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礼仪

2022-03-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民族礼仪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明礼仪

关于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明礼仪”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

省内各高校: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激励人民为国家、民族振兴而英勇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素质的重要体现。为进一步强化全省大学生践行文明礼仪意识,宣扬正确的文明礼仪规范,全面提升省内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沈阳理工大学现共同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明礼仪”主题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对象

省内高校在籍本专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

二、征文要求

1、征文作品要求紧扣主题,题目自拟,体裁、形式不限,内容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体现当代大学生青春活力、创新意识和健康文明的价值取向,一般不超5000字。

2、征文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者的评奖资格。

3、格式要求:固定值22磅排版,题目用宋体、小

二、黑粗,一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黑,二级标题和正文用小

四、宋体。

4、参赛作者须在文章末尾注明作者姓名、学校、院系、班级、学号(与在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注册的学号一致)、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5、参赛作者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主办单位拥有参赛作品的使用权。比赛期间,参赛者不能将参赛作品转让或许可给任何第三方。

三、报送方式

1.报送方式:以学校为单位统一报送征文作品,建立以学校命名的文件夹,如“XX学校征文作品”。文件夹内容包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明礼仪”主题征文活动作品汇总表》和征文作品,最后将文件夹制成压缩包发送至指定邮箱。

联系人:杨杰,电话:024-24682878

箱:wenmingliyi@126.com

2.截止时间:2015年10月30日

四、表奖办法

本次活动将评选出若干优秀征文,由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获奖作品将在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文明礼仪”频道专题展示。

联盟 沈阳理工大学

015年9月23日

辽宁大学生在线

2

第二篇:民族习俗与礼仪教案

《民族习俗与礼仪》教学设计

林莺

一、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了解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二)情感目标:

学会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行为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

二、 教学重难点:

1.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关系到民族团结、国家和平、兴旺的大事。周总理就是尊重民族风俗的楷模。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少数人民风俗习惯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2. 介绍周总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1) 一九六一年四月,周总理在云南西双版纳,十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他来的第二大早上,就到澜沧江畔观看赛龙船和放高升。他穿着对襟布扣的白衫和大腰身的咖啡色裤子,头上扎一根水红色包头巾,一身地地道道的傣族装束。

(2) 四月十三日,泼水节那天早晨,周总理来到曼厅寨视察,看到一群傣族农民在荔枝树下跳象脚鼓舞,他便接过一只象脚鼓,和农民合着拍子一起跳起来。在开始泼水的时候,周总理和各族群众都用一根柏枝条蘸着银碗里的水互相洒。傣族有个风俗,泼水节水泼得越多,越热烈,就表明彼此越亲热,越尊敬。各族群众觉得只用柏枝蘸水洒,还不能表达对周总理的感情,于是就改用大盆来泼水。总理的警卫人员担心首长的健康,就用雨伞去挡水。周总理立刻要他把雨伞收起来,并说:“不要紧的,要到群众中去,和大家一样。”总理放下银碗,拿起一只脸盆,把一盆盆清水向群众泼去。大片大片的水花在天空飞舞,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一道道彩虹,把周总理和各族人民紧紧地联在一起

(二) 介绍各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1.傣族是我国的一个民族,周总理爱自己的国家,也热爱本国的少数民族。

2.所以我们要怎么样对待少数民族的风俗与礼仪?(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3.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就要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那么少数民族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1)蒙古族、藏族献哈达

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① 什么时候献哈达?

(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行日愉快,生活幸福; 婚礼上呈献哈达,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 迎宾时奉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

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 ② 献哈达的方式(准备一条围巾,学生现场模仿献哈达)

对尊者、长辈,要双手将哈达举过头顶;对平辈,只要用双手捧献于对方手上;对晚辈则系在他们颈上。

接受哈达时,身体要微微前倾,双手接过哈达。 (2)维吾尔族见面礼(出示维吾尔族的图片)

①能不能直接挥手说嗨?

(把右手放在左边的胸前,然后身体向前倾侧三十度;

如果遇到长辈,则双手放在胸前,身体向前倾) (3)回族八宝茶

①八宝茶,顾名思义就是有八样料,哪8样呢?

(茉莉花茶、冰糖、红枣、芝麻、桂圆肉、枸杞、葡萄干、核桃等) ②盖碗茶(出示图片)

八宝茶是盖碗茶其中一种。盖碗茶,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4) 苗族牛角酒(出示牛角酒)

①为什么叫牛角酒?

(用牛角斟酒迎接客人。他们一般选择一种外形美观的水牛角,用小刀讲牛角外刮光,在表面雕刻花纹图案,然后涂漆上彩。)

当客人来到寨门的时候,身着华丽族服,头佩闪亮银饰的苗家姑娘,就会举起牛角敬宾客。

当他们敬酒的时候,你能不能说,诶,我不喝?不能,不然他们就不让你进入他们苗寨了。那么应该怎么做?(须双手接捧住牛角,一饮而尽)

(5) 蒙古族奶茶、盘腿坐

① 我们知道蒙古族的主要建筑是什么?(蒙古包)(出示蒙古包图片) ② 进入蒙古包后,我们要怎么坐?(蒙古包里面一般是没有椅子,但是又地毡,要盘腿坐着)

P83,如果你是图,中的小客人,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① 怎么做?(当他们递给你的时候,你要用双手接碗,或者用右手接碗,不能用左手。) ② 如果不想喝?(如果你少要差或不想喝茶,可用碗轻轻地碰一下勺子或壶嘴,主人就会明白你的用意了)

(三) 感悟

①我们了解一些民族的习惯,如果你们以后去有这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你就知道什么事可以做,该怎么做了。

(四) 总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尊重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有利于国家的建设。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创设好我们的家园。所以,作为我们汉族的小朋友,要与各族小伙伴心连心,手拉手,共创一个美好的乐园。

第三篇: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全)-6

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全)-6 仫佬族:尊老重礼,老人进餐,都由晚辈争着盛给;冬天围炉取暖,让老人坐背风的地方;如一家有老人去世,全村的人都要前往吊唁。男女青年在郊外相逢,不论相识与否,均可邀请对唱,若拒绝邀请,则被视为不礼貌。

羌族:宴席的上座须请老人坐,待其就座后,其他人才能坐下,饮酒时也必须由最年长的先饮;老人进屋,屋内的人都要起立相迎;路与老人,要侧身让路,如骑马遇老人,要下马行礼;歌舞时要有老人领头;儿女不得随便说父母的名字。村寨里有人盖房,大家都无偿的去帮忙;遇有婚事,亲友邻居都前往庆贺;遇有丧事,邻里都要帮忙料理,前往吊唁。

布朗族:对远方的来客,总是要热情的用水酒、清茶等予以款待。相互帮助和协作是布朗族的优良传统。村寨里一家有事,大家都要相帮;逢年过节,亲戚朋友都要相互拜访,请客吃饭、送礼,以示团结友好。

撒拉族:讲究礼节和馈赠。见人不论相识与否,都要客气的说“色拉姆”(你好吗?);在婚丧、生育、远行看望尊长时,都要送礼;对来客都以丰盛的饭食款待,宴请宾客时,不炒菜,只吃烩的碗菜。

毛南族:路遇老人和小孩,招呼之后要亲切搀扶让路。如遇挑担负重者,必替其挑负一程,嘱其慢行。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座,有好吃的,首先要给老人,晚辈要给老人斟酒添饭,敬茶献烟。对过路人不论认识与否,必打招呼并邀其进家喝茶、吃饭;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招待热情而有礼貌,客人留宿时,比拿出最好的被子、蚊帐,让出厢房给客人。谁家有婚丧或建房等事,不需请求,村里各家都会自动出人帮忙。

仡佬族:客人来访,全家人要起立迎接;主人与客人谈话时,如果想从它们之间穿过,必须说声:“对不起,过一下”。村寨中的老人年满60岁时,其子女、亲戚和相邻都要为其祝寿,并杀狗设宴进行庆贺。

第四篇:四川民族学院旅游系首届礼仪风采大赛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旅游系首届“礼仪风采大赛”

(二)主办单位:四川民族学院教务处、四川民族学院旅游系

(三)承办部门:旅游系团总支学生会

(四)活动地点:B区学生活动中心

(五)活动宗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展现学院大学生礼仪风采。

(六)活动口号:魅力生活,礼仪为先

(七)活动目的:旨在给大学生提供展示真我风采,秀出魅力的舞台,展现大学生生活的绚丽多彩,让校园充满青春气息,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礼仪风尚。

(八)参赛要求:

每班推荐1名参选“风采礼仪之星”评选,排名在前三的选手获得冠、亚、季军。

注:风采礼仪之星必须参加团体项目(礼仪知识问答必答题、抢答题,团体礼仪形象展示不计入个人成绩)并计入个人成绩。

(九)比赛流程

(整个大赛过程大体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各班自我介绍及理想宣言(各队伍在场定型后,有请代表做出自我介绍和对礼仪的认识及观点并向领导及观众致意。)

第二阶段

礼仪形象展示:(从礼仪、仪态、精神面貌、服装和整体表现力等方面评分)

(1)团体礼仪形象展示(时间3分)

(2)“礼仪之星”风采展示(时间2分)

要求:团体项目要求全部人员参加,统一服装、音乐、背景音乐自备。

第三阶段

礼仪即兴演讲:(内容选择:对礼仪的认识;礼仪的重要性;如何宣扬礼仪等等 内容也可自定)

要求:团体每队2人参加,比赛时当场抽签定题,(在各团队抽题后在后台准备,中间穿插时间约1~2分钟的文艺节目),文艺节目结束后,各队按顺序上台演讲,即兴演讲1分钟。

第四阶段:

礼仪知识问答

要求:(必答题由按分数从高到低依次自由抽取,抢答题由主持人念题,选手抢答)

第五阶段

礼仪情景表演

形式:由各队自行准备题材,各系代表根据选定的题材设定具体礼仪场景和特定人物身份,选手要合情合理,机智灵活地运用所掌握的礼仪知识,通过行为和表演一个活动的具体场景。 细则:

1.表演内容符合道德文明规范。

2.表演技巧形象生动运用自如。

3.语言行为符合特定礼仪场景,特定人物身份。

4.服装道具真实,符合场景要求。

5.综合印象。

要求:形式不限。限时5分钟。

第六阶段:主持人宣布各队总分

第七阶段:由评委代表点评。并向礼仪风采大赛获奖队伍及“礼仪之星”

颁奖。

第六阶段:评委与参赛选手合影留念。

第七阶段: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十)评分规则(各队总分100分)

第一阶段为整体形象,不计入总分

第二阶段礼仪形象展示团体和“礼仪之星”展示各20分

第三阶段礼仪即兴演讲10分

第四阶段: 礼仪知识问答共40分

(1)必答题5个共20分

(2) 抢答题5个共20分

“礼仪之星”知识问答题5个,共40分

第五阶段礼仪情景短剧表演30分

(十一)奖项设置

团体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礼仪之星”:设冠军、亚军、季军各一名。

四川民族学院旅游系团总支学生会

2012年9月27日

第五篇: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可见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讲文明、重礼仪,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博爱小学一直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各方面,也许你会在上学进校门的一句“早上好”里听到,也许会在学生仪容仪表干净整洁中看到,也许会在课堂上学会倾听的坐姿上感受到……学校借助各种形式如:班会课、演讲比赛、经典诵读、定期检查、国旗下讲话等多种教育形式,来培养学生讲文明重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目的就是让同学们能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人。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文明礼仪伴我行》。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中华古人向来重视“礼仪”,把“礼仪”视为做人、做事、治国的基础。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就是说“文明礼仪”是做人的基础道德,是我们把事情做成功的基本条件,是国家和平安定的保证。当下,“文明礼仪”已经成为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基础道德标准,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得体、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

明荣知耻,让同学们修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直向善的心灵,是传承中华美德、历练现代合格公民良好素养的社会责任,是践行我校“为孩子未来奠基,为学生发展服务”办学理念的教育任务,也是我校“求真、向善、尚美、务实”校训的具体内涵体现,我校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系列活动,进一步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培养同学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为每一位同学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全体师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文明礼仪”对个人、对国家的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对同学们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绝大部分同学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也为社会所称道,远的不说,近一年来同学们在各种大型活动中都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文明礼仪的风采,都获得了最佳称赞,获得了领导的高度评价。这些无疑都证明了我校同学文明向上的主流。

但是,只晓得自己的长处,一味的自我满足,并掩盖自己的短处是愚蠢的,其结果必将导致浅薄,导致落后。我们的一些个别同学仪容不端、语言粗俗、主观霸道、自私狭隘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一些个别同学只讲自由个性不讲集体纪律公共规则,只想别人热情尊重自己,自己对待别人却是冷漠苛刻;我们的一些个别同学校内温文尔雅,校外自由散漫,粗人一个,家中霸气十足。在流动摊点上买东西,边吃边走,随地乱丢垃圾,在校园里也乱丢垃圾,很不文明。希望全体同学引以为戒,在校内校外都要讲文明礼仪,不能做违法的事。不要给家长、老师、学校的脸上抹黑。每位同学都要认真温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开展文明礼仪体验教育活动,通过“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活动、“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比赛活动、“文明礼仪之星”评选活动,让同学们在体验中知礼明礼,感悟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不断激励自己成长和进步。最近,我们全体师生备战5月7号的现场会,大家都热情高涨,要把我们港区小学的师生风采展现给国家领导人,展示给全国各地的领导,绝大部分同学练操特别认真,参与活动也很积极,这也体现了我们同学的高素质。相信,到时,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将是充满阳光和活力的、懂得文明礼仪的港区少年形象。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最后愿文明礼貌之风,永驻校园之内!

国旗下讲话:让文明礼仪之花处处盛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文明礼仪之花处处盛开。

我们中华民族素来就具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她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文化,而且也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更应具备礼仪修养,这不仅是现代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文明礼貌不仅能给社会、他人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

一直以来,我们杨滩小学的领导、老师们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努力为同学们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一天天在发展,环境一天天在改善。但是,同学们你们想过吗?学校要发展,形象要高大,光靠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你、我、他,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你一言,我一行,塑造出我们杨滩小学美丽的形象,每一位少先队员的举止言行展现的正是学校的品味,关系着学校的荣辱。要求每一位杨小学子做一个讲文明、知礼仪的好学生。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遇到师长、来宾,主动敬礼问好;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注意谦让,靠右行走,保障畅通;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见到纸屑随时捡;爱护公共财物,不乱写乱划„„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相互监督,共同促进。

播下一个动作,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现代社会中,“文明”二字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与文明交谈,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可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做文明的学生,更不是轻而易举的。这需要大家确定目标:用我们的口,礼貌地问好;用我们的手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努力营造一个宁静、有序、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校园。遥望明天,我们仿佛看到: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我们的校园更洁净了。

同学们,少先队员们就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生活、学习处处开满文明之花。

第六篇:走进民族节庆,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龙苑中学端午节主题活动

一、 设计背景

大量涌入的外来思想文化、急剧转型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等,对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必须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自强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端午节是民俗节庆之一,以此为载体,开发并运用民俗节庆中的教育内容使学生懂得要传承中华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二、 教育目的

1、学生了解端午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端午节相关活动的自觉意识。

2、学生通过参加端午系列活动,增强民族意识,升华爱国情感。

3、学生通过对中韩两个端午节比较,提高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识。

三、 活动意义

端午节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端午节食粽”蕴含着人们对屈原所代表一种中华民族高尚的人格的追求;“端午节龙舟竞渡”展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运动精神和力争上游的民族豪情;而“端午节插菖蒲、插艾蒿、喝雄黄酒”等习俗则表达了一个多民族国家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愿景,也彰显出一种热爱自然、天人合一的情怀。我校借助端午节开展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崇尚自然、强身健体,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锐意进取”的民族精神。

四、 实施过程

(一)准备工作

1、召开会议,告之专题活动主题,讨论如何开展活动并分配任务

2、准备相关资料和制作活动需要的道具

3、出一期相关内容的黑板报

4、召开第二次班干部会议,检查专题活动各环节落实情况

(二)活动流程

一、预备环节: 端午古诗词吟诵。

端午节,一个充满文化传统的节日,有太多迁客骚人为之倾倒,为之称颂。对端午节诗词的吟诵有助于学生走进端午,亲近端午,感受端午的文化气氛,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二、正式环节:

1、主人公Jacky登场,表演的形式向大家交代身份。(海外侨民第三代,趁回国探亲的机会回故乡探访故乡的端午节。)

2、主人公听说的四个端午节起源: 曹娥小品(见附件1) 杨震小品(见附件2) 屈原小品(见附件3) 勾践小品(见附件4)

让学生观看小品并对小品的真假做出评判。并有邀请的嘉宾(龙南七寸居委会的阿姨)做总结并再补充一个起源的传说。

在四个小品中,除了杨震这个小品,其余都是真的,再给同学补充两个起源的传说,一个是为了纪念清官——陈临,而不是杨震。另一个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军事家、谋略家伍子胥。这五个传说分别代表了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对祖国的忠义,对父母的孝顺,为官的清廉,成就事业的智慧以及困境中的奋勇。

3、端午节民俗传统大讨论:

我们学校学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请他们交流各自家乡过端午的风俗习惯,其中穿插以下环节,总时间约为25分钟。

(A)包粽子:比一比哪个班的粽子包的又好又快。 时间:5分钟 人员:每班两人 评委:居委会阿姨

(B)做香袋:教主人公做一个,大家一起动手做。 时间:约5到8分钟。

人员:每班两名代表上台教主人公,其余同学在原位自行制作。(来宾参与互动制作) 结果:展示制作成果。

(C)喝雄黄酒:用雄黄酒在大阿福额头上画一个王。 时间:约2到3分钟 人员:Jacky 结果:介绍民间曾经流传过的用雄黄在孩子额头上画“王”字。 (D)划龙舟:游戏模拟划龙舟。 时间:约6到10分钟 人员:每班两名代表。 裁判:Jacky 附:

龙苑中学学生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

初一(4)班

叶根生:

我的家乡是四川,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不能坐门槛的习俗。

初一(4)班

胡航:

我的家乡是重庆,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饺子的习俗。

初一(4)班

杜凯:

我的家乡是安徽,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挂艾草的习俗。

初一(4)班

林旭辉:

我的家乡是福建,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樱桃和赶鸭子的习俗。

初一(3)班

黄雪琳:

我的家乡是福建,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桑葚的习俗。

初一(3)班

薛晓熳: 我的家乡是辽宁,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做香囊的习俗。

初一(3)班 李菊梅:

我的家乡是四川,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七岁以下的孩子系五彩线,在节后第一次雨天才能取下的习俗。

初一(3)班

晏红:

我的家乡是重庆,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樱桃的习俗。

初一(3)班

张磊:

我的家乡是江西,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七吃汤圆的习俗。

初一(3)班

夏豪:

我的家乡是安徽,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百草水沐浴的习俗。

初一(2)班

刘轶群:

我的家乡是黑龙江,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五黄(黄瓜、黄鱼、黄鳝、黄酒、黄泥蛋)的习俗。

初一(2)班

杨莉莉:

我的家乡是安徽,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划龙舟的习俗。

初一(2)班

夏安娜:

我的家乡是安徽,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七岁以下的男孩佩戴符,女孩佩戴石榴花的习俗。

初一(2)班

孙莉莉:

我的家乡是安徽,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煮鸡蛋的习俗。 初一(2)班

张雯:

我的家乡是安徽,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放风筝的习俗。

初一(1)班

沈忆春:

我的家乡是上海,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用蜂蜜腌制的玫瑰花瓣的习俗。

初一(1)班

薛飞:

我的家乡是上海,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樱桃的习俗。

初一(1)班

陆俊合:

我的家乡是上海,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粽子的习俗。

4、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师生共同完成号召大家一起行动的倡议书。

通过与韩国国民保护端午节行为的比较,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文化,保护传统的民俗节庆,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让学生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提出倡议。

附:

倡议书

中国,一个源远流长的国度,有着太多的文化,太多的瑰宝——它们或是以佳作传世,或是以经典留名,或是作为风俗节庆深深扎根于每代中国人的心里。端午节正是这些风俗节庆之一。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必须把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代代地传下去!

我倡议:

一、让我们从我做起:

1、多去博物馆了解传统习俗知识,再告诉别人。

2、利用校园网,做双语的端午网页。

3、利用软件制作动画,让孩子也能接受。

4、学习老艺人的民俗手艺,并发扬光大。

5、帮助发宣传单。

6、邀请孤儿、孤老共度佳节。

二、请我们的家庭、社区、学校众人拾柴:

1、创作民俗节庆歌曲。

2、开设关于民俗节庆的兴趣小组,并评选小能手。

3、印发宣传单,来介绍民俗节庆知识。

4、开展多种活动,如做香袋等。

5、艺人可以开办学校,教其他人。

6、开展主题班会,搞各式活动。

三、请我们的政府再接再厉:

1、开发粽子的新口味等,让更多人喜欢它。

2、制作民俗节庆的吉祥物。

3、多举办民俗节庆的博物馆、主题公园、度假村等,扩大世界知名度。

4、建立专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频道。

5、将民俗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6、政府营造民俗节庆的过节气氛,如龙舟大赛、做月饼、总字形状的宣传花车游行等。

让我们关注传统文化,关注民俗遗产,为共筑精神家园,建设和谐社会,传承华夏之光,启迪现代文明添砖加瓦。

5、活动结束,总结:

中国在其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阔,民俗节庆只是它浩瀚江海中的一支涓涓细流。而正是这支永不枯竭的细流至今依然浇灌和渗透着。传统并不等于过时,传统文化也不会如日落西山而光芒不在,关键是在于我们如何将它们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并且发扬光大。我们不能只是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历史文物“保护”起来,更不能视之如敝履,犹恐扔之不及,我们需要的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担负起这一份责任。

上一篇:脑梗塞查房护士长总结下一篇:美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