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有风景

2022-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一路有风景

一路风景一路歌

“这里的变化太大了,既方便快捷,又执法严谨。”这是石家庄市居民以及前来办事的外国人对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的评价。近两年来,该处将文明窗口建设达标活动作为推进基层基础建设,树立良好窗口形象的重要举措,大力加强接待窗口硬件、软件建设,不断规范管理,优化服务,努力提升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做到了文明窗口建设活动与整体出入境业务工作相互衔接、整体推进,形成了出入境管理工作与文明窗口建设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工作态势。石家庄市出入境管理处2006年成功申办了石家庄市居民赴港澳个人游,2007年10月通过公安部全国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的“全国文明窗口”检查验收,2008年1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文明窗口”称号,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公安出入境管理工作的发展。

以人为本 优质服务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安出入境管理工作,将出入境窗口建设作为优化本地投资环境、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的一件大事,给予了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市公安局党委始终把出入境管理部门文明窗口建设达标工作作为开展“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抓手,并作为“一把手”工程予以强力推进,一次性投入170万用于新办证大厅的建设,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了充分的保证。现在的出入境管理处位于石家庄市元南路上,为方便群众寻找,该处在接待大厅的路口设置了十分醒目的中英文对照的双面交通指示牌。大厅内部设计严格按照公安部颁布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文明窗口建设标准》执行,接待大厅面积为420平方米,宽敞明亮,日接待受理量可达到500余人,是过去的3倍,各项功能划分为引导咨询、填表、休息等候、受理办公等5个区,提高了办证效率。同时,在大厅安装了监控设备,为客观、公正处理问题提供了依据。在接待大厅门前设有可供轮椅上下的无障碍通道,为残疾人士申请提供方便;大厅受理前台实行人性化的低台敞开式服务,在每个窗口为申请人设置了满意度评价器,每名申请人都可以对受理民警的工作做出评价;每个窗口安装了现场人像采集摄像头,确保了面见申请人制度落实;还有证照照片采集系统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同时在完全尊重申请人意愿的基础上,提供了复印、邮政快递、出国公证等相关服务项目,扩展了服务面;对办证流程、监督台、引导牌等系列标识进行科学安排,引导申请人有序办理相关手续;充分利用大型电子滚动屏,实时公开各种业务申请办理的手续和注意事项,及时向群众公布信息,确保警务政务公开透明;在申请区准备了必要的桌椅笔墨,老花镜、申请表填写样本等;在等候区为申请人提供座椅、饮用水和大屏幕电视、报刊、手机加油站等,为申请人排队等待提供舒适的环境。

出入境管理处始终本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出最大优势的原则,站在申请人的角度谋划服务,不断完善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出国(境)受理窗口坚持当日办结制度,决不让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跑第二趟。为更好服务和管理来石的境外人员,针对部分境外人员因为不了解签证基本知识和疏忽大意而导致签证过期和不按规定申报住宿登记的情况,设计制作了签证到期提示卡和温馨提示小卡片,随外国人签证一起发放。便民卡的发放,向境外人员普及了外管知识,有效预防了外国人签证超期和不按规定申报临时住宿登记情况的发生,得到来石境外人员的一致好对有评。

制度管理 规范高效

对群众来说,规范的管理和民警的素质是公安机关窗口单位真正的名片。出入境管理处坚持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对内制定实施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工作监督制约机制。2006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资格认证,并对照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文明窗口建设标准,对过去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工作规范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完善,先后制定了《出入境管理处岗位职责分工》、《业务受理工作环节流程》、《出入境警务标准作业程序》、《出入境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证件颁发制度》、《特约监督员实施规则》等20余项制度规范,并将各类制度进行了汇总和分类,根据来源和功能划分为“上级规定要求、制度规章、公开承诺、职责程序、队伍建设”五个部分共41项规章制度,形成系统的材料汇编,供每一名民警和协勤人员知悉,并遵照执行。对照制度先后完善了相应的台帐和工作记录达50余项,力争使每一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从领导、民警到协勤逐人实行定岗定责,严格受理、审批、签发等程序。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出入境管理处在建章立制上逐步形成了一个规范、严密、高效的体系。此外还加大了对各县(市)出入境部门的管理工作,对易出问题的县(市)办证人员进行管控,形成了环节清楚、相互制约、人员到位、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新格局。加大对县(市)窗口建设的督导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县(市)出入境管理工作,指导督促各县(市)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达到达标文明窗口标准。同时还从提高民警业务素质、强化服务意识等方面入手,注重对民警的养成教育,定期对民警进行遵纪守法、廉政、为民服务教育,使民警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增强了民警的服务意识、使命感和责任感,并通过组织学政治、学业务、学外语,开展礼仪培训、拓展训练等活动,使出入境管理工作整体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涉外管理严谨文明

出入境管理处在接待前台增设了外管业务窗口,负责受理外国人签证、居留许可和台胞签注等业务,实行了公开和规范管理,严把见面、询问、比对、核查等关口,同时以建立派出所管理为基础,有关部门分工配合、协调联动的外国人管理工作机制。首先打牢派出所外国人管理基础,切实落实境外人员实有人口管理,明确基层归口掌握境外人员住宿登记、涉外案(事)件查处、辖区境外人员管控等工作的主体地位。其次落实好外管分工配合机制,形成由出入境管理部门牵头,指挥中心、刑侦、治安、户政、交管等部门参与的外管工作分工配合机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警种的职责、细化分工,达到条块清楚、责权清晰、管控有力的目标。三是搭建外国人管理网络信息化平台,依托金盾工程,会同治安、户政、信通部门,将外管工作包括散居社会上外国人住宿登记及涉外案件信息纳入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外国人管理业务与其他公安业务资源的应用与共享,并将外国人在旅店业住宿登记纳入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外籍人员信息网络化管理,力争实现外管工作量大的基层派出所与市局出入境外籍人员数据库的联网,实现对外国人来去动态的网络信息管控。去年对全市54家涉外单位下发了《关于各涉外单位加强境外人员管理工作的通知》,并签订了涉外管理责任状,要求各单位明确管理职责、加大管理力度、制定管理规范、狠抓管理落实,遏制涉外案(事)件的高发势头,涉外治安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并对全市231名基层外管民警进行了培训,为实现外国人管理“底数清、管得住、服务好”的工作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去年共有5名境外人员由于被检出HIV阳性和梅毒被缩短停留期限并被监护出境。

出入有境服务无限

工作中,出入境管理处为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实行警务政务公开透明。在便民服务上,始终本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出最大优势的原则,站在申请人的角度谋划服务,不断完善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出国(境)受理窗口坚持当日办结制度。并承诺,每天办结最后一份符合条件的申请,送走最后一名申请人才下班,工作中民警经常超时工作、加班加点,不让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跑第二趟。同时还设立了领导值班台,坚持处领导值班制度,及时处理投诉、举报等事务,并设专职民警接待申请人的来访,还向社会公开了出国(境)、外管、业务咨询3部工作时间联系电话,同时还公开了一部24小时非工作时间联系电话、一部语音咨询电话,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的电话咨询和联系。此外,依托市公安局门户网站和市政府的政务信息网,设置了出入境子网站,将办证须知申请表格上网供群众下载,宣传、诠释新的出入境政策法规,定期及时回复网上咨询。同时,为了确保“按需申领”,“港澳个人游”扎实有序的开展,我们扎实做好日常的“特殊人群备案”的增、改、删和法定不准出境人员的报备工作。尤其是在开展清理党员干部、国家公务员办理因私出入境证件专项工作中,出入境管理处对信息库内的5万余人登记备案人员信息逐人进行了比对,进一步澄清了登记备案人员和办理证照人员的底数,严密了国家工作人员报备工作,强化了与各单位之间的联络沟通机制,全面彻底梳理国家工作人员登记备案的信息情况,完善报备人员数据库的动态管理。另一方面出入境加强了与户政部门的联系沟通,协调推进居民人口信息的更新速度,实现与出国境系统的联网整合工作,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鲜活性。扎实打牢按需申领和开办港澳个人游的基础。

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使出入境管理处的每一位民警时刻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战斗在“窗口”第一线,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在受理环节严格执行面见询问申请人、调查比对核实制度,前台民警不放过任何的疑点,针对疑点和问题,坚决做到“一听、二看、三问、四查”,严格审查把关,查堵、防范现行的假冒、骗取证照案件,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将案件发现处理在始发阶段,把违法违规办证案件消除在萌芽状态。去年7月,张某某持石市户口本、身份证到出入境接待大厅申请因私护照。前台民警按照程序对其进行了仔细的核查询问,在将其身份与系统仔细比对时,结果发现该人系网上逃犯。出入境管理处立即采取措施将其控制,同时与北京警方取得联系。经调查得知,2003年8月25日,该人与同伙在北京大方恒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以给事主办理韩国劳务输出为名诈骗费用14万余元,被北京丰台区警方上网追逃,这名犯罪嫌疑人已被移交到有关部门处理。

在过去的2007年,该处共受理出国申请28649人次,赴港澳申请21661人次;办理外国人签证622人次,居留许可635人次,台湾居民签注103人;查处涉外案(事)件46起,涉案54人;发、回函2235人次,工作量居全省首位,成为全省公安出入境管理工作的排头兵,为石家庄市经济腾飞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者:宋 晶

第2篇:一路风景一路歌

摘要:学校以教研组为核心,营造合作、共享的教研文化,给每位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同时,丰富教研内涵,加大对教研组活动内容的创新力度,在自主、开放、多元等方面进行探索,呈现校本教研的特色,构建活力四射的学习型团队。

关键词:教研组;文化建设;合作;共享;创新

教研组是学校的最基层的单位。学校校本研修、校本科研,教师的学习与发展及学校的各项工作能否切实得到有效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教研组才能得以实施。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近10年,笔者认为,教研组的建设绝不是一个仅靠外部管理、制度规范、检查评比就能得到较好开展的工作,需要学校内部形成一种具有传承性的文化,才能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才能将其转变成自发、习惯性的运作力量,真正地促进每位教师的发展。回眸学校这几年在教研组建设方面的工作,虽较为零散,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即实现教研文化浸润,营造合作教研氛围,丰富教研内涵,呈现校本教研特色,把教学管理落实得尽量细一点、活一点。

一、教研文化浸润,营造合作教研氛围

教研组的发展,一靠制度规范,二靠文化孕育。制度主要是指成文的规定,文化主要是指不成文的、习以为常的准则以及这些准则背后的理念、价值取向。西苑小学鼓励创新、共享知识经验的教研文化是经过十几年的积淀逐渐形成的。这种合作共享会给每位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近几年,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工作目标是打造团结合作、富有朝气的教研组,从而促进教师的均衡发展。

实现教研组建设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扎实开展组内的校本教研活动。从纵向合作来说,每学期初,学校会利用开学前的2~3天安排相邻年级组间开展“星火传递”学科接力活动,组织上一年度刚教过本册教材的教师将其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传递给本学年的任课教师,以实现资源、经验共享。这一研修形式不同于以往的备课、上课、评课,其教师培训的主题性更为明确,要求教师具有更强的反思意识,解决具体而实际的问题。

从横向来说,合作意识更多地体现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如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磨课、课题研究、教学反思、理论学习等,由教导处统一安排,教研组长牵头,教研组内具体实施。每学期学校会要安排不同的教研活动展示,如“我最得意的一节课”、“合作性教研活动”。2014年,从10月初到12月初,学校历时两个月进行了“一课两上”教研活动,即教研组根据学校制定的教研活动主题,自选授课内容,在周一时集体备课,结束时由抽签决定周二的主讲教师,利用周二上午第二、第三节课进行集中教研展示,再在集体教研、修订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抽签选出周三的主讲教师,而组内的其他教师再抽签选出教研活动的主持人、主评课人,使得无论谁承担上课的任务,他所代表的是本组的水平。这样的安排,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教师研修活动的收获与成效主要反映在两点,即认识上的进步和行为上的改进。其中,更主要的是关注后续教学行为的改善,这是安排“一课两上”的出发点。二是教研组活动的展示需要考虑设计教师的参与点,必须让参与者真正融入进来,所以需要一定的任务做介质,使得每位教师在活动中都不是观望者,而被卷入其中,让课例的研究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在多次的合作教研中会充分认识到:精诚合作,群策群力,发挥团队精神,才能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发展。

二、丰富教研内涵,呈现教研新特色

一直以来,人们对教研活动的理解是就课论课,不外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其实,教研活动不仅仅是如此,其应该有更为深广的内涵。近几年来,学校加大对教研组活动的内容创新,在自主、开放、多元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1.围绕常态工作,开展常规教研活动。(1)常规教研。每学期教研组会采用“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的形式,让大家共同听课、评课……上学期,学校教师每人在校内上一节课堂教学展示课,即3个“一”,每位教师上一堂教研展示课,摘录新课标有关理论并点评一个案例,撰写一个教学反思片段。这会让教师的反思不再是个人的一节课,而是具有共性的实践与认识,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同伴互助收益,让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获得最快的提高。同时,为了发挥学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年会开展青蓝工程互助共赢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2)小问题研究。学校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让所有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工作。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校更多地会进行小问题研究。以语文教研组为例,2010年根据教师的建议,学校进行过“怎样上好语文第一课时”的研讨,2009年和2011年也先后两次进行“低中高各段习作教学的策略”。近两年,学校把目光投入到“文学单元”教学的研究中,在小学语文3~6年级的教材中分别安排冰心单元、李白单元、老舍单元。学习文学单元既要读作品,又要读作家,只有了解作者,要想读懂他的作品就不难了,即常说的读文先读人。开始时,有些年轻教师会像其他单元那样就课讲课,使得整个人物形象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支离破碎的。因此,3~6年级语文教研组对所教年级的这一单元教学活动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努力实践读作家与读作品是一个整体,教师与学生是一个整体,课内与课外是一个整体。如在“老舍单元”的教学设计上,我们设计出“五步曲”。第一步:推荐阅读。在假期里让学生阅读老舍先生的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开学初让各班进行读书交流,从故事内容来品评,一是对学生阅读给予鼓励,二是指明学生本学期的阅读方向,让没有读完或对其他作品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进一步阅读。第二步:老舍其人。在讲文学单元时,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老舍,结合已阅读的作品感悟老舍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这是第一课时的内容。第三步:阅读文本。阅读本单元的所有课文,依次阅读交流较为典型的课例,如《养花》、《母鸡》、《骆驼祥子》,品味语言的同时品味作者老舍,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后能够读懂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的人,其作品语言朴实,感情真挚,不愧为“人民艺术家”。第四步:寻根觅源。他之所以如此坚强执着,勤劳朴实,热爱生活,主要来源哪里。让学生阅读《母亲》,发现老舍眼里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了解母亲给老舍先生的是深入骨髓的生命教育。第五步:品评老舍。阅读《我眼中的老舍》和相关链接,让学生再次整理形成一期手抄报。一系列的阅读,一次次的思想撞击,相信学生头脑中的老舍先生是立体的,是鲜明的,是影响深远的。

问题研究共同体把全体教师引到科研的轨道上,促进教师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促进整个教研组的建设。

2.抓关键事件,相互影响,共同提高。每一名教师,都有成为卓越教师的可能。之所以绝大多数人最终沦为平常,是因为在成长的重要节点上,往往缺乏进一步前行的动力与方法。只要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内在成长动力,同时掌握必要的行动方法,每一个生命都能创造出职业的传奇。因此,学校注重抓住教学中的一些关键事件,在团队互动中使每位卷入其中的教师走出“被成长”的困境,相互影响,相互唤醒,在专业命运的相互关怀中共享专业成长的幸福。

2013年开学伊始,学校计划组织全校青年教师素质赛,并于2012年年底进行工作部署,当时全校共有31位教师自愿报名,根据学科特点,并听取相关学科教研员的建议,学校确定了比赛项目。这些教师在假期就开始根据学科要求分头准备说课稿,进行实验操作和朗读训练,开始下水文的练笔及素材的搜集、整理……同时,假期中,每位教导处中层领导会按照学校的要求及时跟进、指导。在2月底开学后的第二周,学校组织了全校青年教师素质赛,比照往年素质赛的项目——现场作文、说课、教师素养答题、板书设计、特长展示进行比赛,此外,扩大了教师的参与面。台上选手进行说课时,台下的观摩教师要分别点评,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其说这是比赛,不如说它是一次深度培训体验,是一次教研活动的现场操练,更是教师教研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学校的初衷是把素质赛当作学科教师的培训项目,从而提升素质赛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努力做到不白折腾,折腾得有意义。

3.依托典型路径,促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要做读书人,在区教研室“教师读书工程”的倡导下,学校语文组开展书香浓郁的“博润读书沙龙”,通过“荐书—导读—读书报告会”等活动,使教师得到天长日久的滋养与提升。在渐行渐盛的读书氛围里,学校逐渐选定教师的四大阅读范围:一读教育专著,写好笔记,进行研究性阅读,铺垫理论底子;二读文学名著,浸润心灵,丰厚文化底蕴;三读名师实录,全程记录,进行自省式阅读,促进专业成长;四读期刊杂文,进行主题式阅读。现在学校语文教师进行读书学习已成为一种习惯,他们随时把学习所得以随想、札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在本教研组进行交流,择优在学校组织的读书沙龙活动中再交流、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丰厚自己的文化品位与精神底蕴。

学校有计划、分层次的学习培训活动,打造校内专家团队,促进教师队伍均衡发展,带动教研组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近几年教师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论文、教案50余篇,自发撰写并出版西苑小学自主学习实验成果汇编《春意盎然的西苑》以及课改成果集《春风化雨满苑新》。学校现有国家级骨干班主任1人,市级拔尖人才、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14人。6位教师参加过国家级以上的评优课素质赛,14位教师参加过省级以上的评优课素质赛,20位教师参加过石家庄市青年教师素质赛、评优课,4名教师成功开办市、区级个人教学研讨会。80%以上的教师在全国、省市区教学评优和课题研究中获奖。

几番磨砺方成器,数载耕耘始见功。通过多年的实践,学校教研组建设不断完善,已悄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家园,教研氛围愈显浓厚,让教师更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建设好教研组,教学质量才能有保障,教学研究才能深入,教学成果才能丰富,课程改革才能不断得到推进。

作者:陈会敏

第3篇:这里有一道美丽的教育风景

·“江苏教育在转型”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江苏省提出了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经济转型需要教育的转型,教育要乘势而为,顺势而进,在改革中谋突破,在转型中求提升。《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指出,教育改革发展必须根据中央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适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着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

江苏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沈健厅长在全省普通高中校长暑期学习会上的讲话指出,我省基础教育已进入了均衡发展、内涵提升、质量提高的新阶段。胡金波厅长也在全省教研室主任高级研修班上指出,要强化“以转型为重”的理念,紧密结合江苏基础教育实际,认清转型的紧迫性,提高转型的自觉性,把握转型的方向性,增强转型的有效性。

其实,转型已经在悄悄发生,教育现代化由重点关注办学条件向关注内涵建设转变;教育均衡发展由关注城乡差异向关注学生差异转变,推进教育公平由关注“人人有学上”向“人人上好学”转变……以洪泽教育为例,近年来他们观念转变,真抓实干,提出“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成绩显著。

本刊近期将推出“江苏教育在转型”系列报道,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思路,和读者共同见证江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洪泽县,因美丽的洪泽湖而得名,一如那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水上长城洪泽湖古堰,这个素有“日出斗金”“鱼米之乡”美誉的古城,随处显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辉耀着浓郁的民俗风情。2003年,本刊曾以《同在一片蓝天下》为题报道了洪泽县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的经验。2012年9月,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探访洪泽教育工作者们为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所走过的不平凡之路。

教育局马斌局长说,洪泽县2010年5月成为江苏省首批、淮安市唯一的省義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县,2011年12月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评估,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达到了85%;现在洪泽正在创建国家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这位以关怀农村学校,心系农村学生而为人们所称道的局长叮嘱道:“希望你们多去农村学校看看。”

记者两次走进洪泽的村镇,果然看出不一样的风景,看到了洪泽教育人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1 换个思路找出路

这是一个关于教育决策者的故事。

马斌局长说起以前农村初中的状况,很有些无奈。由于城乡的差距,前些年,农村初中的优质师资加速流向县城,与此对应的,是生源不断向县城集中。2009年,全县12所农村初中,在校生共4612人,平均每个学校不足400人,而仁和中学秋季初一招生,只来了12个学生,但在10年前,这些学校在校生都在1000人左右。全县农村初中教师共573人,按照正常的师生比例,绰绰有余。可是,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师却严重不足。这些年,全县一直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完善制度,鼓励县城教师下乡任教,但收效并不明显,城乡教育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加剧扩大之势。

怎么办?决策者们说:“能不能换个思路,把孩子们接进城,也有利于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0年,洪泽的教育工作者在默默地做着一件大事:撤并了6所农村初中,把1200多名初中学生都请进了城里的新区中学读书。他们准备用3年时间将农村初中生全部接进县城学校。

马局长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按照原先的发展路子,按照教育优质均衡要求,需要对12所农村初中进行教育现代化达标建设以及校舍安全改造,至少要投资 1亿元。而把初中学生送进城,按照目前4600人(以后稳定在4200人)左右的生源量,只需要投入6000万元对城区两所中学进行改扩建,就可以达标使用。对学生进城后空出来的学校土地资源再进行综合利用,又能收回1亿元的教育发展资金。这样既让学生享受了优质教育,也避免了重复投资建设。”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视察洪泽教育时褒奖道:“洪泽把农村初中学生集中到县城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是我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教育区域差距的典型。”

接到城里学生的吃住行怎么解决呢?新区中学校长袁干军说:“每到周末,县公交公司的车辆准时送学生们回家,星期天下午再把他们接到学校。政府每一年都要投入120多万元,第一是用于这些学生来回免费乘车的费用,第二是用于困难的学生。孤儿伙食费一分钱不收,都是由政府补贴,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政府补助70%,这类学生受到补助面也达到了60%-70%。”一个学期下来,新区中学的农村学生各科成绩都有很大提高,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满意度给出了90分的高分。有许多孩子在农村时都无心念书,想出去打工。进城后,他们看到了差距,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学习热情。

近年来,洪泽县通过让农村孩子进城读初中、组建教育集团等方式,加强城乡联动,有效推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些教育惠民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称赞。

2 乡村里的“明星学校”

“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高良涧镇中心小学教学楼里挂着一幅书法作品,笔力老道,很见功底,这是今年刚毕业的学生刘灿留给母校的纪念,而更多学生的书法作品,展示在书法长廊和学校的校史室里。

早在2000年,高良涧镇中心小学就把写字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形成了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提出“两定一考核”工作方法。“两定”是指定辅导时间,定辅导老师;“一考核”是指期末对学生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和水准进行考核。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形成了“激趣导入——读帖感悟——指导示范——描仿临练——品评矫正”的写字教学模式。每学期都有200名左右的学生获得江苏省书法等级证书,作品或在江苏省中小学生书法展示赛中获奖,或在刊物上发表,一些作品被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刊印在所出版的小学生习字册上。

2011年,洪泽县积极探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方式,开始进行农村中小学“明星学校”的创建工作。此项工作被省教育评估院领导誉为“洪泽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过程中的又一创新实践”。高良涧镇中心小学作为一所发端于光绪29年(1903年)的百年老校,以此为契机,对照创建标准,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成为了洪泽县首批明星学校。

对学校来说,通过明星学校的创建,硬件设施达到了教育现代化的标准,科学实验室、电脑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房等一应俱全。张辉校长自豪地说:“我们投入43万元装备了学校图书馆,管理员是图书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的专业人才,每个班级都有图书角,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老师来说,创建工作也是一种历练。张渝老师把平时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以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感悟,提炼成一篇具有较高价值的交流论文,在淮安大市英语教师培训班上交流发言。她感慨地说:“没有明星学校的创建,我也许就不会取得这样的成绩。”

对于学生来说,创建工作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学校开设了个人潜能秀、潜能大舞台、潜能展示台等阵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技能、强健体魄。五(1)班的班主任严定远看了学生的表演后认为,“潜能大舞台”是学生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平台,他们参与活动的过程,就是合作、创新与自我欣赏的过程,不让他们展示一下,谁知道有位从不引人注意的王大明同学会表演口技呢?一位家长说道,“潜能展示台”起到了无声的教育作用,他家孩子原先写字潦草,自从老师要求他在展示台上贴出他的书写纸后,他就不再马虎了,而是认真对待,认真书写,现在他即将参加书法考级了。

在潜能文化的浸润下,学校改变了对学生传统的评价模式,变一元为多元,学业成绩仅仅作为评价指标之一,除此之外,每个学生每学期还有思想品德、普通话测试、经典诵读、课外阅读、规范书写、体艺特长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和要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所乡村小学做出这样的成绩,怎能不成为学校中的“明星”?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必定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

3 养成好习惯

洪泽共和中学是苏北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这里没有一流的办学条件,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更没有高质量的生源,然而它却创造出了一流的教育教学工作业绩,获得“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等诸多荣誉,多次荣获市县初中教学质量奖,中考成绩连续二十多年居全县同类学校之首。

共和中学有何秘密武器?无他,只是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校制定了《共和中学一日学习常规》,在初一新生刚入学时,就印发到每个学生,由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习。《常规》对晨读、早读、课堂、午休、晚自习等学习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严格遵照执行,学生会组织督查,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学校还实行两分钟预备铃制度,要求学生听到铃声后,立即停止户外活动,把学习用品轻放在课桌上指定的位置;端坐静默,目注前方,静待老师进课堂上课。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检查,任课老师严格要求,使学生一上课就能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诸如此类的要求还有: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要自觉地进行预习,上课要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等等,规矩很细很平常,但要持之以恒却不容易,共和中学做到了,而且这些习惯已经积淀为学校的一种良好的学风。

今年洪泽共和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的老师和家长特别欣慰,他们的毕业生在全县小学毕业学业水平调查测试中从未能进入全县百名之内,但今年破纪录了,原来共和镇中心小学借了共和中学的校舍,所以破纪录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近朱者赤。

4 导师制:大手牵小手

教师节那天,洪泽外国语中学盛晓梅老师收到一份礼物,盛老师打开其中的贺卡一看,是一名已经畢业的学生寄来的。这个曾经调皮到令她伤透脑筋的男生,居然没有忘记她这个导师,这令盛老师感动不已。

中学也有导师制?洪泽外国语中学的王昆老师给了肯定的回答。

洪泽外国语中学是一所民办学校,校园很大很气派,有初中部和高中部,大部分学生为住校生。针对部分学生缺乏文明意识、漠视学校规章制度、在学习上缺乏意志力的状况,学校采取了一项教育改革措施:实施“导师制”。

首先这项管理措施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学校要求每个导师要带3名或更多的学生,全面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而不是单纯对学生学业的“导差”“扶差”“补差”。活动时间分为定时和不定时两种。每次放假返校日下午和每周三晚自习为定时活动时间,长短由导师决定,但不得低于30分钟。不定时是指导师额外安排的活动时间,如利用周末或其他放假时间。不定时活动之前要在年级主任处备案。

还有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流动德育导师制”,即每月向全校学生推出10名左右优秀导师作为“流动导师”,公布其特点和专长,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学生从不同的导师处能获得更多的教育和帮助。

曾经有位高三女生,学习比较好,但由于压力太大,成绩有所下滑。她的导师王昆老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倾听者,创造机会让她倾诉。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压力得到了舒缓,性格也变得开朗,最终考上了大学。王老师说:“导师制不可能让所有学生考上重点高中或考上大学,但是,只要能让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我们就很欣慰了。”

很多成年人或许都已忘记了自己年少时那些看似无谓的苦恼与麻烦,其实,那都是成长中的障碍与关口,也许老师或导师一句平常的分析和安慰,就能打断通往精神抑郁和变异的通道,扶助他们跨越难关,顺利成长。

5 我们还能更美

走进洪泽朱坝中心小学,会感觉走进了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迎面教学楼上挂着一个硕大的匾额:诗风满校园。回眸一瞥,校门边写着“我们还能更美”几个大字,这是朱坝中心小学的校训。

校长马德凤说:“为了实现‘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怡情’的目标,学校营造‘尚美’文化,把尚美的理念融入师生的心灵,并进一步内化为师生美的行为。”

留守儿童成大海,由于家庭贫困,母亲出走,再加上爷爷奶奶早就去世,父亲忙于生计,整日在县城打工,因此缺少家教,一度经常旷课,甚至产生了辍学的念头。赵绪林老师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他经常迟到的原因是家里困难,吃不上早饭,常常要等好心的邻居施舍;经常旷课是因为他染上了打电子游戏的坏习惯。赵老师决定首先从生活上关心他。从此,校园里的人经常看到赵老师为一个学生买早点、送早点的身影。同时,成大海只要旷课,赵老师立即骑车到街上找,到游戏室找。有一次,赵老师在游戏室找到他时,发现他正蹲在地上哭得伤心。原来,他和社会上的青年在一起玩,人家把他的自行车给强行骑跑了。赵老师一边送他回家,一边与他的家长联系,并严厉告诫他,那些无良青年不是他的朋友,只有老师、同学是他的好朋友,学校是他应该待的地方。现在,成大海不再旷课,而且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期中考试时,还获得了学校的“进步之星”称号。

六一儿童节这天,褚素文老师收到了学生张颖送的一束鲜花,在这连花店都没有的农村,这份礼物让褚老师非常感动。鲜花丛中插着一封长长的信,张颖娓娓叙说着褚老师对她点点滴滴的好,在信的末尾,孩子说想叫老师一声妈。褚老师说,能被如此礼遇,在感动之余,也为孩子写了一首小诗《六月的情思》,其中有这样的几行:“如果我是一枝亭亭的莲,你们就是我脚边快乐的游鱼;如果我是一棵繁茂的树,你们就是我枝头芳香的花朵;六月,我为你们吟唱炽热的诗章,你们轻轻地叫了我一声:娘!”

赵老师和褚老师都是朱坝中心小学一年一度的“最美教师”。他们为孩子成立了校园文学社团“小荷诗社”,把唱歌、舞蹈、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融入诗教活动过程,每年的“尚美诗词节”,成了孩子展示自己的大舞台。他们出版了4本《小荷诗社学生作品集》,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了60多首学生诗歌作品。

用诗词浸润孩子的童年,童年便有了诗意的栖居地。而营造这种诗意环境的老师们,自身也受到熏染,得以不断成长提高。

6 我的被子有太阳的味道

在洪泽东双沟镇中心小学的校园里,有6棵30年树龄的桂花树,一字排开。秋日的桂香,就如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那样,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沁人心脾。

“学校就是留守儿童快乐成长的家园”,这横幅在阳光下格外引人注目。横幅下,正在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而在千余名家长中,大多数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刘兆龙校长说:“平时我们还举办‘特殊家庭培训班’‘爷爷奶奶培训班’‘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指导临时监护人正确教育留守儿童,让他们和我们产生共鸣,从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洪泽县现有留守儿童的数量占到全县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21.7%。为了确保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全县所有寄宿制小学实施“无缝隙”安全管理,每校配备6名专职生活教师,男女各3名,对住宿生进行全天候24小时安全监管。

在东双沟镇中心小学学生宿舍的大门口,有几块展板很醒目:寄宿生突发事件应急流程图、寄宿生二十四小时监护流程图……每天早上起床铃声一响,生活老师就到寝室叫学生起床,监管他们整理内务、早锻炼、吃早饭。学生进教室后,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接手。午饭时生活老师又到食堂监管。晚上第一节晚自习,在教室里做家庭作业;第二节是晚活动时间,孩子们在学校的报告厅里,下象棋,做手工制作,读书。之后生活老师护送学生进寝室休息。每学期学校还开展一次留守儿童生活技能大赛,对他们进行叠被子等生活技能的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学校的准军事化管理,从小培养他们独立、自强的人格品质,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

学校于2004年3月份启动留守儿童寄宿工程时,急需生活老师,但大多数教师都没有这份工作的经验。正当学校为此事一筹莫展时,已从教20多年的朱正兰老师主动请缨调整工作岗位,承担起管理寄宿学生的任务。为了照顾好100多名儿童的饮食起居,朱老师担负起老师和母亲的双重责任。她帮孩子铺床、整理日常用品,举行简单的生活技能培训。她晚上巡夜时,换上软底布鞋,轻轻地走路,为孩子们盖上蹬开的被子。有位家长来看望孩子时,动情地对朱老师说:“孩子在这所学校里学习我们父母放心,有你这样的老师照顧,我们在外安心。”朱老师被学校评为“师德模范”。

年轻的朱慧中老师才二十出头,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留守儿童疏导心理,慰藉心灵。她编写出校本心理教材《呵护心灵,做个快乐的小学生》,让学生在必要时学会自助。她开设“知心姐姐信箱”,利用晚上时间一封一封回复学生来信。在一次举办“学会感恩 从我做起”的讲座中,朱老师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两个方面,用动人的语言、深刻的道理打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许多孩子纷纷拥向老师,向老师大声地说出:“老师,我爱你!”

在晴朗的日子,东双沟镇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的栏杆上都会晒满孩子们的被褥,那是生活老师做的。相信夜晚孩子们盖着有太阳味道的被子,一定会睡得很香、很甜。如今,东双沟镇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工作已做得全国闻名。

7 让学生一生幸福成长

“如果您的孩子落选了,您会对她说什么?”家长答:“没关系,这只是一次比赛,并不代表永远,继续努力!”这是在2011年洪泽县实验小学“嗒嘀嗒”杯十佳“小淑女”“小绅士”成长奖评选活动中,五(8)班小记者李柏非在现场对家长的采访。另一名小记者费扬的报道这样写道:“我认为朱慧同学的展示最让人叫绝,她的演讲生动活泼、演唱优美动听、《成长报》做得清爽又漂亮、回答问题机智又幽默,最后她赢得家长的一致青睐,得到了全场的最高分。”

洪泽县实验小学在“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理念的引领下,立足“以生为本”,创新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生本课程个性化,让学生在课程的滋养中成长。

每学年初,学校整合国家课程,重组学科内容,确定课程项目,列出课程菜单,设立“课程超市”,让学生选择课程。目前,学校有体育类、实用技术类、音乐类、美术类、家政类、课外阅读、生活数学等60多个科目。每个学生可自选一门学习,每门课程每周各开2节课。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给每位师生发放“校本课程开设意见书”,征求师生对校本课程开设的意见,然后组织人员归类、筛选;最后,根据学生需要确定校本课程项目的开设。让学生参与课程建构,这个过程可以成为孩子自己成长的历程。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不再是学校学科科目的总称,儿童本身也是一种课程。为此,学校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利用学生教育学生。升旗仪式由班级学生轮流组织;晨会课、班会课让学生主讲;学生参与学校环境设计;学生参与学校各类活动的组织与评价。

洪泽县实验小学还有一个“万里行社会实践班”,开展活动至今已近4个年头。活动安排在每周末。活动前,学校联系好地方,安排好路线,让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相关知识,做好相关准备;活动时,自带干粮和水,不允许带钱,认真聆听讲解,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后小结活动收获,写成长日记。如今,学生拍摄的照片已上千幅,成长日记有上千篇,受教育人数已近2000人。孩子们在行走中健康幸福地成长。“万里行社会实践班”已经成为实验小学一大品牌活动。

洪泽县明确提出,学校课程文化建设要以“文化育人”为指导思想,以“一校一品,一校一特”为办学目标。洪泽各校课程文化建设可谓百花齐放:朱坝镇中心小学的“尚美文化”、高良涧镇中心小学的“潜能文化”、东双沟镇中心小学的“快乐文化”、洪泽湖实验小学的“亲水文化”、蒋坝镇中心小学的“底色文化”、老子山镇九年制学校的“国学文化”等各领风骚,还有洪泽县特殊教育学校,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以手工制作为学校特色课程。学生的烙画、绘画作品多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奖。洪泽教育人编印的《洪泽县学校文化建设纲要》,见证了洪泽县创建特色学校、打造校园课程文化的进程。

8 “前置作业”与“自学案”

洪泽县实验中学的“前置作业”,是将教学重心前移,发挥作业的反馈、评价、补充作用,让每个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帮助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知识,让学走在了教的前面。语文教师李杰在设计前置作业时,常对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分为“最低要求”“一般要求”“最高要求”等类别。他说:“比如对初一学生来说,课堂上的交流回答可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热闹上,这就需要教师要以扶为主,然后慢慢地放手,通过课堂上彼此的交流分享,质疑互补,再做适当引导,从而突破重点难点。这样,教师就在不经意间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提升学习能力的平台。”

政治老师骆殿兵在谈及“自学·互学·导学·评学”教学模式时,认为此模式在不同学科中的运用是有所区别的,比如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自学感悟、交流研讨、点拨引导、反思总结;而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则为:自主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当堂训练、当堂检测。但不管怎样,这些模式都是为了充分凸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尽最大可能去亲历新知的发生、发展与应用,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李加忠校长是从实验中学调到朱坝中学的,他说:“实验中学的‘前置作业’模式如果照搬过来非常省力,但肯定不能适应这里的学生,因为学生的基础不一样。能留在这所农村学校读初中的大多是家庭困难的、家庭有变故的或不重视孩子教育的,孩子大多数存在学习困难,成绩较差、行为习惯较差等问题。”于是,2011年秋学期,他们艰难起步,在“前置作业”的基础上,降低起点,产生了适合他们学校实际的“自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一年后,学生和老师都收获了很多。初三(1)班张颖同学说:“我原来觉得自己成绩不好,是考不上高中的,现在我对自己考上高中有信心了。”教政治的朱老师和魏老师都说,以前学生课上睡觉,他们教课教得很生气,也很累,现在上课老师和学生都愉快,因为学生都能听懂了。

此外,洪泽县实验小学建构的“自问自探”课堂教学模式、洪泽县第二中学建构的“四步转换”课堂教学模式等,被评為淮安市“十大优秀课堂教学模式”,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洪泽县围绕构建有效、高效课堂,全面推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将教材变成学材、教室变成学堂,充分打造出了每一节能滋养儿童的课堂。

有人说,教育宛若一个星空,需要不停地去仰望、去追问、去思索。所有童年之花、青春之树的开放、生长,都离不开师长们辛勤的劳作,更离不开教育者心血的浇灌。让学生沿着自己生长的态势,形成完善的人格和气质,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则是当下教育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今天,在那片水网密布的沃土上,洪泽教育的领头人正带领着他们的团队稳步前行。没有优厚的资源作为天然的助力,他们的步伐沉重,但却因此而更加的凝实。他们正实施“硬件向软件、外延向内涵、数量向质量”的三个转变,努力地推进着当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朱燕平 朱凤中

第4篇:一路有风景

一路有风景,由我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开始,我眼里就看见快乐的笑不拢嘴的你们—爸爸妈妈。这一路上,你们不离不弃地陪伴着我,让我的童年生活成了我现在的美好风景。有时候,蓦然回首,似乎也能回到以前傻傻的、天真的我。

一路上有风景,由我踏进校门时,就看见一群可爱、活泼的你们—小学同学。这一路上,我第一次拿到一百分,第一次得奖,第一次被批评,第一次…都有你们的分担和分享。让我的小学生活成了我现在人生道路上亮丽的风景线。

一路上有风景,由你教会我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我就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要请教老师,不自欺欺人,而你就是那个太阳没醒你就起床的人—老师。有了你的陪伴,汉字的大门,英语的海洋成了我学习上的光彩的风景线。

一路上有风景,由我第一次踏进人生的转折点时,一群陌生而又热情的你们主动邀我一起走向前方—初中同学。有了你们的陪伴,我的青春生活一定会闪闪发光,在我人生的路上将成为灿烂的风景线。

我看着这一路上的风景,眼睛慢慢地就流出一些晶莹的液体,我很快乐,因为这一路上的风景都不离不弃地陪伴着我成长。人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为什么不停一停你匆忙的脚步,仔细品味一下这一路上的风景呢?停过脚步,欣赏完风景,收拾心情,继续上前去,如果累了,就停一停。

第5篇:美丽风景一路有你

——记苍溪十二届党代表、环卫工人陈瑜美

作者:邓小兵

2月21日,在苍溪县城人民西路的垃圾箱前,陈瑜美拿着铁锹,抡圆的胳膊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垃圾便乖乖的上了垃圾清运车,刺鼻的气味让路人敬而远之,陈瑜美却干得那么专注,以至于记者喊了几声他才听见。“别采访我呀,我只是努力做自己的工作而已。”40岁的陈瑜美听说要采访他,很是腼腆。

陈瑜美,中共党员,曾在部队服役12年,多次荣立战功,现任苍溪县环卫局环卫车队副队长,被该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并当选为县十二党代表。

服从安排是军人的天职

“堂堂七尺男儿却只能拉运垃圾,一开始我是心有不甘,没想到后来竟慢慢热爱这个工作了。”陈瑜美说,2006年被安排从事又臭又脏的垃圾清运车驾驶工作时,他还真心的不愿意,但是服从安排是军人的天职,他准时上岗了。

清运垃圾必须每天凌晨4点上班,将所负责辖区内垃圾清运干净方能下班。说起来简单,实则很艰辛。有时刚清理干净,转过来又倒满了,必须再次清理。逢年过节垃圾多,每天工作时间达10小时以上。365天无休息日,陈瑜美摊

开的手掌,每个指跟都是厚厚的茧。

陈瑜美说,有几个在外地发展好的战友,对他这个工作很不屑,劝他放弃并高薪聘请他,但高薪和好条件都没能打动他。“既然选择了就无怨无悔,这工作是脏,也累,但是都不做怎么行呢?我们的城市总得有人清洗才能美丽。”陈瑜美说的很朴实。为了这座城市的美丽风景,他兢兢业业,不怕劳累,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八年。

克难创新带好队伍

严格要求自己、吃苦耐劳、技术精湛、工作负责。这是领导和同事对陈瑜美的评价,在大家的一致认可下,2013年陈瑜美被任命为清运车队副队长同时兼任机动驾驶员。每天要带领大家把近百吨的垃圾一铲一铲地铲到车上,再一车一车地运到垃圾场,陈瑜美深感责任重大,深知一线艰辛,他要求自己不仅要当好指挥员,更要做好大家的勤务兵,随时做好机动驾驶员的顶班工作。

“为节约支出,我们的垃圾清运车驾驶室内夏天无空调,太阳像火烤;冬天无暖气,耳边就是呼呼寒风。但是我和同事们从没懈怠过。”陈瑜美说。

工作之余,陈瑜美刻苦钻研车辆驾驶技术,熟练掌握了各种车辆的驾驶和操作要领。经过多次学习和实践,他们创新采用GPS定位及油耗监测系统,对垃圾车进行科学管理,不仅减少了单位支出,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担任车队副

队长期间,陈瑜美带领全队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从没发生一起大的交通事故。

敬业奉献率先垂范

陈瑜美回忆,每年春节期间,城内垃圾成倍增加,车流异常拥挤,给垃圾清运带来巨大压力。他每天凌晨3点就穿梭在城区大街小巷,用铁锹把垃圾箱外的垃圾铲入箱中,一干就好几个小时,寒冬时节,他却汗流浃背全身湿透。

“工资不高,还弄得两头不见天,早晚不见人。每个大年三十的团圆饭都因为等他,吃得比哪家都晚。”妻子说,这些年她习惯了也理解了,但在外读书的女儿却抱怨,想趁春节好好陪陪父亲,却经常见不到人。

“节假日最繁忙,人员少不能换班,不能请假,生病了还得带病坚持,更不说走亲访友、外出旅游了。”陈瑜美说他把对妻儿的歉意记在心里,却无力补偿。常年的起早贪黑、风吹雨打、尘扑日晒,陈瑜美落下了严重风湿病。今年春节竟痛得直不起腰,但他咬牙忍痛,吃上几颗止痛片,坚持和同事一起把全城大街小巷的100多吨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一路走下去,为了城市的美丽风景,我和同事们会更加努力的。”陈瑜美说完开动垃圾清运车慢慢远去。

第6篇: 一路风景,感谢有你陪伴

——参评“山东省初中体育学科优质课”有感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史仁伟

电话:15020661269

邮编:252300 2014年11月2--6日“山东省初中体育学科优质课”评选在曲师大附中举行,已经结束近两个多月了,很多时候不想再去回忆准备赛课的过程,因为那段时间总感觉到始终充满着痛苦和压力,但是,心里总是放不下这次磨历的过程,总想亲笔写下这难忘的一幕。

自从06年踏进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工作以来,其实仔细回想自己的体育教学之路,与各位同仁、名师们共同磨课的时光是充满着感动和幸福的,也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和转折点。之所以说我感动,是因为我一路走来,有那么多的好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陪伴而获得的,给我的课提出了好的建议,鼓励我一定坚持走下去,成功会属于你的。之所以说我感到幸福,是因为我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课后的硕果,更重要的是我经历了突破自我的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我得到的了历练、成长、收获,是我为人适中的终生财富(指的是在家得不到的历练和看不到的风景)。

一次次的试课,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的收获-------这其中有过困苦和彷徨,有过希望和欣赏。在准备省优质课评比的这些日子里,身边的同事经常问我是不是很累很累呀----?而我,总是用微笑的面孔来回答,是很累,因为我感觉到我是幸福的,所以我才发自内心的微笑。2014年11月3号下午第三节讲完课后,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谢谢”。再次感谢市教育局体卫艺科石宪臣科长和县教育局体卫科郭庆博科长和学校领导赋予我展示的机会和平台,感谢我的同事魏铁军老师、常家青老师、岳彩超老师、李登云老师、张长岭老师热情帮助和专业性指导。我每次试讲一次,他们总会认真听,听完后总会为我献计献策毫不保留的说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帮助我不断完善课的教学设计以及课的教学思路,大家各抒已见的思维在交流中碰击,许多碰击和真知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这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和见证,也是团队精神的良好体现。

我们一起共同讨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一个动作如何去做、一个问题如何去提问、诱思探究法如何去引导、分组练习如何让学生操作、如何让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参与烘托课堂气氛之中去----这个过程使我更好地感悟学生、感悟课堂,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改进。每一次评课后,我都会将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进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案。经过透彻的分析与理解,再次进行第二次试讲、第三次、第四次--N次,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参评省优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和磨练的过程。再说了,一个人的见识毕竟短浅,能力毕竟有限,试讲之中并不是我一人孤军奋战,而是同行们、同事们都在为我出谋划策。正是这样用心帮助我,才会让我快速地从体育课堂中找出思路,少走了好多的弯路。而我在大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反复试讲,反复推敲,反复修改,顺利的完成了本次评选。虽说本次的结果并没有达到我预料的效果,但是我真切体验到了推敲—磨课的滋味,过程虽然痛苦和难受,最终收获的却是快乐和欣慰。在磨课的过程中,我真诚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感受着反复试讲和反思的历练和成长,体会到磨课、磨人的酸甜苦辣的滋味啊(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间段甚至每一位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懂得了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最终荣获省“二等奖”好成绩。

回想起我能参加2014年11月份“山东省初中体育学科优质课评选”的这段经历,心中有说不完的感动和喜悦,也许沿着这条路无法走到尽头,但是,我已经心满意足了,欣赏到了沿途的风景(黄河的沙滩、花草树木、高楼大厦、乡间小路)。我想,这已经足够了,“一路风景,感谢有你陪伴”(嘿嘿)。

第7篇:《静静的人生,就是一路风景一路歌》

人生,总让人无语。笑的时候,不一定开心,也许是一种无奈;哭的时候,不一定流泪,也许是一种释放;痛的时候,不一定受伤,也许是一种心动。走过一段路,总想看到一道风景,因为已经刻骨铭心;想起一个人,总会流泪,因为已经融入生命;唱起一首歌,总会沉默,因为已经难以释怀。风雨人生,淡然在心!

站在岁月河畔,任风吹。花,依旧美;雨,依旧飘;心,依旧静。穿越时间,穿越距离,难穿越灵魂;不去回忆,不去奢望,不能不眷恋;难以唯美,难以唯心,唯有缺憾。月色的柔情,夜懂;眼睛的清澈,雨懂;远处的风景,心懂。承认,是一种心胸;淡然,是一种心情;放下,是一种心境。人生不可再来,心跟着心走。

静静的懂得,其实是一种释然。懂得舍取,也许就是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懂得珍惜,也许就会少些遗憾,少些烦杂;懂得思索,也许就能体味岁月的沧桑,体味生命的真谛。抑或安静,抑或空旷,抑或淡然,这是懂得的心境;无忧无虑,真诚相处,微笑不语,是懂得的色彩;把头抬起,把心放低,淡然从之,是懂得的美丽。

静静的心里,都有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尽管世事繁杂,心依然,情怀依然;尽管颠簸流离,脚步依然,追求依然;尽管岁月沧桑,世界依然,生命依然。守住最美风景,成为一种风度,宁静而致远;守住最美风景,成为一种境界,悠然而豁达;守住最美风景,成为一种睿智,淡定而从容。

飞越迷雾,让生命看得更清楚。

静静的人生,就是一路风景,一路歌。总在陌生的风景里,吟唱一首陌生的歌,拥有一段陌生的情怀。一次回首,也许就是一生的惦念,一生的守候;一个转身,也许就是一世的伤痛,一世的错过;一抹流风,也许就是一场暴雨的开始,一场浴火的洗礼。

默默看着,能看见真情;静静听着,能听到心语;纯粹简简单单,就是不简单。

静静的生命,总令人沉思。生命,是短暂的,也是漫长的;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是自己的,也是世界的。每一天,不约而至,其实就是一种心情;每个人,擦肩而过,其实就是一次缘分;每条路,寒来暑往,其实就是一道风景。

随性而行,无需刻意;随遇而安,切勿奢望;随心而静,不要烦忧。且行且珍惜,让心如诗、如歌,让生命无悔、精彩!

第8篇:一路风景

错过。

一处又一处的风景。

曾几何时,只知道奔跑,却忘记了欣赏;曾几何时,只知道目的地的繁花嫩柳,却忘记了身边的点点滴滴;曾几何时;只知道终点的欢呼雀跃,却遗忘了一路走来品味身旁的情调。星移斗转,岁月如梭,十六次的花开花谢,燕去燕来,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匆匆闪过。十六年的成长历程,倏不知路边的风景有多么娇艳。十六年,都在一味的追求,向往那繁花似锦的生活,憧憬那多姿多彩的日子。我从未停下过,因为我要向着太阳奔跑,一直一直……不知何时,一阵倦意袭面而来。才知道追求的太多,时间久了,心也会疲惫……第一次愿意驻足在人生的某一岔路口,静静地欣赏那沿途的风景!

只有愿意把自己沉浸在沿途的风景中,才知道它到底有多美。花季、雨季的我们,纯洁、快乐、率真,在学习、生活、交友中,我们编织了一道又一道绚丽多姿的风景。哦,友,还记得我们初见时的那份欢乐吗?还记得我们为了一道数学题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情景吗?还记得夕阳西下之时,那两个牵手走过的身影吗?还记得我们十指相扣之时,许下的承诺吗?当我打开封锁在心底的记忆盒时,才发现,生命中最美的也许就是那些回忆吧!而那回忆,编织在一起就是那沿途最绚丽的风景。沿途的风景是逍遥的仙境,让人向往;沿途的风景是幅迷人的画卷,让人留恋;沿途的风景是条湍急的河流,让人徜徉!

沿途的风景也难免有枯萎的,散发着酸酸的味道。烈日炎炎,路旁的花朵枯萎着,低垂着。这不就是我心情不好的样子吗?在如今时代,虽然素质教育已广泛深入,但还是那句话经典啊——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啊!望着考试卷上那不及格的分数,那么鲜明,那么引人注目。“哈哈,你考得可真是好啊,伟大极了…...”似乎全世界都看到了我这不堪入目你的成绩,都在嘲笑我。我找不到一方可以慰聊的余地。无地自容的我,鼻子酸酸的,低垂下头。不是我认输,也不是我堕落,只是我不愿让别人看到那不坚强的一面,那狼狈不堪的样子。这道风景,那么的不起眼,但我知道,它不会屈服,它不会堕落,它在积蓄力量,它在等待绽放的那一天,等待那朵妖艳的花。有枯萎的花,自然也有顽强的草。越是坎坷,我越是要坚持,我越是要进取!困难时,我坚持着,因为我坚信:风雨之后终会有彩虹!当我们轻轻挥别无畏的童年,和着青春的步伐,我们在道路上寻寻觅觅、跌跌撞撞,而这一路的风景,却格外耐人寻味,有一番别样的情趣!

短暂的,却也是永恒的;悲伤的,却也是收获的。风轻轻,它们在雨中舞蹈;雨绵绵,它们在雨中相拥!

日子漫漫,日光散散,一路风景一路情。在成长的道路上,它记载着我的酸甜苦辣,洋溢着青春的情调。我想从这一刻起,我不会再匆忙,我会偶尔止步,沉醉一路风景,品味一路情调!

第9篇:2009 一路风景

一路风景

“我上学去了!”和父母道完别后,我边嚼着嘴中剩余的早餐,迈着轻快的步伐向学校走去。

刚走出小区,堵车现象严重极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每家每户添置了汽车,在这里每每塞车,车子移动半分也困难。突然,几个熟悉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原来是几个交警叔叔,穿着草绿色的工作背心。一大早过来指挥交通,疏散车辆。看着交警叔叔,我不禁肃然起敬,正是他们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的不辞辛劳,换得了大家的一路顺畅。我带着对警察叔叔的敬意,继续前进。“咦!”不知不觉中,我又来到了那家小型的烧饼店,老板娘是个只有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店虽然很小,但她干得很努力,里面也整理得干干净净,所以生意很不错,我家也是她的老主顾了,我远远地看着她满头大汗地应付着顾客,笑容满面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我带着对辛勤劳作人们的敬意,继续前进。进小巷了,小巷相比外面宽广、崭新的马路已经有点老旧,两边是很早就建成的楼房,但这里居住的人们都在自己家的窗户摆放上花儿:兰花、茉莉、仙人掌、牡丹还有那墙角偶尔露出的可爱牵牛花。艳丽的色彩和沁人的清香使行走在这条小巷中的人心旷神怡。

终于,到校了,上学路上,那段景色是那么的美!那么地多姿多彩!

鲁熠辉

2009-7-17暑假

上一篇:农村书屋作文下一篇:文学批评史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