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意识培养管理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文化意识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明确了英语学习需围绕某一具体主题语境展开。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尝试运用“主题为线、文字为底、拓展为翼、任务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构建文化意识提升的意义、语言、语料和输出支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目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文化意识培养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文化意识培养管理论文 篇1:

初中阶段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培养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教育行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文化作为语言的发展背景,英语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对我国学生而言是一项必须科目,为了促进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最直接的方法应是将外来文化引入到学习中来,经笔者研究,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不足,难以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长此以往便会导致学生英语水平难以提高。

【关键词】初中英语 文化意识 培养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英语教学也逐渐得以创新优化,初中阶段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是《英语》(新标准),该教材的最后一项便是文化,通过外国文化的引入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一、在初中英语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英语本身就具有较深的内涵,并存在诸多跨文化交际因素,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有着一定影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进行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分别体现在:英语文化意识培养是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实现教学情感目标需求、英语文化意识培养是阅读理解的需要、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交际的需要。笔者将分别从这些方面来阐述。

(一)英语文化意识培养是英语课程标准要求

在我国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目标”要求学生在交际中注重外来文化习俗的特点及差异,第七点“文化意识”对文化意识有了更全面的要求,并从饮食、地理位置、气候、历史、体育、服饰等方面对文化学习要求给予了明确,从中发现,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

(二)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实现教学情感目标需求

为实现学生英语教学中的情感目标,教师应加大英语文化意识培养力度,通过文化意识的培养能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有效时机对西方国家文化合理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到中外文化间的差异,从而能确保英语学习的整体性,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英语文化意识培养是阅读理解的需要

英语阅读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对学生高中、大学阶段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英语阅读实施目的是用于获取更多信息,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不高,英语文化意識相对薄弱,从而影响到信息的正确性,为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四)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交际的需要

学生若是缺乏西方国家文化意识,便无法正确地英语进行教学。英语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最重要地是能拉近学生与西方国家的距离,让英语走向世界。英语科目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典故,为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这些故事引入到课堂中,营造有效的教学环境,对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形成。

二、初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探析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语言文化知识鲜少提及,导致学生语言的学习目的仅仅停留在知识表面,对于世界文化的了解相对缺乏。基于这些教学中,英语教学逐渐成为一种单纯的语言技能课程,严重影响到语言交际与情感沟通。

现阶段,我国英语教材中,采取了体验教学法,通过外来主人公的国际交往,来帮助学生体验到跨文化交往,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能呈现出一定效果。

三、促进初中阶段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形成的有效对策

为促进初中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形成,教师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来构建教学课堂,将外来文化习俗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深层次了解,这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形成具有现实意义。

(一)增强对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认识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首先应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及文化修养的提高。文化知识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多,例如:历史、经济、政治、文艺、道德、综艺等等。从狭义上来说,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各种典故能反映出许多文化知识。

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并适时向学生介绍相关文化背景,合理设置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加大学生参与力度,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

(二)加深对英语词汇文化知识的了解

英语与汉语间具有较大差异,英语单词的用法及意义与该词汇本身相差甚远。举个例子:在英语词汇中,blue这个单词本身是蓝色的意思,但若将其与单词mood联合应用在一起,便表示“沮丧”的意思;在英语词汇中green是绿色的意思,但将green与with联用在一起:green with envy这一固定搭配则表示“十分嫉妒”。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对英语单词背后所含的文化进行讲述,从而更好地延伸英语知识,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

(三)将文化意识渗透到英语课堂中去

初中英语教学中,涉及的中西方文化的内容有很多,例如:七年级下册的Module2 Sprin Festiva这一章节内容,便对我国春节相关习俗作了介绍,该模块的Around the world则对圣诞节Christmas and Father Christmas。这样的例子在英语教材中数不胜数,将文化意识渗透到英语教材中,能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西方文化知识,找出中西文化的不同。

四、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我国初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实现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加强文化意识培养力度,将文化意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跨文化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良军.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204.

[2]牛红艳.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1,(35):193.

[3]陈姿颖.初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研究[D].重庆大学,2011.

作者:彭娟

文化意识培养管理论文 篇2:

英语阅读教学中基于主题语境的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文化意识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明确了英语学习需围绕某一具体主题语境展开。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尝试运用“主题为线、文字为底、拓展为翼、任务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构建文化意识提升的意义、语言、语料和输出支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阅读;主题语境;文化意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英语学习的核心素养体现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大维度。《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文化意识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广大教师从立德树人的视角看待文化意识培养在学生基本品德养成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文化意识培养目标是: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1]6。目标体现了“三明确”:(1)明确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内容:从文化知识到文化内涵,从文化异同到文化精华,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实现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2)明确了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方式:从获取到理解,从比较到汲取,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了途径;(3)明确了通过文化意识内容与方式的落实应达成的培养结果。这既体现了学生个体文化品格与品质的提升,也体现了更高层次的文化自信与优秀文化传播的意识与能力。

课程内容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包含六大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其中,主题语境作为首要要素,明确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需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的语篇类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同时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态度,并通过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效果,形成完整的英语学习观。可见,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了意义语境,学生通过语言技能与学习策略,完成基于主题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学习探究,形成英语教学内容、方式、主题的有机整合。

文化知识指中外优秀人文和科学知识,建构起物质文明知识与精神文明知识两大体系。文化知识的学习,应以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涉及几个步骤的演进与融合:感知中外文化知识——分析与比较;认同优秀文化——赏析与汲取;加深文化理解——认知与内化;形成文明素养——行为与表征[1]34。

因此,笔者尝试在阅读教学中开展“主题为线、文字为底、拓展为翼、任务为本”的基于主题语境的文化意识培养。

下面,以NSEFC Book 5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中的阅读文本“Puzzles in Geography”为例,探讨英语阅读教学中基于主题语境的文化意识培养。例文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文本从不同的视角介绍了英国的发展历史、国家的运行体制以及文化风情。文本标题中的puzzles给读者诸多想象,并通过阅读掌握文本标题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一、主题为线: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支架

单元阅读主题是语言学习意义、目的与价值所在[2]。阅读文本的主题是文本创作的中心线索,也是贯穿教师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的主线。基于教学主线的主题意义探究更是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也为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构建了意义支架。学生既要掌握文本主题内涵要义与表达方式,也要掌握完成主题要义达成的文本分支话题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在学习过程中建构起文化认知、比较、赏析与汲取的系统体验过程。

例文标题中的puzzles暗含了读者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应掌握的关于英国不同视角的文化介绍,以便在阅读完成后对英国总体文化状况有一基本了解,并思考英国文化发展的背景、过程与现状,解开puzzles本身所蕴含的各种谜团。而geography则更从英国地理位置、国家构成视角,通过历史发展眼光看待这一片国土的盛衰演变。因此,基于文本标题的理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阅读过程的主线,并在主线推进过程中感悟文本行文脉络的推进,了解英国文化发展,明晰主题文化意义。

教学中,笔者用“How many parts are there in the passage? What are they about?”这个问题让学生关注文本推进的空间概念。文本有三个非常明晰的说明维度:英国国家总体历史演变—英格兰组成与特点—伦敦文化特色。文本的空间视角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每一层面都蕴含不同的文化发展内涵,也是作者文本结构铺陈的意图所在。文本主题也借助这一写作结构安排逐层深入推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先掌握英国发展历史,又了解英国国土中最重要的英格兰的地域特征,并进而掌握英格兰地区中最重要的城市、英国首都伦敦的文化底蕴。阅读过程犹如透视,拨开层层面纱,解开层层谜团,探寻文本标题的主题意义。

接着,笔者用“How many puzzle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What are they about?”这个问题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主题语境视角考虑文本内容构成。文本首段的“You can clarify this question if you study British history”为第二段英国发展历史的描述做了铺垫,并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为什么英国是由四个不同小国构成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解开第一个谜团同时,让学生明晰英国不同称谓的渊源,丰富了文化知识。接下来,文本又简要介绍了目前这四个小国之间相互合作但又各自保留部分国家运行机制的特点,从政府管理层面解开了英国国家管理状况之谜。随之在英格兰的说明部分,作者从地理位置视角诠释了英格兰三大组成部分,并涉及了每一部分的主要文化特征与亮点,如北部遍布工业城市、南方人口密集、体现英国历史与文化的遗留古建筑等。作为英国文化集中地,伦敦的历史遗迹无不在诉说曾经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历史上一批批来自于不同区域的居住者、入侵者都在伦敦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并影响着城市的文化发展。同时,英国与欧洲大陆分離的独特地理位置也让学生思考这个国家在历史上繁荣的原因。文本丰富的信息背后是文本主题的串联和主题意义的升华,学生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完成对英国文化的了解、分析与评价过程,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态度。

二、文字为底:文化意识培养的语言支架

文字是文本主题与文化内涵的象征符号,离开了文字,作者的写作意图无法传达。因此,英语阅读教学离不开文字和语言的研读,这是基于主题意义的文化意识培养的底基,也为文化知识的学习搭建了语言支架。学生对文字的解读是否恰当关系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并进而影响对文本主题意义的探究。引导学生在读懂文字表层意义的基础上,做好文字的品读与鉴赏,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文字的研读,挖掘文字背后所传达的文化要义是深层解读文本的关键所在。

在伦敦历史与文化阐述中,文本使用了以下表达方式:It has the oldest port built by the Romans in the first century AD, the oldest building begun by the Anglo-Saxons in the 1060s and the oldest castle constructed by later Norman rulers in 1066.这一段描述中连续三个oldest的使用,体现了伦敦的悠久历史,并从侧面反映了伦敦对于历史遗迹的良好保存,也让伦敦散发独特的文化魅力。

教学中,笔者用“What influence did the different invaders have on the culture of London?”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文字的解读感悟伦敦历史发展过程,并体会不同的入侵者对一个城市的文化影响。

文化要素体现在不同层面,但是伦敦城市文化的发展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所留下的烙印,尤其是一个城市外显的建筑特点以及用于交际的语言,更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并形成独特文化。以英语语言为例,伦敦的发展历史浓缩了英语语言的历史发展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联系NSEFC Book 1 Unit 2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的英语语言发展文本,感悟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从另一侧面了解英国历史的同时,也更深刻、全面赏析英语语言文化的发展历程,汲取其中的文化精髓,形成自己的观点。

接着,笔者用“How can we solve the puzzles of the United Kingdom?”这个问题让学生关注文本结束部分作者留下的文字:If you look around the British countryside you will find evidence of all these invaders. You must keep your eyes open if you are going to make your trip to the United Kingdom enjoyable and worthwhile. 文中的evidence是英国历史的见证,也是英国文化的精髓。只有当游客睁大眼睛仔细搜索时,他们的英国之旅才会体现出真正的价值。文字的背后是作者除了提示我们进行文本阅读,同时鼓励我们只有通过亲自体验与感悟才能更好地解开英国的不同puzzles,更为全面地领略这个国家的文化,并进行品鉴。文本首尾呼应,以“呈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语篇模式,带领学生走进英国文化,提升跨文化学习的意识。

三、拓展为翼:文化意识培养的语料支架

语篇提供了课堂教学探究的主题意义,而达成主题意义则需要教师建立基于文本主题的多样化语料库。语料的选择基于文本不同视角文化知识透视的话题,并通过话题的拓展与延伸帮助学生建构需要达成的主题意义更丰富、全面的认知体系。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应通过教学文本相关分话题的阅读语料库建立,抓住阅读拓展契机,提升学生阅读兴趣,讓文学拓展语料成为学生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拓展的两翼,明确思维价值走向。

在例文关于英国历史的叙述中,学生了解了英语不同名称的由来与英国历史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从今天的英国版图中得到论证。文本在段落叙述结束时有以下一句说明:So only Northern Ireland joined with England, Wales and Scotland to become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is was shown to the world in a new flag called the Union Jack. 并在文中配以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以及联合王国的国旗。学生对于其中出现的the Union Jack感到比较陌生,因为他们不清楚联合王国的国旗名称由来。教师可以抓住在讨论教材中提供的问题“The Union Jack flag unites the flags of three countr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Which country is left out? Why?”时,增加关于联合王国国旗由来的语料补充,让学生了解Jack既是海军用语,指悬挂在英国军舰舰首的旗帜,又是当时联合国国旗制定者VI James的拉丁文名字JACOBUS的缩写形式,而Union则指联合起来的四个王国。学生也只有在深入了解历史过程中,才能解开文化知识谜团,更好地掌握文本背后蕴含的知识,并以此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赏析与分析中提升文化意识。

同时从英国四个组成王国的管理体制视角看,文本中使用了以下语句:To their credit the four countries do work together in some areas (eg, the currenc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but they still have very different institutions. 可见除了财政、金融、国防、外交等主权国家的核心权力都掌握在英国政府手中,其余在司法、教育、医疗、福利、宗教信仰等方面,其他几个联合国家都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力。如若学生感兴趣,也可以从英国政治体制视角关注2014年9月的苏格兰独立公投事件,增加相关语料输入,进一步了解英国政治体制,解开英国国旗组成背后所隐含的国家历史,并学会对文化知识进行深入评析与质疑。

四、任务为本:文化意识培养的输出支架

文本阅读的输入内容需要以学生的有效输出作为课堂教学效果检测的依据,教师应充分思考以主题意义为出发点的阅读输出任务的设计与组织,达成主题、文化、语言的统一,让学生在行动中实现用语言做事的目的。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利用主题意义串联文本内容,并以文化知识挖掘与拓展为内涵,创造性地组织与加工语言,完成任务。通过阅读输入支架搭建,阅读输出活动成为学生阅读行为发生的根本,既完成文本意义的表征,也真正体现学生学习思维,提升文化意识,落实核心素养。

教学中,笔者设计了“Design a poster to show the puzzles of the United Kingdom”这个輸出活动让学生对文本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基于主题的重新梳理,明确文本所包含的不同分话题。在掌握总体架构基础上,根据掌握的具体文化知识和内涵,进行简易思维导图绘制,掌握核心词汇,体现关键信息,展示英国国家不同层面的文化信息。活动内容包含:(1)英国不同维度的谜团呈现;(2)基于文本的关键信息寻找;(3)核心语言的展示;(4)推理信息的拓展。

接着,笔者又设计了以下输出活动:Read and write to compare Beijing with London about their development and profound cultural details.

伦敦在英国的地位是英国其他城市所不可比拟的,就像北京在中国的地位一样也受到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影响。两座城市在地理位置、政治因素、文化差异方面有很多不同,在学习伦敦的文化内涵时,我们鼓励学生通过进一步学习、探索,了解中国首都的发展历史,并学会适当进行比较,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中,学会品鉴与汲取,弘扬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对两座城市文化内涵的对比,也让学生借鉴文本又以高于文本的要求,从语言、内容、思维层面强化用英语做事的过程,在行动中提升学习策略。

英语阅读教学中基于主题语境的文化意识培养,通过创设有意义的语境,恰当利用信息技术,基于语篇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挖掘其意义与内涵,帮助学生在语言练习和运用各种活动中学习和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通过感知、比较、分析和鉴赏来加深对文化的理解。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从宏观视角掌握语篇所探讨的主题意义,也深入到段落,挖掘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与内涵。同时,抓住文本可利用的文化知识适当拓展,开拓学生视野,增加阅读语料,让学生从更为丰富的语料中取舍信息,学会分析、对比、鉴赏、汲取,既提升文化意识,又形成有效阅读策略,并通过实际的行动探究进行语言输出,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主题价值观,落实核心素养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戴军熔.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意识的内涵要义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1):43.

作者:王勇

文化意识培养管理论文 篇3:

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路径探析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英语在我国的发展当中已经越来越重要。在英语学习的过程当中,其中一个重要的难点就是文化意识培养,在英语学习的过程当中,文化意识培养会直接影响对英语的学习。同时,这对学习者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教师应该做好研究工作。在高中英语学习中,提高文化意识培养的路径可以加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路径;探析

【作者简介】李剑君,广东省怀集县第一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肇庆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项目“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2018ZQJYKY KT216)的阶段性成果。

引言

高中英语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能够直接制约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对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提升学习成绩,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以及意义。新课改对于高中英语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教育进行了改革与创新,要求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并具备一定的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在近几年来,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渐发展,高中英语的教学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尤其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教学。对于现阶段英语教学来说,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具有很多缺点以及问题,尤其是文化意识培养教学,效果实际上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就很有必要对文化意识培养教学进行深度地完善,这样对学生们打好英语基础有很大的帮助。

一、改变观念,文化与意识并行

随着现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高中的英语课程也有了新的标准,改革后的英语课程里面要求要有32个主题语境,包括人与自我,还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三个方面。英语课程的学习中,以这样的主题形式进行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吸收。在现在的文化教学中,对于英语文化的考查非常的多,特别是在书面表达和阅读理解这两种题型中。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输入,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学好英语有着极大的帮助。另外,学习国外的文化,和热爱我国的文化之间并不发生冲突,现在的社会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学好国外知识才可以更好地将我国的文化向外传输,有利于我国文化知识的发展。对于国外知识的学习,我们要用世界眼光来看待,多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结合我国的文化和我国的国情,将对我国文化知识发展有用的国外文化和我國的文化相互结合,这样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我国文化知识的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加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贸易逐步增加,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的密切。国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英语翻译也越来越重要,成了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的重要基础,而且对我国的文化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既加快了西方文化的引入,又推动了跨文化的发展。英语翻译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可以从三方面体现:第一,西方文化的引进对我国的文化进行了弥补;第二,英语翻译能够加强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实现跨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第三,英语翻译还可以加快我国的文化发展,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国外,从而实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好相处。

三、设置情境,发展文化活动课程

要想加强高中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情景教学除了课堂上的对话、表演等形式,还包括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参加的一些英语演讲大赛或者是电影的配音大赛等,这些活动都对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模拟联合国的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团,根据活动的要求进行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活动中承载的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对复杂的阶段,这是通过长期实践中的突破形成的,具有强烈的地方文化特征。文化的发展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的发展,它充分融合了当地的社会文化习俗,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传统习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当前的文化交流中,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仍在发展和变化,通过学习英语,学生可以深刻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相似之处。通过英语单词的差异,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和国外文化的特征。当学生学习英语时,他们可以先了解两国的文化,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学习英语相对容易,并且很容易区分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加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吸收。

参考文献:

[1]蒋次美.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困境与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22:60-62.

[2]胡进军.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131-132.

[3]刘义林.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探究[J].英语教师,2019,1915:83-85.

[4]魏萍.试论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J].青海教育, 2019,Z1:60.

作者:李剑君

上一篇:行政公益诉讼思考论文下一篇:水资源工作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