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管理与酒店管理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三方面阐述职高在酒店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等培养路径。关键词:职业高中;酒店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随着酒店行业迅速发展,酒店数量逐渐增加,对酒店的服务岗位人才培养质量提出较高要求。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服务管理与酒店管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服务管理与酒店管理论文 篇1:

酒店管理与服务中的创新

酒店服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创新酒店管理与服务模式,已经成为提升酒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应该从更新酒店管理和服务观念入手,构建现代化的管理与服务体系,将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运用到服务当中,满足酒店发展的现代化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有了稳定的增长。随着旅游、商务、会展的蓬勃发展、假期及相关政策的放松与调整,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循序发展,为酒店业的持续兴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市场基础。探索酒店管理与服务的创新路径,对于推动我国酒店服务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酒店行业管理的现状与服务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平稳增长,服务业发展迅猛,这些都为酒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出机会增加,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吃住,而更希望得到精神的预约和满足,对酒店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推动了酒店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优越的政策环境、大量进入行业的资金、优秀的国外酒店发展模式的引进,都使得中国的酒店行业得以突飞猛进。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的40年间,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变化过程,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据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旅游、商务、会展等行业蒸蒸日上,这极大地加快了酒店行业的发展。

机遇与风险同在,在酒店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行业扩张、行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同时增加,这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引起人们对酒店风险管理的高度关注。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酒店在经营过程当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服务项目和经营业务内容越来越复杂,导致风险因素增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服务客户量的不断增加,导致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增大。因此,酒店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酒店经营的管理与服务中,应侧重财产风险、与消费者相关的责任、跟员工相关的责任和人身意外的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酒店行业服务项目和业务内容越来越复杂,服务的客户量也在不断增加,酒店服务要为人住客户提供包括住宿、餐饮、健身、洗衣、停车等多种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更丰富复杂。

二是提供服务需大量房屋不动产及机器设备等高价值资产,对资产依赖严重,消费者在酒店特定场景停留时间较长,消费时长高,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行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也同时增加,引起了人们对酒店管理的高度关注。

三是酒店组织架构庞大,部门设置复杂,员工数量多,论是出于稳定经营、降低酒店损失、降低风险防范成本、还是提高酒店安全可信公众形象的考虑,都需要酒店行业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风险应对水平。

二、酒店管理与服务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酒店行业属于服务业,具有一般服务业的特点,但从酒店服务的特点来看,酒店业相对复杂,其特点和风险是不同的,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酒店有大型的建筑物和建筑群,设备种类和数量多种多样,因此有很多的物质风险因素,且物质风险因素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管理稍有不慎就会给酒店带来巨大的损失。并且,酒店经营业务比较复杂,提供的产品较多,从吃喝玩乐到衣食住行酒店几乎都能提供,这导致其营业部门较多,收入渠道多样,相对不易管理。相较于其它行业,酒店行业的顾客又比较零散,顾客需求多变,这都导致酒店的服务流程经常不能按照标准执行,服务过程容易出错,因此在内控方面需要更加严格的要求。又因为交易量大,出错概率大,且小错误不易发现,客观上会增加内控的难度。

第二,酒店提供的产品的直接接收者是个人。与个人有关的安全责任风险主要有: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提供的产品质量安全(如餐饮质量等)。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酒店可能比其他行业需要更多的关注人身方面的安全问题。酒店行业的安全责任,多是由索赔和纠纷引起的,所以酒店在安全方面要比其他行业拥有更复杂的安全问题。特别是酒店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在人员上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即营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较低,这样的特点造成了酒店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人员流动性大,就可能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就会出现员工因为不了解程序而造成的操作失误,为酒店带来责任风险。大量的人员流动也会引起员工的忠诚度下降,增大舞弊概率。

三、造成酒店管理与服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酒店作为一种公共场所,当前经营管理与服务存在着很多隐患,大多数酒店企业未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这使得一些常见的突发风险事件影响到了酒店的经营,给客户的人身和财产带来了损失,也影响了酒店努力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

首先,酒店机器设备、硬件设施存在安全问题。水管爆裂是酒店财产损失和公众责任事故损失的主要原因,根据一些品牌酒店集团实际情况分析,深層次原因是酒店集团建立较早,楼宇的管道使用时间较长,老旧、损伤,导致容易发生爆裂,从而发生漏水,造成损失。这些硬件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使得客人摔倒是酒店公众责任损失常见的事故原因,一部分情况是因为酒店存在硬件设施有安全隐患。比如说台阶过高、浴室地砖材质达不到防滑的摩擦级别、停车场通道设计不合理等。

其次,酒店员工缺乏安全意识,酒店安全培训不够,缺乏主动的风险管理优化意识。多起员工在上下班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员工在厨房工作时受伤的案子数量也较大,可以归纳总结为员工缺乏安全意识,酒店安排培训不到位。如果酒店在常见风险事故上的预防措施不够,风险事故发生时控制损失的紧急应对机制缺失,都是由于酒店缺乏主动的风险管理优化意识导致的,酒店主要依赖保险进行损失补偿,未建立其它相应的风险应对机制。

最后,酒店工作流程和工作缺失或不够规范。多个酒店发生将客人衣物洗坏的案子,做法包括使用错的洗涤工具、采用错误的清洗方法、未跟客人沟通洗衣注意事项。主要是由于酒店服务和作业不够规范,没有形成标准、正确和安全的流程。

五、创新酒店管理与服务的有效发展路径

在酒店转型发展实践中,要想实现服务优化创新的目标,必须遵循基本的发展原则,保障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升综合管理发展效能。

(一)注重酒店管理与服务理念的优化

任何一项工作的创新,都离不开工作理念的优化升级。在以服务创新促进酒店转型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理念上的创新,通过整合多元化思想,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探索先进管理模式与发展路径,融合多种模式和思想,推动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转型发展。从思维理念角度来看,创新工作并非简单的思路革新,而是要在尊重基本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寻求多元发展路径,提升综合服务创新水平。在探索管理模式优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服务性原则,不管是管理模式探索还是工作创新探索,都要结合酒店客户需求实际,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强酒店的服务水平,提升综合适应能力,满足工作创新需求。在发展实践中,相关工作者要以需求为基本遵循,充分践行酒店服务理念,摒弃传统的管理式思想,提升综合水平,进而实现发展目标。

(二)構建现代酒店管理服务体系

在探索酒店管理与服务创新的过程中,酒店要构建现代管理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酒店发展架构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工作需求,通过理顺管理层次,建立相应的服务标准,可以提升综合管理服务效能,提升管理效率,引导酒店的健康发展,在提升发展总体水平的同时,更好的进行服务创新,满足社会对于多元化服务的需求,实现优化管理目标。作为酒店的管理者与服务者,必须要从组织架构人手,加快推进体系改革,从体系和管理层面实现管理格局的优化,推动酒店发展。

(三)探索有效的酒店管理激励机制

随着现代酒店管理工作的发展,激励机制在提升综合管理与服务水平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促进了酒店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因此,在开展酒店转型发展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提升酒店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服务与管理的工作水平,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应该清晰的认识到在现代管理体系中,激励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物质利益与精神奖励的平衡,可以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工作主动探索工作模式与工作方式,提升综合管理效果,进而实现现代化管理目标。另一方面,在建立激励考核机制过程中,既要保障激励机制发挥作用,同时也要进行有效把关,依据现实情况不断优化激励机制体系,让激励机制真正发挥其在酒店管理与服务中的促进作用,从而能够保障酒店管理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我国酒店要想实现转型与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以服务理念的创新为抓手,推动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升级,满足客户需求,提升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在实践中,酒店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的直接问题就是工作水平和效率不高,探索有效的转型发展路径,是现代酒店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酒店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者:张莉

服务管理与酒店管理论文 篇2:

试论职业高中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摘要:本文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三方面阐述职高在酒店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等培养路径。

关键词:职业高中;酒店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

随着酒店行业迅速发展,酒店数量逐渐增加,对酒店的服务岗位人才培养质量提出较高要求。职高是社会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环节还存在不同程度问题,因此,急需探索出人才培养新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一、职高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标定位不精准

部分职高学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目标不明确,培养基层管理、服务岗位等人员过程,重点讲解专业知识,忽视人才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部分学校甚至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教学共同进行,导致人才在学习过程存在专业知识混淆分问题。在讲解专业知识时,主要讲解客户接待以及基层管理内容,未突出人才业务能力培养目标,导致人才素质和岗位能力要求不相符。就业环节,难以适应酒店岗位的管理、服务等工作,形成心理落差。

(二) 课程体系不完善

职高课程体系当中,文化课程占比较高,专业课内容单一,对于酒店管理与服务岗位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的培养内容不够深入,导致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不强,难以应对未来岗位工作挑战。

(三)  师资水平有待提升

职高当中,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但是长期缺乏岗位实践,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与此同时,学校缺乏对教师实践教学技能方面培养,学校和酒店合作缺乏,导致人才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割裂,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完善职高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以职业需求定位培养目标

酒店管理属于对人才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人才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才能在管理岗位或者服务岗位以良好的表达能力处理突发问题。与此同时,还需熟知基本礼仪常识以及卫生知识,才能符合当前酒店一线工作岗位以及管理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对此,职高需要以人才的职业需求作为导向,科学制定培养目标,重点培养人才的业务能力,培养出更多酒店岗位的全能型人才。

在业务能力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服务能力,酒店专业管理相关岗位,要求人才具备专业化的服务技能。各种等级酒店岗位对人才的服务技能要求各不相同。在教学目标中,明确对人才的服务技能要求,利于其快速适应酒店岗位环境,对此,可在授课环节使用“情境模拟”方式,对人才服务技能展开培养;第二,沟通能力,酒店行业人才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在工作环节正确协调工作流程,和客户之间高效沟通,提高服务水平;第三,执行力,学校需要重点强化人才的执行力培养,使其能够领悟领导意图,高效执行,提高岗位工作效率;第四,外语能力,在各行的发展过程,酒店行业存在的涉外性较为明显,大型酒店当中常有外国顾客入住,因此,人才需要具备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最好掌握法语、韩语和日语等交际能力,才能和顾客正常交流。职高需关注人才以上业务能力的培养,才能保证人才质量和岗位需求相符[1]。

(二)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职高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完善性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学校需要深入行业市场展开调研,明确酒店岗位对人才管理能力的要求,将其和课程体系相融合,保证课程的设定符合市场需求。兼顾学生专业理论以及实践能力等培养,加强其能力考核力度。同时,还需结合岗位需求变化对课程体系展开动态化的调整,在原有的文化课程体系当中,融入礼仪常识、小语种、管理知识、行业现状等教学内容,按照人才未来岗位差异设置针对性课程,保证人才质量。

如:为突出人才管理能力的培养,可在课程体系中添加管理专业知识,重点培养其整合资源和分配资源等能力,掌握酒店管理岗位工作的要点,关注人才的职业规划,使其具备良好的组织、销售等能力。同时,还需具备分析市场,捕捉价值信息的能力,能够精準把握顾客需求,提供优质服务,按照基层人员提供数据资料等,科学决策。

(三) 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为保证职高酒店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持续完善师资建设,引入高素质的师资力量,适当提高专业教师的准入门槛,在招聘环节,关注教师酒店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考核其实践教学经验,保证在教学过程能够把握岗位需求,其贴近实际培养人才。与此同时,还需对学校现有教师展开培训,重点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如:让教师到酒店当中挂职实践,提高其对岗位的熟知程度;还可将加强学校和酒店的合作,从酒店当中引入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三、结束语

总之,职高在酒店管理和服务人才培养环节,需要从人才岗位需求出发,合理设置培养目标,基于岗位特点和工作要求,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强化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培养产教融合的酒店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宜矾.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J].农家参谋,2019(23):275.

[2]金朝.新形势下中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140.

作者:杜建君

服务管理与酒店管理论文 篇3: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服务管理渐进全程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文章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优质课程建设、柔性化教学管理机制建立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该专业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酒店行业特点及对人才的需求,采取“服务管理渐进、全程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酒店管理 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探索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创办于1993年。2002年7月根据对珠江三角洲地区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学院将酒店管理专业改为两年制试点专业。2006年4月该专业被评为广州市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同年12月该专业又被教育部评为2006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项目实施以来,专业立足于服务地方酒店业发展及企业需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根据酒店行业特点及对人才的需求,采取“服务管理渐进、全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服务管理渐进”是指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的设置,遵循从“服务员→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的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所谓“全程工学交替”是指从入学到就业,校内学习与校外企业顶岗交替进行。第一、第二学期的周末和寒假分期分批集中安排学生到各种类型的酒店及餐饮企业顶岗,第三学期集中安排一个月的顶岗,第四学期和寒假期间集中安排半年的顶岗实习。经过三年的改革与完善现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两年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服务管理渐进、全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一、以职业生涯发展为依据,明确专业定位

珠江三角洲是全国酒店最密集的地区,酒店业已成为广东旅游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珠三角丰富的酒店资源以及对专业人才迫切的需求,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根据我们对广州数十家酒店的岗位设置与岗位群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高星级酒店的岗位职级一般设有八级岗位(按由低到高排列):服务员、领班、主管、部门副经理(经理助理)、部门经理、部门总监、执行总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其中,领班和主管属于饭店基层督导管理人员,部门副经理(经理助理)和部门经理属于饭店中层管理人员,部门总监、执行总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属于饭店高层管理人员。在对目前酒店员工队伍中最需充实哪一层次的管理人员调查中,4/5的酒店选择了基层管理人员(主管、领班);近一半的酒店选择了中层管理人员(部门副经理、部门经理)。在对旅游高职院校毕业生需要经过多少时间的工作实践锻炼才能胜任不同管理岗位的调查中发现:基层管理人员需要2~3年,中层管理人员需要4~5年,高层管理人员需要10年以上。

综合以上调研结果,我们确定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现代酒店、餐饮企业、康乐企业等领域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高星级酒店前厅、餐饮、客房、康乐、会展等部门服务与督导等专业能力,能进行服务流程设计、服务标准制定、酒店市场开发与产品推广,具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拥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基层管理人才。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就业范围如表1所示。

二、以工作过程导向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课程体系。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本专业借鉴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与企业合作对专业主要就业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总结归纳职业行动领域,再转化配置学习领域,课程排序遵从“服务员→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的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实践教学持续贯穿、阶段深化。如表2所示。

2.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设计基础课程。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既是高技能从业者,又是合格的社会公民。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本专业积极探索和构建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基础课程体系。包括: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的思想政治课程;反映全球共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交流、信息和计算机基本能力,服务后续专业的职业发展素质课程;培养学生通用管理能力的旅游管理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基于职业发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第二课堂。如表3所示。

三、以满足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整体规划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注重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为了满足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探索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室按照酒店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安排学生在各岗位顶岗实践,以解决目前高职生在酒店顶岗实习“岗位单一、轮岗困难、岗位以基层服务为主”的问题。学院从合作酒店引进1名餐饮职业经理人担任中西餐厅实训室建设的负责人,全面负责餐厅的设计、设备采购、装修、经营管理和服务技能课程的教学。结合课程“前厅与客房服务”、“前厅与客房管理”的建设,改造现有青年旅馆的设施设备,安排学生在青年旅馆各岗位顶岗;结合课程“餐饮服务”、“酒店餐饮管理”、“调酒与酒吧管理”的建设,新建经营性的颂雅园餐厅(含中餐、西餐、酒吧),安排学生在餐厅各岗位顶岗,学生参与产品的生产、销售、成本核算、市场推广、对客服务等。在青年旅馆和颂雅园餐厅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酒吧服务、茶艺服务等方面达到中级以上服务员水平。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引入企业文化建设,按照职业标准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营造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环境。建立并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制定了青年旅馆和颂雅园餐厅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使校内学生顶岗实习管理逐步规范化。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注重强化企业育人功能。根据“酒店顶岗实习”课程教学的需要,本专业科学有效地选择校外实训基地,布点合理,功能明确,并积极引导实训基地强化育人功能,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如在选择本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时主要考虑以下四方面的因素:第一,实训基地的地理位置与便利性;第二,实训基地的类型、档次与规模;第三,实训基地的客源构成与经营管理水平;第四,实训基地对实习生的管理与教育水平。本专业选择了本地区1家白金五星级酒店(商务型)、1家国际品牌饭店集团下属的豪华酒店(商务型)、3家本土单体五星级酒店(休闲度假会议型)、2家4星级酒店、2家品牌餐饮连锁企业,满足了两个班80名学生学习“酒店顶岗实习”课程的需要。不同经营方式的酒店可以让专业教师和学生比较、体会不同的管理模式与理念,接触不同的酒店业务标准。两年的学习可保证每个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业工作经验达到800小时以上,保证每个学生毕业时能获得三家以上五星级酒店的实习工作证明。

四、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目的,建设“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本专业注重教学团队建设,走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院校深造和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之路,建设一支素质优良,年龄、专业、学历结构合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并重,能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校内专任教师的培养,注重教育理论的培训、专业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校外兼职教师的培养则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和酒店业特点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计16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校外兼职教师全程参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入学专业教育、编制课程标准、服务技能课程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开发酒店管理专题系列讲座、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等。通过多途径、多元化的培训,极大地提升了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业务水平与培训能力。

五、以优质课程建设为基础,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

本专业按照国家精品课程的评估指标体系,重点建设了四门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优质课程。这四门课程是“餐饮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调酒与酒吧管理”、“茶艺与茶馆管理”,其中前两门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后两门为中级调酒师、中级茶艺师考证课程。四门课程均与企业密切合作建有相应的网络课程平台,餐饮管理课程为2008国家级精品课程,调酒与酒吧管理课程为2008省级精品课程,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茶艺与茶馆管理课程为2008院级精品课程。近三年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主编并出版了《酒店餐饮管理实务》、《餐饮服务实训教程》、《前厅服务实训教程》、《茶艺服务实训教程》、《酒水调制与酒吧服务实训教程》等教材,形成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支撑了该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六、以建立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机制为途径,保障工学交替的顺利运行

项目建设期间,专业根据酒店业的经营规律,旺入淡出,积极改革并创新教学组织与管理,特别是顶岗实习,努力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有效地提升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1.通过调整专业指导委员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指导作用。为了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高职教育形势的变化,本专业于2007年适时调整了酒店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结构队伍,使之更完善、更合理、更有利于本专业教学的开展,其成员涵盖了酒店、餐饮企业、旅游局、酒店协会等各类单位共10余人,并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新生入学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学生参与和专业密切相关的大型会展活动和学生就业等,从而形成了专业与行业之间良好的互动及交流、合作关系。

2.通过“双向选择”招聘会,解决“学生—基地”对接问题。要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功能,必须使学生建立起对企业教学功能的认知理念。企业愿意接受什么样的学生进入其内部岗位的实习,不同企业各有自己的要求。一方面企业希望把他们的意愿体现在人员选用的合作上;另一方面学生也希望对实习基地有一定的选择空间。所以本专业每年的广交会顶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我们都会以召开“双向选择”招聘会的形式,通过满足双方诉求的“双向选择”的基地进入模式,解决实习生与基地的对接。

3.通过“三方协议”的签定,规定“学校—企业—学生”的角色职责。招聘会结束后,我们会与企业、学生三方签定协议,规定“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职责与义务。企业要遵循“校—企—学”三方协议的条款,对实习生履行管理职责,配合学校的管理;学生一方面要以企业员工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另一方面牢记学生的身份,利用企业提供的岗位认真学习,接受“校、企”双重管理。

4.通过校企合作制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逐步实现校外基地教学化。本专业与合作酒店联合制定酒店顶岗实习课程标准,设计各个实习阶段的学习情境和学习目标。该课程分三阶段实施,具体如表4所示。在实习期间,学生利用企业的环境、企业的师资使职业技能得以提升,在服务中学习服务、学会服务,在接受企业管理中学习管理、领悟管理。酒店顶岗实习课程考核与评价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实习成效考核和过程评价。实习成效主要考核在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实习成果,过程评价主要考核工作态度、职业规范、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以及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等方面,主要采用观察、专业谈话与汇报等方式。

经过多年的探索,本专业形成的《两年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成果,获得2009年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七届市级教学成果高职类一等奖(穗教高教〔2009〕13号);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被评为2008年广州市属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穗教科〔2008〕22号)。近六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达80%,就业专业对口率稳步提升,社会声誉良好。每到广交会召开前期或年底,广州地区许多高星级酒店主动到校招聘实习生或毕业生,毕业生常常供不应求,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彩屏.校外基地教学化运行模式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09(1):37-38

2.侯明贤.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论实习基地功能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4):197-109

3.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3)

4.马树超,郭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1483)

(责编:若佳)

作者:饶雪梅

上一篇:安全自查报告3篇下一篇:当代电力企业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