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处理实验实验报告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信号处理实验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信号处理实验实验报告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课题实验专项研究优秀实验报告节选(一)

总课题专家组

周忠继、顾明远、周满生、王珠珠、刘雍潜、钱培德、谢锡金

梁宁建、倪文锦、许庆豫、杨季文、袁爱玲、祁永华、岑绍基、林小苹(排名不分先后)

组织实验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上海、江苏、江西、湖北、北京、福建、香港等省市区电教馆或相关教育教研机构

(所有幼儿园子课题单位参与者)

参加研究人员

李宁、金俊清、高巍奇、梁亮、程五一、周励群、卢璧锋、周秀君、孟素琴、郑莹、陈仰娟、洪雪娟、林枫、胡笳、张素娟、严凤英、杨鸿、

杨冬梅、夏红艳、吴鸿伟、周夏森、吴卓佳、陈智峰、杨磊、李建志、于媛媛等

参加研究单位

苏州大学纵横研究所、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总课题组秘书处资源库技术组

执笔人:林小苹,现任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纵横系统教学应用研究室培训及联络主任,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

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专家兼秘书长。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会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上一学年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幼儿不仅在识字量、阅读能力的进步方面超过对比班的幼儿,而且在学习兴趣与专注力方面也优于对比班的幼儿。现阶段我们继续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将各个学习内容游戏化。如在口诀学习中,将纵横码自编笔形动作配合木头人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记住与笔形相关的动作。在笔形的学习中,我们灵活运用笔形口诀配上各种游戏,如找朋友、抽签、看谁找得多等加以巩固。此外,针对幼儿喜欢上机操作的特点,我们对上一学年制作的教学课件进行了改进,在Flash课件及各种小游戏的多个环节中增加了各种音效提示,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纵横信息数字化的学习过程,不该仅是一种现代信息工具的掌握过程,更应该是主动学习、自主探索能力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纵横码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幼儿学会纵横码输入法,更应该让幼儿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达到这个目的,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学期的每次纵横码课,我们都会在课堂上为幼儿提供很多的探索途径,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幼儿在轻松自在又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实现“学会学习”的目的,并对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比如,在平时的练习中,让幼儿自己尝试输入,并引导他们在输入时发现不同的方法,同时也注意引导幼儿之间相互交流,让他们互相看看大家都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输入,或者让幼儿自由结对,相互约定,看谁的方法最快、最有效。

(广东省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博文学校幼儿园 严凤英)

在纵横信息数字化活动中自然渗透兴趣识字

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幼儿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幼儿去感受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幼儿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的过程能直观地显示汉字,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几乎能百分百地直接接触汉字,有这样良好的识字氛围,再加上要求幼儿回家要和家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所以课题组决定通过以幼儿园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为主、亲子活动为辅的途径来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

1.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多途径渗透有趣识字

(1)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的每个阶段挖掘可供幼儿识字的所有机会和资源。

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到输入法的运用等阶段,都有机会对幼儿进行识字教育。如在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时,可以结合学习,认识“计算机、鼠标、键盘”等词组。在学习笔形时,可以让幼儿在“字宝宝”中找出“笔形娃娃”,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字。通过以环境为途径来学习汉字,让幼儿在耳闻目睹中形成记忆。

(2)纵横码教学活动过程中巧妙出现汉字渗透识字教育。

在每次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各个环节,不失时机地向幼儿进行识字教育。我们将要幼儿做出指令的字、词组的编码写在纸上,当要求幼儿安静时,出示写有“34502”编码的纸,引导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字、词的编码,幼儿利用纵横码猜出是“安静”时,他们会很自觉地安静下来。再启发幼儿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这两个字。还有如“排队”、“朗读儿歌”、“接龙游戏”等,让幼儿认读并作出相应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发幼儿对汉字的好奇,让其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汉字,习惯看字和听成人读字,逐步形成爱认、爱问的习惯,让幼儿在头脑中建立与相应汉字之间的“指令”联系,轻松认读汉字。

2.家园配合,共同交流,促进幼儿识字水平的提高

研究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家园间的共同教育,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师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让家长懂得:父母陪孩子说话、给孩子读书,是实现孩子自我识字和读书的重要环节,同时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语言及识字的现有水平,把握教育的尺度。在指导家长的过程中,我们也提出了两个相应的要求:注意方法,培养兴趣,与教师形成教育的相同步伐,不以单一的识字量为目标,着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识字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方法上,教师为家长提供一些有趣的操作课件或教授一些方法,让家长根据课件,多采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文字,每天和幼儿共同阅读,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识字环境和氛围,让幼儿随时随地广泛接触汉字,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地认识汉字。我们坚信:只有家园密切合作,才能共同创造更好的机会锻炼孩子识字和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广东省潮州市绵德幼儿园郑莹、陈仰娟)

快乐纵横专项研究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通过纵横活动,让幼儿学会思考,学会眼、手、脑并用

幼儿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这就要求幼儿要眼、手灵活,手、脑并用。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反复动手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熟练地打出需要的字和词组。因此,纵横活动的开展,为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幼儿在活动中既学会了思考,也锻炼了手、脑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例如,在游戏“淘宝大比拼”活动中,教师特意把单字、词组设计成游戏。把“字宝宝”藏在分类箱里,让幼儿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如“老虎找什么”、“老虎在哪里”等,幼儿寻找相对应的箱子,点击打开找出教师要找的图片,再点击图片,在出现的四组结构相似的词组中,找出正确的“字宝宝”。幼儿在第一次玩的时候速度很慢,很多幼儿还不能很熟练地记住“字宝宝”的结构。第二次活动的时候,幼儿的思维明显快了,而且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态度。

2.纵横输入法的应用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我们在课件中加入了文本输入框、撤消文本数据等功能,使教学更方便、快捷。例如,在“减袋总动员”活动中,让幼儿设计并输入绿色环保的口号,幼儿能快速地将想出来的口号输入到课件界面中,进行讨论、对比。“快乐的小气球”活动中,主要让幼儿学习红、黄、蓝等表示色彩的字,我们在课件界面中输入了儿歌《美丽的气球》,并将彩色字的地方设置了撤销文本数据和可再输入的功能,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儿歌,幼儿随着课件中各种颜色气球的出现,主动填上相应的字。可见,这样借助信息技术的的手段,幼儿能主动、快速地理解相关的知识体系,并激起求知欲望。

3.有利于培养幼儿对事物发展积极探索的态度,增强创新意识

幼儿的成长需要不断获得新的信息,有趣的教育游戏能激活幼儿的思维,把幼儿带到未知领域。幼儿在人机互动、多种感官参与的过程中能呈现最佳学习状态,并对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兴趣,诱发内趋力,获得知识信息,促进认知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例如,我们的课件《纵横王国》,从刚开始的数物对应到后来复杂的建造火箭、火箭发射、动画艺术笔、动物涂色等游戏,不仅让幼儿认识了0到9的数字,也给了幼儿很多的想象空间。幼儿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快乐的学习。在课件《认识手和手的发散字》、《谁来保护我的宝宝》、《好饿的毛毛虫》、《祖国,你好!》中,有游戏“手的好朋友”、“保护宝宝”、“帮动物找朋友”、“中国地图拼图”等。在“保护宝宝”里,幼儿将各种动物宝宝运送到不同的“国家”,幼儿通过与屏幕互动,展开故事并巩固各种保护动物的方式;“帮动物找朋友”中,幼儿帮助台湾的动物朋友找到自己的家;“中国地图拼图”让幼儿给各省找到恰当的位置。活动中,幼儿全身心投入,给他们一种全新的互动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

4.让幼儿在锻炼意志的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纵横学习活动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一步步有顺序地进行。活动中,困难随时会出现,失败常常会伴随,如有些字、词组的取码不太明确,幼儿难以掌握,有时候很长时间都打不出来,而这时正是培养幼儿意志品质的大好契机。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耐心、细致地启发幼儿怎样取码,使他们在一遍遍的反复练习中养成一丝不苟、坚持到底的优良品质。

幼儿初步学会输入,亲自上网尝试搜索喜爱的卡通图片、尝试使用QQ聊天工具等,这些都是非实验班幼儿力所不能及的。他们不仅能看到和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还能增强自信心,促使他们树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

通过课题研究,幼儿收集、交流信息的能力也大幅提高!在学习中,他们积累了很多的词汇,能自己上网搜索资料,通过自身的感知、探索、体验和交流来获取信息,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幼儿的潜能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广东省潮州市兰英第二幼儿园洪雪娟)

快乐纵横专项研究:以游戏教学为支撑点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最乐于接受和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我们亲身体会到游戏对幼儿学习所产生的神奇魔力。因此,我们以“游戏”教学为支撑点,引导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学习纵横码的快乐,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1. 指法游戏

掌握正确的键盘指法是学习打字的基础。由于幼儿都是初学打字,手指反应慢,掌握正确的指法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我们采用指法练习与认识键盘、掌握笔形同步进行的方式,设计有趣的指法游戏,帮助幼儿由慢到快地逐渐熟悉指法。如游戏“快快跑”,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设计了两种玩法。玩法A:教师念出4个数字组成的数据组,幼儿用心倾听,并在键盘上敲打出来,看谁又快又准。玩法B:教师出示数字卡,幼儿在键盘上敲打出相应的数字键,看谁又快又准。这样一来,幼儿既熟悉了键盘,又掌握了笔形。

2. 编码游戏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在背诵纵横码口诀“一横二竖三点捺,叉四插五方块六,七角八八九是小,撇与左钩都是零”时,很多汉字不认识,于是我们把这些数字结合笔形编成纵横操,结合手势,让幼儿整个身体都跟着动起来。在幼儿做纵横操的过程中,结合音乐,让幼儿边听、边练、边记,效果很好。但因为幼儿年龄较小,逆向思维较差,他们结合音乐在短时间内能整体背熟纵横码口诀,可如果分开提问,幼儿就需要从头来回忆。根据这些实际特点,在学习笔形代码口诀时,我们设计了很多小游戏让幼儿巩固笔形代码和笔形口诀。“找朋友”的游戏是把笔形和代码配对;“坐火车”游戏中,幼儿模仿坐火车时找座位,把笔形和代码配对。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提高幼儿学习纵横码的兴趣,使其学会如何操作小键盘,熟悉笔形代码口诀。

3. 词组游戏

词组的击键码数比单字的码数多,但在一般的文章中词组含量比较高,所以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提高输入速度,练习词组是非常必要的。幼儿的识字量有限,对词组的认识也不多,可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幼儿基本上掌握了常用词组的输入方法,能把不认识的词组用纵横汉字输入法输入。为了扩大幼儿的词组输入量,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设计制作了很多适合幼儿的教学课件,以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幼儿快乐学习“纵横码”。比如,课件《旅行去》,以“去北京”为主线,点击按钮出现从上海到北京的地图,让幼儿观察从上海到北京要经过哪些车站,结合识字教育,找出自己认识的汉字,并发现这些地名都是二字词组,教师随之讲解二字词组取前三码的规则,即33规则。点击下方的火车头出现“上海”的站牌及一个输入框,请幼儿示范如何用纵横汉字输入法输入二字词组,如果输入正确,课件中伴有“你真聪明”的语音提示,否则就是“好象不对哦”,每输入正确一个地名,小火车就会前进一站,直到北京。练习二字词组的输入方法,让幼儿通过声音提示知道自己输入的是否正确,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4. 儿歌游戏

由于幼儿年龄小,其生理、心理发育均未成熟,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和形象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组织幼儿把学习字词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纵横码”教学和儿歌教学结合起来,创设轻松的情境,让幼儿愉快学习,有效地提高学习“纵横码”的兴趣。儿歌有的是二字词组、三字词组,还有的是四字或多字词组,幼儿在练习输入时,既要熟练掌握词组的输入规则,又要学会如何拆分句子,挑战是相当大的。拆句对幼儿来说确实有点抽象,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不断创新,尽量做到具体化、形象化,利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讨热情,有效开启幼儿各种认知能力。我们充分利用纵横码的“欢乐纵横”儿歌学习软件,让幼儿学会拆分句子,边学纵横码边学儿歌,增加词汇量。如儿歌《大苹果》:“大苹果,红艳艳。甜味里面有点酸。”开始先让幼儿学着自己拆分儿歌。儿歌的前两句可以用三字词组的222规则输入,后一句则较难,可以分为“甜味 里面 有点 酸”,或是用多字词组的规则,把后一句分成“甜味 里面有点酸”。然后幼儿就能用所学的输入规则进行儿歌输入,有效提高了幼儿学习纵横码的能力。

(上海市奉贤区江海幼儿园张旭华、徐群、张立)

第2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改革探索

摘 要:文章针对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存在的问题,结合不同类型的实验,提出了基于实验过程考核的实验报告与科技论文写作的建议,即应重点考核实验预习、实验过程与数据测量以及实验结果与分析等方面,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实践结果表明,这样的实验报告、科技论文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高校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一门必不可缺的重要基础课程,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又是评价实验过程各个环节的一个主要依据。已有很多“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师针对本学校的实验教学进行了非常深刻的研究探索,剖析了传统的实验报告存在的不足与弊端[1],深刻地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非常好的改革建议和意见,并在实验中得到很好的应用[2-3]。然而,辽宁工业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评价仍然沿用实验报告这种唯一的写作模式,简单、粗略地评定学生完成的大学物理实验项目的成绩,比较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因而,有必要进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写作格式的改革及科学地评价实验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等。

一、大学物理实驗报告现状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是考核大学物理实验过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现有的实验报告主要包含实验题目,实验者的信息,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容与步骤,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数据测量与记录,数据处理与结果讨论等方面内容。对基础性实验项目、综合性实验项目以及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考核采用这种固定格式的实验报告存在很多不足或弊端,严重影响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实验教学效果。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如下。

(一)实验报告区分度不够

不论哪种类型的实验,都采用多年不变的实验报告格式,导致格式呆板且鲜有变化;学生只管照抄照搬实验教材中详细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与步骤,不需要思考;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等千篇一律,不分专业、不分班级,学生的实验报告都极其相似,找不到明显的差别,造成了学生间互相抄袭报告的现象普遍且习以为常,实验报告出现大量雷同。

(二)实验过程评价区分度不够

教师没有考核学生的实验预习,不考核实验仪器调节过程、严重忽略了实验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交流能力与实验态度等,因而不能评价每个学生实验过程的表现,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得不到提高。

(三)实验报告评分区分度不够

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现在,学生通过微信、QQ等传递实验测量数据,在未做实验之前,就已将他人完成的测量数据存放在手机之中,在实验过程中根本不用实际的仪器调节与操作,甚至学生在实验课上根本不需要系统地完成实验项目中的各个内容,就可以获得实验测量数据;有的学生稍稍更改就将其作为实验测量的基本数据,完成实验报告,这导致实验报告的评分没有明显差别。

(四)实验成绩区分度不大

实验成绩区分度不大是教师缺少对实验过程的评价与考核,导致只凭借实验报告中的数据测量与结果的评分不尽合理,认真完成和不认真完成实验的学生成绩差别不大,甚至由于抄袭,不认真完成的学生的成绩还会略高,教师很难给予公平的合理的成绩评定,造成学生间的心理不平衡,使学生越来越不重视“大学物理实验”。

上述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只重视实验报告等,忽略了实验过程中考核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探索与发现的科学精神、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学生的实验态度等,导致学生仅重视实验结果,根本不关注实验过程的各个环节。这样的实验教学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深刻的感悟、独立的思考和团队的协作精神以及科学探索的训练等[4]。

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改革的策略

国内的高校针对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存在的不足或弊端,也提出了积极改进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格式等建议,并将其应用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取得了预期的实验教学效果。结合辽宁工业大学的大学物理实验项目的具体安排和实验报告要求,针对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三种类型,建议基础性实验仍然采用实验报告的形式,综合性实验选择性采用实验报告和篇幅较少的科技小论文形式,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采用科技论文的形式,改进建议和具体措施如下。

基础性实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后的一周内上交,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实验过程来评价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评分分为实验预习与考核(10分)、实验过程与数据测量(40分)和实验结果与分析(50分)。实验预习与考核主要了解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程度,了解直接测量的测量和仪器调节的基本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与数据测量重点考核学生调节仪器的能力,观察、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判断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利用准则判断实验数据中是否存在坏数据,如果存在坏数据,是否进行补测数据等;实验结果与分析主要考核学生利用有效数字修约规则正确计算被测物理量的平均值和不确定度,以及是否可以使用相关系数验证两个未知量间的线性关系,是否能够拟合函数关系等。考核学生使用绘图软件Origin或计算软件MATLAB绘图等能力;考核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实验结果的能力,总结实验测量过程和结果值得肯定或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见解。

综合性实验采取实验报告形式或科技小论文形式,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实验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实验后的一周内完成。如果采用实验报告的格式,评分分为实验预习与考核(15分)、实验过程与数据测量(45分)和实验结果与分析(40分);实验报告考核实验过程中学生规范操作实验仪器,调节实验仪器的能力,观察实验现象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判断实验数据获得的可靠性,考核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实验结果与分析重点考核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评价,对实验方法的意见,对实验项目与内容的建议,对实验改进的建议,如测量的技术手段、测量的方法与原理等。

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要求采用模拟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完成对实验项目的成果的总结,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和题目设计论文的写作要点:(1)能否选取合适的题目;(2)比较准确的摘要和关键词;(3)引言中综述其他实验方法和成果以及自己的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4)实验原理与方法简介;(5)获得的实验结果与分析;(6)结论;(7)参考文献等。从学生的科技论文分析学生阅读文献的程度,设计原理的科学性,选择实验仪器的合理性,主要工作的亮点,结果的可靠性与结论的科学性等。

实验报告的格式改进能够引导教师了解学生掌握实验原理、规范使用仪器、正确观察实驗现象、判断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学生独立思考、与教师的交流与研讨等实验过程;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等资源,引进新的实验技术手段,新的实验方法,完成自己感兴趣的实验研究,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近两年,利用基于实验过程的实验报告和科技论文写作评价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实验的积极性,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更新了原有的较为落后的密度测量项目,开发了智能温度测量仪、可视化手动发电机、智能化密度测量仪、基于霍尔原理的微小位移测量仪、智能便捷的复摆加速度测量仪、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改进的金属线胀系数测量仪等仪器,这些开发的实验仪器一方面应用实验教学,改进实验教学;另一方面又可以以研究性的论文发表和作品形式展示成果。

三、结论

针对只用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评价实验教学存在实验报告的区分度低、实验成绩分度低等实际情况,结合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提出了加强实验过程考核的实验报告和拓展实验报告功能的科技论文评价实验教学的建议。该建议重点考核实验预习、实验过程与测量和实验结果与分析等方面,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实验”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实验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实践结果表明,结合实验过程考核实验报告、科技论文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凌向虎,杨长铭,江西等.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的缺弊及改

革探讨[J].物理与工程,2000,(6).

[2]张培峰,崔燕岭.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的探索与改革[J].

实验室科学,2013,(4).

[3]赵建君,陈红叶,张丽.基于校园网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网络交互评判系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

[4]贺艺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多元化评价模式的研究与

实践[J].科技信息,2010,(2).

作者:敬晓丹 李久会 袁泉

第3篇: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课题实验专项研究优秀实验报告节选——特殊教育

总课题专家组

周忠继、顾明远、周满生、王珠珠、刘雍潜、钱培德、谢锡金、梁宁建、倪文锦、许庆豫、杨季文、袁爱玲、祁永华、岑绍基、

林小苹(排名不分先后) 组稿:林小苹

组织实验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上海、江苏、江西、湖北、北京、福建、香港、海南、云南、湖南、安徽、新疆等省(自治区)、地、市电教馆

或相关教育教研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四个维度的纵横信息数字化课题实验

1.语文教学中的纵横码课题实验

结合纵横输入法特点和聋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将语文教学中依照汉字的字形结构和纵横码的笔形代码、取码规则进行比较教学。在对比中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学生对这种识字方式非常感兴趣。

(1)以纵横码为手段,以师生人机互动为核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初步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2)利用纵横码软件中的分词练习和词语接龙练习,开展语文的词汇学习课外活动,寓教于乐,从而提高学生词汇量,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3)利用学生已有的纵横汉字录入技能和纵横码的词语联想功能,开展纵横码看图作文写作活动。

聋义务教育中,五年级到七年级是一个作文起步阶段。为了提高作文能力,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我们尝试把作文教学与纵横码输入法的学习结合起来,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五年级时,刚接触到纵横码教学,学生对纵横码的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加之,学习了纵横输入法后,学生积累的词汇量明显增大了,学生有话可说,有优美的词语可以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同时辅助以看图作文,教会学生写作方法,学生就能独立在计算机上开始写作。通过训练,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由于纵横输入法的灵活运用,提高了写作速度,让学生的键盘能跟上思维,达到了心到手就能到的效果。

2010年5月,国家纵横信息数字化课题实验组正好在全国开展了针对看图作文主题的网络在线写作比赛,学生们兴致勃勃踊跃报名参加。在这样一个同等竞技的舞台上,我校获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课题组及特教同行教师的认可。

2.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纵横码课题实验

(1)改编纵横码口诀,使它更适合于普通听障生的认知习惯。

(2)采取多种形式,强化纵横码入门训练。

(3)落实过关检查,记录学生每次过关训练的情况。

(4)自制课件,并充分利用2006纵横码软件的教学功能。

(5)将纵横码输入法应用于Word、FrontPage和PowerPoint模块教学。

(6)利用纵横信息数字化,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

3.课外活动中的纵横码课题实验

(1)充分利用机房空闲时间,安排学生练习,提高学生纵横码过关速度。

每天早上7∶30到8:00,下午16∶40到17∶30,纵横码课外兴趣班的学生在微机室进行纵横码实践练习,练习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录入速度和准确度为主,分阶段训练学生的单字、词组、文章的录入速度。同时,为了方便实验班全体学生有更多的上机实践练习机会,我校每天中午12:40到13:30开放微机室,任何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到机房上机学习。

(2)开展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对比的纵横信息数字化活动。

2009年6月19日,我校举行了“2009宜昌特校首届词语接龙大赛”,本次比赛采用纵横码词语接龙比赛软件,评分标准都以比赛软件的操作要求为标准,参赛人员为聋校小学、初中、高中部全体聋生。经过2个多小时的接龙鏖战,前10名中有4人是聋六班(即实验班)学生,而且这4名学生都是纵横兴趣小组的成员,另外4人是高中部学生,2人是聋九年级学生,这说明实验班学生虽然是小学阶段,但是他们的词汇量超过了初中九年级学生,几乎可以与高中部学生持平。

2009年12月底,为了开展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纵横主题网页制作对比实验活动,我校举办了第二届个人主页制作大赛,聋七班(实验班)学生全体参加,高一、高二的网页制作高手和爱好者们也纷纷自愿报名加入。经过一个星期的主题设计、资料收集、整理、版面设计、录入、美化、链接、发布,最后经过我校课题组的评审,结果如下: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5名)。其中,一等奖3名均为实验班学生,二等奖中有3名为实验班学生,三等奖中有11人为实验班学生。非实验班共计只有7名学生获奖,而实验班共计有17名学生获奖,获奖率达到了100%。

需要说明的是:在网页大赛中,70%以上的文字、50%以上的图片、100%的动画均为学生原创。

2009年7月,我校积极参加了精品课申报、优秀网站评选、课题实验先行示范学校申报、学生三项技能等活动,赵莉老师的语文精品课申报方案被省课题组评为A等,国家总课题组评为A等;我校的“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交流网站”被国家总课题组评为优秀网站;同时我校被总课题组评为课题实验先行示范学校;我校6名学生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学生三项技能比赛活动并全部获奖,其中,3人获得一等奖,2人获得二等奖,1人获得三等奖。

2009年10月23日,按照国家课题组的要求,我校积极组织纵横码课题实验班和五笔对比班(非实验班)班的学生各10名,进行了一次快速阅读专项测试,本次实验数据和实验过程得到了总课题组的认可,总课题组编辑的《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课题实验专项报告》第六期全文刊登了我校的第一阶段实验小结报告和本次的“快速阅读专项实验”专题。

2010年4月,我校组织10名实验班学生参加了第十届湖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他们以纵横信息数字化为主题,参与了初中组网页制作项目的比赛活动。其中,杜杰、崔晨2名学生获得一等奖,蔡文倩等5名学生获得二等奖,方星星等3名学生获得三等奖,彭丹江老师在第十届湖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2010年5月,我校积极组织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参加全国纵横网络在线作文比赛活动。活动中,共有11名实验班学生入围,5名非实验班学生入围。其中,实验班的学生刘丹阳获得了特等奖,曾正获得一等奖,汪涛、蔡文倩获得三等奖。

4.向外推广纵横信息数字化课题实验

(1)建立纵横码实验课题网站。

我校从2008年10月开始建立纵横码实验课题网站,并申请了域名zh.hbyctx.cn,2008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经过不断的改版和更新,目前网站主要有六个栏目:纵横码简介、纵横资源、纵横学习园地、我校实验课题、学生舞台、纵横交流。

(2)建立面向互联网开放的FTP站点。

(3)进行了家长纵横码培训活动。

(4)配合林小苹秘书长在全国聋校校本课程研讨会上介绍我校纵横码课题实验经验。

(5)在省内特殊学校交流活动中推广纵横信息数字化实验。

(6)在全市特殊学校年会、骨干教师培训会上推广纵横信息数字化实验。

(7)为5所特殊学校开展纵横课题师资培训活动,进一步落实纵横课题推广。

2010年6月,我校为了能在兴山、夷陵区、长阳、远安、五峰5所学校的聋生中推广纵横信息数字化实验教学,为这5所学校培训了共计10名教师,帮助他们开始实施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课题实验的活动。

第4篇:语音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一:

1.简述本次试验的目的,关于基音周期的理论;

2.使用相关法的同学,给出程序的同时要说明所使用语音段的长度(短时平稳性),解释怎样在matlab中实现三电平削波(for...end循环和if elseif else end判决的使用)。给出清浊音两组截取后的语音信号波形图、三电平削波后的信号图、自相关计算后的信号图。然后根据自相关信号图上最大峰值和次峰值之间的间隔点数,计算出基音周期和基音频率;

3.使用倒谱法的同学,要解释分帧后加窗的方法,给出清浊音其中各一帧的语音信号波形图,和计算后的倒谱图。并根据倒谱图上对应基音周期处的峰值的位置,给出基音周期。4.使用简化逆滤波的同学,要说明切比雪夫2型低通滤波器的使用方法(cheby

2、freqz两个函数的使用方法、参数意义),给出低通滤波后的信号波形图、5倍抽取后的波形图、自相关计算后信号波形图、5倍插值后的信号波形图,根据浊音内插后的信号图上最大峰值和次峰值之间的间隔点数计算基音周期;5.比较所选用的两种方法的结果。

实验二:

1.给出倒谱法的程序,解释汉明窗宽度的选取要求(书上有简单解释),解释怎样实现倒谱窗的matlab编程方法和倒谱窗宽度的选取(男女生有一定的差别),给出加窗后的信号波形图、对数谱图、倒谱图、加窗后的信号频谱图,给出三个共振峰的估值。

2.给出LPC谱估计程序,不同LPC阶数时的LPC谱图,在n=?时,学生自己估计的前三个共振峰的值。

实验三:

给出录音的内容,判断结果。解释端点检测的原理、MFCC系数的说明和DTW算法的简单原理(参考书上都有比较详细的解释)。识别的结果的表格和识别的结果正确率(正确的数目,错误的数目,正确率)。考虑一下识别错误的原因(录音的效果?端点检测算法的可靠性?DTW算法的可靠性?等)

第5篇: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实验 1

利用 T DFT 分析信号频谱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 DFT 原理的理解。

2.应用 DFT 分析信号的频谱。

3.深刻理解利用 DFT 分析信号频谱的原理,分析实现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及解决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环境

计算机、MATLAB 软件环境 三、实验基础理论

T 1.DFT 与 与 T DTFT 的关系

有限长序列 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在频率区间的 N 个等间隔分布的点 上的 N 个取样值可以由下式表示:

212 /0( )| ( ) ( ) 0 1Nj knjNk NkX e x n e X k k N      由上式可知,序列 的 N 点 DFT ,实际上就是 序列的 DTFT 在 N 个等间隔频率点 上样本 。

2.利用 T DFT 求 求 DTFT

方法 1 1:由恢复出的方法如下:

由图 2.1 所示流程可知:

101( ) ( ) ( )Nj j n kn j nNn n kX e x n e X k W eN               由上式可以得到:

IDFT DTFT

第6篇:数字信号实验报告(大全)

科目:

数字信号处理

姓名:

殷超宇

班级:

14060142 学号:

1406014226

实验题目:Z Z 变换及离散时间系统分析

指导教师:

张志杰

分数:

实验题目:

Z 变换及离散时间系统分析

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熟悉 Z 变换在离散时间系统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并熟练使用有关离散系统分析的 MATLAB 调用函数及格式,以深入理解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特性。

实验内容:

给定系统 ) 8 .0 /( 2 .0 ) (2   z z H ,编程并绘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y(n),频率响应 ) e (jwH ,并给出实验数据与代码。

参考代码:

详见《数字信号处理上机实验指导》(班群里有)

实验代码(代码从 B MATLAB )

软件复制粘贴于此处,教师检查重点): :

clear;

x=ones(100);% x(n)=1,n=1~100;

t=1:100;% t 用于后面的绘图;

b=[0,0,-0.2]; % 形成向量 b;

a=[1,0,0.8]; % 形成向量 a;

y=filter(b,a,x);% 求所给系统的阶跃响应;

plot(t,y,"k-"); grid on;

ylabel(" y(n)")

xlabel("n")

实验数据(图像或表格复制粘贴于此处,教师检查重点):

实验心得与收获(可手写):

a,b 两个向量转化成符合的格式。这是一个震荡衰减的信号,信号越来越弱,通过实验,对 matlab 的使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7篇:热处理实验报告

篇一:钢得热处理实验报告 钢得热处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得 1、了解热处理对材料性能得影响 2、了解在相同得热处理状态下材料成分对材料性能得影响 3、了解用显微镜观察金相得制样过程 二、仪器材料 箱式电炉(sx2—4-10、sx—4-10)、硬度测试仪(hr—150a)、30 钢、t10 钢、砂轮(砂纸) 三、实验过程 1)、金相得制备 将一小块金属材料用金相砂纸磨光后进行抛光,去除金相磨面由细磨所留下得细微磨痕及表面变形层,使磨面成为无划痕得光滑镜面,然后用侵蚀剂进行腐蚀,以使组织被显示出来,这样就得到了一块金相样品。

2)、钢得热处理淬火与正火 钢得淬火:淬火就就是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后放入各种不同得冷却介质中( v 冷应大于v临 ),以获得马氏体组织。钢经淬火后得组织由马氏体及一定数量得残余奥氏体所组成。

步骤为:加热前先对试样进行硬度测定(为便于比较,一律用洛氏硬度测定);再将试样放入箱式电炉中,t10 钢在770℃左右,30 钢在860℃左右分别均匀加热 15 分钟;然后迅速在水中冷却,并不断搅拌.将淬火后得试样用砂轮磨平,并测出硬度值(hrc)填入表 1 中。

钢得正火:钢加热到 ac3 (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30~50℃以上,保温适当时间后,在自由流动得空气中冷却得热处理工艺。

步骤为:加热前先对试样进行硬度测定(为便于比较,一律用洛氏硬度测定)。再将试样放入箱式电炉中,t10 钢在 770℃左右,30 钢在 860℃左右分别均匀加热 15 分钟,后在空气中缓慢冷却。将正火后得试样用砂轮磨平,并测出硬度值(hrc)填入表 2 中。

四、结果及讨论 1、为什么淬火处理后得硬度值比正火处理后得高? 答:因为淬火冷却速度比正火冷却速度快,由过冷奥氏体得连续冷却转变图像可知淬火后得到得就是马氏体组织,而正火后得到得组织主要就是珠光体.马氏体比珠光体晶粒度细晶界面多,使得晶体得位错滑移阻力增大,从而硬度提高。

2、在相同得热处理状态下不同得材料成分对钢得硬度得影响? 答:钢得硬度与钢得含碳量有关。30 钢就是亚共析钢,热处理后室温下得组织为铁素体与珠光体,而 t10 钢为过共析钢,热处理后室温下得组织为珠光体与渗碳体.渗碳体就是脆硬相硬度比铁素体高,所以在相同得热处理状态下 t10 得硬度比 30 钢高。

五、结论 1、不同得热处理对材料得性能影响不同。

2、不同材料成分得钢在相同得热处理状态下性能不同。篇二: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报告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报告 学 院: 高等工程师学院专业班级:

冶金 e111 姓

名:

号:

杨泽荣

41102010 2014 年 6 月 7 日 45 号钢 300℃回火后得组织观察及洛氏硬度测定 目录 一、实验目得 、、、、、、、、、、、、、、、、、、、、、、、、、、、、、、、、、、、、、、、、、、、、、、、、、、、、、、、、、、、、、、、、、、、、、、、、、、、、、、、、、、、、、、、、、、、、、、、、、、、、、、、、、、、、、、、、、、、、、、、、、

、1 二、实验原理 、、、、、、、、、、、、、、、、、、、、、、、、、、、、、、、、、、、、、、、、、、、、、、、、、、、、、、、、、、、、、、、、、、、、、、、、、、、、、、、、、、、、、、、、、、、、、、、、、、、、、、、、、、、、、、、、、、、、、、、、、、1 1.加热温度得选择 、、、、、、、、、、、、、、、、、、、、、、、、、、、、、、、、、、、、、、、、、、、、、、、、、、、、、、、、、、、、、、、、、、、、、、、、、、、、、、、、、、、、、、、、、、、、、、、、、、、、、、、、、、、1 2、保温时间得确定 、、、、、、、、、、、、、、、、、、、、、、、、、、、、、、、、、、、、、、、、、、、、、、、、、、、、、、、、、、、、、、、、、、、、、、、、、、、、、、、、、、、、、、、、、、、、、、、、、、、、、、、、、、、2 3、冷却方法 、、、、、、、、、、、、、、、、、、、、、、、、、、、、、、、、、、、、、、、、、、、、、、、、、、、、、、、、、、、、、、、、、、、、、、、、、、、、、、、、、、、、、、、、、、、、、、、、、、、、、、、、、、、、、、、、、、、、、、、3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4 1.实验材料 、、、、、、、、、、、、、、、、、、、、、、、、、、、、、、、、、、、、、、、、、、、、、、、、、、、、、、、、、、、、、、、、、、、、、、、、、、、、、、、、、、、、、、、、、、、、、、、、、、、、、、、、、、、、、、、、、、、、、、、4 2、实验设备 、、、、、、、、、、、、、、、、、、、、、、、、、、、、、、、、、、、、、、、、、、、、、、、、、、、、、、、、、、、、、、、、、、、、、、、、、、、、、、、、、、、、、、、、、、、、、、、、、、、、、、、、、、、、、、、、、、、、、、、4 四、实验步骤 、、、、、、、、、、、、、、、、、、、、、、、、、、、、、、、、、、、、、、、、、、、、、、、、、、、、、、、、、、、、、、、、、、、、、、、、、、、、、、、、、、、、、、、、、、、、、、、、、、、、、、、、、、、、、、、、、、、、、、、、、、4 1.试样得热处理 、、、、、、、、、、、、、、、、、、、、、、、、、、、、、、、、、、、、、、、、、、、、、、、、、、、、、、、、、、、、、、、、、、、、、、、、、、、、、、、、、、、、、、、、、、、、、、、、、、、、、、、、、、、、、、、4 1.1淬火 、、、、、、、、、、、、、、、、、、、、、、、、、、、、、、、、、、、、、、、、、、、、、、、、、、、、、、、、、、、、、、、、、、、、、、、、、、、、、、、、、、、、、、、、、、、、、、、、、、、、、、、、、、、、、、、、、、、、4 1、2 回火 、、、、、、、、、、、、、、、、、、、、、、、、、、、、、、、、、、、、、、、、、、、、、、、、、、、、、、、、、、、、、、、、、、、、、、、、、、、、、、、、、、、、、、、、、、、、、、、、、、、、、、、、、、、、、、、、、、、、5 2、试样硬度测

定 、、、、、、、、、、、、、、、、、、、、、、、、、、、、、、、、、、、、、、、、、、、、、、、、、、、、、、、、、、、、、、、、、、、、、、、、、、、、、、、、、、、、、、、、、、、、、、、、、、、、、、、、、、、、、、、5 3、显微组织观察与拍照记录 、、、、、、、、、、、、、、、、、、、、、、、、、、、、、、、、、、、、、、、、、、、、、、、、、、、、、、、、、、、、、、、、、、、、、、、、、、、、、、、、、、、、、、、、、、、、5 3、1样品得制备 、、、、、、、、、、、、、、、、、、、、、、、、、、、、、、、、、、、、、、、、、、、、、、、、、、、、、、、、、、、、、、、、、、、、、、、、、、、、、、、、、、、、、、、、、、、、、、、、、、、、、、、、、5 3、2 显微组织得观察与记录 、、、、、、、、、、、、、、、、、、、、、、、、、、、、、、、、、、、、、、、、、、、、、、、、、、、、、、、、、、、、、、、、、、、、、、、、、、、、、、、、、、、、、6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6 1.样品硬度与显微组织分析、、、、、、、、、、、、、、、、、、、、、、、、、、、、、、、、、、、、、、、、、、、、、、、、、、、、、、、、、、、、、、、、、、、、、、、、、、、、、、、、、、、、、、、、、、、、6 2、淬火温度、淬火介质对钢组织与性能得影响 、、、、、、、、、、、、、、、、、、、、、、、、、、、、、、、、、、、、、、、、、、、、、、、、、、、、、、、、、、、、6 2.1 淬火温度得影响 、、、、、、、、、、、、、、、、、、、、、、、、、、、、、、、、、、、、、、、、、、、、、、、、、、、、、、、、、、、、、、、、、、、、、、、、、、、、、、、、、、、、、、、、、、、、、、、、、6 2、2 淬火介质得影响 、、、、、、、、、、、、、、、、、、、、、、、、、、、、、、、、、、、、、、、、、、、、、、、、、、、、、、、、、、、、、、、、、、、、、、、、、、、、、、、、、、、、、、、、、、、、、、、、、7 3 回火温度对钢组织与性能得影响 、、、、、、、、、、、、、、、、、、、、、、、、、、、、、、、、、、、、、、、、、、、、、、、、、、、、、、、、、、、、、、、、、、、、、、、、、、、、、、、、7 3.1 回火温度对45 钢组织得影响 、、、、、、、、、、、、、、、、、、、、、、、、、、、、、、、、、、、、、、、、、、、、、、、、、、、、、、、、、、、、、、、、、、、、、、、、、、、7 3、2 回火温度对 45 钢硬度与强度得影响 、、、、、、、、、、、、、、、、、、、、、、、、、、、、、、、、、、、、、、、、、、、、、、、、、、、、、、、、、、、、、7 4 合金元素对钢得淬透性、回火稳定性得影响 、、、、、、、、、、、、、、、、、、、、、、、、、、、、、、、、、、、、、、、、、、、、、、、、、、、、、、、、、、、、8 4.1合金元素对钢得淬透性得影响 、、、、、、、、、、、、、、、、、、、、、、、、、、、、、、、、、、、、、、、、、、、、、、、、、、、、、、、、、、、、、、、、、、、、、、、、、8

4、2 合金元素对钢得回火稳定性得影响 、、、、、、、、、、、、、、、、、、、、、、、、、、、、、、、、、、、、、、、、、、、、、、、、、、、、、、、、、、、、、、、、、9 5 碳含量对钢得淬硬性得影响 、、、、、、、、、、、、、、、、、、、、、、、、、、、、、、、、、、、、、、、、、、、、、、、、、、、、、、、、、、、、、、、、、、、、、、、、、、、、、、、、、、、、、、、、9 六、结论 、、、、、、、、、、、、、、、、、、、、、、、、、、、、、、、、、、、、、、、、、、、、、、、、、、、、、、、、、、、、、、、、、、、、、、、、、、、、、、、、、、、、、、、、、、、、、、、、、、、、、、、、、、、、、、、、、、、、、、、、、、、、、、、、、、9 参考文献 、、、、、、、、、、、、、、、、、、、、、、、、、、、、、、、、、、、、、、、、、、、、、、、、、、、、、、、、、、、、、、、、、、、、、、、、、、、、、、、、、、、、、、、、、、、、、、、、、、、、、、、、、、、、、、、、、、、、、、、、、、、、、、、、、、、9 一、实验目得 1.掌握碳钢得常用热处理(淬火及回火)工艺及其应用。

2、研究加热条件、保温时间、冷却条件与钢性能得关系。

3、分析淬火及回火温度对钢性能得影响。

4、观察钢经热处理后得组织,熟悉碳钢经不同热处理后得显微组织及形态特征.5、了解金相照相得摄影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二、实验原理 钢得热处理就就是利用钢在固态范围内得加热、保温与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得物理、化学、机械与工艺性能得一种操作.一般热处理得基本操作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进行热处理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与冷却方式就是最重要得三个基本工艺因素。正确选择这三者得规范,就是热处理成功得基本保证。

1、加热温度得选择 1) 退火加热温度

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 ac3+(20—30)℃(完全退火);共析钢与过共析钢加热至 ac1 +(20-30)℃(球化退火),目得就是得到球状渗碳体,降低硬度,改善高碳钢得切削性能。

2) 正火加热温度

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 ac3 +(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ccm +(30—50)℃,即加热到奥氏体单相区。退火与正火得加热温度范围选择见图 2、1.3) 淬火加热温度

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 ac3+(30—50)℃;共析钢与过共析钢加热至ac1+(30-50)℃,见图 2、2。

钢得成分,原始组织及加热速度等皆影响到临界点得位置。在各种热处理手册或材料手册中,都可以查到各种钢得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不能任意提高加热温度,因为加热温度过高时,晶粒容易长大,氧化、脱碳与变形等都会变得比较严重。各种常用钢得工艺规范见表2、1.4) 回火温度得选择

钢淬火后都要回火,回火温度决定于最终所要求得组织与性能(常常就是根据硬度得要求)。按加热温度高低回火可分为三类: 图 2、2 淬火得加热温度范围图 2、1 退火与正火得加热温度范围 表 2、1 常用钢得工艺规范 a。

低温回火

在 150-250℃得回火称为低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硬度约为hrc60。其目得就是降低淬火应力,减少钢得脆性并保持钢得高硬度。低温回火常用于高碳钢得切削刀具、量具与滚动轴承件.b.中温回火

在 350—500℃得回火称为中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屈氏体,硬度约为hrc40—48。其目得就是获得高得弹性极限,同时有高得韧性。主要用于含碳 0、5—0、8%得弹簧钢热处理.

c.高温回火

在 500—650℃得回火称高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硬度约为 hrc25—35.其目得就是获得既有一定强度、硬度,又有良好冲击韧性得综合机械性能。所以把淬火后经高温回火得处理称为调质处理,用于中碳结构钢. 2、保温时间得确定 为了使工件内外各部分温度约达到指定温度,并完成组织转变,使碳化物溶解与奥氏体成分均匀化,必须在淬火加热温度下保温一定得时间。通常将工件升温与保温所需时间算在一起,统称为加热时间。

热处理加热时间必须考虑许多因素,例如工件得尺寸与形状,使用得加热设备及装炉量,装炉时炉子温度、钢得成分与原始组织,热处理得要求与目得等等.1) 退火、正火保温时间

实际工作中多根据经验大致估算加热时间。一般规定,在空气介质中,升到规定温度后得保温时间,对碳钢来说,按工件厚度或直径每毫米需一分钟到一分半钟估算;合金钢按每毫米二分钟估算。在盐浴炉中,保温时间则可缩短 1—2倍。

2) 淬火加热保温时间按下列经验公式估算: t???k?h 式中t-保温时间(min); α—加热系数(min/mm)

(见表 2、2); k—工件装炉方式修正系数(一般 k = 1~1、5); h—工件有效厚度(mm)(尺寸最小部位)。表 2、2 加热系数 α (min/mm)可参考经验公式加以确定: 3) 回火时间回火时间一般从工件入炉后炉温升至回火温度时开始计算。回火时间一般为1~3h, t??d?b 式中 t-回火保温时间(min); d—工件有效厚度(mm); b—附加时间,一般为 10~20min; α—加热系数(箱式电炉取 2~2、5min/mm)。

3、冷却方法 热处理时得冷却方式要适当,才能获得所要求得组织与性能。

退火一般采用随炉冷却。

正火(常化)采用空气冷却,大件可采用吹风冷却。

淬火冷却方法非常重要,一方面冷却速度要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以保证全部得到马氏体组织;另一方面冷却应尽量缓慢,以减少内应力,避免变形与开裂.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可以采用不同得冷却介质与方法,使淬火工件在奥氏体最不稳定得温度范围内(650—550℃)快冷,超过临界冷却速度,而在 ms(300—100℃)点以下温度时冷却较慢,理想得冷却速度如图2、3 所示。

常用淬火方法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先水冷后油冷)、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如图 2、4 所示。表2、3 中列出了几种常用淬火介质得冷却能力。

图 2、3 淬火时得理想冷却曲线示意图 图2、4 各种淬火冷却曲线示意图篇三:45 钢得热处理实验报告 金属材料得热处理实验报告 试验项目:45 钢淬火及回火前后硬度测量 班级:机械一班 组长:林文文 学号:2 组员:竹凌东 陈林 陈书尚 指导老师:杨兰英 试验日期: 224

2011 年12 月八日 45 号钢得热处理 一、试验目得 1.了解硬度测定得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2.了解洛氏硬度试验机得主要结构及其操作方法。

3.初步建立碳钢得含碳量与其硬度间得关系。

4.分析淬火温度得选择对刚性能得影响.5.研究冷却条件刚性能得关系。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hr—150a 型洛氏硬度试验机。

2.试样:φ20×10mm 45钢. 3.加热炉。

4.磨砂纸 5。冷却液:水(20oc 左右)。

hr—150a 型洛氏硬度计主要零部件 1.机身 2、加荷手柄 3、升降手把 4、手轮5、丝杠保护套(内有丝杠)6、待测试件7主轴 8、小杠杆 9、大杠杆 10、调整块 11、定位标记12、吊环13、螺钉 14、砝码变换器 15、砝码 16、油针 17、油毡18、后盖 19、缓冲器20、卸荷手柄 21、压头 22、上盖 23、指示表 24变荷手柄25、工作台 三、实验原理 热处理就是一种很重要得金属热加工得工艺方法,也就是充分发挥金属材料性能潜力得重要手段。热处理得主要目得就是改变钢得性能,其中包括使用性能及工艺性能。钢得热处理工艺特点就是将钢加热到一定得温度,经一定时间得保温, 然后以某种速度冷却下来,通过这样得工艺过程能使钢得性能发生改变.其基本工艺方法可分为退火、淬火及回火等,本次试验要求淬火与回火.(一)钢得淬火 钢得淬火:淬火就就是将钢加热到 ac3(亚共析钢)或 ac1(过共析钢)以上 30~50oc,保温后放入各种不同得冷却介质中快速冷却(v 冷>v临),以获得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得马氏体组织。碳钢经淬火后得组织由马氏体及一定数量得残余奥氏体所组成。为了正确地进行钢得淬火,必须考虑下列三个重要因素:淬火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与冷却速度。

1、淬火温度得选择 正确选定加热温度就是保证淬火质量得重要一环。淬火时得具体加热温度主要取决于钢得含碳量,可根据 fe-fe3c 相图确定(如图3-1所示)。对 45#钢得亚共析钢,其加热温度为 ac3+30~50oc,此实验采用得加热温度为830o。若 加热温度不足(低于 780oc得ac3 温度),则淬火 组织中将出现铁素体而造成强度及硬度得降低; 但过高得加热温度(如超过 acm)不仅无助于强度、硬度得增加,反而会由于产生过多得残余奥氏体 而导致硬度与耐磨性得下降.2、保温时间得确定 淬火加热时间实际上就是将试样加热到淬火温度所 需得时间及在淬火温度停留所需时间得总与.加 热时间与钢得成分、工件得形状尺寸、所用得加 热介质、加热方法等因素有关,一般按经验公式 加以估算。(经验公式:加热温度为800oc 得圆柱 形工件,保温时间为 1、0 分钟/每毫米). 3、冷却速度得影响

冷却就是淬火得关键工序,它直接影响到钢淬火后得组织与性能.冷却时应使冷却速度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以保证获得马氏体组织;在这个前提下又应尽量缓慢冷却,以减少内应力,防止变形与开裂。为保证淬火效果,应选用适当得冷却介质(如水、油等)。此实验得淬火冷却介质选用水。

考虑到实验中加热炉得极限温度,将加热温度定在 800 oc,保温 15分钟后进行水冷。

(二)钢得回火 钢经经淬火后得到得马氏体组织质硬而脆,并且工件内部存在很大得内应力,如果直接进行磨削加工往往会出现龟裂;一些精密得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将会引起尺寸变化而失去精度,甚至开裂。因此淬火钢必须进行回火处理。不同得回火工艺可以使钢获得所需得各种不同得组织与性能。

低温回火:回火温度 150~250oc;回火后得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性 能特点就是硬度高,内应力减少。

中温回火:回火温度350~500oc;回火后得组织为回火屈氏体;性能特点就是硬度适中, 有高得弹性。

高温回火:回火温度500~650oc;回火后得组织为回火索氏体;性能特点就是具有良好塑 性、韧性与一定强度相配合得综合性能。

对碳钢来说,回火工艺得选择主要考虑回火温度与保温时间这两个因素。

实验所用试样较小,故回火保温时间可为 30分钟,回火温度选择低温回火温度,即:150~250oc。低温回火后在空气中冷却。

回火冷却方式:碳钢回火时,一般采用在空气中冷却。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对 45 钢进行淬火 (1)在进行淬火前先测量实验试样得硬度九次,并将后六次测量得数据计入表格中。

(2)、将试样放入加热炉中,打开加热炉。使其温度上升到 800 oc 开始计时。保温 15 分钟。

(3)、15 分钟后,取出试样对其进行水冷。

(4)、待试样完全冷却,用磨砂纸将其表面磨平整光滑。

(5)、再次测量试样得硬度一共五次。并计入表格中.2、对 45 钢淬火后进行低温回火 (1)、将回火炉得温度设定在 200 oc。

(2)、待温度升到 200 oc 时,将试样放入加热炉中,并开始计时。保温30分钟 (3)、30分钟后,取出试样放在指定位置进行空冷。

(4)、待试样完全冷却,用磨砂纸将其表面磨平整光滑. (5)、再次测量试样得硬度一共五次.并计入表格中。

五、实验数据记录 1、淬火前得硬度 分析:测量时,由于选择得测量点不同与人为操作因素,每次测量得数据存在误差。试样中心与边沿得硬度明显不同,测量时尽量选择中心处测量. 2、淬火后得硬度 分析:与淬火前相比,淬火后得硬度明显增大。说明适当得淬火可以增大材料得硬度。

3、回火后得硬度 分析:与淬火前相比,回火后钢得硬度明显大于钢得原始硬度,但比淬火后得硬度小些。说明回火后钢得硬度降低了.六、分析与讨论 试验中,钢淬火加热后,必须迅速在水中冷却。这就是因为谁得冷却速度快,防止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而得不到需要得马氏体组织。通过淬火,钢得硬度得到了明显得提高。

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得组织变化,这必然会引起机械性能发生相应得变化。淬火钢得回火,实质上就是一个软化过程,性能变化得总趋势就是,随着回火温度得升高,硬度、强度降低,而塑性、韧性提高。

七、实验感想 对于我们机械学生,这就是第一次比较专业得实验。因此,实验过程中大家都非常得认真投入.从中切实学习到了知识,提高了自己得动手能力。特别就是材料硬度得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材料得魅力,增加了我们对材料得兴趣.

第8篇:实验一 时域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实验报告)-2015

《数字信号处理》 实验报告

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实验一

时域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连续信号经理想采样后的频谱变化关系,加深对时域采样定理的理解。

2、熟悉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利用卷积方法观察分析系统的时域特性。

3、学会离散信号及系统响应的频域分析。

4、学会时域离散信号的MATLAB编程和绘图。

5、学会利用MATLAB进行时域离散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二、实验内容

1、序列的产生(用Matlab编程实现下列序列(数组),并用stem语句绘出杆图。 (要求标注横轴、纵轴和标题)

(1). 单位脉冲序列x(n)=δ(n)

(2). 矩形序列x(n)=RN(n) ,N=10 201321111053 陈闽焜10.90.80.70.60.50.40.30.20.10-30-20-100n102030RN(n)10.90.80.70.60.50.40.30.20.10-505101520201321111053 陈闽焜

图1.1 单位脉冲序列 图1.2 矩形序列

nδ(n)

(3) . x(n)=e(0.8+3j)n ; n取0-15。

第 1 页 共 6 页

181614121086420

图1.3 复指数序列的 模 图1.4 复指数序列的 相角

(4). x(n)=3cos(0. 25πn+0.3π)+2sin(0.125πn+0.2π) n取0-15。

201321111053 陈闽焜43210-1-2-3-4-502468n10121416-202468n10121416y(n)

05n1015

图1.4 复合正弦实数序列

(5). 把第(3)小题的复指数x(n)周期化,周期20点,延拓3个周期。

181614121086420x 104201321111053 陈闽焜|y(m)|

图1.5 第(3)的20点周期延拓杆图

(6). 假设x(n)= [1,-3,2,3,-2 ], 编程产生以下序列并绘出杆图:y(n) y(n)= x(n)-2x(n+1)+x(n-1)+x(n-3);

0102030 m 405060第 2 页 共 6 页

2x 105201321111053 陈闽焜10-1-2-3-402468101214161820

图1.6 y(n)序列杆图

(7)、编一个用户自定义matlab函数,名为stepshf(n0,n1,n2)实现单位阶跃序列u[n-n1]。其中位移点数n1在起点n0和终点n2之间任意可选。自选3个入口参数产生杆图。

201321111053 陈闽焜10.90.80.70.60.50.40.30.20.1002468101214161820

M文件子程序如上所列。 图1.7 自定义stepshf函数效果举例

2、采样信号及其频谱分析

(1)绘出时间信号x(t)=cos(50πt)sin(πt),时间范围t取0到2秒。

201321111053 陈闽焜10.80.60.40.2x(t)0-0.2-0.4-0.6-0.8-100.20.40.60.811.2t/second1.41.61.82

图2.1 连续信号x(t)的波形图及频谱图

(2)对于连续信号x(t)=500exp(-200nT)sin(50πnT)u(n),n=0,1,2,…,49;

分别求在T=0.5ms和T=1ms以及T=2ms三种情况下的x(t)的序列图和频谱X的幅频响应.观察是否有频谱混叠现象。

第 3 页 共 6 页

150100500-5005101520253035404550201321111053 陈闽焜2500200015001000500005101520253035404550

图2.2-a 以T=0.5ms采样的序列及幅频谱图

150100500-5005101520253035404550201321111053 陈闽焜15001000500005101520253035404550

图2.2-b 以T=1ms采样的序列及幅频谱图

150100500-5005101520253035404550201321111053 陈闽焜600400200005101520253035404550

图2.2-c 以T=2ms采样的序列及幅频谱图

3、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求以下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h(n), 长度 0—49共50点

第 4 页 共 6 页

y(n)+0.2 y(n-1)+0.6y(n-2) =2x(n)-3x(n-1)

8642x 10-3201321111053 陈闽焜 Amplitude0-2-4-6-8051015202530n (samples)354045

图3.1 离散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n)

4、计算离散线性卷积

序列x=[1, -1, 2, 3]与第3题的h(n)的线性卷积,y=conv(x,h),绘结果y(n)图。

图4.1 离散系统输出响应y(n)

5、时域离散系统的频域分析

1+2z12z2z3因果的系统函数为: H(z) 10.8z11.2z24z34z4 分析该系统频率响应,绘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图,注意:相频特性的表示。

第 5 页 共 6 页

201321111053 陈闽焜504321201321111053 陈闽焜403020010-10-2-10-3-4-2000.511.522.533.500.511.522.533.5

图5.1 系统幅频特性 图5.2系统相频特性

三、回答思考题内容

(1)、在分析理想采样序列时,当选择不同采样频率获取数据,其DFT的数字频率是否一样?它们的值所对应的模拟频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2)、对于由两个子系统级联或并联的系统,该如何用MATLAB分析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第 6 页 共 6 页

第9篇:光学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直方图均衡化的研究

一、摘要

直方图均衡化就是把一已知灰度概率分布的图像经过一种变换,使之演变成一幅具有均匀灰度概率分布的新图像。它是以累积分布函数变换法为基础的直方图修正法。分析和总结灰度直方图的均衡化算法并通过VC++实验验证该方法能有效达到图像增强的目的。对于较为暗淡的图像,采用直方图均衡化能够增强其整体对比度,获的较为理想的观察效果。

二、关键字

灰度统计

直方图

均衡化

三、实验原理

1、直方图的理论基础:

(1)直方图概念:灰度直方图表示图像中每种灰度出现的频率。 (2)直方图的作用: 反映一幅图像的灰度分布特性

n(3)直方图的计算:

p(rk)k0rk1k0,1,2,,l1 n式中:nk为图像中出现rk级灰度的像素数,n是图像像素总数,而nk/n即为频数。

2、设计目的: 产生一幅灰度级分布具有均匀概率密度的图像,扩展像素取值的动态范围,达到了图象增强的目的。

3、直方图均衡化的效果 :

1)变换后直方图趋向平坦,灰级减少,灰度合并。

2)原始象含有象素数多的几个灰级间隔被拉大了,压缩的只是象素数少的几个灰度级,实际视觉能够接收的信息量大大地增强了,增加了图象的反差。同时,也增加了图象的可视粒度。

4、离散情况下的直方图均衡化的算法:

A、列出原始图像的灰度级 fj,j0,1,,L1

B、统计各灰度级的像素数目 nj,j0,1,,L1

C、计算原始图像直方图各灰度级的频数 Pf(fj)nj/n,j0,1,,L1

kD、计算累积分布函数 C(f)j0Pf(fj),j0,1,,k,L1

F、应用以下公式计算映射后的输出图像的灰度级,P为输出图像灰度级的个数,其中INT为取整符号:

giINT[(gmaxgmin)C(f)gmin0.5] G、用的映射关系修改原始图像的灰度级,从而获得直方图近似为均匀分布的输出图像。

四、实验内容及源程序

1、灰度分布密度的统计 程序代码如下:

/*********************************************** *函数名称:ZhiFangTu(float *tongji) *函数类型:void *变量说明:tongji,灰度分布密度统计 *功能:对图像进行灰度直方图统计

***********************************************/ void CAAAView::OnZhifangtu(float *tongji) { //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

int huidu[256];//灰度计数

CAAADoc* pDoc = GetDocument();

LPSTR lpDIB; LPSTR

lpDIBBits;

lpDIB = (LPSTR) ::GlobalLock((HGLOBAL) pDoc->GetHDIB());

lpDIBBits = ::FindDIBBits(lpDIB);//原图数据区指针

int iH,iW; memset(huidu,0,sizeof(huidu));//变量初始化

iH = ::DIBHeight(lpDIB);//宽

iW = ::DIBWidth(lpDIB); //长

LPBYTE temp1=new BYTE[iH*iW];//新图像缓冲区

memcpy(temp1,lpDIBBits,iH*iW);//复制原图像到缓冲区

for(int i=0;i

{ for(int j=0;j

{

unsigned char temp;

temp=temp1[iW*i+j];//灰度统计计数

huidu[temp]++; } } for( i=0;i<256;i++)//统计灰度分布密度

tongji[i]=huidu[i]/(iH*iW*1.0f); }

2、直方图分布的均衡化

(1)统计直方图数组,用一个数组p记录pi; (2)i从1开始,令sisi1pi;

(3)一个数组L记录新的s的索引值,即令Lisi*(2561);

(4)依次循环每个像素,取原图的像素值作为数组L的下标值,取该下标值对应的数组值作为均衡化之后的像素值。 程序代码如下:

/*********************************************** *函数名称:zhifangtujunheng *函数类型:void *变量说明:无

*功能:对图像进行灰度分布均衡化处理

***********************************************/ void CAAAView::OnZhifangtujunheng() { //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 CAAADoc* pDoc = GetDocument();

LPSTR lpDIB; LPSTR

lpDIBBits;

lpDIB = (LPSTR) ::GlobalLock((HGLOBAL) pDoc->GetHDIB());

lpDIBBits = ::FindDIBBits(lpDIB);//原图数据区指针

float Hdmd[256];//灰度密度

float temp[256];//中间变量

int a[256]; long i,j; memset(temp,0,sizeof(temp));//初始化

OnZhifangtu(Hdmd);//获取图像的灰度密度分布

for(i=0;i<256;i++)//进行均衡化处理

{

if(i==0)

{

temp[0]=Hdmd[0];

}

else

{

temp[i]=temp[i-1]+Hdmd[i];

}

a[i]=(int)(255.0f*temp[i]+0.5f); }

long iH,iW;

iH = ::DIBHeight(lpDIB);//宽

iW = ::DIBWidth(lpDIB); //长

for(i=0;i

{ for(j=0;j

{ unsigned char temp1;//将转换后的灰度分布写入dib图像

temp1=*(lpDIBBits+i*iW+j);

*(lpDIBBits+i*iW+j)=a[temp1]; } } pDoc->UpdateAllViews(NULL); ::GlobalUnlock((HGLOBAL) pDoc->GetHDIB()); EndWaitCursor(); }

五、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比较

a原图如下所示:

b均衡后的结果如下:

结论:图像直方图趋于平坦化,且灰度间隔被拉大,从而有利于图像的分析和识别。对于较为暗淡的图像,采用直方图均衡化能够增强其整体对比度,获的较为理想的观察效果。

六、参考文献

VC++图像处理程序设计(第二版)(杨淑莹等 编著)

上一篇:大班体育跳袋教案下一篇:句子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