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农田水利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该文介绍了鄂尔多斯市盐碱地水稻、有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当地水稻产业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巩固现有改良盐碱地的成果,稳步扩大发展;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物质设备建设;加强良种良法配套;引领创建绿色有机品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促进产销衔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盐碱地农田水利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盐碱地农田水利论文 篇1:

土地利用政策与盐碱地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研究

摘要合理完善的农田排灌水利设施是盐碱耕地有效的排盐降碱的基本保障。本文基于山东省垦利县、吉林省镇赉县、新疆察布查尔县等我国3个典型盐碱地区域8乡(镇)14村的468户农户的入户问卷调查,以农村土地利用政策为切入点,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盐碱地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扩大盐碱耕地经营规模、增加块均耕地面积、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能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②水资源保证率越低,水费占农业生产总投入的比重越大,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越强。在农田水利设施占用农户耕地的情形下,农田水利设施完备度与农户参与意愿正相关。③土地综合整治以及中低产田改造等政府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对农户参与意愿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因此,为促进盐碱地农业持续利用,针对已经发包的盐碱耕地,建议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存量盐碱耕地适度规模化经营。针对新增盐碱耕地,建议在土地发包过程中适度扩大单块耕地面积。探索性的实施盐碱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有助于稳定农户生产预期,促进农户长期投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的资源管理机制,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及管理制度,适度提高水费征收标准,对于提高农户参与意愿、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盐碱地农业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地利用政策;农田水利设施;盐碱耕地;农户意愿

土壤盐渍化是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为满足粮食需求,盐碱地开发利用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重视。我国盐碱地面积大、类型多,广泛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1]。大量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根据水盐运动规律,运用不同农田水利工程,建立完善的灌溉和排水系统是调节区域水盐平衡、控制盐分积聚、治理盐碱耕地、防范次生盐渍化发生的重要措施[2-3]。

农田水利设施投资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国家和政府是主要投资主体,私人资金很少投入,因此农田水利设施具有公益性。但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具有公开获取性及非排他性,因此用水户之间竞争性和拥挤性特点突出。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其生产经营活动要么力求使私人边际成本等于私人边际收益,要么向外部转嫁成本,但不会自己承担外部成本,因此在公共财政扶持不足的情况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结构扭曲、灌排设施老化,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短缺,这成为制约盐碱地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管理的农户参与愿意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农户自身特征、土地资源特征、农业收益、粮食补贴政策[4]以及水资源特征和农田水利设施产权[5-6]等因素驱动机制研究已经引起相关学者重视,已有成果对本研究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山东省垦利县、松嫩平原西部吉林省镇赉县、伊犁河谷地区新疆察布查尔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对3省14村468户农户调研发现,农村土地制度及其诱致因子对农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影响比较明显。本研究在综合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意愿的传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土地利用政策对农户意愿的影响机理,这对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促进盐碱耕地资源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盐碱地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驱动因子1.1农户特征

农户特征主要包括户主年龄、教育水平、家庭劳动力数量、农业收入等。首先,户主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水平以及家庭劳动力资源禀赋的差异等会造成农户对水利设施与盐碱地改良及持续利用关系的认知有可能不同,并进一步影响农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其次,农业收入比较效益低,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抑制农民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参与积极性,如果农户家庭总收入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越大,农民可能越愿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7]。

1.2水资源及利用管理政策

该因素主要包括水资源、水费、农田水利设施完备程度及其产权等因子。水资源稀缺程度是影响农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的基本内生因素[5,8]。一般情况下,水资源越短缺,农户越倾向于选择节水型水资源利用行为。相反,随着水资源短缺程度的减缓,农户灌溉行为受水资源约束逐渐越小,灌溉用水量可能会显著增加[9]。征收水费可以使农户充分考虑机会成本,刺激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10]。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从水源到田间输送过程中渠系水利用率,责权明晰的水利设施管理制度有利于催生农户自主治理灌溉事物的行动[11-12]。

1.3农村土地利用政策及其诱致因子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久不变的土地产权制度在兼顾耕地公平分配的同时,也带来了耕地细碎化,这与农田水利设施耕地占用的规模性和公共性不匹配。由于盐碱地改良水利工程技术整体性强,需要区域共同实施,小规模的单个农户无法采用,或者即使能用也因成本过高或效益外溢不得不放弃[13],因此农村土地分户经营的模式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已不相适应[6],农户不可能独立解决农田水利的供给[14]。一般情况下,每块耕地面积越大,越有可能提高农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但土地流转在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同时,也会带来土地调整频繁、承包期较短等问题,这也可能不利于农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持续投入。同时,但也有研究认为由于农田水利设施投资成本的分担和利益的分享很难界定,导致搭便车现象严重

1.4其他因素

耕地质量及土地利用类型是土地生产率的决定因素[16]。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灌溉需求的强度不一样,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参与意愿也差异明显。小规模的村民组、成员间的同质性、相互间的有效监督等对成功的集体行为可能产生正显著效应[17]。但也有研究认为,农户数越多的村民组成功的集体行动的可能性越高[18],因此村庄规模可能是影响农户意愿的潜在因素[5]。除此之外,农户用水协会和政府农田水利设施项目补贴等因素对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意愿也具有显著影响。

2.1数据来源

基于地理学综合性、区域差异性以及空间性特点,本研究选择黄淮海平原山东省垦利县、松嫩平原西部吉林省镇赉县和伊犁河谷地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作为研究区域。垦利县地处黄河口高盐碱地带,以滨海盐土为主要类型。镇赉县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典型的碱土分布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地处伊犁河南岸和中天山西端的阿拉喀尔山脉北麓,原生盐渍化突出,是我国盐碱荒地开发利用的典型。这三个地区分别位于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干旱区,包括了盐土、碱土以及次生盐碱土不同盐碱土类型,代表了旱田、水田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并分别通过土地整理、土地综合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农田水利

2.2农田水利设施状况及农户意愿

研究区域早在六七十年代,通过国家资金投资与农户投工投劳相结合,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形成了干渠、支渠、斗渠、农渠以及桥、涵、渣等基建配套的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但随着盐碱耕地不断开垦,末级渠系和田间配套工程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渠道淤积堵塞、渗漏严重,甚至只灌不排、灌排失调,造成这些地区地下水位偏高,下游滩地土壤次生盐碱化[19-20]。近年来,国家通过土地整理及综合整治、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可引水量不确定性强,且可用水量逐渐减少;农户以大水漫灌为主,水资源浪费严重受水源特点变化,引水、蓄水和排水设施功能退化、老化严重,不配套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不清、主体缺位,排水渠系淤塞严重;河中设坝、乱扒乱堵镇赉县嫩江为主要水源,相对充足,但需水季节上下游用水户之间水资源争抢明显新增耕地末级渠系及田间工程配套缺乏;已有水田排水设施不合理,排泄不畅在斗渠以下渠系及建筑物的后续维修、配套和更新改造中,农户用水组织和农户参与机制不完善察布查尔县伊犁河为主要水源,相对充足,但水资源浪费严重工程建设标准低,建筑物不配套;老化、不配套;田间排水工程不足重灌轻排,排水设施的日常维护不足,部分水回流,加剧了土壤积盐,且水土流失较严重注:根据野外调研资料整理。

根据以上问题,考虑到区域差异性,本研究界定农田水利设施农户参与管理主要包括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建设、经营与保护以及对漫灌、喷灌、滴灌、雾灌等适宜的灌溉技术的采用等。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的土地政策使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参与意愿陷入两难:一方面希望通过完善水利设施改善盐碱地农业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占用调整自家耕地。但在占用农户耕地时,农户参与意愿明显降低,全部样本均值仅为0.54,垦利县样本均值仅为0.30。在两种情形下,全部样本和分区样本标准差较大,这说明不同特征的农户选择意愿差异明显。

(1)耕地规模。该指标与农户意愿选择正相关,并且在引入占用农户耕地虚拟变量后,耕地规模对因变量的影响有所增加。这表明农户耕地经营规模越大,农户以土地要素投入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积极性越强。

(2)土地利用类型。旱田相对于水田而言,需水量小,灌溉次数少,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较弱。在一定的水资源供给保障率下,水田具有稳产保产特征,而旱田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农户水田所占比例越高,越愿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

(3)土地细碎化。土地细碎化是影响农户意愿的重要因素。农户田块越多,分布越分散,越不愿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在占用耕地情形下,单块耕地面积也成为影响农户意愿选择的因素,块均耕地面积越大,农户越愿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

(4)地权稳定性。频繁的土地调整对农户造成了土地产权的不安全感。相对于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的长期性,土地调整越频繁,农户参与意愿越弱。山东省垦利县部分村庄及村民小组,土地每5-12年调整一次,农户参与意愿明显偏低。在138个调研样本中,仅有54%的农户愿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远远低于吉林省镇赉县和新疆察布查尔县92%的比例。

(5)水资源利用及管理政策。水资源保证率越低,农户对于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意愿越强。水费占农业生产总投入的比重越大,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越强烈,这与已有研究相矛盾[21]。

(6)农户自身特征和政府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意愿。通过政府立项增加农田水利设施投入,这对农户意愿选择的影响比较明显,尤其是在水利设施占用农户耕地的情形下,政府行为对农户意愿选择起到了催化作用。由于样本限制,回归结果中村庄规模这一因子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明显。家庭劳动力资源和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这两个因子回归分析结果与预期相反。

3结论和启示

通过对研究区域样本计量分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分户经营模式已不相协调,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与土地利用政策关系密切,同时也受到水资源利用及管理政策、农户自身特征和政府行为等因素综合影响。

扩大盐碱耕地经营规模、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能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根据调研区域样本数据,山东省垦利县农户块均耕地面积最小,为3.18亩,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最弱,尤其是占用农户耕地情景下,表现更为突出。而吉林省镇赉县农户块均耕地面积为8.18亩,新疆察布查尔县农户块均耕地面积最大,为11.18亩,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相对较强。基于盐碱地持续利用目标,建议我国典型盐碱地区域通过土地适度流转,促进盐碱障碍耕地向大户集中,适度扩大农户耕地经营规模。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已经发包的耕地,根据农户自愿原则,推动土地整合,降低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下按耕地质量均分田地带来的耕地细碎化程度,促进耕地“小块并大块”。针对通过国家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进行的盐碱荒地开发而形成的新增耕地,为避免耕地细碎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建议在土地发包过程中适当扩大单块耕地面积,以实现农户耕地资源与农田水利设施优化配置,促进盐碱地农业持续发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的土地利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农户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积极性。调研结果表明,尽管山东省垦利县部分农户认为根据家庭人口增减调整耕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与实施“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土地政策的吉林省镇赉县和新疆察布查尔县相比,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明显偏低。山东省垦利县相对频繁的土地调整降低了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积极性。探索性的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助于稳定农户农业生产预期,促进农户长期投入、长期经营和盐碱地改良。

建立农业灌溉用水的资源管理机制[7],建立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益和可持续的农田水利系统[22]是盐碱地改良及农业高效利用的基本保障。现阶段,国家土地整理、综合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的重要渠道,这大大降低了农户盐碱地改良投入的生产成本。在农田水利设施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由于使用主体和管理主体分离,责权不明,农渠及以下农田水利设施配套不足。针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议遵循“谁投资,谁受益;谁受益,谁管理”原则,村集体“一事一议”及农户投工投劳相结合,引导村集体、村民小组以及农户和公司等多主体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通过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实施,集体经济组织剩余水资源,可以通过转让交易,促进水资源的合理流转和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户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9]。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越多,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越大,农户参与愿意越弱,这一结果与预期相反。在农户层面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重要性的认知教育,转变农户思想,提高农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其次,尽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村集体规模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调研中发现小规模的村集体便于农户协商,采取一致的集体行动。山东省垦利县永安镇二十八村仅有农户53户,总人口153人,本村确权耕地总面积为6 420亩,其中家庭承包责任田为3 500亩,其余2 920亩由村集体采取土地入股方式进行土地开发、经营,收益用于农用地道路、沟渠、水库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这种“以地养水,以水养地”的模式充分发挥了盐碱地资产价值,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这种做法对于地多人少的盐碱地区域具有借鉴意义。

(编辑:王爱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杨劲松. 中国盐渍土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 土壤学报,2008,45(5):837-845. [Yang Jinsong.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Salt-affected Soils in China[J]. Acta Pedologica Sinica, 2008, 45(5):837-845.]

[2]单光宗,祝寿泉,王遵亲,等. 徐淮黄泛平原农田生态系统演变及旱涝盐碱综合治理[J]. 土壤学报,1986,23(4):345-353. [Shan Guangzong, Zhu Shouquan, Wang Zunqin, et al. Study on Evolution of Farmland Ecosystem and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nment of Drought Waterlogging Salinization and Alkalization of Soils in Alluvial Plain of Xuzhou and Huaiyin Region[J]. Acta Pedologica Sinica, 1986, 23(4):345-353.]

[3]李建國,濮励杰,朱明,等. 土壤盐渍化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热点[J]. 地理学报,2012,67(9):87-93. [Li Jianguo, Pu Lijie, Zhu Ming, et al.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Hot Issues in the Salt-affected Soil Research[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67(9): 87-93.]

[4]朱红根, 翁贞林, 康兰媛. 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4):539-546. [Zhu Honggen, Wen Zhenlin, Kang Lanyuan.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illingness of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Work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619 Major Rice-planting Farmers in Jiangxi Province[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0, 25(4): 539-546.]

[5]刘亚克,王金霞,李玉敏,等. 农业节水技术的采用及影响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6):932-942. [Liu Keya, Wang Jinxia, Li Yumin, et al. Study on the Adoption and Determinants of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Technologies[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1, 26(6): 932-942.]

[6]王金霞,黄季焜,S. Rozelle. 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与理论解释:小型水利工程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0,(4):66-79. [Wang Jinxia, Huang Jikun, Rozelle S. An Innovation of Property Right in the Groundwater Irrigation System and its Theoretical Explanation[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00, (4):66-79.]

[7]刘国勇,陈彤. 干旱区农户灌溉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疆焉耆盆地的实证研究[J]. 农村经济,2010,(9):105-108. [Liu Guoyong, Chen Tong. Study on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ers’ Choice of Irrigation Actions: A Case Study of Yanqi Basin, Xinjiang Province[J]. Rural Economy, 2010, (9):105-108.]

[8]韩青,谭向勇. 农户灌溉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4,(1):63-69. [Han Qing, Tan Xiangyong. Study on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ers’ Choice of Irrigation Technologies[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04, (1):63-69.]

[9]韩青,袁学国. 参与式灌溉管理对农户用水行为的影响[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4):126-131. [Han Qing, Yuan Xueguo. Impact of Participatory Irrigation Management of Water Users’ Association on Farmers’ Water-using Behavior in Zhangye Irrigation District[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4):126-131.]

[10]Rosegrant M W, Schleyer R G, Yadav S N. Water Policy for Efficient Agricultural Diversification: Market-based Approaches[J]. Food Policy, 1995, 20(3): 203-223.

[11]Yildirim Y E, Akmak B. Participatory Irrigation Management in Turke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2004, 20(2): 219-228.

[12]马培衢,刘伟章. 集体行动逻辑与灌区农户灌溉行为分析:基于中国漳河灌区微观数据的研究[J]. 财经研究,2006,32(12):4-15. [Ma Peiqu, Liu Weizhang.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n Farmer’s Irrigation Actions: An Empirical Research from Zhang He Irrigation Area of China[J].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6, 32(12): 4-15.]

[13]阎文圣,肖焰恒. 中国农业技术应用的宏观取向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诱导[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3):27-31. [Yan Wensheng, Xiao Yanheng. Disparity Analysis Between the Tropism of Chinese Government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the Guiding Measures to Farmer’s Technology Acts[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2, 12(3):27-31.]

[14]贺雪峰,罗兴佐,陈涛,等. 乡村水利与农地制度创新:以荆门市划片承包调查为例[J].管理世界,2003,(9):76-88. [He Xuefeng, Luo Xingzuo, Chen Tao, et al. China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and the Farml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J]. Management World, 2003, (9):76-88.]

[15]严金泉. 土地承包制與耕地持续利用问题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1998,(6):11-15. [Yan Jinquan.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Land Contra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Sustainable Farmland Use[J]. China Rural Survey, 1998,(6):11-15.]

[16]辛良杰,李秀彬,朱会义,等. 农户土地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及其解释的印证:以吉林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9,28(5):1276-1284. [Xin Liangjie, Li Xiubin, Zhu Huiyi,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Inverse Farm Sizeproductivity Relationship and Its Explanations: a Case Study of Jilin Province[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9, 28(5):1276-1284.]

[17]MeinzenDick R, Raju K V, Gulati A. What Affects Organization and Collective Action for Managing Resources? Evidence from Canal Irrigation Systems in India[J]. World Development, 2002, 30(4): 649-666.

[18]黎紅梅. 农户灌溉行为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Li Hongmei. Effects of Farmer’s Irrigation Behavior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Rice Production: a Case of Zhanghe Irrigation System in Hubei[D]. Changsha: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9.]

[19]林年丰,汤洁. 松嫩平原环境演变与土地盐碱化、荒漠化的成因分析[J]. 第四纪研究, 2005,(4):474-483.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 Evolu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Causes to Land Saliniz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in Songnen Plain[J]. Quaternary Sciences, 2005, (4):474-483.]

[20]刘金荣,谢晓蓉,金自学,等. 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盐碱化土地修复与调控研究:以黑河灌区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3):89-92. [Liu Jinrong, Xie Xiaorong, Jin Zixue, et al. Study on the Recovery and Control of the SalineAlkali Lands in Hexi Corridor Drought Area: an Example in Heihe River Irrigated Area[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 2005,(3): 89-92.]

[21]Green G, Sunding D, Zilberman D, et al. Explain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Choices: a Microparameter Approach[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6, 78(4): 1064-1072.

[22]贺雪峰,郭亮. 农田水利的利益主体及其成本收益分析:以湖北省沙洋县农田水利调查为基础[J]. 管理世界,2010,(7):86-97. [He Xuefeng, Guo Liang.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Benefited in Farmland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and an Analysis of the Cost Effectiveness Thereof[J]. Management World, 2010, (7):86-97.]

Key wordsland use policy; rural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saline farmland; farmer

作者:徐慧 黄贤金

盐碱地农田水利论文 篇2:

鄂尔多斯市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 要:该文介绍了鄂尔多斯市盐碱地水稻、有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当地水稻产业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巩固现有改良盐碱地的成果,稳步扩大发展;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物质设备建设;加强良种良法配套;引领创建绿色有机品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促进产销衔接。

关键词:水稻;发展现状;对策;鄂尔多斯市

近年来,在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政策的引导下,以充分利用、改良盐碱地和生产绿色有机产品为中心的水稻产业已在鄂尔多斯市“两河”流域地区兴起,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加快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水稻产业作为特色种植产业对带动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鄂尔多斯市水稻产业发展自然区位优势

鄂尔多斯市沿黄河流域受传统灌溉方式和凌汛期水渗漏等因素影响,部分区域耕地盐碱化现象较为严重。据统计,沿黄流域共有盐碱地15.28万hm2,其中盐碱耕地7.02万hm2,盐碱荒地8.26万hm2,可种植水稻的盐碱地约3.33万hm2。沿黄河地区属典型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 100~3 200h,年平均气温6.0~6.6℃,≥10℃积温2 800~3 200℃,无霜期135~150d,年降水量240~380mm,70%降水集中于7—9月份,年蒸发量为2 100~2 400mm,地表水径流量0.15亿~0.29亿m3,黄河平均过境水量315亿m3。

鄂尔多斯市无定河流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量充足,背风向阳,温差适宜,无霜期长,适宜种植有机水稻的田地面积约667hm2。该地区年日照时数2 800~3 000h,年平均气温7.9℃,有效积温2 800~3 000℃,无霜期140~165d,年降水量350~400mm,年蒸发量2 200~2 800mm。

2 鄂尔多斯市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盐碱地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近些年,由于黄河河床不断提高,达拉特旗、准格尔旗、杭锦旗、鄂托克旗的沿河耕地因盐渍化严重渐变为多而集中的盐碱地,难以利用,致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自1997年羊场村率先在盐碱地上试种水稻成功后,当地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开发利用盐碱地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水稻产业,总结出“以稻治碱、以稻治涝、以稻致富”的发展思路,使大量盐碱地“变身”优质水稻田。2016年,达拉特旗昭君镇利用水洗盐压碱方法改造中度盐碱地种植水稻866.7hm2,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利用脱硫石膏改良重度盐碱地种植水稻153.3hm2,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巴拉贡镇施用土壤调理剂改良轻度盐碱地种植水稻163.3hm2,鄂托克旗蒙西镇碱柜村在黄河边轻度盐碱地上种植水稻300hm2。目前,全市盐碱地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 483.3hm2

鄂尔多斯市沿黄几个旗区引进多家水稻种植企业投资打造无公害、绿色水稻种植基地,稳步扩大水稻种植规模;采用先进的盐碱地改良方法大规模流转改良盐碱地,并在当地成立水稻种植协会,对农户进行统一的种植指导和技术培训,按照“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水稻产业市场化运作,公司与水稻种植户签订绿色水稻种植和收购协议,由水稻协会组织农户进行种植管理,公司邀请水稻专家实地为当地农民讲解种植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种田。收获时,公司依照与农户签订的订单收购水稻,并负责产品的加工、包装及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了“农户挣钱、协会发展、公司壮大”的良性互动机制。

2.2 有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乌审旗无定河流域从1950年初期就有种植水稻的历史,当时种植直播水稻,面积只有约6.7hm2,单产为3 000kg/hm2左右,2012年以来,乌审旗依托无定河畔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沙漠峡谷气候优势,经过土地整合,成功打造“绿色、无污染、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到2016年无定河镇共种植有机水稻153.3hm2。无定河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基地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种植、统一供肥、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采用先进的有机栽培技术,实行人工除草、养蟹防虫、施用生物有机肥。乌审旗政府投资无定河水稻基地安装了全国首家大米安全追溯系统,该系统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大米育苗、种植、收割、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实施可视监管,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保证。

2.3 库布齐沙漠有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库布齐、毛乌素两大沙漠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两大沙区总面积约3.5万km2,占鄂尔多斯市总面积的40%左右,其中库布齐沙漠面积为1万km2左右、毛乌素沙漠2.5万km2。2016年,鄂尔多斯市亿利资源有限公司大胆尝试在杭锦旗库布齐沙漠腹地种植20hm2沙漠有机水稻,在平整流动、半流动沙丘后,在沙地上挖70~80cm深的池坑,在池坑底及四壁衬垫塑料膜防止水肥渗漏,然后回填沙土刮平田面,再在田旁打井,运用有机肥、节水灌溉等综合措施种植有机水稻,沙地衬膜稻田虽然一次性投入较高,但可以受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3 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基础设施和物质设备建设仍然薄弱 我市已种植的水稻面积仅占可利用面积的4.45%,目前沿河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大面积水稻生产的发展需要,生产技术略显滞后,从而制约了水稻的大面积种植。首先,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盐碱地原有灌溉渠系还需进行改造;其次,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还需普及提高,全市現有的稻田耕地拖拉机、旋耕机、育秧机、插秧机、电动施肥器和收割机仅可满足当前水稻种植的需求,如果再扩大种植面积,必须增加水稻种植机械。

3.2 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滞后 水稻种植技术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产前信息引导、产中技术服务还不完善,尤其是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步伐缓慢,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例如,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清华大学“利用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国家发明专利为基础对盐碱地进行改良的成果显著,准格尔旗东、西不拉村盐碱地施用脱硫石膏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土壤pH值降低了1~2,从改良前的8.9降到改良后的7.5,降低了土壤的碱化度,从改良前的30%以上降低到了改良后的10%以下,土壤硬度明显降低,渗透性提高了3~8倍,但是该技术在鄂尔多斯范围内应用还不够广泛。

3.3 品牌众多,还未形成品牌效应 鄂尔多斯市水稻目前已注册的品牌有乌审旗“无定河”有机大米、达拉特旗昭君镇“二沟湾”大米,但是达拉特旗水稻品牌还有些杂乱,达拉特旗方天河畔香农牧业专业合作社2010年注册“二沟湾”大米商标,达拉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达拉滩”大米商标,昭君镇部分农户在使用“昭君传奇”商标。其余各旗区还没有创建自己的品牌,从全市范围来看尚未形成品牌效应,水稻加工大多处于粗加工阶段,急需延伸产业链条,做精、做细。

4 进一步发展水稻产业的对策建议

4.1 立足利用改良盐碱地,巩固现有成果,稳步扩大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水源充足的盐碱地上种植水稻是土壤盐碱化治理、改良和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沿河地区农民增收、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要在现有盐碱地水稻种植的基础上,以改良盐碱地为主要目的,巩固现已取得的成果,稳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4.2 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物质设备建设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现有规划不合理、设计不规范的灌溉排水渠系要进行改造,新开发的稻田要符合节水灌溉的要求建好排灌水设施。二是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对于大面积种植水稻的相关龙头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配齐配全从水稻育秧、耕作到收割的各类机械,这样可以简化田间操作,降低劳动强度,节省苗田,节约成本。三是按照政府适当投入,企业自筹的方式,给予技术与资金的支持,帮助企业建设水稻收储、晾晒、加工、包装场所,提高加工能力,完善工艺与设备。

4.3 加强良种良法配套 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及水稻种植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选出适宜本区域推广种植、耐盐碱性强、具有高产优质和良好比较效益的高原优质水稻品种,并进行大面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制定一套适合本地区示范推广的水稻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技术,提高水稻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4.4 引领创建绿色有机品牌 大力发展盐碱地和有机水稻标准化生产,制定水稻栽培技术规程,建立当地碱米和有机稻米质量识别标志,大力推行地标管理、产品条形码制度,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各类生产主体申请水稻商标注册和创建自己的品牌,稳步扩大现有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实行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销售价格,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市场有监测,逐步提高鄂尔多斯大米在市场中的占有份额。

4.5 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促进产销衔接 一是重点以有前途、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口,集中扶持和发展规模化水稻种植基地,加快水稻种植企业的发展,如鄂尔多斯市无定河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蘑菇苔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鄂尔多斯市方天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方天河畔香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西部环保鄂尔多斯土壤改良有限公司等,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合经营和农超对接、订单销售、直销店、互联网+等多渠道的销售模式。三是以市、旗农牧业信息网、各大新闻媒体及龙头企业的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组建我市特色水稻种植宣传、无定河有机大米及天然弱碱性稻米营销信息平台工作,将水稻种植企業和市场,与基地农户有效连接,实现产、供、销良性互动,保证稻米销售畅通无阻。 (责编:张宏民)

作者:刘艳梅 边燕 张小军 姜岩峰 邢利民

盐碱地农田水利论文 篇3:

浅谈墨玉县盐碱地防治措施

摘要:盐碱地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80年代后,墨玉县实地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和实践改良经验。对墨玉县盐碱地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盐碱地造成的危害,通过盐碱地改良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盐碱化 原因 综合防治

1 概述

墨玉县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喀拉喀什河西岸,东与和田县隔河相望,西临戈壁与皮山县毗邻,北入塔克拉玛干与阿瓦提县接壤,墨玉县地处东经78°08′~80°51′,北纬36°36′~36°38′,东西宽45~112公里,南北长319公里,海拔1120~3600米。全县土地面积25624.02平方公里,灌溉面积为127.8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2.69万亩(含兵团四十七团场);地貌类型主要以山地、冲积平原和沙漠为主。墨玉县行政隶属和田地区,下辖16乡(镇)。

2 盐碱地现状分布

墨玉县62.69万亩的耕地面积中,非盐碱地面积21.3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3.63%,盐碱地面积7.9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2.6%。盐碱地面积分为轻盐碱地、中盐碱地、重盐碱地三类,轻盐碱地面积7.2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1.6%。中、重盐碱地面积6544亩。

3 盐碱地的成因

3.1 气候因素

墨玉县属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气候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土壤的盐份运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气温低,土壤盐份相对稳定。开春后气温骤升,土壤返盐速度增强,4-5随着土壤蒸发加强,返盐亦更加强烈

3.2 地质条件因素

墨玉县土壤成土母质的含盐量很高。灌区内地下水位埋深一般1-5m,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表层地下水的矿化度增大,水质变差。在非灌溉期,带有盐分的土壤水分沿着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被蒸发后,盐分便留在地面,加速了土壤积盐的强度。

3.3 人为因素

目前县内治理区主要采用畦灌,畦块均较大,1-2一个单元,灌量大。无总体排水规划不,没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渠道防渗率低,其渗漏的水量对灌区盐碱化产生严重的影响,以及综合治理措施跟不上也是,由于不合理人为因素引起了地下水位的迅速上升。当地下水埋深小于临界深度时,潜水中的盐分通过地面强烈蒸发而聚集于土壤表层中,土壤次生盐碱化逐渐加重。

4 盐碱地造成的危害

4.1 降低作物单产,形成低产田

土壤盐碱化对耕作土壤的物理性状及肥力均可产生不良影响。土壤盐碱化对农作物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产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耕地中盐碱化土壤的土体潮湿,温度较低,致使作物幼苗生长缓慢,形成低产田。

4.2 危害人类社会生活环境

土壤盐碱化还能危害人类社会生活环境。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居民房屋倒塌,自然植被减少,土地日趋荒漠化,风沙大,生态环境极其恶劣。

5 盐碱地改良的方法

5.1 排水措施

控制地下水埋深在临界深度以下,是盐碱地排水的基本要求,也是设计排水沟深度的主要依据,地下水临界深度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不致引起耕层土壤积盐危害作物生长的最浅地下水埋深。墨玉灌区地下水矿化度大于2,土质为壤质粉砂类,取土壤的地下水临界深度1.8米。墨玉县现有的干排除雅瓦干排正在疏通外,其余淤积严重。对其进行疏通清淤,可用排水措施:

①水平排水,主要以明沟、暗管的形式进行,既能降低地下水位,又可以排出土壤中的盐份;

②垂直(竖井)排水,竖井排水价格低、不占地、水量大、水质好、控制调节性地下水位灵活、维修工作少,同时又可以和灌溉相结合,竖直设井以梅花型布井效果为最好。

5.2 农业防治措施

在农区内合理耕作、科学培植,改善土壤物理和化学等性质,不断提高土壤服力建成稳产高产田,农业措施包括平整土地,精耕细作,多施有机肥料,抗盐育种,牧草轮作,农牧结合,深耕改土等内容,通过农业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结构,降低表土盐份,保持土壤水份,为农作物发育创造有利条件。

5.3 生物改良措施

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完善灌区防护林体系。使林地覆盖面积达到位12%以上起到防风固沙,生物排水,改善农田小气候,减少地面蒸发,抑制土壤返盐,生物措施主要有植树造林等,培育和种植耐盐作物,利用生物排水,还可提高地表覆盖度,减少地面蒸发量,改善土壤结构调节温度,提高土壤肥力,对于防风固沙、调节地区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均起到积极作用。

5.4 灌溉措施

要求在灌区内部全面实施节水灌溉措施,在改善灌区供水状况,减少干旱的灾害发生的同时,减少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地下水位再度深高。在灌区内部全面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在加强渠道防渗工作力度的同时,大力发展滴灌工程、管道管标准的沟畦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6 盐碱地改良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墨玉县比较重视中、低产田改造工作,盐碱化是造成中低产田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灌区产生次生盐碱化的原因,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总体布局,对轻盐区和中盐区以水利改良为主,农业、生物改良为辅,重盐区要结合水利,农业、和生物等综合改良措施进行治理,通过治理达到重盐碱地向中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向轻度盐碱地的转化,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维持全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报告》.新

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关东海(高级工程师)和李江峰(工程师)等人.

[2]《墨玉县县志》.墨玉县史志办刘研民、张裕等人.

作者:桑成宇

上一篇:医院管理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自我工作半年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