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成为旅游消费者日益关注和提倡的旅游主题观念,回归自然成为一种新的旅游热点。现代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与旅游结合起来,有效地实现了农业和旅游业的良性互动,使农业旅游向良好的生态方向健康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旅游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论文 篇1:

树立循环经济理念 努力推进生态市建设

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重大战略决策后,临安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这一战略部署,以全面建设“生态经济强市、吴越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为目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确立“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符合临安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子。

一、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当今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选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既能实现加快经济发展的目标,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和环境,是工业化、城市化与生态化有机结合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临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一颗绿色明珠,生态是临安最大的比较优势,也是我市核心竞争力之所在。2003年,我们确立了“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建设生态市的战略目标。但这一战略从提出到逐步被接受,再到成为临安经济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经历了一个自上而下的思想统一和再统一过程。2000年,我们提出发展生态经济这一构想时,没能得到广泛认同。有的同志认为,强调生态偏离了经济发展的主线,不利于经济总量的增长;有的同志把生态经济片面理解为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等。针对分歧和争议,我们请来专家学者,对全市广大干部进行培训,使其认识并掌握有关生态学、生态经济等方面的最新理论,努力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随后,全市又广泛开展了发展战略调研,通过调研,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逐步得到统一。2003年,在临安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了全面建设“生态经济强市、吴越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的战略目标,并作出了以生态市建设为重点,努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战略决策。

二、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努力实践循环经济

近年来,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临安已经初步构筑了一个包含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城镇四方面在内的生态经济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是一条符合临安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子。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城郊型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和花卉苗木等绿色产业,大力实施生态农业项目工程,打造“百里绿色经济长廊”,加快建设木、竹、桑、果、药等十大绿色农产品及原料基地,培育发展竹业、畜禽、果品、蔬菜等八大产业。二是打响生态农产品品牌。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推动主导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以生态牌来不断提高临安农产品在沪杭宁市场的知名度。三是延长产业链。按照经济生态化原理,总结生态农业模式,建立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体系,在产前、产中、产后不同阶段,提供竹、木、茶叶、蚕茧、药材、果品等八大农产品及原料的绿色生产方式。四是规划建设好生态公益林。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制定林地利用规划,建设了140万亩钱塘江、太湖流域生态防护林,实现了“以林蓄水、以水养林、以林富民、以民护林”的良性循环。

做大做强生态工业。建设特色制造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模式,致力做大做强生态工业。一是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坚决淘汰印染等行业,关停并转污染大的企业,加大对中小环保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推行新产品、新工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培植一批市场潜力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中小型企业集群。二是优化工业空间布局。以青山湖省级经济开发区为骨干和11个工业功能区块为重点产业集聚平台,推进生态工业集聚点建设。扶持发展一批生态型优势产业,引导企业根据生态学原理组织生产,优化企业空间布局,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同时,加强对入区企业的环境管理,减少污染排放,将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三是定期发布产业政策导向。及时出台有利于土地、能源、资源等要素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积极引导和推行清洁生产,积极鼓励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获取产品环境标志。

深化发展生态旅游。通过二次创业、资源整合、品位提升,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建设休闲度假基地,使旅游业成为临安的支柱产业。一是突出生态主题。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路子,建设一批高档次的休闲度假精品组团,打响“天目”、“钱王”两大品牌,把临安建设成为中国著名的生态旅游城市。二是创新市场运作机制。通过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广泛吸纳民资办旅游,促进旅游经济迅速成长,着力开发沪、杭、宁游客所喜好的旅游产品。三是优化外部环境。在推动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开展旅游促销,以中国天目山森林旅游资源博览会为载体,烘托浓厚氛围,进一步完善软环境。四是发展乡村旅游。打响“农家乐”旅游品牌,使之成为集居住、旅游、休闲、观赏和养老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业态。

着力打造生态城市。临安被誉为“森林中的城市”,主要得益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一是建立各具特色的生态城镇。结合区域特色,遵循生态规律,超前规划,分步实施,体现生态城镇的经济载体特征,发挥生态城镇的经济辐射功能。目前,全市各乡镇、街道、村已基本完成生态规划。二是以“创建”活动丰富城市内涵。在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有力推动。目前,我们正致力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文明城市和生态市,通过各类创建活动,进一步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三是按“环”、“线”、“块”的布局绿化城市。“环”就是保护市区周围天然林;“线”就是沿杭昱高速公路建设一条生态公益林风景线;“块”就是在市区建设一批高档次的绿色精品工程。

三、创新举措,综合施策,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法律规范、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从试点示范入手,创新举措、综合施策。当前,要从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协调推进,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丰富内容,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1.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清洁、宁静”五大工程。“蓝天”工程:全面削减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解决废气和粉尘排放污染问题;加强工业企业废气排放监测和回收利用,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治理,积极实施酸雨控制规划,扩大城市烟控区范围;加快城市管道燃气项目建设步伐,推行城区集中供热等。“碧水”工程:通过全面植树造林的森林重建工程,逐步改善内陆降水循环和控制洪水泛滥;推行清洁养殖,减轻畜牧业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过度压力;加大对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大力推行工业企业废水循环利用、废物处理和回收利用的系统工程,切实做到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快城市污水厂的截污纳管工程和城市污水厂二期工程建设和青山湖污水处理厂建设。“绿色”工程:认真实施百公里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交通主干道植被修复工程和废弃矿山植被复绿工程;树立城市大生态园林观,做到青山碧水与城市建筑、园林小品、公共绿地融为一体;全面开展绿色校园、绿色医院、绿色工地、绿色社区、绿色人居、绿色企业等各类“绿色”创建活动。“清洁”工程:加强城市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处理和综合利用,积极推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面开展农村的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处一工程,加大农村改厕,改水工作力度,推行农户粪便的三格式密封和生化处理。“宁静”工程:完善嗓声达标区建设工程,加大对道路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企业噪声整治和管理,合理调整各专业市场和客运站,完善交通设施。

2.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生态经济是制度约束的经济,其开发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在实践中,一些机制和制度,如生态转移支付机制、污染配额机制、市场激励机制和政绩考评机制、干部奖惩制度等方面的建立和完善,使生态市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不仅仅是政府推动,更是一种市场行为,从而更好地保证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联动。

3.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实施大区域协同战略。实施区域协同战略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取向。区域合作主要应该抓两手:一是抓好市域生态建设,构筑生态经济,依托产业转移,适时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寻求资源要素制约因素的化解途径;二是加大与周边地区的协同与配合,在更大区域范围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区,转化生态资源为生态生产力,把青山碧水蓝天展示给世人,留给子孙后代。

4.加快推进生态产业集聚点建设。依据生态环境功能区块的划分,合理定位,整合提升,进一步做大做强已有的11个各具特色的生态产业集聚点,有效推进产业整合和要素集聚的形成。下一步,我市将在《生态市规划》的基础上,侧重谋划生态产业集聚点(区块)建设的思路。通过生态产业集聚点内产业的横向耦合,使不同工艺流程的横向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通过产业的纵向闭合,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保及能力建设于一体,使一、二、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在区块内部形成完善的功能组合。

5.培育全民生态意识,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市、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的全社会工程,其施行离不开全民生态意识的培育和生态文明的倡导,必须使之根植于广大民众之中,才能做到在思想上统一,工作中形成合力。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全方位地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进一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和教育,普及公众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全民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树立新的经济观、发展观、价值观、资源观、生产观和消费观,倡导生态文明,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生态经济的积极性,培育和普及生态产业、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等绿色生活方式。

(作者系临安市市长)

作者:方建生

旅游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论文 篇2:

浅析农业生态旅游园区主题形象的特色定位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成为旅游消费者日益关注和提倡的旅游主题观念,回归自然成为一种新的旅游热点。现代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与旅游结合起来,有效地实现了农业和旅游业的良性互动,使农业旅游向良好的生态方向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浙江一些有代表性的农业生态旅游园区的实地考察,对其营销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由此探讨了农业生态旅游园区市场定位的方式。

关键词:农业生态旅游园区;营销方式;定位方式

作者简介:靳涛(1971-),男,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一、农业生态旅游概况

随着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园区建设的逐渐成熟,其可观赏性也在不断提高。农业生态旅游园区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既是农业发展的一个特色模式,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农业+旅游业”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乡村游乐功能,又可达到提高农业效益与繁荣农村经济,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满足游客回归大自然、陶冶情操、修养健身的目的。观光农业园区的开发,不仅拓展了旅游资源开发形式,而且有效促进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交叉渗透,建立起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的互动机制,创建了和谐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农业的多次多项升值,为农业发展开辟了一条由传统农业走向三高农业与旅游业完美结合的效益型农业发展之路。

要把农业作为旅游业来经营,就必定会与传统农业、单纯的科技农业生产有很大不同,它在园区的规划与管理上必须要符合旅游行业的基本要求,也必须站在旅游企业经营者的角度,用营销的理念来综合统筹各个方面,使之符合旅游市场的要求,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二、农业生态旅游园区营销方式的对比分析

2009年5月,笔者随生态旅游专业学生实习团到浙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本次专业实训教学浙江行参观考察的各景点在旅游营销上各具特色,在目标市场选择和开发上也有独到之处,下面我们从几个主要的生态园区进行对比分析。

(一)吼山农业生态旅游园区

吼山农业生态旅游园区是在绍兴一个废弃的采石场上进行规划、建设的人工生态园区。因为残存的石头、坑穴奇特别致,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就一一立意命名,并着意渲染动人的神话色彩,使情景交融,增添了山的神韵。但吼山较小,没有攀爬的趣味,如果单单从传统的山区景观模式去开发攀爬、登高等游乐项目,就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吼山的独到之处是利用山脚的开阔,种植大片果树,如桔树、枇杷树等,并在林间辟小道,葡萄藤蔓将小道遮成天然的绿色走廊,让游客漫步树下林间,惬意顿生;利用山坡的平缓,栽种漫山遍野的桃树,游客于桃林中取径上山,别有一番情趣。

吼山农业生态旅游园区经过近十年的规划建设,集旅游、观光、休闲、生产、生态环境、娱乐和经济效益为一体,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进行规划实施,将石景与园景有机结合;将园林式休闲与生态农业有机结合;园区内水产养殖区,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补充,共同衬托主景区,相得益彰。吼山农业生态旅游园区为观光旅游业与农业园区建设的有机结合,探索了一条成功的路子,体现了一条现代城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之路。

景区开发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能否吸引游客莅临观光。吼山农业生态旅游园区为了提高知名度,引起游客观光的兴趣,在旅游市场营销宣传上做了很多工作,主要措施有:

第一,挖掘新闻价值。吼山农业生态旅游园区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化废弃为神奇的色彩,为环境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本身就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它在景点的对外宣传上充分利用这一点,大力挖掘新闻价值,其景点被多家电台或以专题或以新闻的形式进行了报道,《文汇报》冠其以“江南武陵源、江南花果山”的称号。借助新闻媒体,使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迅速提高。

第二,利用影视效应。电视剧《西游记》续集将开拍的消息吸引了很多群众,拍摄工作的每一步进展都吸引着广大观众的注意力。吼山被选中作为《西游记》续集外景基地之一的消息,也随“西游记”一起印在了大家的记忆中。

第三,举办桃花节。每年三月下旬,园区春色锦似绣,桃花飞红满山坡。一年一度的“吼山桃花节”颇具规模和特色,再现了“踏青赏桃花,登山观奇石”的乐趣。节会期间,游客可欣赏、参与的节目精彩纷呈,有江南难得一见的大型风筝表演,惊险刺激的铁壁飞车,极具浓厚绍兴特色的地方戏曲和令人捧腹大笑的吼山象棋擂台赛等十多项活动。在营销宣传方面,吼山农业生态旅游园区把能抓住的机会都抓住了,能创造的机会也想办法创造了。但吼山毕竟是一个小山,其名气和名山大川自然不能相比,容纳游客的能力非常有限,它在目标市场的设计上必须符合自己的资源特点。从客源角度分析,吼山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近邻东湖、大禹陵、诸暨五泄等风景区,往东可以直达新昌大佛寺及奉化溪口,往西可以直达有“天堂”美称的杭州。绍兴西距杭州67公里、上海249公里,东离宁波108公里,有杭甬高速、沪杭高速公路经过。绍兴离杭州机场70公里,距萧山国际机场30公里。因为旅游景点的规模和知名度的大小,对其所能辐射和影响到的游客的多少也有密切的关系,从吼山的情况看,其依托周围景区,把目标定位在方圆100公里内的“一日游”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二)藤头村农业生态旅游园区

宁波滕头农业生态旅游区位于浙东沿海平原奉化市城北,距宁波市区27公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溪口12公里,景区总面积1.1平方公里。近年来,滕头村充分挖掘联合国“全球生态500佳”、首批全国文明村和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等资源优势,积极拓展生态旅游、农业观光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被宁波市旅游局、宁波市环保局命名为首个宁波市生态旅游示范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7年接待游客总数达8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经济效益超过600万元。国家旅游局杜江副局长考察旅游区后,给予很高评价,称赞旅游区是目前国内最好、也最具活力的生态旅游区,并欣然挥毫泼墨“树青花红楼宇美,田方路直碧水流,早步小康已宽裕,又拓旅游拔头筹”。

藤头村农业生态旅游区充分发挥滕头村特有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积极扩大宣传,加强促销,全力打造滕头旅游品牌。包括高科技农业游、高效农业游和生产工厂化农业游;联系本地实际,开发田园风光游,包括植物生态游、田园风光游和生态环境游;挖掘历史文化,开展农俗文化游,包括历史文化游、民族文化游和农俗文化游;改善软硬设施条件,优化服务质量;加强示范教育,开展学生实践。旅游区曾成功组织了由奉化市政府、宁波市政府、宁波市环保局主办的,由奉化市旅游局、滕头村承办的“全国旅游行家看滕头暨宁波生态旅游示范区揭碑仪式”,国家、省旅游局和全国80多个优秀旅游城市的领导及全国30多家新闻单位记者参加了揭碑仪式;在景区内种植将军林、名人林,借助名人效应打造景区名气。近年来,旅游区又专门针对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市场开展景区推介会,同时主动深入到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新闻媒体单位进行上门宣传,不断提高景区知名度。

藤头村农业生态旅游区的客源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来实践基地参加训练的在校生;一类是来藤头村参观考察的各种团体;还有一类是在婚育新风园拍婚纱照的年轻人。对这三类旅游者来说,各自都有很鲜明的特点,藤头村针对这三种不同目标市场的宣传方式也不尽相同。

(三)传化高科技农业园区

杭州传化大地旅业公司隶属传化集团浙江传化江南大地发展有限公司(浙江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公司以整合5000亩土地旅游资源,营造钱塘江南岸生态观光园为己任,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酒店服务和青少年培训为一体。公司已推出及正在优化的景点有:乡村音乐广场、清风湖水上休闲区、休闲长廊、植物克隆中心、智能化玻璃温室及770亩生态湿地保留区。

传化高科技农业园区的旅游卖点在“高新”上。公司在种苗培育上大力宣传其高科技含量,将克隆技术等展现在旅游参观者面前,还可以让游客自己动手操作,和高科技有一次非常难忘的亲密接触。

三、农业生态旅游园区的定位

本次综合实训教学浙江行,通过对各不同旅游景点的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对各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开展营销活动,如何凭借好的营销活动提高景区知名度,进而提升品位,成为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

就目前状况看,我国大多数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的开发,都以精细农业、养殖业的观光和林果采摘为主,再加上吃农家饭,感受淳朴的乡间民俗,参与一些踏水车、推碾子等有趣的传统农业劳作,给城市居民带来一种返璞归真的温馨。但这一开发模式千篇一律地推行后,逐渐使人失去了新鲜感。因此一般的农业旅游都难以形成光彩夺目的卖点,难以形成一炮打响、远近闻名的轰动效应,在知名度的建设上,还存在着相当多的困难,更别提进行品牌打造了。

旅游宣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宣传效果要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才能显现出来,致使很多景区的经营者对旅游宣传、形象定位和品牌塑造并不热心。很多新建景区往往希望依托周边的知名景点来带动自己景区的发展,认为只要在旅游线路上占尽地利,就不愁游客不来;有的认为只要自己创意好,游客自会源源不断。事实上,我们发现一些很好的创意因为没有做好宣传工作而门前冷落;也有一些与知名度高的景区毗邻,但因“形象遮蔽”,似乎被游客忽略了。因此,必须正确定位旅游市场,确定风景区、旅游区的目标市场群,细分客源市场,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并开发出适应目标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生态农业旅游园区在进行定位时,可以根据景区特点,选择如下定位方式:

第一,领先优势定位。这种方法一般是旅游资源独特、知名度高、游客流量大的旅游景区,它在游客的形象阶梯中占有很高位置。生态农业旅游园区也可以根据自己景观独特的条件,在形象阶梯中占据第一的位置,从而处于领先优势的地位。当然,在某一区域内,也可以创造本区域的第一、本行业的第一。就如藤头农业生态旅游园区,经过精心的宣传造势后,它在生态农业旅游园区类中可以说有着较高的地位,是考察参观此类景区的首选地。

第二,比附定位。使用比附定位方法的景区通常有很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环境,但与处于领先优势地位的第一品牌有一定差距。我国水乡——周庄的形象定位表述为“中国的威尼斯”,目的无非是利用威尼斯绝对稳固的水城旅游地形象,使自身形象比较容易被国内外游客认知。而鲁镇的规划设计是在周庄、邬镇等红火之后的比附。

第三,名人效应定位。旅游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文化性和历史性,很多历史古迹本身就构成了旅游景点。因此,一些旅游地区、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名人、名事,使人产生联想,提高旅游地区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定位。如本次实训所选择的吼山与越王勾践、鲁镇与鲁迅、藤头与众多的国家领导人及浙江名人、传化高新农业园与传化集团等。名人、名事都会唤起人们希望游览一番的潜在意识。

第四,空隙定位。利用空隙定位开辟一个新的形象阶梯。实际上,旅游点形象定位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空隙定位,即选择旅游市场的空缺,树立自己的特色优势,做到人无我有。空隙定位的核心是根据旅游市场的竞争状态和自然条件,分析旅游者心目中已有的形象阶梯的类别,树立一个与众不同、从未有过的主体形象。如吼山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园区,就使其很强烈地与其他景点区分开来。

总之,农业生态旅游园区的形象定位方法,就是寻找人们的心智阶梯,发现旅游市场的间隔、空虚,使竞争对手无法与自己抗衡,凭借自己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掌握主动,占据天机。

(责任编辑:云馨)

参考文献:

[1] 耿莉萍、孙小婷.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J].管理观察,2008,(09).

[2] 刘宇.中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政府规制[J].经济问题探索,2008,(07).

[3] 吕君、刘丽梅.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学分析及启示[J].旅游论坛,2006,(06).

[4] 张勇.生态旅游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旅游论坛,2008,(01).

[5] 傅丽华.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作者:靳 涛

旅游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论文 篇3:

试论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摘要: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最基本的前提,是吸引旅游者的直接条件和因素,是旅游业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重要条件。我国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但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片面的只看中眼前的利益,只利用旅游资源而不注重环境保护,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旅游;环境;保护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作为资源依附性很强的产业,比任何其他行业都更依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质量。如果旅游区的整体生态环境优美,就能有力地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赏景,促进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又能够让人们体会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种种美好感受,从而激发人类尽自己所能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愿望。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通常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是指“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的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的环境系统。它由包括各种自然物质、能量和外部空间等生物生存条件组合成的自然环境和经过人类活动改造过的人工环境共同构成。”例如花园城市新加坡,本土除了海滩和阳光,几乎再没有什么自然旅游资源了。但新加坡人建造了十分清洁安静的环境,特别注意环境保护和绿化,并建有动物园、植物园、圣淘沙岛等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业得到惊人的发展,每年入境的国际旅游者人数几乎是本国人口(260万)的2倍,创匯近50亿新元,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旅游资源只有经过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才能使其发挥功能和效益。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我国当前旅游环境的现状

1、旅游活动全过程中形成的环境问题。旅游者在游览景区活动的过程中无意或者故意的损坏性行为直接导致旅游环境的破坏,尤其是知名度较高、名声在外的热门景点,旅游旺季时,短时期内涌入大量人群,国内许多的景点景区,这种超容量超负荷运转的现象十分突出,导致景区内植被受到不可恢复性的破坏,野生动物受到了永久性的伤害,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污染,缩短了其寿命,大大的降低了景区景点的吸引力。

2、工业生产对旅游环境的破坏。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带来的一系列污染严重破坏了之前的自然生态环境,对景区的影响是最为持久的。在我国,由于工业化水平非常落后,工业生产技术含量低,“三废”的污染造成了很多以旅游业著称的城市总体环境质量持续恶化。二十世纪初,江苏省太湖就爆发了一场蓝藻诱发的生态灾难,让无锡市民哄抢纯净水饮用。除了太湖,还有滇池、巢湖、淮河、海河等,都是因为工业生产对水体污染日益严重。

3、制度不完善和管理不健全。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和管理不健全。我国关于在环境保护上虽然在立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制定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地方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但却没有一套集完整性、系统性、专门性的旅游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加之长期以来,旅游景区没有权威的环境保护机构,一个旅游景区往往分属不同的几个部门主管,形成了旅游部门、环保部门、住建部门多头领导,互相扯皮,各自为政的现象,对旅游环境保护具体工作的延续和开展非常的不利于。

4、环保经费严重不足。一直以来我国财政拨给的环保业务费用和环保专项经费严重短缺,非常多按规定需要交纳的环保费没有按规定如实如时如数的加以征收,再加上过去环境污染治理太多工作不到位,导致很多的的专项没有资金保证,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导致了恶性循环。

三、加强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1、端正旅游开发和旅游景区的指导思想。 当前的正确指导思想应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纠正“有资源就开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风景吃风景,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丰富资源,加大开发利用力度,力争在近期内取得可观的阶段性成果。”之类的错误或片面性提法,真正把开发和建设的思想统一到与社会和环境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上来。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制定,是旅游开发研究的中心环节。规划在对旅游景点做出科学构想和设计的同时,还要提出地形景观、林木植被、文物古迹、动植物、水体以及整个生态环境、旅游环境意境的保护措施,并合理规定保护区范围和确定环境容量。

2、坚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做法。 这是一条前人曾走过的以牺牲自然环境的巨大代价来换取经济繁荣的错误之路。世界上许多国家为此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旅游开发必须在规划中充分论证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实行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或者是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

3、控制旺季景区的游客量。针对旅游旺季一些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的实际情况,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点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游客进行疏导、分流或限制。

4、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旅游环境的保护必须立法,因为只有将环境保护纳入法律条款,才能增强环境保护的力度,才能使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否则,被破坏之后再想到保护,为时晚矣。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旅游环境,就是给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管理者制定行为规范,对其内容,特别应包括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旅游环境保护的范围和内容、对违反保护条款者的处罚办法等。

5、提倡文明旅游,杜绝旅游污染。游人的文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我们的游客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涂乱画等不文明习惯改变之日,就是我国旅游环境改善之时,对此,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要配之以严格的处罚规定,对于不文明行为,罚而不严,等于不罚,必须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全民的环境道德教育,在治理和保护旅游环境的同时,重视对青少年的环境道德教育。旅游景区应采用适当方式,让游客认识到自己在消费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自觉地维护风景名胜区的良好环境。应呼吁广大游客爱护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在美好的景观之中也留下自己美好的身影。

参考文献

[1] 李兆国.浅谈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J].当代生态农业.2010(Z2).

[2] 吴海棠.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当代经济.2011(10).

[3] 刘涛.旅游开发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3).

作者:韩金智

上一篇:贷款合同优选3篇下一篇:建筑装饰合同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