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pda使用

2023-0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医疗pda使用

家用医疗器械使用的自主学习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医疗器械的市场越来越大。医疗器械营销员是指导人们正确使用家用医疗器械的主要技术人员,其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对在中职学校医疗器械商品学家用医疗器械使用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家用医疗器械;使用;自主学习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大。在慢性病管理和亚健康状态改善上,家用医疗器械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销售量不断增加,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也日渐增多。根据2016年度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全国上报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中,按涉及实际使用场所统计分析,使用场所为“家庭”的报告37,343份,占11%;按医疗器械产品名称统计分析,报告数量排名前十位的无源医疗器械中,家用医疗器械如玻璃体温计、医用胶带榜上有名;报告数量排名前十位的有源医疗器械中,家用医疗器械如电子血压计、血糖仪、电子体温计也不缺席[1]。从报告数据看,家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容忽视,其发生的原因大多数与消费者不能正确使用有关。中等职业学校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医药商品销售,直接面对消费者,正确指导消费者使用医药商品是学校专业培养的目标。

一、创可贴使用的教学

(一)创可贴使用理论教学

创可贴是由涂胶基材、吸收性敷垫、防粘连层和可剥离的保护层组成的片状或成卷状物品。创可贴按医疗器械管理类别分两类,第一类创可贴,非无菌提供,一次性使用,主要用于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等浅表性创面的急救及临时性包扎;第二类创可贴,无菌提供,一次性使用,主要用于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等浅表性创面的护理。

(二)创可贴使用自主学习

情景预设:猫狗咬伤、铁钉扎伤、手指关节擦伤、手指非关节擦伤。

自主准备:第一类创可贴和第二类创可贴、生理盐水、消毒酒精、医用棉签。

自主操作:学生分为2人一组使用创可贴处理不同性质的伤口。

自主评价:主要问题有猫狗咬伤、铁钉扎伤使用创可贴处理;使用创可贴前未对伤口进行处理;创可贴粘贴不牢固特别是手指关节处;创可贴粘贴过紧。

引导分析:猫狗咬伤和铁钉扎伤不能使用创可贴处理,因为有感染狂犬病病毒和破伤风杆菌的风险,应去医院处理;使用创可贴前应对粘贴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否则易会出现粘贴不牢或感染;创可贴用于手指时,由于手指活动频繁,如果粘贴不当,创可贴易脱落,正确贴法是使用前将创可贴两端沿中線剪成燕尾型,粘贴手指非关节处时燕尾向创可贴中间弯曲粘贴,粘贴手指关节处时燕尾向创可贴两端弯曲粘贴;创可贴不宜粘贴过紧,特别是用在手指或脚趾部位的时候,否则易发生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引导拓展:感染风险很小的伤口,如擦伤,一般用生理盐水清洁处理伤口,不宜使用消毒酒精处理。第一类创可贴主要用于应急处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第二类创可贴主要用于非慢性浅表性创面的护理,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1天。创可贴浸湿后宜及时更换。另外,要特别注意含药的创可贴,是按药品管理的,如苯扎氯铵贴。

二、拔罐器使用的教学

(一)拔罐器使用理论教学

拔罐器通常由负压源和罐体等组成,通过负压源使罐体内产生负压,从而吸附在肌肉上,用于拔罐疗法。拔罐器负压产生方式分为两类,手动拔罐器,按第一类医疗器械管理;电动拔罐器,按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2]。家用拔罐器一般采用手动拔罐器,如真空拔罐器、玻璃火罐。

(二)拔罐器使用自主学习

自主准备:真空拔罐器、消毒酒精、医用棉签。

自主操作:学生分为2人一组使用拔罐器。

自主评价:主要问题有拔罐前未仔细检查拔罐部位;使用的拔罐器有残角破口;不同部位采用同样口径的拔罐器;真空吸力掌握不好。

引导分析:拔罐前应仔细检查拔罐部位有无伤口,伤口不宜采用拔罐疗法;拔罐器有残角破口会划伤皮肤、漏气;应根据体表面积大小选用适宜口径的拔罐器;应把握好负压吸力大小,太小拔罐器不能很好地吸附于体表,太大会导致拔罐部位过度瘀血。

引导拓展:拔罐疗法主要是通过机械刺激、负压和温热作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人体局部微环境,起到医疗和保健作用。拔罐疗法常用于腰背痛、颈肩痛、落枕、感冒、消化不良、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等常见疾病。拔罐疗法有抽气法、火罐法和水罐法。拔罐运用的方法有单罐、多罐、闪罐、留罐、推罐等。

三、血糖仪使用的教学

(一)血糖仪使用理论教学

家用血糖仪按其工作原理分为电化学式和光化学式两类产品。目前最常用的是电化学式血糖仪,其特点是测量精度高,不易受污染[3]。血糖仪需要与配套的血糖试纸配合使用,用于定量检测全血葡萄糖浓度。一次性末梢采血针通常由针、针柄、保护套等组成,无菌提供。采血笔通常由主体、弹击机构、调节套等组成,与一次性末梢采血针配合使用,用于采集末梢血。血糖仪、血糖试纸、一次性末梢采血针按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采血笔按第一类医疗器械管理。血糖检测方法是有创伤的,需注意被测者对采血的心理感受及感染防范。

(二)血糖仪使用自主学习

自主准备:血糖仪、配套试纸、一次性末梢采血针、采血笔、消毒酒精、医用棉签。

自主操作:学生分为2人一组互相进行血糖检测。

自主评价:主要问题有配件未正确安装;血糖试纸使用不规范;采血不规范;采血用品未按医疗垃圾规范处理;测试者手指被一次性末梢采血针刺伤。

引导分析:血糖检测是一种有创伤的、涉及物品较多的、操作要求较高的生理参数检测方法。电池正负极装反、调码卡装反导致不能开机;使用血糖试纸时未注意其有效期,血糖试纸插入测试口一端装反或反面插入,血糖试纸取出后未及时使用;一次性末梢采血针不能正确安装,采血深度调节不当导致不能采血或出血量过大,采血部位选择不当导致被测者疼痛明显,采血前消毒酒精未挥发完全即采血导致测量结果误差增大;在安装和拆除一次性末梢采血针时不仔细导致被针刺伤;对血糖检测安全风险意识淡薄,任意处置一次性末梢采血针和血糖试纸,导致血源感染风险增加。

引导拓展:血糖检测程序可简单分三步,第一步是一次性末梢采血针装入采血针并根据被测者采血部位皮肤厚度调节采血深度;第二步是比对血糖试纸标签上的条码与调码卡上的条码是否吻合,若吻合则将调码卡插入血糖仪调码测试口,插入血糖试纸开机;第三步是采血手指消毒,待干后在手指指腹侧面扎针,轻轻从指根挤压手指,抹去第一滴血后,挤出第二滴血,用血糖试纸吸血端吸血,待采血成功提示音响时停止采血,血糖自动检测,倒计时结束显示血糖检测结果。血糖检测结束后应立即记录血糖测试值。如果不熟悉血糖检测程序可用质控液进行模拟测试。如果怀疑血糖仪检测结果不正确时用质控液进行测试。家用血糖仪只用于监测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的效果,而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也不能作为治疗药物调整的依据,因为糖尿病不能只依靠血糖值确诊。另外,家用血糖仪的血样是全血,而糖尿病确诊参考的是血浆血糖值,因此家用血糖仪准确度也较低[4]。

上述教学实践表明,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用于家用医疗器械使用的教学过程是先由教师简单讲解家用医疗器械产品的原理、结构组成及分类,随后由学生自行准备器材并自行操作使用,操作完毕由学生自主评价在自主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最后由教师引导分析和引导拓展。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家用医疗器械使用的教学模式效果更好,表现为学生兴趣高,主动性强,印象深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2016年度)[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7-05/10/content_5192397.htm,2017-05-10.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目录[Z].2017.

[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血糖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

[4]ISO 15197.体外诊断检测系统——用于糖尿病管理的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Z].2013.

作者:王军

第2篇:医疗服务使用不公平影响述评

摘 要:人口老龄化、疾病普遍化以及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等外部环境不可逆的变化,内在要求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从传统的计划体制走向市场体制。在这种渐进式改革过程中, 重视市场在医疗领域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公平,不能推卸政府在卫生筹资中的责任,而寻找最优的量化比例已成为卫生领域的重要议题。因此,政府卫生支出对医疗服务使用不公平的作用机制和政府应以何种比例介入医疗服务市场缓解医疗服务使用不公平问题研究,对我国卫生体制改革中的筹资结构转型及医疗服务领域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将对医疗服务使用不公平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述评,以期挖掘新的研究方向。关键词:医疗服务使用不公平 医疗服务市场 政府卫生支出医疗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公平,经济学界对于公平性研究的定位还存在差异。俞卫认为目前对广义分配公平主要集中于三种理解:分配时保证可及性公平、按需要分配和为了健康公平而分配。对于可及性公平,学术界存在很大争议,这使得许多学者刻意回避此类研究,而转向其他维度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亦无意对公平性概念进行辩驳,因此,转而对医疗服务使用不公平进行实证分析。一、医疗服务使用不公平的测量医疗服务使用的公平性,一般指水平公平,即不管人们的收入如何,有相同医疗需求的人得到了相同量的治疗。起初Wagstaff通过回归方程来检验医疗服务使用不公平性的存在,思路是按照收入水平将因变量即医疗服务使用量分成两个组,反映医疗服务的需要即是否患病作为自变量,两组之差反映出由收入水平不同所带来的差距,其中反映由需要不同形成的差距为合理差距,剩余即为不合理差距,即为水平不公平。后来为了比较时序和空间差异,Wagstaff引入了两种测量不公平程度的指数,即直接标准化集中指数和间接标准化集中指数。其中集中曲线是按收入排列的累积人口分布对应的积累医疗服务量,相应的系数即为集中系数。集中系数(CI)为正表明水平不公平偏向于富裕阶层,反之亦反。标准化是指剔除收入和非收入因素以后,预期需要的医疗服务使用量。由于前者需要利用分组数据且会受分组数量的影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更倾向于使用后者衡量医疗服务使用的不公平性。这种测度方法为今后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解垩、齐良书分别利用CHNS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均发现城乡间集中系数显著为正,即我国存在亲富人的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李玉娇利用2012城乡居家养老服务调查的横截面数据,结果发现我国整体的集中指数亦为正,即中国整体医疗服务使用更倾向于发达地区。Allin等认为在相同的需要下,相较于较弱社会经济状况(SES, socioeconomic status)而言,处于较高社会经济状况的人更容易获取医疗服务。可见,根据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来看,对于亲富人的医疗服务不平等问题已达成共识,换言之,发达地区较不发达地区、城市较农村更容易获取医疗服务。二、医疗服务使用不公平的影响因素大多数学者在测度医疗服务使用不公平程度之后,会对形成这种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这些因素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需要因素,即由于自身需求的影响,包括年龄、患病种类和性别等;二是非需要因素,即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域的可及性、教育程度、医疗保险和职业等;三是决定性因素,即直接影响居民的支付能力,即居民可支配收入。当后两者对医疗服务使用的不平等占主导地位时,会出现地区和城乡间的不平等差距越拉越大。不幸的是,国内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除了极少数欧洲国家外,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均存在明显的医疗服务使用不公平现象。熊跃根利用2013年Charls的数据实证发现,收入和非需要因素对医疗服务利用差异起决定性作用。国内外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收入是医疗服务使用不平等的主要影响因素。李玉姣利用2012城乡居家养老服务调查的横截面数据发现,发达地区老年人及其子女的收入对老年人医疗服务使用的贡献度达到72%。解垩利用CHNS横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因素对于医疗服务使用不平等的贡献率在0.13到0.2之间。Elwellsutton T M等利用2003-2008年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的数据,对来自中国最富裕省份的30499名成年人的调查研究发现,收入对慢性病治疗不平等的影响程度最大。三、述评关于医疗卫生领域的公平性概念还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本文像大多数学者一样,回避对公平性问题的讨论,而是转向从医疗服务使用不公平维度来进行研究。学者研究多集中于医疗服务使用不公平的测度、成因及效应,对于如何缓解医疗服务使用不公平问题研究仅限于用实证方法检验供给侧、需求侧及规制等对医疗服务使用不公平的影响。从2003年开始,随着中国公共财政在医疗领域责任的强化,到2009年“新医改政策”的正式出台,表明我国医疗筹资结构正处于转型阶段,即政府卫生支出在筹资结构中占例逐渐升高。而这种转型会释放居民对医疗服务使用的需求,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在医疗服务领域中的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但从国际比较来看,虽然在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公共财政在卫生领域的投入有所加大,但政府卫生支出规模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并且较发展中国家而言,也仅高于印度、越南和朝鲜,低于其他同期发展中国家。杨亮运用基尼系数方法测算出政府卫生支出在区域、城乡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高于农村,且这种空间差异有逐步扩大的趋势。程琳等认为人口老龄化程度、人均GDP、财政分权等社会、经济和政策变量是影响政府卫生支出的主要因素。张仲芳等认为在财政分权的政策背景下,医疗卫生领域的责任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由于地方经济实力和人口结构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了政府卫生支出的地区差异。顾雪兰等认为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在短期内,政府对健康的投资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挤出作用,而从长期来看,政府卫生投资可以通过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进而带来经济增长。唐齐鸣等刻画了政府卫生支出与卫生总费用的关系,他利用弹性概念证明新医改后我国卫生总费用的政府支出弹性较改革前仍处于较低水平且保持相对稳定,进而提出应注重提高政府卫生支出效率的建议。俞卫等利用微观调查数据证明政府对新农合的支出有利于化解农民重大疾病的经济风险,但由于居民健康受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发现新农合与农民健康存在显著关系。李梦斐等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证明了并非政府卫生支出越多,居民在医疗上的负担就越轻,即解决“看病难”不能单纯依靠政府的大量投入。由此可知,鲜有学者对如何缓解医疗服务使用不公平进行系统性研究。同时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即政府通过卫生支出的方式干预医疗服务市场,因此学者多集中于对政府卫生支出的成因与效应进行探讨。由此可知,很少有学者将政府行为与医疗服务使用不公平置于同一理论框架下进行系统性研究,更缺少对缓解医疗服务使用不公平的政府卫生支出合理区间的探讨。参考文献:[1]俞卫.卫生经济学专题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104页.[2]王绍光,何焕荣,乐园.政策导向、汲取能力与卫生公平[J].中国社会科学, 2005(6):101-120.[3]赵杨,冯宇彤,陈琳,等.老年人群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7, 10(2):74-80.[4]Wagstaff A,Van D E,Paci P.On the measurement of horizontal inequity in the delivery of health care.[J].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1991, 10(2):169.[5]Wagstaff A,Doorslaer E V.Measuring and Testing for Inequity in the Delivery of Health Care[].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2000, 35(4):716-733.[6]解垩.与收入相关的健康及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研究[J].经济研究, 2009(2):92-105.[7]齐良书,李子奈.与收入相关的健康和医疗服务利用流动性[J]. 经济研究, 2011(9):83-95.[8]李玉娇.城乡差异、就医惯性与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J].西北人口, 2016(2):5-10.[9]Allin S,Grignon M,Le G J.Subjective unmet need and ut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in Canada:what are the equity implications?[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10,70(3):465-472.[10]Doorslaer E V,Jones A M.Income-related inequality in health and health care in the European Union[J].Health Economics,2004,13(7):605-608.[11]熊跃根,黄静.我国城乡医疗服务利用的不平等研究——一项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学刊,2016,38(6):62-76.[12]Elwellsutton T M,Jiang C Q,Zhang W S,et al.Inequality and inequity in access to health care and treatment for chronic conditions in China:the Guangzhou Biobank Cohort Study.[J].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2013,28(5):467.[13]楊亮.中国政府卫生支出的问题与对策[D].武汉大学,2012.[14]程琳,廖宇岑.地方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J].中国卫生经济,2015,34(1):16-18.[15]张仲芳.财政分权、卫生改革与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测算与实证[J].财贸经济,2013,34(9):28-42.[16]顾雪兰,刘诚洁.健康投资与健康经济增长的双重效应[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7,(03):22-30+108.[17]唐齐鸣,马一.政府卫生支出与卫生总费用的时变关系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2014,33(12):53-54.[18]李华,俞卫.政府卫生支出对中国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13(10):41-60.[19]李梦斐,李士雪,徐凌忠,等.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政府卫生支出对个人卫生支出的效应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6,35(1):48-49.

作者:江瑾钰

第3篇: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管理

【摘要】 目的 为了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新法规。方 法:阐述新法规对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管理的具体要求和相关知识。结果与结论:新法规加强了管理,但是不能忽视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

关键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法规

文献标识码:C

narcotics of the medical treatment organization , psychotropic substances use and management

[

METHODS:: To explain new regulation concrete requirement and relevant knowledge to narcotics of the medical treatment organization , psychotropic substances use and management.

RESULTS & CONCLUSION:: The new regulation has strengthened management, it is the basic human rights but can't ignore and dispel pain .

新法规的出台,给我们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困惑。我在市卫局医政处参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审批工作中,通过和各医院医务人员的接触,了解到了他们对新法规不是不了解,就是对法规的理解上有误区或不全面,我在这里仅就法规内容作以归纳和大家共同清晰一下思路。

1.总论

新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法规部份一共涉及一部大法,也就是国务院二○○五年八月三日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1]三个规定,也就是二○○五年十一月二日卫生部印发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2]二○○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卫生部印发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3]二○○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4]二个通知,也就是二OO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购买、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有关问题的通知》、[5]二○○五年十一月三日卫生部印发的《关于做好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培训和考核工作的通知》;[6]及一个目录,就是二○○五年九月二十七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共同公布的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7]

2.分述

2.1 首先要明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我国生产及使用的品种目录中包括麻醉药品21种、一类精神药品6种、二类精神药品24种。麻醉药品为:可卡因、罂粟秆浓缩物、二氢埃托啡、地芬诺酯、芬太尼、美沙酮、吗啡、阿片、羟考酮、哌替啶、罂粟壳、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蒂巴因、布桂嗪、可待因、复方樟脑酊、右丙氧芬、双氢可待因、乙基吗啡、福尔可定;一类精神药品为:丁丙诺啡、氯胺酮、马吲哚、哌醋甲酯、司可巴比妥、三唑仑;二类精神药品为:异戊巴比妥、布托啡诺及其注射剂、咖啡因、去甲伪麻黄碱、安钠咖、地佐辛及其注射剂、喷他佐辛、阿普唑仑、巴比妥、氯氮卓、地西泮、艾司唑仑、氟西泮、γ-羟丁酸、劳拉西泮、甲丙氨酯、咪达唑仑、纳布啡及其注射剂、硝西泮、匹莫林、苯巴比妥、唑吡坦、扎来普隆、麦角胺咖啡因。与旧目录相比做了一些调整,例如:布桂唪由精一调入麻醉药品,三唑仑、氯胺酮按精一管理,原精一药品咖啡因、安钠咖调入精二。所以对新目录明确掌握是首要的。[7]

2.2 新法规涉及的新内容很多,也都很重要,但我想重点强调一下与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管理最息息相关的两部法规,那就是《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下面我就以《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为主线,中间结合其它法规与大家谈一下。

2.2.1 管理机构和人员:明确规定了各岗位人员的责任,日常工作由药学部门承担。及以对此类药品管理的重视程度,列入本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

2.2.2 采购、储存:购买药品付款应当采取银行转帐方式。双人验收记录双人签字。仍实行五专管理,专库应当设有防盗设施并安装报警装置;专柜应当使用保险柜。专库和专柜应当实行双人双锁管理。专用账册的保存期限应当自药品有效期期满之日起不少于5年。

2.2.3 调配和使用:医院在门诊、急诊、住院等药房设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周转库(柜),库存不超过本医院规定的数量。周转库(柜)应当每天结算。门诊药房应当固定发药窗口,有明显标识,并由专人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调配。执业医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专用处方。具有处方权的医师在为患者首次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时,应当亲自诊查患者,为其建立相应的病历,留存患者身份证明复印件,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院内使用,或者由医院派医务人员出诊至患者家中使用。使用麻醉药品非注射剂型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患者每4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麻醉药品非注射剂型和第一类精神药品需要带出医院外使用时,具有处方权的医师在患者或者其代办人出示下列材料后方可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一)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二)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身份证明;(三)代办人员身份证明。医院应当在患者门诊病历中留存代办人员身份证明复印件。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为一次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控缓释制剂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为癌痛、慢性中、重度非癌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特殊管制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用量,药品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用量,药品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麻醉药品处方至少保存3年,精神药品处方至少保存2年。医院应当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专用帐册的保存应当在药品有效期满后不少于2年。医院购买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只限于在本机构内临床使用。

2.2.4 安全管理:必须配备保险柜,门、窗有防盗设施。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库应当安装报警装置。门诊、急诊、住院等药房配备保险柜,药房调配窗口、各病区、手术室配备必要的防盗设施。医疗机构应当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统一编号,计数管理,建立处方保管、领取、使用、退回、销毁管理制度收回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空安瓿、废贴由专人负责计数、监督销毁,并作记录。医疗机构发现被盗、被抢、骗取、冒领药品时,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相关知识

通过上述归纳,我相信大家对新法规一定增进了认识。但是要做好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工作,还要了解以下相关法规:《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试行)》。以及相关知识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癌痛、急性疼痛和重度慢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医源性药物依赖的防范与报告、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从而从更多的方面了解疼痛和麻醉药品的相关使用知识。认识到疼痛不仅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疾病。镇痛药物应用原则:(1)以口服给药为主要途径;(2)按时给药,不应痛时才给药;(3)三级阶梯给药,不是都从一级开始,而是属于哪个级别就从哪个阶梯开始,应遵循WHO的疼痛评分1-3分轻度疼痛,可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如: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酮洛酚等,4-6分为中度疼痛,可给予短效或弱吗啡类药如: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缓释片等,7-10分为重度疼痛,有强吗啡药如:美施康定片多瑞吉等;(4)个体化给药,就要达到患者疼痛完全消失的效果。应适时给药是指在疼痛开始阶段就给予药物止痛,不要等到恶化后再给药。正视度冷丁的不良反应。

4.结语

新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旧法规的废除,加强了管理是一种进步。但是各类数据表明,我国现阶段疼痛患者得到的止痛药量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说明我国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管理还处在落后阶段,这与国际上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的倡导还相距甚远,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要从成瘾恐惧中解放出来,还需要很长一段过程。法规是把双刃剑,既要确保防止麻醉药品流入社会成为毒品,又要简化疼痛患者领药手续,满足疼痛患者对止痛的需要。合理处理好两者关系应该作为我们今后制定法规的宗旨。但是不管怎么说,新法规的出台证明了我们在向好的方面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2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2.卫医发〔2005〕421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

3.卫医发〔2005〕436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4.卫医发〔2005〕438号,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5.卫医发〔2005〕430号,关于医疗机构购买、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有关问题的通知.

6.卫办医发〔2005〕237号,关于做好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培训和考核工作的通知.

7.国食药监安[2005]481号,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

作者:邢 雷 张 洁 于晓辉

第4篇:PDA使用

如何使用PDA执行输液医嘱

PDA的使用能够更好的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更准确的执行医嘱。让护士把更多的时间还给病人,让病人得到更优质、安全的照顾。那么我们如何使用PDA才能使医嘱得到更准确、有效、及时的执行呢?

我们的输液医嘱分为两大类:临时医嘱和长期医嘱。 一 长期输液医嘱的执行

1 长期医嘱由于是医生提前就开好的,比较有计划性,可以在8:30左右配置好。所以第一组液体的执行,应在病人输注液体时查对扫描,如有疑问及时核实。

2 由于我科病员输液量大,药物种类多,所以其他病人第一组液体还未完,前面的病人要开始输注第二组液体了。为了病人第二组液体准时、安全的输入,我们不能待所有病人的第一组液体静脉通道建立完成后才执行第二组液体。

3 之后的液体应按照输入的时间准时扫描执行医嘱。 注意事项:(1)由于病人输液组数多,执行的过程中难免有扫描不及时的时候,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在电脑上修改时间执行,要求100ml普通液体执行时间至少间隔15分钟以上,250ml及500ml液体以此类推。(2)由于我科病员要做到计划出院难度较大,易出现出院当天病人液体已准备好,但医生临时停止的情况,这种除与医生及时沟通外,应提醒医生补开临时有药医嘱。(3)同样是出院的病人,如果病人液体未输完但已经结账,这样就出现了医嘱未执行完的情

况。所以出院病人应注意在结账前执行完所有的医嘱。 二 临时输液医嘱的执行

1 当医生通知我们有临时输液医嘱时,及时打印输液条码,以保证准时执行医嘱。

2 其他与长期输液医嘱的执行相差无几。

注意事项:临时医嘱由于开医嘱时间的灵活性,与长期医嘱相比更容易执行掉,所以建议使用医嘱通知单。

PDA的使用是医嘱的一种新型执行方式,任何新的方式的诞生都需要大家一个适应的过程,一开始使用难免会遇到诸多问题,希望在使用的过程中各位老师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探讨,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我们会体会到它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第5篇:PDA使用协议

NO.1

PDA、POS机设备使用协议

甲方:宅急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有效提高取派速度,推广信息化设备应用,经决定,由甲方购买PDA、租赁POS机,乙方负责推广使用,为保证设备有效使用,特拟定协议如下,甲、乙双方需共同遵守:

一、甲方负责PDA(含所有备件)采购,POS机租赁、程序安装、拟定操作手册及对乙方使用前业务操作培训;

二、甲方负责设备新增功能的测试工作,乙方须配合使用;

三、甲方负责制定设备使用管理相关规定,明确设备使用、维修、保养等相关工作要求及使用流程;

四、乙方负责设备取派端应用,以提高取派信息反馈及时率与准确率;

五、乙方接受甲方关于PDA、POS机使用过程中组织的一切学习及培训活动;

六、非乙方人员人为违规操作PDA、POS机设备造成的损失由甲方承担;

七、乙方对甲方提供的设备负有妥善保管的责任,做到不摔、不拆、不淋、不敲、防尘、防湿、防腐蚀、防鼠咬,设备如因遗失或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坏由乙方赔偿,乙方需要在三个工作日内缴纳相关赔付款项,否则甲方有权在最近一个月需支付乙方的费用中予以扣除;

八、乙方人员在不能按公司规定要求使用PDA、POS机及由于乙方自身原因无法正常使用的,由甲方对设备进行回收,同时对于前期造成的磨损要进行责任追究;

九、乙方对设备中的所有信息有保密义务,不得向第三方透露,如有违背,自愿接受甲方的相关处罚工作;

十、PDA、POS机设备需缴纳5000元“贵重设备安全保障金”,配发到小件员、递送员的,使用管理责任人为小件员、速递员;配发到厅点使用的,使用管理责任人为厅点经理,协议签署后,每台需缴纳“贵重设备安全保障金”2000元,不足部分每月以400元的标准进行支付。设备使用人员/管理人员离开设备使用岗位,退还或交接完整设备及配件时,凭设备交接表签字,退还全额“贵重设备安全保障金”。

十一、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共同遵守。

甲方:乙方:

二○一一年月日二○一一年月日

第6篇:PDA在医疗行业

• 标识跟踪血液标签

• 标识跟踪药物样本

•标识跟踪药物和处方

• 标识患者腕带标签,建立医疗档案

• 医疗用品和设备的供应管理

移动工作站

护士用 EDA 在病人床旁就可完成对病人各项护理信息的采集和记录。 数据自动存贮到数据库。完成各项生命体征的记录,自动生成趋势图。医生下达医嘱后,信息会自动转移到 EDA 上,可显示提示信息,护士可在无线网络范围内任何区域进行数据读取、查询、查对与执行。

固定资产管理 在典型医院环境中广泛分布着种类极多的医疗设备, 通过建构于无线网络之上条形码资产管理系统,医院可以对这些资产进行更有效的管理。

医患样本管理

计算机为每个血液单位额外生成一个补充的标签, 其中包含血液中心 ID, 血型以及产品类型等信息,一旦在系统经过验证,就会生成另外一套标签用作交付标记。在系统接收后,工作人员就会使用扫描器扫描“交付标记”标签,然后对血液单位按到期日期进行分类,达到医患样本管理智能化!

自动化的药物验证系统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以及耐用的移动计算机和无线局域网(WLAN)通信功能,其所提供的一些优点可圈可点。病人及时准确地享受到降低了错误风险的药物管理。 医院和诊所可以看到与这些系统相关的错误在减少, 这样也就减少了药物浪费,不延长住院时间,以及降低了法律和安置方向的奋勇,从而节省了资金。自动化药物管理过程使医院和诊所实现了以正确的剂量、 正确的方法在正确的时间为正确的病人提供正确的药物。

无线病房应用

无线网络用于床边护理: 护理数据通过无线方式直接在患者床边采集和录入, 从而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床边探视和护理。

在查房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工具输入、查看病人信息,可以通过无线网络随时查询患者的即往病史、过敏史等关键资料,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核对处方药品及处置方式是否正确等等, 不必手工记录大量信息, 或往返于病房与办公室,极大地提高了病房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避免了医疗差错。在突发性情况发生的时候,比如接到具有特殊情况的病人,专家可以不必寻找电脑去查找资料来帮助诊断,当时就可上网查询,没有一分钟的延误。

无线医药管理

药品的清点、核对均可在手持无线电脑上完成。引入药物条码无线识别设备,WLAN下的药品配送和药库管理就显得简单、方便、准确.在药品仓贮和流通中, 用条码技术, 根据药品(物料)的库存条件和要求, 将仓库分区,通过阅读器对药品识别、核对,所有药品入库信息将在主控计算机上反映出来,避免了以往繁冗复杂的入库程序和众多单证的入库核对带来的差错,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药品电子监管

药品电子监管码使得药品的入库、消库均可在手持无线数据终端上完成。引入药物条码无线识别设备,WLAN下的药品配送和药品管理就显得简单、方便、准确得多.在药品仓贮和流通中, 用条码技术, 根据药品(物料)的库存条件和要求, 将仓库分区,通过阅读器对药品识别、核对,所有药品入库信息将在主控计算机上反映出来,实现药品流通安全,可实时查询药品来源的详细情况。

第7篇:

上一篇:思想工作不够深入细致下一篇:行政处罚法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