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艺术高校教育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通過对赣鄱艺术与高校思政的基本内涵和融合理念进行研究,探索赣鄱艺术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根据江西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寻求江西艺术+思政的应用方式,从艺术思政课程建设、艺术思政体系建设、艺术思政品牌建设三方面提供相应策略。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歌舞艺术高校教育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歌舞艺术高校教育论文 篇1:

分析高校教育中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传承

摘要:传承和弘扬我国民间歌舞艺术是时代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应当把民间歌舞艺术作为教育目标。本文将着重对传承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探究,从五个方面提出高校教育中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传承方式。

关键词:高校教育;民族民间歌舞;传承

要想将民族民间歌舞艺术很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我们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才能和理念意识,由于文化传承的变动性比较大,民间表演艺术家断代、技艺失传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民族歌舞艺术的传承和发扬重任就落到了高校毕业生身上,而要真正确保这一壮举的顺利实施,高等院校就必须选用一个合理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案。

一、传承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重要性我国民族文化是由多个民族共同创建和传承的,在其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先后创造了许多非凡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少数民族的艺术文化是维系各族人民之间感情的纽带,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我国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正面临着社会转型和文化改革等巨大挑战,来自西方国家的文化观念和非主流文化意识为少数民族的现代化改革带来一定干扰和压力。在民族文化失去保护和自然的传承环境以后,其传统文化也会失去原本的特色,且逐渐走向灭亡。所以,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会彻底失去本土的民族艺术。

二、高校教育中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传承方式1充分利用民间艺人

各族人民都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艺术而自豪,在现代生活中,也先后出现了很多素质较高的歌舞艺术人才。民间艺术家是民族艺术的宝贵财富,是艺术的开拓者和发扬者,他们充分利用民间的歌舞艺术文化资源,通过参观、欣赏、表演和联欢等多种方式让民间艺术走进千家万户。学生在体验传统的歌舞艺术表演之后,会对其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可见,民间艺术家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

2深入田野、深入生活

实践教学是艺术类教学的关键。深入田野、深入生活以及深入自然应当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教育手段,在专业教育课时设置中应占有一定的比例。各大高校应当充分发挥本土艺术资源的教育作用,利用民族艺术资源,如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经常走进少数民族村落,与当地人同吃、同住,感受少数民族的精神文化和风土人情,聆听民间艺人的歌唱和演奏。这类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感受能力和领悟能力,是积累民间艺术文化素材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深入民间、深入生活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3因地制宜,适当补充教学内容

各民族艺术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因此,三、四年的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规划好侧重点,在通识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所处地域以及本地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等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完善教学内容,针对个别少数民族文化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究,增强学生对少数民族的认知。

4注意素材收集后的转换,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现代转换是传承民族民间歌舞的关键,不但要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完善,还要使文化遗存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各民族文化,调查资料明确民族歌舞艺术特点,将其作为获取创意的条件和资源。

5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民间歌舞艺术的传承和教育,不单单是高校的教育任务,也是一项社会责任,需要国家文化政策和民族法规的支持和指导,更需要政府部门的全力配合。教育部门和各大高校可以举办一些少数民族歌舞表演活动或比赛,演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和歌曲,为艺术教育和民间歌舞艺术传承提供平台。

总而言之,要充分利用可使用资源,全面推广和传承民族民间歌舞艺术,应使之成为全民性的社会艺术项目,避免受到非主流文化的侵蚀。我国高等院校应当加大对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教育力度,使之受到社会各界更广泛的关注。

参考文献:

张海薇.发挥艺术院校优势继承和保护云南民族民间艺术.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S1).

杨佳君.简论高校教育中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传承.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4).

作者:李慧

歌舞艺术高校教育论文 篇2:

赣鄱艺术与高校思政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通過对赣鄱艺术与高校思政的基本内涵和融合理念进行研究,探索赣鄱艺术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根据江西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寻求江西艺术+思政的应用方式,从艺术思政课程建设、艺术思政体系建设、艺术思政品牌建设三方面提供相应策略。

关键词:赣鄱艺术 红色文化 高校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赣鄱艺术思政致力把江西艺术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融合,通过艺术美育的手段来促进思政德育的发展,是在新时代下丰富高校思政课堂教育的有效方式。以赣鄱特有的红色文化为底蕴,采用造型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及综合艺术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和全方位开展高校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宣传工作。江西拥有丰富多样的艺术资源,不同资源相互融合能充分提高青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与教学内容。整合江西红色艺术资源与高教资源,最终实现全程、全方位立德树人的目标,提升高校师生的政治素养及艺术修养,传承赣鄱红色基因。

一、赣鄱艺术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

(一)赣鄱艺术思政的融合理念

赣鄱艺术思政理念,是把江西的音乐、美术、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和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和方式相互融合,把赣鄱艺术资源转变为高校思政的教育资源。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高校的教育技术环境与师资条件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江西众多高校拥有艺术院系和艺术类教研室,为艺术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造了条件。艺术思政的理念重点在于赣鄱红色文化、艺术教育、思政教育三者的有机融合。具体的应用策略就是把思政内容通过具有赣鄱特色的音乐、美术、文学、戏剧、影视等多种艺术方式展现给高校师生,把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使美育与德育相互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江西拥有众多优秀的红色文艺精品,高校思政工作要立足地方实际,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树立赣鄱艺术思政理念,全面提升高校的思政工作质量。思政教育的发展既得益于江西地方经济的进步,也能促进赣鄱艺术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赣鄱艺术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江西高校虽未明确提出艺术思政的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已对艺术与思政的融合做了一系列探索。典型的代表有井冈山大学创编的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展现了井冈山革命老区的斗争历史,该校师生还运用摄影及漫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参与政治理论的学习。2018年江西各高校纷纷开展诵读红色家书活动,除采用朗诵的艺术形式进行思政教育外,还根据红色家书进行谱曲演唱,通过音乐的形式传播赣鄱红色文化。南昌师范学院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设立“五青”思政工程建设,其中“清影艺堂”就是把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创新举措,这些都属于赣鄱艺术与思政融合的先行探索。

思政工作是面向人的教育,要充分考虑新一代青年学生的性格特质、个性心理、成长背景、时代环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无法完全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需从艺术思政理念的宣传、艺术思政师资的培养、艺术思政课堂教育方法的改善相结合,才能有效实现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完成立德树人、传承红色基因的根本使命。

赣鄱特色的经典艺术作品,本身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文化和传统精神,是实施思政教育最好的教学资源。思政工作的关键就是春风化雨了无痕,就是让学生在艺术思政的学习体验中获得共鸣。艺术与情感的关系密切,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意志和信念,相较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美术展览、歌舞活动、戏剧比赛、电影观赏、朗诵演讲等都是非常直观的学习方式,更容易打动新时代下青年学子的内心。

(三)思政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

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具有多方面优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人的道德完善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能丰富和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发展师生对马列主义的感知。通过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学生的创造力能得到充分发挥。艺术思政的融合能提高师生思想政治素养和艺术修养。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能加深学子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在艺术形式潜移默化的作用下,让青年学生增强对红色传统的认同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拥有共同的立德树人目标。艺术教育主要作用于人格的完善,历来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艺术对于人格的净化作用,强调以艺术教育来培养人们美好的情感和心灵。思政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树人,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相互融合,能有效利用赣鄱地区的红色资源,传承好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

二、赣鄱艺术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应用策略

落实赣鄱艺术思政理念,除举办各类艺术活动外,最终要体现在日常思政教育和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建立艺术思政课的师资团队,其次要探索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与思想政治课堂内容相结合的方式。高校艺术院系的教师可尝试承担思政教学课程,实现艺术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艺术思政课程的考核可适当加入艺术创作,提高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学习兴趣。要通过网络及新媒体手段进行大力宣传推广,把艺术思政的课堂从高校辐射至社会的每个角落,增强江西红色文化的影响力。艺术的多样形式不仅能增加学生的互动,调动青年学子了解红色文化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师生重温革命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发挥赣鄱红色资源的特有优势。

(一)高校艺术思政课程建设

艺术思政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协同性发展,可考虑把艺术主题创作纳入思政课堂教育内容。不同艺术专业的教师可以结合自身专业背景来设计课程内容,比如讲解中国农村改革问题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创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把中国农村改革形势的判断、指导思想和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重大举措等思政学习内容,通过自主艺术创作设计和绘制图片的方式,增强青年学子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感和学习积极性。戏剧影视系的老师在讲解多极化背景下的世界政治时,可以指导学生编排微小品和动漫微电影,用更形象直接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中国的现实处境。

(二)艺术+高校思政体系建设

艺术+思政是江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尝试,是赣鄱美育与德育有机融合的探索,是江西高校艺术资源与思政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高校思政教育应秉承开放的理念,充分发挥艺术专业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

构建江西高校的艺术思政体系,需要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制订相应的制度,明确艺术思政的师资队伍,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学生在各自工作范围内践行艺术思政的理念。輔导员作为一线思想政治工作的德育力量,要利用好高校现有的红色艺术资源,把更多与党的精神及政策通过QQ、微信、微博等网络渠道,向青年大学生进行宣传推广。在大学生主题班会设计中,应有意识地把具有赣鄱特色的红色音乐、动漫、电影、赣剧、采茶戏等融入班会内容。

思政教师的范围不应局限于学校的专职教师,可以聘任艺术专业名师,以公共选修课的方式向更多学子讲解中国热点问题。与名师的观点交汇,能开阔高校师生的眼界,能引领学生多角度思考中国问题。

(三)高校艺术思政品牌的建设

通过艺术思政品牌建设,发挥品牌价值和集聚效应。江西高校的艺术思政品牌,需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赣鄱文化和艺术特色为核心,通过品牌建设凝聚人心。发挥艺术的审美娱乐和教育作用,增强学生对党的各项理论政策的吸引力,让思政教育逐渐渗透进青年人的生活方式,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辐射广度。

塑造赣鄱艺术思政品牌,要突破传统思政课与思政教育模式,让江西青年学子成为思政工作的主体,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在教育内容方面,以思政课程和红色艺术资源相结合,建立音乐、美术、摄影、戏剧、朗诵、体育等新型教学案例库,制订相应的艺术思政教学方案,以此充分体现赣鄱高校艺术思政的特色。

通过音乐会、摄影展、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实施艺术思政教学计划,各高校可结合自身艺术资源制定相应的思政建设方案。比如拓展艺术思政实践教育基地,增强师生间互动,运用微博、微信、直播网站等新媒体技术,构建艺术思政网络平台,推动艺术思政的品牌化建设。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豫章师范学院的交响乐团,江西科技学院的舞蹈团等高校的艺术院团,都应从节目的编排和取材方面加入红色文化元素,通过艺术展演和经典讲堂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推动艺术思政的品牌建设,从而更好地传承江西红色基因、发扬赣鄱红色精神。

参考文献:

[1]崔华前.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必须确立整体视野[J].新疆社科论坛,2017(10).

[2]刘晓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水平的现实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

[3]李辉,陈三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之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

作者:李柳漪

歌舞艺术高校教育论文 篇3:

艺术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系构建

摘要:在艺术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是披着职业教育的外衣简单复制普通艺术类高等教育,还是转变思路,真正发掘社会缺乏的艺术职业种类,并针对其建立起可行、有效、真正有价值的艺术职业教育特色体系。构建艺术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系需要以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灵活的教务管理为框架,建立具有职业化特色的教学体系和双师型人才的教师队伍开展具有职业模拟性的实践实训并为之提供强大的后勤管理服务。

关键词:艺术职业教育 特色 体系 构建

在职业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艺术类高校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可在人们印象中艺术类大学是高精尖艺术表演人才、学术精英的培养基地,而职业教育只是培训技术工人、工匠的地方,这两者怎么能得到统一呢?这样的思维定势造成现在很多艺术职业教育只是打着职业教育的旗号,用着职业教育的招生名额,享受着国家配给的经费补贴而实际上却只是复制着普通艺术类高等教育。这样的办学是尴尬的,办学部门在学院中没地位、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低下,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但另一方面社会上一些和艺术相关的职业却很缺人,有的是没人会干,有的是没人愿意干。那我们从事艺术职业教育的工作人员就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是不是该放下几十年从事艺术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专业种类,转变思路,真正发掘社会缺乏的艺术职业种类,并针对其建立起可行、有效、真正有价值的艺术职业教育特色体系。

1 转变思路、放下身段是建立艺术职业教育特色体系的思想保障

笔者所在的部门就是综合类艺术学院中的职业教育学院,由于很多人还不了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学院经常被学院各种活动边缘化,学院中很多老师对职业教育颇有微词,见面时总打听,你们到底开设什么专业?招生对象是什么?自己招生考试么?有什么课程?甚至有人讨论职业教育学院存在的必要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难免会打击艺术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奋斗信心。学院整齐划一的统一管理,也给职业教育学院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学院的很多教师也都受过普通高等艺术大学教育,普通高等艺术教育传统思路在教师脑海中根深蒂固,大家较为熟悉传统艺术教学方法、传统艺术专业课程、传统艺术职业,造成艺术职业教育工作者自己都放不开手脚、自己都不自信、不确信如何开展工作,觉得自己身在职业教育学院低人一等。实际上,职业教育学院用不着和普通大学比学术,我们要比的是,谁的毕业生更有生存能力、谁的专业、课程建设更接地气。毕业生的就业率才应该是衡量艺术职业教育办学是否成功的指标,有职业技能在手的毕业生在艺术职业环境中有核心竞争力,在非艺术职业环境中也能生存下去才是艺术职业教育追求的目的。这样就需要艺术职业教育工作者转变思路,抛弃固有的传统思想,放开手脚,放下架子,从实际需求和实际条件出发,摸索工作方法和经验,团结一致真正建立起有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体系。

2 发掘社会缺乏的艺术职业种类是建立艺术职业教育特色体系的行动基础

建立艺术职业教育特色体系要求我们不能再停留在传统的艺术专业和课程上,要设立社会需求的新专业和特色课程。这就需要从事艺术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到社会中调查研究,不能再依靠传统思路闭门造车了。例如看看社会艺术业余培训需要什么人才、师资;看看学生有什么技能需求;想想哪些技能是与艺术职业相关联的;思考哪些技能即便在学生毕业后没工作也可以用来谋生或是不在艺术职业环境中也可以用以求职。这些技能如果能以专业或是特色课程的形式进入艺术职业教育体系,那将会成为艺术职业类专业毕业生拥有的最有竞争力的职业技能,也将成为艺术职业教育最具特色的特点。就拿音乐类来说,现在社会艺术培训学校越来越多,代课教师不缺,但缺好的陪练老师;我们的音乐类学生很多都有学钢琴调律、打谱技术、即兴伴奏的需求;化妆造型、服装造型是与音乐表演、音乐教育息息相关的技能之一;学生会吹葫芦丝、弹吉它是演奏或演唱专业技能单一的有效补充;驾驶、办公软件运用、职业礼仪是基本的求职技能。这些技能作为特色课程编入教学计划,学生哪怕只擅长其中一项,都可以解决生存的需要。如果学生每项都学到百分之六十,那么将会有很多地方有你的职位。

3 构建艺术职业教育特色体系的内容

3.1 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

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是管理学生的纪律、保障学生的安全,更重要的是疏通学生的思想。所谓人性化就是从人的需求出发,关注学生所想、所需,了解学生想学生么、不想学又是为了什么,积极做出引导。以专业教师+班主任+学生辅导员的管理模式层层疏导学生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加强学习职业性技能的热情,从而带动整个职业教育学院的学风。

3.2 灵活的教务管理

由于艺术职业教学中有很多实践实训的内容,需要经常外出,给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根據社会的需求不断变化修订,选修课的设置也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更换,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务管理系统不能禁锢教学调整的需求,必须采用灵活的管理风格。

3.3 建立具有职业化特色的教学体系

职业化特色的教学体系由三部分组成:职业化特色的教学计划、大纲为主体,具有职业竞争力的特色课程、实践课程为支干,具有职业操作性的教材为辅助。

3.4 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例如在该院在16名音乐类外聘教师中,有5人是社会演出团体成员,占音乐类外聘教师人数百分比31.3%。在15名美术设计类外聘教师中,有6人有自己的工作室或是自创公司,占美术设计类外聘教师人数百分比40%。该院聘用的这些双师型人才中,有自己创办艺术培训学校的校长、有自己开设广告公司的老板、有开设化妆造型工作室的化妆师,也有省市歌舞团的演员。这些职业复合型人才担任该院的教师,在课程的讲授和实践教学中为学生带来了大量具有职业化特色的知识和技能。

3.5 开展具有职业模拟性的实践实训

实践实训不能脱离社会职业需求,实践实训活动、课程内容要模拟社会职业运作,实训室的建设要模拟社会职业场所。

3.6 提供强大的后勤管理服务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只要有需求就随时建立实训室采购教学用具;只要有需求就随时开展实践实训活动;只要有需求就随时聘用社会中双师型复合人才;只要有需求随时安排在校学生勤工俭学参与学院工作亦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这些突发性事务,需要一个强大的后勤管理服务平台来协调并保障工作的开展与完成。

综上所述,构建艺术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系需要转变思路、放下身段作为思想保障;发掘社会缺乏的艺术职业种类作为行动基础,以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灵活的教务管理为框架,建立具有职业化特色的教学体系和双师型人才的教师队伍开展具有职业模拟性的实践实训并为之提供强大的后勤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彭艾凡.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改革初探[J].江西教育,2010(33).

[2]易介南.试论艺术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03).

[3]吴兴毛.科学发展观:艺术职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9).

作者:黄玲

上一篇:中队长竞选演讲稿3篇下一篇:竞聘发言稿(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