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化学学习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内容摘要: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化学语言必须严谨、精确、符合逻辑。而汉语文学语言,却是加工过的、规范了的书面语言,它或曼妙多姿,或变幻多端,或跳跃出你我的思维。一方面看,汉语文学语言与化学课似乎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从文学中采撷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典故,使自然科学和人文智慧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第一篇:化学学习论文

化学学习兴趣研究

学习兴趣作为影响学生成才成人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对保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课程目标体系的实现意义重大。无疑,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是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学习兴趣的含义与作用

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学习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特殊的活动倾向,它是促进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内在动力,具有较强的动机功能”。良好的兴趣对于人才成长至关重要,这已被事实所证明。兴趣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很大,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也是如此。但种种事实表明,目前我国中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现象。无论是城市中学,还是农村学校,有50%左右的学生对化学学习没有特别兴趣。这种状况令人担忧。这与化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特魅力并且将成为21世纪中心学科的事实是不相称的。

2 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

2.1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培养持久学习兴趣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创造性的活动,去影响、激励、了解、鼓舞学生”。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与建议,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内心的学习兴趣也就被充分地唤醒和激发起来。

2.2 运用巧妙语言艺术,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依赖语言以达到调节学生认识活动的目的。化学教师除了一般教学所具有的口语、书面语及态势语之外,还有专门的化学用语。教学中教师结合实际,要巧妙运用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与计算等知识和技能,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力求做到精炼、准确、富于逻辑,并且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解释说明深奥的现象或原理;要善于运用导语、商讨语、设问等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现象与结论,从而创造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促使学生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3 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对我国中学课程组织的大规模调查数据显示,有86.7%的学生喜欢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讲座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这充分表明化学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1)要提高学生动手机会和次数。对九年级2007、2008两届毕业生共3 782人做过2次问卷调查,调查主要从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情况及学生对开展實验情况的满意度等2方面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一是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情况:非常喜欢化学(7.3%)和喜欢化学(54.3%)的学生共占61.6﹪,不喜欢(31.9%)和讨厌(6.5%)的学生占38.4﹪。对化学课不喜欢及讨厌的学生数量之大是始料不及的。调查中,较多的学生表示:开始觉得化学挺有趣的,但越学越枯燥无味。究其原因,学生感觉化学与社会和生活脱离较大,希望教师课堂上多讲一些与生活、社会相关的化学知识,多让学生动手做做实验,特别是一些趣味实验和家庭小实验。二是学生对开展实验教学的满意度情况:绝大多数学生(占89%)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兴趣,其中大部分学生更喜欢自己动手实验;11%左右的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担心实验存在危险。在调查中有90%以上的学生反映:教师安排的实验实在太少,而且大部分的实验是由教师在上面演示,自己动手的机会少。因此,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加大实验密度,提高学生动手的机会,以把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的独特功效落到实处。

2)要改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传统的实验教学固有的“演示实验过多,照方抓药,机械灌输,被动接受甚至以讲代做,在黑板上画实验,死记硬背实验现象的教学弊端”已成为学习兴趣培养的羁绊和束缚。落实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化学实验是实施科学探究的中心环节”,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模式。因此,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以学生探究为主、灵活开放的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必将大大提高学习兴趣。

3)要加强微型实验的研究与应用。微型实验设计巧妙,操作简便又安全,成功率高,教师可以利用微型实验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发现。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或开发一系列微型实验装置,况且同一个类型的常规实验,也可以凭借不同仪器的组合设计多个微型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总之,初中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挖掘教材中不同形式实验的功能,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参与实验,探究实验,热爱实验,热爱化学,让学生暂时的学习兴趣转化为更稳定、更持久的学习兴趣,并进而演化为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邑县教学研究室)

作者:田冠顺

第二篇: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九年级化学课程是学生的入门课程,学生由开始时学习热情高涨到后来兴趣减弱,直至普遍对化学的学习感到困难与吃力。原因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会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对他们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使学生获得多么高的分数,而是要使学生的化学素质和修养得以提高,以适应今后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正是为了激发教与学中居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领悟、体会化学学习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进而培养能力,形成化学素质,提高化学修养。

一、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往往使学生听得入神、想象丰富。首先,讲课时语言要准确科学;其次,要生动形象。例如:讲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时,借助比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就好比吃饭饱不饱与吃饭多少的关系,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多,没有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少。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会豁然开朗,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又比如,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内容。将化学变化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比作学生调座位,有助于对这一核心内容的理解。联想调座位的过程中,学生的类别(男、女生)、人数、体重不变,很容易理解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通过运用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

二、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暂时联系的形成。例如:镁带的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奇型怪状的铜树,不同PH色板与酸、碱、盐的作用等实验现象,使学生感到世界是这样的奇妙。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更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例如:学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实验,设计这样一个实验问题:盐酸、硫酸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什么现象?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分别有何现象?又如,学习制备物质的实验,把大实验划分成小实验,先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实验中的实验要点和要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如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先把大实验划分成: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检验氧气?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再比如:学习制作过滤器及过滤时的注意事项,设置的问题为过滤混有少量泥沙的氯化钠溶液,看谁用的时间最少,看谁得到的溶液最清澈。通过设置实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理解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深入钻研、主动创造的精神。

三、丰富课外活动

根据中学生普遍喜欢化学实验这一特点,平时结合教学内容,或穿插复习学过的内容及相应的实验,随机性地开展课外活动,以便使学生学有所用,活跃思维,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自制水果电池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性质时,可参观氧气厂,亲眼看到制氧的全过程,目睹液氧和固氧都是蓝色的;在讲化肥的制取时,可到化肥厂参观,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还可进行化学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开展化学游戏、办化学小报等。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密切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进行化学史教育

化学史知识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适当地选插有关的生动史实,创设诱人的知识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空气的成分时,选插氩的发现史实:英国科学家瑞利从测定出来的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中,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氩,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家诚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思维方法。再如,学习碳酸钠的有关性质、用途后,接着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碱的生产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过程包括预习、阅读、解题和观察、记忆、思维等。如记忆过程,将抽象难记的知识,采用一些窍门记下来。例如:把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表编成“口诀”“、顺口溜”,学生兴趣浓厚,记忆效果就好。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知识就能掌握得牢、用得活,就能获得知识内在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巩固学习兴趣、爱好。

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克服他们学习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除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入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作者:姜存玲

第三篇:汉语语言与化学学习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化学语言必须严谨、精确、符合逻辑。而汉语文学语言,却是加工过的、规范了的书面语言,它或曼妙多姿,或变幻多端,或跳跃出你我的思维。一方面看,汉语文学语言与化学课似乎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从文学中采撷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典故,使自然科学和人文智慧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关键词:化学 汉语 学习

一.汉语文学语言能够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越是鲜明的对比越能引起人的注意,因此,引汉语文学语言入化学课堂,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教师们可以利用汉语文学语言中和化学现象息息相关的诗歌、成语、文学作品引入化学新知识。例如在讲授“胶体的性质” 时,可以联系文学作品《红楼梦》中,“尤三姐为反对封建礼教对她的迫害而吞金自杀”,抛出问题让大家想想,吞金为什么能自杀?通过设置课堂悬念来吸引学生们目光。再者,对一氧化碳毒性的引入,可用这样一首诗“悄悄的来,悄悄的去,让人悄悄的和死神约会。血红蛋白被约会,离开氧气丢生命。”这样朗朗上口的小诗歌,更能让学生对化学世界充满好奇之心。

二.汉语文学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让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利用汉语文学语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耳目一新,可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以我本人学习化学的经历为例,在第一次接触碳酸钙的有关性质时,老师先吟诵了著名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这里不仅写出了于谦崇高的人格品质,也写出了石灰的“一家三代”——“第一代”石灰石-碳酸钙-CaCO3;“第二代”生石灰-氧化钙-CaO;“第三代”熟石灰-氢氧化钙-Ca(OH)2的变化过程。直到我进入大学,多年不接触化学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回忆起当年学习化学时轻松活跃的课堂。

三.汉语文学语言能够攻克化学学习难点

我们在文章开始就介绍了汉语文学语言与化学语言的区别。汉语文学语言的形声跳跃总是比平淡无奇的化学语言更具有吸引力,学习时更容易接受。因此,尽量用凝练、浅显、丰富、和谐的汉语文学语言,创设某一意境,把事物本质的深微的奥秘发掘到表面,把化学学习的难点知识与从汉语文学意境得到的感性认识相联系,感悟化学的真谛,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一首《客从》诗中,记述了一件他十分迷惑不解和懊恼的事情:“客从南溟来,送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诗的大意是说,从南方来了一位客人,他送给诗人一颗珍珠,珍珠上似乎有花纹或字迹,诗人珍藏在箱子中,过了好久,他打开箱子,却发现珍珠不翼而飞,只剩下一些红色的液体。这个有趣的文学故事恰恰蕴含了一个经常让大家头疼的化学难点。珍珠是珍珠贝的外套膜中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分泌物质聚积而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有少量的有机物。众所周知,碳酸钙难溶于水,但在酸性条件下转变为酸或盐而溶解:CaCO3+CO2+H2O=Ca (HCO3)2。根据我们已有的文学知识背景可以知道,杜甫住的房子漏雨潮湿,竹箱没有防潮的性能,遇到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后,珍珠就发生了化学变化,成了液体。杜甫当时不知道这些化学知识,所以他会迷惑不解。化学学习中如能引用上述诗句,相信学习者一定会茅塞顿开。

四.汉语文学语言能够帮助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学习化学,避免不了记忆大量的化学元素。利用汉语文学语言巧记元素符号,记起来诙谐滑稽,也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①利用汉语发音记忆法:钠为Na,将它看成拼音na,拼出即是钠。氟为F,将它看成汉语拼音的声母f。铀为U,英语字母读音即是。②利用汉语谐音记忆法“金为Au,可谐音记为‘哎哟’,好象是对金首饰的华美和昂贵的惊叹。”③利用汉语言编口诀。将一或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其开头或结尾字母相同的归类记忆“铝氩金银A开头(Al Ar Au Ag)B字打头钡和溴(Ba Br)”由此看来,有些文学素养是对学习化学知识有益的,既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个人品质,也可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效率。

俄罗斯科学家伊林说过:“历史上自然科学科学与文学是同时起跑的。”我们要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让化学成为科学与文学相遇的地方,既陶醉艺术之美,同时也领略化学科学之韵味。

作者:宋晨

第四篇:初中化学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当前,课堂学习以学生水平统一,学习时间统一,学习内容统一为显著特征,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妨碍学生发挥个性,缺少因材施教策略。同时,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部分学生甘于“平庸”,学习缺乏动力等。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实践经验,我认为可在化学课堂中大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改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在初中化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以及涉及到的主要因素,同時阐述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措施。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基础;因素;操作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学习理论与策略,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学习活动。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小组成员的沟通与交流、练习、训练等手段,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奖励的依据,以学生学习成绩、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得到提高为基础的教学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每一个学生付出的努力不仅给自己带来好处,同时也给小组其他成员带来很大的益处。

一、初中化学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1.从初中生心理特点来看

初中生普遍年龄处于13-16岁,心理质素渐趋稳定,具体表现为活泼向外、热情开朗、积极自信、有敢做敢为的精神,有相当的坚持性和独立性。初中学生心理素质虽已渐趋稳定,但还有相当大的叛逆性。对父母和老师,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却对同学、朋友是乐群,喜欢交际,喜欢和同学朋友一起研究讨论问题。实际上,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很多非正式群体。对于学生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若教师加以引导、帮助使之成为合作学习小组,则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

2.从化学学科特点来看

以前的初中化学课标强调学生要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接受机械训练。但是新的课标鼓励学生要主动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侧重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也特别强调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现实中存在的化学问题,并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化学实验,它是培养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保证学习成功的重要策略和手段。在化学学科学习中就是以建立小组为单位而开展化学探究实验,这也为初中化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科理论基础。此外,初中生的知识、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些都为在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保障。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并不限于实验课,新授课、练习课也可因地制宜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二、初中化学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

在初中化学课堂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构建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的人际关系

构建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因素。概括地讲,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这种思想下,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意识到每个组员的努力不仅有利于自己,同时也会给小组其他成员带来实惠。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单靠老师灌输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加以适当的措施强化引导。

(1)目标强化

目标强化就是小组成员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小组总目标的一部分,所以要努力完成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小组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目标强化在教学中也易于操作,如每单元给每个小组和成员定出总目标和子目标,单元检测后,加以评价奖励。

(2)资源强化

资源强化就是要求小组某一成员拥有某一资源时,它也必须与其他成员共享。在一般课堂教学中,老师、教材是学生学习信息的重要来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信息可以来自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组员间相互交流而获取,这点在化学学习中有特殊意义。在新的初中化学课标中强调学生动手进行科学探究,要求学生在科学探究时从内容、关联知识、实验器材、药品等分工合作查找,并共享使用,方能使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2.小组成员间的人人尽责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最常遇到的问题是总有些学生试图偷懒,不劳而获。因此,小组的规模大小直接影响到组员的责任感。

(1)要建立小组目标,同时也要建立个人目标。

(2)随时抽查小组中每个学生的作业、练习、实验现象和结果,并向全班汇报。

(3)设立小组活动记录本,记录组员活动情况,并要奖勤罚懒。

3.小组成员间的同时互动

教师应该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帮助、交流、讨论,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彼此受到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自主地影响别人,为同伴的学习提供一种积极的、促进性的影响,也就是说要求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借助“说”和“写”对其他组员施加影响,实际是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见解可以在语言沟通交流中使同伴受益。而且,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必然会促使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并且会从中发现思路、知识上的缺陷和不足。再者,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语言中更好地了解学生不足并及时加以点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员的互动与交流,小组成员才能更好地互相接纳、互相认同,才会真正发自内心建立小组的共同目标。

三、初三化学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操作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三化学学习中的作用,总结出以下经验。

1.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

(1)确定小组的规模。根据初中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和化学学科特点,小组规模应该小一些,通常2到4人为一组比较合适。这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实验探究中,参与程度更大,学生交流沟通更深入,学生个人能力和个性也更能得到发挥和体现,对于个人及小组目标的实现也是有利的。

(2)确定编组的方法。学习小组的编定,应该体现异质性,也就是说,在分组中要随机指派,或者以学生自愿为原则组成。

(3)确定好小组成員的角色并且确定活动规则。小组虽然只有2到4人,但操作中也应该要指派好角色,好让学生能人人尽责,从而推动小组活动开展,小组角色主要有活动记录员,组长。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也应该建立相关的活动规则,让小组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

2.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1)明确学习任务。教师向学生讲解每个学习活动的具体任务、需要达到的目标、所学原理及其相关概念,为帮助学生完成小组任务奠定基础。当然,也要把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遵守的程序明确说出来。如在实验探究中教师要说明清楚注意事项,学生未知的原理概念。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小组的开展也要明确清楚任务以及目标。

(2)督促学生的行为。当学生开展小组实验探究时,进行课堂讨论、训练时,教师要巡视各组,及时了解各组情况,并及时作出反馈和强化措施,特别是要表扬优秀的小组,以树立榜样。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就是学生自己对学习质量进行自我评价。包括个人目标的实现与否、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情感行为态度的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以下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从而进行自我评价。

(2)小组评价,进行小组评价要确保每个学生能接受评价,分析反映小组活动的记录资料,并要提出改进的目标。学习小组要定期列出三个需要改进的地方,三个值得发扬的地方,并且要定期总结,让小组进行反思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表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药。比如单从一节课来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在认知容量上比不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教学进度也难以把握。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成绩,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综合的能力是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马兰.合作学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2]大卫.约翰逊.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

[3]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

(指导老师:张明林)

作者:张超智

第五篇:学生居家化学学习研究

摘  要:文章探讨了学生居家化学学习的有效策略,以期更好地应对疫情,保障初中化学学习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疫情防控;居家学习;初中化学;微课

一、引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加强化学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线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应正视这一问题,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认知规律、兴趣爱好等组织和指导其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居家学习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运用微课进行线上自主学习

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通过网络与学生联系,无法直观地看到、接触到每一位学生,遇到比较复杂或困难的知识点时,许多学生很容易“卡壳”,因为听不懂而难以跟上教师的进度,课后也无法直接让教师为自己面对面讲解,长此以往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形成恶性循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微课或在资源库中选择优秀的微课视频,发布到微信群等平台中,要求学生提前預习,为上课打好基础。课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反复观看不懂的内容,巩固学习效果。

比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难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活动和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应用。教师在课前可以针对重难点内容制作微课视频,同时穿插一些问题,如:“生日蜡烛燃烧越来越短,化学变化中物质质量变小了吗?将镁条燃烧后的物质收集起来称量,质量变大,化学变化中的物质质量变大吗?”这两个问题分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之前学习的知识有关,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其思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的总质量变化,提升自主学习效率。

三、借助信息技术拓展知识视野

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手机、电脑软件也越来越多,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为学生推荐一些学习软件,并鼓励其遇到不懂的问题后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获取答案,拓展知识视野,同时也能更加了解化学知识,增强学习动机。

比如,讲解《环境污染的防治》前,教师提前收集了一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疑惑的问题,整理之后发布到微信群中,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进行资料搜集。问题包括:“为什么现在的洗衣粉产品在广告宣传时都会特别强调是无磷洗衣粉?”“为什么含氟空调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都是无氟冰箱?”等,学生除了要搜索问题的答案,还要找全相关的资料,如含氟空调有什么缺陷、为带来什么危害、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是否有治理方法、如何防治等,整理之后将文档发送到教师邮箱中,第二天教师挑选学生汇报,丰富其知识储备,锻炼自学能力。

四、联系实际生活学习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是组成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化学教材中各种实验的篇幅很多,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然而线上学习模式所带来的教学环境、条件等的改变限制了实验教学的实施,学生通常只能观看教师播放的实验视频,无形之中拉远了学生与实验的距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尽量寻找可以替代实验物品的生活物品完成实验,或者搜集家庭版实验的视频,进行生活化实验教学,然后为学生布置家庭实验任务,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升学习效果。

比如,讲解基础实验“常见金属的性质”时,教材中使用了稀硫酸(稀盐酸)作为主要材料,另外还需要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等设备,这些物品学生家中是没有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对实验进行了一些改动和简化,只需采用白醋、铝片、铁片、铜片、剪刀、砂纸、玻璃杯即可。先用三个玻璃杯各取适量白醋,用砂纸将三种金属片打磨光亮,在用剪刀分别剪下少量金属放入白醋中,将剩下的铝片放入有铁片的被子里并充分振荡,观察现象。教师并未做完实验,而是引导学生总结思路后只播放了操作步骤的视频,将问题留给学生讨论。学生课下通过利用家庭物品自主实验发现放铝和铁的杯子中产生气泡,而放铜的杯子中没有,且放铁的杯子中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后加入的铝片表面有黑色固体,溶液颜色重新变为无色,得到了金属活动性的排序,即铝>铁>铜。

五、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推广普及为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居家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初中化学学科中,学生可以运用微课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借助信息技术拓展知识视野、联系实际生活学习化学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自主性。教师通过精心编选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加深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锻炼其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提升其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冯威.信息化“云课堂”背景下初中化学线上自主学习形式论述[J].教育信息化,2020(4):126-127.

[2] 仇建."经历教育"视域下的化学线上教学[J].学科教育,2020(4):63-65.

作者:焦红梅

上一篇:环境卫生工程论文下一篇:工程管理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