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安排时间

2022-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科学安排时间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

一、数学课堂教学时间安排的现状

1.现行数学课堂学生参与时间的情况调查

2009年3月——2010年8月在县级立项课题《初中数学课堂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度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对嘉善一中部分数学教师访谈、课堂观察和对231名学生(以八年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2.现行数学课堂教学时间安排的定量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课堂学生参与的学习时间不多。笔者对好、中、差三类学生45分钟课内积极参与的平均时间以及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推算,学生数学课平均参与时间仅有33分钟,而参与时间≠有效学习时间,可见在课堂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更少。因而,课堂教学的45分钟是否利用得好、利用得恰当,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的质量。如何分配好课堂教学的时间,这应该是我们每个数学老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3.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安排的认识和做法上存在的“六大误区”

新课程改革后,广大数学老师的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课堂教学的节奏、知识学习的密度、课堂教学的热度和深度认识上,也产生了一些误区:

①课堂上过分注重表现气氛热烈,而过多占用教师课堂有效教学、学生深度学习的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②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缺少关注,教师传授时间过多而占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

③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上,注重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④不合理的快节奏教学,形成知识轰炸,只顾及程度好的学生,而忽视了程度较差的学生;

⑤不注意教学心理学中的学习心理的规律;

⑥没关注教学识记型、推理型、交流型等不同思维下的学习类型,需要不同的教学时间安排。

以上这些问题都与课堂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时间合理性的“五关注”原则

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应根据数学学习的目标,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基础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还应关注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关注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状态,在注意,感知,记忆,冲突,选择等方面做出合理安排。

具体如下:

1.关注教学目标与时间安排的关系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决定教学重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没有目标和目标错误的课堂一定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目标过高过低,都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就会出现诸如“一言堂”、“满堂灌”等现象,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形成大面积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有效学习时间。

2.关注教学环节与时间安排的关系

一堂数学课应包括导入、新知学习、练习巩固、课堂小结等环节,在每个环节时间安排合理恰当,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3.关注学习内容与时间安排的关系

每一堂数学课都有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每一堂数学课都有一个“核心知识点”,并有一定的例题辅以巩固。一堂课是四十五分钟,而中学生的注意力只能保持15~20分钟。教师应在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间安排核心的学习内容,才能在课堂上将“核心知识点”落到实处。同时,课堂学习的量要合适,量太少,浪费时间;量太多,效率降低。

4.关注学习方法与时间安排的关系

数学课根据知识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比如: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短了,学生还没有走进合作学习,思维还没有活跃起来,就草草收兵,合作学习就成了走过场;时间长了,又会影响整个教学进度的安排。

5.关注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关注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状态,在注意,感知,记忆,冲突,选择等方面作出合理安排。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时间安排合理与否要突出“以学定教”的调控思路,不是以教师讲的多少为标准,而是以学生课堂学习的收获为最重要的标准。

三、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合理性的实施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合理性的实施策略,根据数学学习的目标及程度,教学内容的思维类型(识记型、推理型、交流型等不同思维),学生的的学习程度,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状态(注意,感知,记忆,冲突,选择等),进行时间量的调控、时间段结构的调控、时间顺序的调控。根据这些,笔者的实施策略方法如下:

(一)根据课堂数学核心知识学习安排教学时间。

1.登高观景方式安排教学时间

登高观景方式就是充分满足学生本节课“学什么”的好奇心理,在课前,教师通读、阅览全册教材,对照大纲、教材的含义,精心准备,呈现给学生本课的“学习核心”,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使学生心理上有充分准备,明白本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为学习重点知识和突破难点知识就采取什么学习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2.搭台阶方式安排教学

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旧承新的过程。搭台阶方式就是利用学生的学习心理,先引导学生学习或复习核心的相关知识,在课堂的某个关键点进行核心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即无论是学习任务的提出,学习过程的计划,学习方式的选择都应当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在搭台阶启发过程中把教学时间合理分配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结合两种方式安排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活动的展开过程,这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的体现。从知识论的角度看,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从心理角度看,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具有自身物质的“个性”,课堂教学活动没有统一的模式,所以登高观景方式和搭台阶方式可以结合进行。

(二)根据初中数学不同课型安排教学时间。

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式的,初中数学老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针对不同的课型,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用各种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

1.新授课的教学时间安排

老师在认真分析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要正确估计教学任务,对于概念比较集中、任务重的课时,教学时间的分配偏重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学习与掌握,技能的形成安排在后面的练习课;对于后继性的教学内容,时间的分配偏向学生的探究学习和练习的处理。要科学的划分教学层次,总之:旧知识复习要精,进入新知要快,学习新知要实,灵活划分每节课的教学时间安排。

2.习题课的教学时间安排

习题课是帮助学生掌握、巩固和深化课堂讲授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必须根据数学课程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习题课包括复习提问、典型例题分析、课堂练习、师生总结等环节,习题课应增加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时间。

3.复习课的教学时间安排

复习课是数学课堂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复习前,老师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做一番综合整理、系统归类、纵横沟通,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错之处,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复习课的时间安排。

(三)根据学生不同的数学学习方法安排教学时间。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其中合作探究学习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学习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学的着眼点要放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只有教师把着眼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才能解决每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思考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得在课堂教学里既完成课标要求,又达到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既掌握了应知应会的知识,又掌握一定的技能,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善一中)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吕浩

第2篇:法学专业实习时间安排的反思与创新

【摘要】在法学专业实习的安排上,有的高校确定的实习时间欠妥,有的高校实习期限过短,而高校普遍实行的每周五天的全日制实习模式也效果不佳。为了保证专业实习的效果,学校组织的集中实习以一次为宜,最好是安排在第六学期,并且采用专业实习与校内教学交叉安排的模式。

【关键词】法学专业实习;全日制实习模式;交叉制实习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法学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功能得到明确和加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专业实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学专业实习是学生通过参与公、检、法、公证机关、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的工作,直接接触法律现实问题,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验证和应用,学习和获取法律实践经验的过程[1],是由学校组织的、纳入教学计划和学分管理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专业实习的实质是学生到法律实务部门直接参与对真实法律问题的处理,因此,以观摩为主的专业见习和对真实案件进行的模拟庭审等实践教学活动都不属于本文所说的专业实习。十多年来,笔者每年都担任专业实习的带队教师,通过与实习学生和有关实习单位的交流,对法学专业实习的组织和管理作了较多思考,本文仅就本科生专业实习的时间安排问题进行探讨。

一、法学专业实习时间安排的反思

目前,众多高校在法学专业实习的时间安排上很不一致,除了前三个学期之外,从第四学期到第八学期,都有不少学校作了安排,有的是利用正常的教学时间,有的则是完全利用寒暑假期,或者占用部分假期时间;在实习期限上,也是从4周到8周不等;有的是安排一次,有的则安排两次,即既有中期实习,又有毕业实习。虽然专业实习的时间安排属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范畴,高校有权自主决定,但不少高校的安排确实存在不合理之处,甚至存在较大的问题,以至于对实习的效果产生了很大影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开展专业实习的时间欠妥

在开展法学专业实习的具体时间上,有些高校的安排不够妥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将专业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甚至之前时间,为时过早。由于专业实习涉及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仲裁机构等多个部门,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三大诉讼法等16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中的绝大多数甚至全部,还要学习律师与公证制度、司法文书学、证据法学、仲裁法学等课程,加之前两个学年外语、政治等公共课程设置较多,一般情况下,这些重要的专业课程要到第五学期才能开设完毕。这就是说,一些高校将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及之前学期都是不合适的。

第二,专业实习时间与学生考研复习和找工作时间冲突。一些高校的法学专业实习就是毕业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七或第八学期,正好处于学生考研复习和找工作的阶段。近年来由于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较低,迫于现实的压力,许多学生往往利用实习的时间找工作或是复习考研,对于实习只是三心二意,敷衍了事,实习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毕业实习一般采用分散实习方式,由学生本人联系的实习单位分布于全国各地,学校难以监管,实习效果更是差强人意,甚至存在不少“虚假实习”现象,即学生虽然提交了盖有实习单位印章的实习鉴定,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参与实习。对于一些高校而言,这种安排是一种无心之失;但是对于某些不太重视专业实习的高校,则是刻意为之,目的就是让学生利用实习时间找工作或准备考研,从而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

第三,专业实习过多占用寒暑假期时间。有些高校将全部或者多数实习时间都安排在假期,也是难以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的。寒假时间较短,加之中间包含一个星期的春节假期,短短20来天的时间,根本不够安排专业实习。暑假虽然有近两个月时间,但利用暑假实习也有不少问题:一是刚刚结束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考试,如果马上就安排实习,学生没有经过必要的休息就进入实习阶段,必然会产生排斥心理;二是有些学校将实习安排在大三结束后的暑假期间,而很多学生想利用暑假准备当年9月的司法考试;三是我国夏季多数地方天气炎热,学生要顶着高温酷暑参加实习,实习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四是学生暑假期间,很多实习单位会安排工作人员轮流休假,这样就可能出现实习学生在一段时间之内无人指导的情况。

(二)专业实习期限设置过短

法学专业实习的质量是法学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而足够的实习时间是专业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多数高校安排的专业实习时间为4到8周,然而这一期限是不够的。要想实习有较大收获,学生就应当完整地参与一两个案件的处理,而完整地参与一两个案件的全过程,少则需要三个月左右,多则半年以上。一到二个月的实习时间太短,往往是某一案件尚未处理完毕,学生就不得不离开,实习效果无疑将大打折扣。而且学生到实习单位有一个适应过程,一般需要一周左右才能进入实习状态,这样有效率的实习时间就更少了。实习时间过短,学生只能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实习效果很难保证。

因为时间较短,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不可能确定一个系统的指导方案,也很难将一些较重要的专业性事务交给学生处理,学生在实习中常常只是担当了勤杂工的角色,或者主要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一个参与者。虽然耳濡目染也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法律实务工作的感悟和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但学生的职业能力却不可能得到太大提高,专业实习的目标也就难以真正实现。

有些高校虽然既有中期实习,又有毕业实习,两次实习时间一般都在两个月以上甚至更长,但如前所述,毕业实习形同虚设,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认真甚至没有真正参与实习,因此真正有效的实习时间并不多。

(三)全日制实习模式效果不佳

目前,几乎所有法学专业实习安排都是采用全日制模式,即在实习期间内,学生每周连续实习五天,周末休息两天。但从多年来实习学生反馈的情况看,这种安排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学生难以适应。为了节省经费和便于管理,目前各高校往往是在当地联系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而学生仍然住在学校,每天早出晚归,与上班族无异。根据学校和实习单位的要求,实习期间,学生应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以实习单位工作人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内,早已习惯了相对舒适的校园生活,当生活规律突然之间被完全打乱,学生就很难适应,从而对实习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实习自然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特别是一些实习单位离学校较远,往往需要转乘公交车才能到达,学生为了按时到达,需要比平时提前一个多小时起床,如果一周五个工作日都要早起,学生往往是叫苦不迭。有些学生要么就经常性迟到,要么就经常以生病或其他理由请假休息,不仅实习时间得不到保障,而且给实习单位留下了纪律涣散的不良印象。

第二,实习较为清闲。为了腾出实习时间,高校往往将学生实习前后的教学环节安排很紧凑,但是到了实习期间,不少学生却常常任务不多,有时被安排从事一些与专业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勤杂事务,如整理案卷、复印材料、校对文件等,有时甚至整天无所事事。以至于一些学生只好带上专业书籍来学习,一些学生则在办公室的电脑上看新闻甚至玩游戏。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指导老师责任心不强或者对实习生不够信任,但一些部门的工作较为清闲也是重要原因。一些单位的指导老师常常以“没什么事”为由,一连给学生放假几天,而学生以“没什么事”为由请假或者缺勤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法学专业实习时间安排的创新

综上可见,很多高校的法学专业在实习时间安排上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保证专业实习的效果,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有必要对实习的时间进行调整和创新。

(一)学校组织的集中实习以一次为宜

鉴于实习的次数直接影响着实习时间的安排,有必要先对实习的次数进行讨论。从理论上而言,专业实习次数越多,学生学到的职业技能也会越多。基于这种考虑,一些学校安排了包括中期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内的两次集中实习,但笔者不赞同这种安排:一是因为毕业实习形同虚设,效果很差;二是因为两次实习增加了实习安排的困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有法学专业招生资格的学校不断扩张,至今全国已有600多所学校开设法学本科专业[2],法科学生人数迅速增长。近年来虽然律师事务所等法律实务部门的数量也有一定增长,但仍然难以满足众多法学院系学生的实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校安排一次集中实习尚且不易,如果安排两次就更加困难了。

笔者主张学校组织的专业实习以一次为宜,但并不反对学生基于自愿多次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相反,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期,自行联系有关单位,以法科学生的身份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等部门进行实习,增强感性认识,了解法制现状,学习职业技能,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探讨一些问题。这种自主进行的实习,由于并不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学校不负责组织和管理,学生在实习的时间、内容和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只要不与学校安排的教学环节相冲突即可。至于实习的次数,学生当然也可以自主决定,但也不能一味贪多,而应当注重实效。

(二)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最为合适

如前所述,学校组织的专业实习不应当安排在最后一学年,也不宜安排在第五学期及之前,因此第六学期是安排实习的最佳时期。众所周知,第七学期是大学生开始找工作和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时期,但对于学生而言,第六学期同样也是一个关键时期,因为学生往往会在这个时期决定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比如是选择考研还是就业,如果就业,是进企业、律师事务所还是考公务员进政府机关?如果考研,到底选择哪个专业方向?将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有关法律实务活动,直接了解我国法制现状和法律职业者的工作情况,对于即将到来的择业和考研方向的确定,对于个人发展方向的规划与定位,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可能有人说,将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那么最后一个学年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呢?鉴于学生面临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必须给学生预留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第七学期可以开设模拟法庭等实践课程和一些选修课程。学生经过了第六学期的实习环节后,对自己所参与的实习事项已经相当熟悉,此时开展模拟法庭审判,效果无疑是最好的。针对考研学生以及拟就业学生开设几门相关课程,供学生选修,也一定会受到学生欢迎。第八学期则安排给学生写作毕业论文。

(三)采用专业实习与校内教学交叉安排的模式

鉴于现行的每周五天的全日制实习模式存在较多问题,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将专业实习与校内教学活动交叉安排,笔者姑且把自己倡导的这种模式称之为交叉制实习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学校在与实习单位协商之后,确定第六学期每周两至三天为实习时间,如确定每周一、三、五或每周二、五为实习时间,每周剩下的两至三天则在校内安排教学。一般情况下,第六学期为20周或21周。仅以20周计算,若学生每周实习两天,则其到单位实习的总时间为40天,相当于全日制实习模式下的8周时间;若学生每周实习三天,则其到单位实习的总时间为60天,相当于全日制实习模式下的12周时间。

这种安排有很多优点:第一,从表面上来看,学生实习时间与集中安排两到三个月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是延长了实习时间,使学生有机会在整整一个学期(将近五个月的时间,而不是两到三个月时间)里,完整参与几个案件的审判,也可以接触到更多案件,学到更多的职业技能。第二,避免出现有时实习单位案源较少、业务不多,实习生连续数日无所事事或仅从事勤杂事务的情况,使学生能够将每周两三天的实习时间真正用于处理法律事务,提高职业技能。第三,这种交叉制实习模式,减轻了学生每天都要早起去实习单位的负担,提高了大家参与实习的积极性。第四,对于实习之中发现的知识上的欠缺,学生可以利用在校时间进行充电;对于实习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有更多的机会向学校老师当面请教。此外,在不同单位实习的学生,也可以有更多时间交流实习感受,讨论疑难问题,实现共同进步。实习期间,校内的课程应当以选修课为主,也不宜安排过多,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以便解决课程学习和实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由于学生不是每天参与实习,而法律实务活动的时间也不是学校所能决定的,这样就可能出现校内教学活动与某些重要的法律实务活动时间相冲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允许学生经过请假手续后参加实习。例如,学生重点参与的某一案件的开庭审判正好安排在学生上课时间,就应当允许学生请假去旁听。

当然,这种交叉制实习模式,只是适用于实习地点在本地的高校。对于极少数实习地点在外地甚至外省的高校,由于实习一般安排在暑假期间,而且学生在实习地点住宿,仍然应适用传统的全日制实习模式。

参考文献:

[1]周世中.法律技术与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1).

[2]徐英军.我国非综合性高校法学专业的分类培养[J].学术界,2008(6).

作者:徐学伟

第3篇:科学安排时间

(一)科学安排

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从2013年3月开始,2013年12月结束。整个活动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3月13日—3月30日)。

召开动员大会,营造宣传氛围,制订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学习反思阶段(2013年4月1日—2013年10月31日)。

明确学习内容。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

明确学习方式。要采取“四结合”的方式,即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个人思考与座谈交流相结合、讲课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听取先进事迹报告与剖析反面典型相结合,确保学习质量。

深入进行反思。在学习的基础上,组织教师从思想和行为上进行反思。认真开展师德师风评议“八查八看”活动。

第三阶段:查摆问题阶段(2013年11月6日—12月31日)。

自查自纠。每位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方案,找出自己在校内校外“为人师表”上的差距和不足,进行深刻剖析,写好书面材料。

民主评议。组织召开领导会议、教师会议、学生会议等,在不同范围内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民主评议活动,通过互相批评的形式帮助广大教师查找问题,改正不足。 语句

第4篇:科学安排休息时间

人活着就要工作,工作目标定位是建立规律的生活节奏劳逸适度的前提。目标定位高低、好坏都会直接影响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建立。一般说,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可谓是一个工作周期,当你潜心钻研,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时心情会豁然开朗,那种愉悦之情会油然而生,这种成功之欢悦心理对消除疲劳颇有裨益。创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心情,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工作目标定位要确切,同时要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增强决断能力,切忌漫无边际陷在讨论再讨论、研究再研究之中。笔者亲身经历过起草一份工作报告,十几个人凑在一起,今天讨论,明天修改,前前后后历时一个月,先后修改了7稿,最后,领导听了还是第一稿好。这种工作方法,说重了是在糟塌人才,是最容易导致疲劳,有碍健康。另外,对一时无法实现的目标,也不要白白地呕心呖血,否则会弄得精疲力尽。

有人观察,人的精神状态,一般在上午8时,下午2时和晚上8时最佳,最佳状态持续2小时左右各有一次回落。如能利用这种起落变化,科学安排作息时间,是建立有规律生活节奏最好办法,就能最大限度发挥智慧和潜能,既能保持大脑良好活动状态,又能增进健康。但是,真正做到是不那么样容易的,这里要提醒大家的,不管工作多忙,任务多重,一时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做不到,那么无论如何要给自己留出一定“喘息时间”。比如,阅读、写作1小时后,最好休息片刻。连续写作、阅读时间再长也不要超过2小时,否则,不仅工作效率不高,而且非常容易产生疲劳。此外,做实验、开会、作报告也最好中间安排一下休息,室外活动活动,再继续进行,看起来占用了一定时间,但从总体来看,从长远来看还是值得的。

第5篇:科学安排时间,调整良好心态

17周升旗讲话:

科学安排时间,调整良好心态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升旗发言主题是:《科学安排时间,调整良好心态》。同学们,这一周是这学期的第17周了,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学期的学习也就即将结束。 面对学习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呢?

第一、要制订好学习计划。要正确利用好每天、每时、每刻的学习时间。平时,同学们要养成这样一种习惯,每天早上起来就对一天的学习作个大致的安排。上学后根据老师的安排再补充、修改并定下来。什么时候预习,什么时候复习和做作业,什么时候阅读课外书籍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并且一件一件按时完成。这样坚持下去,同学们就会养成科学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第二,要安排好学习时间。不少同学都是把完成作业作为自习的唯一任务,几乎把所有的自习时间都用到做作业上了。这样安排是不妥当的。因为在还没有真正弄懂所学知识时就急于做作业,这样不但速度慢,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出差错。所以,在动手做作业之前,同学们应安排一定时间来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对知识理解透彻了,思路开阔了,作业做起来就会又快又好,此外,做完作业后,还要安排一定时间预习,了解将要学习的新课的

内容,明确重点和难点,这样就能有的放矢地听好课,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学会牢牢抓住今天。为了充分地利用时间,同学们还要学会"牢牢抓住今天"这一诀窍。许多同学有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办的习惯,这是很不好的。因此,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做起,安排好和珍惜好每分每秒的时光。

怎样才能发挥我们学习的最佳水平呢?那要靠同学们及时调整良好的心态。

首先,注意科学用脑。在紧张地学习一段时间之后,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或散散步,这样可使大脑得到适当的休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保持心情舒畅。也要正确对待考试,始终做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第三,消除自负心理。存在自负心理的同学往往是思想轻敌,对困难估计不足,在考试中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存在这种心理的同学可以采取冷处理,方法是让自己过于膨胀的情绪冷静下来,并用以往教训告诫自己,以最佳的心境去迎接考试。第四,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临考之际需要同学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准确的记忆、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特别是考试中碰到了难题,千万不要慌乱或悲观失望。要沉着、镇静,以防止出现“晕场”和“怯场”,使考试失败。

最后预祝各位同学在最后这几周学习时间,好好把握好时间,争取期末考取更好的成绩!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6篇: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博睿特外国语学校高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时间的特点,懂得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能力目标:增强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时间宝贵的观念,培养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怎样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因为,不论是从初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看,还是从他们理解和认知能力来讲,懂得时间的重要性相对简单。然而,要增强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科学规划时间,却需要教师适度引导。另外,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学会合理利用时间,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而学习本节课对于学生探索其他学习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数据,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无价之宝,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二、新课教学:

环节一:感悟时间驿站

歌曲欣赏:《童年》

学生找出歌曲中体现时间珍贵的歌词,谈启示。

教师: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无价之宝,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也换不来已经逝去的时间。 环节二:穿越时间隧道

情景一:课余时间我做主。

同学分享自己的课余时间是怎么度过的?有哪些收获?

教师:时间是公正的,每个人所拥有的一天都是24小时。但是,同样的时间对于珍惜它和不珍惜它的人其意义却非常不同。

情景二:散文欣赏,朱自清《匆匆》

学生分享读后感悟

教师: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珍惜时间就是要珍惜每一个今天。 名言园地,分享你所知道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

环节三:学做时间的主人

1、活动一:案例探讨:忙?盲!

问题探究:(1)你认为这样的时间安排合理吗?

(2)如果是你,又会怎么做呢?

教师:珍惜时间首先体现为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首先要制定计划,分清轻重缓急,排好先后顺序。

2、活动二:实践活动:了解你的生物钟

多媒体展示材料:了解你的生物钟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息安排

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物钟。因此,合理安排时间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3、活动三:聚沙成塔:我们来看一分钟

学生讨论交流,在自己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可以利用的零星时间。

齐读材料:一分钟在生产上的作用

教师:珍惜时间也体现在善于有效利用零星时间。

环节四:做时间的主人

请同学写一份自己周末的作息时间安排表,与大家交流。

三、课堂练习

四、总结收获

很高兴和同学们共同探讨珍惜时间的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最后,送大家一首小诗《时间》,我们以此共勉。

板书设计

1、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无价之宝

一、时间的特点

2、时间是公正的

3、人的一生只有三天

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1、制定计划,分出轻重缓急

二、怎样珍惜时间

2、结合学习计划和任务,考虑实际

3、善于有效利用零星时间

第7篇:“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教学

设计

设计理念:紧密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发展规律,在学习上给学生更多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学会在学习中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科学地安排可利用的时间,合理的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个人的学习实际,制定并发展一些具体实用的学习方法,运用于具体的学习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时间的可贵,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珍惜时间的做法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还比较贪玩,自制能力也相对较差,加上各种娱乐场所和伸手可及的娱乐设施的存在以及同龄人的相互影响,很容易养成浪费时间的不良习惯。初一学生情况调查,发现有80%的学生不知道怎样合理安排外时间;有将近60%的学生承认自己在堂上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由此可见,若是学生不能真正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并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将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障碍。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通过自我反思和感悟名言,总结出珍惜时间的具体做法,并学以致用落实行动中。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前听歌曲《童年》创设轻松学习氛围

一.故事导入新

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自己处在新的环境,面对新的规则,具有新的角色,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学会学习,运用新的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学习第二单元第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共同来探讨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各抒己见,感悟名言

、:听歌曲《童年》

师:歌词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说明了时间有什么重要性?

生: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无价之宝,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也换不来已经逝去的时间。。

2、学生发言列举表明时间重要的名句:

问:这些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或者使我们明白什么?

师小结:时间是宝贵的,(板书)珍惜时间,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过渡:既然要珍惜时间,我们现在在看一看昨天自己的安排是否合理。

三、实话实说,走进生活

、请你具体说一说,昨天下午:30-9:00你是怎样安排时间的?学生各自写下来然后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在同样的时间里,同学的安排各有不同,收获也有差异,有的同学收获多,有的同学收获少,为什么在同样的时间里,有人收获多,有人收获少?过渡: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是关键,那么怎么合理安排呢?

通过活动切身体会善于利用时间和不善于利用时间的差别。提出题并强调科学利用时间的重要性。

学生交流经验

2、学生交流自己合理安排、利用时间的经验学生自由交流。可以说自己的经验,也可以说其他同学的做法。最后通过讨论,将本活动中总结出的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的做法整理出来并保存。

四、畅所欲言,总结做法

(一)、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1、珍惜每一天

提出问题到底“应该怎样珍惜时间呢?”学生阅读本P26页第1段,找出(板书)珍惜时间首先体现为合理安排(让学生补充在书上)学习时间。

、:阅读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放录音,学生跟读。(在读中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师:读了这篇优美的散文你对“昨天、今天、明天”有何感悟?

生:要抓住现在,珍惜每一个今天。

(板书)A合理安排时间首先要珍惜每一天。学生在书上勾出P2最后一句话。

要珍惜好每一天,就要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

2、我的作息时间表见

过渡:除了珍惜好每一天外,还要计划好每一节自习。我们看本P26阅读材料《忙?盲!》

2、制定计划,分清轻重缓急

、看材料:

《忙?盲!》

自修上,李莉翻开语文本看了起来。看着看着,突然想到下节就要上数学了,老师要求提前预习,熟悉一下数学公式,于是她翻开了数学本。这时,她听到同桌正在读外语,马上想到外语作业,于是又急急忙忙地翻开了外语本……她头脑里乱糟糟的,想法很多。下铃响了,李莉还在冥思苦想。

师:问题探究

⑴.你认为李莉这样的时间安排合理吗?(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胡乱抓一把。)

⑵.如果是你,你又会怎么做呢?

将李莉应该做的事按轻重缓急填写在P26页活动表册:预习数学、外语作业、看语文书

(板书)B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要制定计划,分清轻重缓急。

2、二:

合理安排时间应分出轻重缓急,排好先后顺序,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为下列连线。

①今天放学后交数学作业(重要但不紧急)

②1个月后参加学校运动会(不紧急不重要)

③学校阅览室叫我马上去还书(紧急不重要)

④放学后学校学生会干部开紧急会议(紧急且重要)

过渡:合理安排时间。除了以上两点外,还要考虑自己实际情况。

3、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板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要结合学习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时,并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

ɢ

你在什么时间精神最好?

ɢ

你在什么时间记英语单词和背文言文?

ɢ

你有什么兴趣爱好,安排在哪段时间?

ɢ

哪些学科哪些难学,用哪段时间进行强化提高?

ɢ

家离学校有多远?

2、一天中最佳的学习时间

人的大脑有一定的活动规律:一般来说,上午8时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3时思考能力最敏捷;晚上8时记忆力最强;推理能力在白天12小时内逐渐减弱。

3、根据这些规律,

①早晨刚起床,兼读语文和背诵英语单词;可以参加一些体育锻炼;

②上午做一些需要严谨的工作,上认真听讲,做好堂笔记;

③下午除听外,要快速准确做好当天的书面作业;

④晚上加强记忆和理解,预习第二天的功;

⑤中午、傍晚的空隙时间宜安排一些不费力的事务性工作,如看看报纸、收集写作素材、散步和休息等。

4、※时间够才讲,否则设计为外作业。虽然这样,但总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怎么办?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

过渡:珍惜时间,除了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之外,还要注意什么呢?

(二)、善于有效利用零星时间。

、名言:

我平生所做,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也。――欧阳修

2、学生讨论得出:(板书)珍惜时间也体现在善于有效利用零星的时间。

3、零星时间是怎么来的呢?

时间,就象海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挤出来的。

4、同学自由交流自己是如何利用零星时间的?

⑴、自己有哪些可以利用的零星学习时间?

⑵、打算如何利用?

生:等车时、乘车时、做操前、预备铃后的2分钟、晚上睡觉前分钟。。。。。。。

五、收获平台

:收获平台

看视频:视频中哪些人的做法是正确的、好的,采用了哪些方法珍惜时间?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珍惜时间有什么新的感悟,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⑴、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珍惜时间

⑵、珍惜时间我应该

合理安排时间、善于有效利用零星时间

板书设计

第8篇:合理的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推荐)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一小时六十分钟,一分钟六十秒,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但由于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不同,故此就有不同的结果。珍惜时间的人“留下串串果实”,不仅延长了生命,而且使生命富有意义;浪费时间的人却“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只有徒悲伤,空叹息。对我们学生来说,也是这样的。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有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各方面都有长进;而有的同学却收效甚微,甚至一天比一天差,这是因为珍惜和不珍惜时间造成的差别,时间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去不复返。即使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使用最先进的科学手段,也不能把时间挽回。因此,著名科学家富兰 克林把时间比作生命;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把浪费别人的时间比作“谋财害命”,把浪费自己的时间比作慢性自杀,由此可见时间的珍贵。时间虽然一去不再来,但是人对时间并不是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的,人的生命宝贵,人的青少年时期尤为宝贵!

因为青少年时代正是人的一生中最为主要的时期,打基础时期。所以,勤奋学习不仅是祖国和人民向我们青少年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自身成才的先决条件。民族英雄岳飞在《满江红》这首词里疾呼“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坐时间的主人,紧紧抓住时间,就是要科学安排时间,巧妙利用点滴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抓紧时间还要善于抓住今天,我们要不断总结昨天,设计明天,但最关键的是要牢牢抓住今天。

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希望大家都能珍惜时间,科学地分配时间,使每年,每月,每日,每小时,每分钟都过得有意义,让每一分钟都成为我们创造辉煌人生的基石。

上一篇:督导建设方案下一篇:提升企业竞争力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