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行车安全教育

2023-05-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夏季行车安全教育

夏季安全行车教育

驾驶员夏季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夏季气候炎热、光线强烈、雨水多、容易困倦等特点使夏季成为一年中的事故高发季节。每年夏天都会发生不少因气温过高爆胎引发的交通事故,特别是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机动车,速度很快,一旦发生爆胎,方向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在此提醒广大司机朋友,要根据夏季行车特点,做好针对性的预防工作,来确保夏季安全行车: 保持适合胎压

夏天气温高,轮胎温度随着增高,橡胶易软化,严重时会出现烧胎现象。车辆高速行驶中遇到坚硬物极易爆胎。因此,在行车中要随时检查轮胎气压,发现轮胎过热,气压过高,应将车停在阴凉处降温,不可用冷水泼冲,也不要放气,否则会导致途中爆胎和轮胎的早期损坏。

保持良好车况

夏季来临之际做好车辆检修,保持良好车况。高温天气易发生自然现象,检查、更换老化的油路、电路管线工作必不可少;高温、多雨水使刹车蹄片更易磨损,要确保制动性能良好;同时及时更换使用夏季专用润滑油,保障发动机正常工作;检查、补充电瓶液,是电瓶工作正常等等。总之,多听从专业维护保养人士的建议,保持良好车况是安全行车前提。

防暴雨、暴热

当暴雨天气下,能见度低,驾驶员应该打开双闪灯,尤其在高速公路上。这样可以提示周围车辆保持车距,同时也能有效防范暴雨天发生追尾事故。

防缺水

高温天气行车,水箱内的水蒸发加快,要时刻注意检查冷却水量,注意水温表。发现缺水时要立即停车,但不可马上加水,而应等怠速运转降温后再补充水,并注意不要马上打开散热器盖,以防被烫伤。 防打滑经常检查水泵工作情况和风扇皮带张紧力。风扇皮带不可沾油,防止风扇皮带打滑。经常注意水泵漏水情况,同时,要注意将百叶窗开足。

防泄漏

对汽车上使用的蓄电池来说,由于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电解液水分随着蒸发的加剧而不断减少,因此要及时补充蒸馏水,注意蓄电池电解液的比重和数量,保持电解液的比重不变,以免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据交通安全专家对交通事故发生时辰的研究,发现驾驶员开车时至少有3个“危险时段”值得警惕。专家指出,驾驶员每天都在路上奔忙,疲劳时更应及时调整。

警惕三个危险时段:

研究表明:午间时分——上午11时至下午1时,经过上午的劳累,人的大脑 经已趋疲劳,反应灵敏度减弱。很多驾驶员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中午腹中空空 ,手脚疲软,极易出现意外。而午餐后人体内大量血液作用于胃肠等消化器官,脑部供血相对减少,因此

会出现短暂的困倦感和注意力分散。

黄昏时分——据不完全统计,下午5时至7时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1/4,因此尤须小心。经过一天的劳顿后,会出现眼干、喉燥、头晕目眩、耳鸣 、出虚汗、打呵欠等一系列疲倦症状。

午夜时分——午夜1时至凌晨3时,此时称为“休眠状态”,这段时间人的生理节律处于大脑反应迟钝、血压降低、手足血管神经僵硬麻痹的状态,由于极度疲劳,心脏功能不好的人还容易诱发心脏骤停、心肌梗塞和脑血栓等,这些都潜伏着 交通事故的危机。

调整状态再工作

心要静。开车时要尽量少说话。有关研究表明,开车时讲话30秒,可使心肌 耗氧量增加10%左右,导致意外事故发生。所以,不要在开车时喋喋不休,更不 要在开车时打手机。

防失眠。充足的睡眠对驾车很重要。睡前用热水泡脚15分钟,或洗个热水澡,有利于消除疲劳、帮助入睡。睡前喝一杯牛奶,也可起催眠作用。

常饮水。以开车为职业的驾驶员,因长时间坐在车里而忘记摄入足够的水分,容易造成习惯性便秘。

高温天气使人容易烦躁,在车厢这个封闭的环境内,人一旦烦躁,就会导致开车时注意力不集中,若遇到危险情况就很难避让。同时,夏季昼长夜短,且气温高,许多驾驶员休息不够充分,导致精力不充沛,行车中易疲劳、瞌睡,出现反应迟钝,从而导致交通事故。那么,如何保证在夏季安全行车呢?

夏季出车,防暑降温

出车前,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出车时,应用塑料壶装满水,放在车上,还应带上风油精、清凉油、毛巾、饮用水、遮阳镜等提神醒脑药品和防暑降温用品。白天行车,可将前挡风玻璃打开,保持驾驶室内通风良好。戴上眼镜,以减少阳光的直射。在戴眼镜时不宜戴颜色太深和太大且重的墨镜。据研究,墨镜的暗色能延迟眼睛把映像送往大脑的时间,这种视觉延迟又造成速度感觉失真,使戴墨镜的驾驶员做出错误的判断。特别是汽车以80公里的时速前进时,过深的墨镜会把驾驶员对情况的反应延长100毫秒,从而增加2.2米的急刹车距离;而如果墨镜的镜架宽大且重,也会给人带来许多不适感觉。

慎重驾驶,降低速度

炎炎夏日,人很容易疲劳,身体乏力,心情烦躁,精力无法集中,再加上车辆行人嘈杂、路面的灰尘多等外界原因,极易导致车辆事故。因此,行车途中,驾驶员应当保持高度警惕,降低速度,谨慎驾驶。行车中,一旦出现头晕、口苦和无力等中暑现象时,应立即停车休息,等身体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行车。

制动效能,不能马虎

高温会使得沥青路面变软变滑、摩擦系数降低,车辆制动能力下降、制动距离变长。行驶中,要充分利用发动机牵阻作用控制车速,避免频繁、连续使用制动和紧急制动。遇到紧急情况,对车辆的制动距离要做适当延长。必要时,货车可增设制动鼓淋水降温装置,以改善制动效能。如果发生“气阻”现象,使发动机熄火后,应利用惯性

作用,将车停到一个较为安全的便利地点,打开机盖进行自然冷却。如有备用水,可将毛巾打湿,附在汽油泵上进行冷却。

注意轮胎,科学降温

夏季行车,应经常检查轮胎的温度和气压,可比平时的气压适当放低一些。检查发现胎温、胎压过高时,应赶紧找荫凉处进行休息,等轮胎温度自然降低后,胎压便会恢复正常,这时可继续行车。给轮胎降温降压时,一定要自然,切勿采用泼冷水的办法,否则容易使胎层拉裂;也不得采用放气的方法,否则胎温胎压还会继续上升。

第2篇:夏季行车安全

夏季来临,气候炎热多变,阴雨天气频繁,加之进入夏收农忙季节,农村周边公路的车辆、行人增加,占道捻压农作物、晾晒夏粮的情况时处可见,特别是堤顶道路岔口多,视线不够开阔,这些情况都给夏季安全行车带来影响。为确保行车安全,日前,牡丹区黄河河务局作出专门部署,认真做好夏季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该局从几个方面对夏季行车安全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体驾驶员的安全意识,组织驾驶员开展夏季安全行车专题讨论,通过学习夏季安全行车注意事项,交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验,讨论分析近年来周边路段发生的事故案例等形式,提高驾驶员驾驶技能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时刻醒示驾驶员克服麻痹思想,提高安全意识,牢记安全责任;及时了解路面情况,做到事前预防,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推行安全提示,引导平安出行。二是提前关注天气变化趋势,采取设立近日天气和主要路段状况提醒牌等形式,及时公布天气预报和路况信息,提醒车辆调度和出车驾驶员落实安全措施,保障安全出行。三是及时检查车辆安全状况,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重点检查维护好车辆的启动、转向、制动和轮胎气压及磨损状况,配备好灭火器材等随车安全工器具,保证车辆始终处于安全状况。四是要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上下班行车安全。

第3篇:夏季行车安全常识

一、安全行车一般性常识

夏季要经常对车辆技术状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车辆安全部位,严禁驾驶病车上路行驶。驾驶人在夏季行车前,必须保障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精力充沛,严禁疲劳驾驶车辆。炎热天气行车要控制车速,避免过长时间高速行车,以免造成发动机或轮胎温度过高。行车中应密切注视非机动车和行人动态,要提防非机动车和行人为避热而突然横穿道路,奔向道路荫凉一侧。

二、避免发动机温度过高

夏季炎热天气驾驶车辆行车中,应随时注意水温表的变化,一般不得超过95℃,尤其是车辆载重或在山区道路行车时,更要注意防止发动机过热。如果温度过高,要及时选择阴凉处停车降温,可掀起发动机盖罩通风散热;待温度降低后,检查发动机冷却系是否缺水及产生高温的原因。

冷却液因发动机过热或缺水沸腾时,不要马上关闭发动机,应停车使发动机怠速运转,待温度降低后,关闭发动机,再用棉纱或手套垫着打开散热器盖,防止冷却水沸腾烫伤驾驶人的手和脸。

三、注意观察轮胎温度

夏季行车不宜时间过长,应每隔2个小时或行驶一段路程后,进行适当停车休息的同时检查轮胎温度;当发现轮胎因过热而气压上升时,应设法将车停到阴凉处或树荫下,让轮胎自然降温、降压,不可用放气或泼冷水方法来降低轮胎气压和温度。另外,夏季行车应尽量避免紧急制动,严禁车辆超载超限。

四、避免疲劳驾驶

在夏季炎热天气或驾驶室内温度过热的环境下驾驶车辆,温度高、空气流通差,驾驶人很容易疲劳;往往会感到精神疲倦,视线逐渐变得模糊、思维变得迟钝,尤其是午后或午夜行车极易瞌睡,甚至会出现驾驶人瞬间失去记忆的现象,勉强驾驶会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夏季炎热天气行车,应尽量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出现疲劳时应及时停车休息,不得勉强驾驶车辆。

第4篇:夏季安全行车防范措施

夏季安全行车防范要点

酷夏已经来临。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有效地防范和预控交通肇事,有力保障企业有序地生产、基建和经营,根据夏季的气候特点,特制订《夏季安全行车防范要点》,要求各驾驶员对照防范要点加以检查、梳理、整改。

防范要点

一、加强人身安全防范,确保“四不伤害”:

1、夏季日长夜短,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谨防疲劳驾驶。

2、夏季易发疾病较多,如肠道炎、流行性乙肝等,一要注意饮食卫生,二要加强体格锻炼。

3、在行驶途中或回场后检查车辆时,应注意人身安全,特别是在检查发动机时,要做好防护,严防烫伤。

4、炎夏容易多出汗,严重时可能会造成中暑,车上应储备些仁丹和风油精之类的防暑药物,以防应急之需。

5、炎夏日光照射、折射和反光较强,驾驶员应配戴合格的防护眼镜,防强烈光射妨碍安全行车。

6、注意驾驶室内与外界的温差,谨防温差过大造成身体不适。车辆停驶时不得关闭门窗打开空调在车里睡觉,严防中毒和因缺氧造成的人身伤害。

7、兼特种作业车操作的驾驶员,应认真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严防因高温造成的头晕脑胀、身体疲倦等导致误操作。

二、强化设备健康管理,遵循季节特点行驶:

1、全面做好车辆入夏前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车况始终处于良好的1

技术状态,特别是各部机件的润滑,制动液的质和量,要确保符合高温条件下运行的技术要求。

2、经常检查蓄电池的电解液和冷却水的液面高度,确保符合技术标 准。特别要注意保持蓄电池通气孔的畅通。

3、做好燃料系统的检查维护工作,确保无渗漏现象。加添燃料时应注意避高温,防燃料外溢蒸发,同时,严禁拨打和接听手机。

5、进一步检查随车灭火机,确保齐全有效,放置合理。

6、途中行驶应注意察、听整车工作状况,观察仪表,着重观察水温和机油压力情况,必要时进行停车检查。

7、停驶、待命或工作中暂时停驶待命的车辆,要定置或因地制宜地停放,严防曝晒。

8、炎夏运行的车辆容易使轮胎气压升高,需经常检查调整轮胎气压, 特别要加强上高速公路前的轮胎检查,严防爆胎。

9、夏季是台风、暴雨、阵雨、雷电的多发季节,行车途中要特别引起重视,要积极防范规避风险,必要时选择安全地段应急停车。

1)途中遇有台风时:应及时调整车速,把车速降低到安全允

许范围内,谨防横向风力作用造成方向跑偏或侧翻;

2)途中遇有阵雨或暴雨时:应及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根据

能见度和路况控制行车速度。山区行驶应注意山体、路肩滑坡或塌方;乡村和机耕路面行驶谨防打滑、陷车和路面塌陷;城市行驶谨防避雨的非机动车和行人横穿或穿插;

3)通过涉水路面时:

a. 查明情况后方可通过(路况复杂,必须有人指挥通过),情况不明严禁通行;

b. 通过时要低速行驶,严禁在水域中停车,谨防发动机熄火或

进水。若因发动机进水熄火,严禁再行启动,须推行至安全地段,等候施救;

c.驶出水域路段后应临时停车对车辆检查,驶离时应低速短时间行驶,确保制动毂、刹车片的水份蒸发后,再按正常速度行驶。

4)途中遇有雷电时:应注意防范车辆周边的引电导体,关闭收

音机收回天线和暂停使用手机,谨防雷击。

10、夏季特别注意三个时间段的交通安全防范。

1)午间时分:上午11时至下午1时,经过上午的劳累,人的大 脑神经已趋疲劳,反应灵敏度减弱,应尽量规避该时间段行车,必须出车或行驶时要谨慎驾驶;

2)黄昏时分:下午5时至7时,视线不良,道路上行人和非机动

车较多,据不完全统计,该时间段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四分之一,因此,尤须谨慎驾驶;

3)午夜时分:午夜1时至凌晨3时,万物处于“休眠状态”,“空

旷”的路面和“空旷”的感觉,一是易使驾驶员瞌睡,二是易超速行驶,应尽量规避该时间段行车。

11、夏季行车中几种紧急避险及处理。(供参考)

1)行驶中轮胎爆破:当轮胎爆破时不要慌张。方向跑偏不是很 严重时为后轮爆破,可把稳方向,轻踏刹车,渐进式靠边停 车。当方向跑偏严重时为前轮爆破,应注意以下几点: a.全力紧握方向盘,保持车辆正直向前,有级变速的车辆应迅速抢挂低速挡,利用发动机牵制力制动车辆。切忌踏下离合器,切断发动机牵制力的操作;

b.不要为了矫正车辆的突然转向而过度转动方向盘;

c.在发动机牵制作用短时间内仍未达到控制车速时,也不要使用

制动,谨防车辆横甩或发生翻车事故;

d.注视行驶路线慢慢地平稳地停车,有条件的尽量靠边停车,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2)行驶中发觉刹车失灵后:

a. 不断地踩踏制动踏板,提高制动管路的压力(液压制动); b.制动仍无效果时,应迅速抢挂低速挡,利用发动机的制动减速(有级变速车),并采取紧急手制动,同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和大灯,再不断鸣号示警其它车辆和行人;

c.当汽车面临碰撞或下滑的危险时,应在低速挡内熄火发动机,同时利用自然条件、设施等迫使车辆停下,借助外在条件停车的,最好利用车的侧面和物体接触。

3)行驶中发觉方向失灵后:

当发现转向失灵时,最好的处置方法是制动,制动方法应该采取间断性制动,在短时间内迫使车辆停下来,要避免突然猛踏制动踏板,谨防车辆发生侧滑,同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和大灯。

第5篇:夏季安全行车常识(大全)

夏季安全行车常识

夏季高温天气,人容易烦躁,极易导致开车时注意力不集中 ,并且夏季气候反复多变,高温、多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活动频繁,给安全行车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驾驶员在夏季行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常识:

1、防疲劳磕睡。夏季炎热天气行车,应尽量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午后或午夜行车极易瞌睡,行车中如感困倦,应及时停车休息,待头脑清醒后再继续开车。

2、防中暑。夏季日照强、气温高,驾驶员流汗多,精力消耗大,易发生中暑。出车前要随车携带水壶和毛巾,备一些应急用的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风油精等防暑药品。

3、防错觉。夏季行车,驾驶员容易疲劳、困倦,再加上受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距离、速度、弯度、颜色、光线等方面的错觉,导致错误操作而造成险情。并且驾驶员不宜戴颜色过深的墨镜。

4、开车勿穿凉拖。夏日里,不少车主穿着拖鞋或者凉拖开车,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踩刹车拖鞋会不跟脚,这样就很有可能延误刹车时机,造成交通事故。

5、正确使用空调。车内温度很高的车不要马上使用空调,应先把所有车窗都打开,让热气排出去,等车厢内温度下降后,再关闭车窗,开启空调。同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温度调得过低,会造成身体不适,一般车厢内外温差在10度以内为宜。

6、防止轮胎爆破。夏天气温高,车轮在高热的道路上摩擦,胎体内气体膨胀,极易引起爆胎。如发现轮胎温度过高、胎压过大时,不可采用放气或浇冷水的办法处理,应将车辆停放在安全处使胎温逐渐下降,胎压恢复正常;载重的车辆转弯时应减速,以防重心倾向一边,压力过大引起爆胎;还应避免紧急制动,紧急制动会使轮胎在瞬间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胎。

7、防止制动失效。在炎热气候中,汽车液压制动器的皮碗发生膨胀,制动液的蒸发、气化都会造成制动失效的故障。行驶途中要经常检查制动性能。下长坡时应控制好车速,尽量减少刹车次数,因频繁使用制动装置会使制动毂/盘温度升高,降低制动性能。

第6篇:夏季高温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阜周高速公路总监办安全提示卡

关于高温季节安全行车的提示

夏季高温,车辆易发生自然、爆胎等事故。各车辆单位一是要强化安全现场监管,加强对车辆油电路、发动机、涡轮增压器、轮胎等重点部位的专项检查的频次,杜绝车辆带“病”行驶。二是要及时了解掌握气象信息,针对台风和汛期特点,做好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为了加强项目管理,确保行车安全及工作需要,现将夏季安全行车常识下发各单位,望遵照学习。

一、高温下安全行车的要点

夏季高温天气,柏油路面曝晒易产生“虚光”,人容易烦躁,极易导致开车时注意力不集中,同时车辆爆胎也随之增多,并且夏季气候反复多变,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活动频繁,给安全行车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驾驶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对行车安全造成的影响:

(一)防疲劳磕睡。夏季气温高,驾驶员睡眠不足,行车中容易疲劳磕睡。因此,出车前不参与对大脑刺激性强的活动,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当行车中感到疲劳、打哈欠、手足无力等疲劳征兆时,应立即停车休息,或用冷水淋洗头面,活动四肢,待精力恢复、头脑清醒后再行车。

(二)防中暑。夏季日照强、气温高,驾驶员流汗多,精力消耗大,易发生中暑。为预防中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驾驶员在出车前和行车途中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注意补充盐分;二是出车前要随车携带水壶和毛巾,备一些应急用的十滴水、风油精等防暑药品;三是保持空调等降温设施性能良好;四是适当设置遮阳装置,避免阳光直晒;五是增加途中休息次数和时间。

(三)勿酒后驾车。血液中的酒精时刻对大脑产生麻醉作用,行车中严重影响驾驶员判断和处理紧急情况的反应时间,形成视觉误差,表现为比平时迟钝片刻,但就是这零点几秒的反应时间,往往能决定一些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与否。

(四)防错觉。夏季行车,驾驶员容易疲劳、困倦,再加上受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距离、速度、弯度、颜色、光线等方面的错觉,导致错误操作而造成险情。因此,出车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且驾驶员不宜戴颜色过深的墨镜。

(五)不宜暴食冷饮。夏季天热,司机出汗较多,常感到心烦口渴,往往暴食冷饮。这样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因为司机驾车时,大部分血液会流到紧张活动的肌肉里去,以供应足够的养料和运走废物,使胃肠道血液供应暂时减少。此时,如果大量摄入冷饮,就会造成胃肠道血管的突然收缩,使血流减少,常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造成肚痛、腹泻等消化道疾病。因此,有关专家指出,夏季喝冷饮不如喝热茶。因为喝热茶可使毛细血管扩张,汗孔洞开,汗腺舒张,排汗畅快,有益于散发体内热量,而且茶叶中的茶碱还具有利尿作用,排尿时尿液排出增多,也可带走一部分热量。

(六)正确使用空调。医生提醒大家,夏日开车防止“空调病”要注意几个方面:在刚使用汽车空调时,最好先到修理厂对空调系统进行杀菌除臭处理,也可以自购杀菌除臭专用喷剂自行处理。其次,当车内开着空调时,最好不要在车内抽烟。另有汽车行家指出,行驶时遇到交通堵塞,不要为提高空调效能而使发动机以较高转速运转,这样做,对发动机和空调压缩机的使用寿命都不好。停在烈日中车内温度很高的车不要马上使用空调,你可以先把所有车窗都打开,让热气排出去,等车厢内温度下降后,再关闭车窗,开启空调。同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温度调得过低,会影响身体健康。一般车厢内外温差在10度以内为宜。

(七)不宜使用气体打火机。盛夏热浪滚滚,有些司机有抽烟解乏的习惯,点燃香烟后,便把气体打火机顺手放在仪表台上。其实,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一次性气体打火机,其盛装液态气体的塑料容器,在40度以上时,气体会受热膨胀,塑料壳体会因受热而发生爆炸。虽然气体打火机的爆炸威力不大,但如果在车内或油料、易燃物资等附近发生爆炸,一旦引起火灾,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在炎热的夏季,司机不宜使用气体打火机,再说,行车时抽烟也是不允许的。

----阜周总监办办公室2009年6月16日印制15份

阜周高速公路总监办安全提示卡

(八)防途中遇险:在炎热的天气里,沥青路面在太阳曝晒下变软,容易粘在车轮上被揭起,制动时,因路面上的灰尘较多,附着系数下降,降低制动性能,驾驶员应注意。夜间驾驶还应注意路边、桥头乘凉露宿的人员,防止撞压。通过铺有农作物的路面时,应降低车速,不要轻易使用制动,以防侧滑,也不要去碰堆放的农作物和器具,谨防有人在其间休息,并注意预防有人从堆放的作物堆中突然横穿公路。通过后还应停车检查车辆底盘上是否缠有农作物。

(九)防火灾。油管破裂、接口松动、电路连接不可靠都可能发生火灾。因此,应经常检查油料是否有跑、冒、漏现象;线路连接是否牢靠,有无破损、老化;禁止危险品上车,随车灭火器性能保持良好。

(十)防恶劣天气。出车前应了解到达地和途径地的道路和天气情况,尽量避免险情的发生,驾驶人应掌握大风、暴雨、冰雹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降低风险,决不开冒险车。

二、高温下车辆的维护与保养

(一)防机体过热:夏季环境温度高,发动机容易过热。因此,夏季应加强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保养,及时清除水箱、水套中的水垢和散热器芯片间嵌入的杂物;认真检查节温器、水泵、风扇的工作性能,损坏的应及时修复,同时注意调整好风扇皮带的张紧度;及时加注冷却水。当水箱开锅时,应在荫凉处停车降温,让发动机怠速运转,切勿将发动机熄火,并掀开发动机罩以利散热,也不可向发动机泼冷水,以防机体炸裂。

(二)防燃油气阻:温度越高,燃油(特别是汽油)蒸发越快,越容易在油路中形成气阻。因此,夏季应及时清洗燃油滤清器,保证油路畅通。一旦燃油系产生气阻时,应立即停车降温,并扳动手油泵使油路中充满燃油。

(三)防电瓶亏水:夏季气温高,蓄电池电解液中的水分蒸发快,造成蓄电池亏水而早期损坏。因此,夏季应经常检查蓄电池内液面高度,及时添加蒸馏水,保持正常的液面高度,保证蓄电池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四)防制动失灵:制动液在高温环境中易蒸发汽化,在制动管路中形成气阻,制动蹄片也容易烧蚀,造成制动失灵。因此,夏季应及时检查调整制动系统,及时添加或更换制动液,彻底排净液压制动系统中的空气,并保证制动皮碗、制动软管和制动蹄片完好,行车中如发现制动踏板变软,应及时排气。

(五)防轮胎爆裂:夏季轮胎内的气压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容易产生爆胎事故。因此,夏季应适当降低轮胎气压。若行车中胎温过高时,应及时将车停于荫凉处休息降温,切勿采用泼冷水的办法降温,更不得采用放气的方法降温降压。

(六)防润滑不良:温度高时,机油粘度下降,抗氧化性变差,造成润滑不良。因此,夏季应经常检查油量、油质,及时添加或更换;定期清洗保养机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保证机油畅通、散热良好,并避免发动机超负荷工作。

安全情系你我他,分分秒秒注意吧!!

----阜周总监办办公室2009年6月16日印制15份

上一篇:运动会加油口号霸气下一篇:幸福生活夫妻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