本职工作。

5. 熟悉各类仪器设备的操作程序和报警代码识别。

6. 主管护师每年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继续教育,每季度护士长对护士的百分制考核成绩

达到85分以上。

7. 主管护师承担科室的护理质控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

二、五年及以上护士

1. 能熟练掌握本课时新开展各项工作的操作规程。

2. 配合护士长规定、修改各项规章制度的操作规程。

3. 掌握和了解国内外护理新技术、新成果,能理论联系实际,带领护士参与新业务、新

技术的临床实践。

4. 协助护士长拟定科室工作计划,参与科室管理工作。

5. 承担科室的护理质控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

6. 掌握仪器设备的简单故障识别和处理方法。

7. 协调与临床科室的工作关系,提高科内服务质量。

8. 做好新护士、实习生的带教、培训考核工作。

9. 每年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继续教育,每季度护士长对护士的百分制考核成绩达到85分

以上。

2008年8月第一稿2010年1月修订

第6篇:2014消毒供应室护士培训计划

河曲县人民医院

供应室护士培训计划

为提高本供应室工作质量,提高业务素质,强化全体护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熟练应用程度,使供应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我们作出如下护理培训计划。

一、基础培训与目标要求

培训目标:通过对在职从事供应室工作的护士的基础培训,不断提高各级人员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通过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和培训,达到供应室护士的水平。

培训的重点要求:

1.N级护士(工作一年以内或未取得护士执业证的护士)培训重点: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职业道德培养,掌握基础的专科理论和基本技能操作。

2.N

1、N2级护士(N1级护士:工作2--3年;N2级护士:工作4--5年的护士)培训重点:专科理论的提高和新技术、新业务的掌握,参与供应室管理和教学。

3.N3级护士(工作6--8年的护士)、N4级护士(工作9年或以上的

护士)培训重点:开展供应室的新技术、新业务,并能从事和参与供应室管理工作、科研工作、教学工作。

二、加强人员培训,重视基础教育

为提高供应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适应现代护理发展和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结合我科护理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专业水平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个别培训、院外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学习和阶段考核等方式进行培训。

1.人员素质的培训:由于消毒供应室工作的特殊性,对专业人员的要求较高。既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既要求具有较全面的护理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我们首先对科室护理人员加强了职业道德、医德医风和护士素质的培养。通过培训使全体护理人员能自觉遵守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树立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和慎独精神,从而转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并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无菌物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2.交流沟通技巧的培训:组织科室人员进行礼仪、举止、语言、交流沟通技巧的培训,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通过培训使护士转变了服务理念,树立了服务意识,主动与临床医技部门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协调的人际关系。在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始终把“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临床服务”放在第一位。

3.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组织科内人员参加院内外举办的业务学习、学术讲座。组织本专科基础理论的学习,加深和拓宽学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本岗位职责,了解消毒供应室当前在医疗服务活动中所面临的形势、地位和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和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护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因此,熟练掌握本岗位各种设备的操作技能、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是保证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针对本专业的工作特殊性,强化理论和操作考核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操作项目如:无菌技术操作、脉动真空消毒灭菌技术操作、洗涤物品、消毒液配制、空气、物表、消毒液监测等。

第7篇:院内感染与消毒隔离技术培训

一、医院感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

法律: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2月1日起实施。

法规:2003年《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6年《艾滋病防治条例》。

规章:2002年《消毒管理办法》。2003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4年《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

2005年《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会诊管理办法》。2006年《医院感染管理办法》9

月1日。

规范及标准: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3年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年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

下发文件:200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内窥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等等。

2009年卫生部发布的6个标准:

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4、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5、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6、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二、医院内感染的定义:是指准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以开始或入院时以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告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染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单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一>、呼吸系统:

1、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超过两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体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2、下呼吸道感染。

3、胸膜腔感染。,

<二>、心血管系统

第8篇: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工作计划

疾控中心对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工作计划

为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管理,给广大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就医条件,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消毒管理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规定,结合我县本工作实际,制定消毒监测工作计划。

一、监测对象

1、城区医疗机构:县人民医院、中心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 院、计划生育指导站。

2、十九个乡镇及办事处的医疗机构。

3、辖区内的村级卫生室226。

二、监测项目、频次及监测依据

(一)监测依据

1、《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GB15982━199

5、GB 9671━199

6、GB18466━2005及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二)监测内容与项目

1、室内空气(手术室、监护室、烧伤病房、层流病房、产房与母婴同室病房、治疗室、换药室、侯诊室等);监测项目:细菌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2、使用中消毒液(产房与母婴同室、注射室、门诊、病房、检验科与血库、口腔科);监测项目:有效成份含量、污染菌量、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

3、医护人员手(手术室、监护室、产房与母婴同室、注射室、治疗室、检验科、供应室无菌区等);监测项目:细菌总数、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4、物体表面(产房与母婴同室、传染病房与门诊、检验室、监护室、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等);监测项目:细菌总数、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5、灭菌物品;监测项目:无菌试验。

6、托幼机构的消毒监测 辖区内13所托幼机构 监测范围和内容:

(1)空气:检验项目:做菌落总数

每个幼儿园选大中小班各一个,监测教室样品一份。 (2)玩具:检验项目:做致病菌

每个幼儿园选大中小班各一个,监测玩具样品一份。

(3)餐具:检验项目:做大肠杆菌

(三)监测频次:对县级的医疗机构每年监测2次;对乡镇级的医疗机构及村卫生室每年监测1次,托幼机构每年监测1次。

三、监测时间

四月中旬及十月中旬各开展1—2次计划完成采集样品670份。 对十三所托幼机构在四月中旬同时开展监测,全年监测1次。监测内容:空气(教室 、宿舍)物体表面。

四、工作要求

工作人员严格按规范做好样品采集,记录完整,保存规范,返回及时将样品及送检单送交检验科以被检验,工作时间严禁喝酒,严禁以工作名义办私事,违者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第9篇:计划生育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手术室人员必须进行消毒灭菌技术培训,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常规。

二、伸入组织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不得检出任何种微生物);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用品,应达到消毒(不得捡出微生物)。

三、手术室每天进行湿式清扫和紫外线消毒,每次照射一小时;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每季需要细菌培养(需有记录)。

四、手术包、手术器械、敷料及冲洗注射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做到一人一包、一器具。防止医原性感染和交叉感染。

五、浸泡器械或阴道冲洗用的消毒液必须按标准量杯配制。

六、阴道冲洗要做到每人一垫(臀垫)、一器(窥阴器)、一头(冲 洗头)和二把钳;每次用冲洗液300ML以上。

七、医料废弃物,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八、使用手术包时,查对名称、灭菌日,指标剂;不符合灭菌标准者严禁使用。

九、手术后器械、物品先进行无害此处理后清洗、擦干、上油; 放置灭菌指示剂,标明日期;有菌、无菌要分类放置,并有明显标记。

十、各种手术包及敷料,每周灭菌。细菌培养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浸泡器械的消毒液,每周更换;酒精浓度要保持七十度。

一、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必须衣帽整齐、换鞋。术前戴好帽子(戴住全部头发)口罩、更换清洁裤子,剪短指甲、刷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方可施术。

二、受术者更换衣服、鞋,戴好帽子方可进入手术室。

三、洗手间及缓冲带,每日进行湿式清扫和紫外线消毒,每次照射二小时。

十四、手术室应每日、每周、定人、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上一篇:乡镇纪委信访工作制度下一篇:防溺水安全知识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