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

2022-04-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是我们反思自身、了解自身、明确目标的重要方式,通过编写的总结报告,我们可以在工作回顾中,寻找出自身的工作难点,掌握自身的工作优势,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论文[范文模版]

浅谈小学语文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开发区西尚璧小学

唐建芳

素质教育理论提出: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一、 在组织教学上德育渗透

新课导入环节上适时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寓德育于潜移默化之中在上课前三分钟,我总是让学生讲小故事,并说出这个故事蕴涵的道理,让他们受到思想教育。然后让学生齐呼班训,振作精神激励自己刻苦学习不断奋进。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净化了学生的心灵,渗透了德育教育。

二、课堂上积极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渗透意图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字、词、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读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在利用教材进行渗透时,既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又要设计好巧妙的渗透方法,使学生在接受课文知识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不可能仅靠课堂上进行。

在语文学习中,同学们要接触一些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注意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阅读练习文章,使学生获益匪浅。教完《只有一个地球》,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作业一收回,我就感到了同学们的用心良苦。有的画了一幅爱护环境的宣传画,有的写了一首赞美地球妈妈的诗,有的写了一篇文章„„当我把他们的作业发下去让他们互相学习时,同学们非常活跃,最后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这节课在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都是她的孩子”的歌声中结束。此后,我发现有些同学个个都当起了环保小卫士,时时处处注意保护环境。

三、教学日常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作为教师,除了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顽强的意志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以自己至诚至真至爱的人格力量引领学生走向道德光辉的顶点。

四、引导学生对照感悟

运用比较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应该谴责。

五、在课外阅读中渗透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六、在语文课外活动渗透教育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五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错的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故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七、教师自身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总之,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开辟各种渠道,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到课外活动中,也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只要我们有了渗透德育的教育意识,在常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积极去探索就会有丰富的收获。我们要善于捕捉时机,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为丰富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第二篇: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论文

语文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一、课堂上积极渗透

在读中感悟。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言文字是情的载体。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字、词、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读中受到“涧物细无声”的教育。有时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还需教师范读,使学生人情入境。

二、引导学生对照感悟

运用比较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应该谴责。

三、在课外阅读中渗透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四、在语文课外活动渗透教育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五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错的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故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五、教师自身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总之,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开辟各种渠道,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到课外活动中,也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第三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德育渗透计划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因此,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学习的辨证统一,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面重要任务;同时德育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生活的教育;领悟课文内容,提高思想觉悟。

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受到各方面思想和情感的熏陶,在学习中不管做什么事要有恒心,有毅力。集中精力去做。启发学生热爱科学,大胆实践,并激励学生树立为国昌盛的思想。训练组 德育渗透内容

一 本组课文主要反映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加强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二 这组课文大多数是赞扬人物的优良品质的,从文中的人和事中受到启发教育,提高道德修养。

三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受到勤奋学习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四 教学本组课文,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生活,领悟课文内容,提高思想觉悟。

五 学习本组课文,教育学生树立以苦为乐的思想,并树立与困难作斗争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坚定决心。

六 这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学中教育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破除迷信,并学会做事要恰到好处。

七 学习本组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红军战士的无畏的精神,并教育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出合乎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八 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学习这组课文,可以使学生受到各方面思想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教育教学中不管做什么事要有恒心,有毅力。集中精力去做。启发学生热爱科学,大胆实践,并激励学生树立为国昌盛的思想。所以本学期根据语文学科内容,向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 使学生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

2、 使学生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虚心学习别人长处,待人宽容。

3、 教育学生珍惜时光,开展种植活动,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4、 使学生懂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增强爱父母,回报父母的意识。

5、 学习张衡热爱科学,刻苦钻研,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

6、 学习雷锋精神,做诚实、勤劳、爱学习和关心别人的孩子。

总之,德育教育要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融化贯通与各课当中,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进步

第四篇:语文德育渗透总结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

1、通过入学教育,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并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2、通过观察图画、认读字句、诵读拼音中的儿歌,知道天安门是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激发热爱首都的感情;懂得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爱台湾小朋友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要有礼貌,爱护花草树木等。

3、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懂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喜爱祖国的文字;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感受世界上最珍贵的母爱,学做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孩子,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同时培养学生从小就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4、通过诵读儿歌、古诗,懂得要保护动物、爱护树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产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知道江南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

感情。

总之,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者要因材施教,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五篇:语文德育渗透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语文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

五(6)、(9)

江爱华

本学期,我教授两个班的语文,在德育渗透教学当中收获不少。班上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大部分爱读书,勤奋学习,有上进心,自觉性非常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作业拖拉,行为习惯欠佳,不爱看书,还需老师深入了解学生,严格要求,达到学习与品德全面发展的目标。就此,我把本学期的德育渗透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

能更具体、形象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如《窃读记》渗透了多读书对我们精神的成长很重要,《钓鱼的启示》告诉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做人的道路,需要我们去领会。《狼牙山五壮士》渗透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真挚情感,确保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小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对于优美的文学作品,即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例如在学《最后一分钟》这篇

课文时,在学生感受侵略者占领香港的民族耻辱的同时,我们会顺势教育他们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努力学习,为国家建设出力。又如:在学习《学会看吧》的时候,我们除了教育学生要理解母亲这种特殊的爱的表达方式,更要学习小作者的那种独立锻炼自理能力,并理解母爱。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中,有关于汉字的只是,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字体的变化,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在教务处或德育处举行的各种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同时在班上也偶尔进行一些小的语文活动,如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等,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涉过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2013-12-10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内容摘要: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语文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正如教书育人一样,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文通过抓住课前三分钟演讲、创造学生情感投入的时机、精心设计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以及充分利用各类语文活动这四方面来叙述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演讲 时机 设计 活动

语文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正如教书育人一样,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呢?我现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感受、做法总结如下:

一、抓住课前三分钟演讲

我在每节语文课上正课之前,都会让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的说话训练。有时让学生讲述成语故事。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涵了丰富的哲理,是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极佳的教材。学生讲完故事后,我并没有简单的一带而过,走过场了事,而是让其他学生评论该成语讲述的道理或对自己的启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如“孟母三迁”、“水滴石穿”、“自食其言”等成语教会了学生不要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做事要持之以恒、做人要重诚信等做人的道理。有时让学生评述社会生活中的事件。我抓住这个时机,启发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这个世界。

二、研究教材,创造学生情感投入的时机

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教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语文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品质教育的因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1、结合教材内容,陶冶爱国情操

江泽民在200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且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每篇课文都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盖的原则。小学语文课的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科学思想、审美情操„„,但每篇都有其侧重点。教师只要通过字、词、句辐射,深究课文的内在思想性,使学生由技能的学习提高,直至思想的升华。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上课伊始,通过颐和园的全景图投影,配以录音机播放的柔和优美的曲子,学生们的情感被牵动了,随即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边听朗读,同时重点思考作者从几方面观察颐和园美丽景色,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有关词句。课文的朗读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学生们的情感已完全融合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当学生们对“美丽”有了身临其境的认识后,我又进一步问学生:“你喜欢颐和园吗?为什么?”并结合彩图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们此刻已经产生对颐和园景致的向往和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性才能的热爱。我借此时机,介绍了颐和园遭八国联军破坏的历史。简单介绍了北京还有一座比颐和园规模更大,景色更加瑰丽的圆明园,遭到八国联军的毁灭性破坏,这既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又使他们沉浸在“我们的祖国多么壮丽”的遐想之中。

2、体会故事之美,激发英雄主义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凡为文以意为主”。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渗透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忧国爱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许多革命先烈、革命领袖人物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动人故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如《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丰碑》、《再见了,亲人》等。学习这些课文时,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等语句,让学生细心品词赏句,用心灵感悟英雄人物的爱国激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在故事情节中升华他们的英雄主义。学习此类课文时,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加上点拨,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人物高尚情操,从中汲取力量,受到感染。

三、精心设计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1、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能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有时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由于入不了“境”所以不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创设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好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一样。让学生与作者能够产生在情感上的“亲”,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到入境悟情。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展现情境,有音乐渲染情境,有画面再现情境,有感人故事唤起情境„„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水平去考虑创设情境,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如在上《小珊迪》这节课时,教师先播放一首符合课文情调的歌曲,在课堂上制造出一种“十分悲惨”的气氛。然后教师再用语言导入正课。这样就很容易唤起了学生对同龄人——小珊迪的美好情感,引起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讲课文时,教师可以作两个“情境”设计:用语言配合课文插图描绘出在小利比的话中,小珊迪被马车撞伤,车夫扬长而去的惊心动魄场面和小珊迪临死前的悲惨情景。向学生再现这些感人的场面后,让他们自己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美好的品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冷暖,并认清资本主义社会吃人的、黑暗的本质,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巧妙设计问题,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好,有启发性就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学生的认识。亚里斯多德曾有句著名的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所以教师在讲授课文的同时,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课文中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问就可以起到深化学生对课文认识的作用。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当学生学到邱少云被熊熊烈火包围这一段时,思绪就会如海水一样翻滚的。这时候教师就要抓紧时机,巧妙地设计问题:“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也不动?”,“他怎么能做到一动也不动的?”,“假如他动了后果会怎么样?”等等。面对这一个个问题,学生就对问题的答案产生兴趣,这样就要积极地开动脑筋。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到邱少云是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才会自觉严格遵守纪律并英勇献身的。由此可见,巧妙地设计问题就能揭示蕴含在课文深层次德育因素的内涵。

四、充分利用各类语文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对学生产生道德影响的途径之一,也是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途径之一。行为习惯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训练。比如我在上阅读课时,以“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举行读书报告会,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这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又让学生受到了课外书中正面人物思想言行的影响与熏陶。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德育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才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使语文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真正的水乳交融,齐头并进。

上一篇:小组组长总结下一篇:校外生产实习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