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永不磨灭的记忆

2023-0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那些永不磨灭的记忆

永不磨灭的家国情怀

顾磐曾:东林精神的现代意义

顾磐曾,江苏无锡人。中学高级教师,文史爱好者,无锡市政协原副主席。现任无锡市东林文化研究会会长。

记者:东林文化研究会在发展历程中是否经历过挑战?

顾磐曾:东林文化研究会于2011年12月18日正式宣告成立,是由热衷于东林文化研究的学者、专家和社会热心人士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和地方性学术研究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由于成立时间较短,挑战倒没有什么。东林书院对无锡人来说是文化圣地,也是精神家园。东林文化以其飘逸的文化气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走过了900年漫长的岁月,以它的笃志守常,留住了人们的向往,赋予了“百年旧德读书尚友,四海名贤气节文章”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东林文化的研究,发掘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当今社会文化及教育、旅游等事业的发展,是我们打造文化无锡战略目标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无锡地方文史工作者不容推辞的历史在责任。

记者:东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哪些关联之处?

顾磐曾:富强、民主、和谐、爱国、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自中国精神,蕴含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东林文化崇尚实学,经世致用,尊经重道正好暗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对孔孟之学的极好概括。顾宪成认为:“孟子论王道,始终不外農桑田宅鱼鳖鸡豚狗彘之间,养生丧死庠序孝悌之际,非有空虚无据之理,高远难行之事,所以为圣贤有用之实学。”“天地之大德曰生,吾人毕竟以生为本。”东林讲学,针对时弊,讲了制民恒产、取民有制、轻徭薄赋、民本财末等儒家经典原理。“学问通不得百姓日用,便不是学问”,把“百姓日用之学”,提高到安民兴国的根本上来认识。

记者:您对于东林书院的发展有何建议?

顾磐曾:东林书院是无锡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本土文化名片,一副“三声三事”的对联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奋斗。要充分发挥东林书院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使这座历史弥新的古书院真正成为传播国学的大讲堂,琅琅读书的聚集地,哺育出一批批新的“读书种子”,为打造“文化无锡”尽绵薄之力。

蔡家彬:东林人的家国情怀与务实求益

蔡家彬,江苏无锡人。曾任无锡市十一届政协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现任无锡市东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研究课题:东林思想史。

记者:东林党和东林学派都是由书院得名的。那么400年前的这所书院是一所什么样的书院?导致失败的原因?

蔡家彬:东林讲学很成功,在当时造成的影响很大。对当时的社会思想起到拨乱反正的巨大作用,朝野士大夫及远近缙绅学者都“以清议归东林”。全国各地学者,有的跋涉千里,争相前至东林参加会讲,“学舍几不能容”东林名声大著,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一大区会,成为全国学人探讨理学以及救时救世思想的重要舆论活动中心。东林讲学不仅是在东林书院,首善、关中、虞山等几十个书院都参与讲学,统称“天下东林讲学”。

失败的原因是不注意斗争策略,东林学说高明,但也有“绳人过刻,持论太深”的缺点。顾宪成去世前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反复强调要“联属同心”。天启初,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把持朝柄,擅权乱政。为了廓清吏治,振兴国家,与东林讲学有联系或观点相同、政见一致的广大朝野官员,对阉党的祸国殃民罪行进行了无情揭露和坚决斗争。魏忠贤等阉党一伙被揭露后,内心十分恐惧,他们“以党兴狱”,采用栽赃陷害等种种卑劣手法与伎俩,将朝野与东林讲学者有联系、或观点相同的一大批正直官员统统指称为“东林党”人,加以无情打击,残酷迫害,并大兴冤狱,向全国颁示309人的《东林党人榜》,进行公开迫害。还编造各种黑名册,如《东林籍贯录》《东林点将录》《东林朋党录》等,陷害政敌,发泄私愤,罗织蔓引,企图一网打尽,全国受牵连的有4600余人。大批正人君子遭到残酷打击迫害,许多人冤死诏狱。其时顾宪成已去世15年,还被追夺官诰。

记者:“东林党”既是一起历史事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东林党议、东林书院、东林学派既有关联又有区别。他们的关联和区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蔡家彬:所谓“东林党”原是万历年间浙党、皖党、楚党等强加在主张澄清吏治的一批官员头上的一项罪名。这些官员、士人,既无组织,又无纲领,更无首领,指摘东林结党的奏疏首见于万历三十九年,次年顾宪成就去世了。严格说来,最多只是士人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在“疏争”中相互呼应而已。天启初年,“东林党”则成为阉党以党兴狱的一个借口。东林书院是讲学而非议政之地,《东林会约》明确不准议论朝政。东林书院成为明代讲会式书院中最突出的代表。东林党和东林学派都是由书院得名的。环绕在它附近有一大批书院和文会,通过讲会的方式,形成了以东林书院为核心,地域相邻,宗旨相近,成员重叠的书院网络,这是东林学派的基本构成。

记者:东林学派是晚明时期众多思想学术流派之一。它之所以被称为一个学派,是因为同其他学派相比,它有着独特的思想特征。他的独特性在哪里?

蔡家彬:讲学不忘经世济民,修治与齐平结合,有强烈的家国天下情怀;修悟结合,重视实践,反对空谈心性,提倡“百姓日用之学”;相互平等讨论的学术氛围,倡导“群议”“众论”;不论门户之见,善于博采众长。针对理学对人性的束缚和晚明王学末流的空疏学风,东林学派既反对“拘”,又反对“荡”,注重讲实学,办实事,有实用,求实益。这一点在东林书院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讲学和学术研究的内容、方法,以及关于东林讲学活动情况和顾宪成、高攀龙等东林领袖著作中,都有比较清楚的反映。

记者:东林学派的实学思想体系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领袖的“志在世道”、他们以东林书院为阵地,通过讲学、论辩、研讨、撰文、出书,从而推动了实学思潮的高涨,对后世产生哪些影响?

蔡家彬:以顾宪成、高攀龙为代表的东林学派对王学末流“即心即理”“无善无恶”“援释入儒”和以知代行的“知行合一”等种种观点、进行了严密的批判,抵制了“学者盛谈玄虚,遍天下皆禅学”这一衰颓社会风气。同时也纠弹了理学家“好谈本体,不谈工夫”的空疏学风,起到了警世醒俗、拨乱反正的作用,促使广大士林学人从空谈心性、不务实学中解脱出来。实学思潮是儒学发展的又一个大转折,东林学派政治上坚持民本思想,要求限制皇权;道德方面要求士子自觉负起“天命”——以天下为己任;学术上从两个方面矫正空疏学风,对后世学者有启蒙作用。钱穆评价说:“清初学风,尽出东林”。

作者:库丽萍

第2篇:板书,永不磨灭的身影

【摘要】在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的推动下,多媒体因为其直观、便捷和多种类型信息的输出,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课堂教学仍然离不开最基本的辅助手段——板书。板书是一堂课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授课意图,留给学生一个直观完整的印象。本文首先介绍板书的类型和设计要求,然后基于“支架”理论阐述板书在阅读课读后活动中起到“支架”作用的课例片段,最后总结板书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板书;教学支架;高中英语阅读课

一、引言

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往往更加喜欢用PPT来呈现教学内容。PPT使用方便,信息容量大,可以在视频、图片和文字三种信息呈现方式之间自由切换。使用这样的教学辅助手段,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获取信息,激发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但是一味地依赖PPT,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准确地把握课堂重点,无法厘清文章的结构脉络,无法完全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无法有条理地、清晰地记录课堂重点。板书从动态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师上课时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符号以传递教学信息、教书育人的一种言语活动方式,又称为教学书面语言。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而利用黑板以凝练、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的教学信息的总称。

二、板书的类型

一般来说,板书可分为提纲式、归纳式、表格式、线索式和演绎式等。提纲式板书是指以教材知识内容的逻辑关系为线索,用大小不同的符号和简明扼要的文字,按照教学进程和顺序依次展示教学内容的纲目层次要点于黑板上的一种板书形式。这种类型板书的最大特点是直接体现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明确突出,便于学生提纲挈领地把握知识,有助学生概括、总结、综合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归纳式板书是指从众多的概念和分论点中总结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板书形式。表格式板书是指把教学内容(如概念、原理等)的含义、特征、原因、作用、意义或相互间的关系以及知识间的可比性等,用简明的词句加以提炼,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板书形式。表格式教学板书一般具有简明性、调理性和可比性的特点,容易理解记忆,常用于归纳或对比相关的知识点,利于学生及时理清关系和课后复习。线索式板书是指教师按照教材知识本身发展演变的方向、过程,或探求理论问题的途径与过程,用线条、箭头、文字等元素将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清发展方向和逻辑关系的一种板书形式。这种类型板书的最大特点是思路清楚、线条清晰,常可收到化繁为简、以简取繁的效果。演绎式板书是指把一个概念或原理派生出的几个层次的论点,按其知识的内在从属关系,组合成为一个母子连接式的知识体系的板书形式。使学生对教材的基本结构一目了然,提升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无论板书形式是什么,教师板书都应遵循如下原则:板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较强的针对性、高度的概括性、清晰的条理性、周密的计划性和适当的灵活性。

三、支架式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镜下,借助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支架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之一。支架教学的过程就是先建立情景以使学生开始学习,然后随着学生逐步熟练,教师渐次撤除支持交由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四、支架式板书设计的教学实例

课例1:牛津教材模块九Unit1 Project Is Australia really a sporting nation?

这是杂志上一篇介绍澳大利亚的文章。笔者通过PPT呈现出这堂课需要解决的几个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笔者适时地把重要的信息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板书板书在黑板上。学生任务完成了,板书也完成了。笔者设计这个板书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把握文章细节信息。学生在笔者的指导下,完成了文章的理解,并能够通过读后的板书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信息并及时地记录板书中笔者强调的重要短语,为读后的任务型阅读的完成架好了“支架”。具体操作如下:

Tasks needed to be finished in this class:

1. Read paragraph 1 and paragraph 2 and use one sentence to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t.

2. Find out the reasons which contribute to Australia being a great sporting nation.

3. Find out the examples the writer gives in the passage to prove that Australia is a great sporting nation.

具體板书如下:

(任务型阅读见此图)

课例2:牛津教材模块10 Unit1 Reading Teach a man to fish

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格式是introduction(引出话

题),body paragraph 通常是由论点和例子组成和conclusion(重申或总结观点,做到前后呼应)。笔者设计这个板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思路,并最终学会如何写论说文。学生在读后能够根据板书搭建的“支架”写一篇字数约90字的缩写。具体操作如下:

笔者用PPT呈现出如下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当学生发聩的时候,笔者适时地板书。问题如下:

(1) What happened in Ethiopia in 1985?

(2) What did the natural disaster lead to?

(3) What did Bob Geldof do? How about its purpose and its results?

(4) Faced with the situation, what did the United Nations do to wrestling with the problem?

(5) Does the writer think that it is enough? Why?

(6) In the writer’s opinion , what should be done?

(7) In your opinion ,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last paragraph?

板書如下:

a natural disaster hit/ struck Ethiopia: little rainfall/ drought

One possible version:

The hunger caused by drought hit Ethiopia in 1985. The charity concert organized by Bob Geldof made the world more aware of the bad situation in the world—the world hunger. Faced with the problem, the WFP found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organized food programmes to handle the problem, but it is only a short-term solution. The best way to help those countries in need is to help them develop, which is a long-term solution, like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and providing education and job training for young peopl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共89个字)

五、板书的作用

1.板书可较长时间向学生传递信息。板书的作用就是为了记录语言,传达信息。板书是对该堂课讲述内容的浓缩,内容完整系统,它可以较长时间地停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利用板书进行归纳小结,收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而多媒体是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在屏幕上,绝不可能像板书那么长久。

2.板书可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获得知识信息的。教学板书对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影响是直接的,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一是影响学生的“学会”,二是影响到学生的“会学”,三是影响到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便于学生巩固知识,因而提高教学效果。

3.板书具有灵活性。板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随着课堂的实际需求而取舍。教师可以板书课堂上的重难点;教师可以板书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出现的“经典”错误;教师可以板书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脉络化、结构化,指导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个是制作的PPT无法达到的。

4.板书、行为和语言是教师的三大基本功。板书是教师最普遍的教学行为,也是教学技术中的“常规武器”。好的板书可以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把复杂、抽象、隐藏的内容直观、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5.板书可以制造教学的停顿。教学需要停顿,因为学生需要思考的时间,教师利用板书制造出的停顿长短、频率、出现的时机,就是教学的节奏感。好的板书能够引起学生的一种美感,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结语

总而言之,板书能简练地、系统地体现教学内容,以明晰的视觉符号启迪学生思维,提供记忆的框架结构。板书能够突出阅读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的,体现教学意图。一节好的英语阅读课离不开板书,尤其对于英语学习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课堂上的适当板书更有必要。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板书的定义.

[2]百度文库.板书的类型.

[3]何美红.支架理论在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10):44.

[4]巫伟民.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8):59.

[5]译林出版社.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九.

[6]译林出版社.高中英语课课练模块九.

[7]译林出版社.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十.

[8]李敏.重视板书设计,让板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OL].百度文库.

[9]管晔.论板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OL].百度文库.

[10]于长洁.板书设计及作用[OL].百度文库.

作者:吴燕

第3篇:永不磨灭的记忆

谨以此文纪念辽河会战五十周年

永不磨灭的记忆

作者姓名:程尚军

作者单位:辽河油田多种经营事业部天意公司

今年三月二十二日,下辽河油田已经五十年了。从六七三厂、三二二油田到如今的辽河油田,辽河会战五十周年,辽河油田的发展历历在目,唤起我作为第一代石油娃的许多记忆。

我的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玉门油矿参加石油工作的,建国初期,国家搞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石油,西方发达国家又搞经济封锁,父亲这代石油人怀着为国家多找油的信念,毫无怨言,听从党的召唤,奉献一腔青春热血努力工作。一九五九年,在松辽平原发现大油田,我的父亲和几万石油大军一起,参加石油大会战,会战初期生产、生活条件何等的艰苦,住的是马棚、地窖、干打垒,生产运输设备不够用,靠人拉肩抗,把几十吨重的钻井设备搬到井场准时开钻,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头顶青天,脚踏荒原,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气概,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成立了大庆油田,我也诞生在那个年代。

哪里有石油,那里就是家。一九六七年三月,只有五岁的我,告别了大庆杏树岗的家,告别左邻右舍叔叔、阿姨,告别童年的小伙伴。随父母坐上一列火车满载着石油装备,近千名石油工人、家属、子女驶离了生产、生活相对稳定,初具规模的大庆油田,来到辽宁南大荒盘锦进行石油勘探,拉开了六七三厂会战的序幕,创建了辽河油田五十年来无数个第一,让那些参加会战的石油娃和老石油们铭刻在心上。第一口油、汽井,第一所学校六七三厂职工子弟学校,(现在红村中小学)第一所医院,第一个家属站,第一个联合站,第一个家属区,第一车原油外运,第一口高产井,第一条柏油路,第一座楼房,第一座俱乐部,第一所幼儿园等等,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单位用的是番号,叫六七三厂。

刚刚到这里,什么都没有,影入眼帘都是沼泽、芦苇、盐碱地,寥寥的几户人家,住着底矮的土房,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是露天大坑的水(俗称鸭子汤)生产生活物资全靠外运,坑洼不平的土马路上,除了油田生产车缓慢的行驶着,很难见到汽车,偶尔能看到马车几人力推车。没有住房、医院、学校等等。钻井队井打到那里,家属孩子就近住在老百姓家中,一年多的时间经常搬家,沙岭、热河台,东风、黄金带、于家楼等地。不上学的孩子在家里玩,那些上学的孩子在附近学校上课,由于经常搬家,他们也经常转学。生病也要到很远地方就医。

一九六八年,我们家和其他家庭一道,搬到建好的第一个家属区红村,也是六七三厂总部,当时有地球物理(现在的测井和物探),机修厂和汽修厂及管子站,规模都很小。几十栋家属区的房子五花八门,有土坯房,半土半砖的,白砖的,红砖的,房顶有尖顶的,平顶的,半圆顶的。刚刚搬到新家人人都高兴,但是面临的生活困难也很多。没有电,家家点油灯或蜡烛;没有自来水,到外面大坑挑水;没有天然气管线和液化气灌,做饭取暖全靠干草、劈材、原油。在那里住过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家家门前的草垛和油坑,小孩玩耍掉进油坑,弄的满身是原油。商品短缺,许多商品要到田庄台、大洼或营口去购买,没有交通车,只有走路或搭便车。没有通讯设备,谁家有个急事,需要打电话找人,得要到某某单位借电话,不知道经过多少次插转,才能找到人。我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就读于六七三厂小学,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师资、教室、桌椅板凳不够用,我们一年级的学生自己带一个小板凳和一个大板凳去上学,教室不够用还要和高年级倒,每个年级上半天课。

那时的生产条件比较困难,钻井队钻探施工的地方,没有像样的路和桥梁,钻井设备又比较重,父辈们经常靠人拉肩抗,把钻井设备及物资运到井场。我亲眼目睹过32144钻井队的干部职工,在一次大雨过后,拉钻杆的车陷在离井场几公里的路上,无法把钻杆运到井场正常开钻,在队长指导员带领下,发扬“铁人精神”克服困难,全队干部职工齐上阵,连倒班休息的同志也参加搬运钻杆活动,扁担压断了就用肩膀扛,四个人抬一根几百公斤重的钻杆,走在泥泞的路上,摔倒了爬起来继续走,硬是把几车钻杆抬到井场,没有耽误打井。 “黄五井”井喷,当时我的年龄还小站在远处看热闹,不太懂井喷后不及时抢救,造成的后果和损失是巨大的,但是抢险的过程和场面是相当危险和惊心动魄的。六七三厂所有职工全部参加抢险,我的父亲也是抢险队员之一,情况是万分危机的,方圆几公里不能动明火,几十辆甚至上百辆消防车抢险,他们是省里各个城市紧急调来的,许多解放军战士也加入抢险行列,许多抢险队员昏到了,一批批抢险队员又冲了上去,经过干部职工解放军战士共同努力,终于制服了井喷,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涌现出一批抢险英雄模范。

记得几年前父亲和他的伙伴们,退休后到油田多种经营企业参观,当他们来到我工作的单位参观的时候,看到高精度拔管厂生产的油管及套管,他们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在他们哪个年代,这些物资都是靠进口的,六十年代困难时期,一头猪才能换一米石油专用钢管,简直没有想到一个三产小企业,能够生产如此高精度的石油管材,又看到我们自己生产制造的钻井队用的生活空调野营房,泥浆固空循环系统感慨万千,回想当年他们住干打垒,马棚、地窖、帐篷,挖泥浆池的情景,变化太大了,如果他们那个年代能用上泥浆固控循环系统,钻井施工过程中突发事故,就不需要有“铁人”王进喜和石油工人跳入泥浆池中搅拌泥浆,避免卡钻、井喷等事故。当他们亲眼看到天意公司生产制造的,国内先进的顶部驱动装置、旋转导向时,这些老石油们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夸赞说“你们这一代石油人,让我们当年的梦想成为现实。老人们激动了,流泪了。

从六七三厂到现在的辽河油田,走过五十年的艰苦的创业历程.这短暂而漫长的五十年凝聚了多少人辛勤的汗水和生命,他们战胜了井喷、地震、洪水,冰雪等自然灾害,找到了几个高产油气田,把昔日南大荒、盐碱地、沼择地,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石油化工城市! 从六七三厂至今,辽河油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住宅小区,整齐的街道,宽敞的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商品琳琅满目,通讯,互连网进入家庭,许多人购买了小汽车,人们都住在宽敞明亮的楼房,水、电、气、暖一应俱全,人们安居乐业。生产用的钻采设备全部更新换代,采用现代化的石油装备。辽河油田原油天然气产量具全国前几位,为国家上缴大量利税,为国家能源战略做出大量贡献。在稳定区域市场基础上,开拓大量的外部市场,在陕北黄土高坡、新疆浩瀚的沙漠、冀东平原、中原大地、江南水乡等地,到处都有辽河油田人的身影。现如今辽河油田的石油人,走出了国门,遍布苏丹、伊朗、委内瑞拉等国家,辽河人的风采赢得国际友人的赞颂。

辽河油田风风雨雨走过的五十年,是石油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五十年,是创造和谐、创造辉煌的五十年。作为一名石油人,我觉得人生有一种精神,无法用文字和语言表达,任凭时光的流逝抹不掉,岁月的风霜雪雨冲刷不掉。那就是大庆铁人精神,是石油人的石油情怀!辽河油田是我从石油娃到石油人锻炼成长的地方,是我激情燃烧的圣地!请老石油们放心,新一代的石油人会把它建设的更加美好!我是石油人,我爱辽河油田!

第4篇:永不磨灭的记忆

---,男,现年--岁,----年-月毕业于----,大学本科学历,法学学士学位,中共党员。----年-月,被选聘到------工作,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三年的农村工作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值得回忆的部分,为我的生命历程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首先,村官经历提升了我的人生境界。总书记曾对大学生村官说过,“农村基层的工作经历是人生的一个坐标,有了这个经历,就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群众、如何尊重群众,知道什么叫实事求是、如何尊重事实。大学生村官们要珍惜现在的机会,不断地磨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与素质,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村官经历进一步培养了我忠于职守、奉献农村的敬业精神,造就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雷厉风行的务实作风,锻造了不怕困难、知难而进的顽强毅力,始终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我从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成长为一个老道成熟的管理者,脱掉学生胎,换掉书生骨;洗去菩萨心,革去小资面,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其次,村官经历完善了我的知识结构。大学生村官们虽然都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还是一张白纸。毛主席曾说,中国的国情是什么?就是农业和农村,了解了农业和农村,就了

解了中国国情。社会和人心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研习,而农村正是一个好课堂、好阵地。村官经历,是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的总结和检验,是对书本知识的提炼和升华,是一次重要的社会实践,是走向更广阔社会舞台、从事更重要社会角色的一次大集训。三年的村官经历,我重新认识了中国,学会了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发动群众,如何团结同志等等,这些东西是任何一个高等学府都无法教授的。

再次,村官经历磨练了我的意志。毋庸讳言,农村生活清苦,物质相对匮乏,到村上工作之后,我举目无亲,许多工作和生活上的障碍无处诉说,一到晚上就只剩下独自一人,可正是因为这样的遭遇和环境,我开始审视自己,品味孤独,沉淀人生,去挖掘自己的内心,这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定位和浴火重生的过程。有了这样的经历,以后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处在多么困苦的环境中,都能看到希望,重拾生活的勇气。

温总理曾鼓励年轻大学生:“既要放眼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大学生村官不乏凌云之志,但缺的是注重当下,踏踏实实从小事、细微之处做起。不管以后从事何种事业,都应注重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都应有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除过各级组织的教育、管理、培训、引导外,个人更应珍惜这一难得的机遇,强化学习,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多思考,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大胆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

中提高素质,培养提高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使 “村官”经历,成为一生中难以眠灭的记忆,成为影响自己一生的重要历程。

第5篇:永不磨灭的记忆——钱学森

永不磨灭的记忆

——观《钱学森》有感

最近,一直被一个人的故事感动着。他,是我国导弹、火箭以及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圣人”,他就是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在观看《钱学森》这部电影之后,我就被他的爱国情怀、坚定信念和创新精神又一次深深地折服了。

钱学森的身上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他对父母师长的缱绻情怀,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给我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其爱国主义者的情怀。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在美国法庭上以恢宏的声音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他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终于踏上了祖国的热土后,他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钱学森的业绩对于我——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但从他身上使我对“爱国”这两个字的理解由模糊变得逐渐清晰,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实现崛起,主要表现在文明创造,反映在科技发展上。一个伟大的民族只有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大量创新成果,方可证明自己、成就自己。所以,正在崛起的当代中国,弘扬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精神,对于引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极其重要。而对于我们普普通通的一员,我们的工作可能没有什么高科技,但是我们也一样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任何事情,只有创新才能有发展,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第6篇:《永不磨灭的番号》影评

《永不磨灭的番号》是暑期上映的一部战争题材才的电视剧,比较新颖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使其迅速在银屏上走红。让我来说的话,它就是一部不是红剧的红剧。

首先篇幅,三十四集,不算太多,可以看。其次,故事中编剧很重视点子的运用。在故事初期,李大本事打伪军的时候,很多点子不错,看出编剧耗费了心力,比如用步枪冒充机枪,用纸糊的炮吓唬人,等等很多点子。当然也有重复地方,比如在衡水趁雷雨天袭击守军,以及用崩爆米花的声音压过枪声,暗杀亲王大佐。但是比起近来另外一部抗日大戏的话,真的是强的太多了,那部戏叫什么就不说了。大家差不多能猜到。

第二,就是媒体上提过的,整体从草根的角度描述抗战的故事。《亮剑》讲李团长的故事,虽然李大本事后来也是团长,但是成长史是能看到的,武艺县大队一路摸爬滚打才混上军皮穿。这有两个好处,一是从这种角度,写得更有意思,有利于编剧的发挥,第二,正因为刚开始的路子野,才让《番号》前半段看起来不像是红剧。所以,我认为这部剧是“不像是红剧的红剧”。

第三,是媒体和观众都明白的。天南海北的人物和方言,不同的身份的人物的混合。李大本事是老红军,铁脑壳是负伤后改造的人狼战士,陈峰是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正规国军军官,孙成海是土匪习气的孤单杀手,还有一个抠门商人的大算盘。李大本事的媳妇是土匪二当家,陈峰的相好是网名天涯的黑帮千金,种种的种种,都挺有意思。这是之前红剧中所少见的。势必在今后引起一种模仿风潮。

第四,过硬的台词和情绪把握。《番号》的台词写的很好,电视剧是语言的艺术,观众看表演不如听人说,在角色语言传情达意上,《番号》做的尤其好。常常一个角色不超过五句话,能把一个情绪调动起来,是高兴,还是悲伤,还是英气壮烈都可以。虽然中国电视剧“话痨”的现象非常严重,用堆积对白来延长时间的例子太多了。这里向大家推荐一部反面教材,好像叫《狙击手》。《番号》的对白是下过苦功的,听这新鲜,准确,又符合人物性格。值得其他电视剧学习。

第五,日军山下奉武的设计很好。芦芳生的表演也没让人从一开始看出他是中国人。但是再后来的动作把握上,他失败了,露出了中国人的样子。再一个在衡水城里的挥刀对陈峰的那场戏,那几下子太不地道了,剑道的模样都丢没了。这是拍摄过程中的失误。我感觉这里的进步是,终于找了一个好看点的演员演日本鬼子了。脸谱化是中国解放之后,电影中就有的问题。在现在的电视剧里依然很严重。山下奉武的扮演者这么帅气,也算是对此剧冲击日本市场的一个保证。当然,看完之后,我敢打赌《番号》日本人肯定不会买的。对于山下奉武的闲笔,表现他出身农民,是一个大大的亮点。编剧结合了历史和剧情的联系,体现负面人物身上人性的特征,这是之前的红剧从没涉及的。开了一个好头。

这些是我在看了《番号》之后,对《番号》的一些分析和感受,仅仅代表我对《番号》的喜爱。

第7篇:评《永不磨灭的番号》

1154班44号陈忠亮

《永不磨灭的番号》这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的时期一帮忧国忧民,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的志士们经历种种磨难之后聚在一起去捍卫民族尊严,保卫家国的故事。本剧诙谐幽默而又不失严谨,真实再现了中国底层民众从一无所知开始步入战争,在摸爬滚打中学会了战斗,学会了一系列的东西。从此剧中认识到了七点。第一.李大本事专业能力强,他作为军队的军事领导,带兵打仗的能力最重要,李大本事虽然没有孙成海能打,但后来孙成海也诚心诚意的跟了他。李大本事曾说“孙成海和吸铁石打仗光顾自己冲,个人打仗成,带兵打仗就不行,丁大算盘个个计较也不是带兵打仗的料。”剧中展现了李大本事带兵打仗的能力也证明了他是有本事的。我们作为贵州财经学院商务学院学子要对自己笨专业人士较深,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把本专业知识运用得如鱼得水,在自己笨专业上水平超过别人。

第二,李大本事的知人善用,他让丁大算盘管内务记账,让孙成海,吸铁石打前锋,让陈锋训练新兵,让吸铁石顶住孙成海,每次出征或是有事,李大本事都必须交待热闹或是地瓜看住吸铁石,不让他恋战,不让他胡来。这很像刘邦对于萧何等人的使用。孔子曾说:“要因材施教。”对于我们在解决问题,处理事情和读书学习方面有了很大的启示,这样我们做或者是想都要取长补短,找到切入点,达到一种最佳的结果。

第三,李大本事爱才容人,不记恨别人,也不害怕别人比自己厉害。一个是曾经与自己为敌的孙成海,且是不好管理的刺头,但是个人综合素质十分突出,一个是差点把自己炸死的张安定,还特别能吃,但是单项技术十分突出一个是国民党的陈锋,自己的主动留用;一个是自命不凡的张政委,固执倔强,曾经鄙视自己和自己的团队。如此才有“士为知己者死”。同时也可以用于学习方面,如眼福先生的一句话“大学理宜兼收并蓄,广纳众流,以成其大”

第四,李大本事有大局观念和战略眼光,他一直讨要番号就展现了他的大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只要成为正规主力部队,这样不论是征兵,还是牺牲他们都更有价值:他们能够看到队伍的不足让张政委改变队伍的不足,不断走向规范和正规。所以当代学生就必须有一种大局观念和战略眼光,不要因为学习的一时失败而失望和自暴自弃放弃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目标。

第五,李大本事描绘愿景,树立目标,坚定信念,他始终为他手下的战士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战胜鬼子,树立短期的目标;成为正规主力部队,坚定了整个团队的信念,并且整个因为了信念几乎全军覆没。我们要像李大本事一样善于画大饼,只有画出了美好的大饼,才能为这样的大饼想尽办法,勇于直前;学习也是同样一个道理,学生和老师都要描绘未来,憧憬未来,这样成绩提高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只要有了希望和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能减少摩擦和矛盾,共同努力奋斗。

第六,李大本事打仗的时候,冲在前面,不怕死,最后小王庄战役时也是主动要求夜袭敌军指挥部,这样的他才能让如此的战士跟着他拼死拼搏;为了石头的婚事,大本事和政委去求领导,一点也不吝惜自己的付出,为了战士们吃饱穿

暖,他们费尽心思,为了班干部也应身先士卒为同学们着想,服务好各位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到班集体犹如家般温暖。

第七,李大本事的创造力之强,在敌占区复杂多变和艰难曲折情景下,他能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思考周密,应变灵活,胆大心细,取得了很多的胜利,提出了很多困难的解决办法,让自己的队伍有饭吃,有衣穿,不断壮大。这最后一点我们大学生要更加的运用好,我们学知识是为了以后有一番作为,要有所作为决不能对所学知识按部就班,要有擅于创造,灵活多变的头脑。

第8篇:《永不磨灭的番号》观感影评

五年级四班 王樱蓉

《永不磨灭的番号》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一帮忧国忧民,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爱国情怀的志士们经历的种种磨难之后,聚在一起去扞卫民族尊严、保卫国家的故事。正是这样一部电视剧,让我泪流满面,想起了抗日的英雄豪杰……

这部电视剧主要讲了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古老的中华大地,敌人所到之处是一片焦土,民不聊生,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武义县大队队长李大本事却与对头孙成海合作,与前国民党军官陈峰惺惺相惜。名头更响,理所当然引起了日寇的高度关注,这些平凡的中国人与敌人的战争渐次白热化,也各自经历着生离死别……

当我看到大结局时,我的心心如刀绞,因为一个一个英雄人物“陨落”了。我的胸口也压抑不住悲伤,眼泪也慢慢渗出眼帘。虽然最后关头英雄们牺牲了,但他们还是打了场胜仗。

他们是“真英雄”却像身边的老大哥,真真切切、触手可及,真实的让人融入一体,对剧情牵肠挂肚,甚至“耿耿于怀”。

看完后,我对日寇的仇恨更深了。我也不禁想起了抗日奋战的英雄。多少英雄豪杰抛头颅,洒热血啊!正是有了他们和敌人奋战到底的精神和不怕牺牲的顽强毅力,才换回了我们现在安居乐业的生活;才让五星红旗显得格外鲜艳;才让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能够团结在一起。烈士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致敬!

上一篇:老年人的陪护下一篇:行政村党建工作总结